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1. 介绍小学生期间是个充满快乐和成长的阶段,但也存在一些可能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为了帮助小学生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我们有必要增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并引导他们的心理发展。
2.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帮助小学生维护良好心理健康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既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又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以下是一些关键特点:•好奇心强烈: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学习,这是他们发展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基础。
•易受情绪影响:小学生还在逐渐学会应对各种情绪,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影响。
•自尊心脆弱:小学生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对自己的外貌和成绩有较高的敏感度。
•社交需求增强:小学生越来越需要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他们希望得到同伴认同并融入群体。
3. 帮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3.1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宽松氛围:提供一个轻松、积极和安全的学习氛围,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提供支持与鼓励:给予小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肯定。
避免对小学生进行过度批评和严厉要求。
3.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正在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与他们交流:多与小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通过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教导小学生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倾诉和找到适合他们的放松方法。
3.3 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小学生对自己的形象非常关注,他们的自尊心易受损。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正面评价:给予小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赞扬,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强调内在价值:引导小学生关注内在特质和成就,强调个人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外表和成绩。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图(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冯特、铁钦纳观点:(1)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2)主张详细研究意识的构成成分——感觉、意象、感情三个要素;(用化学的观点解释心理现象,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3)提出了研究方法——内省法。
即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客观观察和分析来从事研究2、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詹姆士观点:(1)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反对把心理分解为元素,认为心理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机能,它是一种不可分解的“意识流”。
(2)认为应详细研究意识的作用——使有机体适应环境;3.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用整体观点研究心理现象,认为在人的认知结构中存在一种促使人们从整体上认知事物(对象)的动力或张力,4.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并提出了著名的S——R公式。
(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提出潜意识概念,并用以解释人的心理与人格的发展与变化。
6、认知心理学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奈塞尔观点:认知是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发展了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法、反应时记录法等等。
7.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观点:1 人是能动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
小学生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小学生心理学必考知识点一、引言现代社会中,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了解小学生心理学的知识,对于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小学生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
二、小学生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小学生心理学是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特点以及心理问题的学科,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心理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不同阶段的特点,比如认知能力、情绪表达等方面的变化。
2. 心理特点: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学习能力较强、模仿能力突出等特点,同时也有自尊心脆弱、易受伤害的一面。
3. 心理问题:小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包括适应困难、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
三、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都是其中重要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产生影响,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 学校环境:学校作为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和成长场所,教师的教育方式、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的价值观、媒体的影响等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小学生易受外界因素的引导,需要正确引导和监护。
四、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面对小学生心理问题,教师和家长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1. 建立积极的心理氛围:通过鼓励和赞美,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让他们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
2.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为小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
3. 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易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增强交往能力,培养友善和合作意识。
4. 建立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让小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发展。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指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学科。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一、小学生发展心理特征1. 身体发育特征:小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大小运动技能逐渐成熟,耐力与力量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男生多数较女生高,但在有些方面如灵活度、肢体协调方面却不如女生。
2. 思维发展特征:小学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
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专注,记忆力及联想能力也随之提高。
在问题解决方面,他们会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
同时,还会表现出好奇、探索、快乐等情感特征。
3. 社会发展特征: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具备社会交往能力。
他们更容易与同龄人进行交流,也能逐步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
此外,他们还会逐渐掌握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1. 学习兴趣特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在这其中,一些社会化因素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2. 学习认知特征: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等。
在学习中,他们会表现出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集中力、记忆力等多方面的认知特征。
3. 学习态度特征:小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他们期待成功、饱受挫败时仍充满信心,偏向把失败解释为外部因素等。
三、教育调节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则1. 注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模式固然重要,但是否针对性突出和有效依然是教育实践中的关键因素。
2. 强化过程与内在动力:强化过程是指以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过程。
3. 适度的端正、快乐的心态:适当的开始和结束、适度的竞争、有利于自我控制及取得成就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前提。
以上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和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的心理教育知识点归纳
小学的心理教育知识点归纳心理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情商和社交能力。
以下是小学心理教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和介绍。
1.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指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
学校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并树立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学生学习如何合理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控制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小学生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现象,如愤怒、焦虑、悲伤等。
学校应当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积极的调节方式来管理他们的情绪,例如深呼吸、分享心情、寻求帮助等。
3. 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 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心理素质是指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态度以及积极应对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积极的鼓励和奖励机制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如何逆境中保持坚韧,积极应对挫折,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继续努力。
5. 社交技能的培养社交技能是指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校应该提供合适的社交环境和活动,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倾听他人、解决冲突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可以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6. 健康问题的关注小学生健康问题的关注是心理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锻炼习惯。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的帮助。
儿童心理学常识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
以下是一些儿童心理学常识:感知觉:儿童通过感觉和知觉来认识世界。
他们通过看、听、闻、摸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认知: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
儿童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语言: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逐渐学会发音、单词、短语、句子等。
社会性: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发展出社会性。
他们学会分享、合作、竞争等社会行为。
情感:儿童的情感发展包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和表达。
他们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性别认同:儿童逐渐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性别认同,了解自己的性别特征和角色。
道德: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自我意识: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游戏:游戏是儿童的重要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
心理韧性:儿童面对挑战和压力时,逐渐形成心理韧性,学会应对和适应。
儿童心理知识点概括
儿童心理知识点概括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它深入剖析了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学习和发展等各个方面,旨在帮助家长、教育工作者和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儿童,提供支持和指导,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成长。
本文将概括几个重要的儿童心理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儿童认知发展1.感知与注意力:婴幼儿时期,感知和注意力是认知发展的基础。
他们逐渐学会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集中注意力于感兴趣的对象或活动上。
2.语言与思维: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逐渐发展。
他们从最初的单词和简单句子开始,逐渐掌握更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思维也逐渐从具体的操作向抽象的推理发展。
3.记忆与学习:儿童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重复记忆,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儿童情感发展1.情绪表达与调节:儿童情绪发展是指他们逐渐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适当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对他们的个人发展、社交能力以及自我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2.情绪与行为:儿童情绪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他们常常通过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通过行为来满足这些需求。
了解和指导他们的情绪与行为对于促进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3.同理心与社会意识:儿童同理心的发展是指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感受,并表现出关心、帮助和合作的行为。
这对于他们的社交关系和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儿童社会发展1.自我认同与性别角色:在儿童社会发展中,他们逐渐建立了对自我的认同和性别角色意识。
他们开始明确自己的个体差异并与他人进行比较,同时也逐渐接受和按照所处文化和社会的性别角色期望。
2.友谊与亲社会行为:儿童的社交圈逐渐扩大,他们能够建立友谊关系,并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如帮助、分享和合作等。
这对于他们的社会适应和个人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群体关系与集体认同:儿童逐渐融入到各种群体中,并形成集体认同。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实践的科学。
它涉及到认知发展、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小学生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能够进行逻辑思考,但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 学习风格:小学生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风格,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手操作型等,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小学生的情感表达逐渐丰富,但有时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成人的引导和理解。
- 情绪管理:小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包括识别情绪、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同伴关系:小学生开始更加重视同伴关系,同伴间的互动对其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 合作与竞争:小学生在同伴关系中学习合作与竞争,这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自我概念:小学生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 自尊与自信: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其个性发展和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
五、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者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游戏化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 评价方式:评价小学生时,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提供支持和鼓励,创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
-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育的合力。
结尾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不仅涵盖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还强调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学小学知识点总结
儿童心理学小学知识点总结一、儿童心理发展1.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过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面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全面的,包括感知、认知、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2)阶段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点。
(3)多样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多样性,不同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差异。
2.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每个阶段的儿童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点。
(1)幼儿期:幼儿期是指出生后到六岁之间的阶段。
在幼儿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在情感、社交和个性等方面出现显著变化。
(2)学龄前期:学龄前期是指六岁到入学前的阶段。
在学龄前期,儿童开始逐渐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同时也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学龄期:学龄期是指入学后的阶段。
在学龄期,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形成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
3.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的智力、性格、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而不良的环境则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包括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合理的教育方式和优质的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儿童心理特点1. 感知和认知特点儿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感知和认知方面,儿童具有以下特点:(1)感知能力较强:儿童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能够迅速捕捉并反应出外界的信息。
(2)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能够认识到更加复杂和抽象的事物。
小学生的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的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感性的阶段转化为抽象、逻辑的阶段。
其次,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心理。
此外,小学生的情感逐渐稳定,开始形成固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最后,他们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和体验。
2. 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家庭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家长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在家庭教育中创造健康、和谐的氛围。
3. 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学校作为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和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4.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比如焦虑、抑郁、适应问题等。
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对这些问题保持敏感,及时发现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然后,要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引导。
最后,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严重,可引导他们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5. 儿童自尊心理的培养自尊心理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自尊心理,避免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
同时,要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6. 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家长和教师应该教育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引导他们表达情感,化解不良情绪,避免情绪冲动和情绪压抑。
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心理学知识
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自信、积极的心态,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心理学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一、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当孩子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沮丧或愤怒。
学习正确的情绪管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负面情绪,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他们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倾诉、重塑思维等,以促进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二、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孩子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优点和不足,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他们可以学习分析自己的情绪、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孩子们可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可以学习倾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此外,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他们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四、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学习积极心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机遇。
他们可以学习制定目标、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克服困难的策略,培养乐观和自信的心态,以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压力管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学习适当的压力管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他们可以学习放松技巧,如运动、听音乐或参加兴趣小组等,以减轻压力并提高情绪的稳定。
六、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小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过学习自我激励的方法,孩子们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动力和努力。
他们可以学习设定小目标,并及时奖励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总结:小学生应该学习心理学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心理健康。
小学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和分析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小学心理学是指对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他们的教育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 认知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开始具有概念和概括能力。
2. 情感发展小学生的情感逐渐丰富,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社会发展小学生的社会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人际关系和集体生活,具有合作性和竞争性。
4. 性格发展小学生的性格开始显现,有的孩子外向、活泼,有的孩子内向、沉静,性格差异逐渐明显。
三、小学生的心理问题1. 学业焦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害怕考试、不愿意上学或退缩等。
2. 自我认知小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不成熟,容易出现自卑、自负等情绪。
3. 人际关系问题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出现冷漠、攻击、排斥等问题,造成孤独和孤立。
4. 行为问题小学生的行为表现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出现攻击性、逆反性、情绪爆发等问题。
四、小学心理教育1.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和情感调控能力。
2. 社会情感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关注人际关系和集体生活,促进团队合作和友好交往。
3. 个性发展教育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五、小学心理辅导1. 个体心理辅导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可以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2. 集体心理辅导对于整个班级或学校的小学生,可以进行集体心理辅导,促进集体生活的和谐发展,提升团队合作的意识。
六、家长的心理教育1. 家庭氛围家长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小学生心理学专业知识点
小学生心理学专业知识点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科学。
小学生心理学则专注于探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行为特征以及教育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二、认知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之一。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主要处于具体操作阶段。
这意味着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并开始理解抽象概念。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三、情绪管理小学生情绪管理是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可能经历各种情绪,包括喜怒哀乐。
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同伴关系或者家庭问题而感到沮丧、焦虑或者愤怒。
教师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各种情绪,并学会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
四、社交技能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社交技能,开展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五、自尊心形成小学生的自尊心的形成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尊心。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避免批评、歧视和暴力等不良行为对小学生自尊心的负面影响。
六、学习困难在小学阶段,一些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困难。
这些困难可能来自于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等方面的问题。
教师应该关注这些学生,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七、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家长和社区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八、结论小学生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算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受、知觉、经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不明白、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节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体验、自XXX纵)。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讲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操纵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进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办法:1观看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6 观看法是有目的、有打算地经过观看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办法。
种类:(1)时刻:长期观看、定期观看。
(2)内容:全面观看、重点观看。
(3)观看者参与性:参与性观看、非参与性观看。
(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看、人为场所的观看。
优缺点:观看法是在日常日子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
但由于它别能严格操纵条件,别易对观看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推断,这也是观看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看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操纵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举行研究的办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操纵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办法。
孩子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孩子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孩子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及行为特点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3岁至18岁之间的儿童。
孩子心理学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性格、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旨在了解儿童的各种心理特点,为其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服务。
孩子心理学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问题及治疗、亲子关系、儿童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些方面,孩子心理学研究了许多知识点,下面就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儿童心理发展1. 发展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2.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中,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3. 情感发展:儿童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逐渐成熟,包括情绪的认知、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调节。
4. 社会发展: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交往技能的培养和社会问题的处理等方面。
5. 语言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从婴儿期的简单语音发展到学龄期的语法和语义的完善。
二、儿童心理问题及治疗1. 儿童焦虑症:儿童在面临新环境或特殊情况下感到紧张和恐惧,表现出不安、烦躁等情绪,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2. 儿童抑郁症:儿童长期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丧失兴趣和快乐感,表现出消极、沮丧等情绪,需要家庭和专业心理医生的关注和干预。
3. 儿童攻击性行为障碍:儿童情绪失控,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包括打架、辱骂、破坏等行为,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进行行为治疗。
4. 儿童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交往和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困难,表现出自我封闭和社交退缩,需要早期的行为干预和认知培训。
5. 儿童多动症: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表现出学习和社交方面的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行为治疗。
三、亲子关系1. 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包括家庭氛围、父母期望、家庭规则等方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梳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梳理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情商,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本文将梳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1. 情绪认知与表达情绪认知是指儿童对自己感受到的情绪进行辨别和理解的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情绪发展的关键阶段,有着丰富的情绪体验。
教育工作者应帮助他们学会辨认不同情绪,如喜怒哀乐,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与变化。
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学会适当表达情绪,避免情绪内化或外化的不健康形式。
2. 自我认知与自尊建设自我认知是指儿童对自己的特点、能力和价值的认知。
小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开始建立自己的自尊心。
教育工作者应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尊心,并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3. 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与他人合作。
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游戏、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要模范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行为。
4. 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小学生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身体成长带来的挑战。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挫折和紧张。
教育工作者应教授儿童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例如深呼吸、运动、创造力发泄等,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和压力,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心理健康与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这样不仅能够维持身体的健康,也对心理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起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
通过教授情绪认知与表达、自我认知与自尊建设、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以及心理健康与生活习惯等关键知识点,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情商和自信心,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小学心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心理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而心理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
了解心理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总结一些小学心理知识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1.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学会有效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小学生正处于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会经历各种情绪的波动,例如愤怒、悲伤和焦虑。
重要的是教导他们认识和理解这些情绪,并提供积极的方法来管理和表达它们。
例如,可以鼓励他们通过绘画、写作或说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2.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是小学生成功的基础。
教育孩子们珍视自己的价值和成就,培养他们自信地面对挑战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可以通过赞扬他们的努力和成果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并帮助他们设定可达到的目标。
3.友谊和社交技巧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
帮助他们学会善于倾听、关心他人的感受,并培养解决冲突的技巧。
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培养与他人良好相处的能力。
4.压力管理小学生可能面临来自于学业、家庭或社交等方面的压力。
教育孩子们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户外活动、休息、运动或与亲朋好友交流来缓解压力。
同时,督促他们合理规划时间,避免压力过大。
5.积极思维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鼓励他们学会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积极看待失败和困难。
同时,强调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性,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并追求成功。
6.注意力和集中力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常见的问题,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教导他们注意力的训练方法,例如培养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
同时,通过游戏和互动式学习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7.应对挫折和失败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小学生也不例外。
教育孩子们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激励他们重新尝试。
小学生心理辅导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心理辅导知识点总结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或家长,掌握一些小学生心理辅导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介绍了几个与小学生心理辅导相关的知识点。
一、了解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每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特点和需求。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1. 6-8岁: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开始逐渐独立,并形成自我意识。
他们会追求成果,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并建立自信。
2. 9-11岁:孩子在这个时期开始加强社交交往能力,并对外界产生更多兴趣。
他们需要得到认可和赞扬,同时也需要支持和鼓励。
二、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情绪认知:帮助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教他们正确区分各种情绪以及相应的表达方式。
2. 情绪调节:教导孩子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等。
3. 情绪表达:鼓励孩子通过文字、绘画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三、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习惯的重要时期。
以下是一些相关策略: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并减少干扰因素。
规定明确的作息时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并树立正确的目标。
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激励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意愿。
四、推动与其他人建立积极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立积极关系的方法:1. 合作与分享:鼓励孩子参与团队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资源。
培养他们合作与倾听的能力。
2. 培养同理心:教导孩子关注和尊重他人,培养同情心并学习换位思考。
帮助孩子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五、处理小学生社交问题在小学阶段,社交问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以下是一些处理方案:1. 处理冲突:教导孩子使用积极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并帮助他们解决冲突。
小学心理知识点大全总结
小学心理知识点大全总结一、认识自我1.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描述。
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从而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外貌等特点。
2.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和特性的认知。
小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并逐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行为和特点的评价。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对自己进行评价,形成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尊感。
二、情绪和情感1. 情绪的认知小学生学会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
他们逐渐学会应对情绪,控制情绪,并尝试关注他人的情感。
2. 情感的表达小学生学会通过语言、表情和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关爱、友善、同情等,同时学会承受他人的情感。
3. 情感教育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帮助小学生认识和表达情感,促进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健康的情感品质。
三、人际关系1. 同伴关系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建立和发展和同伴的关系,学会分享、合作和互助,发展团结和友谊的精神。
2. 家庭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和家长应该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3. 社会适应小学生逐渐融入社会,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四、性别意识1. 性别角色小学生逐渐形成性别角色意识,了解男女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差异,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
2. 性别平等教育者应该引导小学生树立性别平等意识,避免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促进男女平等的发展。
3. 性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合理开展性教育,帮助孩子正确了解性知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性自主权。
五、学习和适应1. 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会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形成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2. 学习策略小学生逐渐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包括记忆技巧、思维方法和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图(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冯特、铁钦纳观点:(1)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2)主张详细研究意识的构成成分——感觉、意象、感情三个要素;(用化学的观点解释心理现象,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3)提出了研究方法——内省法。
即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客观观察和分析来从事研究2、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詹姆士观点:(1)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反对把心理分解为元素,认为心理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机能,它是一种不可分解的“意识流”。
(2)认为应详细研究意识的作用——使有机体适应环境;3.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用整体观点研究心理现象,认为在人的认知结构中存在一种促使人们从整体上认知事物(对象)的动力或张力,4.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并提出了著名的S——R公式。
(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提出潜意识概念,并用以解释人的心理与人格的发展与变化。
6、认知心理学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奈塞尔观点:认知是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发展了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法、反应时记录法等等。
7.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观点:1 人是能动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
2 研究人性中最好的东西。
3 研究的重点:需要,成长,创造性。
第二章心理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心理的实质)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到较好的解决。
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不同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儿童心理年龄为六个阶段(二)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如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从情绪到情感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三)不平衡性与关键期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上不同;(见图)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从总体发展来看,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开始出现下降。
(四)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是个体在功能特性和行为上表现出的多样性。
四、小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p12)心理发展具有迅速性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第三章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知觉的概念(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点:直观性——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的客观事物个别性——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二)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点: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属性感觉单个——活动,知觉——协同活动结果知觉有经验的参与,感觉则没有;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有机的综合,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三)观察和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
观察力指观察的能力,即通过观察活动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二)感觉适应的规律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二、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1.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一般的特点1)从感知事物的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2)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3)从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三、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3、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2)充分利用多感官进行观察,勤于思考(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4、多采用直观性教学: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5、演示与言语讲解相结合6、教会学生作观察记录第四章第一节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过去经历的事物是指: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三、记忆的种类(一)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把记忆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二)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可以用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表示(三)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
内隐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它并不在乎识记信息过程中是否有意识的参与。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项目时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有意识地提取信息的记忆过程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的规律:遗忘量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缓慢。
就是说,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一、小学生记忆发展特点:(一)小学生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发展学前:无意记忆由占主导地位学后:由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让位于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且有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无意记忆。
(关键年龄三年级)二、小学生的记忆力培养1、指导儿童进行有意记忆2、引导儿童进行意义记忆3、教给儿童记忆策略4、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及时复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读背结合;排除材料干扰(复习要科学,有创造性)5、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参见教材《小学生心理学》(216-219)第五章一、想象的概念含义: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最突出的特征:形象性和新颖性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具有超前性但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从想象的原材料看;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看三、想象的种类(一)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
(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典型)(二)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1.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和图像示意在头脑中产生的新形象。
2.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独创新形象的过程3.幻想(特殊的创造性想象)与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理想:根据事物发展规律来想象,有实现的可能性。
空想:与理想相反,没有实现的可能。
(长生不老)一、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想象有意性迅速增长低幼儿童“跑题”,有意想象差的表现从三四年级开始,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
有意想象逐渐占主要地位。
但想象还比较简单贫乏2. 想象的现实意义日趋增强3.再造想象的精确性、完整性在逐渐发展4. 想象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画出“在天上飞的很高的飞机”二、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参阅教材)1.积极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存2.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启发儿童想象3.指导儿童阅读文艺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4.启发儿童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进行多种想象力的训练5.创造宽松自由的教育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第六章一、思维的概念(一)思维的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两个特征:间接性——指借助一定媒介,并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的加工来反映事物概括性——指能够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客观事物二、思维的种类——依据思维凭借物不同1.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指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2.形象思维——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 抽象逻辑思维——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问题情境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二)迁移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促进新问题的解决过程负迁移:已有知识经验阻碍了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三)原型启发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仿生学原型对问题解决能否起到启发作用取决于: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具有特征上或属性上的联系或相似性个体是否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中(四)定势的影响定势是由于经验形成的心理准备状,它使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当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而提高反应与解题的速度对变化了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阻碍人产生更合理与有效的思路,从而影响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五) 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着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六)动机和情绪状态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解决问题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字曲线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总是呈正相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种倒“U”的曲线关系。
该曲线表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动机强度太弱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思维活动,但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题成效。
而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并且这一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变化。
一般来说,越是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
(七) 个性特征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人际关系良好、果断、勤奋等人格特征的人,常常能克服各种内外困难,善于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式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