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裂唇蜓研究(蜻蜓目:裂唇蜓科)
蜻蜓目昆虫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是节 肢动 物中种 类最 多 的一 类动 物,昆虫 不仅 种类 多, 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很惊人。昆虫的分布之广, 是其他 动物不能够与之相比的。一部 分昆虫影响了人 类的 生 产和生 活,被称为卫生害虫的天敌 ,同时还在很 多 方面 具有 重 要作 用, 如其 幼虫 可 以 监 测 水 环境 , 可 以 食 用 或 药 用, 具有观赏性 和收藏价值等。
弯 曲 , 作用 的 影 响 , 发现蜻蜓慢速飞行和飞行器飞行很相似。 蜻蜓翅膀飞行力 学的研究方 法 也在不 断地 改进,从用绳 子系 到利用高速摄影 机拍摄,再到 风洞内 观测,越 来越先进 的方 法, 对于蜻蜓飞行力学研究更加的透彻。 1.4.2 触角 感受 器 蜻 蜓 的触 角很 短 , 刚 毛 状, 上面分布了许多 感受器。感受器的种类主要有锥状感资器 、 腔锥 感 受器 、 板状 感受器及坛状感受器。有研究表 明不 同 种蜻 蜓所具 有的 感受 器种类不一, 数量及分布形式也不同。 对于雌雄蜻蜓其感受器 也是有差异的, 雌性蜻蜓的感受器在同一科、 同 一属及 同种 内 是稳定的, 而在不同科、 不同属间就有明显的差别, 同一属内 不同种间差别虽 然微小, 但个别种的区别还是是 很明 显的 , 因 此雌性蜻蜓的感 受器在分类中也具有一定意义。 1.5 生境研究 蜻蜓 与环 境的 关 系 非 常 密 切 。 蜻 蜓 喜 欢 潮 湿 的 环 境 , 所 以一般在池塘或 河边飞行, 其幼虫 (稚虫) 也需要在水中发育。 1.5.1 农田 水域 主要 包 括农 田附 近 的 河 流、 水井等, 其特点是 水的流速相对平 缓, 流域面积较大, 具有丰富的 水生植 物及 浮 游动物, 可 供 蜻蜓 的 取 食 的 食 物也 较 多, 蜻蜓目昆虫的种类、 数量也相对来说 比较多。 1.5.2 山区 水 域 主 要 为 一 些 山 地 溪 流 ,其 特 点 是 水 流 的 速 度 较快, 水流量也大, 水质好, 但水的温度较低, 水里的水生植 物, 比较单一, 蜻蜓可取食的食物种类较少, 库 水 域 主 要 包 括 水 库 、 湖泊等, 水域面积较宽旷, 水 流平缓, 有许多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 有利于 蜻蜓的 繁殖 与生 长, 分布的蜻蜓目昆虫也相对来说比较多。
中国蜻蜓分类名录
中国蜻蜓分类名录蜻蜓是昆虫中的一类,它们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特征。
在中国,蜻蜓的种类也非常繁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物,我们特此编写了中国蜻蜓分类名录。
一、种类与分布中国蜻蜓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0余种。
这些蜻蜓主要分布在江河、池塘、溪流等水域附近,涵盖了多种生态环境,如山区、平原、沼泽、湖泊等。
一些常见蜻蜓如红蜻蜓、黄蜻蜓、蓝蜻蜓等,在国内分布广泛,而一些稀有种类如中华长臂蜻蜓、玉带蜻蜓等则分布在特定的区域。
二、特征与习性1、红蜻蜓:红蜻蜓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蜻蜓,翅膀长而薄,具有明显的红色和黑色斑纹。
它们喜欢在白天活动,以飞行和猎食为主,常在河畔、池塘和溪流附近飞翔。
2、黄蜻蜓:黄蜻蜓是一种小型蜻蜓,体色为鲜艳的黄色或橙色。
它们喜欢在日间活动,常在花朵或树叶上停留,以蚊虫为食。
3、蓝蜻蜓:蓝蜻蜓的体色为蓝色或绿色,翅膀上有银色的斑纹。
它们喜欢在白天活动,以飞行和猎食为主,常在水边或树丛中飞翔。
以上仅是中国蜻蜓中的三种典型种类,实际上,蜻蜓的种类和特征非常丰富,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和保护价值。
三、保护意义蜻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以蚊虫为食,能够控制害虫的数量,同时它们的幼虫也是水域中的重要滤食者,能够改善水质。
此外,蜻蜓还是科学研究和教育的良好实验材料,对于生态学、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对环境的破坏,蜻蜓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蜻蜓及其生态环境,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保护和恢复蜻蜓栖息地、加强环境监管、提高公众对蜻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等。
四、总结中国蜻蜓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特征,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保护蜻蜓及其生态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蜻蜓的研究和保护力度,为这些美丽的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我国蜻蜓多样性的研究
我国蜻蜓多样性的研究蜻蜓目昆虫是昆虫纲中比较原始的种类,其幼虫水生, 成虫陆生, 主要以农林害虫为食[ 1] 。
全世界目前共记载约 5 500 种, 中国已知400 余种。
江西省庐山地区, 其境内湖荡棋布,沟渠纵横, 是多种蜻蜓生活和繁殖的良好场所。
目前, 有关蜻蜓目昆虫多样性研究的资料较少,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蜻蜓目昆虫的宝贵资源, 作者于004~ 005 年对江西省庐山地区蜻蜓目昆虫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1 自然概况庐山地区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 地处中亚热带北沿, 北纬9 35 , 东经115 59 , 属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
位于世界地理区系东洋界的北端, 中国地理区系华中区的北部。
该地区面江临湖, 山高谷深, 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6~ 17 , 夏季极端最高温度 3 年降雨量1 300~ 1 600 mm, 年39~ 87d。
年日照时数在 1 650~ 100 h,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8% ~ 47 % 。
年平均雾日在16d 以上, 年平均湿度达75% ~ 80% 。
由于距北回归线近, 热量充沛, 雨水多, 光好,林覆盖达30% 以上, 生物资源丰富。
高等植物近3 000种, 昆虫000 余种, 鸟类170 余种, 兽类37 种。
加之此地区风力小, 池塘多, 因此该地蜻蜓目昆虫种类较多研究方法我们在004~ 005 年春夏季和秋季蜻蜓羽化的高峰期, 进行了蜻蜓目昆虫的采集工作。
根据蜻蜓主要栖息于水域附近的特点, 调查主要采取随机取样方法, 在庐山南山坡地各样点的一些比较适合蜻蜓生长的水域附近进行采集, 后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 标本均保存在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动物标本室) ,鉴定主要以中国习见蜻蜓[ 1] 和中国春蜓分类[ 3] 两书描述的特征来决定, 同时参考其它资料[ 4~ 8] 。
鉴定后统计各种的数量情况, 以分析不同季节各类蜻蜓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春、夏、秋三季分别采集到的蜻蜓标本中, 科的种类比例为: 夏季>春季>秋季; 属的种类比例为: 夏季>春季>秋季; 种种类比例为: 夏季>春季>秋季; 个体数的比例为: 夏季>春季>秋季; 表现出夏季是蜻蜓最繁盛的季节的特点。
最新 洛阳区域蜻蜓目昆虫资源的归类和分析-精品
洛阳区域蜻蜓目昆虫资源的归类和分析蜻蜓目昆虫是一类比较古老的昆虫类群,其幼虫(稚虫) 水生,成虫陆生,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水质的变化,对水质的污染程度具有指示性。
其成虫是农、林业的天敌昆虫,还是一类药用昆虫。
我国蜻蜓种类约有 650 余种,约占世界蜻蜓总数的 10%。
据王治国(2007)《河南蜻蜓志》一书记述,河南蜻蜓目昆虫计 6 总科、15 科、96 种,而洛阳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比较复杂,蜻蜓目昆虫资源十分丰富,但过去一直没有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十分匮乏。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几年来标本的采集、调查、研究后,对洛阳地区蜻蜓目昆虫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归类和分析,对洛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调查、开展相关研究等提供参考依据。
1、洛阳地区自然地理概况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降水量 546 mm,平均相对湿度 66%,平均无霜期225 天。
洛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
东西长约 179km,南北宽约 168 km; 地处秦岭山脉东段,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其中山区45.5%、丘陵40. 7% 、平原占 13. 8% 。
此外,洛阳地区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主要流域面积为黄河水系,洛河、伊河为主干河流,二者在偃师境内交汇称为伊洛河,而汇入黄河,南部老灌河、白河、汝河自北西向南东汇入长江; 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故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2 洛阳地区的蜻蜓资源经调查、研究、鉴定得知,目前洛阳地区蜻蜓目昆虫共计57 种,分别隶属于2 亚目6 总科15 科37属,名录如下:2. 1 差翅亚目 Anisoptera2. 1. 1 大蜓总科 Cordulegasteroidea大蜓科 Cordulegasteridae圆臀大蜓属 Anotogaster Selys,1854(1) 双斑圆臀大蜓 Anotogaster kuchenbeiseri Fo-erster分布: 栾川、嵩县。
中国纳缪尔期巨脉科蜻蜓化石新属种.pdf
$ 最大的昆 虫 化 石 9 巨 脉 科 " 是一个绝 M 4 + 1 4 6 > , 7 + 4 ? $ 原 蜻 蜓目 ! 灭的科 ! 隶属于蜻蜓总目 " U 7 : 1 + 9 : 9 4 > + / 目前已发现 D 个 亚 科 约 ( 个 属 3 主 要 分 布 于 法 国 上 石炭统斯 蒂 芬 阶 " %美国上石炭统威斯 8 9 4 2 + 1 , + 1$ / 发阶 " 和 下 二 叠 统% 英 国 上 石 炭 统 威 斯 T 4 < 9 = + , + 1$ $ % 俄罗斯二叠系等地层中 发阶 " T 4 < 9 = + , + 1
" " $ % " D % " X 收稿 !! " " $ % " $ % & # 收修改稿 !! 批准号 #’ 和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 " D " ! " "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 * + , Q 2 Q 2 * 5 # D3 5 : * !) !& . ?
( ) D+L
3本
科的昆虫 体 型 通 常 大 到 极 大 ! 翅 展 一 般 在 ! " "** 以上 ! 而且分布广泛 ! 是石炭 二叠纪的一个 优势 类 % 群 3 中国宁夏上石炭统纳 缪尔 阶 " 发现的 $ H + * 6 > , + 1 新 属 种+ + +祁 连 山 神 州 巨 脉 " P ! > . < ! 7 2 K 5 =U 5 @ 5 = . K J $ !是巨脉科已 知 层 位 最 9 ! = . > . K 5 K? 4 13 4 9< 1 : b /3 低 % 时代最老的昆虫 9 宁夏境 内 的 纳 缪 尔 地 层 分 布 广 泛 ! 尤 以 中 宁 % 中卫地区最为发 育 ! 所 含 生 物 类 群 丰 富 9 本 文 工 作 地区位于宁夏中卫 县 下 河 沿 村 ! 标 本 采 自 上 石 炭 统
蜻蜓分类学入门指导说明书
蜻蜓分类学入门指导A Preliminary Guide of Taxonomy of Odonata于昕*,陈雪伊,张敏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通讯作者邮箱:*******************引用格式:于昕,陈雪伊,张敏. (2021). 蜻蜓分类学入门指导. Bio-101e1010677. Doi: 10.21769/BioProtoc.1010677.How to cite: Yu, X., Chen, X. Y. and Zhang, M. (2021). A Preliminary Guide of Taxonomy of Odonata. Bio-101 e1010677. Doi: 10.21769/BioProtoc. 1010677. (in Chinese)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蜻蜓学研究的背景知识,并从分类学的角度详细论述了标本采集、保存、制作等基础知识,提供了常见类群的形态学检索表,及大量形态特征图片用于指示说明,便于从事蜻蜓分类的初学者及研究生比较轻松的上手。
此外,基于蜻蜓分类研究的现状,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着重介绍了分子辅助鉴定的常规流程,以期为初始研究者的整合鉴定提供规范指导。
关键词:研究背景,标本采集与制作,形态分类特征检索表,分子鉴定研究背景蜻蜓目昆虫不仅进化历史悠长、地位独特,还是良好的环境指示生物和著名的文化昆虫。
目前,全世界已知蜻蜓目现生种类57科686属6316种(Paulson and Schorr, 2021),除了南北两极以外,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中国是世界上蜻蜓目昆虫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明确记录20科170属687种(Yu, 2021),阶段性研究结果显示还将有部分新种类待确定,预计中国蜻蜓总数在750种左右。
通常“蜻蜓”一词在中文里作为广义通称使用,可泛指蜻蜓目的所有种类,对应的英文名称为odonates,其下包括差翅亚目Anisoptera (即狭义的“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 (即“蟌”或“豆娘”damselflies)、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 (种类稀少,我国虽有过报导,但研究尚不深入)。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1: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中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
它所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在地史时期中曾经生活过的各类生物,也包括各地质时代所保存的与生物有关的资料。
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其具体对象是发现于各时代地层中的化石(fossil),保存在岩石中的远古时期(—般指全新世,距今一万年以前)生物的遗体、遗迹和死亡后分解的有机物分子。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2.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3.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答: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
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
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4.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
(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
)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
反映生物主要特征。
5.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
(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
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黑龙江省若干蜻蜓新纪录种的记述──蜻蜒目:差翅亚国
Lib e tl u l i d a
Sy
赤 蜻属
2 飞
、
m
S
e p
。
tr u
m
黄腿 赤 蜻
i
t 二 乳里 ” 而a
分 布 北京
19
山西
19
。
东J匕 新 纪录 阿城
l
。
8 9 2
姗
仪
3
;
考
1
,
、
3 分 八 989
理 2
I x
2 2 2
,` 合月 咬
滨
1
含
,
,
2 伞
;
199 0
X I
19
阿城
1早;19 9~。
,
。
合胸黄绿
、
8
。
腹 部 黑 色 具 黄斑
产`
厂一
℃ 介 长 诱
一— 一彦
、\
-
介 娜 李 城
一
\
认 龙笼
\ 至竺 之》二
、、
厂
、
_
一
、、
介
/
认
口 宾~ 作
三 几
盆执
、
、
,
二
立
~
,
~ 尹
;
一
、一
~
卜
乡
认 \
一
觉资
夕
称
才 户 盆
’
猛弓蜻
面观
图
8
图
1
头部 正 而 观
。 。
图
2
合胸 条 纹
图
。
3
雄 性 肛 附器
9 阿城 1
:
上
(昆虫分类学)3蜻蜓目与脉翅类
中国蜻蜓分类研究学者
赵修复教授 (1917-2001) 福建农大
字号:点水翁
何时新老师 (1917出生) 浙江省金华卫生学校
许再福教授: 华南农大
于昕博士: 南开大学环境 科学与工程学院做博士后
一 蜻蜓的形态特征
蜻蜓
豆娘
前胸
第一条纹 中胸侧缝上
第二条纹 中后胸节间缝上
第三条纹 后胸侧缝上
1/3;痣下室长。
蝶角蛉科 世界已知约500种。
触角锤状,通常长于翅长的 1/2;痣下室短。
翅脉R1与Rs之间仅1-4根横脉
触角柄节明显长大于宽,前缘横脉列 分叉 ----------------- 鳞蛉科Berothidae
触角柄节长宽相等,前缘横脉列不分 叉 ---------------------- 水蛉科Sisyridae
触角端部膨大(只有2个科)
蚁蛉科 世界已知约1500多种。 触角棒状,通常短于翅长的
只 有 溪
蛉
科
北京百花山上的一种栉角蛉
触角短于前翅的1/5
无
单 眼
肩回脉
,
有
翅
疤
。
傣族山蛉
无 单 眼 , 有 翅 疤 。 幼虫半水生
触角短于前翅的1/3
泽蛉科 Neurorthidae
幼 虫
前缘横脉不分叉
寄
生
于
淡
水
海
绵
。
中国已知3种。
水蛉科 Sisyridae
一种贵州采到的鳞蛉
鳞蛉科 Berothidae
根据复眼之间的距离区别三个科
接触一点
接触一段
大蜓科 Cordulegasteridae 蜓科 Aeshnidae
中国北部之蜓科主要内容
中国北部之蜓科主要内容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北部蜓科的分类与特点1.分类概述2.特点分析三、中国北部蜓科的生态与地理分布1.生态特征2.地理分布四、中国北部蜓科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北部地区作为我国广阔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蜓科作为昆虫纲的一类重要昆虫,对于研究我国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北部蜓科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和分析。
二、中国北部蜓科的分类与特点1.分类概述中国北部蜓科昆虫主要包括蜻蜓、螽斯、蜓蜓等多个属种。
这些属种根据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可分为多个亚科和属。
2.特点分析(1)形态特征:中国北部蜓科昆虫身体细长,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斑纹。
头部呈三角形,复眼大而突出,触角长且丝状。
翅膀狭长,膜质,翅脉清晰。
(2)生活习性:蜓科昆虫为陆生昆虫,喜欢栖息在草丛、水边等生态环境中。
成虫和稚虫均为捕食性,主要以蚊子、蝇、蛾等小型昆虫为食。
(3)地理分布:中国北部蜓科昆虫分布广泛,从东北的长白山区到西北的青海湖,再到华北的黄河流域,都有其身影。
同时,它们在海拔、气候等方面的适应性强,能够在各种生态环境中繁衍生息。
三、中国北部蜓科的生态与地理分布1.生态特征中国北部蜓科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作为捕食性昆虫,它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他昆虫种群的密度,维持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它们也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为食物链的传递提供能量。
2.地理分布中国北部蜓科昆虫广泛分布在我国北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
不同地区的蜓科昆虫种类和数量受到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四、中国北部蜓科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中国北部蜓科昆虫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昆虫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蜓科昆虫在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北部蜓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具有丰富的生态和地理分布特点。
差翅亚目——精选推荐
差翅亚⽬俗称蜻蜓。
后翅基部⽐前翅基部稍⼤,翅脉也稍有不同。
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
稚⾍短粗,具直肠鳃,⽆尾鳃。
包括蜓总科Aeshnoidea、⼤蜓总科Cordulegastroidea、蜻总科Libelluloidea等3总科,共11科。
蜓科和蜻科最为常见,⼴布于我国各地。
基本信息中⽂名称:差翅亚⽬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亚门:六⾜亚门纲:昆⾍纲亚纲:双髁亚纲⽬:蜻蜓⽬简介该亚⽬昆⾍俗称蜻蜓。
后翅基部⽐前翅基部稍⼤,翅脉也稍有不同。
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
稚⾍短粗,具直肠鳃,⽆尾鳃。
该亚⽬包括2总科5科,蜓科和蜻科常见。
⼴布中国各地。
差翅亚⽬蜓科蜓总科蜓科差翅亚⽬体⼤型⾄甚⼤型。
头部在背观,两眼互相接触呈⼀条很长直线。
下唇端缘纵裂;雌性产卵器粗⼤。
翅的中室有或⽆横脉;前后翅三⾓室形状相似,距离⼸脉也⼀样远;在翅痣内端常有1条⽀持脉,有1条径增脉。
体蓝⾊、绿⾊或褐⾊,飞⾏很快。
有的种类单眼很⼤,多在黄昏飞出,捕吃蚊⼦;有的种类趋光性颇强。
本科在中国有30余种。
[1]春蜓科(箭蜓科)体中等⼤⼩⾄⼤型,体⿊⾊,具黄⾊花纹;两眼距离甚远,下唇中叶完整,不纵裂;前后翅三⾓室形状相同,并且距离⼸脉⼀样远;雄性后翅臀⾓呈⼀个⾓度(甚少数圆形);基中室⽆横脉;臀圈缺如,甚少具少数翅室。
雌性⽆产卵器。
幼⾍触⾓只有4节,第3节最⼤,第4节细⼩,前⾜和中⾜的跗节只有2节。
常见于溪边及池塘边。
早春最为常见。
⼀个甚⼤的科,⼴布全世界。
我国有春蜓亚科Gomphinae、钩尾春蜓亚科Onychogomphinae、林春蜓亚科Lindeniinae等亚科。
[1]⼤蜓总科裂唇蜓科(臀套⼤蜓科)原⾪属于⼤蜓科。
我国分布有华裂唇蜓属Sinorogomphus等。
[1]伪蜻科⾝体中等⼤⼩⾄⼤型,常具⾦属蓝⾊或绿⾊,头部在背⾯观两眼互相接触⼀段较长的距离;眼的后缘中央常有⼀个⼩型波状突起;臀圈明显,四边形或六边形,或稍为长形;⾜常较长。
蜓类化石构造名称
蜓类化石构造名称
蜓类化石是一类生物化石,又称为程式类化石,因其形态特征而得名。
蜓类化石属于节肢动物门的一种,其化石多出现在寒武纪、奥陶纪和
泥盆纪地层中。
蜓类化石的形态特征较为独特,身体通常被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胸
部和腹部。
头部长有复眼和口器,胸部有三对相对的腿,腹部则呈现
出类似于晶体的形状。
另外,蜓类化石身体呈偏扁、扁平等形态,呈
现出多种不同的外形特征。
对于蜓类化石的命名,学术界一般以构造名称进行命名。
构造名称是
由蜓类化石的形态结构特征而命名的名称,用于描述该化石的主要结
构特征。
常见的蜓类化石构造名称包括:程式(Cephalon)、轮廓线(Glabella)、脊线(Lobation)、缘齿(Marginal spines)等。
程式是蜓类化石的头部,构成一个受保护的盖子状结构,通常较大,
且比例较长。
轮廓线是蜓类化石程式的边缘线条,在头部的部位上呈
现出特殊的扁平形状。
脊线是连接程式和胸部的隆起,通常呈中央脊状,长度不等。
缘齿是沿着蜓类化石的边缘分布着的很多小尖刺形状
的构造,呈现出规律的排列方式。
总之,蜓类化石构造名称是针对化石中特定结构的描述,通过这些名称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蜓类化石的形态特征和结构。
在研究蜓类化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方便了学术界的交流和研究。
海南岛春季寻蜓之旅
海南岛春季寻蜓之旅作者:***来源:《科学大众(中学)》2022年第02期2021年4月,在蜻蜓学博士张浩淼的带领下,我与另外几位爱好者一同对海南春季的蜻蜓状况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查,这也是我第一次踏足海南。
通过网络,我对海南蜻蜓物种多样性之丰富早已有所耳闻,此行终于能亲历一回。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暖热,因而这里的蜻蜓发生期也甚早,在4月中旬已有近百种蜻蜓进入飞行期。
首站吊罗山:消失的“镇山之宝”我们于4月16日前往此次寻蜓之旅的第一站——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
选择吊罗山作为首站,是因为这里有我们期待已久的目标物种:海南特有的细腹裂唇蜓Chlorogomphusgracilis。
路上,我们一行人热烈地讨论着有关细腹裂唇蜓的话题,情绪高昂的张博士还指着窗外的蓝天说:“这天气好得不得了,今天绝对有细腹裂唇蜓出现,我们马上就要见到它们了!”带着这份期待,我们进入了吊罗山。
车辆行驶在吊罗山的盘山公路上,满眼尽是原始热带雨林的苍翠。
对初次步入热带雨林的我来说,漫山的高大乔木是我对海南的第一印象。
吊罗山水量充沛,大小沟壑万千,数十条由山峰流淌而出的涓涓细流裹挟着一路上无数的渗流瀑布,在山下汇聚成一条条宽阔的碎石溪。
如此丰富的淡水环境,为蜻蜓提供了极佳的栖息场所。
中午,我们一行人终于抵达位于海拔900米处的吊罗山度假村。
刚放下行李,顾不上吃午餐,对细腹裂唇蜓的迫切渴望就驱使着我们匆忙赶往它的生境。
穿过一段林间小道,一条小溪出现在路的尽头,高大的乔木将小溪环绕,只有些许阳光能穿过树冠钻进来,这里便是细腹裂唇蜓的“老巢”。
我們满心期待,紧张等候,却并未与细腹裂唇蜓邂逅,取而代之的是窈窕缤纷的豆娘在我们眼前翩翩起舞。
吊罗山栖息着几种海南特有的豆娘,比如蓝脊圣鼻蟌Aristocyphaaino和丽拟丝蟌Pseudolestesmirabilis,其中丽拟丝蟌全岛广布,而蓝脊圣鼻蟌仅在吊罗山最易见。
3 昆虫分类-蜻蜓目
(1)色蟌总科 主要特征:具5条或5条以上节前横脉;弓 脉距翅基的距离近于距翅节的距离;中室 常有横脉;翅基部不显著呈柄状。
色蟌科:体型较大,常具浓色彩和绿色金属光泽。 翅宽,透明,常呈黑色、金黄色或深褐色,翅脉密 集。足长,具长刺。翅痣不发达或缺,方室长,向 前凸,具多条横脉。Cu2脉在方室之后,发出Cu2a 分脉支持该区域;M1a脉与M2脉平行。
巨圆臀大蜓Anotogaster sieboldii
蜓科Aeschnidae
多为大型种类,飞翔力 强。体色多为蓝、绿和褐 色。两复眼在头的背面有 很长一段接触。翅透明, 有两条粗的结前横脉。前 后翅三角室相似,在翅痣 内端常有一条支持脉,1 条径增脉和1个臀套,M2 脉呈波状弯曲。下唇中叶 稍凹裂。雌性具发达的产 卵器。
2. 下唇中叶末端完整;两眼在上方分离很远…..
………………………………...箭蜓科Comphidae
下唇中叶末端具一深的凹陷;两眼在上方甚接近 或以一点相接触……...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大蜓科 Cordulegasteridae
体大型,粗壮,颜色 较黑,具有宽彩色条纹。 两复眼在头顶接触或接 近。具2条粗的节前横脉, 斜脉远超过亚翅节;增 脉不发达,有一条强的 RS分脉;臀套界限清楚。 本科数量较少,多少 呈地方性分布。生活在 山谷溪流间,沿溪流往 返飞行。
青纹丝蟌Indolestes cyaneus
综蟌科:体大型。翅静止时在胸部背面展 开;翅透明,具长柄,在离开中室处向前拱 起。腹部细长,远长于翅。
赤条绿综蟌Sinolestes edita
3. 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 中型昆虫,头大且转动灵活,两对翅膜 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 翅痣。 腹部细长,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 2、3节腹面。翅基部不呈柄状,后翅大于 前翅。
02-1蜓
二、蜓目
(一)概述
分类位置:肉足虫纲,有孔虫亚纲
地史分布:早石炭世晚期出现;早、中二叠世最 繁盛;晚二叠世末灭绝 地层意义:蜓类演化迅速、地理分布广、数量多 、特征清晰,是全球C-P纪重要的标准化石,具有 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二)蜓壳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
大小: 一般4-5mm,小者不到1mm,大者可达3-6cm
(三)蜓壳的研究方法
蜓类个体小,包旋壳,只有切片才能研 究其内部构造 轴切面-通过初房,平行旋轴
旋切面-通过初房,垂直旋轴 弦切面-不通过初房,平行旋轴 斜切面-与旋轴斜交
蜓壳切面方向示意图
Hale Waihona Puke (三)蜓类的研究方法轴切面—通过初房,平行旋轴(假想轴)的切面; 可见:旋壁、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通道或复通 道、褶皱的隔壁
蜓壳旋壁微细构造示意图
蜓 壳 旋 壁 分 层
致 密 层
透致 明密 层层
蜂致 巢密 层层
层 致 密 层 内 疏 松 蜂 层 巢 +
致 外 密 疏 层 松 层 ; 内 、
内致 、密 外层 疏、 松透 层明 层
+
+
蜓壳的副隔壁 由蜂巢层局部规则地 下延聚集形成比隔壁短 的薄板,可分为 轴向副隔壁—平行隔壁 旋向副隔壁—相交隔壁
P33: 末绝灭
蜓在不同地质时期的特征(续)
P1-2:壳体一般较大;纺锤状、圆柱状;旋壁蜂巢 层式;隔壁褶皱强烈;旋脊消失(Parafusulina) 另一部分隔壁平直;副隔壁及拟旋脊极盛 出现拟旋脊和列孔为中二叠世的蜓 P3:趋于衰退,个体小;旋壁二层式(致密层+透明 层);隔壁褶皱强烈而规则;出现特殊形状的蜓 (Palaeofusulina, Codonofusiella)
中国扇蟌科蜻蜓研究现状--蜻蜓目:均翅亚目
中国扇蟌科蜻蜓研究现状--蜻蜓目:均翅亚目万永勤;张宏杰【期刊名称】《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32)2【摘要】The family of Platycnemididae is a species relatively few in number.The researchers can only rely on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o conduct relevant studies.This paper has overviewed 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of Platycnemididae,as well as the classification errors or disputes.The paper proposed that Platycnemis pierrati Navas,Copera.tokyoensis Asahina and Platyc-nemis.foliosa Navas is the junior synonym of Copera.marginipes Rambur,Copera.rubripes Navas and Platyc-nemis.foliaceaSelys,respectively.The classification of Coeliccia cyanomelas Ris,Coeliccia didyma Selys,and C.sexmaculatus Wang should be promoted for further study.%扇蟌科是蜻蜓目均翅亚目的一个种类相对较少的科,主要依赖形态学特征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分类研究。
综述了扇蟌科蜻蜓研究历史和国内研究现状,对文献中提出的分类错误或争议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Platycnemis pierrati Navas、东京狭扇蟌( Copera.tokyoensis Asahi-na)和Platycnemis.foliosa Navas分别是黄狭扇蟌( Copera.marginipes Rambur)、黑狭扇蟌( Cop-era.rubripes Navas )和白扇蟌( Platycnemis.foliacea Selys )的次定同物异名;黄纹长腹扇蟌( Coeliccia cyanomelas Ris)、四斑长腹扇蟌( C.didyma Selys)以及六斑长腹扇蟌( C.sexmaculatus Wang)分类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关于蜓的基础知识
关于䗴的基础知识1.䗴是一种海生单细胞动物,壳体微小,最小者不足1mm,最大者仅达3cm,属于微体古生物范畴。
因其外形两端尖细,中部膨凸,很像我国古代纺纱用的筵,所以我国已故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李四光教授创名称其为“䗴”,意即筵状之虫。
1929年,FischerderWaldheim最早把这类动物取名为“Fusulina”,就是根据其形态命名的。
希腊字“Fusu”就是纺锤的意思,日本学者当时把Fusulina”译作“纺锤虫”。
“纺锤虫”和“”实际上是异名同义,但在使用时,“”字比“纺锤虫”更为简便,所以我国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包括台湾学者)一直习惯于使用“䗴”字。
“䗴”字和蜻蜒的“蜒”字不论在写法上或是在本质上都是极不相同的。
在我国某些刊物中,有把“字误印成“蜒”字,今后应注意避免。
2.生活于距今约3.5~2.5亿年间的浅海中,即地质历史中所称的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这一时期是世界重要的成煤时期。
在地质历史中由发生、发展到消亡的演化进程是非常迅速的。
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产有不同类别的。
研究在地质历史时期纵向分布规律,可将其分为若干化石带称为带。
以带为基础,可以定出含地层的时代,可以进一步详细划分含的地层,可以据其对比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可以据以作为探寻煤藏的标志之一。
建国前夕的40年代后期,已故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在安徽省淮南八公山附近发现了含地层,推断在其上必有含煤地层隐伏在广阔的平原之下,于是毅然在平原中布置钻探,结果发现了淮南大煤田;80年代中期,南海某石油钻井中国发现而调整了钻井位置,结果钻出了可观的油气,说明的研究除生物意义外,在指示某些地质生产中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至于在进行全球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的对比研究中,也是主角之一。
3.只是一个统称。
像称呼人一样,还需根据各自的特征分别冠以“张三”、“李四”等等,才能相互识别。
对的识别,如同研究近代生物的分类一样,就是对进行分类研究。
和其它化石门类一样,的最基本的分类单元是“种”,在种之上的分类单元依次为“属”、“科”、“目”等。
蜻蜓博士张浩淼
蜻蜓博士张浩淼蜻蜓被誉为昆虫中的“飞行之王”,它也是昆虫世界中的顶级猎食者,如同脊椎动物中的狮子、老虎。
殊不知,这种美丽的昆虫不仅极具观赏价值,它在监测水环境质量、仿生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也有极高的价值。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有一位博士张浩淼,现任SCI源期刊《蜻蜓学》编委、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蜻蜓目评估专家。
他在国家期刊上发表论文36篇,发现蜻蜓新种36个,建立新属1个。
他出版的专著《中国蜻蜓大图鉴》,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蜻蜓专著。
多年从事蜻蜓野外研究考察,张浩淼足迹遍布国内,并覆盖了亚洲、欧洲和非洲上百个自然保护区,是当代唯一受邀访问世界蜻蜓学源地荷兰国家博物馆和首位踏上非洲大陆从事蜻蜓研究的中国蜻蜓学家。
痴迷蜻蜓走上研究之路张浩淼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5岁时就痴迷蜻蜓,一有空,他就跑到牡丹江边找蜻蜓、捉蜻蜓,把它们带回家观察,这是他小时候最大的乐趣。
中学时,他开始尝试制作蜻蜓标本,经过不断尝试,逐渐掌握了如何风干、如何使标本更好看等知识。
但由于无法保存蜻蜓细胞内的色素,制成标本后,蜻蜓原有的鲜亮颜色往往变成难看的灰暗色,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他,直到就读大连工业大学时,他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找到了一种方法,将蜻蜓原本的颜色“凝固”下来,这项独特的技术使得他的标本非常光鲜。
大学期间,虽然读的是化学工程专业,但张浩淼对蜻蜓的喜爱依然如故,经常到处找蜻蜓,甚至常常在春夏之际跑到北京地区寻找蜻蜓。
除捕捉蜻蜓外,他还从河里捞一些蜻蜓的幼虫回来,放在鱼缸里养,成虫羽化后,这些蜻蜓在宿舍里翩翩起舞。
2006年,张浩淼在大连市举办了中国首次蜻蜓展,通过展览结识了中国蜻蜓学家江尧桦,在江尧桦的鼓励下,2008年,他考取了华南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正是他一直痴迷的蜻蜓研究,后来又在该校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他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如愿走上了蜻蜓专业的研究之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0 . 3 No 1 12 .
[ 文章编 号 ]63— 94 20 ) 1 0 7 0 17 24 (07 O — 0 3— 4
中 国裂唇蜓研究 ( 蜻蜓 目: 裂唇蜓科 )
张 宏 杰 , 杨 祖德
( 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 室 , 陕 陕西理工学院 , 中 7 30 ) 汉 2 0 0
于宽 , 并且端部开裂 ; 翅宽 , 常具色或色斑 , 特别是雌性 ; 弓分脉在起点处 即相分离 ; 翅 l 后 A脉极曲折, 向 C P脉拱起 , u 末端分二叉 ; 中室具横脉 , 后翅臀圈加宽, 7— 5室 ; 具 3 胫节具龙骨脊; 雌性产卵器缺如。 中国裂唇蜓 科共 2亚科 , ,4种 [’1 。 3属 l 1 -] .3
似, 更增 加 了研究 的难 度 。
Cd 在长期对古蜻蜓类群进化、 ae 分类和分布以及差翅亚 目进化 和系统发育研究 的基础上, 对裂唇 蜓的分类给予重大修订 , 将裂唇蜓 由亚科提升为科 , 新建 1 亚科 、 族 、 4 6属, 将其划分为 2亚科 、 4族、 8 属 J 。该重大修订为裂唇蜓的分类进行 了历史性的和科学的细化 , 必将对今后裂唇蜓 的研究产生深远 影响 , 以, 所 该研究成果得到 了赵修复先生的认同和引用 。 J 裂唇蜓过去我 国有学者译 为金蜓 ( C lo ” 黄色 的” “ h r 一 是” o 意思) 。赵修复( 99 根据该类群下 】 19 ) 唇中叶末端纵裂的特征 , 将该科译为裂唇蜓科 , 并对中国现今已知种进行了整理 , 给出了名录 , 2 共 亚科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Fra bibliotek久保存去开通维普资讯
20 0 7年 3月
陕
西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Ma. o r2o 7
第2 3卷第 1 期
J u a fS an i iest fT c n lg o r lo h a x v ri o e h oo y n Un y
3 l种, 属 4 包括 2 新种和 1 种异摸描述 , 这是赵先生生前的最后力作 , 为中国裂唇蜓研究作出了总结性
贡献 。笔者兹根据 C r 最新分类系统 , ae l 对中国裂唇蜓( 成虫) 试给出分种检索表和名录。
2 中 国裂 唇 蜓 科 名 录
裂 唇蜓科 的主要特 征是 : 大 型 , 体 腹部 和后翅 长 不小 于 5 m 通 常 为 6 0 m, 0—7mm 或更 长 ; 唇 长大 0 下
叶尾华 蜓 S uo b t C e .9 0 . rl am hr 15 o t
山华蜓 S m na u h o 19 . o tn sC a 。9 9
克 氏华蜓 S k a ai K rb ,9 5 . i w k ( au e 1 9 ) t i 长 鼻华蜓 S n sts( ed a 1 3 ) . auu N eh m.9 0 广 布华蜒 S s u i O u a 12 ) .u k z i( g m ,9 6
22 裂唇 蜒亚 科 C loo hne . ho gmpia r
2 2 1 华大蜓 属 Sn r o p u o e 19 . . i o m hsC d ,9 5 og
褐翅 华蜓 S i uct ( eda 13 ) .n sau N ehm,9 0 f s
收稿 日期 :0 6— 5—1 20 0 8 基金项 目: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基金项 目资助 (4 S3 0 J3 )
作者简介 : 张宏杰( 9 7 ) 男 , 15 一 , 陕西宝鸡人 , 硕士 , 高级实验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 昆虫分类 。
维普资讯
陕 西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第2 卷 3
褐翅 华蜓 指名 亚种 S i uctsiu ct N e hm,9 0 .n sau n s u f f a s( ed a 13 ) 褐翅华 蜓 灰暗 亚种 S iu cts o p aa N vs 13 ) .n sau  ̄ h e ( a a ,9 6 f h 侗族 华蜓 S tniN e h m,9 0 .u t ed a 13 ) (
[ 摘
要] 中国的蜻蜓 目裂唇蜓科共有 l 4种及 1 亚种。本文主要介绍 了中国的蜻蜓 目裂唇
蜓科 的特征 、 类和 种 的检 索表 。 种
[ 关 键 词] 裂唇蜓科 ; 蜻蜓 目; 中国; 区系; 检 索表 【 中图分 类号 ] Q 6 . 2 9 9 2 【 文献标 识码 ] A
l 概 述
裂唇蜓是分布于东亚的一个蜻蜓类群 , 主要分布于中国、 印度 、 本和东南亚诸 岛, 日 已知全世界约有 3 种及亚种 , 5 而中国有 l 种及 1 4 亚种。体大型, 飞翔能力强 , 生活于人迹罕至的深 山老林 , 不易采集, 许多种的模式标本中有 的有雌无雄或有雄无雌 , 若干年后才能配上异摸 , 至今还有许多种类仍不知异 摸, 增加 了研究的难度。而且 , 长期 以来, 裂唇蜓仅作为大蜓科 ( o u gsi e 的一个亚科( h r Cr l a r a) d e td Clo o- gm h a) 而且仅是一个属 C l oo p u , o pi e , n h r l hs… 包含如此众多的种 , ogm 而裂唇蜓 的种类形态特征十分近
2 2 2 山大 蜒属 O o o p u ey ,8 8 .. r m h ̄S l 17 g s
褐 翅 山蜓 0 bu nu g m ,9 6 . rnesO u a 12 华 丽 山蜒 0 s/ dd sS l ,8 8 .pe /u ey 1 7 n s 短 痣 山蜓 0 beiim gma 1 2 . r sg n O u ,9 6 vt 升 格 山蜓 O r i h n 15 .i e ,9 0 sC 2 2 3 霞大 蜒属 A r ah rsC r 。9 5 . . uo cl u al 19 r o e 久 氏霞蜓 A  ̄u a Ihd ,9 6 . d i(sia 1 9 )
2 1 楔大 蜒亚 科 C l oe lneC r 。9 5 . ho pt ia 。al 19 . r ai e
2 11 楔 大蜓属 C l oe l , ae 19 . .. h r ti Cd , 5 o p aa 9 u纹楔大蜓 C ui aaC a , 9 9 .s nt ho 19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