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田敏17、犟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童话这种文学作品的特点。
2、通过反复朗读、讨论,领会课文主题。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了解此类文章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二、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小乌龟在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处理这些困难的从而正确理解文章主题。
2、通过小乌龟的种种表现,把握文章主旨。
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准备:课件、示范朗读语音五、授课时间: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教程:一、童话:童话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或知识教育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童话把自然界“社会化”,把社会生活“童话化”,把自然的各种物,当成社会的人来写。
二、作者简介:米切尔·恩德,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毛毛》。
三、掌握生字词:1、生字:jiàng yāo hàn kē dào bì wō犟龟邀请遗憾瞌睡哀悼壁虎蜗牛ài mò zàn障碍荒漠暂时2、辨别形近字:悼念(dào)、掉下(diào);遗憾(hàn)、震撼(hàn)3、解释词语: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烦闷。
兴高采烈:形容非常愉快、高兴的心情。
四、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找出这篇童话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明确:(1)故事的起因:小乌龟听了鸽子的谈话后决定参加狮王的婚礼。
(2)故事的发展、高潮: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碍以及战胜困难的过程。
(3)故事的结局:小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
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小乌龟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是十分困难的?明确:“狮子洞路途遥远,而庆典不久就要开始”;……3、课文中的小乌龟很“犟”,认定了目标后,不听从别人的劝阻,却惟独听从蜗牛的话,这是为什么?提示:小乌龟并非不听别人的正确劝阻,相反只要是有助于实现追求目标的,别人的劝阻他都是乐意听从的。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动物笑谈》
圈
点
勾
画
圈出关键字词
标出段落层次
勾连前后照应
画出精彩描写
第1段:在研究高等动物
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 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 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 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 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 的时候,猛一抬头,却 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 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 煞白。
第一部分(1段) ,总写“我”在研 究动物时发生的趣 事,领起下文。 第二部分(2—19 段),具体讲述了 “我”在研究动物 行为时发生的趣事 。
圈 圈出关键字词
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 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 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 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 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 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 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 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 新鲜与快乐。
点
勾
标出段落层次
勾连前后照应
用“//”标出段落 层次。示例: 第一只猫:第1-2 段; 第二只猫:第3-14 段; 第三只猫:第1532段; 结尾:第33-34段 。
构图较为合理,较为 美观大方。
构图不够合理,缺乏美观性。
解能节说 精 奏词 准 、能 把 停和 握 顿画 声 、面 音 重融 的 音为 感 等一 情 。体 、;解 一 握 停说 致 声 顿词;音、能能的重和比感音画较情等面好、。基地节本把奏、
解说词和画面内容相游离; 声音的感情、节奏、停顿、 重音等把握不准。
指标
优秀
合格
待达标
内容 (素材)
画面
配音 (含解说
词)
能善材性够 待 典 ,充 生 型 有分 命 、 创体 ” 动 意现 这 人 。“ 一 或尊 主 具重 题 有动 , 启物 选 发,能 善 选体 材待现较生“为命尊典”重型这动。一物主,题,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能够流利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阅读策略,如略读、寻读、预测等,提高阅读效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阅读策略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课文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回顾前一单元的内容,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呈现: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色彩。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鼓励他们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难句、难词和重要的语法点。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开展相关的写作活动,如续写课文、写读后感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或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题等。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和预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共7个)-图文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共7个)-图文天地之间,四海之内,万物平等,人不可夺,天不可废。
(三)课时作业1.完成本课练习册习题。
2.将本文中给你的启示结合生活实际形成文字(500字以上)。
教案序号:课题:17.动物笑谈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批注,用学写批注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能流畅的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特色的看法。
2.交流批注结果,对批注进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
3.在感受风趣幽默语言风格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研究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热情以及对动物的热爱。
教学重点:默读文章,运用互评批注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形成表达完整的语段,并能够独立按要求做批注。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作的热爱和投入。
教案序号:课题:18.狼(第一课时)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语文常识(1)了解蒲松龄的生平简介。
(2)了解《聊斋志异》的有关知识。
2.语言:(1)朗读并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3)结合关键词语理解,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词句。
3.阅读:(1)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小说的情节。
(2)分析小说的形象。
(3)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写作:理解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表达效果。
蒲松龄常年在家门口摆个茶摊,请别人给他讲一些奇异鬼怪之事,之后进行加工,最终形成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主要内容:1、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抨击封建官吏的罪恶。
3、劝诫封建世俗民风。
三、初读课文1.一人范读,其余同学纠正错误。
通过同学同学们都做了预习,首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范读一下课们的齐读和范文。
其他同学注意听,并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将他读错的地方勾读,读准字音,画下来。
等他读完了我们再一起纠正,好吗?2.全班齐读。
好了同学们,纠正完字音,就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课文。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18 我的白鸽
18 我的白鸽设计说明《我的白鸽》是陈忠实的一篇作品。
陈忠实先生的创作有着深厚的关中文化背景,叙述风格以质朴、客观见长,习惯将主观的思想倾向蕴含在对人物情节朴素、客观的刻画中。
《我的白鸽》除了有对白鸽的珍视,更有对关中乡土文化的执着坚守,以及对家乡山川田园的热爱。
教学目标1.运用默读技巧,勾画、摘录文中的重要信息。
2.揣摩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白鸽的喜爱之情。
3.结合关键语段,体会作者对白鸽的珍视,对关中乡土文化的执着坚守,以及对家乡山川田园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揣摩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白鸽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语段,体会作者对白鸽的珍视,对关中乡土文化的执着坚守,以及对家乡山川田园的热爱。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鸽子,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鸟,在世界各地广泛饲养。
每当抬头看到成群的白鸽盘旋于天空时,内心不免沉醉于这美好祥和的世界,倘若能亲手养几只,看着它们慢慢长大,翱翔于天际,那一定会生发出无尽的美好情感吧!作家陈忠实在乡村写作之余就有这样的体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陈忠实的《我的白鸽》。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喙.(huì)惬.(qiè)意蜕.(tuì)变邋遢..(lā ta)洞达豁朗..(huòlǎng)亭.(tíng)亭玉立风烛.(zhú)残年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鸟的嘴:喙满意;称心:惬意宽慰,消解:排解形质发生改变或转化:蜕变肮脏,不整洁:邋遢文中形容能看透人的心思:洞达豁朗花木主干挺拔或女子身材修长。
文中形容姿态端正美好:亭亭玉立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
文中指即将不再存在:风烛残年3.文学常识。
陈忠实(1942—2016),陕西西安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鹿原》等。
关中,是指“四关”之中,即东潼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共三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或表达对动物的欣赏,或表达对动物命运的关注,或展示人与动物的冲突。
学习这三篇文章,可以增进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人类自我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诵读是完成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
《猫》是郑振铎写的一篇叙事散文,作者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的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呼吁我们要善待生命,同情并保护弱小者。
《动物笑谈》是一篇科学小品,作者康拉德·劳伦兹以生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在观察动物行为时所引发的笑谈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狼》是清朝文学家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里的一篇文言小说,文章叙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遇两狼并最终杀死两狼的故事,表现屠户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情感的朗读把握,激发学生的情感,训练学生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与节奏。
2、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3、领会作品丰富而细腻的思想情感,并结合自己亲身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
5、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
【重点】感悟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难点】学习优美深刻的语句对表现主题、挖掘文章深意的作用。
三、单元阅读方法1、情境体验法:学习本单元,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探讨人类跟动物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2、诵读感知法:本单元三篇课文都适合于朗读,尤其是《猫》《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朗读层次,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四、单元教学设想本单元是初中课本中篇目最少的一个单元。
教授本单元,要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勾勾画画做旁批,同时做点摘录,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特别要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时,可以参照“语文主题丛书”,进行相关文章的拓展阅读,深入解决本单元重点。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学习目标】1.能够读准生字词,正确书写、积累生字词。
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2.通过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3.通过摘录批注精彩之处,赏析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4.通过主题性文本的比较整合阅读,增进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5.通过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6.通过围绕文章“中心”详略得当地安排写作内容,写出中心突出,主题明确,结构合理,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单元评价任务设计】1.“我是小小朗读者”小组内成员轮流朗读本单元文章,互相提问关键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 “我是小小阅读者”针对一篇文章能够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概括中心思想并能够赏析精彩的写作手法。
3. 组织一场“我与动物”为主题的故事会【单元教学任务分解】(共计__11___课时)教学任务课题课型教学内容学习目标课时(共11课时)单元导学及学法指导导读单元导读初读文章字词识记文学常识1.能够读准生字词,正确书写、积累生字词。
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
2.通过利用辅助工具,积累并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阅读教学教读《猫》1.通过默读课文,复习重点字词及作家作品,填写表格,整体把握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的特点。
2.通过对比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通过拓展阅读,分析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强化爱及生灵的意识。
2教读《狼》1、通过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章基本内容。
2、通过默读文章,找出文中对于屠夫和狼的描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第五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能够养成默读习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引导学生“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建构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应关注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单元活动探究的主题,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思考能力,但是其思维能力过于单一,思考可能过于片面,无法全面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教学时要主动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深入。
其次七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句、段来赏析文章;但大部分的学生停留在文章内容层面,无法分析行文脉络、鉴赏其语言风格;少部分的学生缺少对语句、文段的品析,无法细致分析文章所表达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知识目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能力目标:继续研究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第1课时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选材技巧。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猫的图片或短视频,学生了解到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小动物。
然后,教师介绍著名作家XXX家里养过三次猫,并提出问题:“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
”(打一动物)学生猜测后,教师展示猫的图片或短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然后,朗读课文,完成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接下来,让学生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首先,学生需要从细节描写中找出家里人喜欢第一只猫的原因。
其次,学生需要从第二只猫的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它的“更有趣,更活泼”。
然后,学生需要从第三只猫的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描写它的“可厌”。
最后,学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判定芙蓉鸟是哪只猫咬死的,实际上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2.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只猫死后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悔恨之情。
示例:“我”发现第三只猫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感到“难过得多”,“良心受伤”,“懊悔不已”,这些描写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悔恨之情。
目标导学二:分析写作技巧,揭示主题思想1.请同学们回忆课文,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描写猫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猫的可爱和活泼。
示例:作者通过比喻、动作描写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猫的外貌和行为,让读者感受到猫的可爱、活泼和灵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狼》教案
(3)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举例:讨论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4)思维拓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举例:讨论狼的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而,在讲解难点部分,如文化背景和写作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似乎对这些内容兴趣不大,可能是因为这些知识点相对抽象,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使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文化背景和写作手法的作用。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课堂氛围活跃。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深入挖掘动物智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学生讨论方向的引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也能学到有深度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本理解:把握课文《狼》的故事情节,理解作者对狼的描绘,掌握课文的核心内容。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理解狼的聪明与悲剧命运。
(2)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如“狡兔三窟”、“狼子野心”等,并能正确运用。
举例:通过例句理解词语含义,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3.语法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主谓短语等,并学会运用。
4.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狼的描绘,表现狼的性格特点,学习运用形象、生动的写作手法。
5.文化传承:了解我国古代对狼的认知和评价,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6.思想教育: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存智慧,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第五单元教案:欣赏诗词,陶冶情操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第五单元教案:欣赏诗词,陶冶情操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基础认识,理解诗词中的表达方式和文学魅力。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古代诗词,提升其文学素养和语文技能。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堂讲授,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以及明清两代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诗词欣赏,配合音乐、画面等,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3.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通过同好之间的合作交流,为诗词解码和理解提供支持和帮助。
4.知识巩固和检验,通过课堂练习和试卷考核,检查学生在诗词领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针对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作家作品进行详细阐述和介绍。
2.演讲表演法,针对知名诗词进行现场演讲和表演,带领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感和韵律。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究诗词中的字词、句式、表现手法等,进一步提升其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知识问答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试卷考核,检测学生在诗词领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基础认识和发展历程的了解;学生对常见古代诗词及其特点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对于诗词的韵律和文学魅力的感受和欣赏。
2.难点:学生应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对于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具体安排:1.第一课时: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通过课堂讲授和PPT显示,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唐宋诗词、元曲、明清诗词等的特点和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第二课时: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欣赏通过学习经典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春夜喜雨》等,讲解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并通过音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优美之处。
3.第三课时:古代诗人情感表达的了解和感悟选取唐代诗词《江南逢李龟年》、宋代词《满庭芳》等,让学生感悟古代诗人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开展课堂表演和讲解。
4.第四课时:古代诗词的阅读、解析和欣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古代诗词,通过找出其中表达手法、描述特点等特征,开展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课件(共3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第二课时设问,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见解
谈一谈:作者对三只猫的亡失感情一样吗? 结合文句谈谈你的理解。
1、我心里也感着一缕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2、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 所爱的东西的人。 3、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 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在家中 的地位
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 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 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结局 病死
《猫》第一课时(重点2)
来历 外形
性情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 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 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 上,在那里晒太阳。”
在家中 很受家人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 的地位 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结局 丢失
《猫》第一课时(重点3)
来历 外形
第三只猫
流浪猫
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 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性情
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 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 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 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猫》第二课时设计问题,引导孩子读透文本
《猫》第二课时(难点)
抛出核心问题: 第三只猫根本不受宠爱,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
“我”会更难过得多?
课内外相结合,延伸拓展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任务二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活动形式,设计活动内容。
2.学会多方面观察动物,掌握记录技巧。
3.通过班级讨论,获得关于人与动物相处的深刻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1.掌握写观察记录的技巧。
2.通过班级讨论,获得关于人与动物相处的深刻认识和感受。
教学难点1.掌握如何确定活动形式,设计活动内容。
2.通过主题活动,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动物通常都非常友好和温顺,与它们互动可以让我们感到轻松和快乐。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了解和观察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生命的多姿多彩。
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多样性。
今天,让我们开展一次以“亲近动物”为主题的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丰富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新知探究一、了解实际情况【活动内容】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或学校周边的情况,是否可以近距离接触动物,都能接触到哪些动物。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关于家乡环境以及动物的相关描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了解身边环境的情况,为接下来确定活动形式、设计活动内容做准备。
二、确定活动形式,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内容,学生基本确定活动的形式。
学生先自主思考下列问题,再与同桌交流讨论,完善补充。
1.确定活动形式应考虑哪些问题?2.如何设计活动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策划活动的方法,应采取的思路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学会观察方法,掌握记录技巧【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在观察动物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2.为了更好地了解动物,得到更多的信息,应该按照怎样的方法或思路进行观察?3.客观、详细记录观察所得到的技巧是什么?4.如何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明白做好准备工作能够使这次活动收到预想的效果。
四、观察实践【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确定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现场观察,并写一份观察记录。
第五单元(教案)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郑振铎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课时同学们,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很多人因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今天,让我们随着大师郑振铎,走进这个爱猫的家庭,亲自去体验养猫的快乐与悲伤!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五四”时期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曾与瞿秋白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
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2.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3.再次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抱来的张妈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性情活泼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不活泼,忧郁,懒惰地位很受喜爱很受家人的宠爱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结局死亡丢失死亡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二是逗着玩的形态,刚来时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红带或绳子,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愿理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写作中突出中心”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针对写作手法的选择,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识别并模仿范文中的写作技巧;
-在文章结构方面,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框架,指导学生如何开头、发展、结尾,确保中心思想的连贯性;
-对于结合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写作,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通过头脑风暴、日记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想法和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安排和写作手法选择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运用各种手法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如何突出中心”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突出中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写作中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一、单元分析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单元整体是精心构建的,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
读这个单元反映亲情和家庭生活的优美诗文,我们要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风筝》是鲁迅先生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我”少年时因自己不爱放风筝而不允许自己的小弟弟放、粗暴地毁掉弟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羚羊木雕》通过“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后,又被父母逼迫要回这件事情,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冲突。
《散步》通过三代人一块儿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赞颂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散文诗两首》都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孩子在母亲身边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深切的表达出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恋。
《<世说新语>两则》透过人物语言表现了人物的聪明才智,从中也投射出古代家庭教育的氛围。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我爱我家”为主题,要求学生在深入了解家庭的基础上,写出有血有肉亲情洋溢的作文。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字词,从语言文字入手,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借鉴写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加强朗读教学,通过朗读来理解、体味、感悟课文,抓住关键语句能理解比较复杂的长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妙处,精读课文,从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理解课文,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观察、积累生活细节,学习通过小事、细节写人,充满感情写人的手法,写好记叙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亲情教育,从热爱家人开始,推及他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21课《风筝》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作者简介
2.内容分析
首联:直抒对二十三年来被朝廷“弃置”在“凄凉”之地的愤懑与苍凉。点明自己在巴山楚水这荒凉之地度过了二十三年之久。
这两句是承诗人白居易诗尾“二十三年折太多”而来,诗中用“巴山楚水”概括他被贬之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3.练习背诵,当堂检查
四.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
教学反思:
20伤仲永
王安石
教学重点:
1、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
1.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语句记录下来。
2.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点拨
3.复述课文
(1)学生表演性复述
(2)教师复述
三.探究性学习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前后各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2.《乘船》与《期行》都涉及到守信这一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守信”的?
(3)一词多义
而学而时习之(表承接,可译为“然后”)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可译为“却”)
(二)熟读成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四、布置作业
翻译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体会孔子有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论述,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
4.同座互相说诗句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6.指名背诵这首诗。
四、扩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
2、背诵王维的古诗。
(二)学习《夜雨寄北》
1.作者简介
2.内容分析
一、二句:诗人从对方来信写起,对方问“归期”,而诗人只能以“未有期”作答,无奈之中转而写巴山秋水潇瑟之景,寄托离别愁绪。
4.结合课下注释,说说每一则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
(一)指导翻译《〈论语〉六则》,并注意积累以下字词
(1)通假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不解)
(2)词类活用
①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②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明确: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2.学生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做人修养的语句。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语句,整体感知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明确:示例一:我最喜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它说明学和思要结合起来。
示例二:我最喜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它说明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五.练习与探究
1.“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怎么样的人?如果说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元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你是如何评价元方的。
第二课时
一.诵读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得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疏通课文
颔联:借用典故,表达对亡友的悲痛和岁月蹉跎的感慨。
借用两个典故,暗示因贬时间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主生的生疏,怅惘心情及对当时生活的不满。表现了诗人地分复杂的心情。
颈联: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示坚信新事物终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这联突然振起,一改忧伤低沉情调。
尾联:照应赠诗一事,表自己要振作精神,积极进取,同时也是激励友人。
造句:示例一:人生处处炼己心,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见不善即内省,切勿对他人生嫌弃心、怨恨心。
示例二:读书善忘的人,补救的办法是反复读、用心读,当然前提是这本书值得去“千遍读”,这样不但能加深体会,还能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四、板书设计
《论语》
六则学习
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论语(lún)诲人不倦(huì)不亦说乎(yuè)
罔(wǎnɡ)殆(dài)不愠(yùn)默而识之(zhì)
3.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你能把其他五则划分好朗读节奏吗?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著花未:开花没有。君:朋友。自:从。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教师点拨。
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看似重复,读起来反而觉得更加亲切。接着又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作者的思乡之情由此可见。
(2)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把学习当作乐趣。
3.除了学习,课文还谈了哪一方面的内容?请找出来。
明确: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积累成语,拓展运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很多是源于古代作品,请在课文中找出一些,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
明确:文中的成语有: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等。
三、学习《淮上与友人别》
1.作者简介
2.解题:
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淮上”即扬州,“别”在这里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去“潇湘”诗人自己去长安。
3.内容分析
一、二句:交代与友人握别的时间、地点、表达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心情。
三四句,写两位好友在笛声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风中传来数声笛声,报道着别离时刻就要到来,离亭送别,愁绪万千,情深酒酣,欲言又止,握手告别,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心情,情景交织,深切感人。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7.古诗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2.学习欣赏诗歌作品
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诗的内容,明白句意。
难点:诗中意境的体味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杂诗》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简介王维
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2.教师范读此诗。说说你从诗中听懂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读顺古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2.集体正音。
重点提示:“应、绮”的读音。
3.同座相互检查读诗情况。
4.小组比赛读诗。声音响亮,不乱喊乱叫;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读懂诗句,诵读古诗。
1.课件出示注释。
来日:自故乡动身那天。绮窗:镂花的窗。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明确: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学习,学业上就会陷入困境。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颈联抒写真挚的友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因为同高水远不能阻隔知己朋友的感情。
语言形象凝炼,饱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伤感,代之以豁达的感情,给友人莫大的安慰鼓舞。
尾联,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互勉。劝友人要心情舒畅地到任,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3.小结。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对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挚的友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用质朴的语言写壮阔的胸襟,于质朴之中蕴含警策,在豪语之中含关怀体贴,读来亲切感人。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教学反思:
19.《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
教学目标:
1.教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守信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小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王勃与“初唐四杰”
2.内容分析
首联点出了送别之地和杜少府上任的地方。两个好朋友即将分别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诗人出于对朋友的依恋和关心,借描写两个地方的形势与风貌,在展现雄浑开阔的境界中隐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写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同时也是自勉,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
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道德
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