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霉变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张不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X属于有机化合物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8.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②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③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④往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4分)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2)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10.(4分)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配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写名称或化学式);(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g;(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11.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12.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 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2)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4)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填“>”“=”或“<”);(5)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装置(填“甲”“乙”或“丙”)1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片”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Ⅰ.取1片胃药研碎,加水完全溶解得到100g溶液;Ⅱ.配制100g 0.365%的稀盐酸作为模拟胃酸;Ⅲ.取上述一种溶液20g于锥形瓶中,再将另一种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内,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钠属于(填“酸”“碱”或“盐”);(2)步骤Ⅲ中,当滴入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为10g时,锥形瓶内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胃药中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过程】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知识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概念.【思路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B.空气是混合物;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解答过程】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没有空气分子,故错误;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故错误;D.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故选A.【总结归纳】本考点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空气的组成、氧化物的概念、元素的概念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霉变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知识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均衡营养与健康.【思路分析】A、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
中考化学模拟卷二
2016届武汉市中考模拟试卷二理化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常量:H-l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 g=10N/kg第Ⅰ卷(选择题,20小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卷中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中,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有良好的延展性B.在潮湿空气中容易被腐蚀C.能导电D.能导热2.化学来源于生活,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进入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C.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3.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HB. FeC. N2D. H2O4.发生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档案室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B.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火灾中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5.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则A的化学式为()A.NO B.NO2 C.N2D.N2O6.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甲装置中水不断下滴,说明此装置一定漏气B.乙实验可以说明微粒是不停运动的C.丙实验中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序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除去变质杂质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确定变质后成分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证明已经变质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测定变质后的纯度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A.♋♌B.♊♌C.♋♍D.♊♍8.向Fe(NO3)2、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湖北省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二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含答案
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理科综合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6. 2. 26★祝考试顺利★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N 14 0 16 Na 23 Fe 56 Cu 64选择题共21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l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aC03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铝和冰晶石的混合物方法冶炼铝C.明矾净水,硫酸铜溶液作农药,都与金属离子的水解有关D.锅炉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处理,而后用盐酸除去9.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
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C.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要不断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D.浓碱液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10.乙二酸(HOOC - COOH)与丁醇(C4H10O)存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二酯有A.4种B.6种 C 8种D.10种11. 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 r(X)<M r(Y)=0。
5M r(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ZB.相同条件卜,同质量的二种气体,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C.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 24 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
1moID.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2gY气体和lgZ气体,则其压强比为2:112. 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钙,发生反应CaC03(s)Ca0(s)+C02(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C02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B.CaC03(s)加热分解生成Ca0(s)和C02(g),△S〈0C.将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密度小变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13.浓度均为0.1 mol/L、体积均为V0的HX、HY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X、HY都是弱酸,且HX的酸性比HY的弱B.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c(OH -):a〈bC.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 HX):a>bD.=3,若同时微热两种溶液(不考虑HX 、HY和H2O的挥发),则减小26.(15分)氰化钠(NaCN)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化学合成、冶金工业等。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 省 汉市中考 学试卷解析、选择题 共8小题, 小题3分,满分24分1. 列 属于 学 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 D.蜡烛燃烧考 学 和物理 的判别.题 学反应的分类思想 物质的 性质.分析 学 是指有新物质生 的 ,物理 是指没有新物质生 的 , 学 和物理 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 据 分析判断.解答 解 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 ,属于 学 .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 铁和水生 ,属于 学 .C、冰雪融 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 ,没有新物质生 ,属于物理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 碳等生 ,属于 学 .故选 C.评 本题难度 大,解答时要分析 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 ,若没有新物质生 属于物理 ,若有新物质生 属于 学 .2. 列说法 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 断运动B.空气是 空气分子构 的C.含有氧元素的 合物都是氧 物D. 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考 分子的定 分子的特性 从组 识别氧 物 元素的概念.题 物质的微 构 物质的宏 组 物质的分类.分析 A. 据分子的 本性质回答B.空气是混合物C. 据氧 物的概念来分析D. 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解答 解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 断运动的,故 确B.空气是 种混合物,是 种分子构 的,没有空气分子,故错误C.氧 物是指 两种元素组 的 合物中, 中 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元素的 合物 定属于氧 物,如氢氧 ,故错误D.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 ,故错误.故选A.评 本考 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空气的组 、氧 物的概念、元素的概念等,考查的知识 比较多,要 强记 ,理解应用.本考 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 列做法 确的是A.食用霉 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 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发鉴别合 纤维和羊毛纤维考 硝酸 、 醛等 学品的性质 人体健康 白色污染 防治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 纤维的鉴别 均衡营养 健康.题 学知识生活 学 生活.分析 A、 据霉 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 行分析B、 据人体 需元素的补充要适 行分析C、 据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 行分析D. 据鉴别合 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 行分析.解答 解 A、霉 的花生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 能食用,故A说法错误B、人体对所需元素的补充要注意适 ,因 足或过 都 利于健康,故B说法 确C、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使用 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可以 少“白色污染”,故D说法 确.D、用燃烧法鉴别合 纤维和羊毛,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 纤维燃烧 本是无味的,合 纤维燃烧 般会缩 小球或者融 掉,故D说法 确故选A.评 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 服 于生产生活,所以 人类生产生活相 的 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 之 .4.生活中处处有 学, 列说法 确的是A.纸张 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 水软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考 易燃物和易爆物 全知识 水 软水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防范爆 的措施. 题 学 能源 物质的分类 空气 水.分析 A. 据纸张的性质来分析B. 据混合物是 物质组 的物质考虑C.活性炭 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 行分析判断D.运用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 解答.解答 解 A.纸张 有可燃性,故错误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故 确C.活性炭 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能降低可溶性钙镁 合物的含 ,向水中 入活性炭 能将 水 行软 ,故错误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 ,故错误.故选B.评 学 们的生活 相 , 生产、生活相 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 之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 确解答本题的 键.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 学方程式 X+2O2 CO2+2H2O, 列 于X 的说法 确的是A.X 碳、氢、氧 种元素组B.X的相对分子质 10C.X中碳、氢元素的质 比 1 4D.X属于有机 合物考 质 恒定律及 应用 有机物 无机物的区别 相对分子质 的概念及 计算 元素质 比的计算.题 学用语和质 恒定律.分析 在 学反应中遵循质 恒定律, 反应前 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个数 ,可得X的 学式,在 分析.解答 解 X+2O2 CO2+2H2O可知,左边4个氧原子 右边4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 据元素 恒,两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应该相等,所以左边 差了1个C 和4个H,那 X的 学式就是CH4.A、X的 学式就是CH4, 碳、氢两种元素组 ,故错误B、X的 学式就是CH4,相对分子质 12+1×4=16,故错误C、X的 学式就是CH4,碳、氢元素的质 比 12 1×4 =4 1,故错误D、CH4是含碳的 合物,属于有机 合物,故 确故选 D.评 学反应遵循质 恒定律, 学反应前 ,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总个数 , 是书写 学方程式、 行相 方面计算的 础.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 中 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 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 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 系图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 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 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 列说法 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 大的是 燃烧放热造 的C.p=0.79p0,p′=p0是因 红磷的着火 比木炭低D. 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考 空气组 的 定.题 空气 水.分析 A. 据药品多少来分析B. 据压强瞬间 大的原因来分析C. 据压强的 原因来分析D. 据木炭燃烧生 气体来分析.解答 解 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 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 ,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错误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 的热,气体体 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 大的是 燃烧放热造 的,故 确C.压强 的原因 要是木碳燃烧生 了二氧 碳气体, 可燃物的着火 无 ,故错误 D. 于碳 氧气反应生 二氧 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 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 ,无法 定,故错误.故选B.评 解 类题目, 要是 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据结论得出的物质性质,属 础性知识考查题.7. 、乙、丙、 均 初中 学常 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 系如图所示, 于该转 系图, 列说法 确的是A.如果丙是碳酸 ,乙是氢氧 ,则 是硝酸B.若 、乙、 都是氧 物,则丙 定是碳酸钙C. 、乙、丙、 之间的转 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若 、乙、丙、 均含有 种元素, 乙可用来灭火,则丙 定是单质碳考 物质的鉴别、推断 碱的 学性质 盐的 学性质.题 常 物质的推断题 框图型推断题.分析 据“ 、乙、丙、 均 初中 学常 物质”,结合图框, 行分析A、 可能是硝酸 ,因 硝酸盐、 盐都 可溶性盐,故硝酸 可能复分解反应生 氢氧B、考虑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 等C、考虑 、乙、丙、 分别 碳酸 、氢氧 、氢氧 钙、水等, 行分析D、考虑丙可能是单质碳、氧气, 行分析.解答 解据“ 、乙、丙、 均 初中 学常 物质”,结合图框, 行分析A、 可能是硝酸 ,因 硝酸盐、 盐都 可溶性盐,故硝酸 可能复分解反应生 氢氧 ,故说法错误B、因 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 等,故说法错误C、因 、乙、丙、 分别 碳酸 、氢氧 、氢氧 钙、水等,故 、乙、丙、 之间的转 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说法 确D、若 、乙、丙、 均含有 种元素, 乙可用来灭火, 二氧 碳,则丙可能是单质碳和氧气,故说法错误.故选C.评 在解 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 的物质推出,然 结合题中的条件和推出的物质推导剩余的物质,最 行验证 可.8.某粗盐 品中除含有 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 含有少 氯 镁、氯 钙、 酸 .某 学 趣小组开展如 探究活动探究 除去粗盐中 溶性杂质探究二 从滤液1中提 氯 固体 该探究中,微溶物 沉淀于以 探究活动,有 列说法试剂 是碳酸 溶液,试剂乙是氯 溶液滤液1中的溶质 定有氯 ,可能有氯 钙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 入过 的稀盐酸,滤渣 溶解滤液4中 入适 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述说法中 确的是A. B. C. D.考 氯 粗盐提纯 盐的 学性质.题 元素 合物 常 的盐 学肥料.分析 据某粗盐 品中除含有 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 含有少 氯 镁、氯 钙、 酸 .溶解过滤的滤液1,则滤液1 定有氯 .据氢氧 溶液和氯 镁反应生 氢氧 镁沉淀和氯 酸 离子可用 离子来除杂,钙离子可用碳酸 离子来除杂,但是 入碳酸 溶液要放在 入的氯 溶液之 , 碳酸 要放在 氯 之 ,可以将过 的 离子沉淀 完全反应 ,再 行过滤,最 再 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 离子和碳酸 离子,据 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 某粗盐 品中除含有 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 含有少 氯 镁、氯 钙、 酸 .溶解过滤的滤液1,则滤液1 定有氯 .滤液1中 过 的氢氧 溶液,若含氢氧 溶液和氯 镁反应生 氢氧 镁沉淀和氯 ,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氯 镁.酸 离子可用 离子来除去,钙离子可用碳酸 离子来除去,但是 入碳酸 溶液要放在 入的氯 溶液之 , 碳酸 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 . 滤液2中 过 的试剂 ,试剂 是氯 溶液,试剂乙是碳酸 溶液 反应现象是无明显现象,说明 含 酸 .滤液3中 过 的试剂乙 碳酸 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可能是过 的氯 碳酸 溶液反应生 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 钙 碳酸 反应生 白色沉淀,滤液1中的溶质 定有氯 ,可能有氯 钙.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 入过 的稀盐酸, 于 在 酸 ,沉淀可能是碳酸 或碳酸钙, 入过 的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滤液4中 入适 的试剂丙,丙应 稀盐酸,过 的氢氧 语言稀盐酸反应生 氯 和水,属于中和反应.述分析, 说法 确.故选 D.评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 序、 面 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 入的过 的试剂.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满分26分9.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 该元素的 内质子数 8 在 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得到 电子 填“得到”或“失去” .2 该元素组 的 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 该气体的 个 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合理 可 .考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结构示意图 书写 学方程式、文 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题 微 粒子模拟图型 学用语和质 恒定律.分析 1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 表示 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 的数 表示该层 的电子数,离圆圈最 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 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在 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 该元素原子的 内质子数 8, 氧元素,组 的 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该单质 氧气,据 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 1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 是8,该元素原子 内有8个质子 最外层弧线 的数 是6,原子最外电子层 有6个电子,在 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 阴离子.2 该元素原子的 内质子数 8, 氧元素,组 的 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该单质 氧气,过氧 氢在二氧 锰的催 作用 生 水和氧气,反应的 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合理 可 .故答案 1 8 得到 2 2H2O2 2H2O+O2↑ 合理 可 .评 本题难度 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 、 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 确解答本题的 键.10.t1℃时,将等质 的硝酸钾和氯 钾分配 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 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 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1 烧杯 种的 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是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 烧杯 中溶解的溶质是 氯 钾 写 或 学式3 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 10%的溶液,需 水 50g4 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 列说法 确的是 A.A.烧杯 内溶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 烧杯 内 层清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B.蒸发 定 的水,两烧杯中都 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 ,烧杯中 定 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相等 考虑水的蒸发考 饱和溶液和 饱和溶液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 作用 溶质的质 分数 用水稀释改 浓度的方法.题 溶液、 液 溶解度.分析 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查出某物质在 定温度 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比较 物质在 温度 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的大小,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 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 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 解 1 烧杯 中有固体剩余,所以 层的清液达到饱和状态2 t1℃时,氯 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剩余烧杯 中溶解的溶质是氯 钾3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分数 ×100%=20%,所以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 10%的溶液,需 水﹣50g=50g4 A、等质 的固体溶解在100g水中,烧杯 中没有固体剩余,烧杯 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 内溶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 烧杯 内 层清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故A 确 B、烧杯 中溶液的状态 能确定,所以蒸发 定 的水,两烧杯中 定有固体析出,故B错误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 ,烧杯中 定 有剩余固体,故C错误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 中的固体 能确定是否都溶解,所以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 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 A.故答案 1 是2 氯 钾3 504 A.评 本题难度 是很大, 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 ,及 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 的 题,从而 养分析 题、解决 题的能力.11. 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 铜、氢氧 、氯 钾中的 种或几种. 探究固体的组 ,某 学 趣小组 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 列 题1 该实验中生 白色沉淀滤渣乙的 学方程式 KCl+AgNO3=AgCl↓+KNO32 原固体中 定 含有的物质是 氢氧 写 或 学式均可, ,证据是 滤液A中 入过 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 原固体中 定含有的物质是 氯 钾、氧 铜、镁4 实验结束 ,该 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 , 层清液E 蓝色, 检验,E中 含氯离子,则E中 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钾、硝酸、硝酸铜 .考 物质的鉴别、推断 金属的 学性质 碱的 学性质 盐的 学性质 碳的 学性质 书写 学方程式、文 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题 常 物质的推断题 混合物组 的推断题.分析 据氧 铜、镁粉、碳粉都 溶于水,碳粉 溶于酸,氢氧 和硝酸铜会生 氢氧 铜沉淀,氯 钾和硝酸银会生 氯 银沉淀等知识 行分析.解答 解 氧氧 铜、镁粉、碳粉都 溶于水,碳粉 溶于酸,氢氧 和硝酸铜会生 氢氧 铜沉淀,氯 钾和硝酸银会生 氯 银沉淀,所以1 生 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反应是氯 钾和硝酸银反应生 氯 银沉淀和硝酸钾, 学方程式 KCl+AgNO3=AgCl↓+KNO32 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 定 含有的物质是氢氧 ,原因是 滤液A中 入过 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 入 定 的需要会生 白色沉淀,所以混合物中 定含有氯 钾, 入过 的稀盐酸,生 的滤渣丙在空气中灼烧,有固体残留,所以原固体中 定含有的物质是氯 钾、氧 铜、镁4 实验结束 ,该 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 , 层清液E 蓝色, 检验,E中 含氯离子,氯 钾和硝酸银反应生 硝酸钾,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 硝酸,氯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 硝酸铜,则E中 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铜、硝酸钾.故答案 1 KCl+AgNO3=AgCl↓+KNO32 氢氧 ,滤液A中 入过 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 氯 钾、氧 铜、镁4 硝酸、硝酸铜、硝酸钾.评 在解 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 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 在性,最 行验证 可.12.已知碳酸 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 , 热易分解生 氧 铁和二氧 碳 在空气中 热,则生 氧 铁和二氧 碳.某 学 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 定某 品中碳酸 铁的含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 溶液足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 氧 碳再 热 装置A中固体质 再 少 ,停 热,待装置A冷 到室温 K,实验 得装置A中固体质 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 增 了bg.回答 列 题1 仪器 的 是 酒精2 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 个反应的 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3 能判断生 的二氧 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 装置B的质 增 C中澄清的石 水 浑4 若生 的二氧 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 考虑水的蒸发 该 品中所含杂质 参 反应,则a b 填“ ”“=”或“ ”5 D处 收集 气的装置,应选择 乙 装置 填“ ”“乙”或“丙”考 氧 碳 原氧 铁 常 气体的检验 除杂方法 书写 学方程式、文 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题 金属 金属材料.分析 1 据仪器的 行分析2 据反应书写 学方程式3 据二氧 碳的检验方法 行分析4 据质 恒定律 行分析5 据洗气瓶的应用 行解答.解答 解 1 仪器 的 是酒精 ,故填 酒精2 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有 碳酸 铁 热分解生 氧 铁和二氧 碳, 氧 碳 原氧 铁, 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 故填 Fe2O3+3CO 2Fe+3CO23 判断生 的二氧 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 装置B的质 增 并 C中澄清的石 水 浑 ,故填 C中澄清的石 水 浑4 据质 恒定律,A中的质 少是碳酸 铁反应,最 铁,所以 少的质 是碳酸 铁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 和,而装置B中增 的质 是二氧 碳的质 ,二氧 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 但有碳酸 铁中的,也有 氧 碳中的,所以装置B中增 的质 大于A中 少的质 ,故填5 氧 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所以要 行 气处理,能收集 气的装置是乙 故选 乙.故答案 1 酒精2 Fe2O3+3CO 2Fe+3CO23 C中澄清的石 水 浑45 乙.评 本题 要考查 氧 碳 原氧 铁,二氧 碳的检验等,有 定的难度.13.某 学 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 ” 行了探究, 体做法如. 1 胃药研碎, 水完全溶解得到100g溶液.配制100g 0.365%的稀盐酸作 模拟胃酸. 述 种溶液20g于锥形瓶中,再将另 种溶液逐滴 入锥形瓶内,反应 溶液的pH 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列 题1 碳酸氢 属于 盐 填“酸”“碱”或“盐”2 骤 中,当滴入另 种溶液的质 10g时,锥形瓶内物质 好完全反应 胃药中 它 分 参 反应 ,请 据实验数据计算 胃药中碳酸氢 的质 ,写出 要的计算过程.考 据 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常 的氧 物、酸、碱和盐的判别.题 有 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 1 据碳酸氢 的组 分析物质的类别2 据碳酸氢 盐酸的反应, 盐酸中溶质的质 可求出20g碳酸氢 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氢 的质 ,再求出 胃药中碳酸氢 的质 .解答 解 1 碳酸氢 是 酸 和金属组 的,属于盐2 设20g碳酸氢 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氢 的质 xNaHCO3+HCl=NaCl+H2O+CO2↑84 36.5x 10g×0.365%解得 x=0.084g胃药中碳酸氢 的质 是0.084g× =0.42g故答 1 盐 2 胃药中碳酸氢 的质 是0.42g.评 本题 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 据 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 大, 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 可.。
[初中化学]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人教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生石灰的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B.将碎紫罗兰花瓣浸泡在酒精溶液中制取紫色石蕊溶液C.大米酿酒D.农家肥的腐熟2.化学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CO中毒B.用灼烧的办法能区分羊毛和棉线C.补充维生素B可以预防坏血病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储藏有金属镁的仓库的大火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读取液体的体积C.除去CO中的CO2D.制取蒸馏水5.在航天航空领域里经常用过氧化钠Na2O2来制取氧气,下面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X+O2↑,关于未知物质X的说法正确的是()A.X是碱类物质B.X可以用来制造玻璃C.X中可能含有氧元素D.X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36.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的是()A.给装有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试管加强热B.往装有锌粒的试管里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C.往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往有铁钉的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7.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将A中过量稀硫酸全部注入B中,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完全溶解;③当B中不再产生气泡,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④将B中反应剩余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⑤可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⑥可根据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⑦用该实验也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上说法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8.向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滤渣.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①滤渣中有Ag、Fe,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②滤渣中有Ag、Fe,滤液中可能含有Mg(NO3)2、Fe(NO3)2、AgNO3③滤渣中有Ag、Fe、Mg,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④滤渣中只有Ag,滤液只含有Mg(NO3)2⑤滤渣中只有Ag,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以上说法可能正确的有()A.1种B.2种C.3种D.4种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根据所给条件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①一种铵态氮肥______,②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_____,③一种水溶液呈蓝色的盐______.(2)如图所示图1该金属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0.t℃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1(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2)R为图2中溶解度曲线中的一种物质,N为其中另一种物质,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R物质,具体的操作是______.A.蒸发溶剂、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B.降低温度、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C.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则R物质的溶解(3)某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有______①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B溶液;②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③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④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⑤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一定是D溶液;⑥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R的饱和溶液中得到R 固体A. 1 B.2 C.3 D.4.11.有一白色固体X,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流程及现象记录如下:【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固体X中的物质有______.(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3)将白色固体X转化成氯化钠固体的实验方案是______.1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作测定氧化铜的组成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已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无水CaCl2具有吸水性,实验前向装置D中加入16g氧化铜,装置E的质量为124.3g,实验所用试剂均足量.实验步骤:(1)从长颈漏斗加足量浓盐酸,先通入H2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2)待D中充分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3)实验后称量装置E的质量为127.9g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为减小误差,步骤2中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氧化铜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列出计算式并计算)(5)为了证明进入D装置玻璃管的H2中不含有HCl,常在______装置之间增加装置______(选填“I”或“II”).13.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______g.(3)求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生石灰的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B.将碎紫罗兰花瓣浸泡在酒精溶液中制取紫色石蕊溶液C.大米酿酒D.农家肥的腐熟【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生石灰的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使酚酞试液变红,故A错;B、将碎紫罗兰花瓣浸泡在酒精溶液中制取紫色石蕊溶液,使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大米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农家肥的腐熟有菌类物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2.化学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CO中毒B.用灼烧的办法能区分羊毛和棉线C.补充维生素B可以预防坏血病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储藏有金属镁的仓库的大火【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几种常用的灭火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C、根据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D、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煤炉火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则没有,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C、补充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故选项说法错误.D、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储藏有金属镁的仓库的大火,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B、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C、根据原子的种类分析元素的种类;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B错误;C、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故C正确;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 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读取液体的体积C.除去CO中的CO2D .制取蒸馏水【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测量容器-量筒;蒸发与蒸馏操作;气体的净化(除杂).【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B 、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C 、根据除去气体中杂质装置的特点分析判断.D 、根据蒸馏的操作要点分析判断.【解答】解:A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要加少量的水,故A 操作正确.B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 操作正确.C 、除去CO 中的CO 2时,应将气体从长管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短管排出,故C 操作错误;D 、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操作正确,故D 操作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在航天航空领域里经常用过氧化钠Na 2O 2来制取氧气,下面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2O2+2CO 2=2X+O 2↑,关于未知物质X 的说法正确的是()A .X 是碱类物质B .X 可以用来制造玻璃C .X 中可能含有氧元素D .X 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求出化学式,即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考虑此题.【解答】解:在2Na 2O 2+2CO 2=2X+O 2↑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相等,反应前共4个Na原子、2个C原子、8个O原子,反应后有2个O原子,则X中应共含有4个Na原子、2个C原子、6个O原子,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X的化学式为Na2CO3,A.X的化学式为Na2CO3,是盐不是碱;错误;B.X的化学式为Na2CO3,X可以用来制造玻璃;正确;C.由分析可知,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错误;D.X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3)=1:4;错误;答案:B.【点评】据反应前后,原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推算化学式,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6.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的是()A.给装有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试管加强热B.往装有锌粒的试管里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C.往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往有铁钉的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考点】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加强热时,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B、根据锌粒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加强热时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一致,故选项正确.B、锌粒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由于稀盐酸是过量的,最终固体固体质量为0,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不一致,故选项错误.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前固体的质量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不一致,故选项错误.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前试管内的固体是铁,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不一致,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与图象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7.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将A中过量稀硫酸全部注入B中,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完全溶解;③当B中不再产生气泡,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④将B中反应剩余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⑤可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⑥可根据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⑦用该实验也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上说法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涉及到气体的反应装置都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锌会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应该让氢气全部进入装置C中,不能立即移出D中的导管,反应剩余的固体就是铜质量,没有称量样品的质量,不能计算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依据参加反应的氢气体积,密度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以及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①涉及到气体的反应装置都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故正确;②锌会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固体不会完全溶解,故错误;③应该让氢气全部进入装置C中,不能立即移出D中的导管,故错误;④将B中反应剩余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故正确;⑤⑥反应剩余的固体就是铜质量,没有称量样品的质量,不能计算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故错误;⑦依据参加反应的氢气体积,密度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以及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要知道锌与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会造成相应的误差,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进行观察和计算.8.向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滤渣.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①滤渣中有Ag、Fe,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②滤渣中有Ag、Fe,滤液中可能含有Mg(NO3)2、Fe(NO3)2、AgNO3③滤渣中有Ag、Fe、Mg,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④滤渣中只有Ag,滤液只含有Mg(NO3)2⑤滤渣中只有Ag,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以上说法可能正确的有()A.1种B.2种C.3种D.4种【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镁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时,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当镁完全反应后,铁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即镁完全反应,铁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解答】解:①当铁过量时,滤渣中有银、铁,滤液中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正确;②当铁过量时,滤渣中有银、铁,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亚铁,不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③因为滤液是浅绿色的,因此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铁参加了反应,则镁已经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④滤渣中只有银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滤渣中只有银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①可能正确.故选:A.【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根据所给条件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①一种铵态氮肥NH4HCO3(合理即可),②发酵粉的主要成分NaHCO3,③一种水溶液呈蓝色的盐Cu(NO3)2.(2)如图所示图1该金属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2)由图1该金属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该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则该金属为为镁,写出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①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其化学式为:NH4HCO3(合理即可).②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③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铜属于盐,硝酸铜中氮元素显+5价,其化学式为:Cu(NO3)2.(2)由图1该金属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该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则该金属为为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故答案为:(1)①NH4HCO3(合理即可);②NaHCO3;③Cu(NO3)2;(2)2Mg+O22Mg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0.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填字母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B .(2)R为图2中溶解度曲线中的一种物质,N为其中另一种物质,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R物质,具体的操作是 C .A.蒸发溶剂、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B.降低温度、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C.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则R物质的溶解(3)某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B①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B溶液;②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③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④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⑤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一定是D溶液;⑥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R的饱和溶液中得到R 固体A. 1 B.2 C.3 D.4.【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A恒温蒸发溶剂得到的B烧杯底部没有固体,所以A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B烧杯中的液体降低温度后析出晶体,得到烧杯C中的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3)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提纯R时,首先将饱和溶液降温,R结晶后,过滤,将晶体用热水洗涤最后进行干燥即可,故选:C;(4)①A降温得到B,所以A、B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最小的不一定是B溶液,故错误;②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正确;③C烧杯中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④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正确;⑤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溶液,故错误;⑥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采用升高结晶的方法从R的饱和溶液中得到R固体,故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A;(2)B;(3)C;(4)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有一白色固体X,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流程及现象记录如下:【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 . 生活中,氯化钠做融雪剂B . 医疗上,碳酸钙做补钙剂C . 工业上,纯碱用于制玻璃D . 测pH时,将pH试纸浸入农夫山泉中2. (2分)(2018·聊城) 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 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 . 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 . 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3.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自来水是纯水,不含任何杂质B . 水在自然界中循环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 . 严格地说,河水、井水、海水都是含有某些可溶物的混合物D . 用滤纸过滤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分4. (2分)(2017·诸城模拟)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 .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 . 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C . 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D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5. (2分)(2020·高新模拟)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己省略),下面选项中不能按图示转化关系实现的是()选项甲乙丙A H2SO4H2O H2B NaOH NaCl NaNO3C C CO2COD Ca(OH)2CaCl2CaCO3A . AB . BC . CD . D6. (2分)(2020·南海模拟) 下列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软水、硬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B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的变化C食盐水和醋酸加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D棉纤维、羊毛纤维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A . AB . BC . CD . D二、填空题 (共2题;共10分)7. (6分)实验室里既可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使其分解制取氧气,也可用如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来制取氧气.请你根据已学化学知识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写出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3)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 (4)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用________法,你选择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 .(5)如图发生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 .8. (4分)(2016·兰州模拟) 智能手机耗电量大,移动充电宝应运而生.如图是一款移动充电宝的示意图:(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2)铁质外壳易生锈是铁与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活中可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3)“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三、三.实验简答题 (共2题;共16分)9. (7分)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②所用盐酸的浓度不同;③还可能是________.(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________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________的稀盐酸进行实验.(4)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________.(5)【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6)【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10. (9分)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和答案
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除去下列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 KNO3NaCl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B KCl K2CO3盐酸加入过量的盐酸,蒸发C Cu Fe2O3碳粉与过量的碳粉混合,加热到高温D O2CO铜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A.A B.B C.C D.D2.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丙是盐酸C.戊是氢氧化钙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A.X:Cu Y:CuO Z:CuSO4B.X:CO2 Y:O2 Z:COC.X:CaCO3 Y:CaO Z:Ca(OH)2D.X:NaOH Y:NaCl Z:Na2CO34.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D.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5.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7.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c物质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C.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汉阳区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毎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毎小题3分,共24分)1.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A.汽化 B.液化 C.爆炸 D.缓慢氧化2.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烧碱是混合物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6:1D.冰水是一种纯净物3.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B.某某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某某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D.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烧红的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B.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C.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D.用嘴吹灭蜡烛主要是因为呼出气体中含有CO25.煤矿的矿井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工人下矿井前.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6.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①若物质A为固体.则A可能为CaCO3②若物质A为固体.则A可能为KClO3③若物质A为液体,则A可能为H2O④若物质A为液体,则A可能为H2O2⑤上述各步转化不可能是置换反应⑥上述各步转化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你认为上述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7.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的晶体,现将这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下流程:从该方案中得出的结论:①搡作a的名称为过滤②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该盐为MnSO4③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A>B>C④最后的滤液中可能有三种溶质⑤若步骤①中加入硫酸的量不足,其它各步条件不变,最终得到的滤液一定含有三种溶质上述结论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⑤ D.②③⑤8.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草酸晶体(H2C2O43H2O)分解产生的气体产物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资料】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 CO2↑+CO↑+4H2O【问题探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用草酸晶体制取一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不相同②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③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是防止爆炸④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到E装置中⑤若没有装置F,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⑥若没有C装置,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⑥B.①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二、非选择题9.海水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各离子的含量如图1所示.(1)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食用低钠盐可预防高血压,低钠盐是在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氯化钾,氯化钾除了有咸味外,还带有苦味,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氯化钾有苦味可能是造成的.(3)图2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根据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装置C和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CD(填>,<,=,≥,≤).(2)R和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3)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快速提取较纯净的R物质,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11.纳米级Cu2O因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备受关注.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系列研究.Ⅰ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查阅资料】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以下化学反应:4NH3+5O2═4NO+6H2O 4NH3+3O2═2N2+6H2O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实验1】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根据气体成分分析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2),发现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左右.Ⅱ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实验2】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3:(1)在该实验步骤②中采取的主要操作为.(2)在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生成Cu2O、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他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1.6g纯氧化亚铜(Cu2O),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不考虑铜元素的损耗,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为.12.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1)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2)加入B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用化学式表示).(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加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后得滤液,向滤液中依次加入的物质是,具体的操作为:.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前往当地的某某石进行调査,他们取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16g这种某某石,逐滴滴加稀盐酸,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示(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1)某某石中的碳酸钙的质量是?(2)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16年某某省某某市汉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毎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毎小题3分,共24分)1.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A.汽化 B.液化 C.爆炸 D.缓慢氧化【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B、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C、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爆炸,例如车胎爆炸;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爆炸,例如炸药爆炸,故说法错误;D、缓慢氧化指的是进行的很缓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烧碱是混合物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6:1D.冰水是一种纯净物【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烧碱是由氢氧化钠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B错;C、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2:6:1,故C错;D、冰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能源的成分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B.某某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某某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D.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分析】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解答】解: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应选用给固体加热装置,故错误;B、某某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C、实验室中一般不用某某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以防生成的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发生,故错误.D、锌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故正确.故选D.【点评】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烧红的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B.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C.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D.用嘴吹灭蜡烛主要是因为呼出气体中含有CO2【分析】A、根据红热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当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时蜡烛就熄灭;【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知,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氧气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D、人吹灭蜡烛是因为人呼出的气流会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氧化物的概念、pH试纸的使用、灭火的原理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煤矿的矿井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工人下矿井前.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分析】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判断.【解答】解:A、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做法正确.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与发生瓦斯爆炸无关;C、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通风可降温,使气体不易达到着火点,严禁烟火,也可防止可燃性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正确.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有利于防止瓦斯爆炸,做法正确.故选B.【点评】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6.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①若物质A为固体.则A可能为CaCO3②若物质A为固体.则A可能为KClO3③若物质A为液体,则A可能为H2O④若物质A为液体,则A可能为H2O2⑤上述各步转化不可能是置换反应⑥上述各步转化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你认为上述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分析】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解答】解:①若物质A为固体,则A可能为碳酸钙,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若物质A为固体,则A不可能为氯酸钾,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无法再反应生成氯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③若物质A为液体,则A可能为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④若物质A为液体,则A不可能为过氧化氢,因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再无法生成过氧化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上述各步转化中,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⑥上述各步转化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7.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的晶体,现将这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下流程:从该方案中得出的结论:①搡作a的名称为过滤②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该盐为MnSO4③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A>B>C④最后的滤液中可能有三种溶质⑤若步骤①中加入硫酸的量不足,其它各步条件不变,最终得到的滤液一定含有三种溶质上述结论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⑤ D.②③⑤【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是否与酸反应、金属是否能与盐溶液的反应的依据,另外,还要知道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蒸发将可溶性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①硫酸盐溶液,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硫酸盐晶体,所以操作a的名称是蒸发,故说法错误;②已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又因为金属A我们已得知是Mn,所以A的硫酸盐的化学式是MnSO4,故说法正确.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排在氢的后面,所以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由题意可知三种金属中只有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A的盐溶液,所以我们判断A是Mn,金属B、C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含硝酸银的回收液中,过滤后得到金属C,说明金属C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金属B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我们在教材中学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我们得知金属B的活动性大于金属C的活动性,又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银的前面,所以B是Cu,C 是银,所以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故说法正确;④最后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可能含有的是硝酸银,故说法错误;⑤若步骤①中加入硫酸的量不足,“金属B、C的混合物”处为“金属A、B、C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含硝酸银,Mn、Cu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锰,最终得到的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铜、硝酸锰和过量的硝酸银,故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以实验设计流程的形式让学生去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8.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草酸晶体(H2C2O43H2O)分解产生的气体产物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资料】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 CO2↑+CO↑+4H2O【问题探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用草酸晶体制取一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不相同②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③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是防止爆炸④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到E装置中⑤若没有装置F,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⑥若没有C装置,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⑥B.①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和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高温条件下,铁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碱石灰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干燥剂.【解答】解:①用草酸晶体制取一氧化碳气体需要加热,而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因此用草酸晶体制取一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不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浓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利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浓硫酸可以干燥一氧化碳,B中的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该实验中通常不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③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加热前通入一氧化碳是为了防止爆炸,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是为了防止铁被氧气氧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④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到E装置中,该选项说法正确;⑤若没有装置F,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E装置中,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⑥若没有C装置,会导致水蒸气进入E装置中,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二、非选择题9.海水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各离子的含量如图1所示.(1)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2)食用低钠盐可预防高血压,低钠盐是在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氯化钾,氯化钾除了有咸味外,还带有苦味,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氯化钾有苦味可能是钾离子造成的.(3)图2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根据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 CO+H2.【分析】(1)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为镁离子;(2)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构成异同点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为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填:8;(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没有苦味,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有苦味,据此分析可能是钾离子导致氯化钾具有苦味的;故填:钾离子;(3)由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由1个碳原子和与1个水分子反应生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氢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故填:C+H2O CO+H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10.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B (填字母序号,下同),装置C和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C≤D(填>,<,=,≥,≤).(2)R和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a(3)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快速提取较纯净的R物质,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根据物质的溶解情况和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解答】解:(1)以上四种溶液中,A中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没有析出晶体,说明R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B是不饱和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溶质后形成的C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中含有固体,一定是饱和溶液,因此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B;装置C和D溶液中的温度相同,如果C是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如果C是不饱和溶液,则C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小于D增大溶质质量分数.故填:B;≤.(2)R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溶解度曲线是b,则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a.故填:a.(3)因为R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升高温度能使R结晶析出,利用热水洗涤能够减少R的损失,因此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故填: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1.纳米级Cu2O因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备受关注.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系列研究.Ⅰ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查阅资料】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以下化学反应:4NH3+5O2═4NO+6H2O 4NH3+3O2═2N2+6H2O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实验1】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根据气体成分分析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2),发现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氮气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900 ℃左右.Ⅱ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实验2】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3:(1)在该实验步骤②中采取的主要操作为加热浓缩.(2)在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生成Cu2O、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4Cu(OH)22Cu2O+N2↑+6H2O .(3)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他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1.6g纯氧化亚铜(Cu2O),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不考虑铜元素的损耗,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为 3.84% .【分析】【实验1】根据图象数据分析;【实验2】(1)根据将稀溶液转化浓溶液的方法来分析;(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写方程式原则书写;。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武昌区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火烧赤壁 C.滴水成冰 D.香飘万里2.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用浓硫酸干燥氧气D.证明分子的运动3.为了响应某某市政府“2016年拥抱蓝天行动方案”,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取缔中心城区露天烧烤B.城市新建项目可以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C.严禁农作物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D.夜间渣土运输车必须经过无尘处理4.不含有害物质的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A.苯丙氨酸由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为有机物,明胶为混合物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X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其浓溶液见光会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4X4NO2↑+2H2O+O2↑,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X是氧化物C.X的稀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X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6.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7.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等条件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产生硫酸盐,进而生产铜和硫酸亚铁,主要流程如图(“…”表示省略的部分流程):有以下说法:(1)分离出矿渣的操作是过滤;(2)试剂b只能是铁粉;(3)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4)试剂a是稀硫酸;(5)铁元素在整个流程中都以Fe2+存在.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8.某气体由CO2、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实验结束后,①中无明显现象,测得装置③和装置④增加的质量比为9:22.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CO2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26分)9.图1是某种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某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图1表示的化学符号为.(2)图2中,(填“甲”、“乙”、“丙”或“丁”)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写出图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请回答:(1)t2℃时,将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3)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简要描述提纯乙的主要步骤、干燥.(4)在t1℃条件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b.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e.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会改变.11.我区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学习“中和反应”后,在实验室里他们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1所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同学们发现该实验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于是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提出问题】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实验探究】甲组同学分别取图1所示A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两个探究活动(实验1和实验2),现象如图2所示.【反思评价】甲组同学认为图2中“实验1”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了,他们的理由是.【再次提问】图1所示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再次探究】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他们所加入试剂的类别不同于“实验1”和“实验2”所加试剂的类别.请填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A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观察到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解释与结论】将“实验2”中烧杯静置一段时间后,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12.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3)取实验(2)反应后得到的残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由此(填“能”或“不能”)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理由是.根据上述(1)~(3)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填数字)种可能.13.碳酸钙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烧杯中盛有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42.2g,向其中加入水168.8g后充分搅拌,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只写一条).(2)当滴入稀盐酸至B点时,求此时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2016年某某省某某市武昌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火烧赤壁 C.滴水成冰 D.香飘万里【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火烧赤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香飘万里过程中只是分子的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用浓硫酸干燥氧气D.证明分子的运动【分析】A、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判断;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C、干燥气体要“长进短出”;D、根据盐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判断.【解答】解:A、检验简易装置的气密性时,导管口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择试剂应该具备以下条件: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是固体,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无法来测定氧气含量,图示操作错误.C、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时,要导管要“长进短出”,故错误;D、稀盐酸不易挥发,即使有少量的挥发遇到酚酞,酚酞也不变色,所以不能探究分子的运动,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能够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为了响应某某市政府“2016年拥抱蓝天行动方案”,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取缔中心城区露天烧烤B.城市新建项目可以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C.严禁农作物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D.夜间渣土运输车必须经过无尘处理【分析】防止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就是要从源头消灭污染源,同时,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可以保护大气.【解答】解:A、取缔中心城区露天烧烤,防止大气污染,正确;B、城市新建项目可以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不能防止大气污染,错误;C、严禁农作物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防止大气污染,正确;D、夜间渣土运输车必须经过无尘处理,防止大气污染,正确;故选B【点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保护环境,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4.不含有害物质的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A.苯丙氨酸由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为有机物,明胶为混合物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分析】A、根据苯丙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解答;C、根据有机物和混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质量比最大的质量分数最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苯丙氨酸是由苯丙氨酸分子构成的,苯丙氨酸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 错误;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故苯丙氨酸为有机物正确,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故明胶为混合物正确,故C正确;D、由苯丙氨酸的化学式C9H11O2N可知,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11:16×2:14=108:11:32:14,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化学式的含义、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等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5.X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其浓溶液见光会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4X4NO2↑+2H2O+O2↑,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X是氧化物C.X的稀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X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X4NO2↑+2H2O+O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中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12,每个X分子中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1、3,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NO3.A、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HNO3是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HNO3属于酸,X的稀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D、X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6×3)≠1: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X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6.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解答】解: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②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水和氧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气,水也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均一步实现.③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①③中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选:A.【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7.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等条件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产生硫酸盐,进而生产铜和硫酸亚铁,主要流程如图(“…”表示省略的部分流程):有以下说法:(1)分离出矿渣的操作是过滤;(2)试剂b只能是铁粉;(3)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4)试剂a是稀硫酸;(5)铁元素在整个流程中都以Fe2+存在.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分析】(1)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3)反应②是氢氧化铁沉淀与试剂a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进行分析判断;(4)根据题意,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下,能氧化黄铜矿产生硫酸盐,进行分析判断;(5)根据硫酸铁中铁为+3价分析判断.【解答】解:(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分离出矿渣的操作是过滤,故选项说法正确;(2)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试剂b可能是排在铜前面的金属,如锌、铁等,故选项说法错误;(3)反应②是氢氧化铁沉淀与试剂a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氢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4)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下,能氧化黄铜矿产生硫酸盐,生成物是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铁溶液,则试剂a是硫酸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5)硫酸铁中铁为+3价,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生物浸出技术的反应原理,掌握过滤、复分解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某气体由CO2、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实验结束后,①中无明显现象,测得装置③和装置④增加的质量比为9:22.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CO2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解答】解:实验结束后,①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B错误;装置③质量增加量是生成水的质量,装置④质量的增加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测得装置③和装置④增加的质量比为9:22,就是生成水喝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9:22,所以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2×:9×=6:1,在CH4中碳和氢元素质量比是:12:4=3:1;在C2H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12×2:1×2=12:1;在C2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6:1.通过计算有以下可能:①C2H4②CH4和C2H2;③CH4、C2H2、C2H4.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既考查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运用,又考查分析、对比等思维能力.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26分)9.图1是某种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某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图1表示的化学符号为O2﹣.(2)图2中,甲(填“甲”、“乙”、“丙”或“丁”)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写出图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H2O CO+3H2.【分析】(1)根据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离子考虑;(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根据方程式的写法写出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质子数是8属于氧,图1表示氧离子,即O2﹣;(2)图2中甲表示甲烷,属于天然气主要成分;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所以方程式是:CH4+H2O CO+3H2故答案为:(1)O2﹣;(2)甲;CH4+H2O CO+3H2【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离子的写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10.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请回答:(1)t2℃时,将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3.3% .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甲、乙.(3)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简要描述提纯乙的主要步骤蒸发、干燥.(4)在t1℃条件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b.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e.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会改变.【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升温还是降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解:(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将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g,形成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3.3%,故填:33.3%.(2)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甲和乙,故填:甲、乙.(3)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故乙中混有少量的甲,需要进行蒸发结晶操作,故填:蒸发.(4)a.若是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则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正确;b.无论是蒸发溶剂还是增加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正确;c.温度不变,要变为饱和溶液,需要蒸发溶剂或是增加溶质,溶液的质量一定改变,错误;d.若是蒸发溶剂,则溶质的质量不一定变大,错误;e.甲物质的溶解度不会改变,错误.故填:a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11.我区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学习“中和反应”后,在实验室里他们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1所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同学们发现该实验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于是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提出问题】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实验探究】甲组同学分别取图1所示A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两个探究活动(实验1和实验2),现象如图2所示.【反思评价】甲组同学认为图2中“实验1”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了,他们的理由是加入酚酞试液不变色.【再次提问】图1所示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再次探究】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他们所加入试剂的类别不同于“实验1”和“实验2”所加试剂的类别.请填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A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铁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解释与结论】将“实验2”中烧杯静置一段时间后,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NaCl .(填化学式)【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要探究物质的成分,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解答】解: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填;H2SO4+2NaOH═Na2SO4+2H2O;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但是加入稀硫酸后,不变色,说明其中的氢氧化钠参与了反应;故填:加入酚酞试液不变色;实验一无法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因为其中的硫酸根离子没有参与反应,滴加氯化钡溶液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或实验二可证明;故填:二;根据结论可以看出,含有的是硫酸钠和硫酸,关键是检验硫酸的存在,要检验是否有硫酸的存在,可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来检验,若溶液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则证明存在硫酸,也可加入铁粉或碳酸钠粉末,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有硫酸的存在,由于使用的试剂不同于实验1和实验2,故可以加入铁粉;故填:铁粉,有气泡产生;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了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钠和;故填:NaCl;【点评】本题为典型的实验探究中的实验分析题,只有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明白实验的设计,才能顺利得出正确答案.12.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3)取实验(2)反应后得到的残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由此不能(填“能”或“不能”)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理由是氯化钙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根据上述(1)~(3)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 5 (填数字)种可能.【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根据这些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1)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并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I和无色滤液I,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2)在白色沉淀I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气体,所以产生的沉淀一定是碳酸钙;(3)取实验(2)反应后得到的残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确定一定含有氯化钡,因为(2)中加入盐酸,产生的氯化钙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由此推断:白色粉末成分的可能组合为:碳酸钙、氢氧化钠或碳酸钙、氯化钡或碳酸钙、硫酸钠或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钠.故答案为:(1)CuSO4;(2)CaCO3;(3)不能;氯化钙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3.碳酸钙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烧杯中盛有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42.2g,向其中加入水168.8g后充分搅拌,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固体继续溶解,或产生气泡(只写一条).(2)当滴入稀盐酸至B点时,求此时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1. (1分)(2016·福田模拟) 下列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A . 硬水不利于生活生产,软化硬水是物理变化B . 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 . 厨房里管道煤气可能有泄露,用打火机检查漏气的位置D .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2. (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酒精灯内酒精的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B .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C .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仪器的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D . 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3. (1分) 2016年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以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下列不符合该主旨的做法是()A .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 .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C . 合理开采和利用稀土资源D . 保护地下水源4. (1分) (2018九上·海原期中)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B .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C . 水蒸发为水蒸气,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 .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5. (1分) (2017九上·定陶期末)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A .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O2和CO2B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软水C . 用二氧化锰鉴别H2O和H2O2D . 带火星的木条鉴别N2与CO26. (1分)化学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X+4H2O中,X的化学式为()A . CuOB . NO2C . N2OD . NO7. (1分)“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绘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A . 具有可燃性B . 在常温下性质稳定C . 具有氧化性D . 具有还原性8. (1分)(2020·永宁模拟) 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烟头在引发火灾中的“罪状”是()A . 提供可燃物B . 提供氧气C . 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D .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9. (1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B .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C . 铝比铁活泼,所以铝的抗腐蚀性能一定比铁差D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0. (1分) (2019九下·德州开学考) 现有a,b两种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a的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的溶液还可以再溶解b晶体。
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B.空气是混合物;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D.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没有空气分子,故错误;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故错误;D.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空气的组成、氧化物的概念、元素的概念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霉变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均衡营养与健康.【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B、根据人体必需元素的补充要适量进行分析;C、根据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进行分析;D.根据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霉变的花生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故A说法错误;B、人体对所需元素的补充要注意适量,因为不足或过量都不利于健康,故B说法正确;C、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这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说法正确.D、用燃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基本是无味的,合成纤维燃烧一般会缩成小球或者融化掉,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张不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能;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纸张的性质分析;B.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考虑;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运用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解答.【解答】解:A.纸张具有可燃性,故错误;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故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进行软化,故错误;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某纯净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2CO2+2H2O,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属于有机化合物【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得的化学式,在进一步分析.【解答】解:由+2O2CO2+2H2O可知,左边4个氧原子;右边4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元素守恒,两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应该相等,所以左边还差了1个C和4个H,那么的化学式就是CH4.A、的化学式就是CH4,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错误;B、的化学式就是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故错误;C、的化学式就是CH4,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4:1,故错误;D、CH4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药品多少分析;B.根据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分析;C.根据压强的不同原因分析;D.根据木炭燃烧生成气体分析.【解答】解: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不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错误;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故正确;C.压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无关,故错误;D.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无法测定,故错误.故选B.【点评】解这类题目,主要是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得出的物质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结合图框,进行分析:A、甲不可能是硝酸钠,因为硝酸盐、钠盐都为可溶性盐,故硝酸钠不可能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B、考虑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等;C、考虑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等,进行分析;D、考虑丙可能是单质碳、氧气,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结合图框,进行分析:A、甲不可能是硝酸钠,因为硝酸盐、钠盐都为可溶性盐,故硝酸钠不可能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说法错误;B、因为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等,故说法错误;C、因为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等,故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说法正确;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灭火,为二氧化碳,则丙可能是单质碳和氧气,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题中的条件和推出的物质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8.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②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③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④往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溶解过滤的滤液1,则滤液1一定有氯化钠.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除杂,钙离子可用碳酸根离子除杂,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溶解过滤的滤液1,则滤液1一定有氯化钠.往滤液1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含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氯化镁.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除去,钙离子可用碳酸根离子除去,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往滤液2中加过量的试剂甲,试剂甲是氯化钡溶液,试剂乙是碳酸钠溶液;由反应现象是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硫酸钠.往滤液3中加过量的试剂乙(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可能是过量的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由于不存在硫酸钠,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碳酸钙,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往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丙应为稀盐酸,过量的氢氧化钠语言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由上述分析,②④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8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填“得到”或“失去”).(2)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合理即可).【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为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该单质为氧气,据此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8,该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最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6,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2)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为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该单质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8;得到;(2)2H2O22H2O+O2↑(合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配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是(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写名称或化学式);(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50 g;(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上层的清液达到饱和状态;(2)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剩余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3)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所以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50g=50g;(4)A、等质量的固体溶解在100g水中,烧杯①中没有固体剩余,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A正确;B、烧杯①中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故B错误;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不一定还有剩余固体,故C错误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不能确定是否都溶解,所以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A.故答案为:(1)是;(2)氯化钾;(3)50;(4)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Cl+AgNO3=AgCl↓+NO3;(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钾、硝酸、硝酸铜.【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氧化铜、镁粉、碳粉都不溶于水,碳粉不溶于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铜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钾和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氧氧化铜、镁粉、碳粉都不溶于水,碳粉不溶于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铜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钾和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1)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反应是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Cl+AgNO3=AgCl↓+NO3;(2)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原因是: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加入一定量的需要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滤渣丙在空气中灼烧,有固体残留,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钾,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铜、硝酸钾.故答案为:(1)Cl+AgNO3=AgCl↓+NO3;(2)氢氧化钠,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氯化钾、氧化铜、镁;(4)硝酸、硝酸铜、硝酸钾.【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12.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实验过程中,先打开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2)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3)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4)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填“>”“=”或“<”);(5)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乙装置(填“甲”“乙”或“丙”)【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5)根据洗气瓶的应用进行解答.【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有:碳酸亚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填:Fe2O3+3CO2Fe+3CO2;(3)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并且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故填: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中的质量减少是碳酸亚铁反应,最后变成铁,所以减少的质量是碳酸亚铁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和,而装置B中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不但有碳酸亚铁中的,也有一氧化碳中的,所以装置B中增加的质量大于A中减少的质量,故填:<;(5)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所以要进行尾气处理,能收集尾气的装置是乙;故选:乙.故答案为:(1)酒精灯;(2)Fe2O3+3CO2Fe+3CO2;(3)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4)<;(5)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二氧化碳的检验等,有一定的难度.1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片”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Ⅰ.取1片胃药研碎,加水完全溶解得到100g溶液;Ⅱ.配制100g 0.365%的稀盐酸作为模拟胃酸;Ⅲ.取上述一种溶液20g于锥形瓶中,再将另一种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内,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钠属于盐(填“酸”“碱”或“盐”);(2)步骤Ⅲ中,当滴入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为10g时,锥形瓶内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胃药中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碳酸氢钠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2)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由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可求出20g碳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再求出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解答】解:(1)碳酸氢钠是由酸根和金属组成的,属于盐;(2)设20g碳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NaHCO3+HCl=NaCl+H2O+CO2↑84 36.510g×0.365%解得:=0.084g;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0.084g×=0.42g故答为:(1)盐;(2)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0.42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初中化学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8题)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冰雪融化C.矿石粉碎D.铁钉生锈【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榨取果汁只是将汁液与水果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铁钉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冰雪融化C.矿石粉碎D.铁钉生锈【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榨取果汁只是将汁液与水果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铁钉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结晶B.检查气密性C.滴管用毕即插回D.测定溶液的pH【答案】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止污染试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4.化学家们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如纳米TiO2可制成性能优越的隐身型涂料,用于导弹等武器装备上.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A.+2B.+3C.+4D.+6【答案】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x+(﹣2)×2=0,则x=+4;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5.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与“○”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反应后方框内生成物的微粒示意图是()A.B.C.D.【答案】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判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判断反应后方框内生成物的微粒示意图.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左边有4个“●”、4个“○”,在右边有4个“●”,由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反应前后不变,反应后方框内生成物的微粒示意图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B.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C.将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的硫酸,加水的体积与所取浓硫酸的体积一定相等D.已知Mg(OH)2和MgO的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向10g该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使固体全溶,所得溶液中MgSO4的质量一定为24g【答案】分析:A、依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具体情况分析解答;B、依据溶质的质量可用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乘分析解答;C、将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的硫酸所加水的质量值分析解答;D、依据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解答;解答:解:A、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溶液质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如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会减小;B、溶质的质量可用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乘解得,所以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有可能相等(溶液的质量不确定);C、将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的硫酸所加水的质量应该和原浓硫酸质量相等,而不是体积相等;D、由于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10g该固体中镁元素的质量与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相等,由于10g×48%=24g×,故该说法正确;故选D难度:中等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7.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二氧化锰氯化钠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氯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过量稀盐酸,加热蒸发C氯化钙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氢氧化钙,过滤D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适量的石灰水AB.BC.CD.D【答案】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过量的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8.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以下数据:试剂1试剂2温度/℃溶解后温度/℃静置后温度/℃试剂3温度/℃混合后温度/℃0.5gl C.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时放出的热量更多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答案】分析:根据表中数据碳酸钠溶解后温度为23.3℃大于开始时的20℃,可知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碳酸氢钠溶解后温度为18.5℃小于开始时的20℃,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0.8℃,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3.7℃,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放热更少.解答:解:A、由数据表,碳酸钠溶解后温度为23.3℃大于开始时的20℃,可知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B、由数据表,碳酸氢钠溶解后温度为18.5℃小于开始时的20℃,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故B说法正确;C、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0.8℃,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3.7℃,故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故C说法错误;D、对照试验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都相同,故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说法正确;故选C.难度:偏难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二、未分类(共1题)1.物质用途性质A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D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A.AB.BC.CD.D【答案】分析:A、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分析;B、根据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分析C、根据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分析;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于绿色植物光和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不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不正确;B、由于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确;C、由于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用小苏打来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故D正确;故选A.三、填空题(共3题)1.请从H、C、N、O、Na等4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上:(1)能燃烧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__;(2)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其溶液呈碱性,常作为食品加工的膨松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非金属单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单质,题目提供的元素中碳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能组成C 这一固态非金属单质.(2)碳酸氢钠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其溶液呈碱性,常作为食品加工的膨松剂,其化学式为:NaHCO3.(3)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其化学式为:NH3.故答案为:(1)C;(2)NaHCO3;(3)NH3.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2.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1)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析:(1)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可推测元素种类;也可根据汉语名称,推测元素种类;(2)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锶元素的原子序数;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3)图2所表示的粒子为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得的结构,根据失去的电子数,可知带电荷数;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元素符号,故可书写粒子符号.解答:解:(1)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符合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的特点,可推测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也可根据汉语名称“锶”,带“钅”,故推测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2)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则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87.62;(3)图2所表示的粒子为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得的结构,根据失去的电子数为2,可知带2个正电荷;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元素符号为Sr,故可书写粒子符号为Sr2+.故答为:(1)金属;(2)38;87.62;(3)Sr2+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3.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K2CO3110114121126139KNO331.645.885.5110169(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3)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B.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答案】分析:(1)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变化趋势结合图中表格数据可以作出判断;(2)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据此解答;(3)根据40℃时碳酸钾的溶解度结合溶解度的定义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在温度较低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小,结合图中的两条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甲表示的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2)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M点的意义为: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3)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0℃是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钾的溶解度,所以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①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故A正确;B、烧杯②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这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 错误;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如果没有晶体析出,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故答案为:(1)甲;(2)在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3)AD.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1.为了测定实验室某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案.方案甲:称得生锈铁片的质量为m1g,按图Ⅰ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测得室温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1L,查得其密度为ρg/L.方案乙:称得生锈铁片的质量为m2g,先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生锈铁片完全变成光亮的银白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室温.取出铁片,按图Ⅰ所示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测得室温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2L,查得其密度为ρg/L.(1)【评价交流】有同学分析甲方案即使读数准确也不可行,你认为其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实验】方案乙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请帮助完成.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化学方程式①装置Ⅱ通入CO,加热.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室温生锈铁片变成光亮的银白色反应结束后,还要继续通CO至室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Ⅰ将光亮铁片放入稀盐酸中,完全反应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放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提出问题】图 II所示装置是否有可改进之处?请简要叙述具体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答案】分析:由于生锈铁片中除了铁、铁的化合物之外还含有水分等不含铁元素的物质,由于方案甲中根据计算只能得出铁片中金属铁的质量,无法计算出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也就无法计算出铁元素的总质量;而乙首先利用还原剂把铁的化合物中的铁元素全部变成了金属铁,然后根据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就可求出参与反应的金属铁的质量即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总质量.解答:解:(1)由于生锈铁片中除了铁、铁的化合物之外还含有水分等不含铁元素的物质,所以方案甲中根据计算只能得出铁片中金属铁的质量,而无法知道铁的化合物的质量;(2)①当实验结束时,要继续通一氧化碳,防止被还原的铁片在高温下又重新被氧化或玻璃管冷却会导致里面的压强减小,从而试管内的水会倒吸到玻璃管内;②由于铁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3)由于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必须对这两种气体进行处理,改进方法为:将E中液体改为氢氧化钠溶液,将E的导出管口处点燃导出气体(或在E的导出管口处扎上一个气球);(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和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即为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设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为x.Fe+2HCl═FeCl2+H2↑56 2xρ2v2=x=28p2V2则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800ρ2V2/m2%.故答案:(1)甲方案只能测出铁单质的质量,不能测出铁元素的质量;(2)①防止铁片在高温下又被氧化或防止倒吸;②Fe+2HCl═FeCl2+H2↑;(3)是,将E中液体改为氢氧化钠溶液,将E的导出管口处点燃导出气体(或在E的导出管口处扎上一个气球);(4)2800ρ2V2/m2%.难度:偏难知识点:金属及金属材料单元测试五、综合题(共1题)1.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硫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小明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Ⅱ、取适量实验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由实验Ⅰ、实验Ⅱ,小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3)小华同学认为:由小明设计的实验Ⅰ、实验Ⅱ,不能得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请你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碱性物质与硫酸铵不能共存,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铵;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说明滤液呈碱性,故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银能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1)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碱性物质与硫酸铵不能共存,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铵;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于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故先碱性的碳酸钠全部参加反应,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说明滤液呈碱性,故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填:Na2CO3、NaOH,(NH4)2SO4;(2)实验Ⅰ中得到的红色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氢氧化钠、过量的氯化钡、生成的氯化钠,当加入硝酸的时候,氢氧化钠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则硝酸银会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硝酸银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氯化银,故实验Ⅱ所得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硝酸、硝酸钠和硝酸钡,故填:HNO3、NaNO3、Ba(NO3)2;(3)由于实验Ⅰ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会引入氯离子,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以将氯化钡溶液改为硝酸钡溶液,故填:将实验Ⅰ中的氯化钡溶液换成硝酸钡溶液.难度:偏难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六、计算题(共1题)1.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1)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2CuSO4+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想利用此反应,将80g含铜80%的废料转化为10%的硫酸铜溶液,计算需要加入10%的稀硫酸和水的质量(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答案】分析:(1)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将方程式补充完整;(2)依据废料中铜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溶质的质量,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水的质量,并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反应前铜原子的数目是2个,氢原子的数目是4个,氧原子的数目是10个,硫原子的数目是2个,反应后铜原子的个数是2个,硫原子的个数是2个,氧原子的个数是8个,故确定生成物除硫酸铜外,另一种为水,应填2H2O;(2)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生成水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2Cu+2H2SO4 +O2 2CuSO4 +2H2O128 196 3203680g×80% z x y= z=98g= x=160g= y=18g稀硫酸溶液的质量==980g硫酸铜溶液的质量==1600g则加入水的质量=1600g﹣﹣160g﹣18g﹣980g×90%=540g 答:需要加入10%的稀硫酸和水的质量分别为980g、540g.故答案为:(1)2H2O;(2)需要加入10%的稀硫酸和水的质量分别为980g、540g.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及金属材料单元测试。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 B.湿衣服晾干C.蜡烛熔化 D.玻璃破碎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其变化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B.水是一种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因此组成空气的成分都属于单质D.铁、水和氯化钠分别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3.阳新盛产茶叶,茶叶中含有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B.茶氨酸属于有机物,锌、硒指单质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4.学习化学以后,大家学会了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的患者可以服用含Al(OH)3B.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过滤”能够将硬水转化成软水D.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5.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2.工业上制取ClO2的原理之一是:2NaClO3+4X═2NaCl+2ClO2+Cl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ClO2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C.X的化学式为HClD.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6.“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并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①“高温反应炉”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②“反应、分离室”中反应结束后,将NaOH和CaCO3分离的操作名称是过滤.③整个流程中不涉及置换反应④捕捉到的CO2还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⑤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⑥“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⑦该捕捉技术的优点是没有消耗能源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⑤⑥B.③④⑤⑥⑦C.①②⑤⑥⑦D.①②③④⑥7.往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己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 e═3FeCl2 CuCl2+Fe═FeCl2+Cu.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点对应纵坐标为6.4B.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C.AB两点间溶液的质量减小D.取DE两点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8.化学实验小组在做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趣味实验.查阅资料如下:表1 NaOH、Na2C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20℃)表2 NaOH、Na2CO3和NaCl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表示几乎不溶)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Ⅰ.向烧杯中加入试剂a.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试管1)和20mL饱和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试管2).Ⅱ.分别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Ⅲ.再分别滴加稀盐酸.关于该实验有以下分析与解释:①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试管2中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②烧杯中出现浑浊,则试剂a为澄清石灰水.③通入二氧化碳后,试管1、2中的现象明显相同.④通过上述实验,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证明有新物质的生成来证明反应的发生.⑤新物质的生成,可以利用化学性质来证明,也可以用其物理性质证明.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9.图1是某元素的基本信息.图2是实验室制取该元素气体单质的装置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该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该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是.(2)写出图2中的化学方程式.10.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5g、6g、6g某固体X,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2)图二能表示固体X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乙”或“丙”).(3)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丙,采用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的甲.(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填序号)①所含溶剂质量:甲<乙②甲、乙都是饱和溶液③溶液质量:甲>乙④溶质质量分数:甲>乙11.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NH4HCO3),甲、乙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各物质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已知:①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②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氨气.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甲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为足量)探究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质量.Ⅰ.将质量为m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关闭弹簧夹.此时已装入药品的B、C、D的质量,分别为:b1、c1、d1Ⅱ.加热玻璃管,待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Ⅲ.称量B、C、D的质量,分别为:b2、c2、d2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2)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同学们认为(填“能”或“不能”)据此来计算碳酸氢钠的含量,理由是.(3)同学们以装置B的质量变化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为.(4)乙组同学还测定了氨气的质量:调整上图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另取质量为m的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从而测出碳酸氢铵的含量.12.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某化学小组为探究该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取无色溶液少量,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得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Ⅱ.向步骤Ⅰ所得白色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Ⅲ.向步骤Ⅰ所得无色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Ⅳ.另取少量原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实验得出该溶液中一定有,一定没有.(2)步骤Ⅰ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3)通过上述实验仍无法判断的物质有,要证明其是否存在,可采取的操作是.13.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一略去)开展探究.已知,装置B 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不与CO2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NaOH和CaO 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 2Na2O2+2CO2═2Na2CO3+O2相关实验数据如下:(1)装置E的作用为.(2)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样品的纯度.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 B.湿衣服晾干C.蜡烛熔化 D.玻璃破碎【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湿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其变化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B.水是一种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因此组成空气的成分都属于单质D.铁、水和氯化钠分别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分析】A、根据原子与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分子变化,原子不变,元素种类不变.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解答;C、根据空气的成份分析解答;D、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解答;【解答】解:A、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错误;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错误;C、空气的成分中除氮气和氧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故错误;D、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微粒构成及物质的分类,空气的成份等,基础性强,难度不大.3.阳新盛产茶叶,茶叶中含有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B.茶氨酸属于有机物,锌、硒指单质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分析】A.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和元素的存在形式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D.根据pH与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解答】解:A.由茶氨酸的化学式为C7H14O3N2可知,它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B.由茶氨酸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这里的“锌、硒”是指元素,而不是单质,故说法错误;C.由化学式C7H14O3N2可知,1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故说法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pH<7,呈酸性,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习化学以后,大家学会了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的患者可以服用含Al(OH)3B.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过滤”能够将硬水转化成软水D.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分析】A、根据胃酸的成分及中和反应的原理分析;B、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C、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D、根据甲醛的毒性分析.【解答】解:A、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与Al(OH)3除掉多余胃酸,故A正确;B、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故B错误;C、过滤只能除掉水中不溶性杂质,无法除掉可溶性离子,故C错误;D、甲醛有毒,不可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让我们了解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5.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2.工业上制取ClO2的原理之一是:2NaClO3+4X═2NaCl+2ClO2+Cl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ClO2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C.X的化学式为HClD.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和题中反应分析判断;B、根据ClO2的化学式可看出1:2是ClO2中氯原子和氧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判断;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根据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化合价的原则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D、根据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判断.【解答】解:A、根据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复分解反应,A不正确;B、ClO2的化学式可看出1:2是ClO2中氯原子和氧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B不正确;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O3+4X═2ClO2↑+Cl2↑+2H2O+2NaCl,反应物中钠、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6、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4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C正确.D、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D不正确.故答案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构成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6.“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并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①“高温反应炉”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②“反应、分离室”中反应结束后,将NaOH和CaCO3分离的操作名称是过滤.③整个流程中不涉及置换反应④捕捉到的CO2还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⑤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⑥“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⑦该捕捉技术的优点是没有消耗能源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⑤⑥B.③④⑤⑥⑦C.①②⑤⑥⑦D.①②③④⑥【分析】根据“碳捕捉技术”的反应流程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继续吸收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可以继续在反应分离室内反应,二氧化碳可以储存利用进行分析.【解答】解:①“高温反应炉”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②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所以“反应、分离室”中反应结束后,将NaOH和CaCO3分离的操作名称是过滤,故正确;③氧化钙和水是化合反应,碳酸钙分解是分解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所以整个流程中不涉及置换反应,故正确;④捕捉到的CO2还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故正确;⑤在反应中,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故错误;⑥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所以“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正确;⑦该捕捉技术的优点是没有消耗能源,碳酸钙高温分解消耗能源,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离的方法,前几题比较基础常见,而最后一题对学生的对题的解读解能力的考查.7.往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己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 CuCl2+Fe═FeCl2+Cu.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点对应纵坐标为6.4B.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C.AB两点间溶液的质量减小D.取DE两点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分析】分析图象可知:0﹣A段是铁与氯化铁反应,A﹣B段是铁与氯化铜反应,B﹣C段的质量=D﹣E段的质量,说明B﹣C段是铁粉剩余.【解答】解:A、B点处与氯化铜反应铁的质量为11.2g﹣5.6g=5.6g,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氯化铜的质量为y.Fe+CuCl2═FeCl2+Cu56 135 645.6g y x则,x=6.4g,故此时生成铜为6.4g,也就是D点的坐标为6.4g,故A正确;B、A点以前是铁与氯化铁反应,说明与氯化铁反应的铁为5.6g;A﹣B段是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B点后溶液中无氯化铜,则不可能为蓝色,故B错误;C、由图可知,AB两点固体质量增加,故AB两点间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正确;D、由于由于DE两点间存在铁粉,所以加盐酸后一定能产生气泡,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8.化学实验小组在做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趣味实验.查阅资料如下:表1 NaOH、Na2C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20℃)表2 NaOH、Na2CO3和NaCl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表示几乎不溶)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Ⅰ.向烧杯中加入试剂a.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试管1)和20mL饱和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试管2).Ⅱ.分别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Ⅲ.再分别滴加稀盐酸.关于该实验有以下分析与解释:①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试管2中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②烧杯中出现浑浊,则试剂a为澄清石灰水.③通入二氧化碳后,试管1、2中的现象明显相同.④通过上述实验,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证明有新物质的生成来证明反应的发生.⑤新物质的生成,可以利用化学性质来证明,也可以用其物理性质证明.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水中和乙醇中的溶解度以及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解答】解: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在乙醇中为易溶,生成的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所以试管2中有白色晶体析出.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正确;②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烧杯中出现浑浊,则试剂a为石灰水,故正确;③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消耗二氧化碳多,氢氧化钠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消耗二氧化碳少,并且生成的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所以试管1中无现象,试管2中有白色晶体析出.故错误;④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通过证明有碳酸钠生成来证明反应的发生.故正确;⑤新物质的生成,可以利用化学性质来证明(例如试管1中加盐酸),也可以用其物理性质证明(例如试管2中,在乙醇溶液中碳酸钠几乎不溶,有白色晶体析出).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应用,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学会分析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9.图1是某元素的基本信息.图2是实验室制取该元素气体单质的装置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该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6 ,该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是O2﹣.(2)写出图2中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2、6结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故填:6;O2﹣;(2)图2所示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则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2KMnO4K2MnO4+MnO2+O2↑.【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与原理是解题的关键.10.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5g、6g、6g某固体X,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B (填序号).(2)图二能表示固体X溶解度曲线的是乙(填“甲”、“乙”或“丙”).(3)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丙,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的甲.(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①④(填序号)①所含溶剂质量:甲<乙②甲、乙都是饱和溶液③溶液质量:甲>乙④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分析】(1)运用饱和溶液的概念和B中有不溶的固体解答.(2)比较BC两杯加入的固体质量相同、温度B30℃,C20℃、B中有不溶的固体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解答.(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解答.(4)①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该温度下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解答;②运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温度从t2℃降温到t1℃乙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解答;③运用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不会结晶析出溶液质量不变解答;④运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不会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等于×100%,溶解度是t2℃时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仍然饱和,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是t1℃时甲的溶解度.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甲大解答.【解答】解:(1)B中有不溶的固体,所以B一定是饱和溶液,AC不能确定.故答案:B.(2)比较BC两杯加入的固体质量相同、温度B30℃,C20℃、B中有不溶的固体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乙.(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冷却热饱和溶液甲会大量的结晶析出丙不会大量的结晶析出.故答案:冷却热饱和溶液.(4)①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该温度下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溶剂质量就小,故溶剂甲小于乙.①结论正确.②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温度从t2℃降温到t1℃乙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甲饱和乙不饱和,②结论不正确.③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不会结晶析出溶液质量不变.甲溶液的质量小于乙溶液的质量.③结论不正确.④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不会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等于×100%,溶解度是t2℃时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仍然饱和,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是t1℃时甲的溶解度.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甲大.故④正确.故答案选:①④【点评】溶液有不溶的固体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没有不溶的固体不一定不饱和.11.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NH4HCO3),甲、乙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各物质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已知:①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②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氨气.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甲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为足量)探究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质量.Ⅰ.将质量为m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关闭弹簧夹.此时已装入药品的B、C、D的质量,分别为:b1、c1、d1Ⅱ.加热玻璃管,待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Ⅲ.称量B、C、D的质量,分别为:b2、c2、d2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氨气.(2)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 D (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同学们认为不能(填“能”或“不能”)据此来计算碳酸氢钠的含量,理由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分解都会生成二氧化碳.(3)同学们以装置B的质量变化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b2﹣b1+m).(4)乙组同学还测定了氨气的质量:调整上图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DCE ,另取质量为m 的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从而测出碳酸氢铵的含量.【分析】(1)加热过程中,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和氨气能被浓硫酸吸收,因此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氨气;(2)碱石灰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3)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完全反应后,装置B中剩余物质是碳酸钠,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碳酸钠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4)如果先利用D装置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再利用C装置吸收氨气,利用E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则C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氨气质量,根据氨气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碳酸氢铵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碳酸氢铵的含量.【解答】解:(1)加热过程中,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和氨气能被浓硫酸吸收,因此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氨气.故填: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3分)1. (2分)(2017·呼和浩特)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海水晒盐B . 食物腐败C . 汽油挥发D . 石油分馏2. (2分) (2016九下·湖南期中)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 FeB . AlC . SiD . O3. (2分)(2016·海南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加热液体B . 测定溶液PhC . 稀释浓硫酸D . 过滤4. (2分)下列有关人体健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油脂危害人体健康,应尽量不吃B . 食用甲醛溶液浸泡保鲜的水产品有利健康C . 烹饪时使用铁锅和加铁酱油,有助于防治缺铁性贫血D .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应尽可能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营养药片5. (2分) (2016九上·北京月考)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B . 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C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D . 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6. (2分)(2017·兴庆模拟)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中正确的是()A . 混合物:煤、石油、冰水混合物B . 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C . 酸:硫酸、盐酸、碳酸钠D . 单质:干冰、金刚石、氧气7. (2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A . 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 . 产生大量白烟C . 燃烧的火焰为蓝色D .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8. (2分)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 . 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 . 要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C . 要除去稀盐酸中的少量硫酸,可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D . 粗盐提纯实验中,采用了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9. (2分)(2018·上海) 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启普发生器中反应,关闭活塞后固液脱离接触的原因是()A . 溶液体积减小B . 稀盐酸浓度减小C . 容器内气压增大D . 空气的压强增大10. (2分)氮化硅是一种耐高温的新型陶瓷材料,氮化硅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硅元素化合价为+4,氮化硅的化学式为()A . SiNB . Si4N3C . N3Si4D . Si3N411. (3分)(2016·镇江) 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S/gNH4Cl33.337.241.445.850.460.2 Na2SO49.620.240.848.447.547.0A . 甲为NH4ClB . t2℃应介于30℃﹣50℃C . 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D . 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为使其溶液恰好饱和,加入的甲、乙固体质量相等12. (3分)(2017·青岛) 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X 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 . 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B . 氯化钠一定存在C . 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D . 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13. (2分)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测定室内空气的污染物甲醛的含量是否超标。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方案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羊毛线和腈纶线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C.检查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3.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一项是()A.维生素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供能物质B.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有利于节约水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塑料完全没有必要D.为了增加草莓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4.根据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B.由c元素和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C.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其化学性质与氧元素相似D.d属于原子结构示意图,a属于阴离子结构示意图5.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B.K2Cr2O7中铬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14C.C2H5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酒精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6.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在硝酸根、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铜和锌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不可能是混合物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也可能显正价7.如表每个选项都有3种说法及对它们能者多劳的判断,判断完全正确折一项是()A B①FeO、CuO、C、Fe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正确②NaOH、NaCl、FeCl3不增加其他试剂也能鉴别出来﹣﹣正确③用氯化钡溶液可以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正确①NaNO3、HCl、Na2SO4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②Fe3+、Cl﹣、SO42﹣能共存于同一无色溶液中﹣﹣错误③(NH4)2 SO4、NaOH、Na2SO4能同一溶液中共存﹣﹣正确CD①CaCl 2中混有CaCO 3,可以通过加水、过滤、蒸发操作除去﹣﹣正确②CO 中混有CO 2和水蒸汽,可以将混合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错误③NaOH 溶液中Na 2CO 3,可以加入适量Ca (OH )2溶液,再过滤除去﹣﹣正确 ①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正确②测得某溶液的PH=9,则该溶液一定为碱的溶液﹣﹣正确③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两者恰好反应完.﹣﹣正确A .AB .BC .CD .D8.如图图象与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少量的硫磺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B .常温下,少量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C .向部分变质的NaOH 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二、填空与简答题(共19分)9.按要求填空(1)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写化学式)______(2)稀盐酸中的阳离子(写离子符号)______(3)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显正价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4)实验室用混合物抽取氧气(写化学方程式)______(5)将铜片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写化学方程式)______(6)电解食盐水得到烧碱、氢气和一种气体单质(写化学方程式)______.10.水、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氮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你填空:(1)为了减少拆除建筑物时产生的灰尘,可以喷洒上述物质中的______,能填充到食品包装中作保护气有______.(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上述物质的构成粒子与众不同的是______ (3)他们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4)氮气是氮元素组成,氮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根据信息,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氮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氨气,它易溶于水,水溶液PH______7(填“>”“<”“=”).有一种氨基酸的化学式为NH2CHCOOH它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1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t1℃时溶解度相等的物质是______.(2)将t2℃时,b与c的饱和溶液升高到同一温度(保持水的质量不变),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是______.(3)取等质量t1℃的a、b、c三种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1℃,析出溶质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12.已知A是固体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可分解为三种氧化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F、H、I是无色气体,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1)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生锈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还与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有关.(2)在①~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三、实验与探究题(10分)13.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CO2的抽取方法有多种若有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议程式为______,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选填如图字母)(2)用B装置可以制取氢气,收集氢气的方法是______(选填如图字母),制取完氢气后,锥形瓶中剩余硫酸锌溶液,某同学想该溶液中得到硫酸锌固体,除了如图中已有的仪器,他还需补充的仪器有______.14.某同学对一袋化肥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提出问题: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收集信息:经询问得知,该化肥可能为铵态氮肥,且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所谓铵态氮肥指的是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的盐.提出猜想: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可能是Cl﹣、CO32﹣、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1)取少量该化肥样品和少量熟石灰放在______(填仪器名称)中混合研磨______ 含有铵根离子(2)另取少量该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完全溶解,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过滤.______没有存在CO32﹣存在,有SO42﹣存在(3)取(2)所得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有Cl﹣实验结论: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实验反思:小红提出在步骤(2)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小明立即否定了这种做法,理由是______.四、计算题15.取该(Cu﹣Zn合金)样品18g跟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16年湖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方案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羊毛线和腈纶线【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羊毛线和腈纶线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C.检查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一项是()A.维生素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供能物质B.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有利于节约水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塑料完全没有必要D.为了增加草莓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A、根据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B、根据用喷灌、滴灌的方法可以节约用水进行分析;C、根据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塑料的好处进行分析;D、根据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污染进行分析.【解答】解;A、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错误;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给农作物浇水,分别可节水40%和70%以上,故B正确;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塑料可节约资源并可防止环境污染,故C错误;D、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污染,不能为了增加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故D错误;答案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4.根据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B.由c元素和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C.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其化学性质与氧元素相似D.d属于原子结构示意图,a属于阴离子结构示意图【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A、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B、根据是镁元素,易失去两个电子,d是氯元素,易得到一个电子,进行解答.C、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D、根据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为离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解答;【解答】解: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图示可知: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故正确;B、c是镁元素,易失去两个电子,d是氯元素,易得到一个电子,故由c元素和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故正确;C、b是原子,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6,其化学性质与氧元素相似,故正确;D、d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错误.答案: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并应用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5.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B.K2Cr2O7中铬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14C.C2H5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酒精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化合价原则进行解答.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故错误;B.K2Cr2O7中铬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2×2):(16×7)=13:14,故正确;C.酒精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5):16=24:15:16,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D.1个酒精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在硝酸根、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铜和锌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不可能是混合物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也可能显正价【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分析】A、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锌粉,可能完全转换出银,也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的银,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等知识进行分析;B、考虑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C、根据离子特征进行解答;D、考虑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不一定都显负价.【解答】解:A、锌会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锌可能与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由于有硝酸铜的剩余,则一定没有锌,故错误;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如果是纯净物的话,该物质是单质;也有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臭氧;故错误;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是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例如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说法错误;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不一定都显负价,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一一进行置换.本题需要学会通过举实例的方法来证实结论的错误,即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观点是否正确.7.如表每个选项都有3种说法及对它们能者多劳的判断,判断完全正确折一项是()A B①FeO、CuO、C、Fe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正确②NaOH、NaCl、FeCl3不增加其他试剂也能鉴别出来﹣﹣正确③用氯化钡溶液可以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正确①NaNO3、HCl、Na2SO4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②Fe3+、Cl﹣、SO42﹣能共存于同一无色溶液中﹣﹣错误③(NH4)2 SO4、NaOH、Na2SO4能同一溶液中共存﹣﹣正确C D①CaCl2中混有CaCO3,可以通过加水、过滤、蒸发操作除去﹣﹣正确②CO中混有CO2和水蒸汽,可以将混合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错误③NaOH 溶液中Na2CO3,可以加入适量Ca (OH)2溶液,再过滤除去﹣﹣正确①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正确②测得某溶液的PH=9,则该溶液一定为碱的溶液﹣﹣正确③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两者恰好反应完.﹣﹣正确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可以对每组中的选项进行分析,若其中一个出现错误,则该选项就是错误的,结合物质的性质及操作进行分析快速得出结论.【解答】解:A、①FeO、CuO、C、Fe,可以通过盐酸鉴别,氧化亚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溶液,氧化铜产生蓝色溶液,碳不反应,铁产生气泡,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判断错误;故该选项错误;B、①NaNO3、HCl、Na2SO4能在PH=1的溶液中不能反应产生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正确,判断正确;②Fe3+、Cl﹣、SO42﹣能共存,但Fe3+未黄色溶液﹣﹣错误,判断正确;③(NH4)2 SO4、NaOH、Na2SO4能同一溶液中共存,应该是错误的,因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判断错误;故该选项错误;C、①CaCl2中混有CaCO3,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以通过加水、过滤、蒸发操作除去﹣﹣判断正确;②CO中混有CO2和水蒸汽,可以将混合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能够除去二氧化碳,但会引进水蒸汽﹣﹣错误,判断正确;③NaOH 溶液中Na2CO3,可以加入适量Ca (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再过滤除去﹣﹣正确,判断正确;故选项正确;D、①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银离子,判断错误;②测得某溶液的PH=9,则该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判断错误;③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可能为中性或酸性,判断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除杂、共存等问题,综合性较强,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依据相关的知识分析即可.8.如图图象与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少量的硫磺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B.常温下,少量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C.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B、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解答;C、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以及饱和溶液的质量解答即可.【解答】解:A、少量的硫磺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故分子个数不变,错误;B、常温下,少量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错误;C、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等氢氧化钠反应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正确;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溶剂减少,故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变小,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二、填空与简答题(共19分)9.按要求填空(1)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写化学式)C(2)稀盐酸中的阳离子(写离子符号)H+(3)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显正价元素的元素符号Ca、P、H(4)实验室用混合物抽取氧气(写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5)将铜片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写化学方程式)Cu+2AgNO3=2Ag+Cu(NO3)2(6)电解食盐水得到烧碱、氢气和一种气体单质(写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其化学式为:C;(2)稀盐酸中的阳离子是氢离子,其符号为:H+;(3)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钙元素显+2价、磷元素显+5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显正价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Ca、P、H;(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是用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5)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6)电解食盐水得到烧碱、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另外一种气体单质为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故答案为:(1)C;(2)H+;(3)Ca、P、H;(4)2H2O22H2O+O2↑;(5)Cu+2AgNO3=2Ag+Cu(NO3)2;(6)2NaCl+2H2O2NaOH+H2↑+Cl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0.水、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氮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你填空:(1)为了减少拆除建筑物时产生的灰尘,可以喷洒上述物质中的水,能填充到食品包装中作保护气有二氧化碳和氮气.(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上述物质的构成粒子与众不同的是氯化钠(3)他们中属于氧化物的是水、二氧化碳(4)氮气是氮元素组成,氮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根据信息,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氮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氨气,它易溶于水,水溶液PH >7(填“>”“<”“=”).有一种氨基酸的化学式为NH2CHCOOH它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常见气体的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洒水可以减少拆除建筑物时产生的灰尘以及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都无毒进行解答;(2)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3)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解答;(4)根据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解答】解:(1)洒水可以减少拆除建筑物时产生的灰尘,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都无毒,所以二氧化碳和氮气能填充到食品包装中作保护气;(2)水、氧气、二氧化碳、氮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4)根据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氮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氨气,它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的pH 大于7,有一种氨基酸的化学式为NH2CHCOOH,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它属于有机物.故答案为:(1)水;二氧化碳和氮气;(2)氯化钠;(3)水、二氧化碳;(4)5;>;有机物.【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弄清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再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一般难度小,便于作答.1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t1℃时溶解度相等的物质是ac.(2)将t2℃时,b与c的饱和溶液升高到同一温度(保持水的质量不变),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是b.(3)取等质量t1℃的a、b、c三种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1℃,析出溶质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是a=c>b.【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变化的程度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据此解答.【解答】解:(1)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t1℃时溶解度相等的物质是ac;(2)将t2℃时,b与c的溶解度相等,故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升高到同一温度(保持水的质量不变)时,c有晶体析出,故将t2℃时,b与c的饱和溶液升高到同一温度(保持水的质量不变),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是b;。
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9分)1. (2分)臭氧(O3)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臭氧属于()A . 单质B . 氧化物C . 混合物D . 化合物2. (2分)(2017·乐至模拟)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A B C D需区分的物质矿泉水和蒸馏水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氯化钠和硝酸铵纯棉制品和涤纶制品方案一加肥皂水搅拌带火星的木条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观察颜色方案二观察颜色澄清石灰水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灼烧闻气味A . AB . BC . CD . D3. (2分)(2016·许昌模拟) 下列关于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 . 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C . 向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进行稀释D . 用嘴小心吹灭燃着的酒精灯4. (2分)(2018·滨州) 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7B . 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C . 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D .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5. (2分) (2018九上·北京期中) 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 原子序数是28B . 属于金属元素C . 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D . 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6. (2分) (2017九上·福田期末)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反应生成物中有单质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D . 反应前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7. (2分)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的是()A . 浓盐酸B . 烧碱C . 浓硫酸D . 生石灰8. (3分) (2017九下·扬中月考)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毎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毎小题3分,共24分)1.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A.汽化B.液化C.爆炸D.缓慢氧化2.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烧碱是混合物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6:1D.冰水是一种纯净物3.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B.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D.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烧红的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B.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C.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D.用嘴吹灭蜡烛主要是因为呼出气体中含有CO25.煤矿的矿井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工人下矿井前.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6.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①若物质A为固体.则A可能为CaCO3②若物质A为固体.则A可能为KClO3③若物质A为液体,则A可能为H2O④若物质A为液体,则A可能为H2O2⑤上述各步转化不可能是置换反应⑥上述各步转化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你认为上述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7.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的晶体,现将这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下流程:从该方案中得出的结论:①搡作a的名称为过滤②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该盐为MnSO4③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A>B>C④最后的滤液中可能有三种溶质⑤若步骤①中加入硫酸的量不足,其它各步条件不变,最终得到的滤液一定含有三种溶质上述结论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⑤D.②③⑤8.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草酸晶体(H2C2O43H2O)分解产生的气体产物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资料】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 CO2↑+CO↑+4H2O【问题探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用草酸晶体制取一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不相同②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③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是防止爆炸④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到E装置中⑤若没有装置F,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⑥若没有C装置,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⑥B.①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④⑥二、非选择题9.海水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各离子的含量如图1所示.(1)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食用低钠盐可预防高血压,低钠盐是在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氯化钾,氯化钾除了有咸味外,还带有苦味,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氯化钾有苦味可能是造成的.(3)图2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根据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装置C和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C D(填>,<,=,≥,≤).(2)R和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3)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快速提取较纯净的R物质,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11.纳米级Cu2O因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备受关注.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系列研究.Ⅰ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查阅资料】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以下化学反应:4NH3+5O2═4NO+6H2O4NH3+3O2═2N2+6H2O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实验1】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根据气体成分分析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2),发现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左右.Ⅱ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实验2】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3:(1)在该实验步骤②中采取的主要操作为.(2)在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生成Cu2O、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他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1.6g纯氧化亚铜(Cu2O),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不考虑铜元素的损耗,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为.12.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1)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2)加入B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用化学式表示).(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加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后得滤液,向滤液中依次加入的物质是,具体的操作为:.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前往当地的大理石进行调査,他们取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16g这种大理石,逐滴滴加稀盐酸,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示(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1)大理石中的碳酸钙的质量是?(2)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毎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毎小题3分,共24分)1.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A.汽化B.液化C.爆炸D.缓慢氧化【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B、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C、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爆炸,例如车胎爆炸;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爆炸,例如炸药爆炸,故说法错误;D、缓慢氧化指的是进行的很缓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烧碱是混合物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6:1D.冰水是一种纯净物【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烧碱是由氢氧化钠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B错;C、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2:6:1,故C错;D、冰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能源的成分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B.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D.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分析】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解答】解: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应选用给固体加热装置,故错误;B、大理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C、实验室中一般不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以防生成的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发生,故错误.D、锌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故正确.故选D.【点评】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烧红的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B.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C.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D.用嘴吹灭蜡烛主要是因为呼出气体中含有CO2【分析】A、根据红热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当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时蜡烛就熄灭;【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知,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氧气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D、人吹灭蜡烛是因为人呼出的气流会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氧化物的概念、pH试纸的使用、灭火的原理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煤矿的矿井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工人下矿井前.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分析】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判断.【解答】解:A、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做法正确.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与发生瓦斯爆炸无关;C、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通风可降温,使气体不易达到着火点,严禁烟火,也可防止可燃性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正确.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有利于防止瓦斯爆炸,做法正确.故选B.【点评】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6.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①若物质A为固体.则A可能为CaCO3②若物质A为固体.则A可能为KClO3③若物质A为液体,则A可能为H2O④若物质A为液体,则A可能为H2O2⑤上述各步转化不可能是置换反应⑥上述各步转化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你认为上述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分析】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解答】解:①若物质A为固体,则A可能为碳酸钙,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若物质A为固体,则A不可能为氯酸钾,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无法再反应生成氯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③若物质A为液体,则A可能为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④若物质A为液体,则A不可能为过氧化氢,因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再无法生成过氧化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上述各步转化中,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⑥上述各步转化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7.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的晶体,现将这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下流程:从该方案中得出的结论:①搡作a的名称为过滤②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该盐为MnSO4③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A>B>C④最后的滤液中可能有三种溶质⑤若步骤①中加入硫酸的量不足,其它各步条件不变,最终得到的滤液一定含有三种溶质上述结论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⑤D.②③⑤【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是否与酸反应、金属是否能与盐溶液的反应的依据,另外,还要知道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蒸发将可溶性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①硫酸盐溶液,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硫酸盐晶体,所以操作a的名称是蒸发,故说法错误;②已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又因为金属A我们已得知是Mn,所以A的硫酸盐的化学式是MnSO4,故说法正确.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排在氢的后面,所以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由题意可知三种金属中只有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A的盐溶液,所以我们判断A是Mn,金属B、C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含硝酸银的回收液中,过滤后得到金属C,说明金属C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金属B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我们在教材中学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我们得知金属B的活动性大于金属C的活动性,又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银的前面,所以B 是Cu,C是银,所以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故说法正确;④最后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可能含有的是硝酸银,故说法错误;⑤若步骤①中加入硫酸的量不足,“金属B、C的混合物”处为“金属A、B、C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含硝酸银,Mn、Cu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锰,最终得到的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铜、硝酸锰和过量的硝酸银,故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以实验设计流程的形式让学生去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8.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草酸晶体(H2C2O43H2O)分解产生的气体产物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资料】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 CO2↑+CO↑+4H2O【问题探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用草酸晶体制取一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不相同②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③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是防止爆炸④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到E装置中⑤若没有装置F,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⑥若没有C装置,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⑥B.①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④⑥【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和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高温条件下,铁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碱石灰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干燥剂.【解答】解:①用草酸晶体制取一氧化碳气体需要加热,而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因此用草酸晶体制取一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不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浓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利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浓硫酸可以干燥一氧化碳,B中的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该实验中通常不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③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加热前通入一氧化碳是为了防止爆炸,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是为了防止铁被氧气氧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④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到E装置中,该选项说法正确;⑤若没有装置F,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E装置中,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⑥若没有C装置,会导致水蒸气进入E装置中,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二、非选择题9.海水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各离子的含量如图1所示.(1)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2)食用低钠盐可预防高血压,低钠盐是在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氯化钾,氯化钾除了有咸味外,还带有苦味,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氯化钾有苦味可能是钾离子造成的.(3)图2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根据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 CO+H2.【分析】(1)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为镁离子;(2)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构成异同点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为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填:8;(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没有苦味,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有苦味,据此分析可能是钾离子导致氯化钾具有苦味的;故填:钾离子;(3)由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由1个碳原子和与1个水分子反应生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氢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故填:C+H2O CO+H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10.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B(填字母序号,下同),装置C和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C≤D(填>,<,=,≥,≤).(2)R和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a(3)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快速提取较纯净的R物质,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根据物质的溶解情况和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解答】解:(1)以上四种溶液中,A中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没有析出晶体,说明R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B是不饱和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溶质后形成的C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中含有固体,一定是饱和溶液,因此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B;装置C和D溶液中的温度相同,如果C是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如果C是不饱和溶液,则C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小于D增大溶质质量分数.故填:B;≤.(2)R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溶解度曲线是b,则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a.故填:a.(3)因为R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升高温度能使R结晶析出,利用热水洗涤能够减少R的损失,因此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故填: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1.纳米级Cu2O因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备受关注.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系列研究.Ⅰ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查阅资料】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以下化学反应:4NH3+5O2═4NO+6H2O4NH3+3O2═2N2+6H2O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实验1】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根据气体成分分析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2),发现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氮气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900℃左右.Ⅱ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实验2】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