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市转型的路径审视及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2017/03Ⅰ 53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化,城市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

从全球范围看,20世纪以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国际化成为历史趋势。

本文的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通过有效平台与全世界进行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成长为国际化城市的过程。

本文以世界历史发展为脉络,细致梳理全球范围内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史及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发展阶段及特点城市国际化是城市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阶段,是城市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

从城市的产生来看,城市作为乡村的对立物,本质是以非农生产和市场交换为其中心任务,形成了市场,引领商人及其他非农产业人士的聚集、资金的流动、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汇集和交换的发生等,由此向外扩展城市功能。

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大的市场,因而需要超越城市边界、超越国界开拓市场,这就进入了城市国际化阶段。

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胡爱敏摘要: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化,国内不少城市都已推出了城市国际化战略,总结全球化时代城市国际化的发展经验,汲取其教训,对于我国推进城市国际化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从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应借助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以开放和包容促进城市与其他地方的贸易发展、人口流动、资本流通和文化交融,避免出现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同质发展、交通拥堵和文化断层等消极后果。

关键词:开放;融入;城市国际化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 A1.早期城市国际化早期的城市国际化是指在奴隶制和封建社会时期(欧洲的中世纪)的城市发展。

它们是自发的、零星的,仅仅是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少数城市发生的现象,如古罗马、长安。

这一时期的城市国际化出于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扩张的结果,基于贸易的兴盛而发展起来,交通便利,人口大量增加,大都是崛起后又随着帝国的衰退而陷入了萧条。

国外城市群地经验以及对中国地一些启示

国外城市群地经验以及对中国地一些启示

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高国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我从事的专业领域主要是围绕区域经济、城市经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一些理论、政策和方法。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应该说这个题目目前中国国内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国家新型城镇化颁布以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得到快速的推进,而其中城市群已经被明确作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形态。

所以说,全面的了解和对比世界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它们的城市群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特点、模式,从中得到对我们国家下一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启示和建议。

所以今天我就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我的这个授课。

一、世界典型城市群的基本情况(一)北美洲的典型城市群首先我想讲的第一部分内容想介绍一下世界典型的城市群的一些基本情况。

从目前学界说得比较多的,有以下几个大的比较成熟的世界级的城市群,我依次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个就是北美洲的这个典型的城市群,这个通常指的是两个,第一个就是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主要是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平原地带,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地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同时其间也分布了若干的一些中小城市,整个这个城市群在长约965公里,宽100多公里的地带上形成由一个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应该说是世界级的城市群,整个面积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500万人,城市化水平90%以上。

所以说这个美国的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国土面积占整个全美1.5%,但是集中了美国总人口的20%左右,应该说是美国的经济的核心地带,它的制造业占了全美的30%,它的这个制造业能力、它的商贸的规模和它的金融服务业的规模和实力,都应该说在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非常大的影响。

国际中心城市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际中心城市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际中心城市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作者:郭佳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6期●郭佳就经济类的话题而言,中心城市发展是一个热门。

国内外大型城市的发展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比如经济结构转型、加强人才建设等。

通过对纽约、东京、香港、上海等五个城市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每个城市的发展轨迹都不同,得出很多有益的启示,比如积极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加强人才建设与城市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圈经济等。

一、纽约(一)发展历程16—17世纪,纽约并不是美国经济的中心,其经济地位并不能和费城与波士顿相比。

纽约真正发展于独立战争后,南北战争前。

独立战争后,美国虽然从大英帝国手中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但也因此丧失了对外贸易的权利,美国商船被禁止同西印度洋群岛进行贸易。

美国商人竭力恢复贸易、开辟新贸易途径,特别是开拓了与中国的贸易航线,获得了宝贵的经济发展机遇。

1814年起,纽约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服务的改进、制度的创新,获得了全美绝大部分的贸易市场份额,开始成为贸易中心。

无论是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和美国本土,纽约都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特别是在纺织品贸易中,纽约占据了主要的市场。

由于纺织品是欧美贸易的大份额,纽约逐渐成为了贸易中心。

随着时间的积累,在贸易带动下,纽约逐渐成为服装、印刷、制糖、皮革、船舶、手工业的中心。

同时,由于资本的积累,纽约也成为金融中心。

银行、证券、保险业等纷纷进入纽约,也促使纽约城市的完善。

由于纽约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逐渐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

(二)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出现了经济衰退。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美国经济结构调整。

二战后,新兴科技产业得到全面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在经济中占有的比重逐渐增长。

计算机、电子设备、通讯器材、医疗设备、飞机制造、导弹制造等行业逐渐兴起。

相比传统行业,新兴产业不依赖钢铁、煤炭、交通,更依赖于人才与智力。

因此,美国西部加利福利亚逐渐成为经济新兴地。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城市发展策略。

城市更新是通过解决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对城市退化现象采取的干预措施,以促使城市“新陈代谢”。

国外城市更新历时较长,是各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要解决的历史问题。

总体来看,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梳理总结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我国借鉴参考的有益启示和建议。

一国外典型国家城市更新的实践模式总结(一)英国城市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也让英国成为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城市更新的基础背景。

英国的城市更新历经了20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计划、二战后新城建设计划、20世纪60年代末转向住宅整修和改善以及中心区商贸区的复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过渡到“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方式等不同发展阶段。

1.建立财政补贴制度20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运动以及二战后大规模的住房短缺时期,政府为大规模的住房拆迁重建提供住宅客体补贴,以消除住房短缺状况,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

20世纪60年代,住房政策逐步转向住房整修和改善,此阶段政府转向主体补贴,将补贴对象改为需要住房改善的市民。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公共支出大幅减少,社会建房受到指责。

受郊区化的影响,英国内城开始衰落,为了弥补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英国政府注重将私人投资吸引到内城改造中来,为此,英国专门成立城市发展基金,主要对计划内的改造项目进行补偿,以弥补改造收益的不足,以此调动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2.成立城市开发公司城市开发公司隶属英国环境部,环境部在极度衰退的内城划出指定区域,成立开发公司。

城市开发公司可通过环境部赋予的权利合法获得有价值的国有土地,由公司负责经营,地方政府不得过多干预。

城市发展的国际经验与转型对策

城市发展的国际经验与转型对策

内容摘要▲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靠工业数量扩张带动城市化的时代趋于尾声,城市化进程将步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稳定增长阶段,第三产业将逐步成为推动城市化向纵深推进的后续动力。

▲在多极多核的趋势下,应通过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垂直分工,引导区域空间重组,协调各核心城市之间的水平分工,形成功能性质互补的网络型区域空间结构,实现城市与区域的整体联动。

▲迈入3000美元门槛的城市,即使牺牲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必须尽快遏止住粗放发展、资源消耗型发展势头,以“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跃升的阶段,要建立区域联合性政府机构,协调解决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制定区域层面的发展规划,强化政府的调控力量,缓解转型期对城市发展可能带来的震荡。

经济学研究中普遍认为,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临界点,也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键时期。

它不仅标志着地区经济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而且也预示着城市发展开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并进入相应的转型期。

城市发展到这一时期,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将遭遇产业转型、结构重组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和问题。

如何成功跨越这道门槛,是横亘在每一个经济发展达到此阶段的城市面前的新挑战。

2005年以后,我国东部地区相当多的城市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也接近或超过了这一指标,珠三角、长三角的部分城市甚至已超过5000美元。

在这一重要转折时期,如何趋利避害,迅速完成向更高层次的跃升?如何防患于未然,实现城市与区域的持续、协同发展?国外城市在此阶段的经验与教训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今天,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发达地区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已开始制定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以应对转型的困难;明天,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遭遇转型的挑战。

顺利渡过转型期不仅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更关系到全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

国内外城市更新经验及启示

国内外城市更新经验及启示

国内外城市更新经验及启示在城市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首都北京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面临巨大的转型,以往“大拆大建”的外延式扩张道路已经难以为继,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转向内涵式增长的必然选择。

欧美国家经过几十年探索,城市更新从大规模的推倒重建转为小规模、分阶段的谨慎修复和改造,从单一的物质环境改造过渡到基于经济、社会等多层面的整体更新。

在国内,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也积极通过城市更新推动空间重构和功能改善。

北京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以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为突破口,尽快建立符合市情的城市更新机制。

一、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演变,国内外城市更新从以物质改造为主的大规模重建过渡为渐进式、修补式的有机更新,对存量空间的利用也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尤其是更加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的保护,以及通过微更新来提升存量空间的品质。

(一)在旧居住区上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发展初期,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的方式以“拆旧建新”为主,即对某些破败老旧的建筑予以拆除,并结合土地利用情况和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其中很多公共服务设施是在旧居住区上重建而成的。

美国纽约市的林肯中心是这一更新实践的典型案例。

1955年纽约市政府出面选定地址,由贫民窟清理委员会征用部分既有空地并推倒大片贫民窟,为项目腾出共计15亩的地块,建成后的林肯艺术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表演艺术综合体。

(二)为旧建筑增加新的功能“大拆大建”虽然使交通、居住等物质环境得到迅速改善,但也摧毁了■ 贾硕作者简介:贾硕(1988—),女,北京市人,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更新、市场消费等。

2021 / 352城市中诸多有价值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达国家开始转变城市更新方式,旧建筑不再统一推倒重建,而是有选择性地进行修缮和改造,以适应城市发展的新需要。

美国波士顿昆西市场是旧建筑改造的知名案例。

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高国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我从事的专业领域主要是围绕区域经济、城市经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一些理论、政策和方法。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应该说这个题目目前中国国内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国家新型城镇化颁布以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得到快速的推进,而其中城市群已经被明确作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形态。

所以说,全面的了解和对比世界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它们的城市群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特点、模式,从中得到对我们国家下一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启示和建议。

所以今天我就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我的这个授课。

一、世界典型城市群的基本情况(一)北美洲的典型城市群首先我想讲的第一部分内容想介绍一下世界典型的城市群的一些基本情况。

从目前学界说得比较多的,有以下几个大的比较成熟的世界级的城市群,我依次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个就是北美洲的这个典型的城市群,这个通常指的是两个,第一个就是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主要是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平原地带,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地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同时其间也分布了若干的一些中小城市,整个这个城市群在长约965公里,宽100多公里的地带上形成由一个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应该说是世界级的城市群,整个面积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500万人,城市化水平90%以上。

所以说这个美国的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国土面积占整个全美1.5%,但是集中了美国总人口的20%左右,应该说是美国的经济的核心地带,它的制造业占了全美的30%,它的这个制造业能力、它的商贸的规模和它的金融服务业的规模和实力,都应该说在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非常大的影响。

国外都市圈建设治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都市圈建设治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都市圈建设治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转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城镇化智库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

都市圈是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为了避免出现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问题,我国都市圈治理中应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既受益于高密度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单位产出效率高、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高的优势,又尽量避免居住空间拥挤、生态空间不足、交通拥堵、贫困等“大城市病”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可持续目标。

通过对日本、英国、韩国等国都市圈建设经验的总结,我们梳理出四条值得借鉴的经验。

(1)都市圈是各国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日本都市圈在国土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1950年《国土综合开发法》确立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四级国土开发规划体系,即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大经济区域综合开发规划、都道府县综合开发规划及特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

1969年的“二全综”将整个国土划分为三个大圈,其中整个日本列岛为“三次圈”;城市圈与地方圈为“二次圈”;“广域生活圈”为“一次圈”。

1987年的“四全综”提出要建立高速交通体系,形成“全国一日交通圈”。

在日本全国综合开发规划进行的同时,区域层面的规划实践也同时在进行。

目前,日本大体上被划分为8个都市圈,包括以东京、名古屋和大阪为中心的首都圈、中部圈和近畿圈三大都市圈,以及北海道圈、东北圈、四国圈、中国圈和九州圈,每个都市圈都已制订了各自的区域规划。

最著名的三大都市圈的规划,旨在协调城市化发展,防止过分集中,促进进一步开发。

英国伦敦都市圈是英国重要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

英国1944年启动伦敦市和伦敦郡规划,计划在距伦敦中心半径为48公里的范围内建设四个同心圈,分别是城市内环、郊区环、绿带环、乡村外环。

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CAIXUN财讯-4- 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山西财经大学 李广林 / 文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近些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呈现出“老龄化”趋势,通过经济转型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国外很多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始的比较早,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通过分析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模式引言由于各国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经济管理模式等各不相同,各国实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措施也有所区别,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有的保持了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总结并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模式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3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其资源型城市主要形成和建设于煤铁矿区或石油产区,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很多都只能称之为资源型城镇,并且大部分都是单一资源型城市(镇)。

由于其人口及城镇规模有限,资源型产业也比较分散,未形成一定规模,因此实现经济转型的难度相对比较小。

另外,美、加、澳3国的资源型企业绝大多数是私人企业,更多的是遵循市场规律运行,政府很少直接干预企业经营。

因此,在处理资源型产业转型问题上,主要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美、加、澳3国的资源型城市就出现了2种截然相反的前途:一种是由于资源开发殆尽,资源型产业枯萎,城市衰弱甚至消失;另一种就是通过及时的经济转型,使城市获得新的成长动力,形成了类似美国休斯敦这样的综合型城市,持续繁荣。

美国的油城休斯敦是成功转型的代表之一,该城因为石油的开采由一个小城镇逐渐发展成为美国南部最重要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开始下降时,休斯敦审时度势,依照市场规律,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促进石油科研和开发,加快企业的重组与合并,油气资源产业群逐步形成并趋于完善,实现了规模效益递增,与此同时带动了为其服务的机械、水泥、电力、钢铁、造纸、粮食、交通运输和通信等产业的发展。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摘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一体化格局的背景下,应客观、正确地估计我国情况借鉴国外城市规划技术的环境,对国外城市规划技术进行目的明确的有选择借鉴,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城市规划技术体系。

关键词:国外城市规划;经验;借鉴1 国外案例中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1.1城市规划理念超前,功能分区定位明确在城市规划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理念、公众参与理念和集体“回忆”四大理念。

规划上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外仅开发总土地面积的23.7%,灌丛、草地、湿地预留达66%,力求以更少的资源满足更多的需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注重将生态理念体现在城市规划中,其生态保护地区达到了城市面积的四成,未建设土地基本上是规划的郊野公园。

同时倡导节能的建筑设计和运作,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宜人、节能环保的城市。

1.2 城市规划法制健全,法定程序严格以法定规,是城市规划的一大特色。

城市规划法规完善,且注重细节,实际操作性强,规划执行和管理中几乎发生的任何问题均能在法律条文上找到答案。

城市规划法规严格按照程序制定,城市规划委员会由官方及非官方成员组成,既代表了政府意志,又体现了市民意愿。

1.3 指标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景观等多方面因素指标的制定通常是经过前期扎实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有所针对地调整指标,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指标的确定通常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定,指标内容综合了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各方面信息,涉及的内容涵盖物质和社会经济两个层面。

例如,在英国城市规划考虑的因素可以分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资源系统三大方面,涉及到文化、人口、生产、资源、环境的9个类别(表1)。

表1 城市规划系统结构内容环境评价成为指标内容中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指标内容日趋完善,内容涉及的范围逐渐扩大,不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从人文、从经济多方面综合考虑。

国内外城市发展转型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内外城市发展转型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内外城市发展转型经验借鉴与启示国内外城市发展转型经验借鉴与启示二、国内外城市发展转型趋势(一)以产业高度化、就业充分化引导,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全球化导致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空间转移趋势日益加剧,服务业全球化是制造业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转移,发达国家仍控制相关行业的核心技术和附加值较高的环节,通过不断转让其技术专利取得市场利益。

发展中国家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也积极引导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充分就业是城市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目标,因此,城市政府更加注重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吸纳就业;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来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通过就业保障政策保证就业水平,以实现人的均衡发展,促进城市经济转型。

(二)以信息化、制度创新引导,促进城市社会转型社会现代化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更多受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及人口等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制约。

信息化降低了信息收集、储存、处理、传播成本,改变了个人和组织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影响个人和企业的选择,导致社会就业与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社会交易与交往方式发生转变,有效地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收入分配、就业、税收等相关制度、政策的革新,更加民主、科学、公平地进行社会利益结构调整,把因利益调整所引发的各类矛盾和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小范围,逐步消除城市二元社会结构;相关制度的创新以满足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为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以新产业空间规划引导,促进城市空间转型城市市场化水平提高与创新能力增强,推动着城市空间形态不断变化。

产业结构转移与重构通过城市空间结构中城市经济用地功能的变化而具体呈现出来。

尤其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生产驱动的标准化大批量产品的刚性生产方式逐步转向为市场驱动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柔性生产方式,新产业空间就是以柔性生产方式为主的发达城市经济区域的典型象征。

顺应生产方式的变更与技术革新,以本地网络与根植性为主要识别标志的新产业空间大量涌现。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2.过度城市化
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所谓“过度”或“超前”是说: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传统的生活、商业性服务)来推动的城市化,甚至是“缺乏工业化的城市化”,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造成严重的“城市病”、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畸形城市化。造成过度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推力和拉力,再加上政府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是这种模式。
3.德国
德国注重以财政及金融方式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联邦政府从财政上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水平以促进农村地区小城镇发展。
德国还注重建立均衡发展的协调机制。首先,广泛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协会发挥规划和协调作用;其次,各经济区都成立了区域经济协会,负责州及地方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实施、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第三,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开展地区性的联合;第四,德国还注重发展地区性的联合体,一般称之为村镇联盟,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有计划地改善当地的设施水平和居民的生活状况。
2.城市化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必须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适度同步
城市化的国际经验证明:过度城市化是病态城市化,既不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又不能带来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还会产生严重的“城市病”;滞后城市化则是发育不全的城市化,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利于现代化的实现;只有同步城市化,才有可能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与良性循环,避免或缓解、消除“城市病”。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第1页/共24页
2. 引言
城市更新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改革开放以来,城 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调节机制与动力驱动,正以空前的规模 如火如荼的进行。进入21世纪以来,其在政府管理、市场约束 和人居环境方面的作用愈发突出,中心区功能优化、公共空间 的完善、城市特色的塑造和社区服务的强化都需要正确的城市 更新策略引导。与此同时,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 问题,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鉴于此, 在梳理了国外城市更新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状,如 何确立中国城市更新的研究方向和实践路线,成为此次研究的 关注重点。
第22页/共24页
7. 小结
中国正处于空前的城市化时代,城市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城 市旧区改造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城市 发展是以中国整体社会运行体制的急剧转型为背景的,各种社 会力量的博弈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旋律,中国已经进入“利益 博弈时代”。 因此,当代中国的城市更新问题,已经不再只是城市规划师发挥 自己想象力的舞台,更已成为社会整体关注的利益焦点和展开 博弈的竞技场。中国的城市研究界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过 程中,需要非常耐心地审视一下西方在二战后走过的历程。通 过对西方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演进历史进行回顾,我们会发 现众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或许正成为启发我们获得新知的重 要源泉。
第20页/共24页
5. 中国当前城市更新现状
1. 老城过度开发,新城郊区化 2. 形象工程泛滥 3. 政府、房地产、居民三者之间利益 博弈的扭曲化 4. 城市旧城区社区大量解体 5. 城市历史文化特色遭受冲击
第21页/共24页
6. 美国城市更新对中国城市更新的启示
1.加深对城市更新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城市更新不仅仅是 旧建筑、旧设备的翻新,不仅仅是一种城市建设的技术 手段,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导向的竞技行为,他具有深 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是可持续的发展。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WorldAgriculture 2013.10(总414)作者简介:王纯礼(1967—),男,重庆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研究,E-mail:wangchunli1967@ 。

摘要:通过深入分析国外4种主要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的城镇化、以拉美为代表的畸形城镇化和以亚洲新兴地区的经济拉动型城镇化,着重强调城镇产业发展,加大城镇建设投入、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和加快城镇体系发展,以期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城镇化;小城镇;模式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笮王纯礼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趋势快速发展,2002—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上升1.35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1.27%。

2012年的中央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所以中国城镇化发展既面临挑战又是重要历史机遇。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化水平较低,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约30个百分点。

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城镇化发展同国外普遍认同的城市化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城镇化更是一种低级形式的城市化反映,中国城镇化发展仍然面临发展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发展中,仍然有很大比例的城镇人口为非城市户口,城乡二元格局的户籍制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制约较大。

所以从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出发,总结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结世界上城镇化发展,归纳起来,主要存在4种模式。

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有放任式的城镇化;第二种,是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的城镇化;第三种,是以拉美为代表的畸形城镇化;第四种,是以亚洲新兴地区的经济拉动型城镇化。

一、4种城镇化模式(一)美国放任式的城镇化美国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中期。

国际经济转型经验对我国构建双循环的启示

国际经济转型经验对我国构建双循环的启示

◎王睿儒【内容简介】文章介绍了日本、美国、德国的经济转型情况及经验启示,在分析国内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制定详细的技术转移制度文件以及法律法规、建立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产业转型政策和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双循环;经济转型;对外贸易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国际经济转型经验对我国构建双循环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40年的高速增长期,主要和资本以及劳动力投入密不可分,大规模的工业化以及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发挥了比较优势。

当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世界蔓延以及发达国家贸易逆全球化的影响,国际交往受限,国际投资大幅萎缩,世界经济衰退。

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增长动力不足,国内经济面临转换增长动能、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攻关期。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通过比较日本、美国、德国三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转变方式,为中国现阶段双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历史和国际经验。

国际经验(一)日本经济转型经验1.日本经济发展阶段贸易立国阶段: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以发展对外贸易为主,坚持贸易立国政策,在此期间日本经济获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外贸规模持续增长,持续保持贸易顺差,GDP 常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逐渐从低收入国家发展为高收入国家。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贸易发展中此阶段日本主要以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为主,经济结构逐渐失衡,传统粗放型产业难以为继,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经济稳定性差,对进口原材料的价格敏感,同时伴随着国民收入增加,劳动力成本逐渐上涨导致企业竞争力持续下降,通货膨胀严重。

技术立国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由于日美贸易摩擦加剧,国内产能过剩,贫富差距悬殊,失业率偏高等原因,日本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措施发展国内市场,转变经济结构,这些措施包括减税降费,促进消费,实施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推进大城市都市带建设,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农村工业,打造均衡发展的城乡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工资,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增加年休假时长,放松金融管制,增加消费贷发展,在此期间推动利率市场化,住房和汽车金融蓬勃发展。

0748.世界城市转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0748.世界城市转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0748.世界城市转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与借鉴石崧王林陈琳乐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40)摘要:城市转型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经历程。

在对城市转型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伦敦、纽约、东京、香港等世界城市自1970年代以来在产业经济、社会结构和空间环境三个领域的转型特征,从中提炼城市转型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趋势。

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当下中国城市的科学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在分析世界城市转型时期典型的社会经济特征后,文章进一步从城乡规划的视角探索提出规划工作在城市转型时期的应对思考。

关键词:世界城市;转型;城市发展;国际经验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Urban Transformation of World CitiesSHI Song WANG Lin CHEN Lin LE Yun(Shanghai Urban Planning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200040)Abstract: Urban transformation is the basic trend of world city. Basic on the analysi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s connotation, t his thesis analyses different transformation factors of the traditional world cities, like London, New York, Tokyo and Hongkong,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n.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world cities are very valuable for the Chinese cities nowadays, not only because the urban policies others made, but also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 behind that.Keywords: World city, Transformation, Urba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1 城市转型的内涵与认识一般范畴上的城市转型是指城市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和转折,是一种多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综合转型(魏后凯,2011)。

城市转型与服务业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

城市转型与服务业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

城市转型与服务业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一引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城市都经历过多次的重大转型。

很多城市都曾经历过从一个商业城市逐渐转变为制造业城市然后又转型为区域城市、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过程。

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总是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当这种动态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城市的规模、地位、功能以及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发生质的改变,我们把这种质的改变称为城市转型。

[1]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城市转型也是城市在全球经济体系和全球城市网络中重新定位、重塑功能的一个过程。

其中,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主要子系统,其转型的方向及发展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是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主导性变量。

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日渐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而促进城市功能及其发展模式的重大变化,是城市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这一主导性发展通常是一个经济发展自然演进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国际经验的比较,多数发达国家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大都市在转型中都经历了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增速加快,且超过GDP增速,并在产业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引起城市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

换句话说,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是城市转型过程中的最主要特征。

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功能的转变产生了质的影响,即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为此,作者通过分析部分典型的转型城市的案例,探讨城市转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总结城市转型与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一般规律,进而提出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二国际经验与比较城市转型是任何城市都曾经历或正在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向服务业和金融业转移的全球经济结构转型,赋予主要城市作为某些特定生产、服务、市场和创新场所的一种全新的重要性。

[2]也就是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但由于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城市功能转型的路径和模式也各不相同。

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功能的差异,本文主要选择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一是工业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型,以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崛起的重要城市;二是以高度专业化和单一化为特征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以美国匹兹堡为代表;三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转型,以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和韩国首尔作为典型。

城市化发展的反思与转型

城市化发展的反思与转型

城市化发展的反思与转型当前,中国城市化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的关键发展阶段。

考察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和经验,对中国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以美洲三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加拿大、墨西哥和古巴)为分析例证,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受到该国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从属于该国的总体发展过程。

在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制约条件下,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经验,提升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无疑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此,可考虑推进城市化由杂乱无序转向科学规划、由粗放扩张转向绿色生态质量提升、由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注重城市文化建设、由单一发展转向统筹协调发展。

标签:城市化;加拿大;墨西哥;古巴;转型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晶、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收紧、文化品质短板凸显、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城市化发展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的关键阶段。

考察借鑒和学习其他国家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和经验,对中国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以美洲三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加拿大、墨西哥和古巴)城市化发展为分析例证,作相关研究,以期对中国城市化的顺利推进有所裨益。

一、加拿大、墨西哥和古巴推进城市化的历程与特点加拿大、墨西哥和古巴三国虽然社会体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但从地理概念上来讲,这三个国家同属于美洲国家,其中加拿大是高度城市化国家,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墨西哥城市化率也很高,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而古巴作为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经济结构单一,且由于外界几十年的经济封锁,民众维持生活有诸多困难,但人类发展指数极高,城市化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一)加拿大的高度城市化特点分析加拿大作为近代移民国家,虽然建国历史很短,但城市化进程非常快,从17世纪初城市化启动到1887年,加拿大城镇人口比例达到22%;到1921年,短短30多年的时间,城市人口的比例就从1/4上升到1/2;到21世纪初,加拿大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此后,加拿大城市化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一样,在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呈现出前快后慢、缓慢提升的特征,城市化率保持在81%以上。

国外城市化实践对我国西部城市化的启示(一)

国外城市化实践对我国西部城市化的启示(一)

国外城市化实践对我国西部城市化的启示(一)摘要: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外的城市化实践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经验。

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应强化政府的作用;健全城市体系,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加强对“三农”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推动西部地区城乡社会变迁;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内涵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国外;西部地区;城市化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而且使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革。

虽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国情不同,城市化的道路选择、城市化模式有很大差异,但也有值得学习的经验。

一、国外的城市化实践(一)日本是由政府引导的城市化。

日本的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直到1940年,城市化水平仍落后于当时的欧美工业化国家,1956~1973年间是日本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量年均达42.9万,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并于1975年达到75.9%,实现了人口城市化。

在日本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对工业发展和城市布局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为保证城市化顺利进行,日本政府制定了众多法律法规。

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本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形成了包括区域与城市规划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

(二)德国是以中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

在工业化之前,德国是个封建割据的国家,在各个狭小的诸侯领地上只能发展小规模的中心城市,统一后的德国采取平衡发展政策。

2001年,德国的非农业就业人口高达96%,城市化水平高达95%以上。

德国的小城镇战略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遵循“小的即是美的”原则。

德国产业政策的重点均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这些城镇虽然规模不大,但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明确,经济异常发达。

市政管理实行市政经理负责制,市政经理由市民聘任,统管城市管理中的日常事务。

这种管理体制融服务、经营、收益于一体,把城镇资源的开发和经营作为市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围绕服务和开发来聘用管理人员,真正把“该管的事管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