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构成内容

合集下载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摘要】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社会的整体性和有机性,指导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和方法。

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资源的合理分配、社会的稳定发展。

马克思的社会整体观认为社会是有机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社会公平、民主、平等和法治等。

和谐社会的构建路径需要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制度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

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是要注重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和谐社会的发展前景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和谐社会、构建、内涵、路径、启示、重要性、发展前景。

1. 引言1.1 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概述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整个社会可以像活的生物体一样,由各种各样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为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社会有机体理论强调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互动。

就像生物体内的器官、细胞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生命的运转一样,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群体、组织、机构也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在共同努力下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有机体理论不仅突出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更加注重了社会结构的动态平衡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地存在,但通过整体的协调与调节,可以实现社会各部分的和谐共处,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观念,强调了社会内部的协调与发展,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1.2 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和谐社会构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一、本文概述《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这篇文章旨在深入剖析和解读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核心方法论。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分析框架,它强调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社会整体发展中的协同作用。

这一理论不仅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为我们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本文将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首先回顾和梳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为后续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一理论的方法论特点,包括其整体性、动态性、历史性、阶级性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理解,揭示其方法论价值,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社会科学体系贡献力量。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一个深邃且系统的哲学思想,它揭示了社会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复杂有机整体。

这个有机体的基本构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整体架构。

经济是社会有机体的基础。

马克思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这意味着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决定了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政治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体现了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状态。

在马克思看来,政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反映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分配。

文化也是社会有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作为精神生活的反映,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

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五位一体总布局

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五位一体总布局

摘 要 : 经济建设 、 政 治建设、 文化 建设 、 社 会 建设 、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五 位 一体 总 体 布 局 的 明确 提 出 . 以 马 克 思 社 会 有 机 体理 论 为 理 论 基 础 ; 同时 , “ 五位一体” 是 马 克 思 社 会 有 机 体 理 论 在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实 践 过 程 中的 具 体 应 用 , 是 贯 彻 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 的 要 求 . 也是 全 面 进 行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现 实 实践 需要 : 全 面 落 实 五位 一 体 总 布局 , 需要 全 面加 强 经 济 建设 、 政治建设 、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 、 生 态文明建设 , 并将 这 五 大 建 设 统 一 于 实现
论包 含 着丰 富 的 内容
1 . 社 会有 机 体形 成 的前提
的 ” [ 2 1 6 ' 5 6 ) 实践 是维 系社 会有 机体 存在 的现 实机制
社会 实 践 包括 三 种类 型 .即生 产 物质 生 活资 料 的
马 克思 主 义 认 为 . 社 会 作 为 一个 互 相联 系 、 互 实践 、创 造精 神 文 化 的实践 和 改 造社 会关 系 的 实
相依 存 的庞 大复 杂 的 有机 统 一 整体 .是 由 自然环 践 马 克 思特 别 强 调 了生产 实 践是 社 会 有机 体存
境、 人 口、 生产力 、 生产关 系、 经 济基 础 、 上 层 建 筑 在 的基 础 。人 类 只有 首 先 通 过 生 产 实 践 解 决 吃 、
49
一 一 一
种 具有 主观 能动 性 的物 种 。一 定数 量 和 质量
的人 口 、 人 口因素 的具 体 状 况 , 都对 社 会 的发展 起

马哲社会有机体的名词解释

马哲社会有机体的名词解释

马哲社会有机体的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它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有机体是一个重要概念,它被用来解释社会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对马哲社会有机体进行详细解释和探讨。

一、社会有机体的起源和基本概念社会有机体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它来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关系,就像生物体内的器官一样相互作用。

通过对社会有机体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概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有机体是社会群体的有机整合,即社会中不同的个体和群体通过相互协作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个有机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社会的功能和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有机体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即社会的发展是朝着更高级别、更稳定和更有机的形态发展的。

社会有机体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

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二是微观层面,即社会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有机体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功能,即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满足的能力;二是生活功能,即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能力。

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社会的整体和动力。

三、社会有机体的演化和发展社会有机体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化的过程。

社会有机体的演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即社会的结构和制度的变革;二是微观层面,即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思维的变化。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更新的过程,它通过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得以推动。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但是在大的历史长河中,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趋势。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浅说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浅说
摘要 : 社会形 态问题 的讨论一 直采 用“ 济基础——上层 建筑” 经 这一 关键 的隐喻 , 但仅仅这样 的建筑模 型是无法 说明上层 对基 础所存在 的“ 反作 用” 意义 , 正是基 于这样 的疑 问和思考 , 马克 思把人 类社会 历史 隐喻 为“ 有机 体” 他 , 强调社会是 由不同要 素和组成部分按一定 的结构和层 次有序地排列起来的 , 并且是 能够 自我发展 的统一体。本文试 图通过对马克思社会 有机体 昌想的提 出和展 开为历 史过 程的 简单介 绍 , 以及对 其理论 的基 本 内涵和特征 的具 体 阐 述, 来揭 示社会有机体在马克思社会学说 和唯 物史观 中的重要作 用以及这一理论 对人 类社会 的发展 、 与 自然的协 人
节割裂 开来 , 把社会 的各个 环节 变成 同等 数量 的依 次 就是 出现 的单个社 会 。其 实 , 凭 运动 、 序 和 时 间 的 唯 一逻 单 顺 辑 公式 怎能 向我们 说 明一切 关 系 在其 中同 时存 在 而 又互

分化 , 自 协调完 善 的有 机 系统 。所 以说在 马 克思 主义 又 我 哲学 中 , 有机体 是一个 由社会 各 环节 、 社会 各要 素 、 种关 各 系构成 的有机 整体 , 是囊括 全部社 会 生活 及其 关 系 的总体
21 0 2年 第 1 期 ( 总第 20期 ) 4
世 纪桥
No 1, 0 2 . 2 1
Sli i h a jQ o
( ee l o2 ) G nr .4 a N 0
马 克 思 社 会 有 机 体 理 论 浅 说
张 晓 兰 , 亚 昆 欧
( 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系, 湖北 武 汉 4 07 ) 30 4
调 发 展 和 建 设 和 谐社 会 的 启 发 意 义 。

第四专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四专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主要依靠思维的抽象力; 2、中间层次较多,间接性比较明显; 3、社会认知总与人们的利益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4、社会认知过程中‚理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经验观察 2、事实描述 3、概括与综合


社会评价的关键在于合理性。 合理性包括正确性和有效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确性不仅要依据社会事实,还要依据正价值而不 是负价值。 有效性与人文社会科学所要求的深度与广度有关, 不仅需要评价标准具有具体的普遍性,还要求研究 者有对人类命运高度的关怀。


“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 旧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 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02页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表现为利益冲突。因为“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7页 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突出表现为阶级矛盾。根本利益对 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 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事物的把握 ◆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 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 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 ◆自然界也是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的


恩格斯说,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 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 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 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 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着的人类社会:阶段性特征。



1、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 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 2、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 3、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在理论上代表了无产阶级利益的哲学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核心,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劳动价值论等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详细探讨细分为几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从整体上看待世界,强调矛盾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承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不可抗拒性。

2.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物质生产力的变革,而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先进和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通过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阶级斗争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无论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还是各个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4.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形成了剥削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个部分从上述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强调整体观念,认为矛盾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一,强调物质生产力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先进和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3. 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社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容分析及共对当代社会结构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容分析及共对当代社会结构的启示

社会 有 机体 。唯物 史 观用 来 表述 社 会 诸要 素 有 机
离 开 现 实 的 、 机 的 国家 生 活 . 重 新 陷 入不 现实 的 、 有 而 机 械 的 、 属 的 、 国家 的生 活 领域 。我们 要求 国家 不要 在 从 非 应 当成 为 它 内部 统一 的最 高 行为 的 行为 中解 体 。”1 些 [ 1 这
别 , 在 于各 种 元 素彼 此 分 离 的存 在 , 不 而在 于受 同一 “ 生 命 ” 动 的不 同职能 的 活生 生的运 动 。国家生 活 的有机 体 推 各种 元 素之 间差 别 是相 互联 系的环 节 ,而不 是 互不 相 干

马 克 思社 会有 机体 理论 的提 出
马 克思 最早 提 到有 机 体 是在 《 奥格 斯 堡< 评 总汇 报 >
【 者简 介】 葛 莉珍 (95 )女 , 作 17一 , 陕西省 榆 林 市人 , 西省榆 林 学 院思 想政 治理 论教 学科研 部 讲 师 , 士 , 究方 向 : 陕 硕 研 马
克 思 主义 基本 理论 与 中 国社 会发 展 。

1 ・ 5
延 安 职业 技术 学 院学报
21 0 1年 l 0月
的主 要特 征 在 于 : 社会 生 活 以生产 实 践为 基 础 。 本质 上 是
实 践 的 ,社 会 就 是 在 生 产 实 践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一 切 社 会 关 系的 总和 。

论 述 中 我们 可 以看 出 . 马克 思 讲 到 了 “ 有生 命 的机 体 ” 和 “ 国家 生 活 的有机 体 ” 。并着 重 区别 了有 机体 不 同 于无 机 体 的本 质特 征 。强 调 了构 成有 机体 的各 种元 素 之 间 的差

关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构成内容的文本分析

关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构成内容的文本分析

自 然环境何 以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前提性 因素呢?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 , 自然界是人和人类社会形成 的
物质 前 提 , 和人 类社 会 的存 在 又依 赖 于 自然 界 , 以 , 人 所 自然环 境 和人 类 社 会 的发 展 是相 互 联 系 、 互 制 相 约 的 。马克思 曾指 出 :历史 可 以从 两 方 面来 考察 , 以把 它 划分 为 自然 史 和人 类史 。但这 两 方 面是 密切 “ 可
[ 图分 类 号 ]D 中 O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0 - 79 2 0 )6 0 7 - 4 文 0 14 9 (06 0- 6 3 0 -
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理论 ,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哲 学基础。 他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比较明确地论述 了自然环境和人 E因素作为一定社会构成 的 的多维度 有机整体 。全 面理 解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 理论 。 有助 于我们更加全
面 地认 识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 基 本 规 律 , 有 助 于 我 们 深化 对 全 面 建 设 小 康社 会 与 积 极 构 建和 谐 社 会 的 认 识 。 也 [ 键 词 ] 会 有机 体 ; 成 ; 关 社 构 小康 社 会 ; 谐 社 会 和
维普资讯
思想 。在《 政 治经 济 学批 判 ) 言 》 , 明确 将人 类 社会 生 活划 分为 三 种类 型 , ( 序 中 他 即物 质 生活 、 治 生 活 、 政 精神 生 活 。其 中 ,物质 生 活 的生 产方 式 制约 着整 个 社会 生 活 、 治 生活 和 精神 生 活 的过程 ”]o这种 对 “ 政 『3 12
人的社会 生活 内容 的分类标准 , 对于我们分析社会有机体内容的基本构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2008-01-18 14:20:27作者:李颖整理来源:紫金网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年)主要作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资本论》(三卷,1867,1885,1894年)人物简介: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作为一位经典社会学家,开创了一种与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传统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社会学思想是西方社会思想史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以探求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为核心,包括一般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他出生于一个德国人的家庭,但是他成年后大部分生活都是在伦敦度过,多数的著作也在那里完成。

他的著作涵盖了许多领域,有许多都是有关经济问题的。

由于他总是把经济问题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来加以思考,所以他的著作总是富有社会学的洞察力。

即使他的最严厉的批评者也认为他的著作对社会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学术思想:1. 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的名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864)奠定了其批判理论思想,他认为社会理论必须批判压迫性的社会体制,以及提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替代性选择;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人类又具有反思性,因此人类能够判断出他们在社会中的位置;人们生活于各种社会结构之中并创造了他们的世界观念和概念。

他还认为,人们的生活实质是一个生产过程,不断的劳动分工使人们为了那些控制产品的人创造了奴役:私人财产和利润;现实世界已经被符号、象征、情景及其他文化商品的产品及分布控制了,这些改变了人类理解和对他们生活状况做出反应的能力特征。

社会理论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这种人类的独特能力去揭示那些带有压迫性的社会关系,提出替代性选择。

2.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首次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概念,而且将这一思想贯穿在研究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的整个过程中。

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中,社会被看作是一个有机体。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众多不同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在这一整体中,每个个体都具有相互联系的作用和功能。

因此,要想真正了解社会,就必须从整体和个体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马克思对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一、社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马克思认为,社会是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一个有机体。

社会的整体性指的是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每个个体都受到整体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体产生着影响。

社会的统一性则表现为社会以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指引,所有个体都共同奋斗,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

社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只有整体性的社会才能具有统一性。

只有所有个体为整体的利益奋斗才能使社会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并发挥出其统一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建立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和奉献,也需要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来实现。

二、社会的等级和分工马克思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另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的等级和分工。

社会的等级指的是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地位,这些阶层和地位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和规则来进行界定和划分的。

社会的分工则指的是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职责和功能,每个个体应该根据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来发挥相应的作用。

社会的等级和分工是社会有机体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在实现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保证着社会中不同个体的利益和需求。

这就需要社会建立相应的机制和规则来调控社会的等级和分工,确保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

在当今的社会中,社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以及社会的等级和分工已经成为了社会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方向,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观点,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之反思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之反思

学号020029研究类型荸警研窖论文编号兰2中图分类号⑩朋B03』匕Z‘芗硕士学位论文学科门类常;科专法学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攒i糕湖翻黪每i。

一。

塑堂苎墼壑一膏??1+■研究-|堑_至羔…一-壹.墨堕论文题目墨塞墨兰全童垫堡里垒墨基当代价值之反思答辩日期:二oo五年六月四日摘要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深化这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哲学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理论渊源,并立足于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文本研究探讨了这一范畴的形成过程,论述了这一范畴缘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随后,在进一步梳理文本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内容的基本构成,即,社会有机体是由前提性有机构成部分一一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基础性有机构成部分一一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上层性有机构成部分一一社会上层建筑、观念性有机构成部分一一社会意识所构成。

文章的第三部分对一直以来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的关于社会发展只有两条基本规律的观点提出了批评,在立足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社会有机体的运行具有四太规律,即,人口因素和自然环境一定要相适合并良性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社会意识一定要适合社会存在发展状况的规律,并分别对这四大规律给以当代价值的反思。

文章在最后部分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观照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的重大实践,指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不仅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依据,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并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有机体价值反思AbstractTheMarxisttheoryofsocialorganismisanunfinished,butveryimportant,componentinthetheoryofhistoricalmaterialism.Furtheringtheresearchonthistheoryhasfar-reaching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Firstly,thisthesisdiscussesabouttheoreticaloriginofthecategoryofMarxistsocialorganismfromtheangleofthedevelopmentofphilosophyhistory.Italsodiscussesabouttheformationofthiscategoryonthebasisofresearchonwell-knowworksofMarx,anddissertatesthe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ofappearanceofthiscategory.Then,outhebasisofcombiningrelativeinformation,thisthesisbringsforwardthebasicconstructionofcontentofMarxistsocialorganism.Thatis,socialorganismisantecedentorganicpart--naturalenvironmentandpopulation,basicorganicincludingpan—_productionsystemofsocialmaterialresources,supematantorganicpar£—-socialsuperstructure,andnotionalorganicpart--socialconsciousness.Thetllirdpartofthisthesishascriticismonthepointthatthesocietydevelopswithtworegulations,whichoccupiesthedominantpositionintheChinesetextbooksofMarxismphilosophy,Itispointedout,onthebasisofanalysis,thatsocialorganismenvironmentrunswithfourregulations.Thatis,theregulationthatpopulationandshouldkeeppacewitheachotheranddevelopsmoothly;theregulationthattherelationsofproductionshouldadaptitselftothedevelopmentconditionsofproductiveforces;theregulationthatthesuperstructureshouldadaptitselftothedevelopmentconditionsofeconomicfoundation;theregulationthatthesocialconsciousnessshouldadaptitselftothedevelopmentconditionsofsociMbeing.The廿lirdparttBITISovertothinkthecontemporaryvaluesofthefourregulations,ThelastpartofthisthesisanalyzestheimportantcontemporarypracticesinChinaandworldaccordingtotheMarxisttheoryofsocialorganism.ItispointedoutthattheMarxisttheoryofsocialorganismisnotonlytheimportantphilosophicbasisoffullandco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ety,butalsothedevelopmentofaffluentsocietyassistanceforustoknowandreacttotendencyofeconomicglobalizationproperly.Keywords:MarxsocialorganismvalueturnovertotMnk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形成及其意义1.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理论来源“有机体”一词本是生物学术语,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①后来用以泛指类似生命体那样能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事物。

论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论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论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是其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马克思其他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认为社会结构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并通过人与社会的互动,从整体上把握社会的构成。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体现了客观性与人本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继承性与重构性的统一。

标签: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内容与特征关于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一段论述非常经典:“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1]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分析历史本质的工具,也是其唯物史观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这一典型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规律。

他认为社会发展变化是一个社会形态不断向前发展并且不断更替的过程,而社会结构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这个过程要求人们把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发展放到社会结构的形成、重组和解构的对立与统一中去,从而摆脱唯心史观的影响,发现人类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

一、马克思对“社会结构”概念的界定区别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社会结构”概念,马克思对“社会结构”的界定,其观点的根本不同在于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及其地位。

马克思是着眼于构成要素来确立他的社会结构理论,因而,社会结构从外在上来说其实是构成社会的诸要素相互组合的表现形式。

同时,社会是一个多层次的庞大整体,具有多种构成要素,因而只有在一定的层次中对社会结构进行要素分析才会有意义。

马克思多次使用过有关“结构”的概念,如“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占有结构”“等级结构”“社会结构”等。

他也很重视使用结构的方法,认为《资本论》的辉煌成就全在“结构”[2]。

马克思对于社会结构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不完善、不够成熟到比较完善、成熟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一、社会有机体及构成:⒈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⒉起源、形成、内在机制:社会有机体根源于人的生产实践,形成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3、社会有机体结构:表现为人们之间彼此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社会整体结构,其基本结构有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4、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为我们全面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发展源泉、生长机制及运动规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社会构成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作为一种组织方式和联系网络,社会结构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结构的要素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在社会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经济结构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而社会经济结构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经济结构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构成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现实基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作为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社会经济结构称为经济基础。

同时,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又对经济结构具有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三个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

30年来国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综述_高天琼

30年来国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综述_高天琼

[收稿日期]2009-10-08[基金项目]武汉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078[作者简介]高天琼(1975-),男,湖北云梦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讲师;贺祥林(1954-),男,湖北赤壁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

30年来国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综述高天琼,贺祥林(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近30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拓展期和深化期。

三个阶段所涉及的论域包括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理论地位问题、社会有机体的概念界定及其构成要素问题、社会有机体理论内容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社会有机体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问题、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体现问题、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问题等六大方面。

要在坚持实践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促进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与对当代现实应用性研究的双向互动,同时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以进一步开创该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0)04-0042-05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

3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渐成热点,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拓深,理论研究面向实际不断增强。

本文拟对30年来国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概况和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学界全面把握这一研究的动态,进一步开创该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一、国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概况根据对文献资料的检索,国内学者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成果以专题论文的形式居多,始于1980年,以李秀林发表于《哲学研究》1980年第5期的《简论社会有机体》为标志,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开篇性专题研究论文。

略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构成内容

略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构成内容

略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构成
内容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一种基于社会整体性的思想体系,旨在说明社会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

这个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社会有机体理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内在的联系。

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是由许多随机的个体组成的,而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

这些部分包括社会各个阶级及其基础、政治和文化层面等。

其次,社会有机体理论强调了各个部分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例如,文化是反映阶级根源、阶级立场和阶级性质的,并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第三,社会有机体理论还着重强调了社会的整体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各个部分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只有在整体范围内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

例如,经济系统和生产关系必须与环境相协调,才能够实现最高效的社会生产。

最后,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运转过程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克思认为,在前进的道路上,社会系统必须一步步通过基础改造来实现政治、文化和周边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一个关于社会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的哲学体系,它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我们了解社会运转的规律,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导 论 马克思主义的发端 • 第一编 唯物主义史观 • 第二编 社会结构理论 • 第三编 社会研究方法 • 第四编 社会冲突理论 • 第五编 社会批判理论 2课时 6课时 6课时 6课时 6课时 6课时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结构观和社会结构分 析方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主 要内容
一、经典表述 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三、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 结构 四、社会组织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模式 的经典表述
同学们说说:
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一、社会结构的涵义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结构是指人们在 持续社会生活过程中结成的人与自然 的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的 总和,是指这种社会关系的网络系统。 ——钟金洪等
二、社会结构的特征
(一)总体性 (二)立体性 (三)内部性 (四)矛盾性 (五)历史性
(一)总体性
马克思:结构是任何机体的“整个的内 部联系”。 卢卡奇:作为总体的阶级意识。 萨特:作为总体活动的辩证法。 阿多诺:否定的总体。 阿尔都塞:关于总体的矛盾多元决定。
(二)城市社区组织
关于城乡社区的产生和发展 三次,什么是乡村? “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 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可以 说,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概括为这 种对立的运动。” ——马克思

城市发展的基本过程: 古代城市乡村化,现代乡村城市化。 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恩格斯:“被驱进大城市的无产阶级, 才能实行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一切阶 级统治的伟大社会变革。” 城市“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与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与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

2.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与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

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社会有机体思想不仅体现了社会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侧重从生产力、科学技术和产业;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及指导意义: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二、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对我国社会社会有机体思想不仅体现了社会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突出了社会系统自我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性质,从而更为生动具体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

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生动体现,与机械论的形而上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列宁就此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搭配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要研究这个机体,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研究该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

”意识形态与社会形态是互相联系的。

新的社会形态必然有新的意识形态相对应,新的意识形态必然有新的社会形态相对应。

人类经常犯的错误是在于用旧的意识形态来思考新的社会形态。

所以人类总是不理解新的社会形态,认为那是不可能的。

比如一说到博爱的社会不使用货币的时候,马上就会有许多人认为那会导致人类失去工作的动力。

但是事实是博爱的社会的社会形态不是目前的社会的社会形态,因此博爱的社会的人的意识形态也不是目前的社会的人的意识形态。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方法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方法

作者: 杨耕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探索
页码: 27-34页
主题词: 社会有机体;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社会机体;物质生产;社会经济形态;人类自身生产;要素分析;深层结构;结构分析法
摘要: 本文重新考察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内涵,认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同时又是方法,即“唯物主义方法”。

这一方法系列包含:(1)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分析法,即从“社会人的生产器官”这一深层结构出发,经过中介结构、转换结构上升到表层结构,其中又贯穿着“同构性”分析法;(2)社会有机体的再生产分析法,即从社会需要如何产生和满足的过程怎样维系着社会有机体这个角度揭示社会有机体的运动,其中又包着基础──要素分析法;(3)社会有机体的总体──要素分析法,即揭示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如何产生,怎样被新的总体所取代,以及作为总体“器官”的要素生成过程,其中又包含着机体──细胞分析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本文从对斯宾塞等人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评价入手,考察了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形成过程,提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的构成内容中有两个前提性构成部分、一个基础性构成部分、一个上层性构成部分,指出其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的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的全面实践关系中构筑起来的,是一个具有自组织性、发散性、开放性、再生性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也是区别于以往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本质所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总体性范畴,它具有指导我们由抽象到具体、由纲举到目张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构成内容/意义
【正文】
把人类社会比喻为“有机体”自古就有,但是比较专门而有价值的探讨则始于法国的圣西门、孔德,特别是英国的斯宾塞。

圣西门初步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他的弟子们则明确提到“社会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并要求分析“社会这个统一整体的各个器官”。

作为圣西门秘书的孔德把社会与生物学中的“个体有机论”作比较,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种族或阶级是社会的组织,社区或城市是社会的器官。

后来,英国的斯宾塞把社会有机体同生物有机体的同与异作了比较分析,他依照生物有机体三个器官系统把社会有机体划分成生产物质资料的支持系统、在分工基础上加强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联系的分配系统,以国家为首保证各个部门服从于整体的调节系统,并相应提出担任生产营养职能的是工人阶级,担任分配与交换职能的是商业阶级,担任调节生产的是工业资本家。

斯宾塞认为,社会有机体又不同于生物有机体而是一种“超有机体”,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紧密相连并完全从属于整体,社会超有机体的各部分的活动比较分散与自由,因而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整体,但又是一个可自我调节的系统。

他提出了社会静力学的命题,并用静止状态的观点来解释社会有机体,认为其间的完善调节与平衡状态是社会的理想状况。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上述斯宾塞等人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有相似之点,但又有其重大的本质的区别。

斯宾塞等人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以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解释社会,具有反神学、反教权的积极意义,其关于社会有机体的相关结构的描述、自我调节的功能和自由松散的整体等思想包含着合理的内容,但其关于三个不同阶级担负不同社会职能的推论在理论上是牵强附会的,用社会静力学来期望社会出现一个平衡的理想状况也是背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的,这种社会有机体理论明显地带有为资本主义社会机体各部分的现存状况与永恒合理性辩护的意味。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有趣的过程。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不仅在书名中明确使用,而且被广为论述,不过他们此时的重点是通过联系精神生活条件同法与国家等政治生活条件,特别是同所有制的关系等经济生活条件来考察社会,这种由上而下地考察,实质上已经形成了社会形态的思想,尽管“社会形态”这个概念直到马克思写《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时才正式提出,(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585页。

)但是社会形态的思想始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无疑的,而且“社会形态”这个概念显然大于即包含“意识形态”这个概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为了进一步剖析社会形态,又深入到社会经济形态中去,力求揭示社会形态更替中的本质原因,他在此不仅制定出“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而且提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第33页。

)这说明“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是对“社会形态”的具体展开,因而仍包含在“社会形态”这个概念之中。

需要指明的是,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的同时,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就贯穿始终,而且一旦提升出社会有机体的概念,那么它就大于即包含着前面三个概念。

马克思最初是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社会有机体”这个概念的,他在批判蒲鲁东时指出:“谁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筑某种思想体系的大厦,谁就是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就是把社会的各个环节变成同等数量的依次出现的单个社会。

其实,单凭运动、顺序和时间的唯一逻辑公式怎能向我们说明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呢?”(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143页。

)马克思在为《资本论》第一版写的序言中又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第102页。

)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这两处论述十分清晰地告诉我们,社会有机体包括“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因而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囊括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的跨层次性的、整体性的范畴。

概而言之,所谓社会有机体是指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要素构成并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是从实践出发来解释社会,由此只有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56页。

)才能真正揭示对社会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社会有机体的构成内容。

首先,社会有机体有两个前提性的有机构成部分。

一个是人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必然要同自然环境发生有机联系。

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45页。

)由此被纳入人的生产实践范围的自然环境是社会有机体的不可分割的前提性的有机构成部分。

另一个是人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必然要同时进行人自身的生产,一定的人口因素是社会有机体不可分割的前提性的有机构成部分。

其二,社会有机体有一个基础性的有机构成部分。

这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或社会经济形态,这是社会有机体中承下启上决定其他部分的最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

其三,社会有机体有一个上层性的有机构成部分。

这里包括最上层的由人的精神生产的实践创造的社会意识,还包括由人变革社会的实践创造的具有中介性质的社会制度体系或政治法律及设施。

在掌握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时,从总体上了解它由哪些内容构成是重要的,但不要机械地把社会有机体理解为全部社会生活条件简单相加的结晶体,因而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社会有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活动着的大系统,特别是要懂得社会有机体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的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的全面实践关系中构筑起来的,是一个具有自组织性、发散性、开放性、再生性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

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并区分其与以往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本质之所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从实践出发概述了社会有机体活动的和发展着的图式。

马克思写道:“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第32-33页。


马克思对社会有机体活动的和发展着的图式的概述,差不多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的纲要式阐发,如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个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阐发,对社会基本矛盾及解决的基本途径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阐发,对社会的具体形态或基本结构及其关系的阐发,特别是对作为社会有机体的基础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运动及其起决定性作用的阐发,集中体现了社会有机体是全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既是对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的综合展现,又是对其所作的高度抽象,它具有指导我们由抽象到具体、由纲举到目张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原理的方法论的意义,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基本原理的阐明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

由此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的基本原理的阐发,就是对其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具体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