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迟个人介绍及各文学家对其评价

合集下载

徐迟与他的都市诗

徐迟与他的都市诗

徐迟与他的都市诗在1930年代的上海,伴随着城市的膨胀,掀起了一股都市诗的热潮。

现代诗派的后起之秀徐迟凭借着诗集《二十岁人》等诗作,成为了都市文明热烈的歌唱者,引领在诗坛刮起一阵了都市风。

徐迟1914年降生于浙江省吴兴县。

江南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赋予他的诗以灵气,书香门第的自由空气为他营造了最初的诗氛围。

1931年,徐迟进入东吴大学攻读外国文学作品。

1933年,徐迟萌生了创作欲望,尝试用现代手法写诗并在《现代》杂志发表。

不久,徐迟就成为《现代》杂志活跃的重要诗人。

1936年,他的诗集《二十岁人》出版,在诗坛上吹起了一股都市诗风。

是年,他又与戴望舒、纪弦一道创办“新诗社”,创办《新诗》诗刊,继续倡导现代诗风。

抗战爆发后,诗人顺应时代的潮流,一改自己的思想和诗歌风格,舍弃了现代派。

徐迟现代派时期的诗歌,是青年知识分子由乡村进入都市后矛盾复杂感受的凝聚,是赞颂与诅咒情绪的结合。

它既有对都市文明进步欣喜的礼赞,又有对混杂于繁华中的都市病态与畸形的诅咒,和因不满都市而生的对乡村自然的怀恋。

应现代文明的感召,徐迟不甘乡镇的寂寞而投奔到都市。

凭借诗人的敏锐直觉,他感受到了城市是神奇与腐朽的统一体:一面是摩天大楼、电报电话、学校医院写就的繁华;一面是赌场、童工、乞丐支撑的丑恶。

它让人崇拜向往,也给人压抑与忧郁。

从乡间带来的生活节奏,使诗人与它格格不入,生出一份迷茫与失落。

徐迟也曾情不自禁地赞赏年轻的都市,歌颂都市文明。

在他不无矛盾的心态认识中,饱含着对都市文明的渴望与崇拜。

但是他更多的诗篇却都集中批判都市的生活罪恶,抒写现代城市的内在厌倦与感伤。

以《都会的满月》为例:写着罗马字的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代表的十二个星;绕着一圈齿轮。

夜夜的满月,立体的平面的机体。

贴在摩天楼的塔上的满月。

另一座摩天楼低俯下的都会的满月。

短针一样的人,长针一样的影子,偶或望一望都会的满月的表面。

北师大版编号12黄山记_徐迟_北师大删节版适用

北师大版编号12黄山记_徐迟_北师大删节版适用

黄山云豹
格外赏赐:
• 摄身光
以上内容,从五方面表现了黄山之— —
想一想
• 在本部分,作者把大自然说成是一个大艺 术家,说黄山是它煞费心机的杰作,这是 什么修辞?起什么作用? • 更能突出黄山之奇,是人间仙境。 • 、“封山”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封山? 它是谁? 这表现黄山什么待点?
•就是封住进出的要道,不让任何人进入。‘不肯 把胜境轻易给予人类’,它是大自然
•一个“封”字,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出黄山的 险峻程度——人迹罕至。
精读第二部分
• 五百级罗汉级表现 黄山什么特点? • 险
精读第二部分
• 一段公路,栏杆, 又说明什么? • 强调今天的登山道 路“化险为夷”。 • “直上,直上,直 上”用了什么修辞? • 反复
条 旁 鲫 狭 削 鱼 仄 壁 背 石 千 那 梁 仞 是 , 。 一 两
语言特色2:
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提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 来衬托云海,使云海变幻莫测、令人 神往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 语言特色3:
•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 例1、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 机,创造世界。 (拟人) • 例2、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露出 的身段翩然起舞。 (比喻、拟人)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加了文章 • 的内容,使所描写的景物更生动形象, 例3、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 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 (比喻)
概括本文的主题
•。 • 文章叙写了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赞叹大 自然的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表达对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热爱。 • 同时,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写出了登山之 容易,表现了人类的力量,能够化险为夷, 能够将绝境变为公园。

散文评论:徐迟《枯叶蝴蝶》

散文评论:徐迟《枯叶蝴蝶》

徐迟(1914~1996)诗人、作家。

浙江湖州人。

1933年开始文学生涯,著有诗集《最强音》、《共和国的诗》,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等。

70年代末接连发表《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文笔富有诗情理趣,推动了报告文学的复兴和发展。

主要散文集有《徐迟散文集》、《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散文集》等。

《枯叶蝴蝶》是著名作家徐迟写的一篇哲理散文,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了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并由枯叶蝴蝶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本文最佳之处,即在其立意的高绝,感悟的参透。

但凡优秀的哲理散文,都是睿智的结晶。

徐迟作为一位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枯叶蝴蝶是峨眉山下最珍贵的特产之一,但却濒临灭绝。

这样的一个题材,对一般人来说,不免要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

但作者却偏偏避开了这一窠臼,独辟蹊径,慧眼独具,尖锐的提出“它们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

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这一主题,即正是它们的装假伪饰导致了自身的绝种,因为“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它装假作伪这种行经是超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这样主题就在此深化了,由枯叶蝴蝶的伪装作假上升到了人类的虚伪,并强烈的抨击了这种行径。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与其伪装仍免不了被人出售的命运,不如自由自在、生生不息的在这世上生存。

在文中,作者用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枯叶蝶伪装得彻底,但它并没有因此而逃脱人类的捕捉,从而说明装假作伪的行径瞒不过聪明的人。

这种对比,既有枯叶蝶在阖起两张翅膀时的憔悴和张开翅膀时的美丽形成的鲜明对比,又有枯叶蝶和其它不伪装的美丽蝴蝶的对比。

徐迟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徐迟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徐迟: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作者: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06期徐迟(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

浙江南浔人。

原名商寿,生于一个教师家庭。

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

1931年开始写诗,1934年开始发表诗作《寄》、《沉重的BUS》、《诗拔萃》等,后结集为《二十岁人》。

1936年起陆续发表散文《歌剧院及其它》、《贝多芬之恋》、《理想树》等,后收入《美文集》、《狂欢之夜》。

徐迟早期创作受欧美现代派影响。

特别是他的诗作,追求意象的蕴蓄,节奏的跳跃,有些作品较为难懂。

散文创作则因受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影响,稍趋明朗,叙写细腻,富于诗情。

正如作者所说:“已经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写入散文中的诗味比我的诗中的更加浓郁。

”新中国成立后,徐迟创作勤奋。

50年代的前七年,他两次到朝鲜战场,4次去鞍钢,6次到长江大桥工地。

诗集《美丽·神奇·丰富》、《战争·和平·进步》和《共和国的歌》,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论文集《诗与生活》等,是他这一时期的创作收获;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间,他担任《诗刊》副主编。

1960年定居武汉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写成《火中的凤凰》、《祁连山下》、《牡丹》等作品。

记述两个爱国知识分子常书鸿﹑孙健初的《祁连山下》,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

1996年底,徐迟因患抑郁症而在武汉同济医院跳楼自杀,震动全国。

徐迟的报告文学被誉为“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徐迟在1977年第10期《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为知识分子立传的《地质之光》。

“《地质之光》是一篇光彩照人的好作品,引起文坛普遍重视,这是在‘文化大革命’后率先闯入科学与知识分子禁区的较为成功的报告文学作品。

……它写出了地质学家李四光如何用他的学识、智慧为我国描绘出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稀有元素等矿产资源的壮丽远景。

作品并没有对主人公的个人经历作直观的平面化的叙述,而是把中心聚集在李四光如何创建地质力学理论这一中心上。

徐迟《黄山记》赏析

徐迟《黄山记》赏析

徐迟《黄山记》赏析《黄山记》是明代文学家徐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经典之作。

这篇小说以徐迟的亲身经历为蓝本,描述了他在黄山游览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展示了他对黄山壮丽景色的深深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黄山记》的赏析,一同感受徐迟的登山之旅给他带来的心灵震撼。

《黄山记》是一部描写黄山的游记,全文分为四个篇章,分别是《黄山山川篇》、《黄山亭观篇》、《黄山人文篇》和《归来感慨篇》。

这四个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黄山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以及对这些景物的感悟。

首先,《黄山山川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示了徐迟对黄山山川之美的赞叹。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山的高耸峻峭、峰回路转的山峦,清澈见底的山泉和奇特的奇松怪石。

他通过欣赏山川之美,表达了自然景色对他的内心的触动和启示。

徐迟写道:“脚前走出寻常几十步,又有万里终南、丹穴休宁之感。

”这句话表达了他站在黄山之巅时,感受到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妙感觉。

其次,《黄山亭观篇》则是通过描写黄山上的亭观建筑物,展示了徐迟对亭观的独特理解和品味。

徐迟赞扬亭观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他认为亭观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自然的顺应和利用。

他写道:“秀丽之山穷年宴客,或许知天命,此信物也。

”徐迟通过亭观建筑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向往。

再次,《黄山人文篇》从徐迟和他的同伴的交谈与互动展开,展示了黄山背后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他们在山巅畅谈人生,对历史传说和名人故事进行探讨,相互启发和激励。

这一篇章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人文景观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徐迟在这一部分写道:“闲愈久而废,自合正事何哉。

”他通过对人文景观的描述,呼吁读者珍惜时间,追求真理和实践。

最后,《归来感慨篇》是徐迟离开黄山后的反思和感慨。

他回顾了整个登山之旅,总结了游览黄山所带给他的收获和感受。

他通过回忆和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徐迟写道:“平生之间未得之秘,寄之在斯。

徐迟简介——精选推荐

徐迟简介——精选推荐

徐迟简介
徐迟简介
徐迟(1914~1996)
中国诗⼈,作家。

浙江湖州⼈。

1933年开始⽂学⽣涯,在《现代》、《新诗》等刊物发表诗作和译⽂。

1934年肄业于东吴⼤学。

1936年出版诗集《⼆⼗岁⼈》,带有现代派诗风。

抗⽇爆发后,在上海、桂林、重庆等地从事⽂学活动,曾参加街头诗运动,宣告与现代派告别,著有诗集《最强⾳》等。

50年代在北京⼯作,曾任《诗刊》副主编、《⼈民⽇报》特约记者,著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庆功宴》和诗集《共和国的诗》等。

1960年调湖北省⽂联从事专业创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省⽂联副主席等职。

60年代初以《鱼的神话》、《祁连⼭下》等特写引⼈瞩⽬;《祁连⼭下》写常书鸿等情系敦煌⽽受到⼴泛好评。

70年代末接连发表《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流的涡漩中》、《之树常绿》等⼩说诗歌⽂学作品,以报告⽂学的形式反映⾃然领域的,⽂笔富有诗情理趣,推动了报告⽂学的复兴和发展,曾获得全国优秀报告⽂学奖。

他还翻译过诗选《明天》、《托尔斯泰传》等。

《登黄山记徐迟》课件

《登黄山记徐迟》课件
徐迟在游览过程中,还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习俗,这些也为他的创 作提供了灵感。
历史地位
《登黄山记徐迟》是徐迟的代 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散文 的经典之作。
该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 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散 文的里程碑。
该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 散文的成熟和崛起,对中国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徐迟的《登黄山记》以生动的文字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
徐迟在《登黄山记》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描绘的黄山景色栩栩如生,仿 佛就在眼前。此外,徐迟还通过对黄山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变化进行描绘,展现了黄山的多 样性和动态美。这些艺术特色使得《登黄山记》成为一篇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独特的视角
作品不仅从宏观上描绘黄山的全貌,还从微观角度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展现出 黄山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语言风格赏析
语言优美
徐迟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言,使作品读起来流畅、自然,给人以美的 享受。
语言质朴
在描述黄山景色时,徐迟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准确地 传达出黄山的神韵和魅力。
06
作品赏析
主题赏析
主题明确
徐迟的《登黄山记》以黄山为背 景,通过描绘山川的壮丽景色和 自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敬畏和热爱。
主题深度
作品不仅是对黄山景色的简单描 述,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 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 命的独特见解。
艺术手法赏析
生动的描绘
徐迟运用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描绘,将黄山的壮丽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 仿佛身临其境。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徐迟的《登黄山记》语言简练、 质朴,却能生动地展现黄山的美景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

中国近代作家徐迟的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家徐迟的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家徐迟的生平简介徐迟,原名商寿,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爆发后,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中国作家》(英文版),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作家徐迟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徐迟生平简介徐迟简介中需要提到他的家乡,他的家乡是浙江,是一个文化气息很浓厚的地区。

徐迟从小就喜欢读书,很喜欢文学。

在去上海上学后,徐迟在一次油画展上见到了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他受到徐志摩的影响,喜欢上了新诗。

徐迟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后,就去了北平。

当时正发生了“九一八”事变。

徐迟跟随一些爱国学生去参加“援马团”,准备抗日。

在北平期间,他进入了燕京大学读书,并且开始在一些报刊上发表文章。

徐迟在1939年的时候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非常震惊,然后亲赴昆仑关前线采访。

徐迟还写了《武装的农村》这部长篇小说,反映敌后农村的民兵抗日。

徐迟简介中需要提到徐迟的妻子陈松。

徐迟和陈松是在北平认识的,后来在上海结婚。

两个人相濡以沫,一起走过了五十多年。

在这中间,陈松欣赏徐迟的作品,给他提供意见。

徐迟和陈松的感情很好,徐迟经常在作品中提到他的妻子。

徐迟和陈松有一个儿子,名叫徐建。

徐迟晚年的时候,在湖北工作,翻译了很多西方的文学作品。

徐迟是在1996年去世的,是跳楼自杀的。

人们并不知道徐迟为何要自杀,徐迟在自杀以前的情绪非常稳定。

徐迟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位泰斗级的人物,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

徐迟的作品包括散文集、小说,诗集等,徐迟一生创作非常丰富。

徐迟作品徐迟是一位综合性的文学家,在各方面都有所建树,包括诗集、散文集、小说等。

徐迟是出生在民国时期的人物,赶上了民国那段乱世,经历很丰富,早年的经历为他后期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素材。

徐迟在早期的时候,比较喜欢现代诗,非常崇拜徐志摩。

徐迟的诗集有《二十岁的人》、《最强音》、《诗歌朗诵手册》、《战争、和平、进步》、《美丽、神奇、丰富》、《共和国的歌》。

徐迟之死

徐迟之死

徐迟之死席要求,他就跑到楼下等着,不久就看到毛主席和周恩来走过来了。

激动的徐迟跟着人群返回楼内。

酒会上,潘梓年告诉徐迟,毛主席读到徐迟等人发表在报上的颂诗了,嘱咐以后少登,以免蒋介石吃醋。

9月16日,在一个婚礼上,乔冠华告诉徐迟,下午3点,他和马思聪可以去见毛主席。

徐迟一听,激动得说不出话。

在红岩村的小客厅,毛主席亲切地和他们谈话。

谈过话后,徐迟将带在身上的一本册子,请一个同志转给毛主席,请毛主席给他题几个字,给予诗人以指示:我们这时代的诗人应该怎样创作?册页送到毛主席桌上时,毛主席当即提笔蘸墨,稍作沉吟,站在主席身边的胡乔木说,写诗歌为人民服务吧!但主席未允,挥毫写下了诗言志三个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册页返交到徐迟手上,徐迟不禁热泪盈眶。

诗人言志,言人民之志,这是多么珍贵的指示,而这题字又是多么珍贵的瑰宝!徐迟一生是以当代的真诗人著称文坛的。

解放前,他著有《二十岁人》、《明丽之歌》、《最强音》、《美文集》、《狂欢之夜》等传播甚广的诗集、文集等作品;解放后,又先后出版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战争·和平·进步》、《美丽·神奇·丰富》、《共和国之歌》等诗集和文集。

这些作品,其内容的深刻与文字的激情,有诗的意蕴,有史诗的博大与朴实,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文革中,他被作为黑线人物批斗,下放干校放牛,做泥瓦匠,1975年还差点被强制退休,但他从没低下他高贵的头。

重新工作后,储存了11年的诗情喷薄而出,他投身科技界,一口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石油头》、《地质之光》,1977年10月又石破天惊般地写了反映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诗的意蕴、诗的文采、诗的激情,使这篇作品成了新时期报告文学典范之作。

即使到了82岁高龄的他,告别这个世界之前,依然对科技界兴趣浓厚。

李辉在发表于17日的《新民晚报》的《悲徐迟》一文中就这样写道我惊奇地发现,徐迟嘴里冒出一个接一个对我来讲听起来非常陌生的科学名词。

在科学的春天里忆徐迟

在科学的春天里忆徐迟

在科学的春天里忆徐迟作者:李宗浩来源:《养生大世界》2017年第08期今年5月30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在科学的春天里,回忆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盛况以及在那个岁月,著名作家徐迟发表反映科学家陈景润事迹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所引起的巨大反响。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特与年轻朋友分享。

文学家写科学家首先要深入学习1977年,在人们度过了“文革”十年的严寒后,北京的夏日更显得生机热烈、万物繁荣。

徐迟兴冲冲地由武汉来到北京,是应《人民文学》的特邀,专门创作在科学领域里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事迹,反映他们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不畏千辛万苦、坎坷磨难取得成就的历程。

徐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非同寻常的创作任務。

写科学家,作者不仅需要文学功底,还需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

据悉,文学界领导研究讨论,都认为徐迟是最为合适的作家。

他不仅在文学领域里涉猎广泛,而且英文水平也高,译作甚多,最主要的还是他对新鲜事物敏感,勤奋好学。

尽管这时,他已六十出头了。

他的第一篇文章是写地质学家李四光。

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地质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做大量的功课。

李四光的生活足迹遍布海内外,科学、政治背景丰富(由英国归来后又任国家地质部长),而其创建的“地质力学”,又是介乎于地质学和力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很多专业知识,例如:东亚构造支架,新华复体系的沉降带,基础理论如何应用在生产技术上……这些都是专业领域的知识,只有了解了它们,才能写出一个活生生的“李四光”,才能写出用科学、心血、智慧、勤奋描绘出祖国矿产资源蓝图的李四光。

闪亮的名篇《地质之光》很快于1977年8月问世了!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徐迟引用了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的描述:“此物必将大行于世”,以此表达对中国地质和石油事业的信心,中国的石油将“大兴于世界”。

随后,徐迟又着手于第二篇大作《哥德巴赫猜想》。

这一次,他需要埋首于数学领域。

当时,他对我说:“写数学家陈景润,我花了很多时间,读了不少有关数学的书,以及关于他专业方面的资料。

徐迟:迟来的婚姻要人命

徐迟:迟来的婚姻要人命

徐迟:迟来的婚姻要人命徐迟:迟来的婚姻要人命历史名人考究(名人故居游历)之115——作家、诗人、思想家的幸福各有各的不同,但自杀时的心态都是相同的。

他们即使可以惊天动地,也是波澜不惊。

海明威吞枪时是这样,海子卧轨时是这样,李贽抢过他人的理发刀,隔断自己的喉咙依然是这样。

似乎,他们是赴一场宴,参加一场会,去见一个久违的朋友。

徐迟,在武汉医院的楼上跳下的时候,没有声响,以致同病房的人都感觉不到异常。

他就像一片水晶晶的树叶,借着风,踏着云,要飘向他的水晶晶的老家一般。

【水晶晶的南浔,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睡莲......大李摄】徐迟:迟来的婚姻要人命文/大李【徐迟纪念馆建在文园内,地处江南水乡一条街附近。

门票10元。

这次进园,拜开会所赐,凭嘉宾证免票。

大李摄】在浙江湖州南浔,到处是那从地底下、从古屋里、从绿树中、从乌篷船里透出来的“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太空...... 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水网...... 水晶晶的垂柳,水晶晶的菏叶珠子......”的温婉吴语,和字字珠玑中的诱惑。

可谁曾想,这个给你“诱惑”的人,却在82岁高龄时,跳楼自杀。

他是徐迟。

中国著名作家,中国独有文体——报告文学的奠基人。

文人自杀并不为奇,海明威吞枪,海子卧轨,李贽割喉。

可他们任一人的自杀似乎都有一个较为充分的理由,尤其是李贽,典型的被迫害。

在中国,政治疯狂年代,文人自杀的更是频繁不断。

可这个用南浔古镇“诱惑”你的徐迟,却是自杀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

这个年代,政治已经清明,其自身在业内的成就和威望也无丝毫诟病,甚至堪称伟大。

那么,他有何过不去的坎,非要自杀呢?大李在2017年6月5日至9日呆在南浔的这段日子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

回到湖南后,又搜寻了大量资料,经过筛选和整理,以自己固有的语言风格和叙事习惯,笔录于下。

当然,其观点也是一孔之见。

自杀1996年11月25日,徐迟因身体不适,住进了武汉一家医院的高干病房。

徐迟晚年的家和工作单位都在武汉。

徐迟《回首可怜歌舞地——西安记游》

徐迟《回首可怜歌舞地——西安记游》

徐迟《回首可怜歌舞地——西安记游》```markdown第一篇范文# 徐迟《回首可怜歌舞地——西安记游》读后感徐迟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古都西安的历史与现代巧妙交织,呈现在《回首可怜歌舞地——西安记游》一书中。

书中尊重事实,收集整理了最新最全的西安游历资料,令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 一、条理清晰,观点独特书中,徐迟先生对西安的描绘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现代的鲜活。

他从古都的繁华与衰败中,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

在论述西安的历史地位时,他指出:“西安,这座古城,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第一章)这样的观点不仅独特,而且富有见地。

## 二、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在书中,徐迟先生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旁征博引,将西安的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

例如,在描述秦始皇兵马俑时,他写道:“这些兵马俑,仿佛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见证,也是那个时代风貌的缩影。

”(第二章)这样的触类旁通,使得读者在领略西安风光的同时,也了解了背后的历史故事。

## 三、文字犀利,揭示人性徐迟先生在书中以犀利的文字,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在游览西安的过程中,他关注到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如:“这些西安的市民,生活在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压力之间,他们的生活,既有艰辛,也有欢乐。

”(第三章)这样的文字,既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同情与关怀,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 四、总结观点《回首可怜歌舞地——西安记游》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徐迟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展现了西安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

书中既有对历史的尊重,又有对现实的关注,让人在阅读中不断领略到古都的魅力。

``````markdown第二篇范文# 《回首可怜歌舞地——西安记游》的时空穿梭之旅徐迟的《回首可怜歌舞地——西安记游》不仅是一次对古都西安的深度游览,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

在这场旅行中,我们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与历史对话,与现实交织,体验着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在许多读者眼中,徐迟先生或许是一位不为人知的文化人,但在真正的文化界,他是一位备受尊重的文化名人。

在不少人的童年里,徐迟先生是他们通过经典文学作品接触的第一位大师。

他的许多作品,比如《聊斋志异》、《蒲松龄全集》等等都是恐怖小说中的扛把子,许多读者不禁要问:徐迟先生到底是何许人也?徐迟是晚清文化名人之一,他的生平事迹关于他生平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生于1839年,卒于1894年,是江苏省常熟县人。

徐迟先生早年以善唱花鼓戏见长,曾多次替名角猪八戒、二郎神等演出,十分受观众欢迎。

然而后来徐迟先生在文化界也小有作为,他的文学作品中,大多表现出了他对世间万物的笃信,以及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让许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的作品无比怀念。

其中著名的《聊斋志异》就是一处好的见证。

在小说中,徐迟先生将许多各种各样瑰丽的故事逐个翻了出来,并以异常生动的笔调,将它们生动而有趣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读一些徐迟先生的小说,浮想连连。

虽然与我们的时代相差甚远,但是它与我们现代生活中的故事有着不少相通之处。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深重地感受到徐迟先生对于人类情感的关注,他最为崇尚的是自由,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

相信许多网友在阅读聊斋志异时,不禁会不自觉地感到深深地震撼,很多故事情节通过他细腻的描写,深深地刻在了读者的印象中,尤其是《牡丹亭》中的倩女离魂就成为了无数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一。

在生命的时光里,徐迟先生创作了许多经典小说,其中大部分都是早期恐怖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它们拥有着强烈的影响力,极富表现性。

而徐迟先生本人的阅历与学识则为这些作品赋予了丰富的内隐意义,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启发思考。

徐迟先生在文化界有着极高的地位、多角度的价值观的内藏和对现代读者的深刻影响,他的影响力无论在多长时间内,都是无可替代的。

当然,即便徐迟先生已经离世百年之久,但他的艺术才华却时时刻刻在历史的洪流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是不可撼动的,正是这份不朽精神,成就了这位不朽的文化名人。

徐迟个人介绍及各文学家对其评价

徐迟个人介绍及各文学家对其评价

周培得这里就是徐迟先生的故居也是他的出生地德懋弄徐迟先生的父亲(徐一冰)是中国最早的体育教育家之一他在一九零八年就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体操学校一九二零年又搬到了南浔徐迟先生的父亲当时还卖掉了家里的财产回家兴学办了贫儿院把那些孤寡的孩子集中起来收养所以徐迟先生从小就受到了家里很好的教育徐迟先生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江南小镇》中写了六十六个水晶晶来夸赞南浔的美丽南浔的历史文化周明:《哥德巴赫猜想》在我们《人民文学》发表以后我当时有幸作为他的责任编辑这个文章发表之后影响非常大然后接着全国的各大小报都转载大家都传着看真是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而且是党政军领导同志都在看我曾经到一些领导同志家里去看桌上都摆着当时的《人民文学》都说这篇文章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在他把一个被四人帮歪曲的年代把知识分子毁掉的那样一个年代他这篇作品是一个拨乱反正让人们读了以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了解知识了解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和知识张胜友:1978年我们国家走入一个新时代文学无疑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冲锋陷阵的作用当时有一批作品比如《小草在歌唱》比如话剧《于无声处》报告文学首推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它召唤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召唤一个知识分子春天的到来召唤了中国科学春天的到来为国家启动改革开放作了非常好的思想准备对推动整个人民的思想解放发挥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当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首发在《人民文学》以后由《人民日报》转载全国人民争相奔走相告争相传阅李炳银:徐迟先生是我们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第一任会长徐迟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报告文学创作对中国报告文学来说不是开创性的但是一种崛起性的人物由于他的哥德巴赫猜想非常强烈的影响了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发展在哥德巴赫猜想之前虽然有夏衍的《包身工》有瞿秋白的《饿乡纪程》等等报告文学但是那个时候的报告文学一个是篇幅比较短小再一个更多偏重于新闻性更多是和新闻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此前的面貌更多的融进了社会现实的参与作用更多地注入了文学的元素使报告文学和新闻区别和新闻的联系既紧密又有所不同所以徐迟对中国报告文学的贡献不光是说一部作品主要是作品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和对报告文学巨大的促进所以在这一点上无论过去或以后都不会忽略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重重的一笔傅溪鹏: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是中国报告文学创作最繁荣发达的时代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发布以后报告文学就从原来是一个附属的散文的文体走上文坛独立的新生力量就成了文坛的一只新军在这之前很多人还对报告文学这个文体不太清楚徐迟的作品是一九七八年一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发表了之后连续有一些短篇作品发表到改革开放正式开始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生力军不仅作品量很大创作队伍也很大了以前写报告文学的一数全国著名的也就三两个八十年代到八九年尤其到八九年的这段时间八八年整个中国整的思想解放又来了一个新的高潮所以这个时候报告文学就更加的活跃徐刚:徐迟的这篇报告文学可以说的济世文明《哥德巴赫猜想》他发表这篇作品的时候首先是在《人民文学》后来在人民日报转载的时候中间给他送校验他改完以后我又起都是我经手的所以说我自己可以说是最早为徐迟这篇报告文学所感动的几个人之一在我看来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主要的贡献有三点第一它赶上了一个时代在四人帮粉碎以后中国要进入一个科技复兴的时代这个报告文学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这个报告文学在当时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不仅是科技界不仅是文学界这个影响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篇报告文学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可以超过他那么这是徐迟报告文学的我的第一个看法第二徐迟先生本人他是个诗人诗也写的很好外文也很好他开创了中国报告文学上另外一个先例那个先例是什么用诗的语言写报告文学而且是写带有科技性质的报告文学那么个以前从来没有过以后也很少几乎没有比如我的报告文学我也是诗人我写的题材不一样我是写人和自然但是恰恰是这一点上我是受了徐迟先生的影响和启发第三点徐迟的这篇报告文学这篇报告文学里面凝聚了徐迟先生的心血精华思想他实际上给中国当代甚至以后的报告文学作家一个非常深刻的启发写报告文学需要什么首先需要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第二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是文学知识报告科技知识第三还要回锤炼自己的语言徐迟先生在他的一生当中就报告文学本身来说他留下了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就足够今天我们和后人去继承他何建明:徐迟报告文学奖我觉得作为中国文学事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报告文学学会我们要把这个奖继续的做好而且成为一个中国报告文学事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我期待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把徐迟报告文学奖从我们这一届开始能够更广泛地吸引我们的读者更广泛地团结我们的作家使得我们徐迟报告文学奖的作品更具有影响力成为我们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让广大的读者广大的老百姓都了解我们徐迟报告文学奖这是我们的期待另外我觉得徐迟报告文学奖的社会意义还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它对我们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甚至中国社会的发展它都会带来影响因为我们报告文学是记录记载中国的现实社会人民的情感生活我们徐迟报告文学奖基本上是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一些优秀的重要的事件都在我们作家的记录当中徐迟报告文学奖正是这一部分优秀作品当中的代表所以看徐迟报告文学奖的作品就是我们中国社会的一种现实的真实的写照所以中国的徐迟报告文学奖是跟中国现实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块我们现在在习总书记讲的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徐迟报告文学奖应该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借徐迟报告文学奖把中国梦做的更完美更精彩更生动年始建于1870年距今已有145年历史是中国中部地区著名的百年老店曾荣获中国第一高度中国驰名商标湖北名片襄阳三宝等荣誉称号2008年我们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进行战略合作连续三届成功举办徐迟报告文学奖通过精诚合作大大提升了石花酒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在徐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计我们在中国武汉隆重举行石花杯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大会他必将激励石酒人光大百年品牌开创美好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石化酿酒公司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合作是文化与企业联姻的尝试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与知名最佳的交流学习提升了石花品牌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实现了文企双赢。

徐迟江南原文阅读和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徐迟江南原文阅读和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徐迟江南原文阅读和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徐迟江南原文阅读和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江南》——徐迟火车在雨下飞奔,车窗上都是水珠,模糊了窗外景色。

火车车窗是最好的画框,如果里面是春雨江南,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画。

清明之后,谷雨之前,江南田野上的油菜花,一直伸展到天边。

只有小桥、河流切断它,只有麦田和紫云英变换它,油菜花伸展到下一站,下一站。

透过最好的画框,江南旋转着身子,让我们从后影看到前身。

1949年作者简介:徐迟(1914.1O.15——1996.12.13)现代散文学家。

浙江吴兴人。

原名商寿,1914年10月15日生于一个教师家庭。

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

徐迟早期创作受欧美现代派影响。

特别是他的诗作﹐追求意象的蕴蓄﹐节奏的跳跃﹐有些作品较为难懂。

散文创作则因受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影响﹐稍趋明朗﹐叙写细腻﹐富于诗情。

正如作者所说:“已经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写入散文中的诗味比我的诗中的更加浓郁。

”(《自传》)赏析:春雨江南景色新——《江南》赏析郑文发表于《京江晚报》当我读着徐迟的新诗《江南》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两首著名的古代诗词。

一首是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还有一首是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首古代的诗词,气象都很宏大,景色都很壮美,但是一个是写记忆中的江南美景,一个是写想象中的江南风物,都是“印象派”的写意式作品。

而徐迟的`这首新诗,却完全是写实的,气象也很宏大,这就写出新意来了。

徐迟的独到之处,首先是因为他坐在火车上,可以非常潇洒地检阅江南的千里春色。

这一点,杜牧和白居易都是没法与他相比的。

他从火车的窗框里,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画”。

由于火车在前进,他看到这幅画在不断地“伸展”,看到它时而被“切断”,看到它的景色在“变幻”,最神奇的是,窗外的江南竟“旋转着身子”,让我们“从后影看到前身”。

经典悦读(209)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

经典悦读(209)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

经典悦读(209)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文图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心的岁月”微刊刊头题字为书法家李皓。

【按】作为曾经在转折关头发挥过重要影响的文学文本,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历来为文学史家瞩目,它所触及的专业、政治与生活的张力关系,学习能力与个人价值的内在关联,专业主义与社会团结等等议题,不仅在彼时引发共鸣,同时也是我们今日所要继续面对的问题。

在此意义上,这一文本具有起源性的意义,有必要在今日的“社会后果”中加以重新检视。

近年来的相关成果,或是当事人对于采访与刊出过程的追述,或是在报告文学发展史的视野中钩沉其重要意义,又或是将其界定为新时期起点时刻的标志性文本,分析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思路不一而足。

概而观之,其中值得重视的成果主要有杨晓帆的《历史重释与“新时期”起点的文学想象——重读〈哥德巴赫猜想〉》(《文艺争鸣》2013年第4期)、黄平的《〈哥德巴赫猜想〉与新时期的“科学”问题——再论新时期文学的起源》(《南方文坛》2016年第3期)以及贺照田201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系列课程《新时期文学兴起的历史、观念背景——通过历史文献的细腻解读重新审视新时期文学》——其中“科学的春天”一节曾对《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专题解读。

杨晓帆的讨论独辟蹊径,从“病”的叙述策略和被规划的“伤痕”书写入手,分析其中“拨乱反正”的解放意涵以及“解放”的限度所在,进而认为《哥德巴赫猜想》提供了一种建立“新时期”与此前历史时期的连续性的方式。

相比之下,黄平则更强调《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意义,认为这一文本及其塑造的陈景润的形象确立了新时期“新人”的生产机制,对于后世具有重要影响。

而贺照田的讨论则跳出了文学史研究的范畴,通过考察“科学”在不同时期的官方文献中的微妙变动,尽可能准确地营构《哥德巴赫猜想》诞生时的具体历史境况与思想脉络。

(李静:《“科学家英雄”的诞生及其后果——论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2期)【作者简介】徐迟(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

登黄山记-徐迟

登黄山记-徐迟
- 就是封住进出的要道,不让任何人进入。‘不肯 把胜境轻易给予人类’,它是大自然。
- 一个“封”字,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出黄山 的险峻程度——人迹罕至。
精读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 说”,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 主要写了哪四幅图? - 云海图 - 古松图 - 日出图 - 彩虹图 - 摄身光
• 能用四字短语分别形容这四幅图吗?
变化无定、千姿百态
矫健多姿、亭亭玉立
彩霞掩映、 无比绚丽
七彩鲜艳
摄身光
神奇美妙、光彩异常
• 云海图
• 古松图 • 日出图
变化无定、千姿百态
矫健多姿、亭亭玉立 彩霞掩映、无比绚丽 七彩鲜艳 神奇美妙、光彩异常
• 彩虹图
• 摄身光
以“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两句感
叹作结,有何作用?
• 1.照应篇首大自然“封了山”。 • 2.暗含“奇妙人间”之意,深化赞 美黄山的主题。
本文的主题
• 文章叙写了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赞叹大 自然的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表达对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热爱。 • 同时,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写出了登山之 容易,表现了人类的力量,能够化险为夷, 能够将绝境变为公园。 • 黄山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而更美的是把 仙境送给“人间”的人们!那些征服、改 造大自然的攀登者、探索者!
黄山简介
• 传说轩辕黄帝曾经在这里修炼成仙,故名 “黄山”。 • 黄山位于安徽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 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 • 黄山风景区群山耸立,号称“七十二峰”。 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 黄山地区自然条件良好,是动植物生长、繁 衍的好地方。

【散文随笔】徐迟:黄山记

【散文随笔】徐迟:黄山记

【散文随笔】徐迟:黄山记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它选中皖南山区。

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

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

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

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

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

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

一道温泉,能治百病。

名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

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

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

作为最高的奖励,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

这种光最神奇不过。

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

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步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

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

它封了山。

二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

以后又多少年,人才来到这里。

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

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

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拨一八四○公尺的光明顶之傍,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

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老作家徐迟,八十二岁上,奋力一跃,走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老作家徐迟,八十二岁上,奋力一跃,走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老作家徐迟,八十二岁上,奋力一跃,走了1996年12月12日,深夜12时,时年82岁的老作家徐迟,悄悄地从病床上坐起来,悄悄地走出医院的阳台门,又悄悄地推开了阳台上的窗户,然后,爬上窗口,纵身向外一跃……作家徐迟徐迟,中国著名的作家。

在报告文学领域,他为中国文化做出了独步凌空的突出贡献。

他的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等。

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得了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2002年创立的,专门用于关注和奖励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优秀作家与作品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奖”,其奖项名称,就以徐迟的名字命名,叫“徐迟报告文学奖”。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报道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攻克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而忘我拼搏的事迹。

作品始发在1978年第一期《人民文学》上,紧接着,就被2月17日的《人民日报》予以了全文转载。

当时的整个文坛、整个读书界,立刻就因此而沸腾起来了。

人们争相传阅,并且,眉飞色舞地谈论着这篇振聋发聩的巨作。

徐迟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陈景润在抽象的数学上的艰苦攀登。

他形容陈景润的数学演算的稿纸,像漫天飞舞的雪片,堆积在楼板上,足有三尺深。

他比喻陈景润的数学演算,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人类抽象思维的牡丹”。

数学家陈景润,因为他的这一篇报告文学,一下子就由默默无闻变得名声大噪,不但生活、工作条件大为改善,还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几麻袋读者来信。

其中,有一袋信件,被陈景润另外、单独存放在屋子的最里边,上面还覆盖着几份杂志。

别人问他:“那一麻袋信,为什么要另外单放呢?”他说:“那里装的都是姑娘们写来的信,有的愿意为我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的表达了爱慕之情,有的表示要和我终身生活在一起……我担心别人看到了不好,所以,就单独放在里边。

”徐迟和陈景润徐迟不但是作家,他也是个音乐行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培得
这里就是徐迟先生的故居也是他的出生地德懋弄徐迟先生的父亲(徐一冰)是中国最早的体育教育家之一他在一九零八年就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体操学校一九二零年又搬到了南浔徐迟先生的父亲当时还卖掉了家里的财产回家兴学办了贫儿院把那些孤寡的孩子集中起来收养所以徐迟先生从小就受到了家里很好的教育徐迟先生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江南小镇》中写了六十六个水晶晶来夸赞南浔的美丽南浔的历史文化
周明:
《哥德巴赫猜想》在我们《人民文学》发表以后我当时有幸作为他的责任编辑这个文章发表之后影响非常大然后接着全国的各大小报都转载大家都传着看真是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而且是党政军领导同志都在看我曾经到一些领导同志家里去看桌上都摆着当时的《人民文学》都说这篇文章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在他把一个被四人帮歪曲的年代把知识分子毁掉的那样一个年代他这篇作品是一个拨乱反正让人们读了以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了解知识了解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和知识
张胜友:
1978年我们国家走入一个新时代文学无疑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拨
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冲锋陷阵的作用当时有一批作品比如《小草在歌唱》比如话剧《于无声处》报告文学首推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它召唤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召唤一个知识分子春天的到来召唤了中国科学春天的到来为国家启动改革开放作了非常好的思想准备对推动整个人民的思想解放发挥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当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首发在《人民文学》以后由《人民日报》转载全国人民争相奔走相告争相传阅
李炳银:
徐迟先生是我们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第一任会长徐迟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报告文学创作对中国报告文学来说不是开创性的但是一种崛起性的人物由于他的哥德巴赫猜想非常强烈的影响了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发展在哥德巴赫猜想之前虽然有夏衍的《包身工》有瞿秋白的《饿乡纪程》等等报告文学但是那个时候的报告文学一个是篇幅比较短小再一个更多偏重于新闻性更多是和新闻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此前的面貌更多的融进了社会现实的参与作用更多地注入了文学的元素使报告文学和新闻区别和新闻的联系既紧密又有所不同所以徐迟对中国报告文学的贡献不光是说一部作品主要是作品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和对报告文学巨大的促进所以在这一点上无论过去或以后都不会忽略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重重的一笔
傅溪鹏: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是中国报告文学创作最繁荣发达的时代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发布以后报告文学就从原来是一个附属的散文的文体走上文坛独立的新生力量就成了文坛的一只新军在这之前很多人还对报告文学这个文体不太清楚徐迟的作品是一九七八年一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发表了之后连续有一些短篇作品发表到改革开放正式开始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生力军不仅作品量很大创作队伍也很大了以前写报告文学的一数全国著名的也就三两个八十年代到八九年尤其到八九年的这段时间八八年整个中国整的思想解放又来了一个新的高潮所以这个时候报告文学就更加的活跃
徐刚:
徐迟的这篇报告文学可以说的济世文明《哥德巴赫猜想》他发表这篇作品的时候首先是在《人民文学》后来在人民日报转载的时候中间给他送校验他改完以后我又起都是我经手的所以说我自己可以说是最早为徐迟这篇报告文学所感动的几个人之一在我看来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主要的贡献有三点第一它赶上了一个时代在四人帮粉碎以后中国要进入一个科技复兴的时代这个报告文学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这个报告文学在当时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不仅是科技界不仅是文学界这个影响可以说到现在为
止没有一篇报告文学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可以超过他那么这是徐迟报告文学的我的第一个看法
第二徐迟先生本人他是个诗人诗也写的很好外文也很好他开创了中国报告文学上另外一个先例那个先例是什么用诗的语言写报告文学而且是写带有科技性质的报告文学那么个以前从来没有过以后也很少几乎没有比如我的报告文学我也是诗人我写的题材不一样我是写人和自然但是恰恰是这一点上我是受了徐迟先生的影响和启发第三点徐迟的这篇报告文学这篇报告文学里面凝聚了徐迟先生的心血精华思想
他实际上给中国当代甚至以后的报告文学作家一个非常深刻的启发写报告文学需要什么
首先需要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第二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是文学知识报告科技知识第三还要回锤炼自己的语言徐迟先生在他的一生当中就报告文学本身来说他留下了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就足够今天我们和后人去继承他
何建明:
徐迟报告文学奖我觉得作为中国文学事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报告文学学会我们要把这个奖继续的做好而且成为一个中国报告文学事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我期待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把徐迟报告文学奖从我们这一届开始能够更广泛地吸引我们的读者更广泛地团结我们的作家使得我们徐迟报告文学
奖的作品更具有影响力成为我们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让广大的读者广大的老百姓都了解我们徐迟报告文学奖这是我们的期待另外我觉得徐迟报告文学奖的社会意义还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它对我们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甚至中国社会的发展它都会带来影响因为我们报告文学是记录记载中国的现实社会人民的情感生活我们徐迟报告文学奖基本上是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一些优秀的重要的事件都在我们作家的记录当中徐迟报告文学奖正是这一部分优秀作品当中的代表所以看徐迟报告文学奖的作品就是我们中国社会的一种现实的真实的写照所以中国的徐迟报告文学奖是跟中国现实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块我们现在在习总书记讲的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徐迟报告文学奖应该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借徐迟报告文学奖把中国梦做的更完美更精彩更生动

始建于1870年距今已有145年历史是中国中部地区著名的百年老店曾荣获中国第一高度中国驰名商标湖北名片襄阳三宝等荣誉称号2008年我们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进行战略合作连续三届成功举办徐迟报告文学奖通过精诚合作大大提升了石花酒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在徐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计我们在中国武汉隆重举
行石花杯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大会他必将激励石酒人光大百年品牌开创美好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石化酿酒公司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合作是文化与企业联姻的尝试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与知名最佳的交流学习提升了石花品牌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实现了文企双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