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心理健康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问题更是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将通过调查与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焦虑、抑郁、孤独、适应压力能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据调查数据显示,约3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高年级的学生比例更高。

这些问题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那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学习压力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的教育制度普遍偏重竞争,学生需要应付大量的功课和各种考试,导致学生压力过大。

此外,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溺爱,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支持;社会环境充满各种挑战和诱惑,诸如网络游戏、手机过度使用等,使得学生容易陷入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呢?首先,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与监督,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其次,家庭和社会也要共同努力,家长应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重视陪伴和沟通,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各界也需要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另外,中小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比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平衡,减轻压力。

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参加体育活动等来放松心情。

此外,建立社交网络,与同学、朋友进行交流、分享,增加凝聚力和自我认同感。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不要把问题内化,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显示,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原因包括学习压力、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等。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整体健康状态,能够适应生活压力,有效地发挥个体的潜力,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本文档旨在探讨中小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 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中小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随着年级的提升,学业负担逐渐加重,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越来越多。

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人际关系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学会如何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相处。

人际关系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

3.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父母过度保护或忽视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自我认同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探索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自我认同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自卑、迷茫等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1.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医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指导。

2. 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学校还应培训一支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 关注学生人际关系学校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人际冲突,及时进行调解,避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4.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家长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过度保护或忽视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学生心理问题及班会解决方案》

《学生心理问题及班会解决方案》

《学生心理问题及班会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学生心理问题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受到重视。

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每个班主任和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班会作为学校日常的一项重要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提出一些班会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困扰。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1.焦虑情绪: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等多重压力,造成焦虑情绪。

2.抑郁情绪:因各种原因,有些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抑郁的情况,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3.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或遭受挫折,产生自卑情绪,影响自信心。

4.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受到家庭教育不当或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叛逆行为。

5.孤独感: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交流和沟通,感到孤独无助。

二、班会解决方案1.情感发泄:班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感的平台,让学生敞开心扉,发泄内心的压力和困惑。

2.心理疏导: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组织一些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来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思绪。

3.团体辅导:班会可以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分享自己的心理问题,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4.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

5.鼓励互助:班会可以倡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建立友善和融洽的班级关系,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6.开展团队建设:班会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精神。

7.关注个体差异:班主任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怀和帮助。

总之,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班会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应对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应对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应 对
目录
• 心理问题概述 • 早期识别方法 • 应对策略与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预防机制构建与展望
01 心理问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出现 的异常,导致个体感到痛苦或影 响社会功能。
分类
根据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心理 问题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 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学校层面干预措施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01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02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问题的
学生进行及时干预。
加强师资培训
03
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应对技巧,增强教师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层面资源整合
整合社会心理服务资源
危害
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 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自尊心受损等后果。严重的 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自伤、自杀等极端行为。因此,早期 识别和应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02 早期识别方法
观察法
01
02
03
直接观察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直接 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注 意异常表现。
案例四
小芳的自卑心理问题。小芳因家庭贫困、成绩不佳等原因而自卑,长期缺乏自信 。该案例提示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自卑等问题,要给予足够 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实践经验总结与提升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 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跟踪学生的心理 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一、什么是心理健康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下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良好二、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业压力中小学生学业压力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需要承担大量的功课负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考试和评价。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他们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解决方法:1.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减少学习上的压力。

2. 多元化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放松的同时培养更多的技能。

3. 设置合理目标: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目标,努力进步而不是追求完美。

二、社交压力中小学生在同学之间的社交活动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差异和冲突,社交压力成为了制约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孤立、被排斥或者自卑,这会对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产生重大影响。

解决方法:1. 培养社交技能:帮助孩子提升自信,掌握积极的沟通技巧,有效应对同伴间的冲突。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主动交友,培养友善、合作的价值观,学会与他人相互尊重和理解。

3. 家校合作:与老师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社交情况,及时解决社交问题。

三、情绪管理困难情绪管理能力的缺乏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孩子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不良的情绪表达方式可能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

解决方法:1. 情绪认知培养: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区分不同的情绪,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2. 情绪调节技巧:教导孩子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 情感支持:家长和老师要时刻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鼓励他们积极表达情感,纾解压力。

四、互联网成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小学生出现沉迷于网络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一、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

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zyB燃烧器油泵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

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

ZYB燃烧器泵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

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

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北京渣油泵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

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渣油泵ZYB-7.5/2.0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3000型沥青拌合楼重油泵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

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

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

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煤焦油燃烧器油泵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法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法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存在压力大、焦虑、孤独等问题。

那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有哪些应对方法呢?本文将从这些问题着手,深入探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法。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1 压力大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等各种压力。

因此,很多中小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失眠、胃痛等问题。

1.2 焦虑有些中小学生非常害怕考试,甚至到了焦虑的程度。

焦虑的学生常常表现出紧张、忧虑、惊恐等情绪,严重时还会出现恐慌症状。

1.3 孤独中小学生的社交圈子相对较小,面对挫折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可能无法及时给予帮助。

这时候,孩子会产生自卑、无助、孤独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抑郁问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法2.1 调节心态中小学生的心态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需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心态,让他们把握自己的优点,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2.2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中小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压制自己的情绪,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简单有效的学习计划,让孩子可以在充足的休息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

2.3 培养兴趣爱好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样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放松身心,摆脱学习带来的压力。

2.4 建立支持系统建立社交圈子和支持体系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参加社区活动,让孩子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也可以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联系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治疗。

三、总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影响非常大,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

对专业人士的挑战
要点一
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对专业人士的要求也 将越来越高。专业人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识别和辅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点二
增强伦理意识和责任感
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具备高度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严 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权益。同时 ,对于自己的行为也需要严格要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 榜样。
跨学科合作和研究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神经科学、生物学、社会学等,通过 多学科的合作和研究,更全面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辅导方法。
预防为主,早期干预
未来的心理辅导将更加注重预防,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防止心理问题的发展和恶化。同 时,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将采取多元化的辅导方式,包括心理疗法、药物治疗、社会支 持等。
实施步骤
个体辅导通常由专业的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进行,需要 建立信任关系、了解问题、制定方案、实施干预、评估效 果等。
适用对象
个体辅导适用于解决学生的个性化心理问题,如自卑、压 抑、焦虑等。
注意事项
个体辅导需要注重学生的隐私保护和权益保障,同时需要 不断提高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团体辅导
心理测评工具
自评量表
利用各种心理测评工具,如自 评量表、心理问卷等,了解学 生的心理状况。这些工具可以 评估学生的情绪状态、压力水
平、自我认知等。
标准化心理测试
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如智 力测试、人格问卷等,对学生 的心理特征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评估工具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年龄、文化背景和 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估工 具,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提高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反应,并学会适当地面对和处理它们。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观念和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负面情绪,并如何培养自己的乐观态度。

2.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父母应该关心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与学校建立密切联系,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邀请专业心理辅导师为家长们讲解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心理问题,并提供合适的资源和支持。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和艺术活动。

体育和艺术活动是缓解学生压力和释放情感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体育和艺术课程,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关注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间的友谊和合作。

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班级建设和团队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5.加强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并在咨询中获得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测评,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咨询。

总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健康状态 一般心理困扰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无需干预 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 精神病医生
学习问题与障碍
指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主 要有:
1、 一般性学业不良 2、 注意缺陷障碍 3、 学习不能 4. 智力障碍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 (ADHD), 或 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 ,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 行为异常疾病 .
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三个特点
社会性交往能力的缺乏 沟通能力的欠缺 以及仪式化的刻板行为
爸爸爱喜禾
就我所知, 自闭症是唯一一个既无病因, 又无 法治疗, 仅有诊断的所谓“病”。遇到这种 病, 感觉医院已经不是医院, 是人民法院。
有时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以为他正在凝视着某个方向, 实际上, 他正在观察空气中我们 看不见的尘埃……儿子, 你看尘埃的时候我看不见你。
2.是指医生或咨询员根据自身的活动经验 来判别正常和异常
二、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正常或异常是与社会常态的比较而言的
行为要与环境协调一致。 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 但是“标准”会随社会环境改变而改变
三、以症状区分
异常心理现象
目前很多心理障碍无法得知其生物学 病因
心理异常现象常常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整天思考人为什么活着, 而无法 从事其他的事情。
反复担心口袋破了, 钱会掉出来。 影响到正常生活
常常想哭, 认为自己毫无用处, 甚至想到自杀
-----神经症
案例
小李, 小时候被狗咬过, 见到狗就感到恐惧, 有小狗从身边经过, 就无法动弹, 出冷汗。
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 抑郁症、癔病
偏执型、分裂型、戏剧型、反社会型、 回避型、自恋型、被动攻击型 等变态人格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应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 受,促进孩子情感的发展。
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为 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引导。
社会层面的对策
加强宣传教育
社会应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公众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
关注度和认识度。
总结词
过度依赖网络可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然而,过度使用网络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出现网络成瘾 现象,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网络成瘾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时可能对 其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期 望值过高,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考试焦虑等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总结词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小学生常见 的心理问题,包括与同学、老师 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和冲突。
详细描述
由于中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 键期,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 现自卑、嫉妒、孤僻等心理问题 ,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供专业支持
社会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和 心理治疗服务,为有心理问题的学 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社会应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包括学校、家庭、社区、政府等各 方面的支持和协作,共同促进中小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04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 措施
提高心理素质
01
02
03
培养自信心
有效沟通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鼓 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 感受,及时了解学生的心 理动态。

如何应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

如何应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

如何应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心理问题的凸显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而且也会对家庭、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何应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

1.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引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通过心理调适等方式解决心理问题。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路景瑶的基石,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家庭需要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家庭应该强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孩子传递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是记录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工具。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心理资料,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减少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4.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与疏导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与疏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设心理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5.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和志愿服务参加社团和志愿服务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

此外,社团和志愿服务也可以提供学生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的机会,既增加了学生的生活乐趣,又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渠道。

6.加强学生心理疏导的家长教育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长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教育培训,了解和掌握一些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家长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要采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鼓励孩子坚强面对困难,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综上所述,应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中小学生心理困扰识别与干预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困扰识别与干预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困扰识别与干预体系1. 引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但是,许多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时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困扰,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研究和生活。

因此,建立起中小学生心理困扰识别与干预体系非常必要。

2. 识别心理困扰的方法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扰往往表现出多种各样的形式,包括行为问题、情感问题、研究问题等。

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识别学生的心理困扰。

其中,以下三种方法比较常见:- 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观察法家长、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来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比如,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厌学、沉默寡言等行为。

- 问卷法问卷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常用的识别方法。

学校可以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填写。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 心理测试法心理测试法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

测试内容主要包括认知、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

但是,测试需要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来进行,并且测试结果需要认真分析。

3. 干预心理困扰的措施在识别出学生存在心理困扰之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预措施:- 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课程,教育学生正确的心理态度和方法。

同时,学校也可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开导和指导。

- 家长关怀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研究和生活状态。

当发现有异常时,要随时与学校和老师配合,及时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

- 全员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而是所有人的参与责任。

因此,在识别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需要全员参与,包括学生、家长、老师等。

4. 结论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困扰识别与干预体系非常必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时,识别与干预措施的开展需要全员参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方案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方案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方案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中小学生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烦躁等情绪。

当这些情绪长期积压而无法得到合理释放时,就会导致心理异常,严重的可能演变成心理危机,比如抑郁症、自闭症等等。

近几年,中小学校园内陆续发生过一些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受伤害的案例。

因此,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做好对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一)学校每年应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好保密工作。

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二)对于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管理,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三)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在这类学生毕业之前进行密切关注。

二、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一)通过专业课程、咨询辅导、班主任工作、学科渗透、学生社团、学生活动等各种渠道开展常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心理健康常识。

(二)通过讲座、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建立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

(一)建立心理问题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心理测验成绩、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师生反馈信息等。

(二)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建立学生心理问题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师生、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心理问题,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有效应对心理危机。

(一)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措施和责任分工。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危机应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危机应对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

危机识别的途径
三级体系的建立

危机内容的识别
高危个体的识别 危机征兆的识别
【思 考】
哪些事件容易引发青少年心理危机?如何发现危机?
(一)心理危机识别的三级体系建立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大途径进行:
一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日常观察,以及家长的反应,及时发 现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3、对于第三类学生(即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分裂症并已确诊的学生,自杀未遂 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学校应重点警戒,学校的干预措施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危机发生时的应对
第一步:学校三级预警机制的启动与工作
一级预警:班级(信任的同学、任课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 随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二级预警:年级(年级主任、政教处等科室领导)对所管范围内的学生 的整体状况进行把握,容易调动各种力量给学生监护。 三级预警:学生健康成长中心(专业心理老师)给予科学与专业的心理 干预,向学校领导反馈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并决定是否向有关医疗机构 转介。
危机先兆(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个体,为心理危机重点干预对象 )
言语上的征兆
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 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我想死。”“我不想活 了。” “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 我。”“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 的生活毫无意义。” 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
①关注异常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及时反馈。 ②共情学生的“后悔”和“无力感”。
第三,关注目睹危机事件的学生
①鼓励表达、稳定情绪,缓解学生的“担忧”和“恐惧”。 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接纳生命及环境的无常。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一、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

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

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

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

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

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

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 ,回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

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包括他自己在内 ,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

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

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 ,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 ,因此 ,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

如何对待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何对待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何对待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中小学生群体在学校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

对待这些问题,既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的帮助,也需要广大社会人士的关注和推动。

本文将就如何对待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几点看法。

一、了解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问题、学习与适应问题、行为问题等。

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压抑、抑郁、愤怒等,学习与适应问题则是包括适应学校、适应集体、适应新环境等问题,行为问题则包括攻击性行为、逃避行为、自我伤害等。

只有了解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二、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学校应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当通过课内外的形式,参考相关心理学理论、教材和案例,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情感表达、自我调节、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学生性教育,知晓自己的身心发展和性行为的风险与保护。

三、鼓励学生与老师、家长沟通作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伙伴,老师应该真正了解学生的生活、兴趣、事项和家庭情况,关注他们的成长状况,并在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情况下作出回应,提供帮助和支持。

此外,学校和家长应该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身体和心理的状况,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积极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构建愉悦互动的沟通平台。

四、引领学生积极投入课余活动除了花时间在学习和考试上,中小学生还应该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开展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等,发展兴趣爱好,认识并结交到更多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

课余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身心素质,还有助于学生锻炼各方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了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生活习惯,以上课外活动为契机,学校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人际关系、情感管理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科学安排学习和娱乐,适当与同伴建立交流和互动的渠道,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化解和预防各种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中小学生是生理和心理都处在迅速发展中的、未成熟的人,他们会面临难以适应环境、人际关系紧张、考试失败、内心冲突等诸多问题,从而引发很多心理问题。

教师是中小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守护者。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业表现异常、人际交往退缩、情绪显著不稳定、行为明显异常等现象,识别和判断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能运用积极倾听、有效提问、及时共情、自我表露等有效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冲突与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成长;中小学生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引起了家长、教师甚至全社会的关注。

据卫计委、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有3000多万人存在着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

北师大沃建中教授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小学中,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和行为的比例高达4.2%(小学)、2.9%(初中)、2.5%(高中)。

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令人担忧,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极端事件也屡见报端,作为教师,我们为这些现状感慨的同时,也强烈地意识到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及如何识别、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是刻不容缓的义务和责任。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一)外在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中,错误的教育态度或方法,不良的家庭关系和氛围,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不良的性格倾向;学校中,如今的中小学生普遍学习负担过重,面临的升学竞争愈发激烈,学生如果在学校遭遇斥责过重或歧视欺凌等伤害,都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社会方面,身处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容易受到来自网络或现实的不良环境、有害思潮、不健康的资源或恶性社会事件的影响,扰动他们原本的心理平衡。

(二)内在因素——学生自身的特点中小学生的身心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全成熟,在个性发展上,他们容易出现依赖、退缩、自卑等心理,从而诱发心理问题;认知方面,中小学生正处于不断探索、塑造并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三观不稳定的他们看待事情容易理想化、简单化;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情绪发展还不稳定,成长中会有诸多情绪困扰,而他们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无法有效解决的情绪困扰往往会成为心理问题的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悦纳自我,导致情绪的低落、消 沉、自卑,以及行为的退缩、自暴自弃
(2)人际关系不良:不能很好地与 他人交往,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或敏 感,导致情绪的孤独、压抑和无助, 并出现行为的离群、孤僻等。
(3)性偏差行为:性心理和行为的偏 差,如性别角色紊乱、性意识困惑、 过度手淫,以及其他不良的性行为等 (4)性格和行为习惯不良:个性 发展中出现的性格缺陷,例如偏执、 攻击、依赖、孤僻、胆怯、嫉妒、 多疑等;以及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 习惯,如刻板行为,吸吮手指,习 惯性抽动,遗尿等。
行为要与环境协调一致。 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 但是“标准”会随社会环境改变而改变
三、以症状区分
异常心理现象
目前很多心理障碍无法得知其生物学
病因
心理异常现象常常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郁郁寡欢 丧失兴趣 ,回避社交 精力丧失,疲乏无力 过分贬低自己,无价值感 消极悲观,以死求解脱 食欲不振,睡眠障碍
身心发展顺利与否,均与前时期的发展有关 每一时期都是一个“危机与转机”的关键。 困难未解决之前,心理危机将继续在; 困难解决,危机化解,危机变为转机,就顺 利地继续发展。“危机系因发展而产生, 是正常现象,故而又称发展危机,也称常 性危机。有些人之所以行为异常,那是由于 发展危机不能适时化解,相继累积,结果 阻碍甚至丧失了个人的适应能力所致。
一、以常识或经验区分 1、当事人自己的主观经验,他们感到忧 郁,不愉快,或自己不能自我控制某些 行为,从而寻找帮助。 但也有某些患者则由于坚决否认自己是 “不正常”而正好作为其行为异常的标 准。 2、是指医生或咨询员根据自身的活动经 验来判别正常和异常
二、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正常或异常是与社会常态的比较而言的


一般认为,因子分超过1.5分有可疑症状, 大于2.0有肯定症状,大于2.5有明显症状 总分超过7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可考 虑阳性筛选
SCL-90因其内容量大,包括症状项目多,能 较准确评估被评定者的自觉症状,在临床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前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门诊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自评量表

包括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分别用言语智 商(VIQ)和操作智商(PIQ)来表示, 全量表用全量表智商(FIQ)来表示

本测验限在40分钟内交卷,能做多少做多 少。”说完,开始记时。测验进行到20分钟 及30分钟时各报一次时间,请大家在刚完成 的答案下划一记号“——”。测验时间满40 分钟时,不管是否做完,一律交卷。
例如:认为班上同学都在议论他, 大家都在诋毁和散布关于自己的谣言, 并且有人要采取手段陷害自己,并坚 信这是事实。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
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 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 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 望和能力较弱等等,严重的还会有自 残或暴力的倾向。
--------严重的心理问题
神经症 (疑似—确实)
亲人去世,伤心悲痛,反复思念 出过车祸,过马路时格外紧张,不安 父母离异,无法接受,情绪激烈 -----------与事件直接关联
这些都是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会导致 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或障碍,但从表现看 只属于心理障碍。不是神经症。
整天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而无 法从事其他的事情。 反复担心口袋破了,钱会掉出来。 影响到正常生活
适用于6岁儿童至一般人。施测很简单,每个 受试者发一册量表和一张答卷纸即可,开 头说明后,受试者即可下去,大约需要45分 钟左右。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智力评估测验 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适用于 16岁以上人群);学龄儿童智力量表 (WISC,适用于6至16岁的学龄儿童); 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适用于3 至6岁半的学龄前儿童)

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三个特点
社会性交往能力的缺乏 沟通能力的欠缺 以及仪式化的刻板行为

爸爸爱喜禾

就我所知,自闭症是唯一一个既无病因, 又无法治疗,仅有诊断的所谓“病”。遇 到这种病,感觉医院已经不是医院,是人 民法院。 有时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以为他正在凝视着某个方向, 实际上,他正在观察空气中我们 看不见的尘埃……儿子, 你看尘埃的时候我看不见你。
常常想哭,认为自己毫无用处, 甚至想到自杀
-----神经症

案例
小李,小时候被狗咬过,见到狗就感到恐 惧,有小狗从身边经过,就无法动弹,出 冷汗。
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 抑郁症、癔病
偏执型、分裂型、戏剧型、反社会型、 回避型、自恋型、被动攻击型 等变态人格
偏头痛、支气管哮喘、心脏神经症、 胃肠神经症、神经性皮炎等。

他们说儿子是老天爷送给我的礼物。送礼 物我欢迎,但最好事先去了解一下我喜欢 什么样的礼物。你现在送的这个……我能 考虑一下吗?
小时候我家收到礼物,一到逢年过节,父 母就会再转手送给别人……谢谢爹娘,我 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 神经症 人格障碍 心身疾病
重性精神病
简单地说:一般心理问题与严 重心理问题可以从严重程度观 察出来。
例如:考试失败情绪低落,伤心,会找老师 或者同学倾诉,上课无精打采,但仍然会 按要求完成作业。
-------一般心理问题
考试失败情绪低落,伤心,无法集中注意 力学习,不断自我检讨,懊悔,持续时间较长 拒绝参加考试。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案例:
林某,男,初一学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班干部。 但因为不满意同学不能完全遵从老师的 要求,和同学关系紧张,感到孤独,被排斥。 对同学产生很强的敌意。
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
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 初始情绪反应强烈 (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
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四、以量表区分
这一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
一般心理特征的人数频率多为常态分布,居中间的 大多数人为正常,居两端者为异常。确定一个人 的行为为正常或异常就是以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 平均值为依据
许多异常心理现象在常人身上也有多少表现,但
不象病人身上那样增强常用量表Leabharlann 智力: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学生心理问题判别时的注意事项

1、中小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 化规律

例如,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 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能简单 地视好动为问题,认为好动就是多动甚至认为 是多动症。
要分清楚发展性问题与心理偏差、 心理障碍


心理稳定性较差 内心充满矛盾与冲突 自控力有待发展 社会适应经验不足
1.躯体化:躯体不适 1.4.12.27.40.42.48.49.52.53.56.58 2.强迫症状:明知无意义,却无法摆脱的思想、 行为(反强迫、焦虑) 3.9.10.28.38.45.46.51.55.65 3.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关系中相处不好,不自 在、自卑6.21.34.36.37.41.61.69 4.抑郁:抑郁苦闷、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 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 5.焦虑:紧张 2.17.23.33.39.57.72.78.80.86
健康状态 一般心理困扰 心理障碍
无需干预 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
心理疾病
精神病医生
学习问题与障碍

指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主 要有: 1、 一般性学业不良 2、 注意缺陷障碍 3、 学习不能 4、 智力障碍

儿童多动症
(ADHD), 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 , 是一种常见的 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学习、 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要点
年龄 / 心理危机 / 发展顺利 /发展障碍 0-1岁 /信任-不信任 / 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1-3岁/自主-不自主 / 自控自信/胆小多疑 3-6岁/自信-不自信/ 勇于表现/畏惧退缩 6-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 /失败无能 青年期/统合-不统合 /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 „„„„



心理健康测量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使用条件(最近一周) 评定方法:采用五级评分法(0-4分或1-5分) 无—1分 轻度—2分 中度—3分 相当重—4分 严重—5分
心理健康测量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使用条件(最近一周) 评定方法:采用五级评分法(0-4分或1-5分) 无—1分 轻度—2分 中度—3分 相当重—4分 严重—5分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
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 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

智力障碍

智商(IQ)低于人群均值。一般IQ在70(或75)以 下即为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有无心理问题谁说了算?
专业知识界限 伦理界限
心理异常的判别
1、常识性、经验性区分 2、社会常模区分 3、症状区分 4、量表区分
小学低段: 1、入学适应性问题;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3、感觉统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敏感期。
小学中段 1、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2、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

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 8,心理年龄符合年龄特征
正常心理的功能
1、正常进行学习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2、保障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担负自己的 社会角色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