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济学家为什么长寿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经济学家为什么长寿有感

很荣幸聆听了周勤教授“经济学与人生法则——经济学家为什么长寿”的讲座。周教授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为我们介绍了自1969年以来6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均是高寿的,这些经济学家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参悟了财富人生的诸多烦恼。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短短的十几个字道出了伟大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久久回味。

据统计,1969年至今共有69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去世的经济学家平均寿命约85.7岁。到目前为止,超过100岁的有三人(三人都健在),分别是1911年出生的法国人Maurice Allais、1911年出生的挪威人Trygve Hoavelmo和1910年出生的英国人Ronald H.Coase(罗纳德科斯)。超过90岁的有14位(其中有7位健在)。已经去世的22位经济学家仅有一位低于75岁,3位80岁以下。

下面继续分析一下他们的获奖年龄。平均获奖年龄是66.85岁,1901年前出生的6人全部去世;1902——1911年出生的有9人,其中3人在世;1912——1921年出生的有15人,其中7人在世;1922——1931年出生的有9人,仅一人去世;1932年以后出生的都健在。获奖年龄最大的是1917年出生的莱昂尼德赫维奇,200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年龄最小的是1921年出生的肯尼斯阿罗,197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阿罗也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提出者。

周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3位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分别是马寅初(1882——1982),191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陈岱孙(1900——1997),1926年获哈佛博士学位;张培刚(1913——2011)1945年获得哈佛博士学位。

查阅相关资料后,我认为经济学家长寿的最主要原因是境界。他们有一种止于至善追求最优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一种坦然乐观淡泊的态度。马寅初生于1882年,于1982年逝世,活了整整一个世纪。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专家,以“新人口论”在中国现代史上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的长寿秘诀到底在哪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健身和他坦然淡泊的心境。

1960年,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6亿人口正好,不能太多,多了以后,森林不够,土地不够,水资源也不够,粮食也不够。由于“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在当时深入人心,马寅初所提倡的虽具前瞻性,却不合时宜,结果受到批判,北大校长职务被撤,人大、政协职务均纷纷被撤。本来理论很科学,却遭到了不公正的批判,这是莫大的冤屈,结果人家什么事也没有。百年风雨世情,老人不改淡泊本色,回家后写了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与世人共勉。这么大的打击,他都能坦然面对,可见马老的肚量与心态。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9月11日,他才被平反、恢复名誉,并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马寅初先生大半生经历坎坷,却能笑对世态炎凉,坦荡面对宦海沉浮,这与他坦然的人生态度密不可分。坦然,是一种高尚的心灵境界。老子说:对不争者,人莫能与之争。这里的不争就是一种坦然,属于自己的,不必争;不属于自己的,争也争不来,争了,将来会失去更多。对别人的成绩要由衷地赞赏,发自真心地祝贺,不要嫉妒,因为嫉妒别人就是伤害自己的开始。

讲座最后周老师还为我们展示了两位英年早逝的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他的一生的确是非常辉煌的,他对经济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术、思想和政治舞台的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也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应付内外危机、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政策和思想传统的根本转换的枢纽型人物。在30年代,凯恩斯发起了一场导致经济学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根本转变的革命(即著名的“凯恩斯”革命)。在40年代的“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凯恩斯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之前身)等机构(它们构成了所谓的“华盛顿体系”)的组建工作,是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在150名经济学家的投票中,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排名第二)。

1936年2月4日,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这是“凯恩斯革命”的核心文献)的出版,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西方学者对此评论道:“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凯恩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经济学原理财富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的成就,与他的背景和个性有关。凯恩斯的父亲(内维尔)是剑桥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母亲(佛萝伦丝)也是剑桥毕业生,曾任剑桥市长。因此,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机会同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接触,并结识一些有文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朋友。后进入剑桥大学专攻数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到剑桥国王学院任经济学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征召进财政部工作,曾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并因对德国赔款问题的意见未被接受而忿然辞职回到剑桥。凯恩斯长期担任权威刊物《经济学杂志》的主编,先后出版过几本名著,从事证券投资获利数十万英镑,兼任不少公司的顾问或董事,开办过艺术剧院,担任过皇家学院总务长。“二战”期间凯恩斯担任了英国财政部顾问,是英国战时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战争结束前后,又忙于英美贷款谈判和布雷顿森林会议等一系列活动。1946年4月21日辞世。可见,凯恩斯为20世纪经济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还是辉煌的。

还有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代经济学的殿堂里最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