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访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高等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访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
——
张兴华熊杰
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到现在也只有35%左右,增长空间还很大。
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高职收费高和家庭经济条件限制。
事实上,现在不少来自农村和城市低层工人认为孩子高中毕业之后上大学没有什么好处,过去上大学可以带来地位及收入的提高。
现在孩子高中毕业之后去打工,打工的工资不比高职毕业的工资低,甚至也不比本科毕业的学生低,所以现在有许多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就外出打工。
现在中职是免费的,上高职却是高收费。
在我国,高职学生的收费比本科生还高。
一般高职院校收费标准为7-8千元/年,而本科院校的收费标准一般为高职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这个现象是很不合理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本科、高职收费是倒置的。
根据其他国家的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本科院校的收费较高,而高职院校相对较低甚至不收费。
只有中国的高职收费反而比本科高,这显然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
进高职的学生往往是贫穷家庭的子女,他们考不上清华、北大,考不上本科就只能上高职,而高职院校比清华、北大等大学收费还要高,既有悖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原则,也不符合世界通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还是历史原因。
1999年开始大扩招时,当年扩招人数增加了47%,增量部分主要增招了高职生。
但很多高校并没有此扩招计划,也就没有相应的预算,于是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高职院校高收费。
理由是增招的学生原本考不上大学,由于扩招而有机会上大学,应当多交些钱。
在当时条件下,作为教育经费不足的权宜之计,这可以理解,但十几年来,直至今日依旧如此。
现在中职的全国平均就业率是95%左右,而高职的全国就业率为89%,不及中职毕业生。
中职毕业生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高职毕业生平均工资也不过是2300-2400元。
对于困难家庭而言,上高职得多读三年书,少挣三年工资,多花几万元学费和生活费。
毕业后的工资还不一定比中职生就业三年后高,毕业后还得面临就业问题。
因此,这也是许多家长不让孩子上大学的原因。
通过分析,民办高校招生难真正原因就在这里,如果弄错了原因,对策也就错了。
如果认为少子化是必然的因而无能为力,结果只能是把学校关了。
如果原因是低层家长不愿意送孩子上大学,就得研究怎么让这些家长愿意送孩子大上学。
可以从提高高职生就业率和待遇,降低高职生收费标准,改变招生先本后专顺序,提高高职生社会地位等等。
关于招生政策,许多省份已经实行高职与本科招生分开,允许部分高职提前招生和独立招生。
很多地方实行独立招生。
先本后专的关系就自动消失了,但是本科地位高,高职地位低的消极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仍旧存在。
第二个原因为收费问题。
中职免费、高职高收费、本科低收费的不公平现象是国家对高职投入不够造成的。
国家对高职的财政投入,十年来虽不断地有所增加,但到2011年,也只达到普通本科的五分之一,而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的半边天。
从前年开始,国家规定,本科生的生均投入不得低于1.2万元,大多数地区早就超过这个数字。
而高职院校财政投入仅为本科的一半,大体上是本科生的
51%-54%,有时候略高于一点,有时候低于50%。
但至今未见出台保证生均投入的规定。
本科重视实验室,高职重视生产线,建张兴华等院民办高等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一,为民办高校办学者取得合理回报预留政策空间。
投资办学的适度营利问题,也就是取得合理回报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依靠投资办学的民办高校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
解决适度回报问题,其核心在于不以是否营利为标准来决定民办高校的属性,不否认投资办学者营利动机的正当性,对有志于走第三条道路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不采取歧视甚至堵塞的政策;应当采取疏导的办法,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使民办高校在满足院校设置基本条件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有一定的办学结余。
公益事业并非不能营利,也并非不许赢利,“一定的营利有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民办高校政策中,应当将办学者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与民办高校的属性明确区分开来,民办高校的属性应当根据其办学的根本目的、办学方式及其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来确定,而不是根据办学者是否取得合理回报来确定。
这样才可能使民办高校的办学者既能全心全意投资办学,遵循各种标准规范,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又能免除后顾之忧,达到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的投资目的。
第二,实行多元主体共治的民办高校产权制度。
产权归属是一个影响民办高校政策的重要因素,在法律上和实践上都没有得到解决。
第一条和第二条道路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比较明确,第三条道路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是政策上争议的焦点。
传统的观点是只能有一个所有者,也就是只能在民办高校和办学者之间择其一,不能二者分别拥有。
按照这一观点,第三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在现实国情下,要促进民办高校发展,必须打通第三条道路,从根本上解决民办高校产权只能归一方所有,并据此确定其属性和身份的问题。
第三条道路包括了不要求回报和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
不要求回报意味着办学者可能放弃收益权,但并不放弃所有权、经营权或处置权;要求取得合理回报意味着办学者不仅保留所有权、经营权或处置权,而且还部分保留收益权。
总之,第三条道路的民办高校产权及其相关问题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产权问题的解决,我们的基本主张是,应当根据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民办高校的产权实行多元主体共治的制度,办学者投资资产的所有权可以由办学者拥有,办学者也可以选择放弃拥有;政府资助形成资产的所有权可由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管,也可委托学校法人管理;办学者提取合理回报后剩余的办学结余累积形成的资产由学校法人拥有,并由此形成办学者、学校法人和政府共同参与治理民办高校产权的机制,保障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赋予民办高校以民办事业单位的身份。
在身份认定上,第三条道路的民办高校的身份认定是一个难点。
在高校的身份认定上,公办高校被确定为事业单位,第二条道路的民办高校被确定为企业单位,第一条和第三条道路的民办高校往往被认定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个别省份在改革中,为了实施分类管理,将第一条道路的民办高校认定为自收自支的民办事业单位,而对第三条道路民办高校则认定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这一做法表面上看似有道理,实则是将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基本上类同张兴华等院民办高等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9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题出现了,农民工的工资比大学毕业生高。
请一个保姆的工资每月至少3000元,还包括吃、住,合起来4000多元。
而大学毕业生却很难拿到这么高的工资。
所以脑体倒挂事实上是属于经济的分配问题、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我们教育界能够解决的,至少教育界可以从一个角度考虑,即人力资本问题。
人力资本告诉我们,教育投资是人的一生很重要的投资。
投资越多回报越高,因为它投资多,生产出来的价值就更高,这就是人力资源理论的基本原理。
但是从当前人力市场看,却违背了人力资本理论,投资多,回报低。
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办法?比如,逐步增加对高职的投资。
不一定要把本科的投资都拉到高职去,但是每年增加的高等教育投资应该更多投向高职教育中,这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事情。
不要把高职看得可有可无,因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主力军是高职院校,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生产转型将来靠的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
如果我们现在的年轻一代都去打工,那只是适应当前劳动密集型社会的生产,转型就无法实现。
其他国家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些国家就是当时只顾培养低级的人才,不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像墨西哥。
墨西哥原来的生产力比我们高,但是后来转型时缺乏相应的人才。
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新型国家,例如当年的亚洲四小龙发展得很快,主要得力于高质量的人才。
培养科学家是很重要的,但是科学家毕竟只是少数的,大量的要靠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尤其是高职这种扎扎实实在基层推动生产发展,推动生产转型的。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储备才,那么从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从粗放型生产转化为集约型生产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只迁就现在的人才市场,我们还得看
20年、30年之后的人才市场。
所以这一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要把高职问题提出来,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召开民办高等教育会议要解决民办高校属性、地位、身份等政策性、法律性问题。
针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我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应该坚持走好第三条道路,即为民办高校的经营管理争取合理回报,让民办教育的投资走向合法回报的道路。
第一,为民办高校的经营管理争取合理回报。
企业家投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产生利润、获得利益。
如果不允许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他们很可能会采取很多不正当的方法获得回报。
比如通过把资金转移到某个公司,用这笔资金创办教育投资公司,再利用该公司进行资金转移。
与其让企业各显神通,用各种方法去获得不合理的回报,不如让教育投资走向合理回报,让企业获得应有利益。
第二,让民办高等教育的投资走向法律回报的道路。
我们的教育除了由少量的捐资以及办培训班明显营利外,其他的大量投资应该走向合法回报的道路。
另外,对民办高校的教师身份、待遇问题要研究好、解决好。
我们的教师,不管是公办或是民办,是不是应该都要给与编制?是不是应该一视同仁,同工同酬?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民办高等教育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张兴华等院民办高等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1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