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文学作品审美阅读对提升理工科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试论文学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第 1 8卷 第 3期
20 0 6年 7月
黄 河 水 利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_ r
V 1 1 No 3 o. 8 .
o r a fY l w Rie o s ra c e h ia I si t u n lo el v rC n e v n y T c n c l n t u e o t
其降伏叛军 、 廓清海宇的英雄襟怀能激励 活动作 用 表现 在 :决 定个性 发展 的趋 向性 和稳 定性 ; 慷慨之音, “ 定远 何须 决 定认 识 的正确 性 与深度 ;制约情 绪 的性质 与 变化 ; 今 天 的大学 生建 功立 业 。伏 波惟 愿裹 尸还 ,
莫遣 只轮 归海 窟 , 留一 箭定 天 山”5 。 仍 【“ 古代 I 调节 个体 的行 为 要组 成部 分 , 因此 正确 的人 生 观教育 在心 理健康 教 育 名 将 的爱 国豪情 让一 代代 华夏 儿女 壮怀 激烈 ,
面。
王粲 的《 楼赋 》 “ 日月之 逾迈 兮 , 河 清其 未极 。 登 :惟 俟
冀王道之一平兮 , 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 , 畏 井渫 之莫 食 。 【 充满 对功 业 的渴望 , 年华 易逝 的 ”3 I 对 正确 的世 界观 、 人生 观是 形成健 康 心理 品质 的根 它所 展示 的积 极 的人生 态度 会激励 大学 生树 立 本保障, 一个 人 只有 具 备 了正 确 的世 界观 、 人生 观才 感 叹 ,
J 12 0 u. 0 6
试 论文学欣 赏在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 中的作用
辞 云玲
( 州 大 学 体 育 学 院, 南 郑州 郑 河 404 ) 5 0 4
摘
要 : 康 的心理 品质 离不开人 文精 神 的陶养 。 健 心理 健康 教 育 中结合 文学欣 赏 可 以提 高 大学 生的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艺术修养,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对美的欣赏能力,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下面就通过审美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展开具体讨论。
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接触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了拓展,各种美好的情感得到了激发。
这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音乐、绘画、文字等形式将内心的情感进行表达,通过艺术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还可以让学生在艺术中获得快乐,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经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压力,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艺术作品中的美好形象和情感可以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慰藉和安慰。
经典的音乐作品、优美的诗歌、绘画作品等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平静,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审美教育在帮助学生减压的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和心态。
审美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
在人文情怀的熏陶下,学生会更加尊重他人,更加珍惜生活,更加有爱心和同情心,培养出一种善良、宽容的心灵。
审美教育还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情感的力量,学会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提高情感认知能力,增强内心的坚韧和自信,从而使学生更加健康、成熟和自信。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情感认知能力。
读书对心理健康的好处
读书对心理健康的好处
1. 减轻压力和焦虑:阅读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焦虑,进而提升心理健康。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沉浸在不同的世界和情景中,从而暂时忘掉自己的问题和担忧。
2. 增强情感智商:阅读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情感智商(EQ),
即他们对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应对水平。
通过了解和感知不同的角色和情景,人们可以更好地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3. 提高认知能力:阅读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认知能力,进而提升心理健康。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和概念,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
4. 改善睡眠:阅读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那些有困扰入睡的人来说,阅读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睡前活动,帮助他们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5. 增强自我意识:阅读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自我意识,即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优缺点等方面的信息,进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进而提升心理健康。
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摘要】文学阅读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大学生能够塑造自己的情感世界,影响思维方式,调节情绪,培养审美情趣,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提出通过文学阅读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建议。
事实上,文学阅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对未来大学生文学阅读心理发展研究也有着广阔的展望。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学阅读,大学生,心理发展,情感世界,思维方式,情绪调节,审美情趣,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建议,展望。
1. 引言1.1 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文学阅读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大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情感世界,感受不同的情感体验,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情感抒发都能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和情感需求。
文学作品还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着深远影响。
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大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范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中,大学生需要理解作品中的各种含义,推理人物行为的动机,透视作者的用心,这些过程都能促使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复杂的现实挑战。
文学阅读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塑造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思维方式,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调节情绪、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文学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
而文学阅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文学阅读对大学生情感世界的塑造作用、文学作品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学阅读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究文学阅读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文学作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文学作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人们能够良好地应对压力、情绪平稳、积极乐观的心态。
而在这个方面,文学作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文学作品通过反映人类的情感和人生经历,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提供情感的宣泄和释放。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境时,常常感到焦虑和沮丧。
此时,读一本富有情感的小说或诗歌,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所经历的情感波动,与其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宣泄和释放情感的方式,可以减轻我们内心的压力,缓解焦虑和沮丧情绪,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解脱和慰藉。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当我们困在日常生活的繁琐事务中时,很容易产生狭隘的思维和视野。
而文学作品则可以带领我们进入不同的世界,让我们通过他人的眼睛来看待世界。
借助小说、诗歌和散文中作者的文字描述和艺术构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培养我们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这样,我们就能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再者,文学作品可以唤起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诗情画意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被美好事物所感染和启发,从而培养我们对艺术和美的敏感。
当我们欣赏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我们的心灵会因之而焕发出光彩,我们的情感会因之而得到滋养。
这种美丽的体验会促进我们情感的平静和内心的满足,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文学作品还可以成为我们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往往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而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面临情感问题时,可以通过分享自己对于某个作品的感悟和思考,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种交流和沟通不仅使我们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不孤单,理解到自己所经历的情感和困惑并非个例,从而增强我们的情感稳定和心理的平衡。
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摘要】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文学阅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情感智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文学作品的丰富多样性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大学生可以增强沟通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文学作品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更加欣赏美好事物。
最重要的是,文学阅读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是一种有益的心理调节方式。
【关键词】文学阅读, 大学生, 心理发展, 情感智慧, 思维空间, 沟通能力, 审美情趣, 压力, 焦虑, 积极影响1. 引言1.1 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且积极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智慧,拓展思维空间,增强沟通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以及缓解压力和焦虑。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提高情商和悟性。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性,增加对世界的认知和见识。
文学阅读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他人建立更好的沟通和联系。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力。
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时,文学阅读可以成为一种良好的放松和调节方式,帮助大学生释放压力,平复情绪,调整心态。
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值得大力倡导和推广。
2. 正文2.1 提升情感智慧提升情感智慧是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之一。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各种情感,提升情感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丰富情感世界,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并学会正确表达和处理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冲突以及情感转变都能够带给读者深刻的情感体验。
试论文学欣赏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使他们 不再单 纯地停 留在个 人狭 隘的思 想空间 中 , 可 以站在更高层次上 审视 自己的一行 一动 ,一言一 语, 形成健 康的心理 , 更好地 处理 自 己与 生活 、 与朋 友的关系。 ( 二) 文学欣 赏可 以丰 富学生感情 , 促 进 学生更
一
中的点点繁星 ,使得整个人 类文 明史都这 么丰富多 彩。但是 , 长久 以来 , 人们过 于注重对 文学 作品本身
学术价值 的研究 , 将其简单地看成 一部 文学作 品, 或 者是一部 历史材料来对待 ,忽略 了文学作 品其 他方 面的教育 功能 。实际上 , 文学作 品中所包含的教育意 义同样 深刻 , 尤其 是对 后世人们心理 方面的教育 , 只 要我 们肯挖掘 ,文学欣 赏的过 程必然可 以达 到文学 素养的提 高与心 理健康教育 同步进行 。 目前西 方很 多不 良思 想都 不断影响着高职 院校 中学生 的学 习环
文学 , 是 一 种 源 自于 人 类 心 灵 展文学欣 赏活动 , 使 高职院校学 生都能形成健康的心 理 , 为促进社会稳定 与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心 灵、 情感 的重要 载体 , 是人 类社会共有 的重要精神 食 粮。 优秀 的文学作 品蕴涵着优美崇高的精 神要 素 , 当它抵达其他的心灵时 , 必将激起 同样的情感 , 从而 实现对人类 灵感激发和思路拓展 的功能。同时, 文学 作 品欣 赏还 具有提高学生 的审美能力 、 道德修养 , 活 跃 学生的思维 , 增强学 生的分析能 力和创 新能力 , 全 面发展学生 身心素质 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 的是 , 文 学作 品是源 自于人类情感与思维 的结合 ,是笔者真 实情感 的表 露 , 其 中蕴 涵了丰富的情感 , 这是其他形 式 的载体所无法代替的。目前 高职 院校 中, 很多学生 的心理 问题都源 自无法正确处理情 感问题 ,甚至很 多学生会 因为情感 问题而产生心理扭 曲、 心理 变态 。
审美教育对个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审美教育对个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I. 简介审美教育是指通过文艺作品的欣赏、创作和表演等形式,培养人们对美的感受、理解、欣赏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审美教育对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探讨审美教育对个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II. 审美教育能够促进个人自我认知通过欣赏优秀的文艺作品,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深处。
例如,看到一幅优美的画作,个人会自然地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类似情境,从而加深自己对自身的了解。
III. 审美教育能够降低个人的情绪压力水平观赏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让个人感受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例如,听到一首恬静优美的音乐或看到一部温馨感人的电影,能够让人心情愉悦,从而更加轻松、放松。
IV. 审美教育能够促进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通过文艺作品的创作、表演和欣赏,能够激发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自身思维方式和思考范围,从而促进个人思维能力的增强。
例如,欣赏一幅抽象画作,可以让人在空灵与抽象的氛围中放飞思维。
V.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个人的品味和修养通过欣赏高尚文艺作品,个人能够对美学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从而培养个人的审美品味和文化修养。
此外,艺术品的观赏和创作过程需要深度思考、鉴赏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个人的专业性和领导力等素质。
VI. 审美教育能够提升个人的自信和创造力通过文艺作品的欣赏、创作和表演等方式,个人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特点和风格,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例如,某位作家通过创作独具特色的小说,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从而加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VII. 结论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可以在多个方面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如自我认知、情绪压力降低,思维发展、品味和修养的培养,自信和创造力的提升等。
我们应该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其中,让审美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
186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董翠艳 唐山学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
因此,在大学生的课程中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当前教师关注的重点。
同时在课程中加入附有送诗情画意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仅能够增强爱国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能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在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文学作品在社会严重压力下,会导致很多大学生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出现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甚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心理健康的教育越来越得到了教育界重视,各大高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
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通过心理知识的传输,所以没有重视人文教育。
通过用文学作品将健康的心理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能够让大学生提升文学素养,还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由此说明,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今的社会飞速进步,科技不断的更新,从而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大学生面对的不仅是学业带来的压力,更多的还是社会不断发展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现在消费极其高的物质社会中,就业压力也随着增加,再加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不仅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受到了不同的影响。
长期处于这样高强度的压力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的表现就是自卑,遇到事没有积极主动性,严重的甚至导致大学生自暴自弃,情绪波动较大,可能还会同过做一些极端的事情来报复社会。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各大高校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疾病,这也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当然这也需要大学生能自身正确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状态。
二、通过文学作品陶冶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的内涵。
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尊重他人、热情帮助他人,才能让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表达的影响
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表达的影响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深刻地影响读者的心理健康和情感表达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还能积极地塑造他们的心灵世界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和情感表达两方面探讨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影响。
一、文学作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 提供情感宣泄的出口青春期学生面临许多情绪困扰和压力,而文学作品能够给他们提供情感宣泄的出口。
通过角色的命运与挣扎,学生可以在其中寻找共鸣和安慰,从而减轻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2. 培养情感认知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角色和情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中培养情感认知的能力。
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提高心理韧性。
3. 拓宽思维空间文学作品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接纳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辩证思维和宽容心态,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增强心理健康。
二、文学作品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影响1. 丰富词汇和表达能力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形象和情感描绘,能够启发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使用更加准确、生动的词汇,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塑造审美情操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文学作品,感受到美的魅力,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观。
这将对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3. 培养情感共鸣文学作品能够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感。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同理心和沟通能力,进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分享,促进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总结: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获得情感宣泄、情感认知和思维拓展的机会,提高心理健康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文学与心理健康阅读作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文学与心理健康阅读作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心理健康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得到情感的宣泄、心灵的滋养以及思维的启迪,从而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情感宣泄、心灵滋养和思维启迪三个方面,详细探讨文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一、情感宣泄文学作品通过情节、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等方式,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并提供情感宣泄的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情绪上的困扰,如愤怒、忧郁、孤独等,而这些负面情绪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通过读一些描写情感的文学作品,读者能够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与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进行联结,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实现情感的宣泄。
比如读一本描写爱情失落的小说,读者可以通过与作品中角色的情感共鸣,宣泄自己的失落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二、心灵滋养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滋养,使人的内心得到满足和抚慰。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压力和挫折,往往感到疲惫和迷茫。
而阅读一些充满哲理思考和艺术美感的文学作品,可以让人暂时抛开生活的琐碎和困扰,感受到文学作品给予的心灵滋养。
在与文学作品的互动中,人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重拾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以及作家的言辞,都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给予读者正向的精神激励。
三、思维启迪文学作品在引领读者审美的同时,也能够启迪读者的思维,提升读者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文学作品中的复杂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需要读者去理解和解读。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借鉴,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阅读一部推理小说会要求读者进行推理和逻辑思考,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读了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文学作品后,读者会对事物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总之,文学作品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情感宣泄,人们能够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抒发,减轻压力和焦虑;通过心灵滋养,人们可以暂时放下生活中的烦恼,体验到艺术的美感和哲理的思考;通过思维启迪,人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文学作品对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的帮助
文学作品对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的帮助在现代社会中,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和追求的目标。
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对于促进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如何帮助我们维持心理健康和调节情绪,并且展示了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能够提供情感共鸣和心理慰藉。
在我们阅读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与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共鸣。
这些人物和情节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仿。
当我们读到与我们相似的情感和处境时,我们会感到自己被理解和认同,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例如,当我们读到一位主人公面对挑战并最终克服困难的故事时,我们会感到勇气和希望。
这种情感共鸣和心理慰藉有助于稳定我们的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个鲜活的画面,想象着其中的情节和场景。
这种想象力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还能够提供一种积极的心理转移。
当我们陷入困境或者情绪低落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暂时抽离现实,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探索,创造自己想象中的故事和情节,从而调节内心的情绪和压力。
此外,文学作品还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当我们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时,我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人物、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这些作品告诉我们世界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扩展了我们的认知边界。
通过了解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培养同理心和宽容心态。
这种拓宽思维和视野的过程对于改善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文学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反思。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引发我们对人生和内心的思考。
当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时,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种思考和反思过程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从而更好地调节情绪和保持心理健康。
文学作品与心理健康
文学作品与心理健康文学作品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用来娱乐的,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
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还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文学作品如何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情感。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人类情感的描绘非常细腻和深刻。
当我们沉浸于这些作品中时,我们可以感同身受,与作者共情。
这种情感的共鸣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降低情感压力,并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读到一篇描写失去亲人的故事时,我们可能会从中获得对失去的理解和宽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我们自己对亲人离世的悲伤。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提高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困惑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情绪波动,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面对各种困境时的情绪变化和应对方式。
通过与主人公的共鸣,我们能够学习到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理调节策略。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困境时,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策略,以更积极和健康的态度来面对困难和挫折。
此外,文学作品还可以提供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帮助我们缓解压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巨大的压力和紧张的工作生活。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成为我们逃离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深入到故事情节中时,我们可以暂时放松自己,放下烦恼,并享受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经历的各种冒险和感受。
这种暂时的遁入虚构世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精神的调剂,帮助我们恢复情绪的平衡。
最后,文学作品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文学作品的世界是不受限制的,它可以展示出各种奇幻和超乎现实的想象。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培养对抽象和复杂概念的理解能力,并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
这种思维的开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审美教育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意识越来越重要。
审美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欣赏美的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促进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内在修养的提高。
同时,审美教育还可以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第一,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艺术品来调节情绪,达到放松、舒缓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那些容易紧张、焦虑的学生来说,欣赏音乐、观赏艺术作品或者阅读优美文学作品等都可以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减轻压力。
第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豪感。
当学生欣赏并理解一件艺术品的背景和内涵,感受到艺术品所传达的情感并且有独到的见解时,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自信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自主发展。
第三,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更为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别人身上的美之后,会更容易地理解并尊重别人,会更容易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这种沟通交流能力,是学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总之,审美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在于学生的美感教育,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对学生心理、品德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个体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开放性的审美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其次,教师应该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生活性、体验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学生在参与教育过程中能够全面地接触艺术,真正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对感性方面进行认识和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艺术思维和感性思维来分析和处理问题。
最后,教师应该努力把审美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美的存在,让他们对周围环境有更显著的感知和欣赏。
阅读促进心理健康
阅读促进心理健康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活动,不仅可以扩展知识面,拓宽视野,还能促进心理健康。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逃离现实生活的困扰,与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产生共鸣,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安慰。
本文将探讨阅读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并阐述如何有效利用阅读来促进心理健康。
一、拓宽视野、增强情商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文章,人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这不仅可以拓宽个人的视野,还可以增强个人的情商。
阅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从而更好地与人交流和理解他人。
当我们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广泛的知识储备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的各种挑战和困扰,提高心理韧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化解负面情绪、减轻压力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身心放松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当我们读到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时,往往会产生共鸣,并从中找到共同的情感。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尤其如此,因为这些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
通过这种共鸣,我们可以借鉴作品中角色的成长经历和应对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此外,阅读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它可以使我们暂时忘记烦恼,减轻压力,恢复心理平衡。
三、提升思考能力、培养创造力阅读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提升思考能力和培养创造力。
阅读各类文章和书籍能够让我们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思维,从而让我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从长远来看,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学业上的提升,还能够开拓职业发展的空间。
四、增强自我认知、促进成长通过阅读心理学、成长类书籍等,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这类书籍通常会提供一些案例和心理分析,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阅读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自身的行为和情感,反思自己的成长轨迹,从而促进个人的成熟和进步。
阅读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有何作用
阅读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有何作用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而阅读,作为一种古老而有益的活动,对于提高心理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阅读是一扇通向宁静内心世界的窗户。
当我们沉浸在一本好书中时,仿佛置身于一个与现实世界隔绝的空间,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暂时被抛在脑后。
我们的思绪随着文字的流淌而游走,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焦虑和压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舒缓。
这种暂时的逃离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调整心态,以更加平和的心境面对生活的种种。
阅读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书籍中描绘的各种人物和情节,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们可以与书中的角色一同经历喜怒哀乐,体验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希望与绝望。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增强自己的同理心。
同理心的增强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带来的心理压力,使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从容和自信。
阅读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途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从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对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种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改进和成长的方向。
同时,通过阅读他人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我们可以获得启示和鼓舞,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阅读还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哲学、科学、文学等,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锻炼着我们的思维。
哲学书籍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科学书籍培养我们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文学作品则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思维能力的提升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因困惑和迷茫带来的心理困扰。
此外,阅读能够培养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而阅读需要我们集中精力,专注于文字和内容。
长期坚持阅读,可以让我们逐渐养成专注的习惯,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
同时,阅读一本厚厚的书籍需要耐心和毅力,这种耐心的培养会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使我们在面对复杂和漫长的任务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坚持。
阅读对心理健康有什么作用
阅读对心理健康有什么作用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而阅读,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活动,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着诸多积极的作用。
首先,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
当我们沉浸在一本好书里,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暂时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
无论是小说中的精彩情节,还是散文里优美的文字,都能让我们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紧张的神经得以舒缓。
这种放松并非是被动的逃避,而是通过专注于书中的内容,主动地将注意力从外界的纷扰转移到内心的宁静之中。
其次,阅读能够增强我们的同理心和情感认知。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他们的经历、情感。
我们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的痛苦、喜悦、困惑和成长,从而拓宽我们的情感视野。
这种同理心的培养,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更加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
当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时,冲突和误解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再者,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认知。
在书中,我们常常能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情感和困惑。
通过阅读他人的故事和思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许多自传、心理学书籍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成长。
阅读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我们翻开书页,那些生动的描述和奇妙的情节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独特的画面。
我们可以自由地想象书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这种想象力的锻炼有助于我们打破思维的局限,开拓创新的思路。
对于孩子来说,丰富的阅读能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无尽的创造力源泉;对于成年人而言,保持阅读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时,想出更多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此外,阅读是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学术著作,我们能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文学作品与心理健康
文学作品与心理健康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对于提升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为人们提供情感的宣泄和发泄的渠道。
生活常常会让人感到郁闷和压抑,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人们释放负面情绪。
当人们沉浸于文学作品中,他们可以借助其中的人物和情节,与作者一同经历各种情感体验。
例如,读一本悲伤的小说可以让人感同身受地哭泣,而读一本搞笑的故事则可以让人忍俊不禁。
这种情感的宣泄和发泄有助于人们减轻压力,恢复心理平衡。
其次,文学作品有助于拓展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认识和视野。
文学作品中的丰富细腻的描写和表达方式,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读一本架空历史小说可以让人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体验有助于人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心理弹性。
最后,文学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情感共鸣和精神寄托。
当人们读到与自己经历或感受相似的情节和人物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一种共鸣和共情。
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人们感受到理解和关爱,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感。
同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可以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通过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人们可以从中寻找到力量和支撑。
例如,读一本关于坚持梦想的小说,可以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克服困难。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情感宣泄的渠道,还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并通过情感共鸣和精神寄托给予人们力量和关爱。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或启发更多人去阅读文学作品,以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
无论是压力释放,还是思维拓展,文学作品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浅论文学审美赏析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浅论文学审美赏析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刘菊莲;王素音【摘要】自古以来,文学审美就在人类精神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具有安抚与治疗作用.如今,我国高职大专生的心理问题异常突出,关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学科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文学作品审美赏析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富有审美属性的语文学科中进行尝试,以探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文学审美赏析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能性.【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6(032)019【总页数】4页(P71-73,45)【关键词】文学审美赏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作者】刘菊莲;王素音【作者单位】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 733000;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 7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1.7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审美的作用。
它是为了满足人类世界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它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求,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了自身存在的必要和价值所在。
以审美为价值取向,形成了文学在表现人生和艺术显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人们常说的“文学是‘人学’”。
自古以来,文学就扮演着人类心灵良药的角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艺术的鉴赏对人类的日常情感可以起到“净化”作用。
他说:“那些受到怜悯和恐惧,甚至任何一种情感影响的人,一定也有类似的感受,其他人都不同程度的易受这些感情的感染,而所有的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净化,因而他们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1]。
文学自然就成为了一种精神享受和追求。
既然文学是人们向往的审美活动,又可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那么经常阅读文学作品或者深受文学影响的人是不是具有更健康的精神和心灵呢?面对现在生活压力加大的社会,随之出现的是心理问题的增多。
现如今我国高职大专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本科生更多,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学习的自觉性都相对本科生较差,并且此时的年龄又是存在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文学作品审美阅读对提升理工科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摘要] 本文就目前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现状,引入文学审美概念,探索文学作品审美阅读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健心作用。
本文详细阐释了文学审美性阅读对个体心理健康提升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和需求,论述了文学审美阅读的对症功效,并推荐了相应的文学作品以供实践之需。
[关键词] 文学作品审美阅读心理健康理工科大学生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知识经济的崛起以及多元文化与价值的剧烈冲突,我国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面临重大挑战。
理工科学生由于其专业性强、学习压力大、就业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特殊性。
例如,有相关研究发现理工科学生的人格特征严肃审慎、保守而传统,很少追求刺激;总体看,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其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性、人际关系敏感诸症状的程度较重。
另一方面,相关研究也发现目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水平普遍不高,成长发展缺乏全面性和平衡性。
同时,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比较单一,缺乏操作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往往追求短期效果,而不重视大学生心理的预防和发展教育。
因此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亟需探索和发展新的途径。
二、文学作品的审美性阅读的心理健康意义文学作品自古就扮演着人类精神救赎的角色,深刻而杰出的经典作品影响着一代代人的精神世界。
刘兆吉指出“文艺鉴赏是对文学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的感受、理解、评价和审美的情感体验过程”。
个体在赏析文学作品时需要融合主观情感、思想进而形成审美意象,从而产生审美体验。
因此,文学审美阅读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利用文学审美的愉悦体验是可以转变读者的负性情绪,创造自我自省和整合的契机,进而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文学的健心原理可归纳出如下几点:首先,是关于文学的宣泄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悲剧时,通过剧情的“突转”和人物的“苦难”,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因此,他们可以用虚拟的因而也是对自身和现实生活无害的悲伤来宣泄心中沉积的悲伤情绪。
通过宣泄情绪,心灵进入一种平静和谐状态,获得安宁和自由,达到净化。
其次,是关于文学的直觉表象说。
哲学家克罗齐认为人的情感在未被直觉到之前,还是心中潜在的质料,还没有获得一定的形式;一旦被人直觉到,就获得了一定的形式而成为一种抒情的意象,于是内在的情感便得到了艺术表达。
因此个体通过文学审美产生艺术直觉,将自身难以被认识和觉察的情绪被对象化并将其表达出来。
再次,是关于文学的间接满足说。
弗洛伊德认为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获得的快感,与儿童从游戏中获得的快感和成人从幻想中获得的快感,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满足了人们某些得不到满足的愿望。
最后,是关于文学的人本主义解释。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高,其产生的心理效应越大。
对于文学艺术审美的需要是一种高级需要,因此它能产生巨大的精神价值,并且能产生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能使人朝着健康的人格发展。
另外,在文学审美中,审美愉悦必然带来人心理、生理的积极反应,人能够在审美快感中获得精神自由,各种人生经验和阅读经验都被调动起来,一些从来没有经验过的人生感受就会突发于脑际,这时个体已经实现了对作品的超越,体验到超脱自由的审美情感,由此产生高峰体验。
三、文学作品审美性阅读对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及建议作品如前所述,当今的理工科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压力大、学习竞争激烈、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再加上其本身具有的典型理工科人格,即严肃审慎、保守而传统等特质,因此,工科学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冲突。
文学审美阅读这种最简单易行而又能最大限度进行艺术再创作的形式,将会对工科学生心理平衡产生巨大作用。
1.审美性的文学阅读活动能够帮助读者进行情绪共鸣与表达,直接降低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文学作品中总是充满了人类巨大而丰富的各种情绪体验。
悲剧的崇高壮烈让心灵的压抑情绪得以宣泄,在恐惧中产生怜悯和爱的情感,同时将个体因为焦虑和抑郁而过分关注自我的状态改变,从而跳出自身的限制。
悲戚伤感的诗词等,可以和抑郁低落的情绪产生共鸣,帮助化解掉这些不良情绪。
宁静、安详的作品尤其表现大自然的幽静恬淡的散文,则能够降低焦虑水平,使其精神松弛、情绪平缓,对抑郁的个体有安抚和平静的作用。
而欢快、热烈的作品能够提升文学审美阅读者的正性情绪体验,可以起到振奋情绪、鼓舞心智的作用。
通过阅读不同的类型的文学作品,能够唤起理工科学生相关情绪的共鸣,从而将注意力从内部转向外部,缓解个体的内耗,增强他们的正性情绪体验。
建议选取作品:《俄狄浦斯王》、《钗头凤》、《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珍珠鸟》、《暗恋唐婉八百年》。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曾指出,诸如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往往是在自身表现过程中消减的,对于人的诸种情绪障碍最好的解决方法往往就是让其本人意识到它们,并且正视它们。
文学作品中几乎包含了人的全部情感世界的内容,任何的情感迷惑都可以在此找到表达的原型,理工科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情绪问题在文学作品中都是可以找到原型和相似体的。
因此通过经历作品主人公的种种情绪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未知情绪并对象化自己的情绪,从而促使其正视这些情绪。
建议选取作品:《包法利夫人》、《离骚》、《大明宫词》。
2.审美性的文学阅读能够促使工科大学生进行文学意向联想、作品再创作,让其精神放松并培养其创造力心理学家罗杰斯注意到,在教育中我们倾向于培养完成其教育的各种适应者、因袭者和个体,而不是具有自由创造性的独特思想家。
工科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就业行业的要求,势必要求他们既要有扎实的科学技术基础又要有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
而在文学审美接受过程中,个体通过体验、玩味等复杂心理活动,将文学作品再现为头脑中的意象。
同时,个体还会利用自身的审美感观将文学作品形象体系创造性地呈现,进行独特的艺术想象。
通过这种意象的再创作以及艺术想象的再创作过程,个体能够放松精神,专注于至善至美的意象世界,体验到审美愉悦和文学审美再创作的快感,同产生创造经验和创造欲求。
建议选取作品:《林中小溪》、《秋天的日落》《吉米漫画:可不可以不勇敢》《格林童话》。
3.审美性的文学阅读能够为工科大学提供间接人生社会经验,促进其自我成长由于专业学习特点,课业压力大,理工科大学生往往缺乏人生阅历,缺乏广泛的人际交流。
而文学作品中不同主人公所表现出的个性品质,其在不同生活环境中所经历的不同遭遇,都可以给文学审美个体带来不同的间接经验,接受者通过“替身”方式(stand-ins)让文学艺术的结构取代现实情景,从而在满足自身隐潜的认知需要的过程中达到相应的心理治疗。
同时文学以主人公呈现的精神世界通过内摄(introjections)影响接受者的内在方面,使其在具有参照性的支持中不知不觉地纠正自我不良情绪倾向。
这既能丰富理工科大学生的人生体验,又能以潜移默化的干预其不良情绪体验和价值判断,达到心理预防的功效。
建议选取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老人与海》。
4.通过长期的作品阅读引导理工科学生日常生活审美化,并上升为个体的健康生活哲学人们的日常生活总是有其功利性、重复性、物质性的,海德格尔称之为一种木然的“平衡状态”,黑格尔称之为一种“日渐采取按照一般常规的机械方式”,而韦伯则描述为“铁笼”。
工科学生学习技术、科学,很好的培养他们的逻辑性和理性思考,然而缺乏对其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而长期程式化的学习,高度的竞争,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降低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而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活动无疑提供了一种从日常生活的惯例化,尤其是从理论的和时间的理性主义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救赎。
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性阅读,体验其过程中的愉悦感、完美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至善品性,最后将这些体验、感受、间接经验内化成自我价值评判和人格的一部分,时刻平衡和抵消着来自日常生活的刻板理性压抑。
四、结论多年来,我国教育是以“学科本位”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学习的功利思想严重,不注重个人情操与意志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其社会性发展中往往会出现异化、人性发生退化,此时如果没有其他力量对此进行消解,比如,文学艺术,那么心理疾患就会出现。
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单一缺乏生动性,开展的方式过于直接,活动设计过于生硬,学生接受度低并对心理健康教育持疏离和怀疑态度。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将个体视为一个有机体系,在帮助其全面平衡发展的同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提出利用非功利、非概念化的文学审美方式干预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训练他们改变学科本位思想和知识功利思想,同时发展他们的审美情趣,形成其独有的人生哲学,以此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倪青,马庆玲.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许燕.当代大学生核心人格结构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4):24-28.[3]于国勤.176例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研究[j].中华身心医学杂志,1997,1(2):112.[4]黄平,聂永江.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研究[j].江苏高教,2009,(1):94.[5]刘兆吉.文艺心理学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6]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李谷静.文学作品审美赏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干预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7.[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m].北京:人们文学出版社,1979:502-503.[9]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142.[10]叶朗等.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冯川著.文学与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2]张小元著.艺术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13]刘兆吉.文艺心理学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4]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