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案1.3.2 有理数的减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1)》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减法运算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减法运算规律的疑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交流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能够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减法运算的规律。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原价200元的商品现价150元,求现价比原价降低了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减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减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律。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共同探究减法运算的奥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有理数运算的关键。

在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节中,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包括同号相减、异号相减和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减。

这些法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减法》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乘法和除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一些学生可能对减法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容易将减法与加法混淆。

此外,学生对于处理复杂的减法运算,如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减,可能会感到困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减法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包括同号相减、异号相减和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减。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减法法则。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练习题,包括同号相减、异号相减和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减的题目。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减法法则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有理数的加法,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概念。

提出问题:“减法是什么?它与加法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回忆和思考减法的定义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包括同号相减、异号相减和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减。

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和说明每个法则的应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减法运算的练习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规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可能会出现对减法规则理解不深、运算顺序混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减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对减法规则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计典型的问题和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规则,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几个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减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通过PPT课件和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减法的过程。

同时,给出减法的规则,让学生记住并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有理数减法运算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这个环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复杂的有理数减法运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规则。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等知识,对于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3.能够将所学的有理数减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

2.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例题解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教学例题和练习题。

3.学生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出有理数减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者黑板,呈现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有理数减法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减法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理数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运算规则,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针对《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数学运算。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有理数减法运算,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如减法的定义、运算方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3.理解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4.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2.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有理数减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素材和案例。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有理数加法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减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PPT和教材,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进一步学习的知识。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减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减法的概念。

2.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

2.采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小红买了一本书,原价是30元,书店搞活动满50元减10元,小红最后实付了20元,请问她买书实际花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理数减法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理数减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理数减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回家进行巩固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3.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5.利用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帮忙计算商品价格的找回金额。例如,商品价格为15元,顾客给了30元,要求学生计算找回的金额。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通过设计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价格的找回金额,从而引出有理数减法的需求。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减法相关的趣味性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有理数减法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通过实例,认识有理数减法运算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
5.强化反馈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问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6.课堂小结与拓展: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适当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4.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对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进入有理数减法的学习。由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对减法法则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在具体计算时,可能会出现符号错误、计算顺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2.利用数轴、算式等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性质和规律。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5.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各种类型。
b.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c.交流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2)》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减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往往会受到正负号的影响,对减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过程,自主探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

2.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30元,后来发现这本书打八折出售,小华买这本书实际支付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引出有理数的减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有理数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例如:计算2 - 3、3 - 2、-1 - 2等,引导学生发现减法运算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具有讨论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探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减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通过创设一个购物场景,例如:“小明购买了一支铅笔,价格为2元,之后他又购买了一支橡皮,价格为1元。请问小明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利用已有知识: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有理数加法,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自然引入有理数减法。
3.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有理数减法是怎么计算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1.利用数轴解释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在数轴上,减去一个数,相当于向左移动相应的单位。例如,减去2,就相当于从原点向左移动2个单位。
2.讲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从被减数出发,减去减数,得到差。例如,计算4减去2,可以想象成从4出发,向左移动2个单位,最终到达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2有理数减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2有理数减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2有理数减法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3.2节:有理数减法。内容包括:
1.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了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能够正确计算有理数减法,包括正数、负数及0的减法运算。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有理数减法的问题,如温度变化、位置移动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减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字减少的情况?”(如购物找零、温度下降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减法的奥秘。
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强调了减法的法则,特别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我尝试通过对比练习和反复举例来强化这个概念,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仍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解释。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积极思考、互相帮助的一面。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出了不少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也帮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有理数减法法则和符号处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同号相减和异号相减的区别。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并理解其运算规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等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仍存在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不清楚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 不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3. 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2. 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3. 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2. 难点:清楚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解决问题;2. 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2.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3. 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有理数减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法运算的性质等。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的关键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等基础知识,但对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法运算的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熟练运用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减法运算,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减法运算的实例和规律。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有关减法运算的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减法运算,如购物时找零、温度下降等,让学生感受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有关减法运算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减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实践操作,如计算购物找零、温度下降等问题。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减法运算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减法运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有理数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如何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
(3)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后,撰写一份讨论报告,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成果。
5.家庭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将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给予反馈。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有理数减法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对于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有理数减法则,需要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有理数减法的应用感到困惑。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
2.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包括同号相减、异号相减、绝对值不相等的同号相减等情况,并能熟练运用。
3.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变化、物品增减等。
5.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有理数减法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难点: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并在实问题中灵活运用。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系列层次化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解有理数减法时,我可以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2减1等于几?”然后逐步增加难度,如:“如果2减1等于1,那么3减2等于几?”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中,我会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耐心解答,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减法,我会利用数轴等工具,直观地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通过数轴,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减法运算的步骤和结果,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示例,发现减法运算中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示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通过这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强调反馈:提醒学生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提高作业效果。
3.鼓励思考: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心得。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减法概念。
2.激发兴趣:设计有趣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找零、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假设你在商店买了一件商品,价格是3元,你给了店员5元,店员应该找你多少钱?”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3.2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3.2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3.2 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有理数的减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它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关系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也有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由于有理数的减法涉及到负数的概念,以及运算规则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概念,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

2.采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发现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3.采用练习教学法,通过适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的减法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

3.教学设备:准备好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找零,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减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呈现有理数的减法概念和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感知有理数的减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减法。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有理数减法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我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5.作业小结: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及时总结自己在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并进行改正。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讲解有理数减法时,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其他成员倾听并给予反馈,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发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兴趣。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找零的问题。或者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位移,从而引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2.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有理数减法题目,并能解释运算过程。
3.了解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小组合作: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我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同时,我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指导。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和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1.3.2有理数的减法》这一章节时,我首先会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找零的问题。或者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位移,从而引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案例亮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1.3.2有理数的减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1.3.2有理数的减法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3.提问:“如果我们想要知道拿回的钱是多少,应该如何计算?”从而引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本质。
2.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如“减去一个正数相当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减去一个负数相当于加上它的正数”。
3.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减法的关键步骤:确定减数和被减数的符号,计算绝对值,进行加法运算。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减法运算的目的。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本节课通过购物找零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并学习有理数减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导入: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1.3.2有理数的减法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有理数的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减法运算,但对于有理数的减法,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并能够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2有理数的减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2有理数的减法

课题: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9学时:有理数减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了解转化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设计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计算:(1) 8-5=___ 8+(-5)=_______(2) 17-9=______ 17+(-9)=_______(3) 15-7=_______ 15+(-7)=_____二、学习新知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为主,教师巡查指导。

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8-5___8+(-5)17-9_____17+(-9)15-7______15+(-7)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吗?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吗?三、典例探究本课知识点的运用(教师讲解例题为主)。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成:a-b=________四、当堂训练学生自主做教师设计的练习题。

1、直接等于(1)(-5)-(+8)=_______(2) (-5)-(-8)=________(3) (+5)-(-8)=________(4) (+5)-(-8)=________2、计算(1)6-9 (2)(+4)-(-7)(3)(-5)-(-8)(4)0-(-5)(5)(-2.5)-5.9 (6)1.9-(-0.6)3、列式计算(1)比2℃低8℃的温度。

(2)比-3℃低6℃的温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我深深感悟到:实施新课标,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活动来看,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形式看,学生口答,笔答,抢答,板演,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好朋友间探究等形式多种多样,气氛活跃,积极性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有理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数学知识间的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省略括号和加号后式子的计算.
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省略加号和括号后对算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案)
一、情境引入
问题1:北京某一天的气温是-3℃~3℃,即最高气温是3℃,最低气温是-3℃.请问,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你能通过观察温度计或列出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合作探究:观察温度计图片,列算式.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温度计图片,我们可以直接看出3℃比-3℃高出6℃.温度高多少,我们可以列出算式:3-(-3),这里出现了一个正数减去负数,它的结果是多少呢?显然3-(-3)=6.想想:54-(-53)结果会是多少,是否有一个规律、法则来简便地推出它的结果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二、互动新授
问题2:填空:(1)______+(-3)=3;(2)______+(+8)=6. 思考:(1)(2)两题空格里的数,能用哪两个数相减来表示吗?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来猜测空格里填哪个数适合,加法与减法是相反的运算.
教师总结: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有6+(-3)=3;(-2)+8=6,所以(1)题空格填6;
(2)题空格填-2.
问题3: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1)-(-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减法转换为加法,有上面总结的共同点吗?换几个数再试一试.
学生活动:对比问题1的过程,小组合作观察、对比、探究.
教师总结:先思考3+(-3)=0,因此,0-(-3)=3,对比0+(+3)=3,推出0-(-3)=0+(+3);同理可得(-1)-(-3)=(-1)+(+3);(-5)-(-3)=(-5)+(+3).任意换两个有理数相减,都有这个共同点.
归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成:a-b =a+(-b).
问题4: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减法a-b(例如 2-1, 1-1)
所得结果为正数或0.现在你会在a 小于b 时做减法a -b(例如 1-2, -1-0)吗?小数减大数所得的差是什么数?
学生活动:联系上面的计算,小组讨论、探究.
教师总结:小数减大数时,我们可以把减法转变成加法,有三种可能:①负数减正数如-1-(+1),变成负数加负数,可知结果为负数;②小负数减大负数如-2-(-1),变成负数加正数,而此时负数的绝对值大,因此取负号,结果是负数;③小正数减大正数如1-2,变成正数加负数,此时负数的绝对值大,因此取负号,结果也是负数.因此小数减大数所得的差是负数.
三、例题精讲
例4:计算(1)(-3)-(-5);(2)0-7;(3) 7.2 -(-4.8); (4)⎝ ⎛⎭⎪⎫-312-514
.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计算(1),教师评讲,规范书写格式后,再计算后面的题目,并小组讨论答案.
教师总结:先根据减法法则把减法化为加法,再进行加法运算.注意0~7中的7省略了“+”号.
(1)(-3)-(-5) (2)0-7 (3) 7.2 -(-4.8) (4)⎝ ⎛⎭⎪⎫-312-514
=(-3)+(+5) =0+(-7) =7.2+(+4.8) =⎝ ⎛⎭⎪⎫-312+⎝ ⎛⎭
⎪⎫-514 =2. =-7. =12. =-834
. 利用不同形式的减法例子,巩固减法法则.特别是0-7学生容易出错,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
上面问题解决完,可先让学生做几道两位数相减的练习,如教材中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减法法则.
例5:计算 (-20)+(+3)-(-5)-(+7).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先判断是什么运算性质的题目,可以利用什么法则,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能否用运算律简便运算.
教师总结:因为减法运算的法则就是归结为加法,因此,首先是化减法为加法;其次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0)+(+3)-(-5)-(+7)
=(-20)+(+3)+(+5)+(-7)
=〔(-20)+(-7)〕+〔(+3)+(+5)〕
=(-27)+(+8)
= -19
归纳: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 +b -c =a +b +(-c). 上面的计算题化为加法后:(-20)+(+3)+(+5)+(-7)可以读作-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 .则上面的式子可以简写成:
(-20)+(+3)-(-5)-(+7)
=-20+3+5-7 …………转换为加法运算的同时,省略了括号和加号.
=-20-7+3+5 ………… 利用运算律,分别求前(-20,-7)和(3,5)同号的两数
和.
=-27+8 …………再求剩下的两数(-27,+8)和.
=-19.
注意:先把减法化为加法,然后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加号,剩下的式子看成几个数的和.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有理数减法法则.
3.有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关键步骤,懂得式子省略括号和加号后是哪几个数的和.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减法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大正数减去小正数或相等两数相减,如果直接给出法则,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先创设一个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温度计,利用温度计中度数相差的直观性,引出正数减负数得出结果的例子,明确正负数之间减法的合理性.利用有理数减法与加法是相反的运算,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从而自然地总结出有理数减法法则,有利于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在解答计算题时,先让学生尝试解题,探索法则的运用,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
本节的又一个重难点是省略式子中括号和加号的书写方式,这需要学生能理解算式中各个数的关系.教学中利用具体算式的对比,总结出关键要点:省略括号和加号后各数是和的关系,简单的书写算式中,“数”前面的符号都是正号和负号,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这个结论.
导学方案
一、学法点津
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利用熟悉的生活问题自主探究,发现有理数减法存在的合理性,利用有理数减法与加法是相反的运算,对加减法算式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出减法转换成加法的规律——减法法则.解答减法计算题时,谨记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成加法,就可利用熟悉的加法法则来运算了.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关键是先转换成加法,并可以把加号和括号省略,看成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的形式,然后再利用运算律简便运算.
二、学点归纳总结
(一)知识要点总结
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成:a-b=a +(-b).
学生应先理解法则产生的过程,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知道减法法则实际就是把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上面的字母a、b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那么为什么要把减法转换成加法呢?因为加法法则是我们熟悉的,这是数学中把未知知识向已知知识转换的一种思想方法.以后很多的新知识学习都会用到这种方法.
2.有理数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先把减法转换为加法,再用运算律对特别关系的加数进行交换、结合,简便运算.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其中a、b、c可以是任意一个有理数.
3.省略括号和加号的简单书写形式.如:(-20)+(+3)+(+5)+(-7)可以读作-20,3,5,-7的和,简写成:-20+3+5-7 注意式子中“+”“-”是代表正号和负号,不看成加号和减号.
(二)规律方法总结
1.对减法法则的推导过程,可以采用具体的算式与加法对比的方法来理解.
2.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步骤计算,不跳步,可以先把减法化为加法,同时把括号和加号省略,再用适当的运算律计算,最后得出结果.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1.哈尔滨市4月份某天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那么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是( ).
A .-2℃ B. 8℃ C. -8℃ D. 2℃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都为正数.
B .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都为负数.
C .若两个数的和为零,则这两个数都为零.
D .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减去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的差是正数.
3.如果a <0,b >0,且︱a ︱>︱b ︱,那么a +b 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正、负不能确定
4.若两个有理数的差是正数,那么( ).
A .被减数是负数,减数是正数 B. 被减数和减数都是正数
C .被减数大于减数 D. 被减数和减数不能同为负数
5.若x <0,则||x -(-x )等于( ).
A .-x
B .0
C .2x
D .-2x
6.(1)(-3)+________=1 (2)________+7=-2 (3) -5-________=0
7.计算:(1)(-2)-(-9) (2)0-11 (3)5.6-(-4.8) (4)⎝ ⎛⎭⎪⎫-412-534
8.(1)(+7)-8-(-4)+(-1) (2)-1.6+15.2-7.4+9.8 (3)15-54-23+110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D 6.(1)4 (2)-9 (3)(-5)
7.(1)7; (2)-11; (3)10.4;(4)-1014
. 8.(1)2; (2)16; (3)-137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