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5、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优课导学案_1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10页例4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
它是在求两数之和,求部分数与求两数之差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加、减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拓展并提高运用加减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设计了做红花的活动,引导学生把进行比较的两个数量排一排,直观地认识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想想做做”中的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这样安排,充分利用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相关实际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主动探索并掌握解法。
学情分析: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它是低年段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易与上学期所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相混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连加、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连加、连减》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为你详细描述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连加、连减》苏教版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章第一节《连加、连减》。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2.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
多媒体教具包括连加、连减的图片和动画,实物教具有小棒和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比如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看到图片中的水果数量,然后提问:“如果再加上两颗苹果,水果的总数是多少?”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我有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来讲解连加的概念。
然后,我会让学生试着用连加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连加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解决。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的连加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连加、连减的定义和例子。
我会用清晰的字体和符号,将连加、连减的定义写在黑板上,并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连加、连减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巩固连加、连减的概念和应用。
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连加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连加、连减》苏教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2013年秋季学期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
2.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P12-13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活动,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学习过程一、忆一忆:1、你能说出他的名称吗?(要求:自己先写出名称来,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2、上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呢?(要求:自己先数一数,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数法。
)二、学习新知(课本P12)1、仔细看窗格图案,观察窗格上有什么图形?(提示:我发现()边形()边形()边形,还可能会有()边形。
)2、从窗格图案中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要求:看看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
)3、认识四边形○1、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3、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试试看。
(要求:自己先画一画图,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画法)4、小结:我们在窗格图案中看到的图形虽然形状大小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由()条边围城的,所以都是()边形。
()方形和()方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所以也是四边形。
5、板书设计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三、巩固练习:课本P12-13想想做做2.2认识平行四边形P14-15学习目标:通过拼一拼、找一找、围一围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学习重难点:体会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感受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学习过程一、忆一忆:(要求:自己先想一想,后把自己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什么叫做三角边、四边形和五边形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学习新知(课本P14)(1)运用手中的笔、尺子等拼成平行四边形。
(要求:同桌合作,并一个做一个讲)(2)利用手上的绳子,圈出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
三、试一试1、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要求:先把自己的画法和同桌说一说,后各自画一画)2、画一个由五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图形,并分别涂上五种颜色?(要求:先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后各自画一画)四、小结: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五、巩固练习:课本P14-15想想做做XXX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主备人:学习时间:2013年月日小主人:课题:5的乘法口诀(P29-30)例6 课型:新知探究课学习目标:1.我会编5的乘法口诀,并知道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质导学案
1 连加、连减项目内容1.算一算。
9+3+4= 8+6+9= 3+2+7=10-8-2= 13-2-7= 19-6-5=2.计算:28+34+22。
3.计算:84-40-26。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连加和连减时,按照从( )往( )的顺序计算,列式时列一个竖式简单些。
5.两位数的连加计算,相同数位( ),从( )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 )位进1,按照运算顺序列成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6.列竖式计算。
7.算一算。
54+20+6= 46+25+17= 7+59+20=90-58-30= 75-28-19= 72-6-44=温馨提示知识准备:两位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1.16 23 12 0 4 82.84 62 84 62 843.18 184.左 右5.对齐 个 十6.42 83 65 81 28 11 39 14 80 897.80 88 86 2 28 222 加减混合运算项目内 容1.算一算。
32+40+7= 60-40-15= 20+6-7= 73-40+20=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支?3.加减混合运算。
67-25+28=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按照从( )往( )的顺序计算。
5.我还有( )不明白。
6.列竖式计算。
56+34-20= 32+55-46=78-24+39= 43-13+42= 7.公园里开设了一个“垂钓角”供游人钓鱼。
某周六早上池中共有53条鱼,晚上工作人员统计出总共被游客钓走28条鱼。
为了保障周日正常的垂钓,工作人员又放进42条鱼,这时池中共有多少条鱼?温馨 知识准备: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相关知识。
提示1.79 5 19 532.4+3-5=2(支)3.70 42 42 70 42 704.左 右5.略6.70 41 93 727.53-28+42=67(条)3 使两个量一样多的实际问题项目内 容1.算一算。
25+25= 20+20= 47-25= 30+40= 50+20= 50-30= 60-20= 38+22=2.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以下三种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素材:5.3 认识米 导学案和校本作业(苏教版)
豪洋双语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第三课时认识米主备教师:二年级班姓名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学具和教具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导入新知(一)认识米1.请两位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2.问题: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3.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3.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教师出示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2.操作性练习.(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2)教师门高()米()厘米.(3)讲桌长()米()厘米3.1米=()厘米100厘米=()米教学反思:豪洋双语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校本作业一第一课时认识米主备教师:二年级班姓名1.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观察物体丨苏教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观察物体丨苏教版一、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物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爱观察、会观察的好习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观察物体的方法;2.颜色、形状的观察;3.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物体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观察物体,通过观察,了解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2.让学生能够学会使用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区分物体;3.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展示自己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方法;•颜色、形状的观察;•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物体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观察物体,形成合理的观察方法;•如何让孩子们学会使用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区分物体。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他们对颜色、形状的认识,并让学生们说说观察物体的方法。
2. 呈现新知1.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常用物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些物体。
2.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们了解物品是有颜色和形状之分的,帮助学生学会使用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区分物体。
3.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能力1.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描述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些学生,让学生上黑板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描述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让其他学生猜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反复强调观察物体的方法和使用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区分物体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常用的一些物体,写下它们的颜色、形状等特征;2.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堂上的观察和描述,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写下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了解物体的颜色和形状来展开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到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中,乘法的各部分名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节第二节《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乘法算式中的乘数、积、乘数和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算式的基本构成,掌握乘数、积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中乘数、积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乘数和积进行计算,并理解它们在乘法算式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算式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算式的构成,从而更好地掌握乘数、积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算式的构成,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数、积的概念,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情境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乘法,从而引发学生对乘法算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我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乘法算式中乘数、积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板书上清晰地写出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乘法算式的构成。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有关乘法算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题、 “试一试”及 “想想做做”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
使学生在书写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 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能书写规范、工整,提高运算能力。
3.初步掌握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活动方案】活动一:复习导入1.竖式计算。
45+17 80-59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70-30-20= 17-7-5= 14-9-2=活动二:自主探索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9+27+26(1)想一想,要先算什么?你能列竖式计算吗?(2)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3)还可以怎样计算?(4)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和原来把两个竖式分开写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写法比较简便?2.小结: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
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并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口答,并说说你是如何很快知道答案的。
二、谈话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2.1.交流例1中的内容,思考:(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3)交流书中两种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可编辑)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二年级数学(上)教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横沟桥镇小学“1+2”快乐课堂师生导学案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课时时间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具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1、导入,创设情景.导疑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导学测量统一长度(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6《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导学案
学习内容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第8—10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
学习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领悟解决方法,正确解答。
拟采用环节
自主预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总结。
学习准备
投影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自主预习
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出问题:(1)小华做了几朵小红花?
(2)小平做了几朵小红花?
二、自主探索
学生说一说: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摆一摆。
小英:00000000000
小华:00000000000 000
(1)用圆片摆一摆。
(2)用加法计算11+3=14(朵)
2、先摆多少?表示是谁的朵数?再摆谁的?你是怎样摆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圆片图。
3、小结:小华比小英多3朵,我们先摆11个圆片,多3朵,就再摆3个,所以在摆小英的朵数时,我们是分两次摆的。
三、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2题,仔细看图,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怎样理解的。
3、弄清题意后,先让学生说说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怎样求题目中的问题、然后独立完成解答。
4、第5题是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题中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再列式解答。
五、自主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还有什么问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 1 教时一、内容:连加连减(书P1—2例题1)二、目标:1.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三、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难点: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四、教程 .(一)复习.1、竖式计算. 45+17 80-59指名板演,并说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注意什么.2、口算.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二)揭示课题:连加、连减(三)探究新知.1、探究连加.(1)出示例1图,生说图意.师: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生:复述图意.(2)尝试列式.师:求一共有几只,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用什么方法?(加法)为什么?生答、师板书:(1) 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3)尝试竖式计算.师:这是一道两位数连加的算式,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再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生尝试用竖式计算)(4)交流计算方法:如果出现第一种,引导生再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要理解每一步算的是什么.(5)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2、探究连减.(1)出示试一试 : 90 – 25 – 28 =师: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用竖式计算时,算式该怎么写,自己先试试,再小组交流.(2)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指导。
(3)反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四)巩固.1、想做第1题 . 生在书上填写,并说两个竖式连写要注意什么.2、想做第3题. 生观察,再说图意.(1)师:在图上能知道什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2)生复述图意,尝试列式.(3) 反馈:谁能说说是怎样计算的?3、想做第4题. 生仔细观察,再说图意.(1)师: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求一共摘了多少个,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计算,师巡视、指导.(2)反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3)师:还剩多少人?我们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尝试计算,师巡视.(4)反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谁能说说该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六)作业:第2页第2题第 2 教时一、内容: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运算(书P3—4例2)二、目标:1.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2.用竖式会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三、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四、教程.(一)复习.1、板演 . 26+25+38 = 70-18-26 =指名板演,要用竖式计算,用简便方法书写.2、口算:生说出口算过程.12+8+20 = 50-30-6 = 42+8-30 = 52-12+8 =(二)学习新知.1、师:我们已经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谁会做?2、出示例3,生观察、说图意.师:你能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么列式呢?3、生列式、师启发:(1)这道题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用竖式怎样计算?指名到黑板前试算,其余在位上计算.4、小结提问:(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应注意什么?5、生计算“试一试”: 60 – 38 + 40 =师: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 巩固.1.基本练习.2.想做第2、3题.3、想做第4题.(1)师:从图上你知道什么?求还剩多少棵,你们会列式计算吗?(2)生列式计算,师巡视.(3)师:求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4)生计算、师巡视.4、想做第5题.(1)师:从图上你知道什么?求全班共栽树多少棵,你们会列式计算吗?(2)生列式计算,师巡视..c Om(3)师: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4)生计算,师巡视.(四)作业:想做第1题第 3 教时一、内容:练习一(书P5)二、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达到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乐趣.三、重点:正确、熟练计算.四、教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书第5页第1题)2、出示口算卡片:(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二)提高练习.1、书第5页第2题.(1)让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指名板演,其余在位上练习、反馈.2、书第5页第3题(1)生理解题意.(2)引导生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3、书第5页第4题.(1)生理解表格.(2)师: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3)生独立计算、评价.(三)拓展练习:思考题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四)课堂小结.(五)作业:数补第3页第 4 教时一、内容: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书P6--8例3)二、目标:1.通过操作让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的乐趣.三、重点:掌握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四、教程:(一)出示例3. 生读题、审题.(二)探究新知.1、师:谁能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同位交流: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的问题.2、生用圆片摆一摆.3、反馈三种摆法:(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法4、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三)巩固.1、基础练习.(1)想做第1题,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2)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2、提高练习.(1)想做第2题. 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①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②比较(1)和(2)提问: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再移多补少?引导生得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2)想做第3、4题.①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②生独立完成,师巡查.③反馈、让生说出理由.(四)作业:数补第4页.第 5 教时一、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书P8—10例4)二、目标:1.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解决方法,会解答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三、难点: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四、教程.(一) 复习.1、师在黑板上摆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2、师: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3、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对一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余3个,我们就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5《练习八(第1课时)》导学案
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写除法算式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注重写与说同步进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自主探索
活动三:画一画,填一填
出示:第51页第3题
《练习八(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内容
练习八 第50----51页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用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习重、难点
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拟采用环节
学习准备
挂图 小棒 电脑投影
(1)学生先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画。
(2)检查画的情况
(3)完成填空并说一说两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观察思考: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活动四:看图想分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51页第2、4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活动五: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52页第5题。
活动五: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52页第5题。
一、创设情境
活动一:填一填
(1)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
(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1。
(3)商和除数都是3,被除数是9。
提问: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活动二:分一分,填一填。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认识线段(导学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线段(导学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认识线段1.线段的定义: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线段叫作线段。
如图所示:A -------- B其中,A和B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2.线段的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
如:线段AB3.线段的长度: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用L表示,单位是厘米(cm)。
如:LAB=5cm二、练习题1.观察下图,将所给出的线段用字母表示。
O -------- P-------- Q答案:线段OP, 线段OQ2.观察下图,估算线段的长度,用cm表示。
A -------- B答案:约2cm3.观察下图,求线段CD的长度。
C -------- D答案:CD=7cm三、思考题1.观察下图,该线段的长度是多少?请写出判断过程并给出答案。
E --------F (5cm)G -------- H (3cm)答案:线段EF和线段GH不相交,因此不能直接将它们的长度相加。
使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如下结果:EF^2 = EG^2 + GF^2EF^2 = 3^2 + 4^2EF^2 = 9 + 16EF^2 = 25EF = 5cm因此,线段EF的长度是5cm。
2.如果线段AB的长度是3cm,线段BC的长度是4cm,那么线段AC的长度是多少?请写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及答案。
答案:使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如下结果:AC^2 = AB^2 + BC^2AC^2 = 3^2 + 4^2AC^2 = 9 + 16AC^2 = 25AC = 5cm因此,线段AC的长度是5cm。
四、总结1.线段的定义是什么?线段的定义是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线段叫作线段。
2.线段的表示方法是什么?线段的表示方法是用字母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
3.怎样计算线段的长度?线段的长度是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用L表示,单位是厘米(cm)。
4.如何根据勾股定理来计算线段的长度?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线段的长度。
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两边的平方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个人调整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说说图 的意思,编编应用题。小组交流。个 别回答。 2、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 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 学生归纳、总结。 试一试 简单的计算还可以口算 1、请将下面竖式填写完整。
活动二、用竖式计算。 52+29-38= +17= 65-28 3、练一练。 完成第 2、3、4、5 题 填上数,使三角形每条边上三个数的 和相等。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竖式计算。 (一)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36+28+17= ( ) ,先从个位加减。 65-25-21=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男生一共折了 38 只,女生 一共折了 42 只。送给幼儿 园 33 只,还剩多少只? 竖式计算 60-38+40 ( 十位退( )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 )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2 连加连减 课 型 新授 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竖式的书写 数位的对齐 算术卡片、课件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 口算 13-5= 18+7= 86-4= 64-40= (说出计算方法) 9+4+3= 14-5-4= 8+7+3= 7+4+6= 1.同学们在干什么? 活动二、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 第一位同学折了 19 个 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 第二位同学折了 27 个 大家吗? 第三位同学折了 26 个 师板书: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计算 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 当学生提出“一共折了多少个?”时 出式问题卡片 2.探究交流: 1 9 4 6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 +2 7 +2 6 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4 6 7 2 2)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个数相加 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能探索多种不 同的计算方法。 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1 9 +2 7 4 6 +2 6 7 2 师:同学们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 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你喜欢哪一 种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平均分(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平均分(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知识点概述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学习到以下数学知识: - 平均分的概念 - 基本求解平均分的方法二、重点难点解析1. 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指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平均分来了解某个事件、现象或数据的整体情况。
2. 基本求解平均分的方法假如我们需要求解一组数据的平均分,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 1. 将数据进行求和,得出数据的总和。
2. 计算数据的个数,得出数据的数量。
3. 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数量,即可得出平均分。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要求以下三组数据的平均分: - 1, 2, 3, 4, 5 -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 1. 1+2+3+4+5=15;6+7+8+9+10=40;11+12+13+14+15=65。
2. 第一组数据有5个数字,第二组数据也有5个数字,第三组数据同样有5个数字。
3. 分别用每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量,即分别得到平均数为3、8、13。
三、实战演练1. 练习1在下列数里,找出平均数并判断哪一个数是平均数:23, 17, 11, 19, 25, 31解析:首先将这几个数进行求和,结果为23+17+11+19+25+31=126。
然后计算这些数的个数,得到数量是6个。
最后将126除以6,得出平均数是21。
因此,21是这组数的平均数。
2. 练习2请你计算以下三组数据的平均数: - 8, 10, 12, 20 - 3, 9, 12, 15, 18 - 7, 14, 21, 28, 35解析:按照求解平均数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 平均数为12.5;- 平均数为11.4(约); - 平均数为21。
四、课后作业请设计以下两个问题,并计算答案: 1. 王老师最近给2班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考试,该班级共有30名学生,平均分为75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认识线段》导学案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4、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再将它斜拉
再将两手放松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二、自主探索
1、说一说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3、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三、自主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
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
三、自主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自己练习。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认识线段》导学案
学习内容
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学习重、难点
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拟采用环节
学习准备
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自主预习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9《9的乘法口诀》导学案
(3)全班交流。
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读表。
2.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3.填口诀。
一九得九四九三十六七九六十三
二九十八五九四十五八九七十二
三九二十七六九五十四九九八十一
4.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口诀,感受规律记忆学习的好处。
三、自主交流
.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四、自主拓展
1.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
2.游戏:对口令。
3.完成“想想做做”第2、3、4题。
五、自主小结
27
36
45
54
63
72
81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2.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3.填口诀。
4.集体订正。
三、自主交流
.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四、自主拓展
1.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
2.游戏:对口令。
3.完成“想想做做”第2、3、4题。
五、自主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课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
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习准备
实物投影
拟采用环节
自主预习、自主探索、自主交流、
学习 过 程
教 师 指 导
一、自主预习
1.出示例题。
2.分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二、自主探究
1.填表。(第80页)
(1)学生尝试填表。
9的乘法口诀
行数
1
2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连加连减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竖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数位的对齐
教学准备算术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个人调整
活动一、
口算
活动二、
第一位同学折了19个第二位同学折了27个第三位同学折了26个列式计算
1 9 4 6
+2 7 +2 6
4 6 7 2
活动三、计算
还剩多少只?
竖式计算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
13-5= 18+7=
86-4= 64-40=
(说出计算方法)
9+4+3= 14-5-4=
8+7+3= 7+4+6=
1.同学们在干什么?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大家吗?
师板书: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
当学生提出“一共折了多少个?”时出式问题卡片
2.探究交流: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2)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个数相加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能探索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1 9
+2 7
4 6
+2 6
7 2
师:同学们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你喜欢哪一种呢?
【检测反馈】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2 2、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6+25+17 37+28+19
3.折了这么多的船。
同学们的功劳可真大啊,现在把它们分发给小明25只,小红28只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板书: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剩下的船,学生通过实践经验得出可以先算出分掉的船,再求剩下的船。
4.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引导比较不同,小结方法
三、实际应用
1、谁能完成下面的题目
评讲
2、完成作业
3、引导完成2页第3、4题。
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知识,我们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