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随着新课改深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两个大的方面下功夫。
一、激发兴趣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
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言道:眼见为实。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新课堂教学模式“学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堂教学模式“学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学生部分来自农村,学生的主动参与态度和探究创新能力都有待培养。
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虽然都想积极参与到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中,但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往往又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很容易造成老教师凭经验教学,知识讲授“一步到位”,青年教师照本宣科,“水过地皮湿”课堂教学讲授多,探究少。
这无形中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教材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提出了“学—练—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广使用。
它的基本策略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课时学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为确保“学—练—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我们高一化学组加强集体研究,发挥集体优势,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合理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比较,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都有较大变化。
特别是苏教版的化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为教师创造性和学生发展留下余地,利于师生互动;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编排中。
但人教版的新教材毕竟是实验教材,必须认真研究新教材,合理使用新教材。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在每章学习前,首先集体研究其内容标准,讨论其目标要求。
不但研究必修内容,而且研究选修内容,比较同一知识点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的不同要求,尽可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2)认真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
课 改 探 微
化学教学要体现新课程 的理念 ,为学生 的终身 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将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 , 也将 改 变 教 师 的 教 学方 法 和 手 段 。面 对 新 理念 、 新 课标 、 新教材 ,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 , 不 断总结 和反思 , 以更 好 地 适 应 新课 改 。 新 课 改从 教学 理 念 到 目标 , 从大纲到考纲 , 从 教 材结构到 内容都有 了很大改变 ,这必将 引起课堂结 构和模式的改变。 因此 , 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将更高 , 需 要 在 教 学 中不 断 总结 、 反 思 和 探索 。下 面 笔者 就实施新课程 以来 的教学 实践谈 一些体会 , 做
三、 教学过程反思 : 改变课堂模式 , 强化教研 , 指
导 学 法
新 课 改要 实 现 i维 日标 ,最 重 要 的就 是 要 改 变 课堂模式 ,而探究活动结合多媒体应用是新课改课 堂 模 式 的重 要 标 志 ,但 探 究 的设 计 和课 件 的制 作 对 教师要求高 , 课堂组织探究活动 占用时间多 , 最后知 识还不一定能过手落实 。 因此 , 必须精心选择一些典 型的、 适合探究的内容 和知识点进行探究教学 , 培养 学生探究 的意识 , 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 使学生体验探 究 的过程 , 理解科学探究 的意义 , 并逐步提高探究的
一
些反思 。 教 学 观 念 反思 : 加 强 学 习培 训 , 转 变观 念 。 熟 悉教 材
一
、
学习和培训是实施新课改 的重要保证 ,笔者认 真参 加了各级教育行政 主管 部门组织的各种 培训 , 了解 了新 课 改 的背 景 、 意义 、 教 学 目标 、 课 程 标 准 和 课程 的设置 , 还 了解 了新教材的编写原则 、 结构和体 系。 认 真 钻研 教材 , 对 比分析 了新 旧教 材 的 联 系 和 差 异。 通过交流与学 习, 也吸取 了一些先行课改区的经 验 教 训 ,充 分 认 识 到 了新 课 改 的关 键 是 教 学 观 念 的转 变 。
浅谈新课标条件下对化学教学的探究
内蒙古 赤峰 市 阿鲁科 尔沁旗 天 山 四 中 王艳鹤
在素 质教育 改革的大潮 中 , 作 为新课 生正效应 , 提 高教学效 率。这就 要求教 师
的方法 , 而 对困难 生 则不 同 。 在这样 的 教
要顾 。 两头 带“ 中间” 注意对 不同学 程 实施 者 的教 师 . 应该 积极 探 索 , 以适应 在平 时的教 学 中多关心 那 些学 习和生 活 学 中 .
=、 加 强 自身建 设 。 用 人 格 魅 力 来 吸
引 学 学 教师 , 必须要想 方设 法 通过优化 化学教 学环节 , 注重化学教 学策 略让农 村的初 中学生找 回。 自我 。。 学会 生存 。 学会学 习 。 学会创造 通过让 学生经 初 中生找到 “ 信心” 。通过 优化教学环节 , 注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如何去学 。最终让
习情 况 , 密切 师生 关系 的主要 渠道 。 教学 的主 要 目的 ; 培 养 学生 学 习的兴趣 , 发展 个性特 长 . 全 面提升学 生的素质 。
一
量作 到一把钥 匙开一把 锁 .指出不足 改 进完善学 习方法 。使传 授的方法科学 、 准
确、 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
四、 课外研究 、 制 作 和 作 业
激励 是指激发人 的动机心 理过 程 。 通
过 激励使 人 内心 在感 受 外部 刺 激 的影 响
下始终维持 在兴奋 、 积 极 的状 态 中 。 激励
1 、 不 断完 善 自我 , 不 断去学 习 , 充 实
自己。 使 自己不 但有 更高 的专业 知识 , 还
性教育其 完结是 以。 情 为 主体 感化 式促
的注意 , 对小 处着眼 , 细处入 手。 多渠道培 修 养。 师德是作 为一 名教 师所 必须具 有的
06《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不断改革创新,新课改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学科、各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吸收了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精髓,但仍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还要不断地思考与实践。
以下我就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唤醒学生学习热情高中学生学习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认知因素在学习中占的比重很大,情感因素也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提出简单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使得学生在回答出问题的过程中有了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
还有在教学中,设计教学情景提高本节内容的趣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中讲述氯气的性质时,先播放一则氯气泄露的新闻,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氯气泄露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然后根据新闻中的信息自主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更对后面的知识有了探知的欲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下被激发出来了。
当然,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有关。
我班上曾经有位学生刚进入高一的时候由于初中化学基础较差,学习比较吃力,从而不喜欢学化学。
然而有一次在做课堂练习时,我发现他做得完全正确,我就微笑地对他说了句:“做得非常好,继续努力!”以后几次我都对他投以关注,常常夸奖并鼓励他,后来他对化学的学习热情非常的高。
所以我觉得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投以关注并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促使学生把感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引导他们对学好化学充满自信,相信“我能行!”、“我想学!”、“我爱学!”。
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手脑互动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它所有理论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论证的。
高中化学教育阶段,学生可以利用化学实验从而更直观生动地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培养动手能力。
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单要认真做好课本上的实验,还应加大学生做实验的量及演示实验。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假设② : 食 盐 的 碘 以 碘化 物 形 式 存 在 . 则 食 盐 中 含 有 碘 化 钾或碘化钠等 , 碘 化 物 中 的碘 元 素 为 一 1价 , 易 受 多 种 氧 化 剂 作用而产生单质碘 , 碘单 质 遇 到淀 粉 显 蓝 色 , 此 时 淀 粉 起 指 示
作用.
去探 究 的 兴趣 . 每一次探 究中 , 一般 只含一个 中心 问题 , 进 行
前提, 以现 行 教 材 为 基 本 探 究 内 容 , 以学 生 周 围世 界 和 生 活 实 际 为 参 照 对象 , 为 学 生 提 供 充 分 自由 表 达 、 质疑 、 探究 、 讨论 问
程, 进 而 明 白“ 假设 ” 不 是 毫无 根 据 的 “ 瞎猜” . 如 上 述 课 例 中的猜 想 、 假 设与 解释 是 :
猜想① : 食盐中含有碘.
题 的机会 , 让学生通过个 人 、 小组 、 集 体 等 多 种 解 难 释 疑 尝 试
活动 , 将 自 己所 学 知 识 应 用 于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一 种 教 学 形 式 .
那 如何 进 行探 究 教 学 呢 ?
一
假设① : 食 盐 中 碘 以 单质 的形 式 存 在. 碘 单 质 常 温 下 为 紫
假设③ : 食 盐 的碘 成 分一 般 是 以碘 酸盐 形 式 存 在 . 则 食 盐 中 含有 碘 酸 钾 或 碘 酸 钠 等 , 碘 酸 盐 中 碘 元 素 为 + 5价 , 起 氧 化
剂作用 , 能与多种还原剂反应.
猜想 ② : 食 盐 中不 含 碘 . 假设 ④ : 与 淀 粉 反 应 不 显色 , 与假设 ② 、 假 设 ③ 所 用 的 试
剂不 反应 . 四、 探 究 方 案 的 论 证 策 略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探析
定 的广度 和 深度 ,所有 学生 的准 确答 案 不应 是设 置 问题 的初衷 和 出
中化 学 课堂教 学评 价人 员 与某个 高 中化 学教师 之 间 的矛 盾 ,如 果两 者
间存在 矛盾 ,高 中化学 课堂 教学 评 价人 员很可 能会 利 用课 堂教 学评 价
发 点 。再次 ,不 少高 中化 学教 师认 为 老师 讲的越 少 ,留给学 生 的 自由 空 间越 大 ,课堂 教 学评 价就 会 越好 ,于是 严 格控 制课 堂 时 间 ,但 是 , 如 果课 堂 时间过 少 ,学生 无法 透彻 掌握 相 应的 知识 ,新 课标 下高 中化 学课堂 教学 评价 不仅 不能 达到 预期 的效 果 ,而 且还会 有 碍于 新课 标下
的机 会 进行报 复 ,这样 一种 心理 上 的成 见误 区 ,会 弱化 新 课标 下高 中 化 学课 堂教 学评价 的客 观性 ,不 利 于后 续新课 标下 高 中化 学课 堂教 学
的改进和提 升 。
高 中化 学课堂 的正常 教学 。
2 . 新 课标 下高 中化学课 堂教学 评价指标 的设置 不规 范
一
并 不是 越多越 好 ,思考 性 问题 设置 的多 少与 高 中化 学 课堂 评价 的 好坏 并 无直 接的相 关性 ,在 设置 问题 时 ,必 须要充 分 考虑 每道 思考 性 问题 有 无必 要 、有 无价 值 、问题 能 否启 发学 生思 考 、问题 能否 有助 于 提升 学 生化 学学 习的 兴趣 ,只有 科 学合 理的 高质 量的 问题 设置 才 能有 助于 改 善高 中化 学课堂 教 学评价 。其次 ,高 中化 学教师 必 须认 清 问题 设置
中化 学 课堂教学 评 价成 为一 纸空 谈 ,因此 ,新 课标 下高 中化 学课 堂教 学评 价必 须设 置严 格 的执行 流程 ,确保新 课标 下 高 中化 学课 堂 教学 评 价能 够发挥 其应有 的效 力。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模式探讨
制备探究等等 。 四、 多媒体教学法
心” 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 , 又把两 者的消极 因素加以避 免。 这就
要求在基本保留“ 传递——接受 ” 教学 活动 进程 的条件下 , 要对
这种“ 进程 ” 以认真地改造 , 加 即在此进程 中要利用计算机为核
■ J 0 AQ A Y N l G IIN A A
@吉林教育
新 标 下 化 学 放 学 檬 式 才 罘讨
吉林 省通化 市第 十四 中学 王 东英
2 0 年全 国实行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 01 高中4  ̄ 新课程 J- a 的教学理念是 以学生为本 、 构建和谐 的学 习环境 , 以学生个性
『】 长松. 1 任 课程 的反思与 重建 【 . : 京大学出版社 , M】 北京 北
2 03 0 ,
f 中华人民共和田教 育部. 2 】 普通高 中 学课程标准 【】北 化 M.
京 : 民教 育 出版 社 ,0 3 人 20 .
[ 张永宏 , 3 】 刘艳 萍. 高中化学新课程 的教 学实践 总结 田. 化 学教 育,0 7( . 2 0 ,) 3 .
学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 、 化学实验 中的爆炸性实验 等。这些动 画模拟既很好地运 用了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 用多媒体激 又利 发了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另外对于平时教学中的习题课和高三阶 段的化学总复 习我们可 以借助计算机 的 P T文稿进行讲解和 P 复习 , 从而有效的节省了时 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
化学习和发展为根本 ,以学生主动探 究发现的创新 意识为 目
到小气球 『慢胀大了。 曼 这样学生就急于想弄清产生这一现象的 原 因, 激发了求知欲 ; 此时可让学生在 分析 讨论的基础上 应用
新课标高中化学"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课改 初 课 高 化 “I 探 " 学 式 探 导
■ 吴 霞
《 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 》 明确 指 出, 新课 程实 施过程 中改变课程 实施过 于强调 接受学 习 、 死记硬 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 倡导学生 主动参 与、 乐于探究 、 勤于动手 ,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获取 新 知识 的能力 、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以及交流与合 作 的能 力 。 “ 引导一探究” 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 的发展 和突 破 , 循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师 为 主导 的原 则 。强 调 教 遵 教 师 的 引 导 , 过 引 导 来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 发 通 激 学生 的思维 ,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 中发展 , 还融 合了加 强基础 、 培养 能力 、 培养 学生 非智 力 因素 的教 学 思 想 。通过实践 , 教师引导量逐渐减少 , 生思 维活 动 学 量逐渐增加 , 学生在掌握知识 、 技能的同时发 展了多 种 能力 , 受到 了科学方法 的训练 , 现了素质教育的 体 要求。 新课程 的实施要 求我们在教学中要 改变过去只 注重知识传授 的倾 向, 调 知识 与技 能 、 程与 方 强 过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目标 的和谐发展 , 使获得 知 识 与 技 能 的 过 程 , 时 成 为 学 会 学 习 和 形 成 正 确 同 价值观的过程 。为此 ,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 改进旧 的 课 堂教学模式 , 构建 以学 生 主动 参与 、 师生 双 向互 动、 探究创新为主 的新 的课堂教学模式 。“ 引导一 探 究” 强调 了发挥 教 师的 主导作 用 , 自己特 有 的视 用 角, 以知识为载体 , 思维为主线 , 是一种教学思想 、 教 学方法的体现 , 注重培养学生 的学 习能力 , 增强创新 意识 。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 下, 通过教学实践抽 象概括 而形成 的一种 教学策 略 体系 。教学模式不 同于一 般具体 的教 学方 式 , 它强 调整体性 、 程序性 , 但也并非一成不变 。 布鲁纳 的发现法学 习理论 认为 : 认识 是一 个过 程, 而不是一种产 品。奥苏 贝尔 的同化理论认 为: 学 生认知结构 中新 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 旧知识 的 同化 , 不仅使新知识获得 了意义 , 旧知识也因得到 了 修饰而获得新 的意义 。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发扬探究精神 , 激发 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 料、 分析资料 、 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 “ 引导一探究 ” 是一 种课 堂教学 的方法 与策 略 , 是在一定教学理论 、 教学思想指 导下 , 教师按照教学 目标 、 务进行有 目的 、 任 有计划 、 有组 织地 引导 , 让学 生在探究过程 中获得知识技能 、 发展能力 , 受到科学 方法的训练 。 “ 引导” 是教师 的活动 , 是对 教学活动的调整 , 使 其正常开展 ; 也是教学反馈 的积极评价 , 促进学生 的 思维活 动。要求教师 具有 比较扎 实 的基 础知识 , 思 维敏捷 , 对学生的智能名构有所 了解 。 “ 引导一 探究” 教学模式 的整个过程 为学 生的探 究 活动 , 包括实验探 究 、 问题探 究 、 观察 探究 等。学 生的探究 活动 , 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 才能获得好 的教学效果。随着学生能 力 的提高 , 探究 活动 不断 深化 , 教师 的引导逐渐减少 , 学生的活动逐渐增加 。 “ 引导一探究 ” 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 中强调 了学 生能力 的培养 , 注重思想 方法 , 表现 出学生 活动 多、 参 与面广、 思维灵活 , 具有发散性 、 严密性 和创造 性 , 信 息反馈快 , 课堂气氛活跃 。 创设 问题情 境 , 一般 可 以 引导 学生 从 旧知 识 、 图、 、 表 数据 和实验 中引出。还可 以引导学生从情景 材料 中捕捉 和处理信息 。让学生找 出与 问题有关 的 素材或事实进行 加工 、 比较 、 纳 、 归 演绎推 理 。学生 在 获得 初 步认 识 的基 础上 , 行 假 设 、 证 、 析 、 进 验 分 比 较 , 逐步完善获得正确结论 。 到 引 导探 究 是 学 与 教 的有 机 统 一 , 以 学 生 为 主 是 体、 教师为主导思想 的充分体 现 。其量 变到质 变 的 过程 , 使学生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 是 以 F 抖 氧 化 性 为 例 , 生 活 应用 入 手 : e 从 在讲j价铁 的氧化性 时 , 设计 : ①学生 自己查 找 标准印刷线路板实物 ; ②课外 活动小 组制作 简单 印 刷线路板 ; ③汇报有关 电子工业 印刷 线路板 的制作 原理和印刷线路板用途 的知识 ; ④将 一个难 以成 功 的实验 、 陌生 的反 应 , 从应 用方 面展 现 给学 生 。这 样 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 , 还体现 了化学 的应用性 。 找准学生原有知识 的生长点 , 原有知 识 自然 使 地 过 度 和 发 展 到 新 知识 , 利 于 新 旧 知 识 的 结 合 , 有 完 善认知结构 。本节课 以 F C。中铁元 素的化合价 为 e1 起 点 , 测 F 件 应 具 有 氧 化 性 , 让 学 生 讨 论 常 见 推 e 再 的还原剂 中, 能与 F 3 反应的物质及 其反应产 物。 e’ 。 由学生设计和实施实验 , 讨能与 F 反应 的 探 还原剂及反应产物 的检测 , 可直观地 说 明假 设 的科 学性和可行性 。 将 F 抖 氧化性 及 F e e的性质 综合 归纳 , 进一 步 认 识 F ” 与 F 问 的 转 化 关 系 ; e 、 e 、 e的存 e e F计 F 。 F 在 和 整 合 , 能在 知识 网络 中纵 向 深 入 、 向 迁 移 , 才 横 融人原有知识体系 、 善认 知结构 。 完 受传统 的填鸭式教育 模式 的影响 , 学生 习惯 了 被 动 地 接 受 问 题 , 乏 自主 探 究 的精 神 , 当今 社 会 缺 而 所 需 要 的是 勇 于 探 究 、 立 思 考 的 人 才 。传 统 的 教 独 学 模 式 已不 再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 究 式 的教 学 探 模式与传统 的教学模 式相 比, 学生 不再是 一味 听教 师讲 、 看教师 做, 而是在 足够 的时问 和空间 范围 内, 通过 自己思考对实验 进行设计 和操作 , 并对 实验 的 事实加 以分析作 出结 论 。在这样 的学 习氛 同中 . 学 生就能真正感受到 自己是学 习的 主人 , 加体现 学 更 生 的主体性 , 使学生不再 是被 动的接 受者 。由此 激 发其 主动参 与的热情 ,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要 激 变“ 我学” 我要学” 为“ 。 兴 趣 是 最 好 的老 师 。而 实 施 “ 导 探 究 ” 学 引 教 模 式 乃 是培 养学 生 学 习 化 学 兴 趣 的 有 效 途 径 , 为 冈 实 验本 身 就 能 引 发学 生浓 厚 的认 知 兴趣 和强 烈 的求 知 欲 望 。 实 验 兴 趣是 认 知 兴趣 中重 要 的一 种 。 只 有 当学生通过亲 自探究 实验 现象产生 的原 因和规律 时 所形成的兴趣 , 才具有一定 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传统的教学 模 式往 往是 教 师牵 着学 生 的鼻 子 走, 致使学 生一 味死 记硬 背而 无 暇顾 及“ 造性 思 创 维” 引导 探究” 学模 式却能 给学 生提供 主动 。“ 教 探 究 知 识 的宽 松 环 境 , 他 们 在 成 功 的设 计 和 实验 让
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几点认识论文
关于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化学课堂教学既是化学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新课标的种种理念和要求给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空前的震撼,也给化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使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空前的改变,一改以往沉闷、枯燥、乏味的课堂情形,使化学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呈现出勃勃生机。
如何实施新课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课改的最终目的。
下面本人就目前化学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把握好化学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活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种要求我们已初步形成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情境引入、共同探究新知或分小组探索新知、应用新知、同归反思新知的课堂模式。
新课标指出,化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所以一堂课的情境引入的成功与否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
创设情境是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思维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情境必须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铺垫性的特点。
避免应用无效的情境设置。
现在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不惜花很长时间来创设情境,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反倒影响了上课的重点,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浪费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降低了上课的效率及效果,俨然是一种哗众取宠、画蛇添足。
合理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对新知识的渴求。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运用文字与动画组合。
问题情境呈现清晰、准确。
2.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生观察、思考,从问题情境中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探索、研究。
3.有一定的探索性问题,难度要适中,能产生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去思考。
4.简明扼要。
所以,创设情境不宜过多,过于展开,用时也不要太长,以免冲淡主题。
搞好新课标下的化学课探究式教学
搞好新课标下的化学课探究式教学摘要:在化学教学中,为了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应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口交流。
化学教师必须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知识再现规律,重视重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探究内容并小结探究内容,完成书面小结,相互传阅,然后由学生小结,并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得与失作出合理评价。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学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才有可能是有效的。
若没有活动,就不会形成学习,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要把理解的知识储存在头脑中,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把知识重新构造成符合学生本身认知结构的知识体系。
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并将新知识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下面谈谈新课标下的化学课探究式教学。
一、重构内容,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策略(一)课堂中注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智力活动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
如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如何熄灭烛火的问题,稍加改变就引起了学生的关注,继而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产生了一连串精彩的回答,这种和谐课堂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民主性,顺应教师、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使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
和谐课堂为师生提供更广阔、更和谐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激发潜能、提升素质,获得幸福体验。
(二)注重组织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有效组织探究活动的形式。
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让学生“跳跳能够到”,使学生的探索活动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得以落实。
人人参与探究,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教学。
始终把调控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境的改变等作为提高化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途径,努力使各方面达到最优化。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革新,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逐渐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转变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改革和创新,高中化学课程正在逐步走向多元化、实践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也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构建更加高效、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而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也成为了当前高中化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正文2.1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一、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还要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需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构建高效化学课堂需要全面考虑这些要求。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高效课堂的概念与重要性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究【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首先介绍了新课标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探讨了有效教学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和教学资源建设进行分析。
同时也提出了评估与改进策略。
在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标、有效教学、探究、实践案例、教学资源、评估与改进、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结论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跨学科整合和综合性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更具备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改革和探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深入研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可以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2 研究意义高中化学是中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更新和变化,高中化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深入探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实践案例的分析、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评估与改进策略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化学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研究高中化学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有效性,既是对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验,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们开始更加关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探索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解读,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工作。
研究背景部分将围绕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展开讨论,深入分析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和挑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了解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变化,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2. 探讨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是否多样丰富、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等,进一步明确需要改进的方向。
3. 确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学习动机、教学资源利用情况等,以便量化评估教学效果。
4. 分析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教学环境因素等,为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5. 提出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包括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1.3 研究意义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对于教育教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新课标对教学的影响,进而指导教师们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教学中的短板和不足之处,并寻求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探讨了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有效性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分析、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启示与展望,并进行了研究局限性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影响和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新课标、有效性研究、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教学策略、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启示、局限性、背景、目的、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和改革,新课标作为教学的指导方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益,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都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评估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分析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了解新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评估不同的有效性评估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适用性,探讨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讨论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以及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最后在结论中进行了结论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教学、特点、方法、策略、教师角色、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培养、跨学科整合、实践教学、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开展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了解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探讨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也要关注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角色转变,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和意义,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1.2 研究意义初中化学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持。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究
探 究 进输为 主的教学方 式 , 倡导学生参 与合作 , 师生互动 , 探究创新 的教学模式 , 努 力引导 学生 自主钻研 , 鼓励 他们 求异 创新 , 动构建 自 主 己的知识体系 。 1 . 合作学 习是 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新课 程 的 实施 中更注重 让学生在合作 学习 中获取进 步 , 在互动 合 作 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 知识 的重要途径 。 同学之 间相互取长补短 , 集思广益 , 同提 高。 以在 教学中要 共 所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个人 和集体 的关 系 , 学会 合作学习 。 2 . 科学探究 活动是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化学是 以 实验 为基础 的一 门 自然科 学 , 教学 中 , 倡 和鼓励 学 在 提 生通过化学实 验进行探究性 学习 , 要尽可 能创造条件 让 学生多动手参 与实验操作 , 力发挥化学实 验在探究性 努 学习 中的作用 , 激励学生改进 实验方 案 , 与设计 。 参 如在 “ 二氧化碳 和一氧化碳 ” 这节 教学 中, 讲述二 氧化碳 与水 反应这 一性质 时 , 先把 盐酸 滴到 紫色 石蕊试 液 中 , 然后
2注重 过程 , 结性评 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 . 终 实现 评价 中心 的转移 。 从过分关 注结果 逐步转 向对过程的关 注 。传统 的学习评价主要 是终结性评价 , 它是面 向过去 的评价 , 往往 表现为 “ 一考定 终身” 同时 , ; 这种评价往往 只要求学 生提供 问题 的答 案 , 而对学生 获得答案 的过 程 却漠不关心 , 导致学生 只重结论 , 忽视过程。而关 注过程 的形成性评价 , 则是面 向未来 、 重在发 展的评 价。 课堂 教学 是师 生之 间生命 体 的相互触 动 、相互影 响、 相互强化 , 生命活动 的信 息需要交流 , 加T反馈 。心 理学告诉 我们 , 中学生 学 习动机 的激发 与维 持 , 大 初 很 程度上不是 由于 内在 的学 习需 求 , 而是更 多地借助他人 肯定 、 堂氛围等外在 因素 , 课 因此 , 习过程往往伴 随着 学 浓厚 的个人情 绪 , 觉得有 意 义 、 有趣 、 到了肯定 、 得 赞扬 或鼓励 , 他们 就学得 积极 主动 , 反之 , 消极 、 动 。这 就 被 样 , 堂评价 就成 为调控 学生 学 习 , 课 促进 其发 展的有效 手段。在传统 的教学 中教师往往是 以“ 判者” 评 的角色 出 现 , 学生 的往往 是 以“ ” 好 ” 比较 好 ” 非常好 ” 不 对 对 “ “ “ “ 对 ” 不好 ” “ 等简单 的方式 做 以评 价 , 这样 的方式 不但 不 利于激发学生 , 而且还会抑制学 生 的思 维 。而新课程理 念所倡 导下 的评价方 式 , 由单一走 向多元 , 将 教学 中既 有教师对 学生 的评价 , 也有 学 生对学 生 的评 价 , 以及学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 中学
现在 ,我 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到进行着 。 在全新 的教 育理念 下 ,教 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 的学 习方式都发生 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 三、评价方式的改变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则是面 向未来 、重在发展 的评价 。
、
教师教法的转变
伟大 的科学家爱 因斯坦说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 的巨大动力 , 发 明创造 的源泉 。兴趣 的培养在于诱导 。教师在教学 过程 中应 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及 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
课堂教学是 师生之 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 、 相互影响 、 相互强化 , 牛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 , 加 工反馈 。心理学 习告诉我们 ,初 中学
重 让学生在合作学 习中获取进步 , 在互动合作 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 生获得知识 的重要途径 。同学之 间相互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共 同 提高 。所 以在教学 中要教会把学生置 于集体之 中,处理好个人和集 体 的关系 ,学会合作学习 。
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 ,促进其 发展 的有效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 中 教师往往是以 “ 评判者 ” 的角色 出现 , 对学生的往往是 以 “ 对” 、 “ 好” 、 比较好” 、“ 非常好” 、“ 不对” 、“ 不好 ”等简单 的方式做 以评价 ,这
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 ,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 。但 当学到化 学用语 、 元 素符号 和基本概念 时 , 常会感到抽象难懂 、枯燥乏味 ,
往往会把化学视为 “ 第二外语 ”或认为化学是一 门 “ 死记硬背”的 学科 ,有可 能会使原有 的兴趣消失 。如何在教学 中培养和保持学生 学 习化学 的兴趣 ,引导学 生突破初 中化学知识 的分化 ,使原有的 、 暂时 的兴趣转变为稳定 的 、持久 的兴趣 ?为此 ,及时对学生进行化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思考雒永宏靖远县第二中学 730600摘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并建议“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思考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改革的突破口。
所谓“科学探究”教学就是要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呢?一、创设问题情景,实施探究式学习。
创设问题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求得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优化。
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揭示矛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创设问题情景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景。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展示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
在探究式教学中开展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主动设计有明确探究目的的实验活动,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会暴露出许多的问题,会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请学生思考: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是什么?有什么现象?学生回忆金属活动顺序表,很快写出:2Na+CuSO4=Na2SO4+Cu,现象是钠溶解,同时有红色的铜析出。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将金属钠投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融化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并且有蓝色絮状的沉淀产生。
看到此现象,学生感到很迷惑,为什么实验现象和预想的不同?于是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引发了探究问题的欲望。
“主体—创新”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设计 、 导、 指 调控、 参与活动过程 索 自然现象 中蕴藏 的规 律 ,使学生经 历
一
创设 问题情境 一分析情境 ,提 出问 题一 尝试 用已知方法解决 问题一 进行假 设、 猜想 , 探寻新的解决方案一 以两种方
个个 完整 的科 学研究 过程。
② 培养 问题意识和质 疑能力 :创设
知识呈现者 品质提升者
学 生 ————— 学习共同体 —————- 教 师 _ J
入境 探究 交流 完善 创新 导入 导法 导研 导评 导迁
通过个人合作体验来学习 高; 使师 生双方都能得 到更好 的发展 。 其 结构 的基本框架大致如下 :
该教学模式 常见的子模式有 下列几
旨, 把科学探究作 为课程改革 的突破 口, 强 调学生 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
三、“ 主体—创 新” 学课堂 教学模 化 式及 实施策略
1 建 构 主 义 的 认 知 观 ——主 动 建 . 构, 知识重组 。 2 建构 主义的师生角 色观——学 生 . 为主体 , 师进行 引导 。 教 3 埃里克逊的 自我发展理论和赞可 . 夫 的发展 教学 理论— —教学 中发展 , 发
_
蓉 醢蕊留 囊窿
代问题 ”、 除了问题 ”、可能问题 ”、想 “ “ “ 象问题” 等等 。 正确对待学生 的每一个 问 题, 让学生体验成功 。 ③组织 探究 过程 的策 略 :探究过 程 本 身的延展性 、 探究 价值的创新 性 、 育 教 资 源的整合 性以及探究梯度 的层进性 构 成 了探究过程 的组织策略 。
{ , ;
渤 国蓥虹 棼 强 §
∞
霸垂
:
磐¨ ¨
誉
蓦 曩 _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面 以高 中 化 学 “ 二氧化硫 ” 一 节 为
于动手, 使 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创新 学习的
主渠 道 。
例, 具 体 教 学设 计 与 实 施 如 下 :
一
、
创 设情 景 , 激趣 生疑
_ i 、
A
一 …
】
产 生 这样 大 的危 害 呢? , 这样学生带着对
生 活 的 观 注走 进 课 堂 。 二、 自主 探 究 , 尝 试 成 功
学 生 自己继 续 探 究 : 用小试管分别取 上 述 实 验 中 已褪 色 的 E装 置 ( 原 盛 品红 溶液) 和 C装 置 ( 原盛溴水 ) 或 D装 置 ( 原
化。
喜悦 , 增 强其 自信 心 ) : 由 我 们 初 中所 学 知
识知道 , S 0。 是 一 种 酸 性 氧 化 物 ,具 有 酸
实 验 结论 : 它 们 的原 理是 不 同 的 。 ( 学 生 通 过 合 作 学 习使 问题 得 到 解 决 )
四、 分析归纳 , 得 出结 论
盛 KMn 0 溶液 ) 中的 溶 液 , 在 酒 精 灯 上 加 热 。结果 , E装 置 中 的溶 液 又 变 成 了 红 色 ,
性, 使 得 学 生 学 习知 识 蒙 上 枯 燥 乏 味 的 阴
影。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自学 教材 相关 内容 , 找
出形 成 酸 雨 的 罪 魁 祸 手— — =氧 化 硫 。 二 氧 化 硫 的 一 些 性 质 我 们 在 初 中 已 经学 过 , 启 发 回忆 其 性质 ( 尝 试 到 成 功 的
有 色物 质 褪 色 , 是 由于 二 氧 化 硫 可 跟 某 些
教学模式 , 这 种 理 念 要 求 改 变课 程 实 施 过 程 中 过 于 强调 学 生 死 记 硬 背 、机 械 训 练 、 被 动 学 习 的现 象 。引 导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 亲
传授 , 忽 视 了 智 能 的培 养 ; 重 视 了 知 识 的 结果 , 而忽视 了知识 的获取过程 ; 重 视 了
思 维结 果 ,而 忽 视 了思 维 过 程 的 发 散 性 ; 重 视 了记 忆 能 力 , 而 忽 视 了创 造 能 力 的培 养 。 因而 导 致 教 学 过 程 缺 乏 灵 活性 、 创 造
思考 、 讨 论设 计 出 如下 实 验 来 证 明二 氧 化
硫 的 物理 性 质 : ①将收集满 S O : 的试 管 倒 立 于 滴 有 石 蕊 试 液 的 烧杯 中 。 ② 将 收 集 满 S O : 的试 管倒 立于 盛有 N a O H 溶 液 的 烧
杯 中。
者 的变 色 原 理 不 同造 成 的 。S O : 能使 某 些
Hale Waihona Puke … … i I 一 l
关键词: 创新学习; 自主; 合作探 究 传 统 的 化学 教 学 模 式 , 重 视 了 知识 的
在课开始时 , 我 用 多 媒 体 首 先 播 放 了 “ 工 厂排 出 的滚 滚 浓 烟 ” “ 被 酸 雨 腐 蚀 的 雕 塑和建筑” “ 被 污染 的河 流 ” 等 。 由 二 氧 化
激趣生疑 尝试成功
周成 洪
合 作 学 习
Y
创设情景
自主探 究
让 学 生 自 己根 据 已 有 知 识 设 计 实 验 方 案 来 验证 自己 的判 断 , 分 组 实 验探 究 二 氧化硫 的氧化性 、 还 原 性 和 漂 白性 , 最后
相 互 交 流
分 析 归纳
得 出结 论
知识反馈
联系整合
运 用 巩 崮
深化 创 新
让 学 生将 结 果 报 告 全 体 同 学 。 学 生 经 过讨
论 设 计 出 了如 下 的 装 置 来 探 究 S O:的性 质:
l, ^ I ! :
者, 给学生的学留出 了更多的空间。 在教 学 中, 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启发学 生、点拨 学生上 ,
硫 所 造 成 的 环境 污 染 画 面 ,创 设 情 景 , 激 发学生 的兴趣 , 生 出疑 问 : 是什 么物质会
婪 弩 § 鹤 谛 嚣 彗 l ,
教 师 引导 学 生 思 考 : S O 使 品红 溶 液 褪色 的原理是 否和 B r z 水 与 KMn O 溶液 褪 色 的 原理 相 同 呢?
t 8 ;
a 2 n t
撼 弼
瀚
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模 式的探究
口 重 庆市 忠县 中学校
摘 要 : “自主 、 合作探 究” 式的创新学 习课堂 教 学模式 , 引导 学生积极参 与、 亲身实践、 独立 思考 、 合作探 究, 从 而达 到轻松 、 高 效的主动学 习。以学生为“ 主体” , 教 师为“ 主导” , 即学生是 学 习的主人 , 教师是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和引导
结 合 高 中化 学 课 堂 教 学 实践 , 我探索 出一 种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 自主 、合 作 探
究” 式 创新 学 习化 学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 自主 、 合作探究” 式 的 创 新 学 习 课 堂
硫 的 物理 性 质 : 气 味、 溶解 性 等 。 学生 通 过
创新 的 能力 , 已 成 为 当前 化 学 科 教 研 活 动
中 的 热点 。
性 氧 化 手 的通 性 。 学生 根 据 初 中所 学 的有
关 知 识 自 己设 计 并 动 手 实 验 探 究 二 氧 化
通过上 述实验 , 学生产 生疑 问 : 为 什
么 会 出 现上 述 不 同的 现 象 呢 ?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 : 这 主要 是 二
“ 授 人 以鱼 , 不 如授 人 以渔 ” 。 改 变 学 生 的学 习 方 式 是 我 国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重 要 目标之 ~ , 教 学 中 开展 创 新 学 习教 学活动 , 培 养 学 生 的 自主 、 合 作 探 究 学 习
而 c装 置 或 D装 置 中 的溶 液 却来 发 生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