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并没有思考过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尤其是一些、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提要
通过听不同物体声音,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
、教师总结
得出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并思考声音在空气中咋样传播?
、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中)
档学生
课堂练习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3.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
4.(多选)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
B.声源一定在振动
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
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5.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铝、海水、空气
B. 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音叉(256Hz)、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学生:橡皮筋、哨子、直尺、桌子、水、碎纸屑、队鼓、音叉(256Hz)、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塑料袋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二、新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学生得出结论:、经典回顾:利用课件播放留声机发出美妙的音乐和【举出实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声速”部分,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阅读表格里的数据你能获得声速的哪些信息?小结: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 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3、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知识运用】1.课上说,课下做: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士们总是把耳朵贴在地上去听,介绍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不屈服于命运,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 这 力 持 保 能 又 时 同 闲 休 何 任 让 不 换 更 流 里 大 卜 萝 麦 小 、 菁 芜 植 种 上 土 块 的 场 在 别 分 即 ” 制 作 轮 四 “ 做 叫 新 项 一 中 其 。 命 革 术 技 业 农 了 生 发 区 地 部 东 国 英 7, 至 代 160年 3.
() 期 初 命 革 业 出 映 反 这 。 恩 尼 奥 · 得 彼 头 他 和 特 科 主 厂 法 拌 搅 铁 熟 产 生 兼 个 顿 普 伦 克 骡 , 工 织 是 原 斯 夫 里 格 哈 者 明 发 的 机 纱 纺 妮 珍 2.
合 结 正 真 未 尚 术 技 和 学 科 A.
现 新 的 学 科 于 赖 依 明 发 术 技 B.
梳理、点拔和提升
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学生

完成当堂检测
法和规律进行及时回顾, 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接受教师的检测。
2
堂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 形 终 最 的 场 市 界 世 和 命 革 业 工 次 两 17讲 第
练 标 达 下 课
8) 满 钟 45分 : 间 (时
8) 4分 小 每 12, 共 大 (本 题 择 选 、 一
() 了 映 反 这 术 技 新 用 雇 少 耗 消 本 入 投 多 能 可 发 开 来 汁 脑 尽 绞 都 业 行 各 是 于 。 宜 便 为 极 却 格 价 的 炭 煤 而 惊 得 高 平 水 资 人 工 象 现 种 一 成 形 渐 逐 国 英 , 期 8中 到 纪 6世 1.
成 形 始 初 的 断 垄 业 行 A.
锻炼学生的 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 思路和想法, 表达和交流能力。 中相关例题的答案和理 解

展示结束后, 教师开 始精讲, 针对议和展的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 行点评,并归纳总结。此 全体学生认真听讲, 适时 环节总要点评的内容是: 通过双色笔做好笔记, 加 1、声音产生的本质原因 深理解, 进一步构建好知 是物体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速的影响因素 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 方 识网络。

人教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人教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一、说课标解读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社八年级物理上(新教材)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对本课题新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这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通过什么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声的问题;另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主要学习声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说教材分析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

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性实验。

三、说学情分析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另外,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经历过速度的学习,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声速”部分是十分有益的。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本节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所以本节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应突出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新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声速与回声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2.设计探究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音叉、钢尺、小锤、铁架台、乒乓球(或泡沫塑料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细线、小鼓、白纸、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声音的产生实验探究: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并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参考器材:音叉、钢尺、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或泡沫塑料球)、小鼓、纸屑等。

方案1:让学生用钢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使钢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钢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说课稿_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说课稿_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为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2、本节是学习声现象其它内容的基础。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能够是我们理解乐音、噪声的波形,声音的音调、响度,噪声的防止的前提。

噪声的防止也与声音的传播相关。

3、学生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时间不长,能够结合本课内容使学生养成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了解回声现象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学习重点:1、声音产生的原理2、声音传播的条件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三、学习方法:质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四、学习流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以图片和声音的形式展示几组声音(鸟鸣声、音乐声),然后抛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声音的产生(1)合作交流,实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声音产生的原因的实验探究。

每组准备了橡皮筋、塑料尺、音叉、水槽、水、空瓶。

给出以下几个任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看谁想出的发声的办法多。

➢认真观察并思考,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如果你发现了规律,你能验证吗?(2)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随机抽取学生代表自己小组来展示探究的成果,教师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经典实验,验证成果演示1:音叉振动使小球摆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间8.30 教师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器材准备:发声叉、小锤、多媒体、水盆、木棒、铁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预设时间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 1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声的产生学生活动 1 小组讨论1.通过如下活动:用手指感受讲话时喉头的振动、观看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里跳动、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向小玻璃管吹气发出声音,提问:发声的物体可以有哪些?2.通过了解蜜蜂、蝉等昆虫的发声情况,提问:物体发声的方式可以有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实际中体验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教师总结:在刚我们的活动讨论中,学生们应该也感受到了声音及声音的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那么接下来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观察物体发声时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知识点二、声的传播学生活动 2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实验:(1)“土电话”实验(如下图所示),(2)“真空铃”实验,(3)教材上第29页的想想做做.提问:①在土电话实验中,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的;②在真空铃实验中,随着抽气的进行,声音大小怎样变化?再让空气进入容器中,声音大小又怎样变化?说明什么问题?③拉开课桌后,声音大小如何变化?说明什么问题?2.从“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波的形成和传播(如图),那么类似于水波,声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设计意图】应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知识点三、声速小组讨论分析小资料,讨论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设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四、声速:熟悉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声音现象,如学校的广播、课堂的讲解等,并描述它们的声音特性。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3.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成果,并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逐步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后,我会介绍声音的传播条件,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最后,我会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区分这三个特性。
(三)互动方式
在师生互动方面,我计划采用“提问-回答”和“反馈-改进”的方式。在课堂上,我会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通过他们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改进。在生生互动方面,我计划采用“小组讨论”和“实验合作”的方式。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主要知识点有: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动幅度决定,音色由发声体材料和结构决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询问他们是否能够清晰地描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然后,我会根据他们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巩固薄弱环节。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动画中的发声物体及发声原因。

引入新课:第二章声现象
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蝉:腹部的音膜和共鸣器发出声音的。

感到喉头在振动
学生活动一:
请两位同学用土
实验结论:固体能够传声。

先介绍水波,说明波是物质运动非常重要的一
)声音的传播可以绕过障碍物
播放动画讲解声音在传播过程是如何绕过障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小资料,介绍一些介质
从珠中的数据可知: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阅读科学世界了解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2课时)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28,完成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合作探究】体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3)敲响音叉,然后把它贴近脸颊.1.你有什么感觉?答:感觉到物体在振动.2.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示一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答:能听到声音,此时尺子上下振动.2.当刻度尺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答:当刻度尺停止振动时,不能听到声音.演示二声音的产生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如图甲所示;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如图乙所示.甲乙1.图甲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甲中的球不跳动.2.图乙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乙中的球跳动.演示三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在发声物体(鼓面)上撒一些纸屑,并用棒不停地敲击鼓面.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纸屑不断地上下跳动.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演示四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1.观察到有什么现象?答:橡皮筋上下振动.2.听到了什么?答:听到了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3.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4.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音叉、鼓面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答: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拓展延伸:1.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2.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麻雀发声的部位是声带;青蛙、蝉发声的部位是鼓膜;蜜蜂发声的部位是翅膀下的小黑点.【教师点拨】1.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C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C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29,完成以下问题: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例如:用锤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合作探究】演示五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答: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2.当抽出全部空气后,听到的电铃声音有什么变化?答: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电铃的声音.3.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答: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4.由以上现象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演示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如图所示,将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将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能否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答: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2.此实验说明什么?答: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演示七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1.同学乙能够听到什么?答:能够听到同学甲写字的声音.2.由以上活动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固体可以传声.演示八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教师点拨】1.在进行真空电铃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跟进训练】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3.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4.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声速【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记住1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3.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难点】利用回声原理计算距离.知识点一声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9-30,完成以下问题: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2.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合作探究】演示一声速既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如图所示,观察并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听火车声音,利用了什么原理?答:利用了固体、气体可以传声.2.总共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最先听到哪种物质传来的声音?答: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最先听到铁轨(固体)传来的声音.3.由以上现象推理,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答:不是一样快.演示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下列小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是怎样的?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教师点拨】1.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开展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如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进行对比,对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的声速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2.在对比得出结论时,还应注意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跟进训练】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B.发声体振动的快慢C.传播声音的介质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知识点二回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完成以下问题:1.回声的概念: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2.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 s)可以听到回声.【合作探究】演示三回声如图所示,如果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观察并分析以下问题.1.会发生什么现象?答:会听到回声.2.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声音的反射.3.听到回声的条件?答: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教师点拨】1.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2.回声的利用:(1)利用回声测量发生体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如:测量海洋的深度.(2)利用声音的反射增强原声.【跟进训练】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 s 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510 m.这种方法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知识点三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31,完成以下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合作探究】演示四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如图所示是人耳听声音的示意图.1.在以上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会怎样?答:人都会失去听觉.2.如果传导阻碍,而又能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例如: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是什么方式?答:是骨传导方式.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2.人耳能够分辩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达到人耳比原声晚 0.1 s 以上,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薛虎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一节,本节内容不仅是声现象部分的基础,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这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陪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道真空不能传声;知道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了解回声测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自学指导法,学习声速的影响因素(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物理物理,万物之理”使学生正确认识这个万物之理是不是真的在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的重难点唯有“知己知彼”方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授课对象是八年级一班,月考物理平均成绩五十分左右,因其他学科成绩也不够理想,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甚至部分学生持有“破罐破摔”的消极学习态度,但物理是新开课程,在知识水平上不存在基础薄弱问题,缺乏的是现有的勤奋和上进心,结合“皮格玛利翁效应”给予他们思想上的鼓励和支持。

例如:好学生不一定考上大学,差学生不一定考不上大学等话语和名人的例子来启发他们。

在学习动机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直接联系,并且是被动学习。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也存在一定的难点,为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进行学习;为突破难点,我用水波类比声波帮助学生理解并借助多媒体教学。

四、教法学法就本节内容既有学生自学能懂的,又有需要老师讲解才能理解的,更有回声测距现实应用。

[精品]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

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

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

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不是很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活动⑴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

(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活动⑵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推荐】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 的?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 传播的呢? 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 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 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 比。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 可以传播声音呢?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 学生讨论: 器材?操作? (教师引导点拨、 确定研究方案) 1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时间 教者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1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教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学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 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指导学生看图 1.1—6 说明声音在空气中 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 类比法)
3
5′
播的。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 传播的呢? 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 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 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 么知道的? 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 计时的呢?为什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

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

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

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不是很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
活动⑴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

(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动⑵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

(现象,结论)
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
活动⑶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
活动⑷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
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
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
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
活动⑸学生举例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
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
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
气体传声最慢
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
实验:真空铃
5、媒体:回声现象
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

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题:船测水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