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讲”要追求直观
浅谈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浅谈阅读教学的切入点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更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何选取切入点,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本文将围绕着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文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切入点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水平。
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点都存在差异。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文本作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
在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时,还要考虑到文本的题材、内容和形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文本,如有启发性的科普类文章、引人深思的哲理故事等。
通过这样的文本,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收获。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同样重要。
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获取信息、理解文本和解决阅读障碍的一种认知活动。
而这种活动的培养,也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切入点。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引导、讲解案例和实例分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阅读策略。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通过预览、扫读、细读、归纳、总结等方法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教导学生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词汇猜测、逻辑推理等技巧来解决理解文本时出现的困难。
这些都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和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读懂文本,获取信息和启发。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阅读行为的态度和行为。
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阅读内容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新奇有趣的文本内容,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本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纲要:改革教学方法1、语文教学要从生动形象的直观开始2、叶圣陶提出了“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教段理论:启迪:在教师方面来说,一定要变“讲”为“导”(1)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多看,多读,多想;(2)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多写,多改,多想。
3、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1)国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4、切实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语感能力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整体改革观中的重头戏。
教学得法,事半功倍,学生受益且一辈子受用;教学不得法,事倍功半,学生受罪甚至学了比不学还要糟糕。
叶圣陶极力提倡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从生动形象的直观开始,他说:“许多东西用语言文字是绝对说不清的。
像一只杯子,你怎么用文字来正确的说清楚它的形状呢?……要讲清一个茶杯,恐怕一百个字还不够;在这一百个字当中,有生字,有虚字,而等到学生把生字认得记得了,把虚字弄清楚了,整个茶杯也就没有了。
”又如要让学生认识橘子,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橘”字,旁边再画一个圈圈,再作一番讲解,其结果,“孩子们所识得的只是一个圈圈,那就何不把一只橘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看,岂不简单明了得多。
”显然,这种从直观入手进行教育的方法,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像更为深刻。
叶圣陶曾经严肃地指出,学校里的各种功课,“国文教学受的传统影响最深,书塾的一套办法传到学校的国文课,这是国文教学劳而少功的一个原因。
”为着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排除书塾的一套办法,让学生们多多受益,叶圣陶提出了“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教段理论:每个学生在上课之前都要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并自觉利用工具书独立解决课文中字词的障碍,同时能通过预习提出心得、疑问和难点。
等到上课时,学生应该在老师的主持和指挥下积极地参加对课文的讨论,由于每个学生在预习时的收获和困惑各不相同,所以课堂讨论时通过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问题就可以解决一大半,而剩下的那一小半,只要由教师三言两语的指点和引导就能开窍。
阅读教学板书设计
阅读教学板书设计一、前言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阅读提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板书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之一,能够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因此,一个好的阅读教学板书设计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阅读教学板书设计原则1. 明确目标:每个板书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准确定位学习的重点。
2. 简洁明了:板书的文字和图表应该简洁明了,不要出现过多的冗杂内容,以免给学生造成困惑。
3. 结构清晰:将内容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布局,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4. 形象直观: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5. 美观整洁:保持板书的整洁美观,避免出现涂改、潦草的字迹等影响视觉效果。
三、阅读教学板书设计示例1. 主题:阅读技巧目标:掌握阅读理解中常用的技巧内容布局:- 预览:介绍阅读前的预览技巧,如快速浏览标题、猜测文章内容等;- 标记关键词:介绍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标记关键词、重点句子等;- 图表分析:介绍如何通过图表进行信息理解和分析;- 上下文推测:介绍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等;- 反思总结:介绍阅读后对文章进行反思总结的方法。
2. 主题:阅读策略目标:培养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策略内容布局:- 概括大意:介绍如何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找关键信息:介绍如何通过查找关键信息来解答问题;- 认识作者意图:介绍阅读中如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判断文章真假:介绍如何辨别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分析文章结构:介绍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 主题:阅读素材目标: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内容布局:- 文学作品: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并介绍其主题和阅读心得;- 历史故事:介绍一些历史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科学知识:提供一些科学知识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 当代热点:选取一些当代热点话题,鼓励学生关注时事。
发展形象思维 提高阅读能力论文
发展形象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的思维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
而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这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有可更优越的条件。
小学语文教材以记叙文为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生动感人的形象,需要小学生去感受,由感受形象进而理解课文。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运用直观,发展形象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别林斯基说:形象思维就是“用形象和图象来思考”。
这说明了图象能作为形象思维的媒介,但儿童往往由于知识经验贫乏表象储存量少,利用率低,影响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而直观教学却能够弥补这一缺陷,起到丰富表象有效运用表象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直观教学不外有如下几中情况:1、以图片简笔画、投影直观上面这种情况虽没有实物实地直观清晰生动,却有其独特的优点。
它简便易行,有一定的概括性。
有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概念,可以利用这些直观,让学生感知形成表象,运用表象去理解概念。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中动笔画一画不失为明知之举。
例如《九寨沟》在学生阅读课文时,画出看到的各种景色。
然后分析评论,分段难点迎刃而解。
2、以语言录音直观阅读教学中采用音乐和情的语言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这样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课文,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以言语直观看到采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对事物作形象的描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要求提取相应的感悟材料,能形成语言和图象的双重关系。
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感情,娓娓动听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入情入境,情趣盎然地接受知识。
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插入音乐,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一段段文字,而是在文学欣赏的同时得到了美的快感,唤起情感的共鸣。
从而在头脑中构成了一幅幅“我”与珍珠鸟在一起相处的和谐画面。
(完整版)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2、古文字介入法3、画图法4、体态语教学法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7、部件分合法8、笔顺展示法9、韵语教学法10、信息化教学法。
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的启示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 对话者之一。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1、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2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 感受、体验和理解;
3 、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
4.教学指导
1)抓准说明中心
(1)题目揭示说明中心; (2)开头提出说明中心的; (3)结尾总结说明中心; (4)中心体现在重点段落之中。
4.教学指导
(1)抓准说明中心。 (2)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 3 )弄清说明的层次,了解文章的 结构。 (4)加强直观教学。 (5)更新教学方法。
(五)默读训练
1、意义 有利于理解课文 有利于提高速度 适应范围大
2、要求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一学 段)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 出疑问。(第二学段)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第三学段)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 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第四学段)
《太阳》
太阳离地球很远。 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 坐飞机到太阳要二十几年。 130万个地球抵一个太阳。 表面温度6000°C。 中心温度 6000°Cx3000≈18000000°C
《太阳》
步行到太阳去要3500年。 太阳是个大火球。 促成气象变化。 形成生态环境。 关系密切。 杀菌防治疾病。 送来光明温暖。 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学段)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学段)
语文阅读课教学方法(具体)
语文阅读课教学方法(具体)语文阅读课有哪些教学方法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它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3.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5.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到车间、农场、博物馆等地实地观察、学习,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6.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其他心理要求的程序和方法。
7.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并锻炼自己从事某种实际活动的能力。
另外,研究性阅读、比较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也是语文阅读课中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双减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以下是双减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1.适当加强趣味识字、拼读和写字教学,增加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2.提倡在预习中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质疑,在课堂中通过交流、展示来深化理解。
3.利用课后时间,补充大量阅读。
通过补充课文相关的*、材料,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5.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并在课堂上提供交流和讨论的机会。
6.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阅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和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
谈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理解与感悟
谈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理解与感悟小学语文教学流程中,一般会先初读,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接着精读,感悟文中的关键句、重点段。
最后就是品悟,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主旨。
这里的悟是感悟,也是理解。
首先是悟意,即学生能够感悟一些字词句段的含义,尤其是言外之意。
其次是悟法,即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生动形象以及文章的读法和写法。
最后是悟情,即学生可以理解语言文字的情感和所蕴含的道理。
悟的方法有很多种,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文本出发,采用适宜的策略,引导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领悟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会把一些经历过的事情或者看到的现象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激活学生的生活库存,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地描述,具体感受课文的内涵。
在学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之前,学生就通过观看动物世界知道: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鸵鸟是奔跑的世界冠军,而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让学生围绕课题说说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有哪些?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说出飞机、火箭的速度比猎豹的速度快。
再让学生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例举了哪些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学习作者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再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再如光的速度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光的速度之快,教学时可以用一个手电筒进行展示:只要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就会出现一束光柱。
利用随手可得的事物,利用生活经验来领悟课文内容。
我们要敏于发现,善于引导,积极地将生活经验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领悟和理解。
二、展现直观形象,帮助学生顿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事物、模拟情境、具体的动作把文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化作具体的形象。
如教学《丁香结》一文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把丁香花说成丁香结呢。
语文名师陈日亮阅读教学
要点一
过度注重文本解读
在实践中,有时可能会出现过度注重 文本解读的情况,导致学生对于文本 的背景、作者的情感等缺乏了解,影 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要点二
个性化阅读的局限性
虽然个性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 立思考能力,但过度强调个性化阅读 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偏离 正确的方向,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正确 理解。
文化背景介绍
陈老师注重介绍《哈姆雷特》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体制、社会风貌等,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和文化内涵。
批判性思维培养
陈老师通过《哈姆雷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05
陈日亮阅读教学效果与 影响
想象力。
语言情感导入
通过教师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语 言,描述文本的背景、情节和人 物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阅
读情境。
温故知新导入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与文本相关的 内容,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 验与新知识建立联系,自然地进
入新课学习。
问题导学法
自主提问
0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
03
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和知识储备
陈日亮老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 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知识 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 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 的阅读热情
陈日亮老师通过精心选择阅读材 料、创设情境、组织讨论等方式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热 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飘》
陈老师通过对《飘》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学中的 爱情、家庭和战争等主题,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周刊18教育观点|阅读广场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要采取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效率,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教师要构建识读同步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要构建以文学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目标;要形成以阅读素养为主的具象阅读辅助;要在课前启思体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效保证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紧密结合课本知识,进行高效的阅读教学,解决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困惑解决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1.“识读分离”还是“随文识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生字生词的识记﹑书写依然是重点内容这些教学活动是独立进行,还是包含在阅读行为之中一直是教师的困惑点。
坚持独立进行的教师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的2.文学教育还是文章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是以“文学教育”为主要的教育目3.具象阅读还是抽象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阅读行为是要通过文字想象来进行阅4.课前预习还是课上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还是直接让学生课堂上阅读课文的效果更好呢?坚持课前预习行为的教师觉得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有利于开展翻转课堂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课堂上直接阅读的教师则是觉得教学过程中应该保持课文的神秘感,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升学习兴趣。
二、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困惑的策略1.构建识读同步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要构建识读同步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构建识读同步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喜欢读文章,而且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往往就形成了对生字﹑生词的了解与掌握。
反之,如果将识字词的教学单独拿出来,教师不仅要教学这个字的读法﹑写法,还要教学这个字能够组成的词,形成的词义等多方面的知识点。
而这些知识点完全可以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很多教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应用这种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作者:陈洁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09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是多样复杂的。
由于人们所持的理论依据不同,或者认识交代不同,教学情境则有多种分类。
这里所说的情境,即情景;场合;境地。
鉴于我们学校教学对象不同,我在此重点谈谈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众所周知,阅读一篇文章,理解是关键,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读物的意义。
理解,包括义旨理解和文旨理解两个方面。
所谓义旨,就是指理解读物本质意义;所谓文旨,就是指理解读物在为表达义旨方面所采用的写作方式、技能技巧,学会鉴赏。
通过对义旨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以下能力:①认知能力:掌握汉语的常用、词语、句式。
②检索能力:语境意义的诠释、阐释和推断。
③概括能力:句子要旨概括,结构层次、中心意思的概括,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的概括。
通过对文章文旨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如下能力:①分析能力:分析文章背景、思想、内容以及写作技巧等;②综合能力:综合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方法、语言特色、风格神韵等方面特点。
③评价能力: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准确评价,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
据此,阅读情境就有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推理情境、语言情境等。
1阅读教学中的直观情境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
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创造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通常有两种情况:(1)通过物象直观。
这是运用实际的各种模型形象来进行的,它包括各种图片,图表等。
其作用是缩短学生感知教材的时间。
如:在《古代的服装及其他》一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清代文官、武官所穿的官服,以及历代老百姓所穿的服装,让学生理解古代官服上的不同图案代表着职位的高低,了解古代老百姓的着装。
这样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服装象征意义。
(2)通过语言直观。
对一些无法运用实物直观、物象直观展现教学情境的课文,教师运用语言声调、节奏情感等多种因素,绘声绘色启迪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增加对课文感知和理解。
阅读教学中如何让-讲-恰到好处论文
阅读教学中如何让”讲”恰到好处教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廉价、最直观的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
”可见,教师的”讲”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的根本是”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
上溯历史,古人把学习叫做”读书”,把学习的地方叫”书塾”。
古人还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切肤入避的体验。
可以说离开”读”语文阅读教学便会事事皆废。
那么,读有何用呢?教师可以把语文的知识点”化整为零”,学生则对各知识点”化零为整”。
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变着法子、多种形式地让学生读:默读、轻声读、小组读、个别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积淀。
而不是”走过场”“摆样子”。
如:案例中学生个别读课题,营造神秘氛围,轻声自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小组读句子,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各自琢磨着读,读出赞叹之情,引读了解较浅显的内容等等。
可以说,开放的课堂离开读无法继续。
”读”是当今课堂必不可少的,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还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以读为本,每节课必须做到精读为本,总之,学生必须通过读领悟文章的至情、至义、至理以及文句内涵等。
二、教语文关键是教”读”语文教师当然应当做到有所教,有所不教。
但无论教师教什么都离不开”读”,可以说,教语文,关键就是教”读”,教”读”是语文教学的瓶颈。
现行的文选式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基础知识是星罗棋布地散见在教材之中的,是隐性的、单一的自读是不够的,读字、读词、读句及读题、读文都需要教,疏忽不得。
案例中”碧波万顷”的”顷”与”倾”;”忽现忽隐”的”忽”等,教师若不教,学生便读不出他们的区别和文中的准确的意思。
小岛形成的原因和小岛”忽现忽隐”的原因,教师不教,就有许多同学含糊不清。
如何读出感情是教,用线划出相关句子也是教,引导学生谈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是教......这里的”教”,就是教师”精讲”。
巧设情境,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巧设情境,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科学发现的源泉。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观察、思考、感悟,让师情、生情、文情融为一体,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之目的。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时,我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人们真奇怪,不喜欢那些美丽的风景画,偏偏只喜欢只画着“胖乎乎的小手”的这张画,这是为什么呀?学生听了也觉得奇怪。
看着他们满脸的疑惑,我趁机鼓励他们自己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孩子们兴致十足地朗读课文,不仅给出答案,还讲述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达到了自读自悟的目的。
诸如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如《小熊住山洞》,教学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冬天来了,小熊为什么还住山洞?动物们为什么给它送来鲜花?”这样设置问题,学生在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好地拓展了学生的心智品质。
二、创设直观情境,体验阅读乐趣“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
这两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
因此,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不但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那些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大胆展现自我。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创设直观情境来实现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中的意会法初探
阅读教学中的意会法初探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着“高耗低效”的尴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汉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
小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表达存在着较大差距,一般前者的发展速度快于后者,这就使得他们很多时候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因此,他们更渴望用一些特别直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语言文字学习的规律就是大量积累,慢慢感悟。
“意会”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对别人表情达意的会心理解,不求用语言精确地表述,往往只是通过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个动作等与别人求得思想与情感的沟通,并达到一种心灵的默契。
阅读教学中的意会法,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价时,借助意会的方式相互传递思想、表达情感。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各种心理品质还不够完善,使他们在表情达意时更趋向于一种形象直观的方式,所以许多时候他们更愿意选取“意会”法。
一、“意会”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1.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大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意会”法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只要他们能够用特定的方式,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或问题的看法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就行。
这种方式可歌可画,可笑可哭,还可用肢体语言演绎,深受学生的喜爱,因而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之热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能够突破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束缚,能够自由地驰骋。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意会”法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较好地帮助师生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很大部分源于学生思维的局限、知识储备的不足和生活经验的不丰富等。
“意会”法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够将学生未曾见过的事物或未曾有过的生活体验,用已认识的事物和已有过的生活体验比拟出来,从而达到以已知感受未知的目的,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遵循科学原则创设有效的阅读教学情境
遵循科学原则创设有效的阅读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教法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凭借直观的形象,唤起学生的知识与表象,激发探究欲望。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以触发灵感,激活思维,促进语言感悟与运用。
一、遵循“教材为主”的原则创设有效情境,拉近生本之间的距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始终是为“教”和“学”服务的,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效率,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拓展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为此,教师要遵循“教材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入情入境,拉近生本之间的距离,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对话。
例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在学生深情诵读“这株柳大约有两合抱粗……”这句描写柳树外形的句子之后,便引导学生概括此句内容,即写出了柳树的高大、粗壮;然后,让两位学生通过手拉手的直观演示感受“两合抱粗”的概念,再结合教室面积的大小来感受“百十余平方米”树阴的柳树的高大。
通过粗略估算与对比,学生知道了教室长约9米,宽约7米,百十余平方米相当于两口教室那么大。
再如课文中没有用大量笔墨对青海高原独特而又艰苦的自然条件的描述,但了解青海高原的独特而又恶劣的气候是理解文本的基础。
于是,笔者在教学课文第6、7两个自然段时,在空旷而又深远的背景音乐下呈现了一段青海高原自然气候条件的文字,使学生充分领略到青海高原是“生命禁区”,为学生理解高原上这株柳树的“神奇”做好了铺垫。
上述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首先立足于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文本、理解文本这一基础之上,是为教学服务的。
因为对文本中的一些表述,学生无法产生真切感受,因此,笔者通过学生演示和跟教室面积作比较,让学生来获得直观感受,进而帮助他们体会到柳树的“高大、粗壮”。
由此可见,在情境的设计过程中要不断与教学目标对接,选取那些真正具有典型性的手段、材料,避免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遵循“学为中心”的原则创设有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重难点“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呼吁教师要“目中有人”,而不是只装着教材。
直观形象法名词解释
直观形象法名词解释直观形象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化手段,让学生获得知识和体验的方法。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直观形象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直接认知、情感认同和审美享受。
直观形象法的主要方式有:(1)文字形象; (2)图画形象; (3)模型形象。
直观形象法既具有独特的优点又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优点表现在:第一,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参与感,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凭借文字材料的简洁性可对材料内容加深理解。
第三,通过直观形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等。
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有时会产生重文字轻图像,文字替代图画或肢解肢解图画的倾向。
第二,直观形象会遮盖课文的真实面目,导致误解甚至曲解原意。
这种情况多见于图片、动画等材料。
例如,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课《普罗米修斯》的文字介绍是:“普罗米修斯在火神赫淮斯托斯的帮助下为人类盗取天火,却被宙斯囚禁。
”这篇课文讲述了古希腊神话故事,其中关于普罗米修斯的情节很少,故事中的火神和天神几乎都是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课文中的故事可能完全是编者按照自己的想象虚构的,并非真实存在的。
这样的课文和一般的科学常识介绍文章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此时采用直观形象法进行教学就容易产生误解。
其实这个情况也说明,不管是介绍还是叙述类文本,一定要把准确、真实的情况告诉给学生。
第三,没有教师及时恰当的指导,直观形象法容易使学生流于肤浅,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教师在直观形象法的运用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应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段,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画面或情景。
这种想象可以是回忆、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设想和创造。
(2)要尽量避免用纯粹的图像代替文字。
(3)要选择内容健康积极的、正面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示范和引导,避免提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东西。
(4)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语言特点,尤其是用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可视化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可视化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扩大词汇量、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由于语文教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视化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图表、图像和其他视觉元素的运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背景传统语文教学方式通常以文字为主要媒介,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来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文字本身的抽象性使得他们难以全面理解,尤其是对于那些视觉思维更为敏感的学生来说。
因此,将可视化元素引入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可视化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1. 图表分析在介绍文章之前,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文章的结构、主题和重点。
将这些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捕捉文章的重要信息。
2. 图像描述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图像来辅助描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或者文章所描绘的场景。
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视觉记忆能力。
3. 视觉提示在文章中嵌入一些视觉提示,比如特定的符号或者标记,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通过这些视觉提示,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到关键词、关键句,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4. 视频解说针对一些复杂的文章或者诗歌作品,可以通过制作视频解说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
视频解说可以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更好地领悟作品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四、案例分析以一篇诗歌作品为例,通过可视化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图表分析:通过一张表格,将诗歌的结构和主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
2. 图像描述:选择一些与诗歌意境相符的图像,辅助学生理解诗歌描述的场景和情感,增加学生的情感共鸣。
3. 视觉提示:在诗歌中加入一些视觉提示,比如加粗关键词、使用不同颜色的字体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小学英语直观教学方法(完整版)
小学英语直观教学方法(完整版)小学英语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是一种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综合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现象、物理、化学过程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下是小学英语直观教学的一些方法:1.实物教学:实物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和词组的意义。
例如,在教水果、蔬菜、文具等单词时,可以使用实物进行教学。
2.图片教学:图片是另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和词组的意义。
例如,在教动物、植物、建筑物等单词时,可以使用图片进行教学。
3.动画教学:动画教学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英语单词和词组的意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运动、自然现象等单词时,可以使用动画进行教学。
4.声音教学:声音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和词组的意义。
例如,在教动物、乐器等单词时,可以使用声音进行教学。
5.表演教学:表演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和词组的意义。
例如,在教人物、场景等单词时,可以使用表演进行教学。
总之,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和词组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拍手拍手游戏在英语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短语、句子等,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拍手游戏:1.拍手记忆单词: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说出英语单词,另一人拍手回应,例如说“book”,则另一人拍手“book”,然后继续下一轮,直到有人记错或忘记拍手,游戏结束。
2.拍手猜物:教师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铅笔、橡皮、书本等,放入一个袋子中,然后让学生拍手猜物,教师从袋子中拿出一件物品,让学生猜出是什么物品,并说出英语单词,拍手回应。
3.拍手说句子: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个英语句子,另一人拍手回应,例如说“Iamelevenyearsold.”则另一人拍手回应“Iamelevenyearsold.”,然后继续下一轮,直到有人说错或忘记拍手,游戏结束。
阅读教学理论
阅读教学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阅读研究专家布卢姆(b·bloom)在他所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儿童高级的阅读技能”。
英国苏格兰的一位学者约翰·洛根认为,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训练学生把文字符号转化成有意义的形式的思维过程,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
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从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需要两方面来看,采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教《夜色》时,先播放一段关于塞万提斯画作《唐吉老爹》的视频,然后向学生介绍该画的背景资料:本世纪初,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大街小巷经常有乞丐沿街乞讨,一天,一个名叫唐吉老爹的富商决定为自己的花园买些泥土。
他命令仆人去附近一个小镇买来一些混杂着各种颜色的泥土,结果这些泥土全都卖光了。
唐吉老爹心急如焚,但没有任何办法。
这时,一个路过的小男孩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只要将上面混杂的各种颜色的泥土搅拌均匀,不就又有泥土了吗?他在盆里搅呀搅,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但是,小男孩始终不灰心,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唐吉老爹十分感激小男孩的帮助,特地绘制了这幅画送给他。
后来,小男孩长大了,画也越来越出名。
听完故事,再让学生去读这篇文章,使学生对画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又如在教《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黑板上的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母亲节的由来。
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讲解“那天正是母亲节,你一大早就起床了,却看见妈妈躺在床上已经去世了……”边读边演示插图,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画面中真切感受到母亲勤劳的一生。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字词,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
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出发,多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廉价、最直观的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
”可见,教师的“讲”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直观性的“讲”,就是要凸现语言的趣味性、具体性、形象性和逻辑性,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跃入高层,达到阅读教学理想的境界。
一、“讲”的规范性阅读教学无论如何是不能回避“讲”的,并且必不可少,但教师的“讲”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符合逻辑规律,思想无谬误,知识无差错,一字一句必须严谨。
表达概念、叙述事理力求做到干净利落,要惜“讲”如金,切忌喋喋不休,使学生产生厌恶感。
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用语言的魅力去“征服”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白头翁的故事》时,学生提出:“小鸟有翅膀,本来就会飞,为什么还要跟大雁学飞行呢”此时,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而提出的问题,随即讲:“是呀,小鸟本来就会飞,为什么还要向大雁学飞行呢”这既艺术地肯定了发问的学生,又很策略地组织了更多学生进一步加以思考。
教师的这种高度浓缩性的语言,给学生打下深深的烙印。
二、“讲”的情趣性使“讲”富有情趣,必须生动形象,善于描绘和比喻,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让抽象的事物产生“视觉效果”,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窥其貌,如临其境,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架起联想的桥梁。
心理学实验表明,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就容易在头脑中扎根。
情感是语言的动力,“情动而辞发”,没有情感的语言怎么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生动地“讲”,就是千方百计把语言形象化,把深奥道理浅显化,做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使学生乐学易学。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熟悉生活、熟悉学生,这样才能找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生动语言。
三、“讲”的节奏感语言的节奏感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引发的口头语言快慢、高低、断续的有致变化,语言、语调的刚柔、抑扬的有机结合。
语言、语调的恰当应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风格韵调。
课堂教学中,每逢讲到重点、难点的内容,声音要有力度,必要时还应重复讲;讲到快乐的地方,应自然地流露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应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应变得缓慢而低沉。
“讲”的语调高低,情感起伏的语音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从而导致学生大脑不断产生兴奋,引起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讲”的启发性教师的“讲”,必须通俗易懂,清晰周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每篇课文有一个完整的中心思想,教师不能把简单的问题讲得复杂化、模糊化,同时,要把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讲得形象化、通俗化。
讲得通俗易懂,并非把话说尽,必须留有余地,让学生去咀嚼、回味,去联想、思考。
有人比喻“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请注意,教师的“讲”,应恰到好处地把握这把语言钥匙!五、“讲”的幽默性教师的语言幽默,富有艺术魅力,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情景、观点、事物来产生幽默,以增强“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做到寓教于乐。
特别要注意讲到深奥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插进一段幽默的比喻或一个通俗风趣的故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会收到自领其意、自晓其理的效果。
教师的“讲”追求直观,是教学艺术中关键的一环。
故而,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加强语言直观性的运用,以达到丝丝入扣,撩动心弦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