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立法法

合集下载

立法法试题库

立法法试题库

立法法试题库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一、填空题1、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3、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4、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6、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7、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

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8、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9、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

10、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二、判断题(如果认为该说法正确,请在题后划“√”,否则划“×”)1.全国人大可以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事项的基本法律。

√2.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对属于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

√3.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立法法》,自()起施行。

a.1999年7月1日b.2000年10月1日c.2000年7月1日d.2001年1月1日2.《立法法》的立法依据是()。

a.宪法b.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c.国务院组织法d.选举法3.下列国家机关中()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b.最高法院c.最高检察院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4.下列国家机关中()可以制定基本法律。

a.国务院b.最高法院c.全国人大d.全国人大常委会5.下列组织中()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a.中央军委b.全国政协c.国务院d.全国人大6.国务院可以制定()。

a.法律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d.规章7.下列法律规范中()效力最高。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规章8.国家税务总局可以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规章c.地方性法规d.部门规章9.法律案可以由()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

a.12b.10c.30d.5010.地方性法规案可以由()名以上人大代表联名提出。

a.10b.22c.30d.15单项选择题答案:1 c;2 a;3 d;4 c;5 c;6 b;7 a;8 d;9 c;10 a二、多项选择题1.《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权限划分包括()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

a.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b.中央与地方c.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d.行政机关与军事机关2.国家立法权具有()特点。

a.最高权威性b.国家主权性c.权力机关独立行使d.党性3.下列事项中()应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

a.刑事b.民事c.国家机构d.经济管理4.下列事项中()是属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

a.税收b.诉讼c.限制人身自由d.罚款5.专属立法权范围内,不得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包括()。

a.金融b.刑罚c.剥夺政治权利d.司法制度6.()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

a.国务院b.中央军委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7.()可以向地方人大提出地方性法规案。

司法考试:立法法重点法条解读(七)

司法考试:立法法重点法条解读(七)

第五章适用与备案【重点法条】 第七十八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七十九条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条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八十一条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第八十二条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意思分解】 《立法法》第一次系统确立了我国各种立法文件的效力位阶,属司法考试重点。

该位阶是: 注:→表示存在上下位关系;···→表示不存在上下位关系,是同等关系,故有可能存在效力冲实。

1 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并不存在上下位阶关系;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报批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发现其与省级地方规章抵触的应当处理。

2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效力同等,互不隶属。

3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本自治地方优先适用(第81条第1款)。

4 经授权的经济特区法规在本经济特区优先适用(第81条第2款)。

【重点法条】 第八十三条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第八十五条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第八十六条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司法考试:立法法重点法条解读(一)

司法考试:立法法重点法条解读(一)

第一节立法权限【重点法条】 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八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相关法条】《行政处罚法》第9~14条;《宪法》第62、67条。

【意思分解】 1 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二者的立法权限分工是: (1)全国人大制定、修改基本法律; (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本章中的“法律”一词为狭义用法,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部分补充、修改基本法律。

2 掌握只能制订法律的事项,尤其是第(四)到(九)项。

【重点法条】 第九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第十条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范围。

被授权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授权目的和范围行使该项权力。

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

立法法试题

立法法试题

立法法试题————————————————————————————————作者:————————————————————————————————日期:ﻩ立法法(一)法律1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主体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A国务院B中央军事委员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D三十名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名2 依据1954年《宪法》和现行《宪法》有关立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惟一机关B现行宪法则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C1954年宪法没有授予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D现行宪法则明确规定了国务院有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3依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行使国家立法权B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D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行使民族立法权4依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B教育制度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5依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6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哪个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进行部分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A宪法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C基本法律D国际条约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C诉讼和仲裁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8关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包括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立项不属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B几个部门共同起草的行政法规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应当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C 对重要的行政法规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经国务院同意后向社会公布D 行政法规应当在公布后30日内由国务院法制办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9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须由法规规章规定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10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或者机构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A国务院办公厅B国家体育总局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D审计署11关于规章制定,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起草的规章直接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起草单位必须举行听证会B部门规章送审稿,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统一审查C除特殊情况外,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D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法制机构依法报有关机关备案(三)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权?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C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D辖区内有自治州、自治县的省人民代表大会1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立法法考试重点

立法法考试重点

(一)立法学三要素(有机组成部分):立法原理、立法制度、立法技术立法原理,是关于立法的、带有普遍性和基本规律性的事物的理论基础。

立法制度,是立法活动、立法过程所须遵循的各种实体性准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法技术,是立法活动中所遵循的用以促使立法臻于科学化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总称。

(二)立法的概念:(1).是对权利(力)资源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利益,进行法定制度性配置的专门活动,实际上是根据一定制度规则,运用一定原则规则、技术规则,以实现一定目的的活动。

(2).“静态”、“动态”两种含义:①“静态的”立法,是指立法活动的结果即产生出的法律文件。

②“动态的”立法,是指由特定的主体(依法享有立法权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变动法这种特定的社会规范的活动。

(三)中国立法基本原则作用: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基础性规范,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它指导、规范立法,贯穿立法过程始终,贯穿具体规范之中,高于具体规范,体现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价值观念。

内容:包括宪法原则【不抵触】、法治原则【依法】、民主原则【人民意志】、科学原则【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经济原则【成本—效益】、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位原则【不抵触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源于二战后的德国)(“重要事项保留说”【通说】)是指关涉人民基本权利与自由【宪法中规定的权利与自由】的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进行规范,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不得代为之。

结合《立法法》第七条、第八条。

(四)评价《立法法》一、积极意义:1实现了立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化、制度化;2明确的统一了我国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核心的立法制度,并对立法的程序规范作出了初步的规定;3规定了法的适用与备案制度,尝试解决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冲突问题。

二、缺陷:1偏重于既有实践总结,忽视立法创新与借鉴;2偏重于立法的制度规制,忽视对于“立法者”的必要规范;3偏重对于法律的规范,忽视对于其他类型法律规范以及法律解释的规定;4偏重实体规范,忽视对于立法的完整的程序规范;5法律规范体系残缺(如:立法的基本原则欠缺必要的实施规范;缺少有效的立法责任规范等);6偏重设定以立法权限为主要内容的立法制度,忽视对于立法技术的规定。

立法法考试重点

立法法考试重点

(一)立法学三要素(有机组成部分):立法原理、立法制度、立法技术立法原理,是关于立法的、带有普遍性和基本规律性的事物的理论基础。

立法制度,是立法活动、立法过程所须遵循的各种实体性准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法技术,是立法活动中所遵循的用以促使立法臻于科学化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总称。

(二)立法的概念:(1).是对权利(力)资源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利益,进行法定制度性配置的专门活动,实际上是根据一定制度规则,运用一定原则规则、技术规则,以实现一定目的的活动。

(2).“静态”、“动态”两种含义:①“静态的”立法,是指立法活动的结果即产生出的法律文件。

②“动态的”立法,是指由特定的主体(依法享有立法权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变动法这种特定的社会规范的活动。

(三)中国立法基本原则作用: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基础性规范,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它指导、规范立法,贯穿立法过程始终,贯穿具体规范之中,高于具体规范,体现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价值观念.内容:包括宪法原则【不抵触】、法治原则【依法】、民主原则【人民意志】、科学原则【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经济原则【成本—效益】、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位原则【不抵触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源于二战后的德国)(“重要事项保留说”【通说】)是指关涉人民基本权利与自由【宪法中规定的权利与自由】的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进行规范,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不得代为之。

结合《立法法》第七条、第八条。

(四)评价《立法法》一、积极意义:1实现了立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化、制度化;2明确的统一了我国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核心的立法制度,并对立法的程序规范作出了初步的规定;3规定了法的适用与备案制度,尝试解决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冲突问题。

二、缺陷:1偏重于既有实践总结,忽视立法创新与借鉴;2偏重于立法的制度规制,忽视对于“立法者”的必要规范;3偏重对于法律的规范,忽视对于其他类型法律规范以及法律解释的规定;4偏重实体规范,忽视对于立法的完整的程序规范;5法律规范体系残缺(如:立法的基本原则欠缺必要的实施规范;缺少有效的立法责任规范等);6偏重设定以立法权限为主要内容的立法制度,忽视对于立法技术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测试题答案范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测试题答案范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测试题答案范本第一节: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C2. A3. B4. D5. C6. B7. D8. A9. C10. D11. A12. B13. C14. D15. A16. D17. B18. C19. D20. A第二节: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错误2. 正确3. 错误4. 正确5. 错误6. 错误7. 正确8. 正确9. 错误10. 正确第三节: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第一部分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共分八章,包括总则、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决议、命令等。

2. 第二部分答案:各种法规的权威性排序是:法律 > 行政法规 > 地方性法规 > 单行条例 > 决议 > 命令。

3. 第三部分答案:法律是国家最高行为机关制定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普通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具体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法规。

单行条例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制定的,适用于特定行政区域的法规。

决议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立法性质的决定。

命令是国家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行政职权的文件。

4. 第四部分答案: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案、审查、审议、表决、公布和施行。

- 提案:提案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各省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等向立法机关提出。

- 审查:立法机关对提案进行审查,包括评估其合宪性、合法性和合规性。

- 审议:立法机关组织对经过审查的提案进行讨论和决策,最终确定是否通过。

- 表决:立法机关对通过的法案进行正式的投票表决。

- 公布和施行:通过的法案将被公布并正式实施。

总结:本文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测试题进行了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测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测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测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0×4)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于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B )次会议通过。

A、二B、三C、四D、五2、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 A )个月前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3、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议案,一般应当经( B )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A、二次B、三次C、四次D、五次4、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于( D )起开始实施。

A、2000年4月1日B、2000年5月1日C、2000年6月1日D、2000年7月1日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 )。

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C、诉讼和仲裁制度D、基层群体自治制度6、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 B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A、二次B、三次C、四次D、五次7、一个代表团或者( B )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A、20B、30C、40D、508、各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于本省、自治区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制定的合法的地方性法规应该在( C )个月内予以批准。

A、二个月B、三个月C、四个月D、五个月9、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 A )前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10、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由( B )签署予以公布。

A、国务院总理B、国家主席C、国家副主席D、委员长二、判断题(10×4)1、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

(×)2、一个代表团或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

法律知识—立法法

法律知识—立法法

法律知识—立法法立法法是指规范国家和地方各级立法制度的法律和规范,包括宪法、立法法、行政法和司法法等。

立法法起着保障国家法律体系正常运行的作用,规定了立法机关的组织结构、立法程序、法律效力等关键问题。

在中国,立法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一部法律。

该法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成和职权,以及立法程序和法律效力。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立法机关的核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最高立法权机关,并且直接代表人民的利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负责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立法工作。

立法法还规定了立法程序。

根据该法,立法程序主要包括法案的立案、审议、表决和公布等环节。

在法案立案阶段,各级立法机关可以根据需要提出法案,由法制机构负责审核和修改。

审议阶段是法案在立法机关进行讨论和决策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审议和表决,最终形成通过或否决的结果。

在表决通过的情况下,法案将被送交颁布机关进行公布,成为法律。

此外,立法法还规定了法律的效力。

根据该法,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必须遵守并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实施。

法律在公布后的特定时间生效,具体时间由法律自身规定或者经过法律发布机构确定。

法律的效力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合法性和国家机关的合法授权。

立法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通过规范立法程序和法律效力等方面的问题,保证了法律的权威性和适用性,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总结起来,立法法是规范国家和地方各级立法制度的法律和规范。

在中国,立法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一部法律,规定了立法机关的组织结构、立法程序和法律效力。

立法法的出台和贯彻执行,有利于保障国家法律体系的正常运行,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适用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知识—立法法

法律知识—立法法

法律知识—立法法法律是一个社会秩序的核心保障,而立法则是制定和修订法律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立法程序和法律体系,以确保社会正义和法治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介绍立法法这一重要的法律主题,探讨其核心原则和相关流程。

一、立法法概述立法法是一门研究立法活动和立法程序的学科。

它规范了立法行为的程序和原则,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合宪性。

立法法的核心目标是保障法律的质量和效力,以及维护国家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和完善性。

立法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指的是法律通过的各个环节和程序,包括法案起草、审议、表决、公布等环节。

它规范了国家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应遵循的程序步骤和原则。

2. 立法主体:立法主体是指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机关或组织。

一般来说,立法主体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担任,如国家立法机关、地方立法机关等。

同时,也可以授权其他机关或组织参与立法活动。

3. 立法目的:立法的目的是制定合理、公正、有效的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利益。

立法的目的需要明确而具体,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4. 立法原则:立法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原则需要遵循。

其中,法治原则是立法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依法进行。

同时,法律应公正、平等、保护人权、符合道德伦理等。

二、立法流程1. 立法提案:立法提案是制定法律的起点。

任何人或机构都可以提出立法建议,经过审查和评估后,将其转化为正式的法案。

2. 法案起草:法案起草是将立法目的和内容具体化的过程。

立法主体或其授权的机构负责起草法案,确保法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3. 法案审议:法案审议是立法机关在一定的程序下对法案进行讨论和评估的过程。

这一阶段包括公开听证、专题研讨、立法委员会审议等环节。

4. 法案表决:在法案审议完成后,立法机关对法案进行表决。

表决的结果需要满足一定的多数要求,确保法案通过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5. 法律公布:法案表决通过后,需要由主管机关进行法律公布。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在立法法相关知识点中,我们将探讨立法法的定义、立法程序、立法机关以及诉讼程序等重要内容。

一、立法法的定义立法法是指规定国家如何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法律。

它是一种基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立法法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法律的合法性、公正性和稳定性,确保法律的制定程序和内容符合国家的法治原则。

二、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指一个法律从提出、审议到通过的全过程。

在现行的立法程序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法案提出:法案可以由国家机关、政党、群众团体或个人提出。

提案人要明确法案的目的、内容和理由,并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提交给立法机关。

2. 法案审议:立法机关根据法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提交给相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

委员会负责研究、讨论和修改法案,并形成审议意见。

3. 法案公示:经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法案,应当向社会公示一定时间,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4. 法案表决:经过公示期后,立法机关对法案进行表决。

通常采用多数通过的原则,确保法案经过充分的讨论和权衡后,能够得到合理的决策。

5. 法案颁布:法案通过表决后,需要获得国家元首或其他特定机关的批准,并依法发布和公布。

只有正式颁布的法案才具有法律效力。

三、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负责制定法律的机构,通常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或机构担任。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立法机关可能具有不同的名称和组织形式,如国家议会、人民代表大会等。

立法机关的职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制定和修改法律,确保法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立法机关的成员通常由民选产生,代表各个社会利益群体,以实现法律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四、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是指解决法律争议的法定程序。

在立法法中,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提起诉讼:当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的目的是通过司法审判解决争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审理程序:诉讼程序包括起诉、答辩、举证、辩论、判决等环节。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立法法是指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过程和制度。

它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介绍立法法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立法的定义、立法的程序、立法机关的职能等。

同时,还将探讨立法法在我国的运用及其意义。

一、立法的定义立法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程序,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的过程。

它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立法的程序立法的程序是指制定法律所经过的一系列环节和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立法倡议:立法可以由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提出。

倡议者需要向立法机关提交正式的提案,明确提出立法的事由、目的和内容。

2. 立法制定:提案被立法机关接受后,进入立法制定阶段。

立法机关将组织相关专门机构或委员会进行研究、论证和草拟法律。

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法律内容合理、科学、准确。

3. 立法审议:立法机关将制定的法律草案提交给宪法机关或立法委员会进行审议。

审议过程中,将对法律的合宪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和修正。

4. 立法通过:经过审议和修改后,法律草案最终由立法机关表决通过,成为正式的法律。

这个环节需要符合规定的表决程序,保证立法结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5. 立法公布:立法通过后,需要由国家机关对法律进行公布,并确保法律的宣传和执行。

三、立法机关的职能立法机关是国家制定法律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主要职能包括:1. 立法权:立法机关行使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

它要依法行使立法权,保证法律的合宪性和合法性。

2. 监督权:立法机关对法律的实施进行监督,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和公正适用。

它可以通过调查、听证、审议等方式行使监督权。

3. 补充权:立法机关可以通过制定和颁布法律的一般性规定和决议,补充维护国家法律制度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四、我国立法法的运用及其意义在我国,立法法是指国家通过宪法规定的程序,对各个领域的法律进行制定、修改和废止。

法律知识—立法法

法律知识—立法法

法律知识—立法法立法法是指规定国家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程序和方法的法律。

立法法的出现是为了明确立法活动的主体、程序和内容,确保国家法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下面将从立法机关的组成和职权、立法程序等几个方面介绍立法法的基本内容。

一、立法机关的组成和职权立法机关是指依法组织和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我国的立法机关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行使全国性立法权力。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地方性立法权力,但不能与国家法律相抵触。

立法机关的职权包括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决定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等。

二、立法程序立法法规定了法律制定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法律的提出、审议、修改和公布等环节。

1. 法律的提出法律的提出是指法律草案首次提交立法机关审议的过程。

法律的提出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

2. 法律的审议法律的审议是国家机关对法律草案进行详细审查、讨论和决策的过程。

法律的审议由立法机关及其组成的专门机构进行,有关专门机构还可以将法律草案交有关部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行讨论和审议。

3. 法律的修改法律的修改是指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删除等操作的过程。

法律的修改可以由法律草案提出单位、提交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代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国家机关的主管部门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

4. 法律的公布法律的公布是指将已通过的法律草案正式公布为法律的过程。

法律的公布由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机关负责。

执法资格考试在线习题——立法法

执法资格考试在线习题——立法法

执法资格考试在线习题——立法法执法资格考试在线习题——立法法一、判断题(A正确、B错误)20题1、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正确答案为:A。

2、法律草案表决稿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前,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情况,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单独表决。

正确答案为:A。

3、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正确答案为:A。

4、全国人大立法应当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地方法规制定可以从部门利益出发。

正确答案为:B。

5、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委员长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正确答案为:B。

6、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正确答案为:B。

7、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后将法律草案及其起草、修改的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委员长会议决定不公布的除外。

正确答案为:A。

8、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律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

正确答案为:A。

9、《立法法》中,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十年,但是授权决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正确答案为:B。

10、地方性法规是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

正确答案为:A。

11、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立法法》正确答案为:A。

12、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正确答案为:A。

13、《立法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属于宪法范畴的基本法律。

正确答案为:B。

14、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对所有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

立法法知识点总结

立法法知识点总结

立法法知识点总结一、立法法的定义和概念立法法是国家关于立法机关组织和运行方式、制定法律程序规定以及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则的基本法律。

它是一部关于国家的立法机关的产生、组织、运行方式等问题的基本法律。

二、立法法的颁布范围1. 立法机关的组织和运行方式2. 法律的制定程序规定3. 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规则4. 对立法活动的监督和问责5. 其他有关立法工作的条文三、立法法的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2. 民主原则3. 稳定原则4. 适应原则5. 透明原则6. 责任原则四、立法法的基本内容1. 立法机关的组织和运行方式2. 法律的制定程序规定3. 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规则4. 立法活动的监督和问责规定5. 其他有关立法工作的条款五、立法法的主要特点1. 制度性2. 完备性3. 基本性4. 稳定性六、立法法的作用和意义1. 保障法律的质量和效力2. 保障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3. 维护国家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的稳定七、立法法的法律效力立法法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对国家的立法工作具有指导性和保障性的作用。

八、立法法的完善和发展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立法工作的不断完善,立法法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立法工作。

九、立法法的规范和指导作用立法法规范了国家的立法工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十、立法法的变革和创新随着立法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立法法也需要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立法工作。

总而言之,立法法是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对于维护国家的法制建设、保障国家的立法工作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遵守立法法,不断完善和发展立法法,推动国家的立法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立法法是指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和规则。

它是国家行使立法权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立法法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立法机关、立法程序、法律效力等方面。

一、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指行使立法权的机关。

在我国,立法机关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负责制定和修改宪法、制定基本法律和重要法律、监督法律实施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负责制定和修改法律、解释法律、监督法律实施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则负责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二、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和规则。

在我国,立法程序主要包括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表决、公布和施行等环节。

其中,法律草案的起草由立法机关的工作机构或者代表提出,经过审查、修改、征求意见等程序后,提交立法机关审议;审议时,立法机关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辩论,最终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法律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公布,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始施行。

三、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实现。

在我国,法律效力主要包括普通法律效力和特别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特别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只对特定的人或者特定的事物具有约束力,如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四、立法监督立法监督是指对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在我国,立法监督主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机关进行。

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人民法院负责对违法行为进行审判;人民检察院则负责对违法行为进行检察。

五、立法改革立法改革是指对立法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在我国,立法改革主要包括立法程序的改革、法律效力的改革、立法机关的改革等方面。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立法法》升级,为法治中国护航_面试技巧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立法法》升级,为法治中国护航_面试技巧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立法法》升级,为法治中国护航【热点概述】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已于XX年3月15日颁布并实施。

《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活动的根本依据,又被称为“管法的法”。

本次《立法法》修正案的最大亮点是,依法将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设区的市,同时又明确指出地方立法的权限和范围。

既适应了地方的实际需要,又避免了重复立法,维护了国家法制统一。

【点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立法领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立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而科学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立法法》修正案的实施对规范国家立法活动、实现科学立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管法的法”。

此次《立法法》修正是我国XX年来首次修改立法法。

其亮点之一是将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设区的市,同时又明确地方立法的权限和范围,这样即适应了地方实际需求又避免了重复立法。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放”——将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设区的市;一“限”——限定地方立法的权限和范围,使得地方立法“有权”不得“任性”。

将立法权下放至全部设区的市这一做法,有利于调动地方立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要注意防止领导立法,要让人大主导整个立法过程,严格界定城乡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事项的立法权限,防止立法权被滥用。

另外,立法必须要精准,要能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立法法》限定了地方立法的权限和范围,明确提出“地方各部门规章的制定不得限制公民的权利”,这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大意义,限制了城市管理中限行、限购、限号等侵害公民权益的行为,扭转了地方政府过于依赖行政管控,缺乏法治思维的不良局面,使其不再“任性”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立法法
一、“法律”的立法权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二、“行政法规”的制定权限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总体工作部署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报国务院审批。

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中的法律项目应当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规划和年度
立法计划相衔接。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及时跟踪了解国务院各部门落实立法计划的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

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

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限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综合考虑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照本条二款规定行使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

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依照前款规定确定。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涉及本条二款规定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除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

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条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规,限于本法第七十二条二款规定的事项。

制定地方性法规,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

四、法律、法规冲突的解决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机关依照本法第九十七条规定的权限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一)超越权限的;
(二)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
(三)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经裁决应当改变或者撤销一方的规定的;
(四)规章的规定被认为不适当,应当予以改变或者撤销的;
(五)违背法定程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