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 求善 求和——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育———有感于陶行知“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2.处理好预设情景和实际课堂的关系在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中,教师需要先预设好问题情景,但这并不是将这个预先设置的问题情景视为教条,因为在教学中,还是要以实际的课堂为中心。
如果一直死守着预先设置好的问题情景,课堂无疑会是呆板的和停滞的,使学生不能获得实质上的提升。
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现在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在其完善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的教师披荆斩棘。
但就现在形势而看,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势必将成为一种教学趋势,在这股风潮中,教师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转变自己的教学风格,积极适应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
参考文献:[1]许卫兵.简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J].课程·教材·教法,2009(05).[2]孟凡丽,程良宏.生成性教学:含义与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09(01).•编辑杨兆东浅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育———有感于陶行知“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教学理念周琳(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名师于漪是这样来解释“语文”的:“语文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学科,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
”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我记得陶行知说过:“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
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用书必有目的。
”首先,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先研究“书”,去发掘“书”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简单点来讲,就是挖掘语文之趣,语文之美,语文之灵性,语文之厚重。
比如讲古文,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有些教师纯粹是为了讲古文而去讲古文,课文的内容也只是一带而过。
实际上讲古文是用文学的形式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如果缺少这些东西,就无法来全面地体现文本的人文价值和从根本上进行人文教育。
例如,人教版语文新教材所选的篇目含有大量的人文成分,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文将从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实践以及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其次,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古诗词、文言文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网络视频、纪录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统文化教育:1.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诗词教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词中领略古代文人墨客的才情,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如制作节日海报、编写节日故事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书法知识,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地方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如当地的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
人文语文:求真、求善、求美
人文语文:求真、求善、求美作者:祁学斌来源:《江西教育C》2018年第07期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生命的光彩,语言文字就成了一种形式工具。
语文的人文内涵,包括了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等,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审美情趣,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样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重要体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立足课堂,有效延伸,求真、求善、求美,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闪耀人文精神的光辉。
一、求真——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首先就是要对学生倾注人文关怀,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发展的权利,以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健康的情感体验为目标,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们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成为其情感体验和感悟的历程,让语文学习留下生命的烙印,激荡生命的激情。
在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笔者提出问题:“学习本课,说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展开交流讨论,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喜欢小猴,因为它很聪明,实现了收益最大化。
但也有同学发表意见说喜欢小牛,因为小牛很勤俭,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只有一位同学说喜欢小猪,因为小猪憨厚可爱。
此言一出,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接着是“群起而攻之”,这位同学不甘示弱,举出了很多例子论证他的观点。
笔者在课堂总结的时候,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表扬,因为他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在他身上我们发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那就是“真实”。
真实是文本解读中经过思考生成的智慧火花,是结合实践经验形成的个体情感体验,是一种源于心灵自由的追求。
真实,既是文本自身的内容,也是学生人文情怀的体现。
人文关怀更多体现在对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的包容,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实现以文为本和以人为本相结合,才能真正培育出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学生。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有什么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有什么特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精品文档,仅供参考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有什么特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进行一种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有什么特点,以供大家参考!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有什么特点摘要:联合国教科组织早在70年代和80年代末就把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作为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提出的主题,这反映了人类教育观念从适应自然与社会向关心自然与社会的转变。
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实施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发展语文素养、渗透人文教育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人文教育联合国教科组织早在70年代和80年代末就把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作为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提出的主题,这反映了人类教育观念从适应自然与社会向关心自然与社会的转变。
在当今世界,我们高举着人道主义的旗帜,可是校园里到处充斥着暴力行径,其本质上就是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
为了阻止这类的恶性事件再次发生,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实施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为此,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2]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发展语文素养、渗透人文教育已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人文及人文教育针对人文教育的深刻内涵,首先要从人文入手。
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在《易经》中出现。
[3]其中指出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4] 人文一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其基本内涵则是以人为中心,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核心,以修身、治心、睦人、亲亲、尊尊为目的,强调教化、修养(内圣修己)。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标签:语文教学人文关怀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
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
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
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
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在语文课堂上以学生为教育对象,教会他们认知和体验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历程,学会关注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承接古人人文精髓,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实现具有民族特征的人文教育,是我们今天语文课教学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一、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念语文教育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要树立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首先,牢记“学生是人”“把学生当人”的原则。
学生作为活生生和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爱好、情感的大写的人,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和信任学生;才会想法设法的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才会注重它们的道德品质以及人格养成的教育,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才会引导他们去发现和形成自己科学的学习方法;抓住语文学科“文道统一”语言和人文密不可分互为目的的特点,因文悟道,学文成人,从而使他们达到学公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其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语文能力及其他各种能力均衡发展的现代人。
第二,教书为了育人。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对准“人”。
我们对于教材的使用,专利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的反馈和评价都必须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
第三,坚持教文与育人的统一。
成功的教育都在极大程度上遵循着这一原则。
语言能力形成过程更像是一个生命的生长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叶老才说语文是农业,决不是工业。
语文教育更多的不是灌输和训练而应该是养育和培植。
第四,以人为本要建立在对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因此,教育学、心理学的修养尤其重要。
其实,语文教育就是一种言语心智技能教育和主体精神教育。
言语和精神过程都具有极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心理特征,尊重和承认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的主体心理特征,尊重和承认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的主体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长远的人格成熟和精神成长,才会收到教文育人之功效。
在语文教育中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语文教育中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语文教育中应多一些人文精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为中学生打好一生的精神底子、奠定一生的精神追求、完善人格操行,应该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用课文中的情去感染学生,用课外的美来浸润心灵,用一颗爱心去关爱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收获成功,用毅力去迎接挫折、挑战。
当知识一点点充实自己头脑的同时,让精神也随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丽。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课本知识外,让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人文精神;读书人格;人文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70时代呼唤人文精神。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率先担当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这一教学重任。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段话:“中学语文教育应多一些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
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无法补偿的。
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除教给学生课本知识外,让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师形成读书人格是进行人文精神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重视人文素质修养和专业职能的培养、培训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就是帮助教师形成读书人格。
从某种意义上教师应具备喜欢读书、擅长思考、富有爱心、诲人不倦等优秀品质。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多地以人为本来挖掘、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带着爱的热忱、理想,工作着、快乐着。
这就进入了探究和修炼的人文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就是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教人求真”等人文精神,从事探究育人工作的。
另外,良好的读书人格能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熏陶感染学生人格的积极成长。
这使教师和学生相互追寻生命价值的支撑,是师生相互智慧和人格力量的共存共荣。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语 文课 堂 中要 把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落 实
到位 ,语文教师本身 的人文教育思想必 须正确。因此 , 语文教师首先要把 自己的 人文素养提高 。一位有较高人文素质的 说法。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 中, 要通过独 特 的思维 、 渊博的学识 、 挚的爱心 、 深 得
教育 教 学 中 ,语 文 教 师 应 与 学生 打成 一
个参 与者的身份参 与到活 动中去 , 与
学 生 平 等 对话 , 同时 开 展 交 流 合作 , 养 培 学 生 自主 探究 的精 神 ,从 而 有 效 地 提 高 学 生 的人 文 素 质 。
美 , 他们 形 成 健康 的人 格 品质 。 使
( 者 单位 : 苏 省 南京 市 汤 山 中学 ) 作 江
二、 营造 良好 的课 堂氛 围
营造 良好 的课堂氛 围就是要营造 ~
种 人 文化 的课 堂 ,人 文 化 的 课 堂 有利 于
在教学 《 走一步 , 再走 一步》 时教 育 文 精 神 。
教师 ,培养 高人文素质的学生才能现身 文教师 , 我们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 同时 ,
得 了精神的满足与回报。因此 , 本次活动 让学生从比较深 的层次上理解 了“ ” 爱 的 内涵 , 培养爱 的品质。
体的言谈举止等 ,显现出 自己优 越的人 堂教学 ,有的放矢地 培养学生 的人文素
动 ,对促进学生人文素质起着重要 的作 用 。新教材中设 计了很多语文综合性的 学习 内容 ,在语 文教学过程 中语文教师 要结合本地 、本校 、本班学生的实际情 况。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 综合性学习
的主题是 “ 世 界充满爱 ”我布置学生 让 ,
求真向善审美
求真向善审美——正道语文的人文精神培育观成都七中语文组黄炳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应服务于人生全程。
”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课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显然,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更不例外,语文教育更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成长、人的发展、人的价值。
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四部分组成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实现人的成长、人的发展、人的价值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因此,语文教育必须彻底实现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
一、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的人文精神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的人文精神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其内涵有三个层次: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的身心品质。
而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通过传统经典文学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
传统经典文学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历代先贤留下的宝贵遗产。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培养出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文素养。
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可以了解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情感世界,感受到其中的爱恨情仇;通过阅读《论语》,学生可以感受到孔子的仁爱之心以及对道德的追求。
这些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对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通过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现代文学作品多以当代社会为背景,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的主题,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加敏锐地认识到社会的现实和问题,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通过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和中国人的自卑心理,培养出对中国社会的责任感和改革的热情;通过阅读余华的《活着》,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人文情怀。
通过课外阅读和作文写作,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通过课外阅读和作文写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文学的美感,培养其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通过作文写作,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其对人文事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四,通过课堂教学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价值探索——评《语文教育_原点与初心》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价值探索——评《语文教育_原点与初心》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价值探索——评《语文教育:原点与初心》近年来,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关注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原点与初心》一书的出版,对于推动高中语文教育朝着人文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书以较为系统的方式,阐述了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价值。
作者指出,高中语文教育是一门独特的教育科目,它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文学常识,更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经验和价值观念。
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审美和人文精神。
作者指出,通过深入文本分析、阅读名篇佳作、沟通交流与写作训练等多种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强调了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文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精神。
作者指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理需求和成长问题,关怀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方式探索自我、塑造自我。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关注课堂效果,也要关怀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书还对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审美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人文审美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核心要素,是开展文学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者指出,教师应通过讲授文本、阅读名篇、分析经典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视角。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用人文眼光审视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培养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通过阅读《语文教育:原点与初心》,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了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也能够领略到高中语文教育的魅力。
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1.人文关怀的定义:人文关怀是指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对人的尊重、关爱和呵护。
2.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意义: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通过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
6.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通过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7.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热爱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8.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三、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实施策略1.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4.开展课外活动:组织阅读、写作、演讲等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强化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成长。
7.学生满意度: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8.学生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变化,评价人文关怀的效果。
9.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0.社会反馈:关注社会对学校语文教学的评价,了解人文关怀的实际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中学生。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的定义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人格,是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心理品质等特征的总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一、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在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着人文情感。
情感,包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态度,包括学习态度和责任感,这一点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坦荡的胸怀和宽容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要培养人、牵引人的灵魂,提升真、善、美的境界。
价值观主要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即自然、人、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这就要求语文教育除了让人具有听、说、写等基本知识外,还应使学生拥有创造性、审美性和道德性的品质,旨在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古代和现代当代的文学作品;汇集中外名家的大作;体裁上有诗歌、散文、小说、说明、议论等。
汇集了各学科的知识,是跨学科的融合。
语文教材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有着深厚的文化、知识和道德积淀。
其中有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自然的美好崇高的感情,包含了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标准和为人处世的准则。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可以使学生形成独立、自制、勤奋、进取、合作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将学生的人生导向求真、求善,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
语文学科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生活无处不体现着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文化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对人格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式的,也是根深蒂固的。
求真求美求善
求真求美求善求真求美求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代表着对真理的追求,对美好的向往,对善良的追求。
这三点在我们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它们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提升我们的人生品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
求真是一种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虚假和谎言所困扰,而这些都是造成我们心灵伤痛的原因。
我们需要以求真为准则,摒弃虚假和欺骗,追求真实和实在。
只有当我们真诚面对自己、面对他人,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拥有批判性思维,学会辨别是非,找到真实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求美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美是人类心灵的寄托,是灵魂的滋养。
我们对美的追求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可以是追求精神上的美,也可以是追求外在的美。
精神上的美是指追求心灵的升华和情感的纯净,这需要我们培养自己的美好习惯和优秀品德,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爱与善良,发散出一种魅丽的光芒。
而外在的美则包括我们对自然环境、艺术作品和人文情感的欣赏与追求,这需要我们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人类的社会文明也因此而不断提升。
求善是我们生活的价值追求。
善良是人类伦理道德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它代表着人类对于美好和和谐的追求,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多关爱弱势群体,多奉献爱心,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无论是做一件小事,还是参与一场公益活动,都是我们对于善良的践行。
只有当我们将爱和善意传递出去,才能够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也能够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求真求美求善,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的追求。
它可以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让我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美好和充实。
在我们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向着目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在我们追求美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将之变为我们内心的一份欢愉。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人文要素
大教授叶朗在 《 人文学科大有作为》一书中说 “ 人文学科关系 神的人伦情怀 、人生体验 、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化 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 向,关系到一个 民族的生命 的语 言 ,充 分施 展 个 性 ,使 情感 交 融 ,造 成 一种 痴 迷 如醉 、 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 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民族精神 同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 中体悟语言妙处 ,学会语言本领 。 和 民族智慧的衰退 ,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 ”。 受不到大 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 、缺 少好奇 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 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 所以,在最近颁布的高中语文新课标 中,就充满了人文 在 “ 前言”部分,新课标就提 出了 “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 设……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增强 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 在我们 的教育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 要素 。
我 们 的面 前 。
理 缮 一
高 中 语 新 课 中 臼 匀人 蓉 索
◎ 刘 海 波
一
、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然科学,外国文化;哥伦 比亚大学四大核心课程为:哲学、
2 世 纪 是 知 识 经 济 社 会 ,知 识 经 济 社 会 的 发展 是 以社 文学历 史、艺术、音乐 ;清华大 学开设了大量的人文选修 1
的位 置: 样 ,只 有不  ̄3% U0 的中 国人 重视 容忍 和尊 重 别人 ,
的发展奠定基础 ”,明确 了语文 的性质与地位。而过去的高 中语文教学大纲注重知识能力,强调工具性 ,忽视人文性。
“ 以人 为 本 ”的教 育理 念 。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是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辅导,了解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而如何渗透人文精神成为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体系存在的重要问题。
下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详细介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人文精神的关键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目标中。
人文精神包括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试图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具体策略如下:1、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社会责任感渗透到教学目标中。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伟人的奋斗史、社会问题的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文化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
例如,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作品。
教学内容是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
具体策略如下:1、选择适宜的教材。
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既具有文化内涵,又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
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时,应该选择那些典籍性强、思想含义深刻的篇章。
2、借鉴现代文学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借鉴现代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时代气息,鲜明的个性与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1、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可以让学生朗读、吟唱,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让学生思考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阅读和研究课文时,可以发放提问卡片,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一、准确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关怀、尊重和理解,是一种追求真善美和人类最高境界的价值追求。
人文精神是个体主体的价值观、精神境界和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情感共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关注每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思考、表达、创造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魅力。
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他们辩证思维的能力,从而使其具备辨别是非、探求真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精神,把学文化的能力提升为感悟生活和关怀他人的情感甚至情怀。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培养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道德伦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解读和创作,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
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美,培养他们独立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
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具体方法为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文学阅读与解读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感悟文学作品中人的喜怒哀乐,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培养他们对人的关怀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浅谈“和合”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和合”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和合”思想自古流传在我们的血脉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让和合文化走进我们的生活,引领我们的未来。
而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重新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多元化的今天,他们更应该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这与高中语文的学科素养不谋而合,本文在探讨分析和合文化内在含义时,通过多渠道多方法,将和合文化融会贯通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以期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力。
关键词:和合;和谐;教学弘扬和合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和谐”一词屡次出现在政府的简报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确实带来了人民生活的富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不和谐因素。
中国跟上世界步伐,走进地球村,领略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见过了所谓道德“世面”,一些人开始崇洋媚外,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
但98年的抗洪、08年的汶川大地震、13年的非典······一则则救援报道、一庄庄感人事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团结,向世人亮出了传承的底蕴。
千百年来,和合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
和合文化即和谐文化。
作为21世纪的中坚力量,现在的高中生们更应该了解认同“和合”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的牵手,“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告诉我们挣不开世界这只无形的手。
如此形势下,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的继承人,势必要接触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
让和谐文化融入他们的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逐渐的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更是人文素养的主要汇聚地。
高中生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单开一门传承文化课与实际情况很明显不符,但是高中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和合”组成的画卷。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高中语文选修人文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选修人文主题思想人文主题思想在高中语文选修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人类情感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人文主题思想的定义、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文主题思想的定义人文主题思想是指表现人类普遍情感、价值观、思想意识、社会伦理等方面内容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聚焦于人类存在、生命意义、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等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主题,通过描写、揣摹和反思,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化。
二、人文主题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本质:人文主题思想通过深入人性的描绘,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了解人类普遍的欲望、情感和思考方式,从而提高对人类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人文主题思想通过独特的创作方式,塑造出丰富的人类情感世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人文主题思想往往反映了社会的种种问题,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进而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1. 提供多样化的文学作品: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文学作品,涵盖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作品,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人类普遍的情感和伦理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演讲,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中人文主题的理解和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形成思想上的碰撞。
3. 鼓励学生创作人文主题作品:通过写作、诵读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人文主题的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作品的表达和价值。
4.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将人文主题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人文思想。
高中语文单元人文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单元人文主题思想人文主题思想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含义,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高中语文单元人文主题思想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人文主题思想的重要性人文主题思想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门语文课程,高中语文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去体会人类的情感、意志和精神。
这种体验有助于学生增进对人类共同体的认同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人文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指的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如关怀他人、尊重他人、宽容包容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等。
这种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身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人文主题思想有助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而人文主题思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精神追求,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进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二、实施人文主题思想的方法1. 文本选择与解读在教学中选择与人文主题思想相关的文本,并探索其中的人文精神,发掘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与思想内涵,并通过讨论、解读、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感知。
2.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体验人文精神的力量。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
3. 情感体验与创作通过开展情感体验活动,如写信、写日记、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人文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人文主题思想的延伸1.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内在的联系,可以通过与历史、地理、哲学等学科的融合,全面展示人文主题思想的内涵与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能 体 现 出语 言 的韵 味 ,教师 可 以给 学生 设置 这 样 的 问题 : “ 笑” 说 明了说 话者 怎样 的情 感 ?为什 么 不用说 道 , 用 “ 说道 ”和 “ 笑道 ” 有什 么 样 的区 别? 从这 个 “ 宝 玉” 而不 是 “ 少 爷” 的 叫法上 ,我们
能得 出 、 r 鬟 和 宝玉 什么 样 的关 系? 教师 不需 要 去解 释什 么 ,学 生们 自 己就 能得 出结论 :一 个 “ 笑 ”字 ,很说 明 、 r 鬟 见 到 宝玉 时愉 快 的 心 情 ;称 呼宝 玉为 “ 宝玉 ” ,表 明 丫鬟 与 宝玉 虽地 位 上有 差别 ,但 是 感情 确 实是 至亲 的 。宝 玉虽 然居 于 大观 园 的高位 ,但是 却 没有 因 为等 级 的关 系而 看轻 丫鬟 ,表 达 了宝 玉要 把森 严 的等 级制 度踩 在 脚
2 0 1 a t i o n
■巍豳弱■
课 外 诸 丈
求真
求善
求和
浅谈 高中语 文教学 中的人文教育
陈 洪
( 江 苏省盐城 市滨海 明达 中学 ,江 苏 盐城 2 2 4 5 0 0 )
【 摘 要 】文 学作 品是 高 中语 文教 育 中最基 础 ,但 又是 不 可或 缺 的 一部 分 ,可 以这 样 说 ,文 学就 是人 学。社 会 和精 神 生 活的 各 个方 面 在 文 学作 品 中都 能得 到 体现 ,对 学 生的人 格 和 内心的精 神世 界 都 能产 生影 响 。因此 ,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要 以人 文价值 为 最本质 的 追求 ,在 语
一
和 价值 观 ,能 以积极 、健 康 、 向上 的态度 面对 生 活 。
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渗透人文教育
语 文课 本 中的文章 都 具有 一定 的思 想 与 内涵 。教师 要将 文章 中 的思 想理 论和 实 际生 活相 结 合 , 比如 对学 生 的感 恩 教育 和 正确 的 引 导 ,注 重培养 孩 子对 于 父母 的感 恩 之情 以及 对 家乡 的热 爱 之情 等 。 为此 ,可 以结合 相 关文 章 ,在 实际 教学 中进 行探 索 与运 用 。例 如 : 课文 乡 土情结 》 《 我 的母 亲》等 ,再如 对学 生进 行坚 强 意志 教育 , 让学 生 以坚 强乐 观 的态度 面对 生活 中的 困难与 挫折 。 例 如: 课文 《 我 们 为什 么 而活 着》 《 苦 难 中的 尊严 》等 文 章 。课 文 中的文 章 是经 过 精 心挑 选 的 ,在各 个人 文 精神 方面 都 会有 体 现 ,所 以我们 要 利用 好 这 些 文章 。德 育教 育在 学 生 的学 习与 生活 中具有 至 关重 要的 作 用 , 而 语 文课 本 中也有 许 多 关于德 育 教育 的 文章 ,教 师在 传 播知 识 的 同 时要 加强 德育 教 育 。作 文是 教会学 生 做 人的 又一 重 要途 径 ,作 文不 仅 仅 能体 现学 生 的表 达 能力 和思 维 素质 ,更 能 反映 学生 在 日常 学 习 生活 中 的思 想情 感 与行 为方 式 。所 以 ,作文 教学 不 仅是 表达 能 力 的 培养 ,更是 学生 良好的 思想 品德 基 础 的树立 ,也是 人 文教 育在 作 文 教学 中最 基 本 的体现 。
文 阅读教 学 中体现 出来。
【 关键词 】高中语文;人文教育;教学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2
【 文献标识码 】 A
中华 文化 的传 承离 不开语 言 ,而 语文 作为 一 门教 育学 科 ,它在 于 语言 的 品读 和文 章情 感 的把 握需 要一 个 更深层 次的提 高 。学 生 语 担 负着 中华 民族 精 神和 文化 传 承的 同 时 ,影响 着人 们 的思 想和 行为 文 能力 与 把握 文本 感情 是 一种 互 补的 关系 ,两 者 缺一 不可 。唯 有 深 方 式 ,所 以教 师在 其传 道 授业 的过 程 中要 将人 文教 育 和文 学欣 赏 的 入 的 品味语 言 韵 味才能 真正 感受 到真 正的 人文 情怀 。 例如 ,课 文 《 林 黛玉 进贾 府》 中有 这样 一个 细节 : “ 只 听外 面 能力 结 合起 来 ,让学 生在 学 习文 学知 识 的同 时 , 提 高 其辨 别真 、善 、 阵脚步 响 , 丫鬟进 来 笑道 : ‘ 宝 玉来 了 !… 仅仅 这一 小 段话 , 美 的 能力 ,在 其 以后 的学 习和 生活 中,帮 助他 们树 立 正确 的 世界 观
下。
二.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
些 学者 认 为 ,学 习 的过程 就 是学 习者 自身 认 知加 强与 构建 的 过 程 ,一个 良好 的学 习者 不是 被动 的接受 知识 ,而是 主 动的 自我 输 入 。这 一理 论 强调 的就 是 自我 学 习和 自我 知 识构 建 的重 要性 。由此 可 见 ,学 生应 该善 于 观察 和 利用 身边 的 人和 物 ,不 能仅 拘泥 于课 本 中的 东西 ,要 善 于 发现 生活 中的 美 。在 此过 程 中 ,教师 的正 确 指导 与鼓 励扮 演 着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例 如 :在学 习 《 荷 塘 月色 》 时 ,学 生可 能对 月 色下 荷塘 没 有直 观 的感 受 ,就可 以带领 学 生或 者让 其 家 长带 着 去看 看真 实 的月 色 下的荷 塘 ,甚 至 是 晚饭 后的 散 步 ,漫步 在 荷塘 边 ,这 也是 一 种学 习 。如果 学 生想 要学 习演讲 与 表达 能 力 ,课 文 中也 有许 多 演讲 体裁 的 文章 可供 借 鉴 。再 如写 作 时 ,学 生 往往 喜 欢 走复 古之 风 ,让 写 “ 水 的灵 动 ” ,许 多人便 立 即联 想 到屈 原 自尽 的泪 罗江 、项 羽 自尽 的 乌江 ,如 果教 师 能引 导他 们观 察 身边 的 江河 参考文献 湖泊 ,哪怕 是校 园一 角那 不 起 眼的小 水 潭 ,那样 写 出 的文章 便 是 带 有 学 生 自 己的情感 与灵 性 , 写 出的文 章才 有 发 自于 内心的 人文 情感 。 【 1 】 黄明 . 人 文 精 神 在 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的 渗 透 青 春 岁 月 , 由此 可 见 ,想要 提高 学 生 的人 文性 ,教 师 也要 引导 学 生从 生 活 中去 2 0 1 1 ( 8 ) . 感受 。 【 2 】 宫 秀娟 让 人 文精 神 走 进语 文课 堂 U ] _ 现代语文 ( 教 学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