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胎瓷器的制作工艺及鉴赏
千年一见的唐代绞釉瓷
千年一见的唐代绞釉瓷中国唐代绞胎瓷器,传世甚少,国内外公私博物馆藏品也了了无几,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更是稀见。
改革开放至今,就国内有影响的刊物所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介绍性文章也是屈指可数,因此,大家对它的认识肤浅也就不足为怪。
近几年来,国内所有新出版的关于“中国陶瓷史”方面的著作在论述唐代陶瓷业时,都会不约而同的都写上两笔,简单介绍唐代绞胎瓷器,尽管着墨不多,显然学界都已经开始注意它,并且认识到了它的存在与价值。
回顾近十年来伦敦佳士德、苏富比的拍卖,几乎每场都有一两件绞胎瓷器,均为小碗小碟小罐,而其成交价格都在两三万英镑之间,可见国外市场对绞胎瓷器的认可与拥爱。
有专家说,绞胎瓷器全世界存世十余件;也有专家说存世三十几件。
由于作品的稀少,给研究带来许多障碍,以至于有些专家、行家一看到绞胎瓷器不加思索的就认为是赝品;有些藏家却片面认为其是宫廷御用传世甚少的陈饰瓷而夸大了对它的价值评估。
这两者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均不可取。
本人从喜爱、关注到收藏、学习、研究绞胎瓷器,对绞胎瓷器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与了解,其实它与唐三彩一样,就造型来讲有着众多的门类,如碗、盘、碟、杯、罐、壶、瓶、炉、枕、文房用具、动物玩具、乐器、马俑、驮俑、人俑以及其他动物俑等等;就釉色来讲有透明釉、白色釉、黄色釉、褐色釉、绿色釉、蓝色釉以及三彩釉等;就胎土来讲有白与黄、白与褐、黄与褐,再加上不同的相交方式,真是千姿百态,一物一样,各不相同,令人陶醉!唐代绞胎器,是唐代创烧的一种新工艺陶器。
对于唐代这种特有的陶瓷烧造技术,长期以来人们说法不一;又由于目前绞胎器的价格日益增高,而赝品的出现日益增多,所以鉴别它的真品与仿品,不仅成为市场所需,也成为提高人们鉴赏陶瓷艺术品的能力与水平之必要,它还对彰显我国古代窑工的无穷智慧与孜孜以求的奋进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唐绞胎器的由来据唐代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都曾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人们取瘿木为材多花斑,制成各种器物,其纹理盘旋缠结,图案随意自然。
古瓷器鉴赏之—绞胎瓷
古瓷器鉴赏之—绞胎瓷
绞胎创始于唐代在靖康之变后基本失传。
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再相绞拉坯,制作成形后,在外面再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
随着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就无穷,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地址在河南修武当阳峪,绞胎瓷釉色光润莹亮,装饰技法多有刻花、半画半刻、填彩、三彩式绞胎等,其中以绞胎技法最具有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
宋代绞胎装饰瓷器除当阳峪外,还有河南宝丰、新安及山东淄博也有发现,磁州的冶子窑以及安阳的观台窑(在漳河两岸)终逊当阳峪一筹。
但都不如当阳峪的精致……”。
绞胎瓷鉴定
绞胎瓷鉴定由于绞胎陶瓷非常精美与稀少,其经济与艺术价值都很高,现在市场上仿品也较多。
乔会长特别就绞胎陶瓷的鉴定作了详细讲解,一般要从形制、胎土和釉面三个方面来看。
【形制】基本仿造过关每个时期的陶瓷造型都会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影响,所以在器物的形制方面往往有所不同。
过去造仿品一般都是工匠自己想象着来做,会出现“臆造”,甚至将各个朝代的形制捏合在一起的情况,很容易被看穿。
随着人们收藏眼光的提高,现在仿品的技术也有很大进步,造假者也会看书或去博物馆看各个时期的实物造型,所以一般情况下,绞胎瓷在形制方面的仿造已经比较过关了。
也就是说,从形制上看,仿品现在与真品已经较难区分了,因而我们鉴别时更应当注重胎和釉的方面。
【胎土】新仿件质地更细腻,手感较重唐代绞胎陶瓷的胎土一般多为藕粉胎与白胎两种,老的绞胎器胎土的烧造温度不是很高,因此质地比较粗松,如藕粉胎的胎土用指甲即能划出痕迹。
宋金时期的绞胎陶瓷一般做工比较细致,胎与坯都较薄,底足修胎非常精细;胎土较松脆,所以真品的手感会较轻。
新仿绞胎胎土由于使用现在的球磨机而更细腻,黏合度更强,器物一般手感较重。
另外,仿品的修足一般也不太讲究,粗制滥造的较多。
【釉面】开片细小釉面亮丽为真品唐代的绞胎陶瓷与唐代的三彩陶瓷工艺性能几乎一样,所以釉面的判别也大同小异。
绞胎的釉面与三彩一样,釉面开片细小,且开片边缘多微微上翘,施釉边缘一般无积釉现象。
由于绞胎器很多是实用器,釉面边棱处多见磨损现象。
釉面温润度、油润度强,釉面亮丽而不昏暗。
新仿的一般釉面较干燥,开片大而稀薄,在开片处还多见泛白线的情形;同时,往往釉面昏暗,施釉边缘还多见积釉与垂釉现象。
绞胎瓷烧制工序
绞胎瓷烧制工序绞胎瓷是一种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其烧制工序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绞胎瓷的烧制工序,以及其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原料准备绞胎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瓷土、石英砂、长石等。
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以确保最终制作出的瓷器具有良好的质地和强度。
二、制作绞胎绞胎是绞胎瓷烧制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绞胎机中,通过旋转和挤压的方式使其成为均匀的胎泥。
然后,将胎泥放置在制作台上,用手工或工具进行成型。
这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以确保制作出的绞胎具有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三、晾干和修整制作好的绞胎需要进行晾干和修整。
晾干的目的是让胎泥中的水分慢慢蒸发,以避免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爆裂等问题。
修整则是指对绞胎进行细致的修饰和修整,以使其更加光滑和美观。
四、装炉烧制绞胎瓷的烧制需要使用特殊的窑炉。
首先,将修整好的绞胎放置在窑炉中,然后逐渐升温。
在升温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避免瓷器出现开裂或变形等问题。
当窑温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最终的高温烧制,以使瓷器达到所需的硬度和质地。
五、冷却和取出烧制完成后,需要将窑炉冷却至适当的温度后才能取出瓷器。
冷却过程需要缓慢进行,以避免瓷器因温度变化过快而破裂。
当窑炉完全冷却后,可以小心地取出瓷器,并进行最后的检查和清洁。
绞胎瓷烧制工序的每个步骤都十分重要,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操作。
只有在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条件和细节时,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绞胎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绞胎瓷的烧制工序有更深入的了解。
绞胎瓷器的制作工艺及鉴赏
绞胎瓷器的制作工艺及鉴赏绞胎瓷器在我国古陶瓷装饰工艺中属于特殊的品种,它以精妙的构思、别致的胎体而美轮美奂,成为我国古陶瓷史上的艺术瑰宝。
目前,虽然有少数学者对绞胎器的起源、技法、产地以及分期断代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然而,有关唐代绞胎器的属性,究竟属陶还是瓷,时至今日,学术界仍然没取得共识。
比如,在《中国陶瓷史》上,唐绞胎器被定性为瓷器,可《中国美术全集》却将唐绞胎器归于陶器,《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又把唐绞胎器明确为瓷器,《中国古陶瓷图典》则对唐绞胎器的属性避而不谈,而《中国陶瓷全集》的文字说明上,收藏单位(博物馆)各执一词,既有称陶者,又有谓瓷者,不一而足。
本人根据自己十余年对所收集的绞胎瓷器及其标本的研究,抛砖引玉,也来说说绞胎陶瓷。
一、绞胎陶瓷的定义绞胎瓷亦称“绞泥”、“搅胎瓷”、“透花瓷”,绞胎通常是用两种颜色反差较大的瓷土分别制成泥料,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
它的制作工艺程序基本为:用白色与红褐色两种瓷泥,各如擀面一样制成薄片,将两种颜色的瓷泥片一层层交替重叠起来(层数多少视所要求的花纹图案而定),然后进行不同方向的卷、绞、拧、搓等。
经过如此繁琐反复加工的陶瓷器,坯体可呈现出两种瓷泥绞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木纹、水波、编织、团花、菱花、羽毛、旋涡或盘旋登结等纹理,最后上釉烧制即成绞胎瓷器。
这种装饰纹理变化多端,乍看似任意蟠曲,不受拘束,其实它们大体相近的组织形式和格调也存在一定规律。
绞胎工艺装饰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因工艺独特,没有重复性,所以一器一样,绝不会有两件一模一样纹饰的制品出现。
二、绞胎陶瓷工艺种类1. 根据装饰方式来说可分为四种:一为绞胎瓷器,即器物坯胎用两色绞花泥料拉坯成型,再施透明釉料;二为绞贴胎瓷器,即器胎用高岭土拉坯成型后,再用两色绞花泥料切成薄片,一片片满贴在胎体上,经过修整,再施透明釉料,故片状之间有拼接痕迹;三为拼花贴面绞胎器,此法多见于瓷枕类,其法是用白泥制枕坯,枕面贴绞胎花朵形泥片,枕坯四周局部贴黑、白绞胎泥片,空白处填黑或白色瓷泥,再施透明釉,或黄釉、绿釉、三彩釉;四为绞胎陶器,即将深浅不同的两种颜色(或多色)胎泥相间糅合在一起做坯成型,不施釉。
绞胎瓷简介
绞胎瓷又称绞泥瓷、透花瓷,焦作地区百姓还叫它花馍瓷。
这种陶瓷的制作,始于唐,盛于北宋,南宋时开始衰落,到元代已经一蹶不振。
在唐代,以河南巩义窑(主烧唐三彩)最为突出;在北宋时,全国各地有许多窑口生产过绞胎瓷,其中,以河南休武当阳峪窑最为著名。
绞胎瓷的制作方法是利用两种色泽或以上的瓷泥依次叠合,经拧扭、绞揉成团,拉坯成型,修胎,上透明或铜绿或酱黄面釉后烧成。
这种瓷器的表面呈现木理纹、羽毛纹、草编纹、花卉纹、麦穗纹、漩涡纹、放射纹等形态。
纹样具有自然、质朴、灵动的特点,有行云流水那样的感觉。
绞胎瓷还有一个特点是纹样难以重复,几乎每件瓷器都是艺术孤品。
绞胎瓷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工艺中的一个特殊品种,由于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因此其产品造型、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据统计,目前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的绞胎古瓷仅有60余件,主要收藏于日本、英国的博物馆。
其中极大多数是器皿。
只有一件是绞胎瓷塑。
《中国陶瓷史》记载,该瓷塑为1972年陕西省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骑马俑,人马都是绞胎。
由于较大的绞胎瓷极难制作,此瓷塑高仅仅二十多厘米。
据报道,绞胎瓷制造技术失传千年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人们已经重新掌握了烧制这一瓷种的技术,创烧出了美丽的现代绞胎瓷。
我一向重视中国瓷器的这一特殊品种,在十多年时间里收集到了三件绞胎古瓷,其中,一件是北宋绞胎瓷枕,一件是西夏绞胎瓷卧式扁壶,一件是绞胎唐三彩骑马胡人俑瓷塑。
这件扁壶称其为西夏绞胎瓷,是因为本世纪初有关部门在宁夏境内考察秦长城时,也发现了一个造型相同,尺寸相近的绞胎瓷扁壶,考古部门认定为西夏军队用品。
这个壶黑白两色,造型奇特,瓶口处于水平位置,高9、直径13.5、口沿直径4、通径0.5、足径5厘米。
足圈及绞丝纹边圈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足显其年代的久远。
这种壶通径很小,流出速度很慢,估计是一种便携式酒壶。
北宋绞胎瓷枕特征明显。
它长16.5、宽10.5、高9.9厘米。
元宝形,体轻,黑白两色,两侧有四个小通气孔。
陶艺之绞胎工艺
作品欣赏
历史价值
绞胎陶瓷的烧制成功,是人们冲脱了隋、唐以前 单调青白两色瓷的束缚,是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 绘”;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
人们常说的唐代陶瓷装饰三大突破:绞胎、唐三 彩和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绘。试想用几种不同颜色的 瓷土,既要掌握好干湿度,又要掌握好热膨胀系数, 烧成这种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绘”,它的工艺要求 和技术水平远远超过同时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因此 可以说在当时来讲,绞胎陶瓷是技盖群芳的高技术产 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多次组织人员进行研究仿 制,至少到七十年代前,尚未获得很大成就。
绞胎陶瓷
绞胎陶瓷亦称“绞泥”、“搅胎瓷”、 “透花瓷”。绞胎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 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靖康之变后 失传。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 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 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 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 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 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 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北宋时,绞胎瓷在焦作当阳峪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其他地方也少量生 产这种瓷器。《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记载:“当阳峪窑,宋代北方民间 瓷窑。窑址在河南修武当阳峪,故名。”绞胎瓷釉色光润莹亮,装饰技法 有刻花、半画半刻、填彩、三彩式绞胎等,其中以绞胎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最具有当阳峪 窑的独特风格。
传统绞胎工艺
淄博窑宋金绞胎瓷器赏析
淄博窑宋金绞胎瓷器赏析淄博窑宋代绞胎钵淄博窑宋代绞胎捶丸自开窑以来,淄博古窑生产的陶瓷品种可谓洋洋大观,各种造型种类枚不胜数。
在诸类陶瓷中,有罕为人知的独特瓷种,其品位超群,堪为诸瓷之首,这就是始于唐代、兴盛于宋金时期的陶瓷奇葩———绞胎瓷。
绞胎瓷又称“绞泥”、“搅胎瓷”、“透花瓷”。
所谓绞胎,就是将白、黑(或褐、黄)两种颜色的瓷土,相间揉和在一起,然后折叠、盘卷、切刮,再拉坯,制作成器型。
于是瓷胎上便出现了白黑(或褐黄)相间的美丽纹理。
由于绞糅的方式不同,纹理变化多端,可使其构成各类抽象的艺术画面。
有人曾作诗赞美绞胎瓷:“十样颜色入泥层,百种纹理由胎生,千度火焰冶瓷韵,万种风情在其中。
”从发掘出的实物标本和传世器物来看:唐代,那时的绞胎技术尚不成熟,多数绞胎的纹理以乱纹、回纹为主,是在瓷或陶的表面进行绞泥贴面,实际上是绞的化妆衣,不是全绞胎。
实物资料只见到残瓷片。
到宋金时期,淄博窑的绞胎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工艺成熟,瓷胎的纯度也有了很大提高,纹理艺术也更加完美,而且装饰由胎而生,全胎绞泥,里外一致。
绞胎色与色之间的界线泾渭分明,即使是细如发丝,也没有相互浸漫的现象。
绞胎陶瓷的烧制成功,冲脱了淄博窑唐代及唐代以前瓷器单色釉装饰的束缚,开创了瓷器装饰的新领域。
这种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绘”,体现的是古代匠师对艺术美的一种高深探索和追求。
淄博窑宋金绞胎瓷器发现最多的窑址是磁村窑和颜神店窑。
磁村窑除发现碗、盘等绞胎瓷器外,在科学发掘的属五期金代窑址中还发现了绞胎捶丸。
现博山区城内大街古窑址,宋金时期属于淄川县的颜神店镇,是组成淄博窑众多古窑址中的一个。
在1993年的博山区规划建设施工中,波及到博山大街古窑址,在原窑址及附近堆积层中,发现了大量宋金时期的瓷器碎片。
在这批数量众多的瓷器瓷片中,其中一部分是造型各异、装饰精美的绞胎瓷器。
而早在1982年,考古工作者就曾在该处清理出两座窑炉,出土各类陶瓷标本440件,其中一件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绞胎瓷器——绞胎钵。
绞胎瓷的特征和鉴别要点
绞胎瓷的特征和鉴别要点绞胎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因其制作工艺独特而备受赞赏。
下面分步骤阐述绞胎瓷的特征和鉴别要点。
一、绞胎瓷的制作工艺绞胎瓷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瓷土:瓷土应选用高岭土、长石等优质的陶土,以保证瓷器的质量。
2. 筛除杂质:将瓷土通过各种筛子进行筛选,去除杂质。
3. 揉泥造型:用手将瓷土揉成球状,然后挤压成形,最后精修制成器型。
4. 绞胎准备:用刀将已成型的器皿的底部切平,再用细轮轮切成细胎。
5. 绞胎:将细胎绕在基础器皿(如碗、盘等)上,旁边往往还配有一根或多根彩线,层层缠绕,逐渐向上堆积,直到达到预期的模样。
6. 装饰:在绞胎完整后,再进行装饰,包括刻画、彩绘等等。
7. 烧制:装饰完成后,将器皿放入窑进行烧制。
二、绞胎瓷的特征绞胎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1. 线条线脚有力:绞胎瓷的最大特点就是线条线脚有力,绞胎的线条清晰,脚圆厚实。
2. 色彩明艳:绞胎瓷的装饰色彩鲜艳,花纹多为抽象,与整个器形的和谐统一是一种艺术品位。
3. 造型独特:绞胎瓷的各种造型非常独特,既有古朴的气息,又不失现代感。
4. 细腻多变:由于绞胎的工艺特点,绞胎瓷的器型及造型变化多样,制作技法复杂精细,表面纹理莹润细腻。
三、鉴别绞胎瓷的要点1. 观察线条:绞胎瓷线条有力,一般没有明显的错位或断裂,线条清晰流畅。
2. 观察色彩:绞胎瓷的装饰色彩明亮,花纹多为抽象,与整个器形的和谐统一。
3. 观察造型:绞胎瓷有较强的造型感,既有古朴的气息,又有现代感。
4. 观察纹理:绞胎瓷表面纹理莹润细腻,如丝如绸,质地细腻。
5. 摸索材质:绞胎瓷质地轻盈,手感细腻。
摸索表面可以感受到无坑洼、无裂纹等质量问题。
以上是绞胎瓷的特征和鉴别要点,绞胎瓷不仅具有较强的美学价值,而且传承了中国传统工艺制作的精髓,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千古一绝的陶艺奇葩——宋代绞胎陶瓷
所谤绞 胎器 . 指用两 种不同颤 色的陶 土 , 要是白 是 主 黄 , 层醒压 .再如拧 麻花一样 . 分 变成 自中青褐 , 或 胎料 然后 再拉 胚成 型 ,或挺 压成 型 , 切 片粘贴 或
绞 眙鞠瓷器 皿的生 产工艺既 复杂 、难度叉很 大 。 以产量极 少 。 所
基 同分享这— 古代艺 术珍品 。多—份对 我国传 统古文化 的了解 , 认识 与热爱 。
l 0
能 传到今 夭的制 品 . 更是 凰毛精 有了 , 当时的 贵族才能 事用 属
嵌 . 生产的蛙 胎器呈 现各种毁 饰图案 ,最后罩 上一 使 制而成 。蛀眙器 的纹饰 主要有 :木纹 、云纹 、 毛纹 羽
把 玩的器物 当下 人们对唐 三彩器 并不糟生 , 然而 对同是产 于鹰 f 的绞胎器 ,知之 甚少 。 然近年 来 . t 虽 有少 数学者 列铰胎 器的发 明 .生产技 术 产 地婷州 i 7调研 .但是实 物资抖 的缺乏 .制约
酯 。
一
制作绞 胎纹饰 的技艺酴 难度高 之外 .冶烧 的 温度把 口
常 。二种不同 色土的胎 泥 . 台矿物质 不同 .冶烧时 所
现案 ,窑温越 高 . 裂现象越 厉害 。绞眙嚣难 见大 髂 分 分高的 器皿 ,都要由 三层绞制 好的胎 树经接胳 而成 就增自 —份冶 烧崩裂的 风险 姐此既 需要拼接 .叉不 B 崩裂 ,还要使 呈现出的 美丽纹 饰 因拼 接而散 乱 可 器者是 过五 *斩穴将 。,在烈焰 中艰难 诞生的 。 B
鬼 斧神工 。如此精 姜鲍伦的 束代羽 毛纹口 .它历经 千
● ■一
过 绞胎 瓷因 为 它袤 里如 一 .被称 为 瓷 中君 子 .旦因 为 每一 件绞 胎证 的纹 饰 尽 相 同 ,而 被 诠 释 为 君 子 和 而 不
绞胎瓷制作工艺
绞胎瓷制作工艺哎呀,绞胎瓷啊,这玩意儿可真是个技术活儿。
你别看它现在摆在橱窗里,那光泽,那纹理,简直就是艺术品。
但你知道这玩意儿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我告诉你,这可不简单,得下功夫。
首先,得从选泥开始。
这可不是随便抓一把泥巴就能用的,得是那种细腻的,粘性十足的高岭土。
你想想,要是泥巴太粗,那做出来的瓷器不就糙了吗?所以,选泥这一步,得挑那种细腻得跟面粉似的。
选好泥之后,就得开始揉泥了。
这揉泥,跟揉面团差不多,得用力,得均匀。
你可别小看这一步,这可是决定瓷器质地的关键。
揉得不好,那瓷器烧出来就跟石头似的,硬邦邦的。
接下来,就是绞胎了。
这绞胎啊,就是把几种不同颜色的泥巴混在一起,然后揉啊揉,揉出那种独特的纹理来。
这一步,得有耐心,得有技巧。
你得想象自己是个画家,用泥巴在画布上作画。
不过,这画布是软的,你得小心翼翼,不能让泥巴断开。
揉好了,就得开始塑形了。
这塑形,得看你要做的是什么瓷器。
是碗,是盘,还是花瓶?每种形状,都得有不同的手法。
你得想象自己是个雕塑家,把泥巴捏成你想要的形状。
塑形完了,就得让它干一干。
这可不是随便晾一晾就行的,得放在通风的地方,慢慢干。
这干的过程,你得时刻观察,不能让泥巴裂开,也不能让它干得太快,不然烧的时候就容易炸裂。
最后,就是烧制了。
这烧制,得用高温,得控制好火候。
火候不到,瓷器不够硬;火候过了,瓷器就容易变形。
这烧制的过程,你得像个炼金术士,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温度。
烧好了,还得上釉,上釉也是个技术活儿。
釉料得均匀,不能厚薄不一。
上完釉,再烧一次,这叫釉烧。
釉烧完了,这绞胎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
你看,这绞胎瓷的制作工艺,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得有技巧,得有耐心。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得经过长时间的磨练。
所以啊,下次你看到那些精美的绞胎瓷,你可得知道,这背后是多少匠人的心血和汗水啊。
所以说,绞胎瓷不仅仅是瓷器,它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下次你再看到绞胎瓷,不妨多欣赏一会儿,感受一下那份匠人的精神和对美的追求。
绞胎陶瓷制作技艺研究报告
绞胎陶瓷制作技艺研究报告绞胎陶瓷制作技艺研究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绞胎陶瓷制作技艺的研究,系统探讨了绞胎陶瓷的制作工艺、材料选择及艺术表现等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绞胎陶瓷以其独特的纹理和精湛的工艺,成为陶瓷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本文详细分析了绞胎陶瓷的制作步骤,包括制模、扎胎、绞拉、造型和烧制等过程。
同时,对影响绞胎陶瓷制作的材料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材料对陶瓷品质的影响。
最后,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分析了绞胎陶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绞胎陶瓷的制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1. 绞胎陶瓷的制作工艺1.1 制模绞胎陶瓷的制作首先需要根据设计的想法制作泥模。
制模过程中需要注意模具的精度和模型的复杂程度,以保证制作出高品质的陶瓷作品。
1.2 扎胎将经过筛选和搅拌均匀的陶瓷原料均匀涂抹在模具上,使胎体与模具紧密贴合,形成胎体的初始形状。
1.3 绞拉将扎好的胎体放在转盘上,用手工或机械操作,逐渐拉伸胎体,使其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拉伸胎体时要注意均匀施力,以避免出现厚薄不均的现象。
1.4 造型在胎体拉伸完成后,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造型。
通过揉捏、切割或挤压等手法,赋予陶瓷作品更多的纹理和形态。
1.5 烧制经过以上步骤制作好的绞胎陶瓷作品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直接影响陶瓷的成品质量。
不同的釉料和温度可以赋予陶瓷不同的质感和色彩。
2. 材料选择对绞胎陶瓷制作的影响2.1 陶瓷原料不同的陶瓷原料会影响绞胎陶瓷的质地、强度和可塑性等。
选择合适的原料对产品的成型和绞拉起重要作用。
2.2 釉料釉料的选择与烧制温度直接相关。
不同的釉料可以赋予陶瓷不同的质感和效果,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
2.3 装饰材料在绞胎陶瓷制作中,可以添加各种装饰材料如彩绘颜料、金属粉末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3. 绞胎陶瓷的艺术表现3.1 纹理表现绞胎陶瓷的独特纹理是其最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
通过调整拉伸的速度和方式,可以使胎体产生层次感和动态效果。
紫砂壶装饰工艺之绞胎
紫砂壶装饰工艺之绞胎
紫砂壶装饰工艺之绞胎
绞胎,本是唐代陶瓷业创造的一种装饰工艺,是用白、褐两种色彩的瓷土相间揉合在一同,然后或拉坯成型,或切片贴面,胎体外表全部或部分具有白褐相间的相似木纹的纹理,上釉焙烧就成为绞胎瓷器。
其器形有杯、盏托、碗、三足小盘、长方形小枕等,以至还有一件人马全部绞胎的骑马俑。
紫砂陶运用绞胎工艺最早见于明代成熟期。
沙志明先生珍藏的一只明六方小罐,罐肩部便有三组绞胎纹饰。
当代紫砂陶器创作中,最早古为今用运用绞胎工艺的
绞胎,本是唐代陶瓷业创造的一种装饰工艺,是用白、褐两种色彩的瓷土相间揉合在一同,然后或拉坯成型,或切片贴面,胎体外表全部或部分具有白褐相间的相似木纹的纹理,上釉焙烧就成为绞胎瓷器。
其器形有杯、盏托、碗、三足小盘、长方形小枕等,以至还有一件人马全部绞胎的骑马俑。
紫砂陶运用绞胎工艺最早见于明代成熟期。
沙志明先生珍藏的一只明六方小罐,罐肩部便有三组绞胎纹饰。
当代紫砂陶器创作中,最早古为今用运用绞胎工艺的是李昌鸿先生。
他在1958年创作了绞泥罐、绞泥松段壶。
而绞胎工艺运用最娴熟、成就最高的当推中国工艺美术巨匠吕尧臣。
他创作的天际壶,是整体绞胎的杰作;华径壶仿雨花石,以绞胎泥搓成五彩石子,在壶肩镶嵌出一条花径;八方云纹绞泥茶具则胜利地采用绞胎泥贴面手法。
在巨匠的引领下,往常绞胎工艺曾经成为紫砂装饰的重要办法之一。
绞出的纹饰也五花八门,有木纹、水波纹、流水纹、流云纹、花石纹、蝴蝶纹、团花纹、犀皮纹、山纹,等等。
绞胎瓷工艺
绞胎瓷工艺绞胎瓷的工艺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法。
你知道吗?它可不是普通的陶瓷制作方法。
制作绞胎瓷的工匠们就像一群独具匠心的魔法师。
他们把不同颜色的瓷土像玩橡皮泥一样摆弄。
不过这可比玩橡皮泥难多啦,毕竟这是要做成精美的瓷器呢。
这绞胎瓷的瓷土选择就很有讲究。
不是随随便便的土就能用的。
得是那种质地细腻、纯净度高的瓷土。
就好像选演员,不是谁都能上台表演,得是有真本事的。
不同颜色的瓷土搭配在一起,就像不同性格的小伙伴凑一块儿。
比如说白色瓷土和褐色瓷土,一搭起来就特别有韵味。
在制作的时候啊,工匠们把这些瓷土搓成条或者揉成块。
有时候就像在搓面条,不过这面条可不能下锅煮,而是要巧妙地组合起来。
他们会把不同颜色的瓷土条编织似的扭在一起,或者把瓷土块拼接得严丝合缝。
这可全靠工匠们的一双手和他们多年练就的手感。
那双手就像有自己的想法一样,左扭一下,右拼一块,慢慢地,一个独特的绞胎瓷的胚胎就出来了。
然后就是烧制环节啦。
这就像是把小宝贝放进一个超级大烤箱里。
不过这个烤箱可不好控制温度。
温度高一点低一点,那烧出来的绞胎瓷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烧制的时候,窑里就像一个神秘的小世界,瓷胎在里面经历着奇妙的变化。
从软塌塌的土块慢慢变得坚硬,颜色也变得更加鲜艳和融合。
绞胎瓷烧出来后啊,那花纹就像天然形成的一样。
有的像流动的云,在瓷器上飘飘悠悠的;有的像盛开的花朵,一朵一朵特别娇艳;还有的像神秘的漩涡,感觉能把人的目光都吸进去。
每一件绞胎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这种工艺流传到现在可不容易。
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小心翼翼地传承着。
他们对绞胎瓷的热爱就像小火苗一样,虽然有时候会遇到风雨,但从来没有熄灭过。
现在我们能看到这么美的绞胎瓷,真的要感谢这些工匠们的坚持和执着呢。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绞胎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艺中特殊的品种,由于⼯艺复杂,制作难度⼤,因此其产品、产量在很⼤程度上受到限制。
是中国巩义窑与当阳峪窑窑⼯的发明创造的,是古代陶瓷众多品种中最为奇特的品种之⼀。
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的瓷⼟揉和在⼀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层透明釉,烧制⽽成。
由于泥坯绞揉⽅式不同,纹理变化亦⽆穷。
能绞出⽊纹、鸟⽻纹、云纹、流⽔纹,有的如⽼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根据考古资料以及专家分析研究,绞胎⼯艺最早产于唐代,⾄宋代蓬勃发展并发扬到极致,元以后⼏近消失。
焦作,因“焦家作坊”⽽得名,与陶瓷业的关系甚为密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
⽽修武⼜是黄帝所封陶正(主管制陶之官职)宁封⼦之诞⽣地,是我国陶瓷⽂化根源所在。
怀川⼤地,古属“三河”地区之“河内”,“九州”中央之“冀州”,太⾏⼭南之“⼭阳”,是黄帝统⼀中原、百族交汇融合、孕育中华⽂明的摇篮。
⾃古以来,我国陶瓷种类可谓洋洋⼤观,⼤凡陶瓷⼯艺,或⾊釉变化运⽤,或彩绘装饰、雕刻、镂空、捏制、圆塑,或由于⽕焰、⽕候、⽕温不同⽽发⽣釉料⾊彩之美妙变化,⼯艺体现尽达极致,各种造型种类不可胜数。
在诸类陶瓷中,有罕为⼈知的独特瓷种,其品位超群,堪为诸瓷之⾸,这就是始于我国唐代的、将仿犀⽪漆器⼯艺特点运⽤到瓷器制作中⽽形成的⼀个独特瓷种———绞胎瓷。
绞胎瓷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颜⾊的瓷泥制胎,形成了不同⾊彩的纹饰图案,其⾊彩纹理使瓷质体现有着本质的不同,北⽅民间亦称之为“透花瓷”。
这种本质内外变化如⼀的特殊制瓷⼯艺发展到宋代时已达到相当⾼的⽔平。
北宋时,绞胎瓷在焦作当阳峪实现了⼤规模⽣产,其他地⽅也少量⽣产这种瓷器。
《中国⼯艺美术⼤辞典》记载:“当阳峪窑,宋代北⽅民间瓷窑。
窑址在河南修武当阳峪,故名。
”绞胎瓷釉⾊光润莹亮,装饰技法有刻花、半画半刻、填彩、三彩式绞胎等,其中以绞胎技法最具有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
关于绞胎陶瓷制作工艺及其审美特征分析
关于绞胎陶瓷制作工艺及其审美特征分析绞胎工艺是我国古代陶瓷烧制中一项重要的工艺,在工艺技法上讲究胎面与瓷面的表里如一,在美学上强调淡雅素美,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深受古代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形成了独特的绞胎文化。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陶瓷作为室内装饰的重要形式又再次兴盛,绞胎陶瓷的工艺也有所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绞胎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并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对绞胎陶瓷的生存与发展进行探讨。
标签:绞胎陶瓷;制作工艺;审美特征绞胎工艺是指将多种瓷泥混合烧制,然后通过拉坯等方式使瓷器上出现出不同的纹样与色彩,具有图案装饰多样,胎面瓷面浑然天成等特点,绞胎工艺起源于唐代,人们受到木器物的纹理与图案的启发而创造,一般上认为,唐代绞胎的发源地是今河南巩县地区。
绞胎陶瓷与其他陶瓷一样,有着自身的艺术发展规律,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绞胎陶瓷的制作取向或审美特征也应有所变化,本文针对这一要求,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对绞胎陶瓷的制作工艺和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1 绞胎陶瓷的制作工艺发展分析1.1 绞胎陶瓷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回顾绞胎工艺最早始于唐代,是对陶瓷制作的新发展与新创造,唐朝的绞胎成形工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整片色泥混合,整器拉坯成型,胎泥装饰具有行云流水的特点,在河南、陕西的唐墓中出土的小盘和晚大多属于这种工艺。
第二种是镶嵌贴面,将绞胎泥切成薄片贴在器物外部,内外壁的绞胎相互连接,唐墓出土的小枕就属于这种类型。
通常而言,唐代绞胎陶瓷的胎泥大多使用黑、白、褐三种颜色,烧制后瓷器纹理大多呈现出青褐色,因此具有风格大气,自由随意的特点。
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极大繁荣,绞胎陶瓷工艺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绞胎纹理也更加丰富,并出现了麦穗纹、编织纹和羽毛纹等纹理,具有排列整齐、内外相同、表里如一等特点,制作规模空前浩大。
元朝以后,绞胎工艺逐渐走向衰败,目前,我国只有少数文献对绞胎陶瓷进行研究与探索。
中国唐代绞胎瓷器
中国唐代绞胎瓷器绞胎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
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
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等等,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它以独特的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在陶瓷产品中独树一帜,成为诸瓷之中的特殊品种,堪称制瓷精品。
大英博物馆唐代公元714年前后,巩县窑除烧造白瓷外,还烧三彩和绞胎。
之初的绞胎瓷技术尚不成熟,多数绞胎的纹理则以乱纹、回纹为主,在瓷或陶的表面进行绞胎。
所施的釉色多以低温黄鼬、绿釉为多见、瓷胎白较差。
剑桥大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陕西、河南两省的唐墓都出土过这类器物, 有杯、盌、三足小盘、长方形小枕等。
杯多小型,有的杯身稍高,有的较浅。
盌有唐代习见的弦纹盌,口外撇,盌身浅而近于垂直,盌身中部凸起一条弦纹,圈足。
三足小盘为浅式,盘口沿平折,盘底坦平,下有三个矮小的乳足。
长方形小枕为晚唐五代流行的式样。
其制法大致是把制好的绞胎坯泥,切成薄片,然后粘合成形,(底部一般都不用绞胎)阴干后将四角修圆,在背面挖一个圆孔,最后施釉装坯入窑烧成。
绞胎瓷器的制作工艺比一般色釉瓷器繁复。
绞胎瓷器之中还有一种小枕,枕面上绞出三组圆形的团花,成等边三角形排在枕面上,三组团花大体相同,构成一幅装饰性很强的图案。
这种绞胎似是模仿漆器的犀毗工艺。
绞胎枕传世品较多,流散到国外的也不少。
据此又可知,当时有专门从事生产花枕的作坊,而且出现了“杜”、“裴”等名家刻款。
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明斯顿博物馆绞胎杯明斯顿博物馆绞胎三足炉佛利尔博物馆瑞士博物馆绞胎釉填彩“杜家花”枕,晚唐。
高11.2厘米长22.1厘米宽13.2厘米通体黄釉,中心为圆形绞胎纹,内有五瓣花纹。
内心为放射状花纹,两侧有圆形和扇形花纹,枕面其余部分及各个侧面均饰戳印放射状花纹,底部有釉,满饰条状划纹。
物道丨绞胎瓷器,诸瓷之首,唐人的神来之笔
物道丨绞胎瓷器,诸瓷之首,唐人的神来之笔在我国古代陶瓷烧造史上,唐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此时期陶瓷烧造技术和工艺都有很大的发展,南北方各地窑口创烧了许多新品种,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南洛阳及陕西的唐三彩、鲁山窑的花斑釉瓷、巩县窑的绞胎器。
绞胎瓷,也称“绞泥”、“搅胎瓷”、”透花瓷“,创烧于唐代,制作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糅合在一起,然后相互绞合,拉坏制作成形,施透明釉后入窑烧制而成,烧成后呈现的色彩和纹理是胎土形成的。
唐代慧琳和尚《一切经音义》释绞曰:“绞饰上,交效反,《考声》云:‘绞,谓缯黑黄间色也’。
”指出所谓绞,就是丝绸上的“黑黄间色”。
从实物看,不少绞胎器的色彩效果确实如此。
不同的瓷土,色彩惊艳纷呈,不同的绞揉方式,纹理千变万化。
绞出的纹理有水绞、云纹、流水纹、鸟羽纹等多种多样,形成的意境也能充分调动人们的想象力,有的如层峦叠嶂,起伏不定,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构思奇巧,浑然天成,极具审美情趣。
烧成绞胎瓷,既要掌握好干涅度,又要掌握好热膨胀系数,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远远地超过同时期的其它瓷器,在当时来说,是高技术产品。
这种深入胎骨的彩绘,突破了青白两色的束缚,极大地体现了唐人的艺术眼光和创造精神。
绞胎陶瓷创烧于唐代,已被许多唐墓出土实物所证实。
然而具体是在唐代什么时期烧造、什么时期结束,目前仍无统一说法。
现在普通百姓都知道唐三彩,似乎家喻户晓,但对绞胎器确知之甚少,缘于难见其真容。
现在看来大部分唐三彩为殉葬品,而绞胎器为贵族日用品,因此更难传世。
唐代绞胎标本的窑址现已验证的有河南巩县窑、陕西黄堡窑、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山西浑源窑。
其中巩县黄冶窑最为突出,不仅数量大,品种多,更以其烧造历史早。
唐代绞胎和唐三彩一致,均以高岭土作胎,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白中带粉红,大都施低温黄釉、绿釉和三彩釉三种色调,以黄釉居多,三彩釉最少,主要形状有圆角长方枕、倭角长方枕、三彩釉长方枕。
关于绞胎的由来,据唐代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人取多花斑的瘿木为材,制成各种器物,其纹理盘旋缠结,图案随意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收 藏 单位 ( 物馆 )各 执 一 词 ,既 有称 陶者 ,又有 谓 瓷者 , 不一 而 足 。 本人 根据 自己十 余 年对 所 收 集 的绞 博
胎 瓷 器及其 标 本 的研 究 ,抛砖 引玉 ,也 来说 说 绞 胎 陶 瓷。
艺 程 序 基 本 为 : 用 白色 与 红 褐 色 或 盘 旋 登 结 等 纹 理 , 最 后 上 釉 烧
说 明 : 上 海 博 物 馆 藏 , 高 1 .厘 米 , 径 2 . I 2 21 ~
1 .厘 米 。 32
如 意 头 形 。 通 体 施 黄 釉 。 枕 面 主 体 纹 样 为 绞 胎
纹 , 中心 为 圆 形 绞 胎 纹 , 内有 五 瓣 朵 花 纹 , 内心 为
戳 印 放 射 状 花 纹 , 两侧 有 圆形 和 扇 形 花 纹 ,枕 面 其
曼 移纹 标 本
施 透 明 釉 料 , 故 片 状 之 间 有 拼 接 种 : 全绞 胎 ( 物 内 外 均 能 看 到 器
二 、绞胎 陶瓷工 艺种 类
痕 迹 ; 三 为 拼 花 贴 面 绞 胎 器 , 此 花 纹 ) , 局 部 绞 胎 ( 达 到 一 定 为
法 多 见 于 瓷 枕 类 , 其 法 是 用 白泥 的 艺 术 效 果 只 绞 器 物 的 一 部 制 枕 坯 , 枕 面 贴 绞 胎 花 朵 形 泥 分 ) , 全 部 贴 面 绞 胎 和 局 部 贴 面
1 .根 据 装 饰 方 式 来 说 可 分 为 片 , 枕 坯 四 周 局 部 贴 黑 、 白绞 胎 绞 胎 。 有 的 器 物 上 几 种 工 艺 并 四 种 : 一 为 绞 胎 瓷 器 , 即 器 物 坯 泥 片 , 空 白处 填 黑 或 白色 瓷 泥 , 施透 明釉料 ;二为 绞贴 胎 瓷器 ,
用 , 像 绞 胎 骑 马 狩 猎 俑 尾 巴 是 全
胎 用 两 色 绞 花 泥 料 拉 坯 成 型 , 再 再 施 透 明釉 , 或 黄 釉 、 绿 釉 、 三 绞 , 其 他 身 体 部 位 是 贴 面 绞 胎 ;
彩 釉 ; 四 为 绞 胎 陶 器 , 即 将 深 浅 像 巩 县 窑 的 花 枕 , 既 是 贴 面 绞 胎
料 , 待 用 或 直 接 拉 坯 成 型 ,或 切
一
一
成 片 状 作 镶 嵌 使 用 。 它 的 制 作 工 编 织 、 团 花 、 菱 花 、 羽 毛 、 旋 涡
绞胎 席 纹 标 本
麦穗 纹 绞 胎标 本
l4
双轨鉴析1 墨 支物 宪 挚费l i
羽 毛 纹 绞 胎标 本
删 1 墨 5 双轨鉴析 支物 它 挚霄I
绞 胎 瓷 器 的制 作 工 艺 及 鉴 赏
口 康 杰
绞胎 瓷器在 我 国古 陶 瓷装 饰 工 艺 中属 于 特殊 的品种 , 它 以精妙 的构 思 、 别致 的 胎体 而 关轮 美 奂 ,成 为 我 国 古 陶瓷 史上 的 艺 术瑰 宝。 目前 , 虽然有 少数 学 者对 绞胎 器 的起 源 、技 法、 产 地 以及 分期 断代 等 问题 作 了初 步探 讨 ,然 而 ,有 关唐 代 绞胎 器 的属 性 , 究 竞属 陶 还是 瓷 ,时至 今 日,学术 界仍 然 没取 得 共识 。 比如 ,在 《中国 陶 瓷 史》 上 ,唐 绞胎 器被 定性 为 瓷器 ,可 《中国 美术 全 集 却 将 唐 绞胎 器 归于 陶 器 , 《中 国 文物 精 华 大辞典 又 把 唐绞 胎 器 明确 为瓷 器 , 《中国 古 陶 瓷 图典 则对 唐 绞胎 器的属 性 避 而 不谈 ,而 《中 国 陶 瓷全 集》 的 文 字说 明
l5 l 茹
簟 1 枷 它 挚费l 支 簪 双轨鉴析
别 制 成 泥 料 , 然 后 像 拧 麻 花 一 样 经 过 如 此 繁 琐 反 复 加 工 的 陶 瓷 是 因 工 艺 独 特 , 没 有 重 复 性 ,所 将 它 们 拧 在 一 起 , 制 成 新 的 泥 器 ,坯 体 可 呈 现 出 两 种 瓷 泥 绞 在 以 一 器 一 样 , 绝 不 会 有 两 件 一 模 起 所 形成 的具 有木 纹 、水 波 、 样 纹 饰 的 制 品 出现 。
一
、
绞 胎陶 瓷的定 义
两 种 瓷 泥 ,各 如 擀 面 一 样 制 成 薄 制 即 成 绞 胎 瓷 器 。 这 种 装 饰 纹 理 片 ,将 两 种 颜 色 的 瓷 泥 片 一 层 层 变 化 多 端 , 乍 看 似 任 意 蟠 曲 , 不
层 绞胎 瓷亦 称 “ 泥 ”、 “ 绞 搅 交 替 重 叠 起 来 ( 数 多 少 视 所 要 受 拘 束 , 其 实 它 们 大 体 相 近 的 组 胎 瓷 ” 、 “透 花 瓷 ” , 绞 胎 通 常 求 的 花 纹 图 案 而 定 ) , 然 后 进 行 织 形 式 和 格 调 也 存 在 一 定 规 律 。 是 用 两 种 颜 色 反 差 较 大 的 瓷 土 分 不 同 方 向 的 卷 、 绞 、 拧 、 搓 等 。 绞 胎 工 艺 装 饰 器 物 最 大 的 特 点 就
即器 胎 用 高 岭 土 拉 坯 成 型 后 ,再 不 同 的两 种 颜 色 ( 多 色) 泥 相 间 又 是 局部 绞 胎 和 镶 嵌 工 艺 。 或 胎 用 两 色 绞 花 泥 料 切 成 薄 片 , 一 片 糅 合在 一起 做 坯 成 型 ,不 施 釉 。 片 满 贴 在 胎 体 上 ,经 过 修 整 , 再 2 根 据 器 物 的 特 征 可 分 为 三 .
余部 分 及 各个侧 面均饰 戳 印放 射 状 花纹 ,底 部有
釉 , 满 饰 奈 状 划 纹 ,底 中部 划 写 “ 家 花 枕 ” 四 杜
字。
已发 现 唐 宋黄 釉 枕 中刻 写 文 字 的作 品 以 “ 家 裴 花枕 ”、 “ 家花 枕 最为 有名 ,传世 也 较 稀 少。 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