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的!)

合集下载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N·格里高利·曼昆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宏观经济学:1、一个核心问题——政府应该而且能够干预经济吗?2、两个流派3、三大模型4、四大目标二、曼昆宏观:1、宏观应该是一个整体2、年轻、不完善的学科3、三大指数:①经济增长(GDP) ②通货膨胀(CPI)③失业率三、三种价格情况1、价格刚性2、价格粘性3、价格弹性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一、三大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的总收入及其用于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 2、消费物价指数(CPI ):衡量物价水平 3、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的比例 二、存量与流量存量(stock ):时点上的数量,如个人的财富、失业者人数、经济中的资本量、政府的债务等。

流量(flow ):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如GDP 、个人的收入和支出、失去工作的人的数量、经济中的投资量、财政预算赤字等 三、计算GDP 的注意事项 ①二手车并不包含在GDP 中 ②存货属于GDP ③住房在GDP 之中 ④耐用品不属于GDP⑤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 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⑥股票不是GDP 四、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实际GDP:按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 平减指数=GDP名义实际GDP五、支出的组成部分 Y C I G NX =+++注意:①投资可以是正可以是负,如存货减少,存货投资就是负的。

②转移支付不是CDP 的一部分 六、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①国名生产总值(GNP )=GDP+来自外国的要素支付 -面向外国的要素支付 ②国名净产值(NNP )=GDP -折旧 ③国民收入(NI )=NNP -间接企业税④个人收入(PI )=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出 七、消费物价指数 CPI 衡量如: CPI=()()()()525200622006⨯+⨯⨯+⨯现期苹果价格现期桔子价格苹果价格桔子价格 注:CPI 是拉斯拜尔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 八、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率=100%⨯失业人数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100%⨯劳动力成年人口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一、生产函数(),Y F K L =1、规模报酬不变:(),zY F zK zL =2、长期和短期分析 长期:(),Q F K L = 短期:(),Q F K L =3、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如,1Q AK L αα-=()(),,F zK zL zF K L = 4、要素市场与企业的均衡分析W MPL P =(劳动的边际产量=实际工资) 二、国民收入 1、欧拉定理劳动:L W MP P =( WP 为实际工资,即真实的价格,真实的货币供给) 资本:K LMP P =2、进一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α为资本的份额) 1Y AK L αα-=∴ (1)L Y MP Lα=- K Y MP Kα= ⇒1L K MP MP αα-=,即长期中国民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划分大体上式不变的。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精细版修订版)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精细版修订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一、导言(第1、2章)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1)宏观经济学。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

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

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

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重点掌握:CPI的含义。

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重点章节在4、5、6。

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1)国民收入的分配。

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

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1)货币数量论。

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

(12年真题)(2)通货膨胀与利率。

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
第1篇导言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考点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

1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模型所解释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本身不能用模型解释。

通常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市场出清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使得该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市场出清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价格具有弹性。

在长期,工资和价格有弹性,市场出清的假设才比较适用,但是在短期,工资和价格有黏性,市场很难快速出清。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见表1-1)
表1-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4本书的安排
本书共有5篇,内容安排如图1-1所示。

图1-1宏观经济学的框架。

曼昆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曼昆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第二篇 古典理论: 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掌握: 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的假设;回答五个问题)◆ 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假设→ 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第4章的内容)→ 封闭经济,不存在贸易(第5章的内容)→ 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第6章的内容)→ 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不变(第7、8章内容)→ 没有考虑短期黏性的物价的作用(第9-13章内容)◆ 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需要解答的五个问题(1)什么因素决定国民收入水平?→ 假设: 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不变→ (,)Y F K L Y ==(2)国民收入如何在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 假设: 完全竞争(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Y MPK K MPL L =⨯+⨯ (经济利润为零)(3)什么因素决定产品与服务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消费决定→ 假设: 仅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改进: 还受实际利率影响)→ ()()C C Y T C Y T =-=-→ 投资决定→ 假设: 仅取决于实际利率水平→ ()I I r =→ 政府购买 → 假设: 是一个政策选择的变量,G G =(4)什么因素使两个市场达到均衡?→ 实际利率的调节→ 产品与服务的供求均衡→ ()()Y C Y T I r G =-++→ 金融市场均衡(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 → ()()Y C Y T G S I r ---==(5)什么因素影响产出在不同用途间的重新配置?→ 政府政策(政府购买增加 / 税收减少)→ 抬高实际利率,挤出私人投资→ 投资需求变动(技术创新 / 税法变化)→ 抬高实际利率====================================================================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引入货币)※掌握: 货币数量论(假设,观点,结论) ※理解: 费雪效应(内涵;在实证中不成立的原因) ※比较: 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 货币数量论 (用于解释: 什么决定物价总水平)→ 数量方程式: 名义GDP=PY=MV→ 假设: (1)货币流通速度不变(2)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总产出水平,其不受货币量的影响(货币中性)(3)货币需求函数: )dkY =M(P 其中1/k d = → 基本观点: 货币量决定经济产出的货币价值→ 结论: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by 米歇尔-弗里德曼) → 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水平同比例变化→ 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决定通货捧场率(M Y M Yπ∆∆=-)◆ 费雪效应→ 费雪方程式: e i r π=+ (其中r 由事前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衡决定)→ 费雪效应的阐述: 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实证数据不支持费雪效应的原因: 存在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引入名义利率的货币需求理论→ 实际货币需求的决定: )(,)(,)d eL i Y L r Y π==+M (P→ 货币、物价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可用于解释通货膨胀自我加强的机制)→ 对比: 货币数量论中简单的货币需求理论→ 是否考虑名义利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影响→ 货币供给影响价格水平的机制不同:→ 前者: 现在货币供给决定现在的物价水平→ 后者: 物价水平取决于现在的货币供给;也取决于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的成本→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鞋底成本 / 菜单成本 / 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无效率 / 对税法的影响 / 生活不便→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财富再分配◆ 恶性通货膨胀→ 直接原因: 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货币政策)→ 根本原因: 政府税收收入不足以支付其开支(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束通常却是一种财政现象”◆ 古典二分法→ 涵义: 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理论分离→ 货币中性: 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 适合于长期;应用于货币数量论中实际收入的外生性→ 区别于: 货币超中性(货币的增长率不影响实际变量)======================================================================第5章: 开放的经济(突破封闭经济的分析框架,引入汇率和国际贸易) ※掌握: 小型开放经济的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的关系模型 ※掌握: 小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掌握: 大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区别: 古典二分法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 国际资本流动与贸易余额→ S I NX -=→ 这里不考虑外国资本的收益;更准确的表达式为: *S I NX rB -=+→ 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 贸易余额→ 国际间为资本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与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时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小型开放经济的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决定模型→ 假设: 资本完全流动(本国利率 = 国际利率) → 数学模型: **(()()NX Y C Y T G I r S I r ⎡⎤=----=-⎣⎦) → 影响NX 的因素→ 国内财政政策(影响S ;双重赤字)/ 国外财政政策(影响*r ) → 投资需求的改变(影响*()I r )◆ 小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外汇市场的美元供给需求模型)→ 基本假设: 资本是完全流动的,国内市场变动对利率水平没有影响→ 基本观点: 实际汇率影响贸易余额,但不影响国内市场的储蓄和投资→ 基本公式: ()S I NX ε-= 即: 美元供给 = 美元需求→ 政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国内财政政策: 影响S→ 国外财政政策: 影响r ,从而影响I→ 贸易政策: 影响NX 曲线→ 不改变贸易余额,但使得本币升值,同时引起贸易总量的降低→ 解释:为什么反对保护主义政策?→ 对比:财政政策(可改变贸易余额,但对贸易总量的影响是不定的) → 掌握: 利用该模型分析NX 的决定(联系贸易余额模型与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贸易余额模型只是NX 结果的一个呈现,而实际汇率决定相当于给出了直接的经济解释→ 政府政策影响美元供给水平,从而影响实际汇率,进一步决定了贸易余额◆ 名义汇率的决定→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 **(/)(/)e P P e P P εε=⨯⇒=⨯→ 名义汇率决定于实际汇率和相对物价水平→ *()e e εππε∆∆=+-→ 货币政策对名义汇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影响国内π,从而影响e e ∆→ 购买力平价与名义汇率的关系→ 表现: 净出口对实际汇率的极度敏感,NX 曲线接近于水平线→ 两层含义: (1)储蓄或投资的变动并不影响实际或名义汇率(2)实际汇率是固定的,名义汇率的所有变动都源于物价水平的变动◆ 大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假设: 一国的实际利率水平是由国内的可贷资金货币市场决定的,并不总是与世界利率水平相一致→ 利率与汇率的决定→ 可贷资金市场决定汇率: ()()S I r CF r =+→ 外汇市场决定实际汇率: ()NX CF ε=→ 两个市场的关联: ()()NX CF r ε=→ 作用机制: 可贷资金市场决定r ,从而决定CF ,进而决定ε→ 国内政府政策的影响 → 国内扩张财政: ,S r CF NX ε↓−−−−−→↑⇒↓−−−−→↑↓可贷资金市场外汇市场→ 贸易政策: ,NX NX ε−−−−→↑外汇市场右移不变→ 贸易政策不影响可贷资金市场,从而不影响国内利率水平→ 贸易政策并不会改变贸易余额,分析结果与小国分析一致→ CF 曲线的移动(主要来自于国外因素)→ 国外财政政策: *,r CF r CF NX ε↓⇒⇒↓⇒↓⇒↑↓左移→ 国外政治不稳定: CF 左移 ◆ 三种经济体的对比(政策对的影响: S I NX =+)→ 封闭经济: 0 =NX S I =∆∆→ 小型开放经济: *0r r I =∆= S NX ∆=∆→ 大型开放经济: S NX I ∆=∆+∆(,)I S NX S ∆<∆∆<∆◆ 古典二分法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 影响国内储蓄和投资水平,从而影响实际汇率,进一步影响贸易余额 → 影响的都是实际变量→ 货币政策: 通过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率,进而影响名义汇率→ 不影响产出水平,不影响实际汇率,也不影响其他实际变量====================================================================== 第6章 失业(引入不完美的劳动市场)※ 自然失业率模型(什么因素决定失业水平?/ 为什么总会有一些失业?)◆ 自然失业率模型→ 假设: 劳动力规模固定,即: L E U =+ → (通常还需考虑劳动力的进入和退出)→ 自然失业率的决定: U s L s f=+,其中s 表示离职率,f 表示就业率 → 离职率和就业率共同决定了失业水平→ 引起失业的原因(两个)→ 摩擦性失业(寻找工作,适合于解释短期失业)→ 原因: 部门转移→ 公共政策的影响: 失业保障(增加失业率)/ 培训计划(减少失业率)→ 结构性失业(工资刚性,适合于解释长期失业)→ 原因: (1)最低工资法(对青少年约束最强) (2)工会垄断力量(3)效率工资的存在→ 工资影响营养(穷国)→ 高工资减少劳动力更替(发达国家)→ 劳动力平均素质取决于工资水平(逆向选择的存在)→ 高工资提高工人努力程度(道德风险的存在)◆ 失业的经验研究→ 失业的持续时间→ 大多数失业持续时间是短的,但大多数失业周期要归因于长期失业者→ 政策含义: 如果目标是大幅度降低自然失业率,那么,政策应该针对长期失业者,因为这些人占了大部分失业量→ 失业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劳动力构成的变化(婴儿潮一代进入劳动力,提高平均失业水平) → 部门转移(部门再配置越大,离职率越高,摩擦性失业水平越高)→ 石油的物价变动使得在高能源集约型和地能源集约型部门之间重新配置劳动 → 生产率变化 / 技术推动====================================================================== 第三篇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 经济增长I※ 掌握: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不考虑技术)→ 资本存量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如何影响一国产出※ 学会用模型解释:(1)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之后出现迅速增长(2) 为什么储蓄率或投资率高的国家比储蓄率低的国家更富裕(3) 为什么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比人口率低的国家更贫穷※ 模型的局限(模型不可以解释的问题):(1) 一国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引入含有技术变量的索洛增长模型(下一章内容)◆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I (劳动力和技术是不变的)(1)假设:→ 封闭经济(收入仅在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分配)→ 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人均资本决定人均产出)→ 劳动力和技术是不变的(不存在技术变量和劳动力的增长)(2)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经济体总是可以自发调节到该状态)→ ()0()k sf k k sf k k δδ∆=-=⇒=→ 稳定状态的描述→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不变→ 总资本和总产出不变(不存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解释: 较低的资本存量将导致产出的快速增长(仅限于达到稳定状态之前)→ 德国和日本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之后出现迅速增长?→ 资本积累本身并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包括总产出和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高储蓄率导致稳定状态时的高资本存量和高产出水平→ 较高的储蓄率会导致较快的增长,但只是暂时的,待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就会停止;因此: 高储蓄率不能保持永远的高增长率→ 解释: 为什么储蓄率或投资率高的国家比储蓄率低的国家更富裕?(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 数学语言描述: max (*)*c y i f k k MPk δδ=-=-⇒=→ 对比: 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 → 相同: 二者都是稳定状态,都满足: ()sf k k δ= → 不同: (1)稳定状态是为了解释一个不变的人均资本存量;黄金律水平是为了解释一个最大化的消费水平 (2)经济体会自动调节至稳定状态;但经济体不会自动趋向于黄金稳定状态,需要一种特定的储蓄率来实现→ 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度(产出、消费、投资路径)→ 以资本过多为起点:→ 手段: 降低储蓄率→ 结果: 消费即刻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但在整个路径上都高于初始水平→ 以资本过少为起点 → 手段: 提高储蓄率→ 结果: 消费即刻下降,而后缓慢上升;在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前会出现消费低于初始水平的过渡期→ 政策含义: 在选择是否增加资本积累时,决策者面对不同世代之间福利的取舍关系◆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II (允许存在人口的增长)(1)假设:→ 存在稳定的人口增长率n(2)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经济体总是可以自发调节到该状态)→ ()0()()k i n k i sf k n k δδ∆=-+=⇒==+→ 稳定状态的描述→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变→ 总产出和总产量以速度n 增长(不同于不含人口增长的索洛增长模型)→ 人口增长的影响 → 可以用于解释总产出的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引起的)→ 解释: 为什么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比人口率低的国家更贫穷?→ 稳定状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同→ 两个国家总的资本存量和产量水平是不可以比较的!!!(也就是说,“贫穷”是从“人均”的角度来看待的)→ 不能解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即人均产出的持续提高(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MPK n δ=+======================================================================第8章: 经济增长II (未完,待续)※掌握: 一般化的索洛增长模型(引进技术变量→效率工人)→比较三种索洛增长模型的差异(可以解释哪些现象,不可以解释哪些现象)※分析: 一国的公共政策如何影响其生活水平的程度以及提高※分析: 相关国家间不同的增长经验(是否有趋同现象?人均产出差异的原因?)※掌握: 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基本模型与两部门模型)※掌握: 增长核算下的索洛增长模型(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剩余)====================================================================== 第四篇经济周期理论: 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短期与长期经济分析的区别※AS-AD模型解释经济波动(更完备的模型结构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的IS-LM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短期与长期经济分析的区别→价格行为→长期: 价格完全弹性,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短期: 价格是黏性的,经济的均衡要依靠产出和就业进行调整→货币政策的效果→长期: 货币中性→短期: 货币中性不在成立,名义变量(货币)会影响实际变量◆AS-AD模型(1)总需求的决定→数量方程式: MV PY→假设: M不变,V不变(从而P与Y是一个反向的变化关系)→影响AS曲线移动的因素: M变(货币政策),V变(实际货币需求变化)注意: 这是一个极度简略,完全基于数量方程的推导!!!更完备的曲线形状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2)总供给曲线的决定→长期(垂直)V.S. 短期(水平)→短期水平的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的完全粘性,是极端凯恩斯主义的思想→短期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供给曲线→机制: 偏离自然水平的产出会使得物价和工资做出调整(3)分析: 冲击如何影响经济波动?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对冲击做出反应?→总需求冲击(如: 信用卡的引入)→减少货币供给以抵消流通速度V增加的影响→总供给冲击(价格冲击)→滞涨的出现→若采用扩大总需求的政策,将付出物价水平永久提高的代价→若任由经济自然调整,则物价水平会逐渐下降,但必须忍受很长一段时间的衰退(低水平的总产量)====================================================================== 第10章总需求I※掌握: IS-LM模型的构建(假设,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第11章: 总需求II※掌握: 用IS-LM模型解释国民收入波动的潜在原因※掌握: 从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国民收入波动的潜在原因(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1)政府政策(分析曲线移动的机制)→财政政策(影响IS曲线: 政府支出/ 政府税收)货币政策(影响LM曲线: 货币供给水平)→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IS/LM曲线的形状)→ IS曲线几乎是垂直的(投资对利率不敏感):财政政策更有效→ LM曲线几乎是垂直的(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货币政策更有效→两类政策的配合使用→扩张财政+ 扩张货币: 利率不变+ 产量扩张→扩张财政+ 紧缩货币: 产量不变+ 利率提高→政策工具的选择→货币供给还是利率?→理由?(2)其他冲击→对IS曲线的冲击: 投资者的动物本能/ 消费品需求的变化→对LM曲线的冲击: 实际货币需求的变化(金融技术)◆从IS-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推导机制: 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曲线的移动→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也就是引起IS / LM曲线移动的因素: G / T / M◆短期和长期IS-LM模型→ 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调节机制:价格会对产量的偏离或失业做出调整;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 曲线的移动→ 国民收入决定的凯恩斯主义方法 V .S. 古典方法→ 相同的两个方程: (三个外生变量: Y, r, P ) :()():/(,)IS Y C Y T I r G LM M P L r Y =-++=→ 不同的方程:凯恩斯主义(短期): P P = 古典方法(长期): Y Y =◆ 大萧条的原因(1) 实证数据→ 收入减少/ 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减少/ 政府支出减少/ 通货紧缩/ 实际货币余额下降(2) 三种解释→ 支出假设:对IS 曲线的冲击→ 模型根据: 收入与利率同步下降→ 实证根据: 消费需求减少(股市崩盘)/ 投资减少(住房投资需求减少以及银行倒闭)/ 政府支出减少→ 货币假设:对LM 曲线的冲击→ 观点: 货币供给减少造成LM 曲线左移→ 与实证不符:模型预测利率水平将上升,而事实是减少的 / 通货紧缩抵消了货币供给的影响,实际货币余额下降,并不会使得LM 曲线左移→ 通货紧缩效应→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的通货紧缩)→ 观点: 财富再分配 / 债务人的支出倾向高于债权人→ 结论: 支出减少→ 可预期的通货紧缩的影响→ 观点: 预期的通货紧缩抑制了投入需求→ 结论: 名义利率下降,但实际利率上升,支出减少=============================================================第12章: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 掌握: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推导(对比:封闭经济中的IS-LM 模型)※ 掌握: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三类政策的影响※ 掌握: 从价格变化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掌握: 大型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假设:浮动汇率)☆☆ 比较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IS-LM-CM 模型的联系!!!◆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 假设: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经济(本国利率 = 世界利率)(2) IS 曲线的推导→ ()(*)()Y C Y T I r G NX e =-+++ (其中e 是名义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 → 关键假设: 价格水平是固定的,因此名义汇率影响NX→ 收入水平是名义利率的减函数(3) LM 曲线的推导→ /(*,)M P L r Y =→ 关键: 仅有一个Y 与r*对应,名义汇率不影响货币市场均衡,因此LM 是一条垂直的曲线(4)对比: 封闭经济中IS-LM 模型→ 研究的一组变量不同:→ IS-LM 模型: Y 和r 的关系→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Y 和e 的关系→ LM 曲线的形状不同:→ IS-LM 模型: LM 向右上方倾斜→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LM 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三类政策的影响(分析过程对比IS-LM-CM 模型的分析)(1)浮动汇率制度→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 曲线移动:IS 曲线右移→ 结果 :本币升值,财政支出完全挤出净出口;总需求不变,→ 关键: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无效→ 货币政策(货币扩张)→ 曲线移动: LM 曲线右移→ 结果: 本币贬值,刺激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张→ 关键: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 贸易政策(配额或关税以减少对进口的需求)→ 曲线移动: IS 曲线右移→ 结果: 本币升值,出口减少完全抵消了进口的减少;净出口和总需求都不变 → 关键: 贸易政策并不能影响一国的净出口水平(2) 固定汇率制度→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 曲线移动: IS 曲线右移,LM 曲线内生性的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 结果: 汇率不变,从而净出口不变;总需求扩张;央行外汇储备增加→ 关键: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不会挤出净出口→ 货币政策(货币扩张)→ 曲线移动: LM 曲线右移;而后又内生性的左移(央行重新购入本币)→ 结果: 总需求不变;央行损失外汇储备→ 关键: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无效→ 通货贬值→ 机制: 类似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扩张货币政策→ 曲线移动: LM 曲线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以维持通货的贬值)→ 结果: 本币贬值,刺激进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张,央行外汇储备增加→ 关键: 央行通过通货贬值获得了公众手中的外汇储备;类似于“征税”→ 贸易政策(配额或关税以减少对进口的需求)→ 曲线移动: IS 曲线右移,LM 曲线内生性的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 → 结果: 进口减少,从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张→ 关键: 汇率不会挤出出口,从而使得贸易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3) 小结→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能影响总需求;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影响会被本币升值的效果所抵消→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水平;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丧失货币独立性,因此货币政策无效→ 贸易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可用于改善贸易状况;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会被本币升值所抵消→ 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币的主动贬值相当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扩张;会使得央行变得相对富裕,公众由于丧失外汇储备变得相对贫困◆ 利率差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影响→ 国内利率与世界利率偏离的原因: 国家风险 / 预期的汇率变动→ 风险贴水的引入→ *r r θ=+ (预期汇率贬值将使得利率升高)→ 改进的IS / LM 曲线::()(*)():/(*,)IS Y C Y T I r G NX LM M P L r Y θεθ=-++++=+ → 汇率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 曲线移动: IS 曲线左移 / LM 曲线右移→ 结果: 利率升高,本币贬值,总需求增加→ 实证结果: 收入增加实际上并没有发生(LM 曲线实际上并不会右移)→ 三个可能的原因: 央行减少货币供给 / 价格水平上升 / 货币需求增加◆ 从价格变化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对原模型的改进: 突破了原模型关于物价不变的假设;因此净出口应取决于实际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 推导机制: 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 曲线的移动→ 与封闭经济中的IS-LM 模型推导思路一致→ 对比: IS-LM-CM 模型(认为价格水平的变化主要影响IS 曲线的移动)→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调节机制:→ 也表现为价格水平的变化,从而移动LM 曲线→ 与封闭经济中的IS-LM 模型推导思路一致◆ 大型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假设:浮动汇率)→ 模型的三个方程()()()/(,)()()Y C Y T I r G NX e M P L r Y NX e CF r =-+++==其中最后一个方程表示: 资本净流出与利率之间的负向关系→ 分析思路→ 国内市场采用IS-LM 模型(Y 和r )决定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确定资本流出水平CF→ 唯一的资本流出水平CF 确定汇率水平→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 曲线的移动: IS 曲线右移,利率上升;资本流出量减少;本币升值→ 结果: 利率上升,本币升值,总需求扩张 → 关键: 对财政支出存在两股抵消的力量,其一为上升的利率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其二为升值的本币对净出口的挤出效应 →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利率上升使得其他国家LM 右移;总需求扩张→ 货币政策(货币扩张)→ 曲线的移动: LM 曲线右移,利率下降;资本流出量增加;本币贬值 → 结果: 利率下降,本币贬值,总需求扩张→ 关键: 刺激总需求扩张的两股力量,其一为下降的利率刺激了国内投资;其二为贬值的本币刺激了净出口→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利率的下降使得其他国家LM 左移;总需求收缩;“以邻为壑”的政策======================================================================第13章 总供给※ 三种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曲线、假设、推导)※ 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解释: (1)为什么决策者在短期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取舍(2)为什么长期不存在这种取舍关系?◆ 三种总供给模型(1)黏性工资模型→ 假设: (1)工人和企业在了解其协议实施时的物价水平之前就名义工资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即: eW w P =⨯(2)就业由企业所需求的劳动量决定→ 解释AS 向上倾斜的原因: (/)d L L W P = ()s Y Y L = → 模型的预测与实证不符: 模型预测实际工资/W P 是逆周期的,而实证显示实际工资是弱亲周期的(2)不完全信息模型→ 假设: (1)经济中的每个供给者生产一种单一产品并消费许多产品(2)由于信息不完全,他们有时混淆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GDP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GDP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Y = C +I +G +NX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5 GDP与经济福利:•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CPI一CPI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100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替代倾向新产品的引进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差别1:GDP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23章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2.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4. 真实GDP和名义GDP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GDP 平减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即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真实GDP)*100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第24章1.消费物价指数CPI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23一国收入的衡量一、经济的收入和支出〃GDP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GDP衡量货币流量。

〃两种计算GDP方法,加总家庭对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或加总企业支付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几点说明〃GDP使用市场价格。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和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

〃GDP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劳务。

〃GDP不包括过去,一年或一个季度之外,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用两种算法算出的GDP差额为统计误差。

3、其他收入衡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 - 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 –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消耗, 〃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 NNP –间接的企业税+ 企业补贴〃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 国民收入–留存收益,公司获得但未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 - 公司所得税–对社会保障的支付 + 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 + 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三、GDP组成部分〃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 = C + I + G + NX = Y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改变家庭收入却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计入政府购买。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 –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曼昆《宏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复习提纲

曼昆《宏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复习提纲

《经济学基础》期末复习提纲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理解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边际、激励以及市场失灵、外部性和通货膨胀等术语的含义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边际变动: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熟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人们面对权衡取舍,有所得必有所失,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真正的成本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较决定选择,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的关键。

4、人们根据刺激做出决策,并随刺激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交换可以使有关各方都得到好处。

6、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

7、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局限,如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垄断等。

8、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货币发行过多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大炮vs黄油;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理解循环流向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模型的内容循环流向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改变。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学会利用图形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理解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含义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

(完整word版)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超全)

(完整word版)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超全)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描述性,科学家)。
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规范性,政策顾问)。
科学家试图去解释世界,政策顾问试图去改善世界。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1.科学判断的不同(征税是根据收入还是消费)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重点)
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
出口国分析: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国内该物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好了,而国内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坏了。
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进口国分析: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国时,国内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而国内该物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坏了。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其他条件: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因素)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之和。
需求曲线的移动(重点):(需求增加需求减少)
a.收入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富有弹性: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
单位弹性:价格上升,总收益不变。
尽管线性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不变的,但弹性并不是不变的。这是因为斜率是两个变量变动的比率,而弹性是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
在价格低而数量高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在价格高而数量低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正常物品是正数,低档物品是负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1. 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体总体特征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总体特征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基本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失业率和经济波动等。

2. GDP的概念和计算2.1 GDP的定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2 GDP的计算方法GDP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即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出法是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价值增加量来计算GDP;支出法则是通过计算最终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GDP;收入法是通过计算劳动力和资本的报酬、税收和补贴等来计算GDP。

3. 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3.1 经济增长的来源经济增长源于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和资源的增长。

其中,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3.2 经济波动的原因经济波动是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通常表现为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

经济波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需求波动和供给波动。

4. 通货膨胀和失业4.1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通常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4.2 失业的定义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和愿意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的比例。

4.3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曼昆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会下降,反之亦然。

5. 货币与银行体系5.1 货币的功能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2 银行体系的作用银行体系在经济中起到了资金中介、支付和风险管理等重要作用。

6. 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6.1 货币供应的概念货币供应是指市场上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的总量。

6.2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保持物价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曼昆)人大宏观经济学考研重点

(曼昆)人大宏观经济学考研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 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一、导言(第1、2 章)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 章)(1)宏观经济学。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

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 章)(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收入,总产出)。

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 、实际GDP 和GDP 平减指数;GDP 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

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 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

重点掌握:CPI 的含义。

CPI 与GDP 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 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 章)重点章节在4、 5 、6。

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 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 章)(1)国民收入的分配。

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 函数)。

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 章)(1)货币数量论。

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

(12 年真题)(2)通货膨胀与利率。

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GDP=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个人可支配收入(D P 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和指标二、需求与供给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宏观经济平衡和市场均衡的关系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和调节机制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3.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和调控方法四、通货膨胀与失业1.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测算方法2.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和类型3.失业的定义和测算方法4.失业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五、国际贸易与汇率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贸易的利益和限制因素3.汇率的概念和变动原因4.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六、货币与金融1.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的决定因素2.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制与政策3.银行与央行的职能与作用4.股票、债券市场与金融创新七、政府与经济1.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3.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八、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2.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目标4.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实践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和调控手段等。

2.研究并理解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和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情况和事件,例如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等。

4.细化学习内容,建立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制作总结表格来整理复习材料。

5.进行真题练习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找到巩固和提高的重点。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未来的经济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的)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1、单项选择题(1*20=20)2、名词解释(3*5=15)3、计算题(12*3=36)4、分析题(9+10+10或6+10+13,29)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2、研究内容(三变量、四大问题):GDP、CPI、失业率(变量)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计算规则: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P20)(1)GDP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

(2)GDP只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3)GDP的计算包含了对上一年存货的处理(4)GDP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由价值的增值之和构成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GDP/GNP,NNP/NDP、NI、PI、DPI):(1)NNP=GNP-折旧;NDP=GDP-折旧(2)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转移支付)(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股息(4)DPI=PI-个人所得税3、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支出法):GDP=C+I+G+NX4、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换算(CPI\GDP 平减指数):(1)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报告期名义GDP ×(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2)消费物价指数:是物价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表示固定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相对于基年同样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

是反映消费品(包括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3)GDP 平减指数:又称为GDP 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 和实际GDP 的比率,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1、单项选择题(1*20=20)2、名词解释(3*5=15)3、计算题(12*3=36)4、分析题(9+10+10或6+10+13,29)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2、研究内容(三变量、四大问题):GDP、CPI、失业率(变量)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计算规则: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P20)(1)GDP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

(2)GDP只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3)GDP的计算包含了对上一年存货的处理(4)GDP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由价值的增值之和构成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GDP/GNP,NNP/NDP、NI、PI、DPI):(1)NNP=GNP-折旧;NDP=GDP-折旧(2)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转移支付)(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股息 (4)DPI=PI-个人所得税3、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支出法):GDP=C+I+G+NX4、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换算(CPI\GDP 平减指数):(1)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报告期名义GDP ×(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是物价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表示固定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相对于基年同样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

是反映消费品(包括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3)GDP 平减指数:又称为GDP 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 和实际GDP 的比率,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

5、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

(2)资本与劳动的供给固定不变,即:(3)生产函数:(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 A K αL 1-α 2、国民收入的分配:其中,总劳动收入;总资本收入 3、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1)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C=c (Y-T );c-MPC ;Y-T :可支配收入(2)边际消费倾向(MPC ):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增量。

或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消费的变化量。

4、投资与政府购买支出L L K K ==和,=()Y F K L MPL L =⨯MPK K =⨯(1)I=I (r )=e-dr(2) 5、国民收入的决定(1)总需求: (2)总供给:(3)均衡: 6、储蓄的构成及可贷资金市场均衡分析(1)S (国民储蓄)=S1(私人储蓄)+S2(公共储蓄)=(Y –T )–C+T –G = Y –C –G(2)可贷资金市场均衡:I (r )=S7、相关政策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

(1)变动G 或 T :S 曲线左右移动(2)技术进步,投资税的减免:投资曲线I (r )移动 第四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1、货币交易方程式:(1)→(2)货币数量论预示着:在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2、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与通胀率的关系):== and G G T T Agg. demand: ()()C Y T I r G ∙-++ Agg. supply: (,)Y F K L ∙= Equilibrium: = ()()Y C Y T I r G ∙-++rS, I I (r ) ()S Y C Y T G=---⨯=⨯M V P Y MVPYMVPY ∆∆∆∆+=+r(实际利率,经过通货膨胀修正后的利率) = i(名义利率)-π3、货币需求函数:(M/P)d=L(i,Y)=L(r+πe,Y)4、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预期成本(菜单成本、鞋底成本):(1)通货膨胀: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少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

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二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三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

(2)菜单成本:是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它用来衡量高通货膨胀使企业频繁变动的物价成本。

(3)鞋底成本、相对价格的扭曲、税收不公平引起的成本、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造成的成本损耗5、未预期到的成本:π与πe 不一致,那么就会有人受益,同时有人受损。

6、公开市场操作:政府向公众购买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应;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应。

(1)经济过冷-央行购买有价债券(将货币投入债券市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与消费-经济回升(2)经济过热-央行卖出债券-资金回笼-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经济回落第五章开放的经济1、开放经济的两个恒等式(1)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NX(2)国外净投资和贸易余额恒等式:S-I=NX2、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封闭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效果及其对净出口的影响)(1)国内财政政策:扩张型:ΔI=0;ΔNX=ΔS<0(2)国外财政政策扩张型:ΔI<0;ΔNX=-ΔI>0(3)投资需求增加:∆I >0,∆S = 0,资本净流出与净出口下降了∆I。

3、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换算(1)名义汇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的另一种货币的数量。

名义汇率不能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价值,是随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

(2)实际汇率: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即按什么比率用一国的产品交换另一国的产品,也可认为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后的汇率。

实际汇率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3)换算:ε,P-国内产品价格4、贸易余额与汇率 (1)NX = NX (ε)(2)↑ε ⇒ 美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 ⇒ ↓EX ,↑IM ⇒ ↓NX 5、政策对汇率的影响(1)国内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了国民储蓄,净资本流出,从而使实际汇率上升, NX 下降。

(2)国外财政政策:世界利率 r* 的上升,减少了投资,增加了资本净流出,从而使实际利率下降, NX 上升。

(3)投资需求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减少了净资本流出,从而使实际汇率上升, NX 下降。

(4)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并不能影响 S 或 I ,因此,资本的流动保持不变。

ε> 0,∆ NX = 0,∆IM < 0,∆EX< 0 第六章 失业1、自然失业的含义及类型:(1)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在没有货币因素的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2)摩擦性失业: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是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实际工资刚性和工作岗位不足造成的失业。

*e PP ⨯=2、失业的成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技术进步因素、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3、奥肯定律: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通常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第七章经济增长I: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1、索洛增长模型的假定:(1)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储蓄率(2)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不变:劳动率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L/L=n)(存在折旧和人口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F(λL,λK)=λY(4)不存在技术进步,折旧率为δ,△K=I-δK2、单位劳动生产函数:y = f(k)3、人均生产函数的界定(人均产出、人均消费、人均投资)(1)y=Y/L(2)k=K/L(3)i=s f(k)(4)c=(1-s)y4、存在折旧/人口增长两种情况下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稳定状态(影响因素)(1)只存在折旧:稳态:∆k = s f(k)–δk ,影响因素——s(正向)(2)存在折旧与人口增长:稳态:∆k = s f(k)-(δ+ n)k,影响因素——s(正向);n(反向)5、资本的黄金规律水平(1)资本的黄金规律水平:是使稳态时的人们消费达到最大化的资本量。

(2)只存在折旧:黄金律:f’(k*)=MPK = δ(3)存在折旧与人口增长:黄金律:MPK -δ = n6、索洛模型的结论(1)当 s 增长时,导致 k* 和 y* 提高,从而可以提高 c*;降低收入中的消费比例(1–s ),可以降低 c* 。

(2)从长期看,如果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高,人均的资本存量与人均的收入水平就会较低。

第八章 经济增长2:技术、经验和政策 1、加入技术进步要素之后的索洛模型分析(1)(2)= Y/LE (3) = K/LE(4)(5)MPK - δ = n + g 2、促进增长的政策分析 (1)对储蓄的评价 (2)改变储蓄率 (3)配置经济中的投资 (4)建立适当的制度 (5)鼓励技术进步3、国家间增长差异的评判、结论有条件的趋同 – 不同的国家会收敛到他们自己的稳定状态,这种稳态由其储蓄、人口增长、及教育状况决定。

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证明是正确的。

第九章 经济波动导论 1、宏观经济周期的划分(1)长期:价格是伸缩的,随供求的变化而变化 (2)短期:在某一给定水平上价格是粘性(sticky )的 2、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1)总需求:指产出需求量与价格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

也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好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力总量。

(2)AD=C+I+G+NXEg E∆=y k k g n k f s k )()(++-⨯=∆δ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其移动 (1)向右下方倾斜(P-Y 坐标轴) (2)预期因素(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4、总供给的含义:产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也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