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瓜叶菊主要病虫害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豆细菌性疫病的发生与防治尚晓英,刘兰兰,薛桂莉,王亚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佳木斯154004)
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是菜豆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该病除危害菜豆外,还可在豇豆、绿豆、小豆上发生。
1 危害症状
菜豆细菌性疫病危害叶、茎及豆荚。
a.叶片症状 在叶片上初生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被害组织逐渐变褐干枯,枯死组织变薄,半透明。
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
病斑上常分泌出一种淡黄色菌脓,干后在病斑表面形成白色或黄色的薄膜状物。
严重时一片叶上多个病斑,相互愈合,最后引起叶片枯死,但一般不脱落。
嫩叶受害则扭曲变形,甚至皱缩脱落。
b.茎部症状 播种有病种子,萌发抽出的子叶多呈红色溃疡状,其后可在着生的小叶节上或第1片真叶的叶柄处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红褐色溃疡状扩大至绕茎一周,茎易折断或使幼苗枯萎。
成株茎部受害,则产生红褐色、长条形、稍凹陷、略呈溃疡状病斑。
c.豆荚症状 受害部最初呈暗绿色油渍状斑点,扩大后为红色不规则形,有时略带紫色,最后变为褐色病斑。
其中央部分下陷,斑面带有淡黄色菌脓。
豆荚受害严重时,全荚皱缩而褪色,产生黄斑。
在种脐部也常有黄色菌脓。
2 发生条件及传播途径
当寄主受害部位有水滴的情况下,在24~32℃的温度下均可发病。
在高温条件下,潜育期一般2~5d,短的只有1d 左右。
因此,在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该病发生严重。
此外,栽培管理不当、虫害发生严重、肥料缺乏、杂草丛收稿日期:20051222生的田块发病重。
病原主要是在种子内越冬,但也可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
在种子内的病菌经2~3年仍具有存活力,病残体在土壤中分解腐烂后,病菌随即死亡。
带菌种子发芽后,病原菌危害子叶及生长点,并产生菌脓,经由风雨、昆虫传播,从植株的水孔、气孔及伤口等处侵入。
另外,由于子叶发病后并不产生菌脓,病菌在寄主的输导组织内扩展,以后迅速延及植株各部,轻者植株萎缩,重者全株枯死。
3 防治方法
a.选留无病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
从无病田健康植株上采种。
播种前对带菌种子用45℃的恒温浸种15min(当水温低于45℃时,适当添加高于45℃的热水,使水温保持45℃),然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或用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16~24h,也可用风干种子量的0.3%~0.4%的50%福镁双或95%敌克松原粉拌种。
b.农业措施防治。
与非豆类蔬菜轮作2年以上。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减少病原,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高垄、深沟、地膜覆盖栽培,降低土壤湿度,减少土壤蒸发,既保墒又降低空气湿度;清洁田园,拉秧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合理密植,及时上架引蔓,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c.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铜制剂为主的农药,可用50%琥胶肥酸铜(D 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磷铝(D 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微粒粉剂500~6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1∶4∶6000铜皂液或1∶2∶300∶400波尔多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d喷一次,连喷3次。
(020)
北方瓜叶菊主要病虫害防治
于维杰,韩少广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园林风景管理处,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瓜叶菊别名千日莲、瓜叶莲、千夜莲,为菊科瓜叶菊属植物。
它原产于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在北方地区作为二年生盆栽草本花卉栽培。
用人工控制其播种期,能使它在元旦、春节、五一开花。
作为盆栽观花,也可用于室内布置花坛。
在培育过程中,瓜叶菊易受病虫侵害,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瓜叶菊霜霉病,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现将上述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病害防治
1.1 白粉病
收稿日期:20060413
a.症状 开始发病时,被害部位出现白色小点,后发展成白色粉斑,叶片像覆盖一层白粉,最后变成灰色,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卷曲皱缩,开花变形,严重影响观赏。
小苗受害时,枝叶焦枯,甚至死亡。
白粉病在湿度大、光照少、通风不良和昼夜温差在10℃以上时,极易发病。
b.防治方法 在栽培管理上,要注意通风,增加光照。
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对病株可采用稀肥皂水或洗衣粉液冲洗病叶,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多次。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50%代森铵8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生长季节喷洒0.2~0.3度石灰硫磺合剂。
01现代化农业 2006年第7期(总第324期)
斑须蝽的发生与防治
刘江滨1,吴永健2,单兴波2,楚德海2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植保植检站,黑龙江萝北154211;2.黑龙江省江滨农场)
斑须蝽为半翅目蝽科,别名细毛蝽、臭大姐,分布在全国各地。
斑须蝽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农业生产新发生的一种害虫,主要为害玉米、甜菜和马铃薯。
2000年斑须蝽仅在黑龙江省个别市县造成危害, 2001年发展到绥化、哈尔滨等20余个市县,发生面积约41.3万hm2,2002年以后该虫仍在部分地区造成危害。
通过调查,该虫具有突发性,对农业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应采取有效的综防措施,减轻或杜绝该虫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0~13.5mm,宽约6.0mm,椭圆形,黄褐或紫色,密被白色绒毛和黑色小刻点,前胸背部前面呈浅黄色,后面呈暗黄色,小盾片三角形,末端钝圆,黄白色。
前翅革质,部分淡红褐色,膜质部分膜质部透明,黄褐色;触角5节,各节先端黑色,基部黄白色,呈黑白相间状;喙细长,紧贴于头部腹面。
卵圆筒形,橘黄色,有圆盖,聚产成块,平均16粒。
若虫共5龄,体暗灰褐或黄褐色。
2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及穗部汁液。
茎叶被害后,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可造成心叶部分萎蔫,叶片卷曲,嫩茎凋萎,影响生长,减产减收。
近几收稿日期:20060328年在黑龙江省发现玉米受害现象为心叶扭曲畸形,叶片有明显虫食痕,中后期植株生长发育延缓停滞,逐渐呈淡黄色;通过病毒的传播致使玉米出现烂心现象,重则心叶憋住,由茎基部产生分蘖,严重减产。
甜菜表现的症状是叶面褪绿、黄化,产生坏死斑,最后造成甜菜死苗。
3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田间杂草、枯枝落叶、植物根际、树皮及屋檐下越冬。
它为多食性害虫,成虫必须吸食寄主植物的花器营养物质,才能正常产卵繁殖,卵聚生成块,每块12~24粒,多产于叶片正面及幼嫩部位。
斑须蝽的为害活动具隐蔽性,白天多聚集在小杨树及作物的根部,傍晚或清晨取食为害。
此虫飞行能力较强,有转株为害习性。
4月初开始活动,早春、越冬代成虫在杂草中活动;4月末至5月初成虫开始迁移到近处蔬菜地为害,5月末至6月上、中旬迁到玉米田进行转株为害,成虫能多次交尾,多次产卵,产卵期较长,第1代成虫6月初羽化,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第2代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孵化,8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0月上中旬陆续越冬。
初孵若虫群聚为害,2龄后扩散为害。
4 防治措施
1.2 瓜叶菊霜霉病
a.症状 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但只为害叶片。
被害叶片初出现水渍状淡黄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展,但因受叶脉限制而成黄褐色多角形病斑。
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色霉状物;干燥时病叶干枯易碎,严重时导致全株枯死。
b.防治方法 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80%代森锌6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每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药2次,可控制病害蔓延。
喷药时要注意将药液均匀地喷到叶背面。
2 虫害防治
2.1 红蜘蛛
a.症状 红蜘蛛繁殖力强,一年可发生几代至几十代,尤其是在高温及通风不良条件下极易发生。
被害叶片呈灰白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枯焦似火烧状,造成叶片脱落,严重影响瓜叶菊生长与开花,降低观赏价值。
b.防治方法 可喷洒乐果1000~1500倍液、50%三硫磷乳剂3000倍液、2.5%鱼藤精800~1200倍液、9.5%氯氢・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克螨・氰菊10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2.2 蚜虫
a.症状 蚜虫繁殖力极强,一年发生10余代。
蚜虫刺吸植物汁液,并分泌大量黏液,黏液中含有糖分,又促进真菌性病害发生。
被害叶片变黄卷曲下垂,严重时脱落,影响瓜叶菊生长与开花。
b.防治方法 可喷洒40%乐果乳剂或80%敌敌畏乳剂2000~3000倍液、50%灭蚜松15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2.5%鱼藤精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采用人工助迁七星瓢虫、食蚜蝇、草蛉等进行防治。
(020)
11
斑须蝽的发生与防治 刘江滨 吴永健
单兴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