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Ⅰ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含答案

合集下载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1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2)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3)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②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 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 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2.岩石的转化(1)循环物质的名称:①岩浆岩;②沉积岩;③变质岩;④岩浆。

(2)岩石的形成过程A 为:岩浆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B 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C 为:变质作用;D 为:重熔再生。

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考向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考查岩石形成过程(2013·上海地理)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下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

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第2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

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而形成。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Ⅰ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含答案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Ⅰ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含答案

第9讲 常见天气系统考点一 锋面与天气1.锋面的形成(1)气团:图中A 为暖气团;B 为冷气团。

(2)锋面: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补充点拨 降水的条件足够多的水汽、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中的凝结核。

2.锋面的分类读“冷锋与暖锋天气示意图”,完成问题。

(1)冷锋图中将要经历冷锋过境的是B 地。

冷锋形成的原因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2)暖锋图中将要经历暖锋过境的是D 地。

暖锋形成的原因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例如江淮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

拓展延伸 江淮准静止锋与昆明准静止锋3.锋面的天气温馨提示 锋面控制时不一定产生降水,主要看暖气团的水汽含量。

如北方春季沙尘暴天气就属于冷锋天气,但因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没有形成降水。

4.锋面性质的判断方法 (1)把握本质:看谁主动。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即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即为暖锋。

从锋面移动的方向看,冷锋向暖气团所在区域移动,暖锋向冷气团所在区域移动。

(2)掌握方法:三看。

一看符号:如下图,注意符号标在锋面前进方向的一侧。

箭头表示锋面的移动方向,实际表达中要去掉。

二看雨区:冷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后(狭窄区域),暖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前(宽阔区域)。

三看气温、气压变化:锋面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是冷锋;气温上升,气压下降的是暖锋。

考向一结合统计图判断锋面的类型和天气(2015·全国文综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根据图示可知18~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18~19时。

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三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

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三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
第十九页,共46页。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C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B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xīshōu)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第二十页,共46页。
的天气 沿海的台风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例 2 (2016·山东淄博一模)下图甲、图乙分别为沿 MN、PQ 方向所做的海 平面气压分布图。N、0 两点在气压中心 M 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 垂 直于 MN。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 81650264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1)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C )
A.辐散下沉
B.辐散上升
C.辐合上升
D.辐合下沉
(2)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
A.冷锋(lěngfēng)
B.暖锋
C.高压
D.高压脊
(3)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O地的天气可能是( B )
A.连绵阴雨天气
B.强降水天气
C.沙尘暴天气
图表解读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锋面气旋(qìxuán)图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近地面气旋往往(wǎngwǎng)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多见于温带 地区。现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其判读思路:
1.定槽线:图中为低气压,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其 最大弯曲处的连线M、N处为槽线。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件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件湘教版

-7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基础反馈 图1为某地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序 号代表内外力作用。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图2
-8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1.玄武岩属于(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该玄武岩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2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 ) A.① B.② C.1 ③ D.④ 第 题,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凝固形成的 ,故选B项。第2题,根
2.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①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 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2)岩石的转化 ①岩石分类:A是岩浆 岩,B是沉积 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 岩(或沉积岩)。 ②地质作用: a.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 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 。
-5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b.沉积岩 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 经过漫长的岁月, 沉积、固结为岩石 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c.变质岩 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 、压力等产生变化, 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常见岩石:片麻 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6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14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2016江苏卷,21~22)(双选)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 图,完成第3~4题。
-15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3.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关闭 第3题,图中①为沉积物或土壤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属于化学沉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积作用 ,A项正确;②为沉积物演变成沉积岩,是固结成岩作用,B项错;③为 B.②指搬运作用 由变质岩转化为土壤或沉积物的过程 ,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 C.③指成岩作用 作用 ,C项错;④为岩浆的一些物质进入大气,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D项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4.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再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进入内部 ) 对。第 4题,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圈层 ,所以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A项正确;全球气候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变暖主要是人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对全球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影响很小,B项错;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岩浆中的碳释放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5讲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5讲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5讲 气候类型的判断最新考纲对气候的形成和特点考纲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但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判断是每年的必考内容。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2.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微专题一 影响气候的因素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气候不同,主要影响气温。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

(3)海陆位置: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

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4)洋流: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5)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深度思考有同学认为我国山脉的迎风坡都是山地的东南坡,对不对?为什么?答案 不对。

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的迎风坡多为东南坡,但并不是所有山地东南坡都是迎风坡,例如在西北地区,天山的北坡为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比南坡多。

考向一 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2012·四川文综)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线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的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2.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答案 1.C 2.D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仔细读取各曲线起点处的纬度位置和降水量,与各大陆西岸的情况相对照即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07讲名师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07讲名师课件 湘教版

风 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
物质带离原地
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 “U”型谷
冰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 川 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
蚀崖等
波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

蚀岩壁,使海岸后退
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 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
解析:第(1)题,从上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 海沟和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 3 块。第(2)题,上图中虚线 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 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岛或 岛弧,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第(3)题,喜马拉雅山是亚欧 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褶皱山。
(2)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人 类活动都可以影响湖泊的形成,图中巴拉顿湖北侧有一典型的断 块山,据此推测该地区有断层发育,上升部分形成断块山,下陷 部分形成了巴拉顿湖。
答案:(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 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组成甲乙火火山山口锥::呈上封部闭坡或度半较封大闭,状下,部常坡形度成较湖缓泊
四、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
2.主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代码 地貌类型
实例
A 流水侵蚀地貌 长江三峡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B 流水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C 风力侵蚀地貌 戈壁、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思考探究 3 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
提示:不一定。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一要看岩体 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要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是不是有明显的 位移。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2.1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2.1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7-
特别提示(1)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后的波越短;物体的温度越低, 辐射的波越长。
(2)地面长波辐射,除少部分穿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 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 12时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时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 地方时14时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
地形 逆温
锋面 逆温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 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 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 之间温度差异显著
出现的地区
中高纬度大陆 冬季黎明前
中纬度沿海地 区
盆地和谷地中 夜间
锋面活动地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25-
(3)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27-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 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4-
(3)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③干旱半干旱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4)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Ⅰ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专项突破练3含答案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Ⅰ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专项突破练3含答案

专项突破练3天气和气候(2019·甘肃临夏期中)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①A处的数值为1 004②A处的数值为1 012③B处的数值小于1 020④B处的数值大于1 020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相邻两条等压线之间的差值相等,A等压线位于数值1 004和1 020的两条等压线之间,故A等压线数值是1 012。

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B处的数值大于1 020。

故选D。

第2题,读图可知,C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及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1月盛行西北季风,7月盛行东南风,A错。

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大陆为高压,C地盛行东南风,B错。

D地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盛行西南风,C 对。

冬季D地盛行东北风,D错。

故选C。

(2019·河北邢台月考)“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若梅雨期间雨量不大,难得有一两次大雨,则称为“短梅”。

下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出()①“空梅”即梅雨期完全无降水②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最少年份的20多倍③江苏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④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短梅”和“空梅”的年份()①中国北方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②江苏省的伏旱可能较常年更为严重③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据材料知,“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并不是完全无降水,①错误;该图反映的是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而不是季节变化,且据图可知,年际变化较大,③错误,④正确;据图可知,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是1999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86年,前者降水量大约为后者的20多倍,②正确。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2.4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2.4
答案 (1)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 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 多)。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2)温带海洋性 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18-
考向一 考向二
【对点训练】(2019云南玉溪一中调研)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 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湿季—赤道低气压带 干季—信风带
地中海气候—
— —
冬季—盛行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带季风气候——
— —
雨季—西南季风 旱季—东北季风
亚热(温)带季风气候——
— —
夏季—东南季风 冬季—西北季风
-27-
考向一 考向二
2.气候类型的特殊位置分布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奠定了全球气候类型分布 的基本格局,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受海陆 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又变得异常复杂, 有些分布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1)纬度分布特殊 ①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巴西 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太平洋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东北部沿岸;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它们的成因可以从三方面分析:位于南 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受信风影 响大;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附近有 暖流流经。

副热带高
地中海沿
气压带和 西风 带
冬季温和多雨
,

交替控 夏季炎热干燥

-6-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复习课件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复习课件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2)分类(fēn lèi):按成因可分岩为浆_岩_____沉_、积_岩______变和质__岩_____三大类。 (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
成因
常见岩石
岩浆在地表以下_冷__凝__ 岩 侵入岩
_花__岗__岩__(最常见)
成为岩石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玄武岩和流纹岩、
岩 喷出岩
的岩石
安山岩
第一页,共36页。
(一)地表(dìbiǎo)形态的塑造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
考纲解读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地球的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
层结构 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壳物质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循环
特点及转化过程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 -
题型
备考指南
命题重点:地壳物质循环图 -
的阅读、各种地貌的形成过
- 程及其原理、内外力作用在 不同地域的表现。重点关注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1.组成下图所示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dìbiǎo)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解析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此处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 D
第八页,共36页。
2.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 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 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qiānyí)的顺序是( )
(4)沉积岩的特征:具有__层__理_构__造___;含有化石。
第十七页,共36页。
化石是保存(bǎocún)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 体、遗迹的总称,化石只可能存在于哪类岩石中? 提示 沉积岩。
第十八页,共36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3.2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3.2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3-
3.洋流的分布 (1)分布规律 ①以 副热带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 副极地 为中心的大 洋环流(只在北半球存在)。③40°S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流 动。 (2)主要洋流分布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4-
海域 主要洋流名称
答案 B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1-
考向一 考向二
【对点训练】(2019湖南永州一模)读某海域夏季测得的表层海 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闭
第(1)题,将海水温度相等的点连线形成等温线,则得到图中等温线的弯曲
情况。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为洋流的流向,可知此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且越(1)往海北域海可水能温位度于越(低,说明) 位于北半球,排除C、D两项;该海域位于北半 球寒A.暖北流半交球汇大处陆,可东能岸位附于近大陆B.东北岸半附球近大,故陆选西A岸项附。近第(2)题,寒暖流交汇 处易C.形南成半渔球场大,是陆鱼东群岸密附集近的场D.所南;半寒流球由大高陆纬西度岸地附区近向低纬度地区流动,
共有洋流
D 日本暖流 、E 北太平洋暖流、
太平洋 F 加利福尼亚寒流、G 东澳大利亚
暖流、H 秘鲁寒流 、I 千岛寒流
J 墨西哥湾暖流 、K 北大西洋暖 大西洋 流、L 拉布拉多寒流、M 加那利寒
流、N 巴西暖流 、P 本格拉寒流
A 北赤道暖流 B 南赤道暖流 C 西风漂流
、 、
印度洋
Q 厄加勒斯暖流 、 R 西澳大利亚寒流
容易(2)使下沿列途说水法汽,不凝结符形合成该雾海;该域海地域理位环于境中特纬征度的大是陆东( 岸,夏) 秋季节气旋 关闭 活(1)动AA.频鱼(繁群2);C位密于集大陆东B.岸海,西雾风出影现响频较繁小。所以选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2)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3)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②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 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 沉积岩、B 变质岩、C 岩浆、D 侵入型岩浆岩、E 喷出型岩浆岩。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②。

(填数码) (3)写出下图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

(其中丙为沉积岩)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考向一 地质循环过程判断(2018·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 C解析乙位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影响可能导致该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C正确。

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A错误。

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断层—上覆沉积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因此,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

B错误。

石灰岩中的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

D错误。

(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2.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答案 C解析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层断裂,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使该矿物存在于岩浆岩中。

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该矿物到达河滩泥沙中,故C项正确。

考向二以地貌特点推断岩石特点(2018·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砂岩,乙地岩石为页岩,丙地岩石为石灰岩,由于三类岩石的质地、坚硬度不一样,导致受到外力侵蚀的程度不一样,以致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

D正确。

图示为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属小区域范围,年降水量的差异不大。

A错误。

由岩层弯曲形态可以判断,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质构造不存在差异。

B错误。

图示为广西某地,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差异不大。

C错误。

(2018·河北馆陶一中月考)下图所绘的是有着“海下兵马俑”之称的海下石林。

一组组多边形的岩柱排列整齐,仿佛严阵以待的军列。

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与该岩石形成有关的是()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D.流水侵蚀5.该岩石属于()A.aB.bC.cD.d答案 4.C 5.B解析第4题,根据“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及图中岩石的形状特征即可判断出,该类岩石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

C项正确。

第5题,分析可以判断该岩石为岩浆岩,而从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d表示岩浆,b表示岩浆岩。

B项正确。

考点二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的名称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即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按照相对运动方向将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貌的影响(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2)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如马亚里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3)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拓展延伸 主要板块边界及地貌考向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板块构造及其影响1.(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 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K 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 C解析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线经过马来群岛南缘,K 岛位于此线北侧。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25日下午5点30分,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大量黑色火山灰喷发到1 500米高空。

下图为“巴厘岛位置示意图”及“阿贡火山喷发图”。

据此完成第2题。

2.下列关于阿贡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B.在板块的张裂区,地壳深处的岩浆活动引起火山喷发C.当地地震多发,因地震引发了此次火山喷发D.火山口附近形成了厚厚的花岗岩 答案 A解析 阿贡火山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则A 正确;在板块的碰撞挤压区,是消亡边界,则B 错误;阿贡火山是一座活火山,是岩浆活动引起的此次火山喷发,则C 项错误;火山口附近形成的是玄武岩,花岗岩是侵入岩,则D 错误。

考点三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作用效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作用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3.地质构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常见的地质构造(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4)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①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②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考向一结合湖泊等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变化考查内力作用的结果(2018·全国文综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

故选A。

第2题,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

C正确。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

A错误。

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

B错误。

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

D错误。

(2018·黑龙江大庆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及其周边事物局部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基岩出露区的地形最可能是()A.丘陵B.山地C.盆地D.平原4.①、②、③、④四处河段中,可能存在瀑布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河流一支流的源头位于基岩出露区(③处附近),再结合图中黄土上升和下降区及断裂线的分布可推出基岩出露区地势较高,应是断裂抬升的岩块,属于山地地形,B项正确。

第4题,③河段位于基岩出露区与黄土下降区交界处,地势高差较大,最有可能形成瀑布。

考向二结合地质地貌景观图或剖面图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2017·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5题。

5.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该属于沉积岩。

图中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应该是岩层受力挤压所致,因此,其地质构造应该为褶皱。

故本题选B。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6~7题。

6.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7.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答案 6.A7.A解析第6题,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

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

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第7题,一般情况下,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

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依次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系、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

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向三结合地质地貌剖面图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成因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第8题。

8.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答案 C解析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选项错误;向斜槽部受挤压比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为山地,B选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D选项错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为谷地,故C选项正确。

(2018·安徽蚌埠质检)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岩层()A.甲形成时间最早B.乙和丙形成时间相同C.乙比甲先形成D.丙形成时间最晚10.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该地()A.可能形成两次褶皱B.丙岩层中可能含有化石C.断层左侧岩体上升D.只有内力作用答案9.C10.A解析第9题,岩层和地质过程时间早晚的判断可根据以下原则判断:沉积岩可根据岩层的位置判断,位置越偏上的岩层沉积得越晚,年代越新;反之越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