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载道,中国古典家具蕴含的道德智慧
中式家具 中的中国哲学
中式家具中的中国哲学
1. 天人合一:中式家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设计上,常常运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竹子等,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与自然的融合。
2. 阴阳平衡:阴阳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事物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
中式家具的设计往往体现出阴阳平衡的原则,如家具的对称布局、线条的刚柔并济等。
3. 礼教文化:中式家具在设计和使用上也体现了礼教文化。
例如,座椅的排列顺序、茶几的高度等都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体现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观念。
4. 简约朴素:中国哲学强调“大道至简”,中式家具的设计也体现了这种简约朴素的美学观念。
家具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不事雕琢,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5. 和谐共生:中式家具的制作过程注重手工技艺和匠人精神,强调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这种哲学观念体现了对生活品质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总之,中式家具中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介绍中国古代家具文化
介绍中国古代家具文化中国古代家具文化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家具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和文化的代表。
中国古代家具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工艺技术享誉世界。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保护。
一、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不断演变,传统家具设计和制作也在不断改变和演进。
汉代家具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刻花、嵌饰和雕刻见长。
唐代家具则强调大气、简洁,线条流畅,刻画细腻,更加注重雅致的审美效果。
宋代是我国家具制作的黄金时期,中式家具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多样性,成为中国家具发展的高峰时期。
明清时期则以华丽、精细、朴实为主流,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工艺设计。
二、特点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特点在于它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哲学意义。
家具制作中所遵循的恒久原则,比如“物极必反”的对称美学理念、“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的讲究等等,反映出中国古代人对自然之美的认识,更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代家具还注重内涵、形式的协调性、装饰与实用的平衡,这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文以载道”,追求“明德惟馨,以厚质之质为美”,这种思想观念贯穿于个体生活、器物设计、建筑布局、空间感知等方方面面,表现出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特有魅力。
三、传承与保护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代的重大任务。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迁,许多传统手工技艺正在逐渐消失,传统文化与技艺也失去了传承下去的平台和保护机制。
目前,保护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方案主要包括重视家具专业的学术研究,挖掘家具历史与文化价值,培养新一代的家具艺术人才,以及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家具鉴定、维修和保护体系。
在传统文化保护的大背景下,传承中国古代家具文化是一项殊为重要的事业。
它不仅有精神意义,更具有文化和经济价值。
在新时代,希望更多青年人能够加入到家具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之中,推动中式家具这一传统文化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民俗中国-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哲学观与伦理观Ⅰ
民俗中国-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哲学观与伦理观Ⅰ[2010-11-19]中国的传统家具丰富多彩,并以特有的风格闻名于世。
中国家具发展的历史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
家具式样变迁既反映了人们坐卧起居的变化又影响了传统建筑的结构。
家具的种类材质涉及到了农村、城市、市井、商贸、达官、贵人等社会阶层,家具的工艺纹饰还反映了人们不同的哲学理念、伦理道德。
因此,透过习以为常的桌椅板凳,我们会发现许多文化现象。
家具是一种生活器具,大体上包括坐具、卧具、承具、庋具、架具、凭具和屏具七大类。
家具一般放置在室内,有时也放在室外,既表现生活所需,又以其形象,尺度、质地、色彩、装饰以及陈放的位置与呈现的整体风格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起到了一种艺术烘托作用。
在皇宫、园林、私宅、厅堂、闺房、书斋见到的各式家具,折射了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使用功能和陈设效果。
所以通常人们将家具称为“屋肠肚”。
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往往关注建筑艺术的人文背景,地域差异和传说故事,却往往忽视了处于建筑物内极显眼位置的各种传统家具。
忽略了家具在建筑物中除实用功能外的其它作用。
应该说,关注家具艺术也就是关注一种文化。
一、中国家具历史概况在中国,家具的历史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
在原始时代,先人们只能使用石块、树桩、茅草、树叶和兽皮等自然物作为坐具和卧具。
只有新石器时代的编席勉强可以算作人工制作的家具,且属于卧具。
从夏商周开始,我国传统家具的各种类型都已出现。
在魏晋以前,人们多席地而坐。
如今从人们生活中的用语,如宴席、入席、席地而坐、主席都与当时人们的坐姿、坐具有关。
从魏晋开始,人们开始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的方式变化。
唐代尚属坐姿变化的过渡期,例如古画《韩熙载夜宴图》中表现了人们或席地而坐,或垂足而坐的情景,一直到宋代人们才完成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这一变化。
夏商周三代时坐具只是席、筵,还只是一种原始席艺。
秦汉时的坐具除席、筵外、已出现榻和独坐式小榻,也出现了一种可供垂足而坐的胡床,即现在所称之的“马扎”。
古代家居文化体现历史文化传统与生活品味
古代家居文化体现历史文化传统与生活品味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文化系统,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活品味。
在这个文化系统中,家居文化是一个非常有特色和丰富的方面。
从古代到现在,家居文化一直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展示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活品味的重要反映。
古代的家居文化,以家为中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
在家庭中,人们不仅可以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意义和价值。
古代家居文化的体现并不局限于家庭的规模大小,更体现在家庭的建筑结构、装饰品和家居用品上。
古代的家居建筑结构是体现古代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代,人们建房子都很讲究,一般采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方式,也就是“为宅者尽其心力,误一瓦,殆及其身”的意思。
古代建筑的各个部分都非常注重其功能和美感。
比如说,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实际的使用,更要考虑到门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古代建筑的墙面和屋顶也都很注重装饰,墙面可以用砖雕、木刻和石雕等材料制作装饰品,屋顶则可以用琉璃、琅琊瓦、黄琉璃和泥塑等装饰品。
这些装饰品除了美化建筑外,还能够起到防火和保护财物的作用。
除了建筑的结构外,装饰品和家居用品也是体现古代家居文化的重要方面。
在古代,家居用品可以分为日常用品和艺术品两大类。
日常用品包括锅碗瓢盆、床铺和椅凳等,侧重于实用性。
艺术品则更注重装饰性和美感。
在古代,人们的做法有“以器为趣”的说法,说明人们注重器具的制作、品位和文化内涵。
古代的器具制作涉及到陶瓷、漆器、银器、玉器等多种材料和技术,其中陶瓷制作技术尤其发达,被誉为“瓷文化”。
在古代,装饰品和家居用品的使用,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品位。
比如说,龙纹、凤纹和花卉多用于官商富家的居所,象湖水纹、波涛纹则多用于江河边上的百姓家庭。
这些装饰品既体现了个人的审美特色,也反映了社会地位和文化传承。
总体来说,古代家居文化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代,人们的家居文化涉及到家庭的建筑、装饰和家居用品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化的传统和生活品味。
浅谈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设计与操作和技术运用上呈现出不同与西方的特点,在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上也是独树一帜,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
清楚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无论对当代相关设计专业的教育,还是中国家居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文化内涵家居文化,古已有之,它植根于社会文化土壤中,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而发展,成为人类文化大概念中最为人们直接频繁接触的文化形态,同时由于具有文化载体的特性,涵盖了哲学、风俗、习惯等的文化内涵,在倡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上有着显著的导向作用。
由于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很长时间都未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和学科,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等方面较为深入的研究,一直以来它都是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属”,以“隐匿”状态存在,而在现代实际设计与构建过程中,由于很多设计者和工程建造者对中国传统家居文化思想了解的不完整和曲解,致使很多实际设计只能在所谓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寻觅片言只语,去拼凑出一副又一副的作品,使得作品只是对中国文化的“雕琢式继承”,或将一些元素、色彩简单“搭积木”式地堆砌起来。
这就体现出清楚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特点和内涵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的特点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设计与操作和技术运用上呈现出不同与西方的特点,在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上也是独树一帜,蕴含着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
(一)内外一体的整体风貌中国传统家居设计包括室外和室内两大设计范畴,但两者间又并非彼此独立,更可以说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室内环境不仅具有室外环境和空间形态的意象和特征,而且还经常借景于室外,运用类如园林建筑中“漏景”“透景”之类的处理方法,引室外景观和环境为用,使人安居室内亦能包揽自然景色,体悟天地四时之变化。
从“道以器载”谈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 以器载 ; 道 中国传统 家具 ; 家具文化
中图分 类号 : S6 . T 66 2
0 引 言
中国传统家具具有非凡的使用价值 、 艺术价值 , 真实地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 的生产工艺、 生活习俗 、 观念 意识 、 审美情趣 、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在家具制作中道器并举 , 把形而下的制造如具体功能操作、 技术劳动 等与形而上的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春秋战国到唐代的“ 早期古典家具阶段”3 从五代到清朝的“ ;) 晚期古典家具阶段” 。
1 初始 阶段 的家具形态
家具发展有着 自 身的时代特点和地域风格 。制作家具不仅满足了 日常生活需要 , 而且所用材料反映了
当时人类 对 自然 的利用 和改造 能力 。
先秦时期 , 陶制家具和青铜家具 曾先后成为家具发展的主要形式。 西周至春秋时期 , 南方盛产生漆和优质木材, 漆木家具率先发展 , 后来 出现的“ 苏式” “ 、 广式” 等家具制 作 中心多在南方。北方地区的家具造型主要表现在青铜用具方面。铸铜工艺高度发达 的商周时期 , 上层贵 族使用可塑性强、 精美华贵的青铜来铸造集 “ 和“ 于一身 的高大青铜礼器。其特点是普遍有足或者 器” 具” 座, 其中以方体四足与方形高座者最为经典。家具上的兽足 、 高座、 加盖、 附耳是高雅华贵的表现 , 以配得上 最为重要的祭祀和典礼等场合。 “ 纳礼入器” 中国古代造物艺术 的精神 内涵 , 是 即通过形式上的秩序来反映社会关系的秩序 。这一 时
“ 的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道” 始于庄子, 易 ・ 经《 系辞》
发展为“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 。“ 是没有
形体 的、 抽象的, 故谓之“ 形而上” “ 是具体显现的有形物体 , ;器” 所以称“ 形而下 ” 器物” 。“ 以有形之“ 体 器” 现古人对形式美 的认识 , 传达无形之 “ ” 道 。中国家具作为 “ ” 器 之一种 , 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互依存 , 与 道” 互 为因果 , 缺一 不可 。“ 者 , 道 日用事 物 当行 之理 ” 对 “ 中之理 , 中之 道” , 事 物 的苛求是 中国家具 形 成 的本原 , 也是 中国家具在其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永驻光彩的缘由之一_ 。 3 j 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大体经历了 3 个阶段 :) 1 从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之前的“ 家具的初始阶段” 2 ;)从
浅析家具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
浅析家具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悠久,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宗教、哲学、艺术等元素,而这些元素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得到了体现。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痕迹,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家具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
中国传统家具中最为明显的文化元素之一就是禅意文化。
禅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思想影响了中国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禅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比如在家具的设计上,追求简洁、朴实、纯净的风格,这与禅意追求清静、超脱的思想相契合。
在材质的选择上,讲究自然、原始的木材,这也与禅意文化中对自然、朴素生活的向往不谋而合。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还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禅宗的意象,比如莲花、竹子、山水等,这些意象都富有禅意,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中禅意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儒家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儒家文化强调礼仪、道德、忠孝、礼让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与制作。
比如在家具的形制上,会讲究端庄、典雅,充满典型的儒家气息。
在家具的雕刻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儒家经典的意象,比如孔子、孟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形象,这些雕刻不仅具有装饰的作用,更是在传达着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古典经典的题材,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也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弘扬。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道家文化也有其独特的体现。
道家强调自然、随缘、无为而治,这些思想也常常在家具中得到体现。
比如在家具的造型上,追求简朴、隽永,极尽自然之美。
在家具的材料上,追求自然、素雅,不刻意雕琢,体现出无为而治的道家精神。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还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关于山水、仙鹤等诗意意象,这些意象也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富有深厚的哲理内涵。
中国传统家具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家具的艺术内涵,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试论明式家具中的传统文化理念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迪
试论明式家具中的传统文化理念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迪作者:贺鹏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06期摘要: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典范,无论是其简洁的器物造型、巧妙的造物智慧还是细腻的情感表达,都对现代产品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将时代精神特征与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优质产品。
关键词:明式家具;传统文化理念;产品设计中国传统家具拥有悠久的历史,至明代中后期,家具的材料、形制、意味等方面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自此明式家具成为中国家具史上的巅峰之作。
一方面明式家具的魅力依旧流传延续着,时下国人仍不遗余力地追捧收藏明式家具。
另一方面产品批量化生产和商品快速消费成为社会常态,大量粗制滥造、极度相似的产品流入市场,严重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我们研究作为经典时尚代表的明式家具,对改善产品设计的现状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发掘明式家具蕴含的文化内涵入手,提炼古人高超的设计智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将我们血脉中的民族理念融入到现代产品设计中,为真正设计出符合国人需求的产品提供创新性的设计思路。
一、传统造物智慧与明式家具陈设我国古代经典器物常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造型著称,体现着当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凝练为所处时代重要的文化符号。
古代工匠手工制作器物,对成品的形制和功能有着极高的标准,器物也因此从讲究实用性上升到对精神领域的追求,“器以载道”的传统造物思想深植于明式家具等古代器具中,同时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视角以及精神面貌。
明朝中叶以后,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空前繁荣,特别是江南城镇一带,官宦、富商群体中间开始流行建造奢华园林,与装饰庭院极为密切的家具陈设有了长足发展。
明代私家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宗旨,自然也影响到了室内家具陈设。
明代制作案几等承具的表面时,因爱惜黄花梨、紫檀等优质硬木材料,为了保留木材天然的纹理,装饰手法则十分含蓄克制。
光素的案几表面天然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纹理,与传统水墨画的节奏及韵律极为相似,诠释出“天然去雕饰”的陈设气质,与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器以载道的例子
器以载道的例子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观念,认为物质器具可以承载和表现道德、文化和艺术的精神价值。
以下是一些“器以载道”的例子:
1. 瓷器:中国的瓷器,如青瓷、白瓷等,不仅是一种器皿,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表现。
其细腻的质地、优雅的造型和独特的色彩,都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传统。
2. 茶具:茶具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套精美的茶具,不仅体现了制作者的技艺,也反映了饮茶者的品味和文化修养。
3. 家具:中国的传统家具,如红木家具,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物品,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工艺精神。
4. 玉器:在中国文化中,玉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也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器物。
玉器的雕刻和造型,往往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和道德寓意。
5. 书法: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字的艺术。
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器以载道”的体现。
它们不仅仅是实用的物品,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载体,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末代皇帝的椅子
末代皇帝的椅子作者:谭向东来源:《醒狮国学》2017年第10期谭向东从事家具行业二十多年,喜爱和研究中国古典家具超过十年,这令他对中西家具都了如指掌,也更懂得如何让中国古典家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
中国古典家具的制作技艺,自明末进入巅峰状态,如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每一件中国古典家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古人高度智慧和高尚品位在物质形态中的结晶和历程。
面对古物,你会觉得光阴是以世纪为单位的。
而岁月更迭,有些记忆的魂灵,附着于物,永远留在了过去。
金瓶梅、红楼梦的情境,已无处寻觅。
些许那个时代的家什,早已淡出如今的生活。
家具艺术,首先是造型上的升华,端庄娴雅无所不适。
至于细节的延展,则可以随心所欲。
心无旁骛求道于仙林者,自可以简素的不食人间烟火。
留恋凡尘虚华的得志少年,亦不妨逐梦于花间柳巷。
简有自然,繁亦未必俗,各取所需罢了。
每一件老家具,背后都有它唯一的故事。
每一件老家具,从它被发现到最终被收藏,都有曲折而有趣的经历,甚至传奇。
每一件老家具,总会遇到一个独具慧眼的发现者,注定了会成为它的伯乐。
而每每与这些伯乐聊起它们,那些往事在眉眼间流淌,依旧新鲜如昨。
近日游历南方,遇见十六七岁就开始铲地皮,入行二十余年的阿灿。
茶语间谈及当年经手过的那些家具,只有这件躺椅再次出现在视野。
而其他的,俱不知被金屋藏娇于何处了。
记得前年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古人的奢靡》,就述及这件躺椅。
而与阿灿的聊天,更加清楚的确知它的发现之旅,和它的出处。
甚至了解到它最初被发现时的模样,经过哪些修理,更加深了对它的认知。
尊龙和陈冲主演的《末代皇帝》,是极少数获准在故宫内取景拍摄的电影。
影片场景宏大道具精美瑰丽,通过打开故宫的大门,向全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1987年电影上映后反响巨大,夺得次年奥斯卡多项大奖。
前几年我为了查找宫廷家具的资料,特意找了李翰祥执导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来看,还有这部《末代皇帝》。
可惜那时网上能找到的视频都很模糊,这次特意找了末代皇帝英文高清版来看,试着探究一些以前未曾发现的场景及家具。
器以载道,华夏文物的象征与寓意
器以载道,华夏文物的象征与寓意文:何晓萌 图:天津博物馆中国艺术,向来以丰富的寓意见长,无论是一花一木,还是一禽一兽,都被先民赋予丰富的象征意味,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
从流传至今的文物,感受其中蕴涵的丰厚文化内涵,以小见大,既是回归,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从2月开始,在为其一年的时间内,“器以载道——心生乾坤寄物语”原创展览在天津博物馆五楼展出,该展览曾获国家文物局2016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资助,以全新的角度呈现传统文化魅力。
展览中的“器”指的是文物,而“道”指的是文化及精神,“器以载道”的含义就是通过展示精美的文物,揭示其背后承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该展览由六部分构成,分别是“松·坚劲”“竹·正直”“梅·高洁”“牛·勤恳”“马·奋发”“龙·腾飞”,展出了瓷玉书画、竹木漆器、民间工艺等各式展品,使观众在欣赏精品文物的同时探寻古人的文化思想与审美情趣。
提到中国传统器物,最初是以生活日用工具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审美情趣日益浓厚,于是便开始将自己的文化思想赋予各类生活用具之上,使它们转变为具有文化特质的精美艺术品,象征着古人的精神理想。
与此同时,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生活用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最终实现了器道相承、(清)白玉惠山松塔山子山子是古人常用的装饰品,在玉石之上刻画山水造型,作为殿堂。
白玉惠山松塔山子以江苏无锡惠山的景致山子上雕琢浮云山巅、松树瀑布、亭台殿阁等自然景观,。
除了山水图景之外,其上还刻诗一首:“川轻云淡日蔚孱颜。
遄飞吟兴于何是,只在泉流峰埼间。
”诗画相融,别具匠心竹雕松树杯此杯由竹根雕成一截松树,树干上雕刻裂痕和瘿节,表现出松树的苍老之态。
树干之上还刻有一段松枝,呈现出一派老树生新枝的形象,展将杯子制成松树的造型,巧雕细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物我合一。
古代家具实用精致背后的智慧
古代家具实用精致背后的智慧本文作者黄强今天的科技发达,各种智慧被应用到生活中,一部手机搞定购物、乘车、地图、身份验证、阅读等多项事情,那么在科技没有当下发达的古代,中国人难道就没有智慧了?非也。
不仅有智慧,而且智慧超群,往往是一个小机关,就解决了很多问题,只是那时的科技没有如今的技术含量高,但是特点是实用、简单、人性化。
【图1,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启功题匾,黄强摄)】江苏省作家采风来到滁州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数千件明清、民国时期的黄花梨、金丝楠木家具,数千块匾额,琳琅满目,让我们大开眼界。
【图2,江苏作家在中国金丝楠木馆采风(黄强摄)】据说馆藏金丝楠木家具占了全国收藏界的80%,其中不乏精品,如清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的雕花顶箱柜、清亲王黄花梨螭龙彭寿纹围屏、清代封建大吏阮元的将军柜、清代王侯府家使用的贴金佛龛等,选料优良,制作精巧,工艺精湛。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富察皇后的雕花顶箱柜一件,与金丝楠木馆所藏的堪称一对,可见其珍贵性。
【图3,清履王爱新觉罗·允裪黄花梨螭龙捧寿纹佛龛(黄强摄)】古代家具对于木料的选择颇为讲究,普通的有橡木、枫木、榆木、榉木,讲究的则采用花梨木、金丝楠木等。
花梨木与酸枝等木材制作的家具,通称为红木家具。
不过,花梨木也分老花梨与新花梨。
老花梨又称黄花梨木,颜色由浅黄到紫赤,纹理清晰美砚,有香味。
【图4,明代黄花梨高扶手南冠帽椅(颐和园藏)】新花梨的木色显赤黄,纹理色彩较老花梨稍差。
花梨木类木材又分为越柬紫檀、安达曼紫檀、刺猬紫檀、印度紫檀、大果紫檀、囊状紫檀、乌足紫檀等七种树种。
唐代《本草拾遗》记载:“花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花梨木为海南岛特产,《广州植物志》曰:“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色红褐,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家具之用。
”【图5,清代黄花梨螭龙捧寿纹围屏(黄强摄)】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主要产于中国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贵州及长江以南省区,尤以四川的金丝楠材质最佳。
【惜居】中国传统家具与文化——器以载道,道法自然
【惜居】中国传统家具与文化——器以载道,道法自然中华文明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就像“传统家具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一样,几乎可以张口就来,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的文化自豪,支撑起我们的腰杆了,但是这种自豪之下又有多少基础,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传统文化,真正的领悟了这一个“道”字呢?传统家具与传统文化二者之间我们大概可以用“器以载道”来形容,传统家具是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依托,从商周时期开始,家具上就开始体现了各种社会制度、社会生活。
到了明清以后,高型家具经历了形成之后的简单朴素,在外在上有了更多的装饰,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家具的重视,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社会的发展状况,可以说家具从来都是一部社会生活的放大镜,这也包括了传统文化中的礼与道。
礼商朝人们崇神敬祖的思想造就了当时的祭祀制度,祭祀是一件十分严肃庄重的事,也因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祭祀的礼仪与礼器。
“礼”字从“豊”(li),是一种行礼之器。
这一个“礼”字,行走了千年的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已然不能一字一句就将其表达清楚,我们也只能从字面上将它拆解成为几个词语,简单理解。
(一)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
儒家讲究伦理纲常秩序,儒家宣传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
家具从来都是等级伦理制度的体现,《周礼》中记载着:“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这其中提到了“五几”、“五席”,分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等级的人使用,有着严格的规范制度,不能僭越。
这个时代的家具有着鲜明的等级特点,低矮型家具慢慢被高型家具代替之后,高型家具的神话色彩没有那么浓重,家具在使用范围上也并没有那么严格的界定了,但是等级制度、尊卑有别还是依然存在。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交椅”,我们有“第一把交椅”之说,在一个组织团体内,只有位置最高的那个人才有资格坐这一把交椅,其他人都是没有资格的,因此交椅也就成为了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家具中的体现
中华传统文化在传统家具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家具包含和体现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其独具特色的造型、精益巧妙的结构,无不凝聚着中国历代木工匠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是珍贵的历它文化遗产。
下面笔者尝试从传统文化对传统家具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一点浅显的探讨。
一、古代哲学、道德思想对传统家具的诠释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大人合一”思想。
早在周代,《易传·乾卦》中就有云:“夫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大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道出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各谐、人与人的利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普遍和谐”的观念。
表现在传统家具上:其一,在对质地坚硬、色泽幽雅、肌理华美珍贵木材认识、运用中,力求充分展示了木材本色的自然之美;其二,传统家具稳健凝重、简洁流畅均给人以舒展之感,有大气;其三,是灵气,马蹄腿、三弯腿、椅子搭脑、牙板、撑子等曲线形式体现了抒情于理、予动于静的哲学要义:黄花梨小圈椅不正是一番“问渠哪得消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的意境吗?其四,传统家具上通体轮廓及装饰部件的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求力。
圈椅上圆下方的设计,就是源于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承天象地”的哲学思想;其五,传统家具具有严密的比例关系,舒适宜人的尺度,家具的外形比例、尺度与其使用功能紧密联系起来,力求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中国古代道德以“中庸”为至高的德性。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他的孙子,子思在《中庸》中强调:“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大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之道在形式上重视“中正”、“中行”,在内涵上主张凡事都不要过度,以免适得其反。
二、古代宗教、学术思想对传统家具的诠释中国历史自汉代以后,宗教和学术思想流派形成了主要是以儒、佛、道三家行举的文化格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三家共同维系着中国古代社会心理结构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自然也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中式家具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中式家具的文化精神与情趣“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讲究通过物的形态语言传达出一种境界。
其体现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于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
这种要求反向而言即“道在器中”,中国传统家具,无疑是其中之集大成者!中国传统家具种类繁多,不管是花样缤纷的椅凳,古朴典雅的床榻,还是用途繁多的案几,储衣纳物的箱柜,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情趣。
椅凳:礼仪待人儒家学说提倡礼仪待人,崇尚端雅的行为举止,而这种文化和审美观在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椅凳类家具的布置格局和构造制作上明显体现。
古人生活处处与礼为伴,因此,椅凳布置格局非常考究,如《礼经释例》中载“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
”在椅凳类家具陈设方面“文左武右”“以东为左、为上” “男左女右”等观念充分反映了礼的规范。
根据身份的不同,所使用的坐具品类和方位也有所区别。
椅凳的构造上也充分反映了礼的规范。
比如清代的太师椅,靠背、扶手与椅面呈90度直角,中国人讲究坐的姿态。
这太师椅正符合中国人“正襟危坐”的礼仪要求,使人们自觉成为克己复礼的实践者,也是符合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的一种姿态。
箱柜:中和之道中国人在性情上追求中庸,在审美观念上推崇“平实”“和谐”。
这也成就了中国传统家具温润而厚重,中庸而平和的品质特征。
柜类是家具中的又一大类,有顶箱柜、圆角柜、画柜、五屉柜等。
箱柜的中和之道,体现在不同材质的相宜并用。
比如明代的铁力木圆角柜,整个柜子以铁力木为主,门板五抹四段芯板均为瘿木镶嵌,体现了不同材质的美感。
强调“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造物中能够取长补短,兼容并蓄。
在造型设计中也讲究中和,如明代圆角柜,多以线条柔缓的曲面造型,少有坚硬的棱角,与中国人中庸而平和的品格相互呼应。
其柜柱脚也相应的做成外圆内方,呈现中庸方正的理念。
结构的设计复杂而精巧,使得一切榫卯结构都不外露,充分表现了儒家的道德礼仪教化和含而不露、沉静内向的审美特征。
以器载道丨以物观心
以器载道丨以物观心
不为无用之事· 何以遣有涯之生刺绣
家语
+
嵇康《琴赋》中有言:“假物以托心”。
对于古人而言,器物皆可托心言志。
幽人高志,器物相喻。
古人谓之:以器载道,道在器中。
器物的神形亦反映着人的性情,从器物中可洞见主人的审美取向、素养性情。
因此,器物由观玩清赏至素怀观照,这是一个境界。
用恰当的陈设展现器物气息,以希窥见先人精神,延续文脉。
一几一案,只言空间有道。
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缤纷的色彩给室内环境增添了各种气氛,室内和谐是控制、完善与加强这种气氛的基本要求,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舞台,更是体现出人类对生活之美的无限热爱。
现代生活中,节奏越来越快,室内陈设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日渐丰富,它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表现手法也越来越灵活多变,使室内环境设计更加充实完善。
陈设的艺术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对“天人合一”的意境诉求融汇于现代生活情境之内,保留传统中式风格含蓄秀美的设计精髓之外,呈
现现代、简约、秀逸的空间,使环境和心灵都达到灵与静的唯美境界,迸发出更多可能性的联想。
湘绣《青城霜华》实景效果图
湘绣《竹韵》实景效果图
湘绣《上善若水》实景效果图
湘绣《太湖茗山》实景效果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以载道,中国古典家具蕴含的道德智慧
虽然眼下传统家具随处可见,并且在拍场上越拍越高,但器物本身所蕴含的“道”却被人们遗忘。
让我们细细打量每―件古典家具,于一件古典家具中探索和发现中国人对于万物规律性的理解,以及顺应规律的智慧。
古典家具承载中国文化DNA
位明朝家具收藏者说:“欣赏明朝家具,不但要有对美
的赏析能力,更需要人生阅历,只有经过人生浮华的起落,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家具的魅力与哲学思想。
”
中国传统家具,不仅仅是个技术的产物,它是“道器合”的产物。
道是器物的灵魂所在,无论是人还是物,只有“道在器中”,才会令器物饱含生机、精神、价值和内涵,获得
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众多藏家为古典家具的隽永之美所倾倒,不仅因为可以直观欣赏家具本身优质的选材、精良的做工、精细的雕刻、高雅的设计,更深的原因就在于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古老文化的精华,儒释道的交融,载道于器。
正因为如此,有说法称古典家具是部立体的历史,在形制繁衍变化中隐藏着中国人的文化DNA。
中国古典家具兴起于唐,发展于宋,并在明清达到顶峰。
从凳、椅、桌到整个室内所需之物,架、箱、柜、衣架、脸盆架等,以及充满个人品位的屏风、香几。
迟至上世纪30
年代,拥有把硬木椅子,仍然被视为家运昌隆的象征。
具体考察件古典家具是否为精良之作,人们总是提到“型、艺、材、韵”。
整个宋代弥漫着种冷静反思、理智总结的思潮,而家具也开始走向严谨而优美之路。
追求文雅、不张扬,体现出儒家的秩序和稳定之美。
儒家讲究稳定和秩序,好的家具业是追求稳定的结构。
即使花纹雕工再繁复,都是在个稳定的结构内部进行发挥,而不是随意地张扬个性。
一把官帽椅就把宋代以来文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与态度都融入结构与造型,准确地反映了学而优则仕的社会心态。
这种优秀的座椅,小则反映了个乡绅的精神追求,大则诠释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道德伦理。
明朝作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家具古雅而可爱,“坐卧依凭,无所不适”。
在他看来,家具不仅是种文明生活的必需品,还是绵延不断的道德和美学表述的部分。
家具能够令人“高雅绝俗”。
每件家具都经过小心设计和规划,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融洽,令人观之愉快,又能发挥实际作用。
中国历代家具都秉持着“低调实用才是经典”的原则。
由明入清,明代家具的简约被拦腰斩断,清代的华贵渐渐崭露头角。
清代家具力争在外表上给人以前无古人的惊艳,家具的装饰性开始慢慢超过实用性,每个细节都透露着张扬的
欲望。
贵族们沉迷于对家居空间的享受,清代家具似乎也就有了炫富的新的精神功能。
而家具似乎也暗示着这个王朝的命运不可避免地走向奢靡衰败的结局。
一阴一阳
中国传统文化DNA暗藏于家具细节之中。
阴阳理念是中国传统家具无所不在的内在法度,其特有的“榫卯”表现得尤为突出。
榫卯结构是传统实木家具中,在相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构件采取种凹凸处理的结合方式。
凸出部分叫做榫头,凹进部分叫做榫槽,通过一凸一凹、一盈一虚、一阴一阳的结合,家具获得了相对固定和灵活拆解的自由。
经过不断的演化,榫卯繁衍出丰富的形式,如十字榫、格间榫、抱肩榫、拄销榫、插销榫、粽角榫、夹头榫、燕尾榫等。
而通过榫卯结构的家具,历经数百年仍然完好如初。
榫卯成为世界家具史上最受尊崇的工艺发明之。
除了榫卯结构,“打洼”也是阴阳之道的具体实施。
打洼是明清家具工艺术语,是将家具线脚起阳线而又同时做出凹画的工艺技术。
它在提醒人们,人生不可能那么完满,定会有缺陷,所以要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懂得收放自如,不可太为难自己,也不要
意孤行。
小小的“打洼”设计,起到了于日常生活中自我教化的作用。
而传统家具中的镂空木雕技术,也有阴阳虚实的观念在里面。
易学中“天圆地方”的理念也在传统家具中得到淋漓尽
致的体现。
圈椅是明代最为经典的制作,方圆结合,上圆下方,圆代表圆满、和谐、动感,方代表稳健、宁静、规矩。
加之圈椅的端头顺势略向外打开,像张开的双臂,善意提醒使用者要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磊落心胸。
坐在圈椅之上,再没有坐像的人也会正襟危坐。
人们从日用的家具中得到了教化:做事时要有圆融无碍的智慧,还要能脚踏实地、遵守规则、身体力行的践行,才能让生活在平安和谐的基础上蒸蒸日上。
虚实相生
中国先贤们致认为,谁看得见虚无,谁就是智者!道家说,唯道集虚、无中生有,有无相生。
儒家说:以虚致实。
佛家说:心动发生。
医家说:观于冥冥。
这种虚实相生可以在中国绘画和文学艺术中处处眺览。
中国传统家具中诸多形制都呈现出虚实相生的层次感。
如四足带托泥坐墩、三弯腿带托泥高香几和玫瑰椅,均以上下构建为实,中间“开光”为虚和,给人以厚实中处处向虚的意境。
传统家具在造型上经常采用曲线、直线的对比变化,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虚中见实,空灵婉转的特质。
传统家具喜欢彩绘、雕刻、镶嵌花鸟瑞兽等,代表人们心中的某种寄托和向往。
例如“博古纹”又被称为“回回锦”,寓意高洁、典雅。
“万字纹”则代表吉祥之所集。
人们把长寿的龟、鹤、松、柏、顽石等雕刻于家具之上,以期得以长寿。
瓜这种蔓生植物,因其形似孕妇肚皮而多结籽实,成为
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的象征。
而“瓜棱腿”就像南瓜瓣样得名,寓意多子多福,是传统家具桌案类腿部的典型风格。
除此之外,人们熟知的还有蝙蝠为“福”的谐音,牡丹象征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等。
由这种观念形成的家具,也在无时无刻不表达着人们各种美好愿望,祈福富贵吉祥,圆满如意。
除此之外,器物本身自然的纹路和肌理也可以“载道”,表达着中国人的审美情绪和道德追求。
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之后,紫檀、黄花梨等美材大量进入中国,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以及对石头形状和纹理的喜爱,导致人们自然而然地对于木材的天然纹理非常欣赏。
这些纹理包括水波纹、山水纹、云水纹、虎皮纹、豹纹、葡萄纹等。
无论哪种,都是在表达“天人合”之理,中庸平衡。
孔子首次提出中庸之道,并以中庸为最高美德。
中庸之道在后世不断为人们阐释和践行,其核心是过犹不及,强调要“允执其中”,成为中国人普遍遵循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器物上也有丰富的体现。
三皇五帝有“欹器”,“欹器”是种形体略斜而又易于倾覆的器皿,空着的时候是歪的,水半满不满的时候是端正,一旦满了就会倾覆。
古代君王将之放置于坐位右边,以示警戒。
这个“欹器”就是在提醒人们“物极必反”的规律,凡是只要走向极端,就必然走向反面。
保持中庸之道才是长久发展的状态。
持“中”也应该是
我们的生命最应牢记的原则。
以简约、流畅、中和而备受称道的明式家具,达到了中国传统家具制作水准的最高峰。
明式家具在制作的过程中,中庸思想作为其思想法度,在家具中体现得非常鲜明。
上下对称,左右协调、中规中矩、令人心平气和。
明式家具自身比例及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高度协调性,并且这种协调的产生都是基于中轴线对称分布来设置。
同时,明式家具的摆放特别强调对称、平衡和协调,注重由此带来的心情愉悦、情感的交流和身心的沟通。
在传统家具中,无论桌椅、床榻还是柜子都强调四平八稳、中庸对称的思想。
那些不端正的多边形、三角形等通常不会被纳入到家具设计的构思中来。
中庸思想在器物中得以体现,人们在与之亲密接触的同时,也令人在上下、左右之间,在天地、虚无之间沟通成为种可能。
而中国古代先人将这种平衡的优雅视为种境界,并享受其中。
和而不同真正的君子并不注重利益纠葛,但却强调是非分明与求同存异。
君子即使有缺点,但仍然要保持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
这正是“和而不同”的境界所在。
“和而不同”的思想被历代先贤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并得以在传统家具中显现。
在古代家具中,同堂陈设的家具,往往数量和种类颇多,并且大小不,高低不同,功能各异,常见的有榻、案、椅、
凳、几等很多种类,虽然品类不同,但堂家具的总体风格包括形制、纹饰等都是和谐致、赏心悦目的。
如明代《韩熙载夜宴图》中出现的桌、椅、衣架都是黑漆圆材加管脚帐作,形制非常统协调。
故宫太和殿等大殿也都是金漆云龙纹的各种器物,相问不杂,大气得体。
同理,在件经典的传统家具中,虽然家具里的各个部件作用都是不同的,但各个部件的大小、粗细比例十分讲究。
器物通体的线形、雕刻、纹饰、铜配件等搭配组合,也都高度协调致。
传统家具中同样功能的器物,其基本结构致,但形制各异,并非千篇律。
如人们熟悉的椅子就有北官帽、南官帽、灯笼椅、玫瑰椅、梳背椅等。
即使都是官帽椅,在细节上也有变化,比如官帽椅有S形背板和C形背板,两种不同背板的椅子放置于统场合,仍然非常得体漂亮,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和而不同”的内在含义。
相反,现代家具由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导致大量同质化的没有生机的产品,人是无法与这样的“死器”同气相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