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知识点梳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英烈不朽,红花依旧——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事略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
们在南京秦淮河畔的中山船厂、上海肇嘉浜路的法租界谷神庙、广州
黄花岗公园以及其他各地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斗争,不畏
强暴,勇往直前,最终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英勇就义。
据史料记载,1925年12月28日,黄花岗烈士群体在广州发动抗
国爱民运动,为了效忠革命的旗帜,不惜代价,磨砺坚毅,最终决定
投奔香港,向国际声援团体呈现积极又敬业的人民革命力量,更好地
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精神。
经过鏖战,他们被警察部队逼至岳窖军工厂,面临敌人重重围攻,但是他们并未被敌人所吓倒,纵使面对两架飞机的轰炸和随时可能的
毒气袭击,烈士们依然坚守岗位,英勇抗击,直到最后一个子弹打光,他们都毫不犹豫地以饱满的热忱、坚韧的意志,甚至用鲜血和生命去
诠释了革命的信仰和真谛。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铭刻在国史文化长河中,不仅传达了一
种民族精神和思想,更是成为激励国民前行、创造美好未来的力量源泉。
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奋斗历程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新的时代
要发扬光大他们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与热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做出不懈努力!。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注释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注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注释一、引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是一部记录广州起义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标志着我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以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段重要历史。
二、事件背景黄花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我国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辛亥革命的火种正悄然蔓延。
而在这样的时刻,广州黄花岗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英勇行动,这场行动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预演。
三、事件发展黄花岗起义的发展过程极其曲折,起义者为了反清复明,策划了一次武装起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然而,尽管失败,这次起义却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后人传颂不衰。
四、烈士事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详细记录着每一位烈士的事迹,他们或许年纪不大,却在国家危难之际,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起义,最终英勇献身。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我国人。
五、作者观点从本文所阐述的事件来看,黄花岗起义是一次英勇的行动,起义者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
虽然他们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们的豪气和气节却深深感动了后人,成为了革命先烈的光辉典范。
六、总结回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是一本值得我们深入研读的历史文献,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历史细节和精彩的人物事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逐一细致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了解我国近代史的发展。
在回顾历史的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继续前行。
在本文中,我们围绕黄花岗起义展开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为读者呈现一幅更加饱满、立体的历史画卷。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希望读者能对黄花岗起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我国近代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激发对历史的热爱和对革命先烈的尊敬。
愿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杨虹
黄花岗烈士墓位于广州市先烈路,1911年4月27日孙 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为推翻清政府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失 败,骨干会员牺牲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 士遗骸72具,丛葬于黄花岗。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 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这座烈士陵 园。这座陵园布局庄严雄伟,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 具埃及和西方古典建筑风格。这在中国是罕见的。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教学目的
1. 体会本文就书论史论世,借序以 “勖国人”的特点,感受黄花冈烈士为 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了解孙中山先生 对辛亥广州起义的高度评价。 2.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 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 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3.学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 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 方法。
写作背景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 的请求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 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 评价书的内容。这篇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 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勖国人”。本 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 之际,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 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
理清脉络
1、 赞颂革命党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申 述黄花岗起义的不朽价值,抒发对烈士沉痛 的悼念之情。 2、 记叙因时局不宁,致使烈士们的英雄事 迹不得流传的事实,表现作者巨大的悲痛。 3、 激励人们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 实现理想的中华民国,使《事略》传世不朽。 4、 说明作序的目的。
翻译全文
翻译全文
但是自从民国开始建立,各种变乱就 纷纷出现,黄花岗上的烈士坟茔仍然在荒 烟蔓草中埋没着。拖延到民国七年,才有 坟墓碑碣的修造;民国十年,才有烈士事 略的编纂。然而对这七十二位烈士,又有 的有记载但说得不详细,有的仅有姓名而 无事迹,甚至(有的)连姓名也不可查考, 就好像史书记载田横的事,即使像司马迁 那样善于给游侠作传,也不可能为五百壮 士都写出传记,这就更加值得悲痛了。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段 落
内 容 迟编原因:
犹..... 歉意 时局混乱: 始有..,始有..
表现 方法
二
材料短缺: 或...或...
甚者... 痛心 史记例 (类比)
记 叙 为 主
(3)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
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 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 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 年前。 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 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 开国血史,可传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 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4)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的均归失败 .
苌弘化碧的典故
叔向临走时,故作匆忙状,不慎把袖中一封伪造的信件遗落 在殿阶上。内侍把信捡起来交给周敬王。周敬王打开一看,竟是 苌弘写给叔向的密信。信曰:“请转告晋君,尽速发兵攻打周国, 我将迫使敬王废黜刘氏,以作内应”云云,周敬王把信传给刘文 公,刘看了大怒,不辨真假,不由分说,立即要周敬王搜捕苌弘, 诛灭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辅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终还是把苌 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去。 苌弘有口难辩,悲愤交加,没想到自己对周王室一片忠心, 到头来却因一封假信,落得如此悲惨结局。他到蜀地后,郁郁寡 欢。不久便剖腹开膛自杀了。苌弘的冤死,引起了当地吏民的怜 惜同情,他们把苌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埋葬立碑纪念。三年 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 后人遂用“苌弘化碧、血化碧、碧化、碧血、血碧、三年
孙中山先生这篇序并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 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痛逝者”,“勖国人”。
黄花岗烈士事略 序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序黄花岗烈士是指1935年6月开始,红军第四军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英勇战士。
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民族解放,舍身忘死,英勇抗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黄花岗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至今仍然被我们铭记。
黄花岗烈士的事迹黄花岗烈士主要是指红军第四军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战士。
1935年6月,红军第四军在四川黔江地区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红军面对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黄花岗烈士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力。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人民利益的铜墙铁壁。
在战斗中,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炮火,保护了战友的安全。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革命事业献上了最后一份力量。
黄花岗烈士们的精神黄花岗烈士们的精神是不朽的。
他们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
他们舍生忘死,为了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我们的楷模和榜样。
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学习黄花岗烈士们的精神,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铭记黄花岗烈士的奉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花岗烈士的纪念为了纪念黄花岗烈士,我们在各地建立了许多纪念碑和纪念馆。
这些纪念设施展示了黄花岗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
同时,每年的6月,我们也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向黄花岗烈士们表示敬意。
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消逝。
我们要铭记他们的奉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以黄花岗烈士为榜样,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黄花岗烈士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向黄花岗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黄花岗烈士事略 (2)
黄花岗烈士事略一、背景介绍黄花岗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个著名的山岗,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座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这座山岗以其发生的黄花岗起义而闻名于世。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开始。
二、起义概述2.1 起义原因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遭遇国民党右派反动派迫害的背景下,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进革命事业而发动的一次起义。
起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国民党反动派压迫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共产党内部存在分裂和意见分歧;•工人阶级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2.2 起义经过黄花岗起义于1927年12月11日爆发,地点是位于广州的黄花岗。
起义前,参与起义的共产党员秘密组织了一千多名工人和青年学生,并策划了起义行动。
起义当天,起义军士兵带着武器集结在黄花岗公墓,并开始向前线进发。
他们奋勇作战,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力量,占领了广州市区。
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起义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加强了对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镇压,起义军最终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三、烈士事略黄花岗起义中有许多英勇献身的烈士,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英勇奋战,最终舍身殉国。
3.1 烈士姓名黄花岗起义中有许多烈士,其中包括:•陈昌浩•方志敏•杨开慧•董振堂•何立新3.2 烈士事迹陈昌浩是黄花岗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曾担任起义军的主力指挥官。
陈昌浩是一位非常忠诚的共产党员,他在起义中表现出色,为起义的成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他在起义后不久被敌人抓获,并遭到残酷的虐待,最终壮烈牺牲。
方志敏是黄花岗起义中的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他积极参与起义,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
方志敏是一个勇敢而有正义感的人,他奋勇杀敌,为起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不幸的是,他在起义后不久被敌人逮捕并处决。
杨开慧是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他是黄花岗起义中的一名义勇军士兵。
尽管年轻,但杨开慧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实词积累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实词积累
(实用版)
目录
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概述
2.序实词积累的意义和作用
3.具体实词积累的示例
正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是一本记载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中英勇牺牲的七十二位烈士的事迹的书籍。
这本书不仅是对他们的纪念,更是对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历程的见证。
而在阅读和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积累实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词积累在阅读和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实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句子的基础。
通过积累实词,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其次,实词积累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积累的实词,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
以下是一些具体实词积累的示例。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中,我们可以积累一些与历史、战争、英勇、牺牲等相关的实词。
例如,“起义”、“英勇”、“牺牲”、“纪念”等。
这些实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黄花岗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烈士们的英勇行为。
实词积累是我们学习和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阅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这样的历史题材书籍时,更是必不可少的。
第1页共1页。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与妻书——英雄本色 儿女情长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 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 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 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 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 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 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 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 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 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 永福也。汝其勿悲!
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区北面的 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纪念孙中山先 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 建的。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 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 改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 黄花岗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 四字镌于墓坊。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记功坊 矗立墓后。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读第一段,思考:
①在这一段中作者 “痛”什么?(用文中 具体语句回答)
②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作者 却要强调它与成功的“武昌之役”是“并寿” 的呢? (在原文中找出你的理由)这当中包 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析:“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 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用对偶、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写出了烈土们战斗之激烈,牺牲之豪壮, 精神之威武!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 鼓舞了人心,激励了士气,积累了宝贵 的经验,吸取了沉痛的教训,才在不长 的时间里,赢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解读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解读作者:曹茂昌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学习》2019年第05期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国民党人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
本文是一篇书序。
书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可以在文的前面,也可以附后,主要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创作经过、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也可以对作家作品作评论,或者对其中有关问题做研究和阐发。
这篇书序不同于一般的书序,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借助于这本书的编纂,评史论世,借以勖勉国人。
作者热情赞颂了烈士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起义的意义和影响,对当时国事艰难、逆流泛滥的现实深表忧愤,激励国人“继述先烈遗志”,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奋斗。
从具体写作时间上说,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挥师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
邹鲁求序于孙中山时,正值孙中山肩负重任、讨贼兴师、戎马倥偬之时。
就其内容来看,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
序文凡五百余字,文短情长,充满感染力。
首段赞颂革命党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阐述黄花岗起义的不朽价值,抒发对烈士沉痛的悼念之情。
开头先记叙清朝末年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民主国家而艰苦奋斗的情况。
“艰难险蜮”极写革命的艰难。
“险蠟”,本指山路崎岖,引申为险恶,出自《楚辞,九辩》:“何险職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踬踣者屡”,极写挫折渗淡。
踬踣,跌倒,引申为遭受挫折,出自柳宗元《佩韦赋》:“嗟行行而踬踣兮,信往古之所仇。
”“险蠟”“踬踣”,用词形象。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一个“最”字突出了黄花岗起义死伤之渗重,损失之巨大。
捶心之痛,泣血之悲,溢于言表。
“然”字笔锋一转,文成抑扬跌宕之势。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两组对偶句,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战斗之激烈,烈士牺牲之悲壮。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黄花岗烈士墓位于广州市先 烈路,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 导下的同盟会为推翻清政府在广 州举行武装起义失败,骨干会员 牺牲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 冒死收殓烈士(喻培伦、方声洞、 林觉民等)遗骸72具,合葬于黄 花岗。 墓园座北向南,占地面积13 万平方米,1918年由华侨捐资建 立纪功坊、墓亭,并立碑石,孙 中山先生题“浩气长存”。早期 墓圆为著名设计师杨锡宗设计, 至1935年基本建成。1961年被国 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第四段:总括写作目的
方声洞致父诀别书(节选)
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 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 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自身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 亦不得不于死中求生也。儿今日极为驱满,尽国家之 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 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 虞,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惟从此以往,一切 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惟祈大人得信后, 切不可过于伤心,以碍福体,则儿罪更大矣。幸谅之! 临死不尽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体,以慰儿于地下。 临书不尽企祷之至。
1911年4月3日,同盟会香港统筹部决 定以4月13日为期,分十路进攻,赵声为 总司令,黄兴为副指挥,发动广州起义。 因枪械稍迟方能运到,改期至4月27日。 此时风声早已走漏,两广总督张鸣岐、李 准调巡防营二营入城。胡毅生、陈炯明、 赵声等提议改期。黄兴认 为改期无异解散,决心个 人去死拼李准。
临刑前的黄花岗烈士
写作特色
2、这篇书序用语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如“末造”、“贼氛”、“清季”,蔑视之意 显然; “菁华”、“碧血”、“浩气”,表彰之情 3、全文排偶叠用,整散错落有致,形成一种激荡之势, 可掬。 读来琅琅上口。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叙何事?记死伤惨重 记时久不传 记邹君求序 抒何情?赞牺牲精神 抒悲痛情怀 痛革命未就 议何论?评不朽价值 引田横之事 励为国奋斗
从叙事、写景、抒情、说理的角度,理 性的感知文本(绝大多数题材的文本皆适 用),是走入文本的钥匙。
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 这里宜一词一顿,以显示作者心情沉重的加剧。 •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
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 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 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 这里运用对偶、拟人、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式整 齐,音调铿锵,感情由前文的沉郁变为悲壮、昂扬。这里句 与句间停顿不宜过长,以显示作者怒涛澎湃的激情,
明主旨:
痛逝者,勖国人
这是一篇特殊的序文,它实际上是一 篇借烈士的鲜血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战 斗檄文。
三读课文,带入情感:
读出“沉痛——赞扬——悲 痛——勉励”的情感起伏。
片段诵读:
•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 贼相搏,踬踣者屡。
• 这几句节奏短促,宜顿挫低沉,以表现作者沉郁的感情。 •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
我的解答:
孔子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这个世界没有仇视,只有和 平,没有战争,只有安宁); 孟子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人们安居乐业,敬老爱幼, 养生丧死,没有遗憾); 孙中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完成肩负之重大责任,实 现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 马克思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人与人之间没有欺骗,没 有压迫,无产阶级实现了真正的解放); 马丁·路德·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所有的人生而平 等自由响彻千村万落)。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光辉的篇章,他们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英勇献身。
他们敢于挺身而出,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成为了中华民族不朽的英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记载了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些英雄的崇高精神。
这是一部生动而全面的著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概括介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的主要内容,以期能够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事略首先介绍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背景。
这些英雄出生于中国的大好河山,居住在中华民族的繁荣时期。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
然而,在国家局势危急之时,他们毅然放下个人利益,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对外敌入侵的斗争中。
接着,事略详细记述了他们英勇抗击外敌的事迹。
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了秘密的抗日活动。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把鲜花和希望洒遍那块黄土地。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生死,用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身躯,向侵略者发起了持久的抗争。
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不屈精神。
事略还特别强调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影响力。
他们的英勇牺牲激发了整个民族的爱国情感,成为了国家精神的象征。
他们的名字载入了史册,深深地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无数后来的年轻人,激励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努力奋斗。
最后,事略提出了对后人的期望和教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血脉中最纯粹、最宝贵的部分。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以英雄们为榜样,把个人的理想与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牢记历史使命,立志做一名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是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著作。
它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追求更高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让我们怀揣着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崇敬之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不断贡献力量!。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知识点整理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虚词注释:1.满清末造【造:时代】2.视清季有加【视:比较】3.而徒感慨于其遗事【徒:只,仅仅】4.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以为:把…作为;勖:勉励】5.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以:因为】7.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以:凭借】8.满清末造【末造:一个朝代的末期、末世,有衰乱的意思】9.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菁华:精华,这里指革命党中的杰出人物】10.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并寿:一同永垂不朽】11.顾自民国肇造【顾:仅仅;肇造:始建】12.滋可痛已【滋:更加】13.贼氛方炽【炽:旺盛】14.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继述:继承】15.斯诚后死者之羞也【诚:实在】二、通假字:1.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菁”通“精”】2.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者【“纪”通“记”;记载】3.滋可痛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4.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唱”通“倡”;提倡,倡导】三、词类活用:1.直可惊天地、泣鬼神【惊、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使…悲泣】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光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扬光大】3.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传:名词作动词,为…作传】4.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痛:为动用法,为…而悲痛】四、特殊句式:1.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判断句】2.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判断句】3.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状语后置句】4.尤倍重于三十年前【状语后置句】5.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状语后置句】6.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定语后置句】7.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定语后置句】8.风云因(之)而变色【省略句】9.时余方以讨贼督师(于)桂林【省略句】10.并以(之)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省略句】11.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被动句】五、一词多义:顾①顾自民国肇造但是②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④大行不顾细谨顾及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倍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加倍②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③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叛乘①变乱纷乘追逐,这里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②乘犊车驾车,坐车,骑马③自京师乘风雪冒着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机或①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有的,有的人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③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乱纷乘,黄花岗上一 彭越。汉朝建立,率徒党五百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
抔土,犹湮没于荒烟 命他去洛阳,说:“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
蔓草间,延至七年,
且举兵加诛焉!”田横被迫前往。途中他顿悟自己“始 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奈何北面事之?”不愿称臣,于
始有墓碣之建修,十 是自杀。留居海岛旳五百余人闻田横死讯,也全部自
3、从修辞旳角度赏析“碧血横飞,浩气 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句 在文中旳作用。
明确:用对偶、夸张、拟人、用典等修辞 手法,写出了烈土们:战斗之剧烈,牺牲之 豪壮,精神之威武!正是因为这壮烈旳战斗, 鼓舞了人心,鼓励了士气,积累了宝贵旳斗 争经验,所以才干在不久之后,赢得了武昌 起义旳成功。
为他们悲哀,风云所以而变色,全国人民长久沉 默旳对抗之心,这才大大振奋起来。长时期所积 蓄旳怨愤,象汹涌旳波涛冲击山谷一样,不能被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 遏止,不到六个月武昌大革命因而成功!那么,
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这次广州起义旳价值,简直能够使天地震惊,使
动词旳使动使用方法 鬼神哭泣,和武昌革命一同永垂不朽。
• 3.能力培养目旳:学习本文恰本地利用比 喻、对偶、夸张、拟人、类比等手法,增强 文章体现力旳措施。
作者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 学名文,字德明,号日 新,后改号逸仙,旅居 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 “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 中山出生于一种一般旳 农民家庭, 1925年3 月12日,病逝于北京。
与武昌革命并寿”。
2、本段作者旳感情一直是悲痛旳吗?为何这么说?
明确:不是。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后,牺牲了诸多优 异旳同志,损失惨重,作者旳感情是很悲痛,但作者 并未被这巨大旳悲痛所压倒,“然”字是一种转折点, 作者笔锋一转,给这次起义以极高旳评价,并抒发了 自己对烈士深挚旳赞颂之情。因为起义虽然没有成功, 却影响了全国,振奋了人心,奠定了武昌起义胜利旳 基础。至此,作者旳感情变得高昂、豪迈。
黄花岗七十二烈土事略序课件
2023-10-28
目录
• 背景介绍 • 烈士生平 • 历史影响与价值 • 结语与评价
01
背景介绍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背景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处于清朝 末期,政治腐败,民生凋敝,
民族危机严重。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积极组织起 义,试图推翻清朝统治。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其中一次 起义的参与者,他们在广州黄
通过各种形式,如纪念活动、文艺作品、社会公益活动等,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烈士们的精神,从而发扬光大,代代 相传。
对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 神,这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追求和谐,始终坚持正 义和公平,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成为 了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 要内容,激励后人为了国家繁
荣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珍惜和平
烈士们的英勇牺牲提醒人们要珍 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不要忘记历 史,要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 福而努力奋斗。
追求真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鼓励人们 追求真理,不畏强权,勇于探索, 为正义事业而奋斗。
起义背景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 榔屿召开秘密会议,计划在广州发 动起义,并指派黄兴为起义军总指 挥,赵声为副总指挥,在越华路小 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 兴率领革命党先锋队160多人,臂 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越过敌 人的重重包围,直扑两广总督署
起义结果
花岗起义中英勇牺牲。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民族危机严重。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备课资料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备课资料徐国泰(1890年—1911年)江苏省邳州(1912年改称邳县,1992年改称邳州市)八义集区南蔡庄人(今属滩上)。
出身农家。
早年毕业于本邑高等小学。
因愤清廷暴政,民不聊生,遂投笔从戎,入新军第九镇炮兵队。
初任兵士,后升任炮标第二营右队正目。
1910年(宣统二年)春经朱鸿宾介绍加入同盟会,旋被举为炮标全体同盟会员代表,办理党务,并发展会员百余人。
职主第九镇炮兵队炮标官、司炮兵队同盟会盟员党务。
1911年(辛亥)初,得知革命党在广州将有大举,率新军第九镇中40余人赶赴广州,临行前发表演说,谓此行不论成败,誓以身殉,以当激励后起之士。
4月27日(宣统三年三月廿九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后,随黄兴攻入两广总督署,搜两广总督张鸣歧未获,纵火而出,时已身受一弹,仍冒死夺得一支步枪,击毙警兵多名,又转战各处,巷战中弹尽援绝,旋为清兵包围,被执遇害,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时年21岁。
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失败,喻培伦、林时塽等八十六人(一说一百余人)英勇牺牲,其中华侨二十九人。
后由善堂殓收,得死难者遗骸七十二具,同盟会会员潘达微以自己的房屋作押,购得墓地,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民国成立后,扩展黄花岗墓地。
1918年复由华侨捐资建立纪功坊、墓亭,并立碑石。
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
1922年查得七十二人全部姓名。
次年,于碑旁立石记名。
第一次审查列于第一碑之五十六名烈士:喻培伦林文宋玉琳方声洞饶国樑林觉民李文甫林尹民陈文褒李德山陈與燊罗仲霍庞雄陈可钧饶辅廷陈更新冯超骧李雁南刘元栋刘六符李炳辉李文楷李晚郭继枚余东雄黄鹤鸣杜凤书徐培添徐进炲徐广滔徐临端徐礼明曾日全江继復徐熠成徐日培徐容九徐满凌徐茂燎徐佩旒徐廉辉徐松根徐保生徐昭良徐应安韦统铃韦统淮韦树模韦荣初林盛初秦炳周华陈春马侣劳培游寿第二次审查列于第一碑之十六名烈士:石德宽程良林脩明周增罗坤陈潮黄忠炳王燦登卓秋元胡应昇魏金龙陈清畴陈发炎罗乃琳林西惠张学龄由革命纪念会审查列于第二碑之十三名烈士:徐国泰华金元阮德三陈甫仁严确廷韦云卿罗进罗幹罗联罗遇坤张朝陈才陈福未列碑烈士一名:李祖恩。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lxj
2、这篇书序用语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如“末造”、“贼氛”、“清季”,蔑视之意 显然; 3、全文排偶叠用,整散错落有致,形成一种激荡之势, “菁华”、“碧血”、“浩气”,表彰之 读来琅琅上口。 情可掬。
4、比喻精辟,用典切当,也使这篇序显得更有文 采。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 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 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 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 谋国家之统一。 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 花岗烈士事略》一书写了序言。
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 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这篇序却不是就 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 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以简洁的文字点明了“为斯 序”的目的:痛逝者,勖国人。 这一“痛”一“勖”,寄情无 限,正是序文的主旨。
写作特色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语言也 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第一段以抒情为主,兼有记叙和议论;第二段以记 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第三段以议论为主,兼有抒 情和记叙。 总之,全文以“痛逝者”之情为血肉,以“勖国 人”之理为骨干,是一篇情理并茂的序文。
第二段:记叙因时局不宁,致使烈 士们的英雄事迹不得流传的事实, 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悲痛。
第二段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邹君海滨,拿他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请我写序 文。当时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率军 队。看看国内形势,敌人的气焰正盛,(国家)倾危不 安,比清朝末年还要厉害,而我三十年前所倡导的、 为各位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努力争取的“三民 主义”“五权宪法”,还像以前一样没有得到实行。那 么我这次行动肩负的责任,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 如果全国人民都以各位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国家努力奋 斗,协助我完成这一重大责任,实现我们理想的真正 的中华民国,那么这一部开国血史(《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事略》),就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不然的话, 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使它发扬光大,仅仅对这些 遗事空发感慨(不付诸行动),这实在是后死者的莫大 羞辱啊!我写这篇序文,是为了痛悼死去的先烈,并 且用以勉励读这本书的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作者简介:孙中山,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二、重点词语的读音:
险巇(xī)遏(â)抑纷乘(chãng)浩气四塞(sāi)踬踣(zhìbó)湮(yān)没墓碣(jiã)贼氛方炽(chì)肇(zhào)造以为勖(xù)编纂(zuǎn)善传(zhuàn)游侠杌陧(wùniâ)一抔(póu)冬蛰(zhã)坚毅不挠(náo)
三、重点实词含义:
浩气四塞(充满)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顾自民国肇.造(开始)直可惊天地(简直)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屈)贼氛方炽(旺盛,这里形容气焰高涨)视清季有加(一个朝代的末了)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同“倡”,倡导)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形容山路危险,泛指道路艰难)踬踣者屡(跌倒,比喻事情不顺利,失败)吾党菁华(精华,这里指革命党的中坚分子)惊天地(使……震惊)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一同永垂不朽。
寿,年岁长久)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有的烈士)滋可痛哉(更加)丐序于予(索求)杌陧之象(不安困厄。
这里指动荡不安的时局)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使……发扬光大)国人读兹编者勖(勉励)
四、重点虚词含义及用法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因而)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介词,凭借)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介词,因为)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连词,来)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助词,主谓之间,取独)始有墓碣之建修(结构助词,的)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文言句式
被动句: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定语后置句: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状语后置句: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省略句: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