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小城镇的典型样本
新型城镇化模式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模式的研究第一章:引言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以城市为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人口空间流动和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全面提升。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建设也愈加受到高度重视。
本文旨在对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模式进行研究,并希望能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第二章:新型城镇化模式2.1 差异化城镇化模式差异化城镇化模式是一种依据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口等现状情况来确定城镇化发展方向的模式。
在该模式下,城镇化的不同区域将通过逐步发展不同产业、建设不同类型的城市和定位不同的城市地位等方式,提高当地城市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
2.2 人口吸纳型城镇化模式人口吸纳型城镇化模式是一种致力于解决城市人口增长和乡村人口流失问题的模式。
其重点在于通过提高当地城市的吸引力和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群周边地区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需求,实现城镇人口发展的平衡增长。
2.3 宜居城镇化模式宜居城镇化模式是一种采用先进的城市规划和综合环境改善技术,以提升城市生活美感、文化内涵和生态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模式。
宜居城镇化模式主张通过改善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化带等途径来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
第三章: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探索3.1 加强政府管理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强有力管理。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城市建设过程的规范性管理,确保城市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3.2 建立健全的城镇化体系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建立健全的城镇化体系。
城镇化体系应包括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要素。
3.3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创新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模式,构建城市化的人居环境。
第四章:新型城镇化模式的示范4.1 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典型示范,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为核心,不断探索城市空间格局的调整和优化。
特色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特色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在哀牢山南麓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九甲的小镇,终年云雾缭绕,林深叶茂,山花烂漫。
哀牢山从九甲东侧横穿而过,宛如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让九甲这片天地与世隔绝,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气息与自然环境。
在这里有哀牢山迷人的高山云雾奇观,有享誉世界的千年古树茶王,有绿色的千家寨,有多姿多彩的苦聪风情…….。
在这里可以领略秀丽的九甲梯田,壮观的万只鹦哥归林奇观,杜鹃满山坡的哀牢山主峰大雪锅山,原始的拉祜山寨、彝族村寨和大黑箐美女村,错落有致的万亩核桃林,历经沧桑的茶马古道、出山门、马鹿塘,宗教圣地碧云寺,充满神奇色彩的山神庙。
在这里可以体验拉祜族、彝族的风俗民情,观看古老戏种铩戏、彝族跳歌,倾听拉祜族对山歌。
小镇镇区由两条街组成,街道两侧的建筑顺街而立,建筑再往外便是深无边际的梯田和台地,以及层层叠叠点缀其中的小村落。
由于交通的不变,文化科技信息的闭塞,九甲的经济发展缓慢,但随着特色小镇及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形成以绿色产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加快了九甲腾飞的步伐,小镇的面貌也日新月异。
1、哀牢秘境——古茶之乡位于九甲镇西北部哀牢山境内的千家寨,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独具特色自然景观。
千家寨境内景观丰富,有传承世界茶文化的千年古茶树王,魅力无穷的亚热带原始森林,秀丽的大小瀑布,有众多千家寨遗址,如议事厅,大寨门,燎望台,古炮台等。
进入千家寨就如同进入人间仙境,境内曲径通幽,流水潺潺,秀竹夹道,古木峥嵘,登高望远,暗影浮香,是哀牢山境内集景观、自然、人文于一体的绿色圣地,是现代社会集旅游、探险、科研、科考、猎奇、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九甲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在九甲千家寨风景区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上万亩比较集中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这些散生的野生茶树大小不一,错落生长,最高的达数丈,小的还属幼苗,大的已成参天古树,是拉祜族人民采集野茶的主要林区。
在万亩野生茶树林中,有两棵野生古茶树,位于千家寨上坝和千家寨小吊水坝头,称为“一号古茶树”和“二号古茶树”。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比较目录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定义与概述二、传统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弊端分析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优势与实践案例分析四、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五、结论与展望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定义与概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主要包括政府规划引导和市场投资决策两种方式,然而这样的建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
新型城镇化是指: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采用绿色智慧、创新协调、资源共享的思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的城市发展方向。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特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具有创新性、智能化和高素质、高标准、高水平的城市建设。
二、传统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弊端分析传统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弊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传统城镇化建设模式过度依赖政府规划引导。
政府规划引导是传统城镇化建设模式的主要方式,但政府规划的过度干预和统一性导致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和机械性,使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
其次,传统城镇化建设模式市场投资决策难以保证质量。
市场投资决策在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市场的利益诉求和项目的短期追求,市场投资决策往往忽略了城市的长远利益和环境可持续性,难以保证建设质量。
再次,传统城镇化建设模式存在产业空心化和城市扩张冲突问题。
由于传统城镇化建设模式中政府规划主导和市场投资决策冲突,导致城市建设的产业空心化,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也存在矛盾。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优势与实践案例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可以实现政府引导和市场投资决策的良性互动。
政府引导和市场投资决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重要特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来引导市场,而市场则可以投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的一流项目。
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注重城市创新和环保实践。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一、引言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持续了70年之久,城市化率从1949年的9.4%上升到2018年的59.6%,在经历了不断变革和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镇化路径和模式。
随着未来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必须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提高现有城镇化建设模式的效率和质量。
二、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局限性传统城镇化模式,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主要是“追求数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政府会把更多的土地转化为城镇用地,以建造新城镇满足需求,通过招商引资和土地出让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和GDP增长率。
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国新城镇建设过程中,规划和建设多数是由政府主导和决策,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决策人员往往会利用其职权干预城市空间布局,以实现其政治和经济目标。
这导致了城市空间分布不均,许多新城镇缺乏人口和活力,无法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
2.楼市泡沫化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业是逐渐形成的,人们爆发了强烈的购房热情,同时也催生了整个楼市的火爆,导致了房价的暴涨,比如像北京等大城市在房价方面已经接近了国际水平,这让本地区的住房、工业和商业等成本开始增加。
3.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变化是城市化带来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化增加了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需求,但也使经济、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颇具挑战性。
城镇化推动生产、资讯、人口都向大城市集中,致使城市空气质量、交通拥堵、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了惊人地增强,严重加剧了环境压力。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追寻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发展,需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提出。
相较于传统的城镇化模式,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更注重的是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手段,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竞争力。
1.采取由市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市场经济的机制可以使城市化进程更加自由、稳定和透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困扰市场和政府的问题,有助于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促进资源集约、环保、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并促进城市人口流动,增强城市的自由市场化与竞争力。
【最新文档】新型城镇化范例-范文word版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新型城镇化范例篇一:打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打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干部论干事)王军《人民日报》( 201X年01月23日07 版)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
201X年年初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批复》,要求紧紧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把陕西西咸新区建设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这是国家赋予西咸新区的重大任务。
在探索中,我们对打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内涵和方式有了新认识。
在发展理念、城市形态上打造范例。
推进新型城镇化,应树立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理念,致力于将发展现代公共服务与保持优美田园风光相结合,实现提高人口承载力和集约用地两个目标。
因此,城市新区规划定位不能仅仅是开发区或产业区,而应是新型城市、现代田园城市,具体可概括为“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
在规划制定和实施中应坚持“三个遵循”,即遵循山水格局、遵循历史文脉、遵循现代规划理念。
这就为打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理清了思路。
在城乡一体上打造范例。
过去城镇化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城乡分割,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是实行梯度城镇化。
城镇化是梯度发展的过程,应形成由特大城市、中等组团城市、小城镇和自然村落构成的完整市镇村体系,逐步提高镇、村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允许两个“资本”进城。
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化,让进城农民不仅带着劳动力资本,而且拥有土地资本,可以就近自耕或通过土地流转获取长期固定收益。
三是鼓励城市资本下乡。
鼓励城市工商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开发农村建设用地,或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小城市建设研究——以嘉兴市王江泾镇为例
第三方 产 品检 测 服 务 , 全 年 共 为 企业 提 供 各 类 检
作者简介 : 翁为平 , 中共 浙江省嘉兴市委党校副校长( 浙 江嘉兴 3 1 4 0 0 1 ) 。
市县 论坛
当代社 科视 野 2 0 1 3年 第 1 1 期 心” , 取 得 良好 效 果 。 一 一 是 成 立 翥 兴 市 越 锦 科 技
理市 长 电话 2 6 0件 , 受理调处 各类矛盾 纠纷 3 9 8 件 。迁建就业 保障 中 心 , 扩 大 办 公场 所 , 新 建就 业
一
( 二) 编制行 动 计 划
编制《 秀洲区王江泾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
计划》 , 明确 了王 江 泾 镇 的 发 展 定 位 是 立 足 长 三
角, 打造“ 中国织造名 镇 、 江南 湿地新城 、 浙北 商 贸重镇 ” 。根 据 发 展 定 位 确 定 三 年 行 动 目标 、 主 要任务 、 保障措施以及发展指标 , 梳理出包括工业 经济类 、 商业住宅类 、 基础设施类 、 社会事业类 、 生 态环境类、 公共 服务 类 等在 内 的重 点投 资项 目 1 4 0项 , 总投 资 8 6亿 元 。 ( 三) 推 进 改革 创新 为加强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重点领域的改革 创新 , 建立 了“ 五大 中心 ” 和“ 四项改 革 ” 推进 工作 领导联系机制 , 以确保工作加快实施推进。一是 建立 “ 五大 中 心 ” , 即行 政 审 批 服 务 中心 、 行 政综 合执法 中心 、 劳动保障与就业服务 中心 、 应急维稳 中心和迁建就业保障 中心。其 中, 行政审批服务 中心集 中了工商 、 民政 、 安监 、 招投 标 、 党 员 服务 等 1 5个 职能 部 门 , 设置 l 3个 办事 窗 口, 承担 1 2 8项 行政许可、 非行政许可 和便 民服务事项。行政综 合执 法 中心 核定 人 员编 制 4 3名 , 采 取先 试 行委 托 执法 的方式 , 执 法事 项 涉 及经 贸 、 农经、 规划 、 教 育 等1 4 个区级部 门共计 1 7 6 1 项 。应急维稳 中心对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1. 宜居环境:深圳市深圳市以其宜居的环境而闻名于世。
城市规划注重绿化与景观设计,公园和绿地遍布整个城市,为居民提供了宜人的居住环境。
深圳市还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环保措施,致力于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
2. 智慧交通:上海市上海市引入智慧交通系统,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红绿灯系统、智能停车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等设施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提升了城市交通的效率。
3. 城市规划:北京市北京市注重城市规划,通过优化道路布局和建筑设计,创造了一个高效、宜居的城市空间。
北京市还积极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和古建筑,保持了城市的历史韵味。
4. 管理平台:广州市广州市建立了全面的城市管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市民可以通过方式APP获取城市管理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在线进行反馈和投诉,提高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5. 人才引进:杭州市杭州市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业者。
杭州市还提供了优厚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为人才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 产业转型:深圳市深圳市以其成功的产业转型而备受瞩目。
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深圳市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并且成为中国创业创新的中心之一。
7. 城市配套设施:成都市成都市以其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而闻名。
高速公路、地铁、公交系统等交通设施井然有序,大大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成都市还注重发展文化设施,建设了许多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中心,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8. 城市品质:苏州市苏州市以其高品质的城市环境而著名。
水乡古镇、园林和文化遗址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苏州市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且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9. 城市绿化:郑州市郑州市以其绿化覆盖率高而著名。
市区内有大片绿地和公园,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40%以上。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建设模式的人性化思考——成都市以城乡统筹方式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都市开始 “ 城 乡一 体 化 ”试 点 。通 过 创 新 “ 三 项 核 心 制度 改革 ” ( 农 村 产权 制度 、社 会 保 障制 度 和 户 籍 制度 ) ,统 筹 推进 “ 三 个 集 中” ( 工业 向集 中发 展 区集 中 、农 民 向城 镇 和 新 型 社 区集 中 、 土 地 向适 度规 模 经 营 集 中 ) ,实 施 “六 个 一体 化 ” ( 城 乡规 划 、
进 ”的成 都特 色 ,为全 国新 型城 镇化 提供 了可资借 鉴 的样本 。
一
、
成都 市新 型 城镇 化实 践性 探 索
成 都 市地 处 中国 西南 ,是 国务 院确立 的 我国 中西 部地 区教 育 、 科技 、商贸 、金 融 、文化 中心 ,通信 、交通枢 纽 ,享有 “ 西部 之心 ” 美誉 。成都 市下辖9 区 、6 县 ,代 管 4 个 县 级 市 , 市 域 内 分 布 了3 0 0 个 小 城镇 ,构成 了成 都平原城 镇群 ,是 我国五大 城镇群之 一①。
发展 性 、 套 设施 的共 享
性 ” )和 “ 十 化 ”要 求 (“ 布 局组 团化 、 产 业 高端 化 、建 设集 约
城 乡 管 理体 制 一 体 化 ),成 都 开 了多 个 全 国城 镇 化 发 展 的 先河 : 率 先 开 展 农村 土地 和 房 屋确 权 登 记 颁 证 ,成 立 了全 国 第 一个 农 村 产 权 交 易 中 心 ,激 活 了农 村生 产 要 素 ; 率 先建 立 了一 种 以经 济 补 偿 和 契 约 式 管理 相 互 结 合 的新 机 制 一一 耕 地 保 护 基金 制 度 ,2 0 1 2 年 ,市 级 财政 拨 付 耕 保 基金 2 0 . 3 亿 元 ,投 入 其他 各 项 农 业 发展 资 金6 O 多亿 元 ,支 持 农业 增 产 农 民增 收 ,带 动 农业 加 快 倍 增 ; 率先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小城镇“10+X”工程建设探讨——以祁阳县为例
祁水河穿境而过,有“中南小鱼米之乡”和“有 点); 一 个“X”, 指 建 设 X 个 自 选 项 目;即 色金属之乡”之称 [3]。全县总面积 2538.01hm2, 每个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行选择新建或完善
辖 22 个镇(街道),总人口 106.01 万,区位 乡镇(街道)区域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如交
为了城镇居民追求精神文明需求中的重要一环。 色小城镇,从而推进小城镇“10+X”工程建设 祁阳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1],对小 在新型城镇化中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城镇“10+X”工程的宣传和推介是起着“窗口
效应”的作用 [2]。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1 祁阳县经济发展简况
高效能管理三位一体,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基础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小城镇“10+X”工程建设探讨
——以祁阳县为例
廖高文 1*,李继升 1,贺少涛 1,曾得志 1,李勇 1,李威兰 2
(1. 祁阳县自然资源局,湖南 永州 426000;2.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摘 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国家力推的一个重要新方向,祁阳县以小城镇“10+X”工程建设为 突破口,大力发展小城镇化并取得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下的祁阳县小城镇“10+X”工程建 设进行调查,分析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希望能为其它地区小城镇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优 越, 交 通 便 利, 是 湘 西 南 重 镇。 其 中 山 地 通、电力、通讯、给水、排水、燃气、品质小
1595.01hm2, 占 全 县 总 面 积 的 62.84 %。 水 面 区建设等)。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ngyang Hunan 421002)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例抓住新型城镇化契机破解发展难题高新区麓谷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典型案例街道党工委书记湘闽就群众文化工作接受卫视采访麓谷街道地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城区,面积约20.8 平方公里,人口12.8 万,其前身为1959 年所建的国营红农场,经2000 年改制为镇后,于2010 年析置成麓谷街道,现有延农、长丰、长庆、东塘4 个农村型社区和麓景、麓源、麓泉、和馨园4个城市型社区,驻街企事业单位5000 余家。
近年来,麓谷街道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这一主题,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
目前,街道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20.4 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城镇化率达98%。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麓谷街道发展过程和所辖区域具有四大典型特征,可以集中反映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困境:高新区园区体制使街道无法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原国营农场的撤销遗留了人员安置、管理体制转变、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涵了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拆迁征地的跨政策模式使失地农民补偿问题困难重重,群众上访接连不断。
麓谷街道城镇化过程中集合了以上几大问题,这些问题驱动着麓谷街道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之路。
(一)园区管理的核心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 年,是我国首批27 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大河西先导区的核心区、起步区,高新区是市两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示区、改革试验区、产业集聚区。
麓谷街道作为园区首府,是高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目前,园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落户在街道,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聚集在街道。
园区体制下的街道,政府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应有的自主权、财经权,逐步被部门化,自主造血功能缺失。
而且,随着大开发、大建设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加速,拆迁、安置不断改变居民原有环境,企业成批落户,人口大量涌入,快速变化的新环境、新事物,直接造成基层网络体系脱节,原有村组模式被打乱,管理无法到位,服务无法延伸。
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优秀案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优秀案例一、浙江特色小镇:小而美、特而强的城镇化创新范例。
在浙江,有这么一批特色小镇,那可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里的闪亮明星。
就拿乌镇来说吧,以前大家就知道它是个古镇,有点水乡的小情调。
但现在呢,它可不仅仅是个旅游观光的地方了。
乌镇搞起了互联网大会,一下子就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这里既有古老的水乡韵味,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游客们坐着乌篷船晃晃悠悠,感受着千年古镇的宁静。
同时呢,又有最前沿的互联网科技元素。
那些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大佬们纷纷进驻,到处都是充满创意的科技展厅和孵化器。
这种模式就像是给乌镇注入了双重活力引擎。
对于当地人来说,就业机会那是大把大把的。
以前可能就是做做小生意,卖点旅游纪念品,现在可以进入高大上的互联网企业工作啦。
而且,整个小镇的基础设施也跟着飞速发展。
以前的小马路变成了宽敞整洁的大道,网络速度那更是快得飞起,毕竟要满足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们随时上网交流嘛。
还有其他的特色小镇,像龙泉的青瓷小镇。
那里祖祖辈辈都做青瓷,以前也就是小作坊,规模小,知名度也有限。
现在可好,把青瓷产业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了。
建起了专门的青瓷文化园区,游客可以在里面看老师傅们精心制作青瓷,从一坨泥巴变成精美的瓷器,简直像魔法一样。
而且,围绕着青瓷产业,衍生出了一大堆相关的服务业。
有专门做青瓷文化创意产品的公司,把青瓷元素和现代设计结合,做出的小玩意又好看又有文化内涵,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这样一来,既传承和弘扬了传统的青瓷文化,又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了,小镇也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居住和创业。
二、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绿色引领下的城镇化新路径。
成都啊,那可是把公园城市建设玩出了新花样。
以前我们印象中的城市,就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但是成都就不一样,它要把城市建在公园里。
就拿锦城湖公园来说吧。
那可是在城市中心的一大片湖光山色。
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水鸟在嬉戏,岸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我国小城镇建设典型模式
我国小城镇建设典型模式
中国最近几年一直在加强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更加繁荣发展,构建一种精细化、绿色化、精益化的城镇建设典型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产业布局,根据小城镇所在地区的特殊行情,选择易于制备
的自然资源,以及适宜于投资的劳动力条件,结合小城镇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产业布局,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在小城镇建设中,利用自然资源有助于减少建设成本。
可以采取空间再利用的方式对已有的建筑、道路等设施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城镇的自然资源利用率。
三是规划小城镇建设,把握好建设比例,限制房屋开发,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使居民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上处于均衡状态,以满足城市的良性演化。
四是健全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物流配套,资源性能上层建设,建设电力
和通信网络,把小城镇建设成为政府公共服务运行良好、居民生活足够完善、自然环境优美的小城市。
此外,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把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防灾抗灾救援
预案和小城镇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任务,确保小城镇建设的质量稳定、可持续。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典型模式应当是建立科学的产业布局,科学利用
自然资源,规划小城镇建设,健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以及安全防灾等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有营养、有料、有底线的发展之路。
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
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当前我国正面临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政府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对城乡发展格局和城市体系的重要升级,也是支撑经济转型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新型城镇化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其概念内涵、发展特征、现实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新型城镇化是指在巩固城市化进程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市化质量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种城镇化模式。
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人为本、注重质量、突出特点、加强联动、依靠科技、倡导节约。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原则,即城镇化应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注重质量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要素,必须推进以品质为核心的城市,同时加强住房保障和环保建设。
突出特点则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色,要在城镇建设、产业开发、文化传承等方面注重特色化和个性化。
加强联动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城乡联动、区域联动、产城联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依靠科技是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城镇建设和管理。
倡导节约是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基础,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保和低碳经济。
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融合发展程度提高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形成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城市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产业转移等方面,区域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
(三)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主流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城市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生态和环保意识,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实现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活。
(四)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城市发展向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化转变,加速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然而,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道路迈进,研究和实践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需要注重人民的参与。
城市的建设应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尊重人民的意愿和权益。
在规划阶段,要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公民问卷调查、座谈会和公开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市民对城镇化建设的参与。
通过广泛的民主参与,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社会性,使城市建设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需要倡导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建设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要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此外,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应加强城市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城镇化建设,可以为后续的城市管理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需要兼顾城市和农村的发展。
城镇化建设不仅仅是指城市的发展,更需要关注农村的发展。
要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推动城市和农村的有机衔接。
这包括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乡就业机会的协同推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第四,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要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分区,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城市治理和管理,提升城市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化也逐渐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进程,既通过其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又通过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文化传承,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然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市场化和政策化的双重力量也成为了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在这个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应运而生。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可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城镇化建设理念。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城乡融合发展传统城镇化仅注重城市的发展,在农村发展上则相对忽视。
而“新型城镇化”突破了传统城乡二元结构,采取“城乡融合”的发展模式。
它将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打破城市和农村的界限,构建全方位的城乡统筹协调体系。
这种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
二、绿色环保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中,绿色环保发展始终是标志性的发展方向之一。
传统城市化建设对环境的破坏是比较大的,城市中充斥着工业废气和垃圾等污染物质。
而“新型城镇化”强调绿色环保,选址中更加注重环保因素,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人居宜居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还强调了人居宜居的发展,将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挂钩。
它对城市居住条件进行规划,以满足人们对城市舒适宜居的居住需求。
建设新型城镇化也必然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留住了很大一部分城市人口,使城市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更加强大。
四、创新引领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是一种具有创新的驱动力的城镇化方案。
它注重破解城市建设中的难题,并运用新技术、新思想、新模式等进行创新,以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当地经济创新潜力,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是一种更具人文关怀、更加环保宜居、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模式。
如果将其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将会对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优化城市环境和民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建设案例介绍
城镇化建设案例介绍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十四亿多人口的国家,城镇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直在进行。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承载着国家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使命,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某县作为中国的一个市辖县,城镇化建设一直是县政府和居民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某县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案例,包括背景、规划、实施和成效等方面。
二、城镇化建设的背景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以粮食产量较高著称,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集,农业产值增长有限等问题,使得该县的城镇化建设进程相对滞后。
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农民在城市居住和就业的问题,县政府决定加快城镇化步伐,进行一系列城镇化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和推广。
三、城镇化建设规划1. 土地资源规划为了更好地实施城镇化建设,县政府首先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确定土地利用方式。
在规划中,将农村地区的村民居住区与城区的分界线进行了重新规划,保留了一定的农田资源,并将城市用地扩大到原来的农村地区。
同时,对已有的城市建设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增加了用于商业、文化和居住等用途的土地。
2.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在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县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规划,并编制了相应的施工计划。
包括了城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确保城市的交通畅通、供水供电等服务正常。
3. 城市产业规划在城镇化建设中,产业的引入和发展是重中之重。
县政府规划了城市内的产业发展项目,包括了工业园区的设立,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等。
同时,引进了一些跨国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四、城镇化建设的实施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县政府根据规划,陆续对城市的供水、供电、道路等进行了升级和整修。
在供水方面,新修了多个水库,改造了城市供水管网。
在供电方面,新建了变电站,确保城市电力供应的稳定。
在道路方面,修建了多条道路,方便市民出行。
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
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的面积和人口的增长,更应该是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研究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推动城镇化的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居民需求的城镇化发展途径。
一、新型城镇化模式的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模式要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建设、公共服务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全面协调、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
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
要根据城市规模、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当的城市发展规划。
同时,应注重城市规划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其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城市规划中,还应重视文化、历史、环境等因素,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打造具有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
2.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城镇化进程中,应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强产城融合。
产业发展需要与城市规划协调一致,使产业在城市中合理分布,避免片区“点开发”和“大开发”,实现城市“两翼”和“三区”协同发展。
3.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
城镇化应借鉴“共建共治共享”的经验,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文明建设,打造和谐、安全、美好的城市环境。
同时,要强化城市管理和政策措施,完善法制体系,建立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4.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
城镇化进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对于已经形成的城市,应加强城市绿化、城市保洁、污水处理等环境治理措施。
对于新建城市,应注重规划设计,实施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5.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城镇化进程中,应注重公共服务的平衡和协调,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摘要:特色小镇不仅是新型城镇化进展的实践探讨,又是新型城镇化进展的创新缩影。
本文在界定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阳区特色小镇进展进展情形,并结合城阳区的实际提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进展专门是适合区域特色的小镇建设的计谋方法。
关键词:新型城镇;特色小镇;青岛城阳;问题研究特色小镇不仅是新型城镇化进展的实践探讨,也是新型城镇化进展的创新缩影。
城阳区作为青岛市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其城镇化进展既具有同类区域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做好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青岛市城阳区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不管是从理论角度仍是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及特色小镇一样理论分析(一)新型城镇化及特色小镇的大体涵义“城镇化”一词的显现要晚于“城市化”,是中国学者制造的一个新辞汇。
党的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的建议》正式采纳了“城镇化”一词。
这是近50年来中国第一次在最高层次的文件中利用“城镇化”。
综合考虑,城镇化主若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进程,它要紧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域社会生产力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址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而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那么,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进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和谐进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城镇特色是在一按时空范围内城镇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相关于其它城镇所表现出的不同审美特点,它是城镇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的集中表现,是城镇人文与自然资源特质的积淀。
整体而言,特色小镇确实是通过对小城镇自然生态的爱惜、历史文脉的传承、功能结构的完善、景观形象的打造、文化内涵的塑造,凸显小城镇特色与品位,改善生态宜居环境,尽力形成融环境、资源、历史、文化等特色于一体的个性小镇,实现进展有活力、街道有景色、建筑有风格、客居有乐趣、文化有品位、民生有保障的进展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经济】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小城镇的典型样本●闻海燕1,陈飞跃2(1.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7;2.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上海200061)内容提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决定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推进人的城镇化。
浙江店口、江苏华明、天津新桥三个小城镇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为新时期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一是差异化推进市民化;二是促进产城融合;三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四是加快中心镇建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小城镇;样本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4)02-0029-04DOI:10.13483/j.cnki.kfyj.2014.02.007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基本特征新型城镇化既不同于其他国家所走过的城市化道路,也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走过的城镇化道路,它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本文从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动力机制、运作模式、产城关系、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归纳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推进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并不是简单地将农民户籍城镇化,而是让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实现市民化,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
更重要的是保障农民的发展权、居住权、财产权,促进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二)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是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总体上来说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竞争的加剧,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更加密不可分。
新型城镇化是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智能化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拉动力和以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为基础的城乡融合发展形成的推动力,最终形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三)新型城镇化将实现集约、绿色生态型发展新型城镇化将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倾向,将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高度重视生态安全,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绿色生态型发展道路。
(四)新型城镇化将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新型城镇化将改变过去以政府投资为主,依靠土地财政的投融资方式,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在政、企、事投资界限的划分,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型样本根据区域经济理论,由于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城镇化发展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而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阶段,因地制宜。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地结合当地的区域条件和资源禀赋,探索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这些都为新时期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
表1传统城市化与新型城市化建设模式比较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核心内容以“城市偏向”的城镇化策略推行土地城镇化和资本城镇化,实现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扩张。
基本特征是人地分割。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推进人的城镇化。
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
核心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以城市集聚能力为基础)城乡一体化水平(以统筹城乡发展能力为基础)动力机制根本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化。
运作方式: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为主,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为辅。
根本动力是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运作方式: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为主,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为辅。
发展方式以土地扩张为导向的粗放型发展的规模城镇化,产城融合不佳,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有限。
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绿色生态型发展,以提升产业内涵、产城相融、互促共进,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投融资体制以政府投资为主,依靠土地财政的投融资体制。
以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空间结构城市呈点状分布,以“摊大饼”式平面扩张,大城市产生严重的“城市病”。
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市群、城市带。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型样本1.浙江店口: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和民资造城店口镇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北部,区域面积105.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常住人口1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3万,“新店口人”近7万。
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06.31亿元,财政总收入15.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27元。
店口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做法有:(1)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一是实施以就业、创富、教育、医疗等“八大社保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策略。
如保障性住房覆盖新店口人、为新店口人提供医疗救助、“爱心一证通”等,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创新性[1]。
二是保障新店口人创业、政治地位等方面的需求,促进他们融入社会。
店口在农民工服务管理探索中,先后经历了“三证合一”的基础性服务管理、“以外管外”的互动式服务管理和“爱心普惠”的和谐服务管理三个阶段,系统地解决“农民工融入”问题,加快农民工融入本地社会。
(2)民资造城。
新型城镇化需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店口镇探索出的以民资为主体,以城养城的“民资造城”模式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店口镇以特许经营的BOT方式给民企中伟集团25年的经营权,中伟集团投资1个多亿建成了店口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
浙大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用同样的形式,全省乡镇第一条天然气管网建设已竣工并即将投入使用。
此外,敬老院、弘毅小学、乐购超市、步行街等公益性服务设施都吸引民资加入和参与。
2.天津华明:以宅基地换房,建设新型小城镇天津东丽区华明镇,地处市中心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间,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约占东丽区的1/3。
全镇辖15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万余人。
以宅基地换房基本内容是在国家现行法律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
农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无偿换取小城镇中的新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
根据华明镇土地整理流转办法,华明镇新增建设用地448.95平方公里,占用耕地314.19平方公里。
而华明镇原有12村的宅基地复耕,7个可以复垦的村子整理面积426.79平方公里,整理出耕地面积362.77平方公里,已经满足了占补平衡要求。
在保证耕地保有量的同时,还整理出大量的建设用地,从而为华明镇的城市化提供发展空间[2]。
新的小城镇除了农民住宅外,还规划出一块可供市场开发的土地,用土地出让收入平衡小城镇建设资金。
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实现了土地和资金两个平衡。
在此基础上,华明镇利用宅基地换房节约出来的土地指标和复垦的土地,建设了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使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3.江苏新桥:“三集中”建设江苏新桥镇隶属无锡江阴市,位列中国百强镇前20名。
新桥镇总面积19.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万,其中户籍人口2.4万。
作为“苏南模式”的代表之一,早期位于镇域内(并非在镇的开发区内)的多个乡镇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后,形成了2家销售超百亿企业、3家上市公司的庞大“镇域经济”。
针对地少人多、企业布局分散、村容差的实际,2001年新桥镇在江苏省率先推动了“三集中”建设,即采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的模式,以解决“地少、人多、企业分散、农业弱、村容差”的困局。
当地大集团龙头企业的快速持续壮大以及工业向开发区的集中,保证了新桥镇财力的稳定递增和农民增收。
(二)新型城镇化探索的基本经验以上几个小城镇开展新型城镇化的探索,虽然具体特点不尽相同,政策着力点和突破点也相差较大,但均以产业发展、人口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从农民市民化、土地集约化、城镇产业支撑、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
1.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人为本,以保护农民利益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城乡和城际之间财富获取与分享的机会平等为标志。
因此,新型城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变过去只强调量而忽视发展权的问题,更强调质的发展。
因此,不论是宅基地换房、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还是已进城农民的市民化问题都应以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为前提,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均等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上述三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彰显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2.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形成新型城镇化的合力目前,在我国的城镇化推进模式中,政府基本是经营城市、运作城市发展的第一主力,相比较而言,市场的力量发挥不足[3]。
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府引导作用主要应体现为立法、规划、公共服务、管理、监督,让市场去发挥配置城市发展的各个要素(产业、土地、自然资源、人口等城镇化要素)的功能。
通过实施产业发展政策和创新驱动战略以及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来实现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优化城镇空间和功能布局,不断提高城镇的产业聚集能力、就业创造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
通过建立一系列关于城镇化未来发展的法律与制度,并加快对现有的许多不合理的法律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为以市场方式来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提供制度保障,为在不同空间区位活动的企业和居民提供公平、公正、均等、统一的规范化的制度环境。
3.新型城镇化必须以产业为支撑,产城融合发展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镇化的持续推进需要工业化的支撑。
以加快产业发展的形式实现小城镇的发展,是产城融合的重要支撑点和突破口。
如果城市失去产业支撑,导致城市经济发展下滑,难以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难以聚集人力物力财力,无法增加收入和投资,从而走向衰败。
美国底特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华明镇在规划时就预留了足够的产业发展空间,为“三区”联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很多高水平企业纷纷落户示范工业园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经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
店口镇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以培育城市经济、物流经济、创意经济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提高了就业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
新桥镇依托本地大集团、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及产业集聚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经济及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2012年,新桥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5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5.9亿元,人均产出、人均创利继续位居江阴市第一名。
4.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不断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体制机制创新是新型城镇化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障。
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户籍管理制度问题、建设资金问题、集体土地权益问题,必须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