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浅谈
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
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血府逐瘀汤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有何特别之处?今天肖建民老师带我们回归本方出处《医林改错》本身,学习其原方症目,分析其核心病机,指出“它能活血化瘀,但是重点的方机却是调神”,这张方子更是“气血靶向调节剂”,分享了临床活用的主症抓手及临床运用于多种疾病的加减用药经验,一定让大家有所受益。
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这么一个专题。
血府逐瘀汤是我临床应用非常多的一张方子,但是比较匆忙,没有太多准备,在今天晚上的分享当中,如果能让大家有一丝体会或者半点启发,那我就没白忙活。
好,下面我们开始正题。
血府逐瘀汤这张方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甘草、牛膝、桔梗十一味药组成,是临床上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张方,同时也是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针对这个方子,历来有很多争议,我们今晚先回归到《医林改错》这本书本身,看看王清任究竟是怎么用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子的,然后再看临床应用当中有什么体会,其中也会包括我个人临床活用的一些思路。
一、何为血府?关于这张方,在《医林改错》里边王清任先生没有描述组方原理,只是说这个方针对的是“胸中血府瘀血所生”。
那么什么是胸中血府瘀血呢?首先,我们来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血府。
实际上血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血府指的是我们的周身脉道,这在《内经》里面已经有详细的说明,狭义的血府指的就是王清任所说的胸中血府。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里面说,“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之所化,名曰血府”,他说在我们隔膜上形成一个坡度性的池子,这池子里面没有别的东西,都是血,这个血是人体精气所化,这个位置就叫胸中血府。
王清任认为胸中血府最容易出现瘀血证,基于此就创立了血府逐瘀汤。
二、血府逐瘀汤十九症目在血府逐瘀汤的症目里面,王清任记录了一堆主症,也就是它的适应症,我数了一下,大概有19个,原文是比较乱的,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我重新做了整理,大家看一下。
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
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血府逐淤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汤剂,其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介绍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一、血府逐淤汤的临床应用血府逐淤汤是一种由桃仁、红花、川芎、全香附等中药组成的复方汤剂。
其主要功效是疏通经络、活血化淤。
在现代临床中,血府逐淤汤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痛经等疾病的治疗。
1. 心脑血管疾病血府逐淤汤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
研究表明,血府逐淤汤可以通过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减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并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此外,血府逐淤汤还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黏稠度,对预防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关节炎血府逐淤汤在关节炎的治疗中也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血府逐淤汤可以通过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等作用,缓解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促进关节的康复。
临床观察研究显示,血府逐淤汤与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相比,疗效相当,但副作用较小,适用于长期服用。
3. 痛经对于痛经患者来说,血府逐淤汤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痛经是由于子宫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症状,血府逐淤汤可以通过活血化淤、调理月经等方式,减轻痛经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血府逐淤汤在治疗痛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不易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
二、血府逐淤汤的实验研究进展除了临床应用外,血府逐淤汤也受到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关注。
相关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1. 药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表明,血府逐淤汤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多种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血府逐淤汤可以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血府逐淤汤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缓解关节炎等疾病的症状。
2. 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血府逐淤汤的具体作用机制。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doc
---------------------------------------------------------------最新资料推荐------------------------------------------------------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doc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等 11 味药组成。
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满意,实验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临床治疗; 实验研究; 综述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等 11 味药组成。
此方在中医现代临床被广泛应用,且取得较好疗效,同时实验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
现将近年来对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临床应用 1.1 胸部闭合性损伤高永昌等[1]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养血接骨,可缩短疗程,促进愈合。
张加宇等[2]对 156 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都运用西药止血,脱水,消炎等基础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入院第 2 日开始至伤后半月之内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明显的缓解肋骨骨折早期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活动,降低血气胸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降低康复时1 / 13间和住院费用。
彭力田等[3]研究显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两组均治疗 7 天为 1 疗程,共观察 2 个疗程。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好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更好地促进血胸的吸收。
1.2 妇科陈何红[4]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吴桂芳[5]研究表明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卵巢囊肿能大大地缩小患者的囊肿体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三苯氧胺治疗。
浅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体会
血府逐 瘀汤 出于清代著 名医家王 清任 的《 医林改错》 书 , 一
是用 以治疗胸 中血府 血瘀 之证 的有效方剂 。冠心病多见于 中老
年人 , 在临床上 以心痛 , 心悸 , 闷 , , 胸 腹胀 食少无力 , 睡眠欠佳 为
冠心病为西 医病名 ,祖 国医学古 称之为 “ 心痛” “ 、 卒心 病” “ 、久心病 ” “ 、厥心病” “ 、心痹” “ 、真心痛” 。 等 早在两千多年 前的春秋 战国时期 , 我国较早 的一部 医学专著 《 内经 ・ 问》 素 中 就记 载有心痛病名 , 是喻其发 病急 , 变化J 死亡率高 。素问 ・ 决, 《 脏气法时论篇 》 中云 : 心痛者 , 中痛协支满 , 胸 协下痛 , 后背肩
m %, 油三酯 10 g 用西药治疗月余 , 果不佳 。 以血府 g 甘 8 %。 m 效 投
逐瘀汤加味治疗 。
胛 间痛 , 内痛 。灵枢 ・ 两臂 《 厥病》 中云: 篇 真心痛 , 手足青至节 , 心痛甚 , 夕死 , 旦发 夕发旦死。素问 ・ 《 举痛论篇》 中云 : 心痹者 , 脉不通 , 烦则心下鼓 , 气喘。东汉末年大 医学 家张仲景所 暴上
饮 食少 ,腹胀 短气等症 状基 本消失 。体重 8 g 3k,血 压 10 4 8/ 9
mm 。患者 由于病情好转心情舒畅恢复正常工作 。 Hg 五诊 :9 0年 1 2 19 月 1日,自诉 已去沈 阳市红十字医院心血 管 疾病 流研室做血脂检查 , 高密度脂 蛋白上升 3m , g 其他几项 血 脂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 随访半年 , 疗效理想 。
死, 发作有时 , 经久不也 。清代 著名 医家王清任在《 医林 改错 》
中论述了用 活血逐瘀法治疗瘀血证 的经验 ,王清任制订了血 府 逐瘀 汤治疗心痛 、 心痹获得较好 的疗效 , 至今一直沿用。王 清任的《 医林 改错》 一书至今仍是 中医临床上研究活血化瘀 疗 法的主要 书籍之一 。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状
黄 志余 等[ 取 因症 就 诊 、 中等 至大 量 胸 腔 积液 的渗 1 1 选 有
出性胸 膜炎 患者 6 7例 , 常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在 随
3 5例 , 血府 逐瘀 汤 加 味煎 剂 1服 治疗 , 用 2 1 1剂/ , 一 疗程 , d 6剂
共用 3个疗 程 , 程 间隔 2 4d 对照 组 3 疗 ~ 。 2例 , 强 的松 治疗 用 4 。 0d 疗程 结束后 , 对照组胸 膜厚度 大于观察组 , 产生胸 膜粘连
血府 逐 瘀 汤是 由 当归 、 仁 、 芍 、 花 、I 、 胡 、 桃 赤 红 川芎 柴 枳 壳、 梗、 膝 、 桔 牛 生地 、 草 1 甘 1味 药 材组 成 . 方 源 于清 代 王 本 清任 的《 医林 改错 》 是 血瘀 症 的传 统名 方 。现 代药 理 实验 证 ,
明 , 方 具有 改善 血液 凝 固性 和血 液流 变 性 、 善微 循 环 、 本 改 增 强机 体免疫 功 能 、 保护 心肌 细 胞 、 向调 节 血管 、 双 增加 毛 细 血 管开 放 数量 等 多种 药 理 作用 . 心 血 管 系统 、 对 内分 泌 系 统及
逐瘀 汤 组 3 2例 和对 照组 1 8例 。对 照组 予 以 常规治 疗 ; 血府 逐瘀 汤组 在常 规治 疗 的基础 上加 服 血府 逐 瘀汤 , 组均 用药 两 8周 。分 别 采用 放射 免疫 法 、 法 、 酶 酶取得 了 良好疗 效 。但 有关 本方 的现代 工 艺 和质量 标 准 研 究 尚有 不 足 之处 .本 文 总 结 血 府逐 瘀 汤 目前 的 l 应 用 情 临床 况 , 进一 步将 本方 开 发为疗 效 确切 、 为 工艺 先进 、 质量 可 控 的 现代 中药 制 剂打 下 良好基 础 。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摘要】本文探讨了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实际临床病例的经验。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发现,该方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合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讨论,提出了相应的临床操作技巧。
在结论部分评价了血府逐瘀汤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前景,总结了该方剂的临床经验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为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疾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临床病例、治疗效果、适应症、禁忌症、临床操作技巧、临床应用前景、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府逐瘀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据传始于东汉时期的《伤寒论》中,被称为“本方背太阳病治瘀血之最良法”。
该方剂主要由当归、川芎、红花等多种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功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创伤出血等多种疾病。
2. 正文2.1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府逐瘀汤是根据《伤寒论》中经典方药调配而成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方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运用血府逐瘀汤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运用血府逐瘀汤对于一些病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比如对于血瘀导致的疼痛症状,血府逐瘀汤能够快速疏通经络、化解瘀块,有效缓解疼痛。
血府逐瘀汤还具有调和气血、滋养肝肾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确保用药合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医生还需要掌握良好的操作技巧,确保药物的有效使用和疗效观察。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关键词】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逐瘀汤即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均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笔者临床运用逐瘀汤加减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具有气血双调的功能,既能活血祛瘀,又能理气止痛。
方中牛膝、枳壳,其性下降,既能引瘀下行,又能与桔梗、柴胡相配理气散瘀。
配伍上体现了升降结合的治疗特点。
总体上看,血府逐瘀汤在活血祛瘀中兼有补养扶正之意,祛邪而不伤正。
适用于胸中血府之瘀血,气滞疼痛之证。
如胸闷、胸痛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面色晦暗,舌质暗有瘀点,脉涩;还能治血瘀气滞之顽固性头痛。
杨某某,男,45岁,2008年4月3日初诊。
患者3年前发现劳累后胸闷心悸。
去年发作较频,近日感胸痛且闷,有时痛引背部,心悸气短,动则更甚,头晕肢麻,畏寒,脉沉缓无力,舌质胖嫩边有紫点,苔白。
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止痛。
组方:当归、生地各12g,桂枝6g,瓜蒌仁、薤白各12g,生甘草6g,炒枳壳、赤芍各12g,柴胡5g,川芎、牛膝各12g,5剂。
4月9日二诊:胸闷时作时止,心悸不寐,治拟前方加黄芪15g,茯神12g,夜交藤、丹参各15g,5剂。
4月15日三诊:胸痛未作,仍有胸闷心悸,寐尚欠安。
原方继服5剂,病情基本控制。
本案是心阳不足,寒气乘之,痹阻气机,为虚寒而兼有瘀血之证。
故初诊以血府逐瘀汤去桃仁、红花,加桂枝、瓜蒌仁、薤白温通心阳;二诊,前方加黄芪、茯苓、夜交藤补气养血安神,加丹参以增强补血活血之力度。
病情虚中有实,治拟通补兼治。
2隔下逐瘀汤隔下逐瘀汤作用与血府逐瘀汤相似,但方中配有五灵脂、延胡、乌药、香附等疏肝理气之药,重在通络消瘀止痛,尤适用于隔下有瘀结肿块,痛有定处,刺痛,胀痛者。
陈某某,女,42岁。
2008年5月14日初诊。
患者2天前骑自行车跌倒,右胸肋被车柄击伤,当时局部疼痛发麻,到下午伤处疼痛加剧。
略论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
略论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吉林省吉林市中医院,吉林吉林132000标签: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法临床体会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桃仁、红花、当归、枳壳、甘草、川芎和生地黄组成。
功能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善怒,入暮渐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癍,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所治各证,皆因内有瘀血,血行不畅,阻滞气机所致。
遵循古训,我们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冠心病,顽固性失眠,呃逆久治不愈及慢性咽炎,术后长期发热等疾病,每获显效,简介如下。
1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
多因气滞血瘀;胸阳痹阻所致。
但以情志所伤,气机郁结,气滞日久,血流不畅,脉络瘀滞;或久病入络,气滞血瘀,心脉瘀阻者为多。
症见:胸痛固定不移,伴有心悸.气短.入夜尤甚,舌紫,边缘有瘀点,脉沉涩。
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厚劳损。
用此方治疗,如胸痛甚者,加降香,郁金,延胡索。
兼胸阳不振,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伴痰湿内盛者,加生姜.陈皮.茯苓.杏仁等,若阴寒极盛,胸痹之重者,合用乌头赤石脂方或苏合香丸。
若阳气虚衰,心阳欲脱者,合用参附龙牡汤。
患者应注意休息调整情绪,此病属于久病入络,气滞血瘀,心脉瘀阻为病,故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方血俯逐瘀汤加减治疗,收到显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此方又可降低由于血细胞成分及其数量改变.血粘度增高所致的“污秽之血为血瘀”的作用。
2顽固性失眠中医也有“不寐”之诊断。
失眠多由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或心肾不交,或阴虚火旺,或心胆气虚,或痰湿中阻等所致。
常有舌质红暗,苔薄黄,脉弦数。
气瘀化火,上扰心神,久病久痛气滞血瘀,神失所养,病情顽固。
若暴怒.思虑.忧郁.劳倦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
病因与病症彼此相互影响,每多形成顽固性失眠,而久病久痛多有血瘀,从此着手,时获佳效。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探讨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探讨摘要目的:通过使用血府逐瘀汤临床指征对于因气滞血瘀而导致的各种疾病起到“异病同治”之功效。
方法:对符合是实证、里证有瘀血者均宜用血府逐瘀汤,包括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
结果:只要是由于瘀血而致各种疾病均可用血府逐瘀汤。
结论:血府逐瘀汤对各系统的实证、里证有瘀血者均有“异病同治”之功效。
关键词异病同治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剂。
血府逐瘀汤虽源于桃红四物汤、四逆散的结合,但效用有别,并高于两方。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红、红花活血袪瘀;牛膝袪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
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配当归又能养血润燥,使袪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次要组成部分。
本方不仅引血分瘀滞,又能解气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去气行,则诸症可愈。
用血府逐瘀汤制作的静脉注射用针剂,在试管内无缩短复钙时间、凝血酶元时间和凝血酶凝固时间的作用,但有抑制ADP诱导家兔血小板凝聚和促进血小板解聚作用,有复活肝脏清除能力作用。
实验研究报道活血袪瘀药有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作用,以及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氧化作用,所以血瘀逐瘀汤主要作用可能与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功能有关,使促凝血物质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抗凝血物质及时被清除,而全部或部分的消灭形成本症的触发因素,在此基础上,使病情逐渐逆转而获治愈。
口服血府逐瘀汤可使颅压下降,症状改善明显,同时防止凝固点的血液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发生梗阻性脑积水。
另外,还可减轻出血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对颅内大血管的刺激,有效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特别是对Ⅲ、Ⅳ脑室积血效果较好,注入生理盐水可保持颅压稳定的及正常脑脊液循环,又能稀释血性脑脊液,预防出血后蛛网膜其他、减轻脑水肿及抗自由基的作用[1]。
使用本方的诊断标准:①色素改变:颜面口唇巩膜色暗有瘀斑,舌有瘀点,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有紫癜。
血府逐瘀汤眼科临床应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眼科临床应用举隅血府逐瘀汤灵活运用治疗眼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眶上神经痛,疗效确切。
标签:血府逐瘀汤;眼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眶上神经痛在眼科临床上,活血化瘀疗法应用甚广,血府逐瘀汤作为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应用最多、最广。
该方出自清朝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甘草、柴胡、川芎、桔梗、牛膝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此方治疗眼科多种病症,疗效颇佳。
1 联合透明质酸酶球后注射治疗玻璃体积血患者,女,55岁,主诉:左眼视物不清3 d。
有高血压病史10年,无糖尿病史及其他全身病。
查视力:OD(右眼视力)=1.0、OS(左眼视力)=0.05,右眼大致正常,左眼前节正常,散瞳后可见玻璃体积血,眼底视不清,眼压正常。
给予生地10 g、当归12 g、桃仁10 g、红花10 g、赤芍8 g、枳壳8 g、柴胡6 g、杞果12 g、川芎8 g、桔梗8 g、牛膝10 g、甘草6 g、三七5 g(研末冲服)、天麻12 g、菟丝子10 g,每日1剂,水煎500 ml分早晚口服。
透明质酸酶针500 U+2%利多卡因针2 ml球后注射,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中间隔2 d继续治疗第2个疗程。
共注射3个疗程,中药加减共服用35剂。
查视力:OD=1.0、OS=0.8,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
按:玻璃體出血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属中医眼科的“暴盲”范畴,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外伤及视网膜裂孔等。
玻璃体积血因玻璃体组织结构特性而吸收缓慢,它不仅可以导致患者的视功能下降,还可以发生玻璃体增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患者失明、眼球变形,因此,本病需要积极早期地医疗干预。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心得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心得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所创,系由桃红四物汤(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合四逆散(枳壳易枳实)加桔梗、牛膝而成,其本意”治胸中血府血瘀证。
”现代临床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古方今用,异病同治,治疗慢性胆囊炎、肋间神经痛、慢性胃炎等属气滞血瘀证者有较好疗效。
标签: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异病同治1 慢性胆囊炎患者,男,49岁,2010年4月16日初诊。
因右胁阵发性隐痛1年余,时有恶心,食欲不振而来求诊。
经询问,近1年来情绪不佳,每因生气、饮食油腻而诱发,曾静滴抗生素等药物,均无明显效果。
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软,右上腹轻度压痛,肠鸣音正常,舌暗淡边有瘀点,苔白,脉弦。
B超示:慢性胆囊炎。
辨证为气血阻滞。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
处方:当归15g,川芎15g,牡丹皮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川牛膝10g,柴胡15g,枳壳15g,延胡索20g,蒲公英30g,莱菔子15g。
水煎450ml,3次/d服,每服150ml。
忌辛辣、寒凉之品,患者服用3剂后症状好转,继服23剂后症状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2 肋间神经痛患者,男,50岁,2010年9月10日初诊。
自诉在某医院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用调节神经等药物治疗后无好转,前来求治。
症见痛苦面容,烦躁易怒,胁肋刺痛,舌红少苔,边有瘀点,脉弦紧,证属肝郁气滞血瘀,瘀阻经络。
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10g,川牛膝10g,桔梗10g,枳壳10g,川芎、赤芍、柴胡、甘草各8g。
水煎450ml,3次/d,150ml/次。
忌辛辣、寒凉之品,患者服用5剂后,胸部刺痛明显好转,能穿衣盖被;继服7剂后诸症消失。
3 慢性胃炎患者,女,47岁,2010年10月21日初诊。
患者素有胃脘痛,已达15年。
自述15年前因经常生气,情志不遂而导致胃脘痛,虽经多方治疗,中西药迭进,均无明显效果。
血府逐瘀汤的男科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的男科临床应用阅读精华与重点:主治病症: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精囊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或合并少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久婚不育与抗精子抗体阳性、性欲亢进、阴茎异常勃起、勃起功能障碍症、治病求本与治疗引起ED的原发疾病、抑郁症并发ED、射精痛、阴囊血肿、阴茎硬结症等。
1、原方组成:当归、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钱)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水煎服。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呃逆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2、前列腺精囊疾病:(1)慢性前列腺炎(cpps)cpps久病,出现双侧睾丸疼痛,两腹股沟部胀痛,面色黧黑,排尿不畅,滴白,脉涩不利,舌质紫。
活血化瘀法,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川牛膝、当归,枳壳、枳实、柴胡、王不留行、丹皮、丹参、延胡索、皂角刺、棱术、莪术、桔梗。
(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cpps症见排尿困难伴有睾丸痛,尿频、尿急、尿不畅、尿中断、尿不尽,夜尿,双侧睾丸胀痛引及小腹。
肛门坠胀痛,舌质暗,脉弦涩。
肛门指诊:前列腺增生中央沟消失,表面光滑,无结节,弹性适中,有轻度压痛。
或有精道外科手术史。
辨证:肾阳亏虚为本,肝郁气滞,瘀血败精阻滞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处方:北细辛,泽兰,桃仁,王不留行红花,生甘草,当归,炮甲,熟地,牛膝、枳实,延胡索,柴胡,桂辛,酸枣仁,首乌藤,人参,姜黄,刺蒺藜,川芎,苦参,生蒲黄,益母草,浙贝母,大枣、桔梗。
同时服金匮肾气丸以固根本。
(3)慢性精囊前列腺炎:症见血精(镜下或者肉眼血精)、或见平素性情急躁,心烦失眠,两胁及少腹胀痛,射精后睾丸及阴茎刺痛,舌暗、有瘀点、脉沉涩,多由肾虚、湿热下注引起,或者肝郁化火,瘀血阻滞。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血府逐瘀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张仲景所创。
据《伤寒论》,血府逐瘀汤适用于多种症状,例如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经闭、瘀血积聚等。
该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等草药,通过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可达到舒筋活血、调理经脉的功效。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血府逐瘀汤也被广泛应用,以下将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四肢麻木
血府逐瘀汤可用于肢体麻木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对于某些长期吸烟的患者,常会导致四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现象,应用该方剂,可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
具体用法为:当归、桃仁各15克,川芎10克,生地、赤芍各20克,加水煮成汤后,一日分三次饮用。
二、乳腺增生
三、血瘀型带下
血府逐瘀汤也可用于血瘀型带下等症状的治疗。
血瘀型带下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伴随有痛经、经期出血增多等症状。
应用血府逐瘀汤,可通过活血化瘀、调节生殖系统的作用,达到舒筋活血、平衡内分泌的效果。
具体用法为: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各20克,桃仁、红花各10克,益母草、丹皮各15克,水煎后分三次饮用。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调理经脉的作用,可达到舒筋活血、调节内分泌的功效。
然而临床应用时仍需根据具体病情来合理选取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在用药时也需注意合理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血府逐瘀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临证经验的角度,初探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血府逐瘀汤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血府逐瘀汤是唐朝医家王叔和根据张仲景的延年方和滋脾养阴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改进而成的。
该方剂采用活血行气、化瘀止痛的原理,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使局部淤血排解,疼痛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1. 血瘀证与痛经:血府逐瘀汤用于治疗血瘀证和痛经非常有效。
中医学认为,血瘀是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血府逐瘀汤能够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和淤滞现象,消除炎症和肿瘤,减轻经期疼痛。
而且,血府逐瘀汤中的各味药物各有其特点,共同配合能够更好地调理气血。
2.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临床上常常使用手术切除或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或易复发。
此时,可以采用中药治疗,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处方之一。
该处方能够有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改善子宫内膜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调理子宫内环境,减少肌瘤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3. 颈椎病: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颈椎疼痛、头晕、头痛、手麻、肩背痛等多种症状。
血府逐瘀汤中的桃仁、香附等药物能够活血行气,改善局部血流不畅的情况,促进椎间盘营养物质的输送,增强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减少颈椎疼痛,帮助恢复进一步恢复颈椎的正常状况。
4. 痈疽脓肿:痈疽脓肿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发生在皮肤和软组织。
血府逐瘀汤中的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能够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防止病情发展,加快愈合。
同时,该方剂能够通过活血化瘀,促进局部炎症的排解,减轻局部水肿和疼痛,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痈疽脓肿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1. 血府逐瘀汤是一种由多种药物组成的复方,不适宜长期使用。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调理气血,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多种疾病,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剂之一。
笔者近年来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杂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1 头痛患者男,65岁,头痛5年余,加重半年。
患者于5年前因车祸致头部受伤,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月余,症状好转后出院。
但头痛时有发作,以情绪波动及劳累或者天气变化而诱发并加重,疼痛剧烈如针刺样,以前额及两太阳穴部位为甚,须服强效镇痛剂方能止痛。
伴少寐多梦,头昏头沉,胸闷、恶心,甚则呕吐。
曾去多家医院诊治,皆无异常发现。
血压155/95mmHg,自感脑鸣。
诊见:神志清晰,面色稍暗,瞳孔等大等圆,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舌暗有瘀斑,苔白腻,脉沉弦。
脉证合参,诊为头痛,证属气滞血瘀,痰浊内阻,治宜行气活血化瘀,佐以化痰之品。
予血府逐瘀汤化裁,处方:当归12g、生地黄15g、桃仁10g、红花9g、赤芍9g、柴胡9g、川芎30g、白芷9g,桔梗10g、生石决明30g、枳壳12g、清半夏12g、怀牛膝12g、钩藤15g、白蒺藜18g、全蝎(研末冲服)3g。
水煎服,日1剂。
服药9剂,头痛明显减轻,继用上方加地龙、蔓荆子各10g,3剂。
头痛锐减,夜晚能入睡6-7小时,舌苔薄白,舌质正常,脉平,面色转润,脑鸣亦减轻。
原方加灵磁石30g,继服15剂,诸症消失。
按:该患者患病日久,症状发作时疼痛较剧,疼痛部位固定,痛如针刺,且有外伤史,由此可知瘀血为患,瘀血不除则疼痛不止,故投以血府逐瘀汤治之。
因病在头,故加蔓荆子、白蒺藜、白芷以芳香开窍、疏风清热止痛。
瘀血阻滞,津液不能敷布,聚而成痰,以致头昏头沉,胸闷恶心,故加清半夏以燥湿化痰,重用川芎以通络。
诸药合用,瘀血去,痰浊化,经络通,气血调,则痛自止。
2 泌尿系结石患者女,43岁,左侧腰腹部突然疼痛、小便涩痛2小时来诊。
患者自述近半年来时有左侧腰痛,下腹不适,于2小时前突发左侧腰腹部疼痛,伴小便短少色黄、涩痛不畅,在我院做B超显示,左肾及左侧输尿管上段分别见0.5×0.7cm、0.6×0.8cm结石阴影,尿常规:红血球(+3),诊断为泌尿系结石。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的初步成果。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血府逐瘀汤的简介和研究背景。
在正文中,将详细讨论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临证经验探究、适应症分析、疗效观察以及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与展望,同时探讨血府逐瘀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探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引言:简介、研究背景正文:运用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临证经验探究、适应症分析、疗效观察、案例分析结论:总结与展望、临床应用前景1. 引言1.1 简介血府逐瘀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瘀消肿的功效。
运用血府逐瘀汤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断深入,运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和总结。
本文将围绕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临证经验探究、适应症分析、疗效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对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探索,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背景血府逐瘀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早在《伤寒论》中就有相关记载,被用于治疗痰饮壅滞、寒饮肢厥等病症。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血府逐瘀汤在妇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尽管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关于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经验和疗效观察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挥其治疗作用,以及如何更科学地验证其疗效等。
本文拟就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临证经验探究、适应症分析、疗效观察以及案例分析展开探讨,以期对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运用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运用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中的瘀血观念。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总结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总结【摘要】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该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效。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久病多淤”的理论,凡淤血久入的病证均可用此方化裁。
该方现代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胸痹;顽固性不寐【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06-02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人体隔膜的低处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因此产生“血瘀”理论。
方中桃仁善泄血滞且祛瘀力强,红花活血化瘀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化瘀则营血运行通畅,当归养血和血,生地养血润燥,《本经》谓其能“逐血瘀”。
治疗瘀血内滞引起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例如:胸痹心痛、顽固性不寐、便秘等。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得以总结此方,临症皆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1 胸痹胸痹是以胸部闷痛为特征,甚则痛瘾肩背,喘而不得卧为的一种病症。
“胸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胸痹的发生发展与血瘀密切相关,胸痹主要病机是血瘀胸中,胸脉痹阻,血瘀常贯穿胸痹发生发展的始终,活血化瘀法是胸痹的主要治疗法则之一[1]。
治疗当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的原则,尤重活血通络。
典型病例:某女, 63岁,初诊:2014年1月11号。
患者间断心胸刺痛3年余,部位固定,入夜尤甚,常于情绪波动后出现胸闷心悸,两胁胀痛,甚至痛引肩背,伴四肢不温。
舌黯紫,有瘀点,苔白,脉沉涩。
证属胸痹之心脉痹阻,治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拟桃仁15g,红花12g,当归15g,生地15g,川芎20g,赤芍15g,牛膝20g,桔梗15g,柴胡10g,枳壳15g,,桂枝6g,细辛6g,半夏6g,陈皮6g,甘草6g。
服上方7剂。
2014年1月19日二诊,心胸部刺痛减轻,夜寐稍安,舌仍暗紫,瘀点少。
上方加玄参10g,女贞子10g,继服7剂,心胸部偶犯痛,四肢渐温,纳食如常,舌暗红瘀点消失,脉涩略,精神好转。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状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状标签: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文献综述血府逐瘀汤是由当归、桃仁、赤芍、红花、川芎、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生地、甘草11味药材组成,本方源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血瘀症的传统名方。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本方具有改善血液凝固性和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心肌细胞、双向调节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均有良好疗效。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临床上将本方单用,或加减,或与其他方、药合用,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
但有关本方的现代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本文总结血府逐瘀汤目前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将本方开发为疗效确切、工艺先进、质量可控的现代中药制剂打下良好基础。
1 内科1.1结核性胸膜炎黄志余等[1]选取因症就诊、有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的渗出性胸膜炎患者6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用血府逐瘀汤加味煎剂口服治疗,1剂/d,6剂一疗程,共用3个疗程,疗程间隔2~4 d。
对照组32例,用强的松治疗40 d。
疗程结束后,对照组胸膜厚度大于观察组,产生胸膜粘连和包裹性积液的例数也多于观察组。
提示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引起胸膜形态改变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1.2 慢性肾功能不全曹聪等[2]观察血府逐瘀汤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的疗效。
选择CRF患者50例,其中用血府逐瘀汤配合前列地尔治疗25例(前列地尔组),用呋塞米、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25例(呋塞米组)。
血府逐瘀汤组治疗后尿量增多,血尿素氮及肌酐降低,肌酐清除率升高,总有效率为92%,与呋塞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1.3下肢静脉血栓马文卓等[3]观察补阳还五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4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
治愈25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3%。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探微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探微发表时间:2012-07-12T15:25:10.7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胡浩程瑛张彬杨晓华[导读] 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府血瘀证,经古今医家发挥,成为临床治疗血瘀气滞证的基本方,应用于各种疑难杂症。
胡浩程瑛张彬杨晓华(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 255300)【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49-02【摘要】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府血瘀证,经古今医家发挥,成为临床治疗血瘀气滞证的基本方,应用于各种疑难杂症。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血瘀证医案医话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 由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钱、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线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等11味药物组成。
笔者通过“读经典,做临床”学习《医林改错》,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诸疑难杂症,疗效颇著,兹举验案数则。
1 郁证(心里热)1.1原文:“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
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
三两付血活热退。
”1.2病案林某,女,51岁。
2009年11月24日初诊,主诉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半年余,加重20余日。
患者述停经半年,易生气紧张,渐感心中烦热、心烦失眠,阵发性汗出,曾多处就诊效不显,近20余日胸中阵发性烘热,夜间为重,入睡困难,不能盖衣被,口干但不欲饮,舌质紫暗,舌下脉络迂曲,舌苔薄少,脉弦数。
心电图及血生化均正常。
诊断郁证;辨证肝郁化热,胸府血瘀,瘀热扰心。
治以疏肝解郁,化瘀清热。
方以血府逐瘀汤化裁: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柴胡10g,枳壳6g,牛膝10g,珍珠母30g(先煎),生地10g,丹皮10g,白术10g。
6剂后二诊,患者述病情大减,胸中热每日发作2~3次,时间缩短,汗出减少,睡眠仍不欲覆衣被,舌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原方去珍珠母,加栀子10g以清胸中烦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府 逐 瘀 汤 临 床 应 用浅 谈
彭 肖容 张桂珍
广 东广 州 50 6 1 20 广 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摘
要
运用 中医理论 ‘ ‘ 著者逐 之 ”“ 以通 为用 ”“ 则 不痛” 的原理 ,立 活血化 瘀 法 ,以血 府逐 腑 通 活血 化瘀 中 医药疗 法 血 府逐 瘀 汤
文 章编号 :1 0 — 4 2 0 71 0 2 5( 0 7)2 — 0 0 0 0 8— 2 5
瘀 汤应 用 在 气滞血 瘀 证病 人 身上 ,能 改善 全 身及局 部血 液循 环 ,具有较 好 的疗 效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R 4 2 3 文献标识码 :A
I 血府 逐瘀 汤 是清 代 医家 王清 任 《 林 改错 》 生 地 、 川 芍 、 赤 芍 、 牛 膝 、 桔 梗 、 柴 胡 、 枳 医 中著名 的活血化瘀方 ,原方 为桃仁 、红花 、当归 、
此方加丹 参 1g 去除牛膝 、 2, 积尧 咽 喉干燥 明显者 加石解 、玄参:干咳明显者加川 贝。以此 方加减治 I
6 皮科疾病 在治疗皮肤 白癜风也很 有成效, 以此方加菊花 lg O ,白蒺黎 、 参各 3 g 茺蔚子 、 丹 0, 草决 明各 2 g 0。
治疗瘙痒症证属瘀血 内阻、 不荣肤 、 血 燥而生风 , 治
以活血逐瘀 。以此方加三七粉 6 , 3 g 服 剂而 愈,未
复发。
7 泌尿系统疾病
治疗 尿血 、证属瘀 血 阻络 ,血 不循经 ,治 以 活血化 瘀, 以此方加三七粉6 , 剂后去三七 , g 服4 加
疗哮 喘, 咳痰黄稠结 胸不 爽, 寒热夹杂 。 痹阻肺络 ,
合 小陷胸汤加瓜萎 1g 5 、法夏 6 、黄连 5 、灸麻黄 坤草 ig g g 5 ,继服 2 剂而愈 。其对 于热淋证属湿热未 6 咳痰清稀寒邪入肺加 白芥 子, 舀 莱服子各 l g 灸 O,
除有 阻断痛觉 反射 的功能外 ,还 有扩 张血管 、与
草和 中解百药 之毒 。本方 二乌 加蜂蜜 先煎 ,缓和 毒 性 , 配伍 白芍 、 熟地 ,取 其温 阳和 营 ,温 而
不燥 ,组方 中有芍药 甘草汤 ,四物汤之 意 ,诸 药
激素类药 物一起 改善微循 环 ,达 到修 复组织 、缓
维普资讯
国际 医药卫0 半月刊)
功 ;配 桂枝 、 当归 、丹 参温 经 散寒 ,通 络止 痛 , 鸡血 藤、千年健 、独活 具有祛风湿 ,健筋骨 ,可 加其强湿经活血通痹止痛之 功,佐 以杜仲 、牛膝 、 熟 地 、 白芍 、功 能 补益 肝 肾 ,养 精 血 ,强 筋壮 骨而 治其本 ,熟地 , 白芍又能抑 制本方 的辛热燥
解疾病的作用 。 在腰椎华佗夹脊 穴及局 部阿是穴穴
位 注 射 ,简 单 方 便 、 费用 低 、疗 效显 著 、在 门
诊 可 操 作 ,值 得 推 广 。
相 配 , 祛寒 湿 ,散 风邪 ,温 经通 络 止 痛 ,和 营 补 血 ,补 养 肝 肾 ,扶 正 祛 邪 ,标 本 兼 顾 。
属心脉痹 阻 ,主 要 由胸 中血瘀 ,血行不 畅 引起 胸 服 1 剂而 愈,疗 效甚佳 。 5 痛如 针刺有 定处,伴有 心悸怔 忡 、舌边 有瘀斑 或 舌面有瘀 点, 脉涩 或弦紧,用血府逐瘀汤 治之 ,田 逸之等以此方治疗胸痛症疗效显著 。 2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上干燥性 喉炎 干燥 性喉炎其临床表现咽 喉有干燥感 , 严重声嘶 , 伴有干咳 , 部有异 物感, 咽
[] 吴在德 . 3 外科 学 [] 5 北 京. 民卫 生 出 M . 版. 人
版 社 , 2 0 :9 6 0 0 5
肌 肉萎缩等 症状 , 以, 所 解除突 出组织 对神经根 的 机械性压迫和无菌性炎症 的化学性刺激是治疗此症 收稿 日期 :2 0 — 7 l 0 70一 2 的关键 。 曲安奈得 为一种合 成 的皮 质类 固醇 ,具 责任 编 辑 :陈 建 慧
烈之 性 ;牛膝 、防风 、威 灵仙祛风 化湿通 络 ,甘
有 明显的抗炎作用 ,能消除脊神经根周 围的充血 、 水肿等 炎性反应 ,松解神 经根周 围 的粘连 ,对抗
突 出髓核周围 的无菌性 炎性渗 出物 , 到止痛 的作 起
用, 野木瓜注射液是 中药野木瓜经提取制成 的灭菌 水溶液 ,功能 祛风止痛 、舒筋活络 ,而利 多卡 因
[] 中 医病证诊 断疗效 标准 [] 南京. 1 s. 南京 大学
出版 社 . 9 : 1 1 4 2 9 0
[] 田德禄 . 医内科学 []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2 中 M. 人
社 ,2 0 : 3 8 0 2 6
连等无菌性炎症使神经根受到机械性 的压迫和化学
性 的刺激 ,而出现腰腿 痛 、酸 、 、麻 、无力甚至 胀
3 2 现代 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 出症是椎间盘 参考文献 .
发生退变后 ,由于外力或积累性劳损 的作用 , 纤维 环破裂 , 核突出 , 髓 刺激或压迫邻近 的神 经而出现
它所 支配的部位和肢体 出现一系 列症状 口。 出髓 ]突 核 的水肿 、 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损伤 引起的渗出、 粘
壳 、甘草 。本方 以活 血化瘀而 不伤血 ,疏肝解 郁
8 5
维普资讯
j_ l 0 晦 i ¨ 药。 蘧 审
而不耗气 的特 点,在近代 应用 范围广泛 ,笔者通
过文献对本方 的临床应用进 行浅述,现报告如 下。
国 医 卫 导 27 1卷 第 0 半 干 际 药 生 报 0  ̄ 3 2期(月0 0 -第 )
醒 ,不省 人事 ,伴 有心 慌 胸 闷, 治 以活血 化瘀 , 疏肝降逆 ,此 方加丹参 3 g 0 ,薤 白 1g 5 、磁石 2 g 0, 服 1 剂而 愈,以此方加香附 、台乌药 、艾叶、小茴 2
1 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冠 心病 、心绞 痛 等症 。 中医 称之 为 胸痹 ,
香各 1 g 官桂 、 5, 失笑 散各 l g 柴胡、 O, 生地 减为5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