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模板

合集下载

物理中的猜想与假设

物理中的猜想与假设

3、提高教师实施探究教学的能力,为学生“猜想与假设”创造条件
探究教学强调了教师教学行为的重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主要受制于自身探究观念的改变和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定位。如何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呢?教师提高探究教学的能力,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是学生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的有利条件。
其次,“猜想与假设”是探究活动的主线与核心要素。“猜想与假设”贯穿于探究教学的始终,在科学探究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着承上启下的引导作用,是连接问题与实践的桥梁,它对所要研究的
问题作预见性思考,指出问题解决的方向,为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起导向作用,为收集、分析、处理和解释信息提供线索和思路。同时,科学探究的结论也和“猜想与假设”有密切的关系,撰写科学探究报告也必须对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做出明确的结论。
二 、启发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有效策略
学生对问题的猜想并不是凭空瞎说,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想象能力等提出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同时兼以教师的有效指导,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如何能更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建构出新的“猜想和假设”,如何发挥教师的最大作用给学生以指导呢?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讲究一些策略:
(1)教师要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猜想假设的能力
探究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变更授课方式,树立新的教育信念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对探究要素的“猜想与假设”指导如何,清晰地反射出教师对探究思想精髓的把握程度和探究教学能力的强弱。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信息的参与者、促进者,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者和激励者,更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才能在探究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可见,广泛阅读有关探究教学、教育科学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来拓宽知识面和思路,加深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培养自身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成为教师发展的一种必要;此外,要积极与其它学科的教师和高校师生广泛交流,大力开展 “校本教研”、“行动研究”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活动,从同行或专家身上不仅领悟最新的教育理念,而且灵感的火花往往也在彼此交流的某一瞬间被激发出来,一个善于想象和把握灵感的教师,对学生提出创造性假设具有指挥棒作用。

注重“猜想与假设”,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注重“猜想与假设”,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观念 ,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
得 知 识 、 发 展 技 能 . 此 我 采 用 因
段 数码 相机 的方法 . 实验后 引导学
生 对 不 同方 法 进 行 比较 ,分 析 不 同
“ 设定情景 ,提出问题一分析 问题 , 提问假设一设计实验 .验证假设 一 分析结论 ,得 出结果”的程序来 设 计 课堂 教学 . 先通过 演示 实验 让 首
质量 、形状 、阻力 、表面积大小等 因素有关 ,接着提出假设 ,最后通
过 牛顿 管演示 得 出结 论. 在研 究 自
用猜想 与假设 的思维模式 ,激发学
生探究规律 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探
究 能力 .

二 、 引导 学 生 进 行 猜 想 已知经验 中猜想该 运动是加速还是 与假 设
2 运 用 科 学 原 理 进 行 猜 想 与 .
假设
实验与理论脱节 ,提高实验教学效 果 ,也可 以让学生体验学 习物理 的 成就感 ,提高学习兴趣 . 在 “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教学 中,我针对如何获取平抛运动 的轨
迹 ,引导学生设计 一些实 验方案 ,
过 程 与方 法 ,主 要体 现在 重 视概
注重 “ 猜想与假 设" ,提 高科学探究能力
文/ 潮州市金 山中学 章幼芬 在中学 物理教学 中,教师不能 仅仅将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 “ 授业 解惑 ” ,而且 还要善 于引导学 生利 可以从 中得 到启发或发现解决 问题 的线索 ,这可能为新生事物找 出一 个相类似 的说 明方式 ,从 而猜 想得 出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结论 . 学生猜想 自由落体的运动有可能跟
2 在 实 验 型特点适 时创设猜想与假设的情境 ,提供猜 想与假设的示范 ,引导学生进行科 学猜想和假设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
例 如,在 学 习 电 势 能 和 电 势 内 容 时,电 荷 在 电 场 中 到 底 存不存在能量?因为静电力做功与重力做功间存在相同点, 也就是说做功和路 径 并 没 有 关 系,学 生 可 类 比 重 力 势 能,由 此猜想电荷在电场 当 中 也 存 在 势 能,也 就 是 电 势 能,那 么 这 种电势能能否呈现电场能性质?因为电荷电势能和电荷存 在相关性,所以学生 能 够 类 比 电 场 力,但 却 不 能 呈 现 电 场 力 性 质 ,可 通 过 猜 想 得 出 相 同 结 论 。 四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逆 向 思 维 实 施 猜 想 与 假 设
假设 生活实践经验是人们在生活的过程 中,通 过 不 断 摸 索 和
实践总结出的类似判断性的一种感觉,是 促 进 学 生 有 效 接 受 新事物的前提,对于 科 学 知 识 的 学 习,必 须 要 辅 助 自 身 或 是 别 人 的 生 活 经 验 ,这 样 才 能 有 效 达 成 。
例 如,在 焦 耳 定 律 这 一 节 内 容 的 学 习 中,主 要 探 究 的 是 阻碍电流经过导体 后 所 产 生 热 量 因 素 的 一 个 实 验,此 时,教 师可依据学生对于生活的常识及经验来激励学生大胆猜想 和假设,如家用微波炉所形成的热量要远 比 普 通 照 明 灯 所 形 成的热量大得多,并 且 普 通 照 明 灯 所 形 成 的 热 量,远 大 于 导 体上所形成的热 量。 要 求 学 生 经 过 交 流、思 考 和 讨 论 以 后, 给出合理的猜测,即:热 量 的 形 成 与 导 体 上 的 电 阻 和 电 流 大 小有关。随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接 着 启 发 学 生,让 学 生 去 证实电热量和别的因素间的关系,实验必 须 要 在 这 两 者 共 同 并连到家用电器中 的 同 等 电 压 下 进 行,电 阻 不 同,所 产 生 的 电流也会存在差 异。 实 验 进 行 到 这 一 步,学 生 便 会 猜 想 出, 电流热量还很有可能与导体电流量 有 关 系。 最 后,教 师 与 学 生一同,设计探索电 流 流 过 导 体 时 形 成 的 热 量 和 电 流、电 阻 与经过时间两者间关系的实验,通过所学 的 控 制 变 量 法 来 对 这一探究目的进行 验 证,在 此 过 程 中,不 但 探 究 了 学 生 的 猜 想 和 假 设 ,同 时 也 极 大 程 度 的 满 足 学 生 求 知 欲 。 二 、引 导 学 生 利 用 感 官 直 觉 来 实 施 猜 想 与 假 设

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猜想与假设范文

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猜想与假设范文

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猜想与假设范文第一篇: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猜想与假设范文物理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与假设王野一、摘要:在物理探究教学中,要提高猜想与假设的质量,首先要分析学生猜想与假设经常偏题的原因:1经验匮乏,感性认识缺失;2科学思维方法指导的缺失,使学生丧失科学的思维。

经过分析以上问题所在,要提高实验探究时猜想与假设的有效性,首先要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猜想,其次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最重要的策略是提供猜想与假设所需要的典型感性素材。

而在实验探究中,我们还要加强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使猜想和假设更加合理关键词:猜想与假设、有效性、经验匮乏、思维方法、问题情境、生活经验、观察体验、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反驳、归纳、对比、推理物理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探究,对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环节有明确的要求:1、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3、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探究中的实在因素。

”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也不难发现,任何一个科学学说的提出,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开始于大胆的猜想,如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霍金的黑洞理论等等,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伟大的猜想早就了伟大的智慧。

提出猜想,就是根据已知原理和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做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或假定性命题;猜想带有一定的想象、推测成分,具有可能性,是人类在探索物理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策略,即抓住事物的某种重要特征,进行解决问题的推测,是对问题解决的初步尝试。

牛顿曾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御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

但又不能瞎猜、乱猜,此猜想需要有一定的依据:一是已有的经验,二是科学事实。

物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

物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

物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2019-09-21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探究的⽅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猜想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猜想的地位1. 猜想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物理新课程中,教材中设置的所有“探究”、“迷你实验”和“请提问”的⼤部分内容,以及“活动实践”中的⼀些问题都要求学⽣进⾏猜想。

其中,教材明确规定的“探究”就有68个,还有⽼师⾃⾏增加的⼀些探究活动或实验,学⽣的许多猜想贯穿于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2. 猜想决定科学探究的⽅向初中物理中的“猜想”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个核⼼环节,是探究活动的前提。

没有猜想,探究就成为⽆源之⽔。

猜想决定了科学探究的⽅向,猜想不同,探究的⽬的、⽅案、⽅法、过程可能就不同,科学合理的猜想能使探究活动有计划、有⽬的、有步骤地进⾏,确保探究有序、有效。

⼆、理解⼏种猜想1. 虚假猜想猜想要求同学们根据现有的⽣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对提出的问题的成因或对探究可能出现的结果进⾏猜想。

即在猜想前,所要探究的问题的成因或结果是未知的。

然⽽可以通过预习、查阅资料提前明确探究结论,也就是说,部分有预习习惯的同学进⾏猜想时,根本不⽤思考或想象就可“照本猜想”,⽽且这样的猜想必定正确⽆误。

这样的猜想,就是虚假的猜想。

2. 错误猜想同学们必须⼤胆、充分地进⾏猜想,不必过分强求正确。

既然是探究未知领域的问题,其猜想就必定存在正误两种可能,⽆论猜想正确与否,它已经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动机。

做出猜想后,就应依据猜想的⽅向设计、进⾏实验,通过分析、归纳,得到探究结论。

如果结论与猜想⼀致,说明猜想是正确的;如果结论与猜想不⼀致,说明猜想是错误的。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有时猜想不对,但通过实验,根据实验结论,⾃⼰推翻⾃⼰的猜想,对探究的问题有⼀个重新的认识,⽆疑也达到了探究的⽬的。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运用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运用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运用作者:刘建国来源:《神州·下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问题的猜想激励。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猜想与假设的教学情境,以放飞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下面我就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谈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体会。

一、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猜想与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里独立形成新表象的过程。

是创造想像的前奏。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正因如此,猜想与假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把电流能产生磁场的道理倒过来猜想和假设,终于发明了发电机,使人类进入了用电的时代;牛顿从苹果熟了落向地面,而不是飞上天,经过多次实验、探索,终于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在科学探究教学时,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主,独立地发现总是并通过实验、调查、信息处理、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

他要获取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未知的,需要获得各种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对问题进行猜想。

因此猜想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猜想是促进学习的动力,猜想能诱导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解答,能激起学生认识自然的欲望与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例如:在教学“光的传播”时,将激光手电筒打开照到墙上,学生看到一个“红斑”。

从手电筒发出的光是怎样射到墙上的呢?它的传播路径是直的还是弯的?让学生猜想,有的认为是直的,有的认为是弯曲的。

思想往往在争议中碰出火花,争强好胜的学生们想马上验证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实验的欲望非常高,这就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科学探究中如何猜想与假设

科学探究中如何猜想与假设

科学探究中如何猜想与假设作者:刘宏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4年第08期在新课改的实践中,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探究中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对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起着导向作用.没有一个合理或着较为合理的猜想,势必使实验偏离正确的方向,得不出结论甚至得出错误结论 .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有必要对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进行一些探讨.一、猜想与假设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探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在探究活动中不猜想或无法猜想,会使问题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以说,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条件.许多科学家的科研成果都从猜想开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猜想地球对苹果可能有引力,进而推广到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从奥斯特的“电能生磁”现象中逆向思维去猜想“磁能生电吗?”从此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使大规模用电成为可能.这些科学家在科学领域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视猜想与假设.有了一个可行的猜想与假设,就可以根据猜想制订试验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到正确结论.二、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K]1.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去猜想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猜想则是解决问题的前奏,离开实际情景的猜想就成了胡思乱想.因此教材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猜想,创设了大量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学会在情景中猜想.如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的第一节压强提出的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创造了两个问题情景:蝉的口器插入树皮,骆驼在沙漠里行走,并配有图片.这样,学生较容易猜想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还可以自己创设情景.如:汽车空载时在沙地留下的痕迹浅,汽车载重时在沙地留下的痕迹深,又可以猜想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诸如此类问题情景在新教材中大量出现,为学生猜想与假设提供了方便.[K]2.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去猜想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生活中大量的实际问题为物理的探究问题提供了方便.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实验可以推翻理论,理论永远不会推翻实验.”日常生活就是一个大的实验基地,它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从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学生以启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中第4题可以提出的问题: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晒衣服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蒸发现象,那么怎样晒衣服干的更快?学生有实际生活的经验,很容易回答出摊开晒、在有阳光处、通风处晒.这样可以猜想蒸发的快慢可能跟表面积大小、温度高低、空气流动速度大小有关.[K]3.依据以前所学的理论去猜想培根说过:“猜想是智者的游戏,但猜想要有理性.”目前初中物理教材的大多数猜想都能够找到理论依据.如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后,如何进行猜想呢?第六章曾学过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可以猜想电压越高,电流越大.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猜想出: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中,学生依据质量这节理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那么体积大所含有的物质多,质量一定大.所以可以猜想出: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三、猜想与假设需要注意的问题[K]1.猜想要有依据猜想是从其它事物中或理论中得到的启示正迁移到你所探究的问题上,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触类旁通,而不是凭空想象和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那样只能活跃课堂气氛,博得一笑,而没有真正的价值.因此猜想出的结果要经得起推敲,至少不能将思路引偏,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这种依据既可以是理论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做为猜想的支撑点或切入点,搭建一个迁移平台.。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要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真理的猜测和假设。

只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猜测和假设必须建立在一定基础上,如生活经验或理论知识,确保得出推理的准确性。

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重点。

一、物理探究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融合。

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知识来源于生活,而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猜想与假设建立在一定的实践或理论知识基础上,将物理探究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物理实验结论进行推断,在学生对探究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推论。

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参与度,又可以实现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为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物体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一侧成倒立的实像,而虚像则分为缩小、等大以及放大三种。

其中,物距越小,相距越大,实像越大;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教师可以从放大镜人手,“有没有人用过放大镜呢?”很多学生都用过放大镜,也可以总结出放大镜的明显特征,即“可以放大物像”。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疑,“放大镜中呈现的物像会不会是缩小的物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用放大镜看一张报纸,当放大镜离报纸一段距离的时候,字体变大,可以清楚看见报纸上的字;继续移动放大镜,放大镜中出现了倒立缩小的字体,这个时候对报纸文字的辨认产生了一定的难度。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证明了自己的推论,发现了以往用放大镜没有发现的现象,能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能力。

二、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多角度思考问题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模式,且有判断是非的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培养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每一节课都需要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虽然实施课改以来,物理教师在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突出的变化,但是对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重视得不够,仅仅只是布置了学生猜想与假设,没有进行具体的指导,“猜想与假设”是目前许多物理教师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下面就初中物理探究过程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做些初步探讨。

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猜想与假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想象的空间受到挤压。

学生往往不敢猜,不敢假设,一方面由于他们习惯了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怕自己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

因此,课堂上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生多用商量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他们发表独立见解,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勇于猜想与假设。

二、创设含有丰富信息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猜什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有一定的提问技巧,要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凸显出一些问题解决方式或答案的信息,使创设的情境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暗示性。

这样学生在猜想与假设时,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做出一些毫无边际的猜想与假设,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教给学生猜想和假设的方法1.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和直觉思维进行猜想。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教学中,师生一起做斜面实验,看到三种斜面上的不同情况,学生得出结论:斜面越光滑,小车运动得就越远。

若斜面非常光滑,则小车就会运动得非常远。

从而提出猜想:运动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就会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猜想与假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猜想与假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猜想与假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和理论依据为指导,初步总结出了“猜想——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与实验设计;④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⑤分析、评估、交流与合作。

其中“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许多科学探究都需要学生先进行猜想并用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

中学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使他们拥有敏捷的物理智慧,猜测和想象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难把握的难点。

一、猜想与假设对于学习物理至关重要。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在认识上应该是相似的,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进行类科学研究探索,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事实上,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

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应该也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天才霍金的时空观让人感觉玄妙无比,令人不能不惊叹他的想象能力。

物理学发展至今日,还有许多的猜想有待人们去证实,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猜想不断的衍生,发展。

多年来,物理课程偏深、偏难,考试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利用公式解题上。

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平时的物理教学教学中“重灌输、轻启发;重教授、轻活动;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

”大量的模仿训练使学生跌入了深深的题海,启发思考这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被弃而不用,本应是学生亲身体验的探究过程变成了直接告诉现成结论,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规律更是少而有少。

“猜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猜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猜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初中教育中,物理教学起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究“猜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

关键词:猜想;初中物理教学;思维能力引言猜想作为一种思考和探索的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猜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了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猜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供有益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1猜想的概念和特点1.1 猜想的定义猜想是指在缺乏实际证据或完整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逻辑推理,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测或推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猜想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猜想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之一。

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往往会根据已有的科学原理和理论做出自己的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或否定这个猜想。

例如,牛顿发现了月球运动和苹果落地的规律后,他就提出了“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吸引的力”的猜想,后来通过实验和数学计算,他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猜想也成为了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们也需要培养猜想的能力。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可以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一个初步的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和计算来验证或修正这个猜想。

例如,当我们学习电路时,可以通过观察电路中的元件和电流的变化,提出一些可能的规律或现象,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

猜想的提出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要符合逻辑的推理。

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猜测和武断的结论。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帮助他们分析和思考猜想的合理性。

通过讨论和实验验证,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猜想的特点猜想是科学探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更是其核心之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猜想思维是指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针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推理、设想和猜测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经常面临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和未解问题,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能够帮助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勇于探索,并最终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整个科学的最终目标,在于试图了解自然的奥秘。

”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观察自然现象,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和猜想,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猜想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和理论,而很少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和猜想。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和抵触情绪。

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猜想,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设计,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动力。

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而这两点正是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所能够达到的目标。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而创新精神则是指学生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猜想和思路,并勇于实践和尝试。

这些都需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猜想,培养学生锐利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多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做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猜想,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猜想思维能力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意义、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实践中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意义猜想思维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提出合理的猜想并进行推理和验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能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现象可能无法直接解释,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和推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猜想。

这些问题和情境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进行猜想和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情境,让学生进行猜想和推理,从而促进他们进行科学探索和发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猜想和推理。

当学生提出猜想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推理,从而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猜想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的猜想思考。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进行一些实验或者实际观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对物理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验项目和课外观察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自己的猜想,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一:通过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推理某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关于光的折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利用一块玻璃板和一支激光器来进行折射实验。

初中物理浅谈物理探究中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浅谈物理探究中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探究中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作者:陈新华单位:三岔中心学校电话:3400044浅谈物理探究中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这种理念为我们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要求。

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但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猜想与假设,很多的时候是局限与对教科书的简单重复。

在这种简单的重复中,伴随着是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僵化。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呢?一、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要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回有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论语》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不同的学生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因此培养学生猜想内与假设能力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如:在讲动能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摘要:高中物理具有知识深度深、知识面广、应用范围大等特点,高中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注重对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加自己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猜想与假设能力培养策略随着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猜想与假设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提出的。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意义1.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猜想与假设打破了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它鼓励学生去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还让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的问题和因素,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复习,还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有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知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时总会碰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时,教师把猜想与假设引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去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1.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想与假设。

高中物理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常识性知识和实验技能。

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一、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解决物理疑难问题时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猜想与假设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根据事实和科学知识的一种猜想性陈述,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的假定性解释,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

猜想与假设作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与假设〞的魅力。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第二个步骤,是通向真理的桥梁,为科学探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在遇到疑难的物理问题时,要科学大胆地进行猜想与假设,如假设物理情境、物理条件、物理过程、物理结论,突破常规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猜想与假设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些科学家的成功说明,他们的创造力在关键时刻往往不是来自逻辑推理,而是来源于联想和灵感,也就是直觉和想象力。

伽利略从教堂吊灯摆动的现象中获得灵感,即吊灯每次摆动所用的时间可能是一样的,从而产生一种冲动或者叫做激情。

这种不可遏制的情感就是创新的冲动。

教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形。

学习电压表后,课后练习中介绍了怎样自制电池,即把两片不同的金属插在酸、碱、盐的溶液中,两片金属就是电池正负极。

课后学生马上就有了如此“奇思妙想〞:把金属片插入酸、碱、盐混合溶液中,制成的电池电压也许会更高。

为了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该学生带来了一个用盐水和醋的混合溶液制成的电池和另一个只用盐水制成的电池,实验测量后,结果显示用混合溶液制成的电池电压反而更低。

在教师讲解了有关化学知识以后,学生才恍然大悟。

虽然该学生的猜想没有得到验证,但他敢于猜想,发散思维得到培养。

2.熏陶学生的美感世界上事物都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同时又具备简洁对称、和谐之美的特征。

因此,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家庭、学校、社会都是由人这个最小单位组成的,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忙碌着,人与人之间或亲近、或疏远,存在着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关系,进而猜想物体内局部子的运动情况及相互作用,可使学生领略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和谐统一。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摘要】现今社会高速发展,教育也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既要学习能力强的又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还要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是单面的,要合理设计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是有针对性的。

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主要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不单从一方面考虑问题,发展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能力;猜想与假设【正文】物理是一门比较灵活的科目,它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能力一方面要求比较高,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要注意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要单一的灌输知识,到最后学生接受不了知识。

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在教师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多向性以及假设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新颖,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会越来越好。

接下来本篇文章将讲述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一、猜想与假设能力对学生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对学生是很有必要的,物理又是一门非常需要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持续发展性,学生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发现自己的能力,在发展能力中提升学习的效率,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课堂氛围,教育的方法要有新颖性,这样不仅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会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假设与猜想能力时出现的问题2.1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那么在学习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信息技术资源很广泛,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教师创设的物理教学环境。

只有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才有意义,教育质量才会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一、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解决物理疑难问题时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猜想与假设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根据已知事实和科学知识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的假定性解释,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

猜想与假设作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与假设”的魅力。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第二个步骤,是通向真理的桥梁,为科学探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在遇到疑难的物理问题时,要科学大胆地进行猜想与假设,如假设物理情境、物理条件、物理过程、物理结论,突破常规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猜想与假设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些科学家的成功表明,他们的创造力在关键时刻往往不是来自逻辑推理,而是来源于联想和灵感,也就是直觉和想象力。

伽利略从教堂吊灯摆动的现象中获得灵感,即吊灯每次摆动所用的时间可能是一样的,从而产生一种冲动或者叫做激情。

这种不可遏制的情感就是创新的冲动。

教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形。

学习电压表后,课后练习中介绍了怎样自制电池,即把两片不同的金属插在酸、碱、盐的溶液中,两片金属就是电池正负极。

课后学生马上就有了如此“奇思妙想”:把金属片插入酸、碱、盐混合溶液中,制成的电池电压也许会更高。

为了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该学生带来了一个用盐水和醋的混合溶液制成的电池和另一个只用盐水制成的电池,实验测量后,结果显示用混合溶液制成的电池电压反而更低。

在教师讲解了有关化学知识以后,学生才恍然大悟。

虽然该学生的猜想没有得到验证,但他敢于猜想,发散思维得到培养。

2.熏陶学生的美感世界上事物都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同时又具备简洁对称、和谐之美的特征。

因此,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适时引导学生家庭、学校、社会都是由人这个最小单位组成的,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忙碌着,人与人之间或亲近、或疏远,存在着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关系,进而猜想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情况及相互作用,可使学生领略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和谐统一。

又如,在研究减小摩擦的方法时,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忆增大摩擦的方法,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等;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方法作相反的思考,从而提出减小摩擦的猜想,即为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变滑动为滚动等。

这正是利用了事物具有对称性的特征。

3.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还能使学生通过各种信息的处理,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以“蒸发”这节课为例,课堂上学生搜集有关加快蒸发的信息。

搜集途径很多:根据观察的现象或日常生活经验、查阅资料、上查询……搜集的信息五花八门,有晒衣服的做法,人体体温恒定的原因,可使湿手很快变干的热风干燥器……对这些信息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分类法进行分类处理,可分为三类,即提高液体温度的实例、增大液体表面积的实例、加快液体表面气流的实例,从而建立了蒸发可能与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速有关的假设。

三、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魅力1.回眸历史情境中的猜想与假设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物理学家成功地利用了猜想与假设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物理规律,学生可从中领悟猜想与假设的魅力。

(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情境1: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假设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1所示。

猜想与假设的魅力模拟伽利略与小球的一段对白,在这段对话中学生可领悟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伽利略:小球先生,假设没有摩擦,你会爬上什么高度呢?小球:我会搭乘梦想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爬上原来的高度。

伽利略:如果我减小右斜面的倾角,你还要去原来的高度吗?小球:梦想有多高,我就可以爬多高,只是我要走的路程更长了。

伽利略:如果我继续减小右斜面的倾角呢?小球:我心已决,只是又多了一段山高水长之程。

伽利略:如果我把右斜面放平,你还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前行吗?小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既然选择了高度,留给世界的便只能是孤独的背影。

(2)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情境2: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重的物体下落总是比较快。

比如树上的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同一高度掉下来,一定是苹果先落地。

所以在16世纪以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物体的重量决定,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由于亚里士多德在各方面的突出成就,人们将他的观点奉为经典,当时的教科书上这样写,众多学者也认同。

虽然也有人表示怀疑,但由于教会利用他的结论,进行神化处理,所以大家都不敢对这一观点发出公开的质疑。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由伽利略通过推理的方法研究下落运动的规律并公开发表。

之后,伽利略也因他的着作而受到教会的迫害,被判处终身监禁,着作也被列为禁书。

猜想与假设的魅力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用绳子把两块石头连在一起,由于总体的重量大于任一石头,其下落速度应大于任一石头单独下落的速度;另一方面,用绳子连在一起的两块石头毕竟仍是分开运动的,大石头运动得快,小石头运动得慢,大石头必然会被小石头“拖后腿”,使总体的运动速度小于大石头单独运动的速度。

用同一观点分析同一问题却得到完全矛盾的两个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3)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情境3:为了验证地面上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行星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守同样的规律,牛顿做了着名的“月地检验”。

基本想法是假设重力和星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都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那么月球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就应该是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因为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

猜想与假设的魅力牛顿根据月球的周期和轨道半径,计算了月球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两个结果十分接近,在误差范围内这两种方法求得的向心加速度相同,牛顿的猜想得到了检验: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引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本质上是同一种性质的力,遵循同一规律。

2.学生探究实验中的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最活跃、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一环。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也就不同,就会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和假设。

在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1)类比猜想法类比猜想法是把陌生与熟悉的对象类比,把未知的与已知的类比,从中得到启迪而提出猜想,形成假设的一种方法。

探究1: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达到猜想的目的。

下面是相关的教学片断,请欣赏猜想与假设的魅力。

师:如何研究弹性势能呢?通过“重力势能”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生:在讨论重力势能的时候,我们从重力做功的分析入手。

现在讨论弹性势能,能不能从弹力做功的分析入手。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可以参考对重力势能的讨论。

师: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呢?生: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h有关,所以弹性势能很有可能与弹簧被拉伸的长度L有关。

师(追问):有什么样的关系?(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弹簧)学生拉各种弹簧,会有不同体验。

可能有学生提出正比关系,弹簧拉伸长度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应该越大,但对于同一个弹簧,拉的越长,所用的力就越大。

而举起同一个重物,所用的力并不随高度变化。

因此,应该不会是正比关系,可能是平方关系,也可能是三次方的关系……师:用不同的弹簧拉伸相同的长度,弹性势能一样吗?生(进一步拉弹簧体验):弹性势能还和弹簧的“软硬”有关,即劲度系数k有关。

师(总结):弹性势能与弹簧的拉伸长度(不是正比关系)和劲度系数有关。

感悟:类比法是从特殊到特殊的逻辑过程。

虽然类比的逻辑根据可能不充分,结论可靠性较小,但创造性很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演绎猜想法演绎猜想法是把已知的一般原理(理论)运用于某一特殊的、具体的研究对象上,并由此作出对未知事件的猜测或假设的一种方法。

探究2:“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片断师:平抛运动可分解为哪两个方向的运动?生: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师:那么,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测。

师:两位同学分别从理论上推测出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这样的推测对吗?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检验。

感悟:用演绎法引导学生猜想,方向明确,可以节省探究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归纳猜想法归纳法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和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和总结,从中得出一般结论、原理、公式等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也是提出猜想、形成假设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

探究3:探究“弹力”教学片断师: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发生形变。

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发生形变。

拉开的弓、拍打的皮球、拧紧的发条、吹胀的气球等都发生了形变。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生:物体受力时,都会产生形变。

师:书放在桌面上,桌面发生了形变吗?生:发生形变。

师:我们怎么没看见桌面发生形变?生:桌面的形变很微小,眼睛是看不见的。

师:对!有些物体的形变很明显,肉眼可以直接看见;有些很微小,需要借助仪器将其“放大”才能观察到。

下面通过实验来观察玻璃瓶发生的微小形变。

感悟:对学生来说,培养归纳推理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学生正处于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往往不自觉地凭借个别现象去认识物理规律。

因此,要让学生从熟悉的、典型的具体例子中,感知升华为抽象的理解。

高中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和公式都是运用归纳法总结出来的。

(4)直觉猜想法直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称非逻辑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缺乏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的思维方式;它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

直觉猜测、直觉假设都是直觉思维的形式。

探究4:“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片断师: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让小车滑下,运动到水平面上后,能一直运动下去吗?生:不会。

师:猜想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生甲:斜面坡度。

生乙:水平面的阻力。

生丙:小车质量。

生丁:小车起始高度。

师:如果要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和所受阻力的关系,如何设计研究方案?感悟: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不会一直运动下去。

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与斜面坡度、水平面的阻力、小车质量、起始高度有关都是学生凭生活经验直觉猜想的。

直觉猜想是一个不成熟的结论,它必须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实验检验。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实验情境、提供原始问题、拓宽知识面等,都有利于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总之,在探究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在“猜想与假设”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学会“猜想与假设”,在成功的“猜想”中享受喜悦,在错误的“猜想”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