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
34.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的比值。
35.灌溉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36.轮灌: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实行轮灌的渠道称为轮灌渠道。
37.渠道最小流量:在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在正常工作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14.径流总量:某段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流量。
15.径流深:将径流总量均匀分布在流域集上的水层深度。
16.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的径流量。
17.作物需水规律:作物生长过程中,日需水量及阶段需水量的变化规律。
18.灌溉渠道系统: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
9.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有:总结群众生产灌水经验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
10.降水历时:一次降水至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11.降水时间:相当于某一降水量所经历的时间。
12.降水量:在一段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储水量。
13.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19.原材料系数:局部原材料比重与制成品材料总数之比。
20.斗、农渠上的分水闸叫斗门、农门。
21.渡槽:过水桥,是用明槽代替渠道穿越障碍的一种交叉建筑物。
22.倒虹吸:用敷设在地面或地下的压力管道输送渠道水流穿越障碍的一种交叉建筑物。
23.涵洞:横穿渠堤、路堤、路基,具有封闭断面的输水或泄水建筑物。
1.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农田水利学整理
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子持水率: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率降低至吸湿系数的1.5~2.0倍时,就会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这时的含水率称为凋萎系数田间持水率: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做田间持水率干旱:农田水分不足涝:由于降雨过多,使旱田地面积水,稻田淹水过深,造成农业欠收的现象渍: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或土壤上层滞水,因而土壤过湿,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或失收现象洪灾:因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作物需水量:作物正常生长时,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发量,又称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的大小与:1)气象条件(温度、日照、湿度、风速);2)土壤特性:土壤含水量、质地、密度等;3)作物性状:品种、生育阶段、长势等;4)人为措施:灌溉排水、耕作等有关参照作物需水量ET0: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的灌溉制度: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灌水定额m为:m=Wmax-Wmin=667nH(θmax-θmin)或m=Wmax-Wmin=667γH(θ’max-θ’min)灌水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净又称灌水模数P51的公式2-32考计算畦灌:将田块用畦埂分割成许多矩形条状地块,灌溉水以薄层水流的形式输入田间并渗入壤的灌水方法。
适合窄行密植作物,小麦等。
沟灌:沟灌是指将灌溉水引入田间垄沟,并借助重力作用及毛细管作用向灌水沟四周土壤入渗的灌水方法。
适合宽行作物,棉花等。
优点:不会破坏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不导致田面板结,能减少土壤蒸发损失喷灌: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输送至灌溉地段,喷射到空中,以降雨方式进行灌溉。
优点:均匀(尤其是土壤渗透性强)、可实现小定额灌水、对地形适应性强、机械化程度高。
农田水利学复习5篇
农田水利学复习5篇第一篇:农田水利学复习灌溉用水量一、名词解释 1.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3.田间持水率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4.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及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5.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6.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7.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8.灌水率(灌水模数)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q净。
9.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表示。
二、简答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按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其中土壤水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按形态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主要有四种:质量百分数,以水分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表示;体积百分数,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表示,或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表示;相对含水率,以土壤实际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表示;水层厚度,将某一土层所含的水量折算成水层厚度,以mm计。
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土壤水按是否能被作物利用而划分为无效水、过剩水和有效水。
其中无效水是指低于土壤吸着水(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过剩水是指重力水,有效水是指重力水和无效水之间的毛管水。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农田水分不足引起作物产量减少或绝收的灾害称为旱灾。
洪灾主要是指河、湖泛滥开形成的灾害。
涝灾是指旱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导致农业减产的现象。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薄膜水3、吸湿系数4、凋萎系数5、田间持水率(二)选择题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最大分子持水率D.凋萎系数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凋萎系数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最大分子持水率B.毛管持水量C.田间持水率D.饱和含水率5、土壤吸力小于( )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B.2MPaC.2.5MPaD.3MPa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A.洪灾B.涝灾C.渍灾D.洪涝灾害(三)问答题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6、何谓SPAC?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一)名词解释1、作物需水量2、作物系数3、灌溉制度4、灌水定额5、灌溉定额6、灌水率(灌水模数)(二)选择题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土壤B.气象C.作物D.农技措施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B. 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C.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D.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B.玉米C.水稻D. 棉花4、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D.净灌水流量5、()宜采用畦灌。
A.水稻B.小麦C.玉米D.棉花(三)问答题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2、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4、何谓需水模系数?有何作用?5、什么是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有容有哪些?5、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7、为什么要对初拟灌水模数图作必要的修正?如何修正?8、什么叫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有哪些基本类型?第三章灌溉水源与灌溉工程水利计算(一)名词解释1、水资源2、地下水3、灌溉设计保证率3、抗旱天数4、无坝取水(二)问答题1、灌溉水源包括哪几种类型?2、灌溉水质包括哪几方面容?3、灌溉设计标准有哪两种表示方式,各适用于什么情况?4、简述以河流为水源的取水方式类型。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自我知识整理·绪论【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我国古代4大灌溉工程】夏商时期,黄河流域就出现了“沟洫”,即兼作灌溉排水的渠道。
---现在的“水渠”公元前六世纪,楚国人民兴建了芍陂,利用洼地建筑了长约100里的水库。
---楚国孙叔敖修建的大型陂塘蓄水工程公元前四世纪,魏国西门豹治邺时,创建了引漳十二渠。
-----河南安阳邺西12道拦河低溢流堰公元前三世纪,李冰在四川兴建了我国古代最大的灌溉工程——都江堰仍然发挥作用的是:都江堰、郑国渠(现在改为陕西泾惠渠是中国最古老的灌溉工程,由单一的渠道灌溉发展为渠井双灌、灌排结合、旱涝保收的大型灌区)【我国农田水利目前存在的问题】1、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
2、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3、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
【发展农田水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城市地下水超采与水资源污染严重;江河水资源高泥沙含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2)干旱:我国每年因干旱缺水少产粮食1000亿公斤。
(3)灌溉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200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工业和城市发展将进一步的挤占农业用水;灌溉水源的污染性使农业灌溉形式更严峻;农业内部的用水矛盾加剧:农业、造林、人工草场、水产都需要。
(4)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0.4左右(总饮水量5000多亿m3 ),先进国家0.8-0.9,如提高0.1-0.2,每年可节约水量400-800亿m3农田水利利用效率低【目前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途径】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围观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简述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㈠调节农田水分状况: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一般有:(1)灌溉措施:补充水分不足(2)排水措施:控水,排盐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需要研究的内容:(1)农田水盐运动规律(2)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3)灌排系统布置(4)灌排系统管理㈡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有:(1)蓄水保水措施:水库等(2)调水排水措施:渠道等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需要研究的内容:(1)制定水土资源规划(2)水资源合理配置(3)洪涝规律【为必备问题】(为自主选择问题)·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农田水分有地面水、土壤水(是一种稀薄的溶液,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和土粒间孔隙中的水分,土壤的重要组成;土壤肥力主要因素;作物需水的基本来源;)和地下水三种形式,土壤水又可分为汽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其中对农作物有效的主要是毛管水;液态水根据其受力和运动特征可分三种形态,分子引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毛管水是土壤对水分子的吸附力水分子之间的粘着力以及水的表面张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作物有效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率与凋萎系数之差(一) 土壤水存在的形式(按形态分)(1)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2)吸着水:吸湿水(被紧束于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下自由移动的吸着水)&薄膜水(吸附于吸湿水外部,只能沿土粒表面进行速度极小的移动的吸着水)(3)毛管水:悬着毛管水&上升毛管水)(4)重力水:超出毛管含水率的部分(二)土壤水存在的形式(按有效性分)---【简述土壤的有效性】(1)无效水:=吸着水(2)有效水:=田间持水量(注意:不等于毛管水0.01-0.03MPa)-凋萎系数(1.5MPa)(3)过剩水:=重力水不同的土壤质地,吸力特性不同【土壤水吸力】为土壤颗粒对水分的吸附力,是基质势与溶质势之和的负数。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旱涝灾害,合理而科学的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吸水力是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的,通过测定不同含水量时的土壤水吸力的相应值,并绘制成曲线,成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4.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水定额与灌溉定额)5.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6.充分灌溉:指通过灌溉措施,使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处于最优水分状态,作物产量最高。
7.灌水方法: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湿润作物根区土壤的方式8.畦灌:用临时修筑的土埂将灌溉田块分隔成一系列的长方形田块。
适用于小麦、谷子、花生、芝麻等作物种植。
9.淹灌法:先灌溉至土壤水饱和,然后再土壤表面建立并维持一定深度水层的地面灌水技术。
10.灌溉水源:指天然水资源中可利用为灌溉的水体,主要有河川径流、当地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再生水等11.水质:指水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状,水中含有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含沙量、含盐量、有害物质含量、水温)12.集流效率:某时段内或某次集流面的集流量占同一时期内的降水量的比值二、填空题1.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固体、液体、气体,液态水又可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吸着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部分有效),毛管水(有效水)包括上升毛灌水、悬着毛管水。
2.土壤水势的分类溶质势、基质势、重力势、压力势、温度势3.土壤干旱分为生理干旱、大气干旱、土壤干旱4.农田水分消耗主要五个方面植株蒸腾(生理需水)、棵间蒸发(生态需水)、深层渗漏、田间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5.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气候因素、作物因素、土壤因素、农业因素6.农田水分亏缺的评价指标有土壤水分指标(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气候指标、作物水分生理指标7.灌水方法类型:地面灌水方法、喷灌灌水方法、微灌灌水方法、地下水浸润灌水方法8.灌水质量评价指标: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田间灌溉水储存率、田间灌水均匀度9.小畦灌“三改”指的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10.喷灌的工作制度分为齐头并进、交叉前进、两端交叉前进11.喷灌主要分为管道式喷灌系统、机组式喷灌系统,其中管道式由水源工程、水泵和动力机、压力管道、喷头、保护及控制装置等组成12.微灌按照灌水器的出流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滴灌、微型喷洒灌溉、地表下灌溉、涌泉灌溉13.微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四部分组成14.地表水取水方式主要包括: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水库取水、抽水取水15.地下水取水方式主要包括:垂直取水、水平取水、双向取水建筑物、引泉工程16.坎儿井主要包括竖井、暗渠、明渠、涝池17.雨水蓄集利用工程由集水工程、蓄水工程、灌溉工程构成18.集流面的处理国外主要采用植被管理、地表处理、化学处理19.蓄水设施有涝池、旱井、水窖、水窑窖20.灌溉设计标准一般以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也可以以抗旱天数进行设计.21.现代化灌区的特点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22.管道输水系统由水源与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田间灌水系统、附属建筑物与装置构成。
农田水利学复习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包括作物播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非充分灌溉:允许作物受一定程度的缺水和减产,但仍可使单位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非充分灌溉制度:是在有限灌溉水量条件下,为获取最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目标,对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进行最优分配的优化灌溉制度。
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对旱作农田,指蓄存在计划湿润层中的灌溉水)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
有效降雨量:一般认为是设计降雨量减去地面径流量与深层渗漏量之后,保持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为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
地下水补给量:指地下水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作物根系活动层内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件范围。
一般称为灌水地段或地块。
地面灌溉:是水从地表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管作用浸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
可分为畦灌、沟灌和淹灌。
畦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狭长地块——畦田,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壤。
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
畦灌适用于小麦,谷子等窄行距密播作物以及牧草和某些蔬菜。
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使水在沟中边流动边渗透的一种灌水方法。
沟灌适用于宽行距中耕作物。
淹灌:先使水分饱和土壤,然后在土壤表面形成水层的一种灌水方法,仅适用于水田。
需水临界期:通常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需水最迫切以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的时期。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第一章1、、农田水分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
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运动:吸着,毛管,重力。
3、凋萎系数: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时的土壤含水率。
田间持水率:土壤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吸湿系数:空气饱和时的干土吸湿量。
最大分子持水率: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4、干旱:农田水分不足。
涝:地面水过多,使旱田地面积水,稻田淹水过深,造成农业欠收的现象。
渍: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失收的现象洪灾: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
第二章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叶片扩散到大气的现象)、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蒸发)和深层渗漏(旱田中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渗漏的现象)。
2、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消耗的水量,又叫腾发。
田间耗水量:腾发耗水量和稻田渗漏量之和。
3、作物需水量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气象条件、土壤含水状况、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
5、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
6、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7、稻田的水量平衡方程:h1+P+m-WC-d=h2旱田的水量平衡方程:Wt-W0=Wr+P0+K+M-ET;t=(W0-Wmin)/(e-k);这一时段末的灌水定额m为:m=Wmax-Wmin=667*n*H*(θmax-θmin)(H:m m:m3/亩r:t/m3)8、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在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10、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农田水利学一、名词解释1、地下水临界高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2、水滴打击强度:单位喷洒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
3、田间工程:通常是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和固定沟道之间的农田建设工程。
4、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5、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亦即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
喷灌均匀度: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喷灌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6、灌溉设计保证率: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7、涝灾;因当地降雨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田面积水,使作物受淹引起减产或失收渍灾:因地下水位过高,根据土壤中的含水量过大,长期超过农作物正常生长允许的限度,使作物生长受抑的灾害现象。
二者相同点:农田水分过多不同点:涝灾地面积水过多,而渍灾则是地下水位过高,不出现地面积水,只是土壤含水量大,不如涝灾来得明显和快速。
8、田间持水率: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凋萎系数:使作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的含水率(约为吸湿系数的1.5~2.0倍)9、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所消耗的水量之和。
0E ET α= 或 b +=O aE ETET ——某段时间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mm 计;O E ——与ET 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mm 计;a ,b ——经验常数;a ——需水系数,或蒸发系数。
10、抗旱天数: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
二、简答题1、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措施:(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①灌溉措施:按作物所需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补充水分不足;②排水措施: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使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
第一章1.我国35年来水利建设的主要效益是什么?(1)提高了江河防洪能力,初步控制了普通洪水灾害,保障了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提高了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为农业丰产创造了条件。
(3)提供了大量水资源,全国修建了很多高灌站、排灌站、蓄水池和其他水利工程,解决了边远山区和水源困难地区的几千万人饮水困难和千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4)农村小水电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工业和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田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
(5)初步治理了水土流失,发展了牧区的水利建设等。
2.农田水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一、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3.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有哪些?(一)灌溉措施即按作物的需要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二)排水措施即借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承泄区(河流或湖泊),使农田保持适宜的水分、养料、通气和热状况,以适应农作物的生长。
在平原低洼和易盐碱地区,排水系统还同时具有降低地下水位和排除盐分的作用。
4.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的措施什么?(一)蓄水措施主要通过水库、河网、湖泊洼淀、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季节或多年范围内)和地区上(河流上下游之间、高低地之间)的分布状况。
通过蓄水措施可以减少汛期洪水流量,避免暴雨径流向低地汇集,可以增加枯水时期河流流量以及干旱年份地区水量的贮备。
(二)引水、调水措施引水、调水措施主要是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第二章1.什么是水资源?一般将天然水中可供利用的部分称为水资源。
它主要包括可更新的淡水水体,即地表水(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土壤水、冰川水、大气水等。
2.什么是水体?水体是以一定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球表面的江河、湖泊、沼泽、冰川、海洋以及潜藏在地下的地下水等)的总称。
农田水利学整理
一、填空题1、农田水利学研究对象: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2、农田水分存在形式: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汽态、吸着、毛管、重力水)3、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深层渗漏。
4、作物的灌水制度:灌水次数、日期、定额、灌溉定额。
5、局部灌水方法有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膜上灌。
6、灌水渠系可分为干、支、斗、农渠四级固定渠道。
7、喷灌主要技术要素喷灌强度、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
8、滴灌系统的组成水源、首部枢纽、及各级输水管道和滴头。
9、灌溉取水方式:有坝、无坝、水库、抽水取水。
有坝枢纽:拦河闸、进水闸、冲沙闸、防洪堤10、渠道输水损失有水面蒸发、渠床渗漏、闸门漏水、渠道退水。
11、田间排水的任务是除涝、防渍、防土壤盐渍化、改良盐碱土、为适时耕作创造条件。
12、灌溉排水管理:工程管理(基础)、用水管理(中心)、组织管理(保证)、生产管理(手段)。
13、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参照作物需水量、实际需水量。
直接计算需水量方法:以水面蒸发为参数、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
14、有效水指的是重力水和无效水之间的毛管水。
15、产生干旱的原因不同,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16、渠系建筑物分:引水、配水、交叉、衔接、泄水、量水建筑物。
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涵洞、渡槽、倒虹吸、桥梁。
17、按可移动程度灌溉管道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
18、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有除涝排水、防渍排水、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改良盐碱土、农业耕作条件。
19、排水系统一般包括排水区内的排水沟系、蓄水设施、排水区外的承泄区及排水枢纽20、固定管道的种类:水泥土管、素砼管、污工涵管、石棉水泥管、塑料管、钢筋砼管、铸铁管、钢管。
21、移动管道的种类:铝合金管、镀锌薄壁钢管、塑料管、胶管、薄膜塑料管22、排水区涝渍成因:一是来水过多,二是排水不良。
23、水量调配方式:分片包干、联合运用二、名词解释1、凋萎系数:土壤含水率降低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时的土壤含水率。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一、绪论:1、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2、农村水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
3、农田水利状况: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
第二章:1、土壤水的分类: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焉点。
田间持水量: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3、区别涝灾和滞害:涝:降水过多形成田面积水并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4、农田水分消耗的3条途径:1.植物蒸腾2.株间蒸发3.深层渗漏3个方程式:植物蒸腾量+株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5、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6、α及k值法的适用条件:(1)“α”值法基本公式:ET=αE0 或ET=aE0 +b式中:ET ——某时段内作物田间需水量,mmE0 ——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α——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
a,b——经验常数。
(2)“K ”值法基本公式:ET=KY 或ET=KYn+c式中:ET——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3/亩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K——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m3/kg;n、c ——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
7、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的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总称。
8、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量。
9、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10、水稻充分灌溉制度的基本方程式及原则:(一)泡田定额计算公式:M1=0.667(h0+S1+e1t1-P1)式中: M1——泡田定额,m3/亩;h0 ——插秧时田面所需水深,mm;S1 ——泡田期渗漏量,mm;t1 ——泡田期的天数,d,e1 —— t1时期内水田田面平均蒸发强度,mm/d;P1 —— t1时期内的降雨量,mm 。
农田水利要点
一、名词解释1、水分循环: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作用,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成为水分循环。
2、径流:径流主要是降水产生的,降水自流域内汇集到河网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成为径流3、流域:汇集地面来水和地下来水的区域叫流域4、重现期;所谓重现期就是指平均多少年重复出现一次,或多少年一遇的意思5、保证率;在进行水利计算时,将经验频率换算为保证率的概念。
如对降雨而言,就是某一降水量获得保证的年份数占计算总年数的百分比6、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m3/s7、入渗:指水分自地表垂直进入土壤的过程8、作物需水量:把作物生育期内的作物蒸发蒸腾量之和称之为作物需水量。
9、作物的需水规律:作物需水量在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的变化和分配规律称为作物的需水规律或需水模系数10、需水临界期:通常把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需水量最迫切以至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也称需水关键期。
11、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水分的数学关系。
12、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的制度。
13、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14、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15、灌水率:灌区单位面积(例如以万亩计)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净,又称灌水模数。
16、灌溉用水量:灌溉土地需从水源取用的水量。
17、全面灌溉:灌溉时湿润整个农田根系活动层内的土壤18、局部灌溉:灌溉时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仍保持干燥。
19、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或单位时间喷洒在地上的水深。
20、喷灌均匀度:指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喷灌质量的重要指标。
21、滴灌土壤湿润比:湿润土体占计划湿润层总土体的百分比22、渠道水利用系数: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水的利用系数。
农田水利复习题
绪论◇名词解释①农田土壤水分状况②地区水情③涝灾④渍灾⑤旱灾⑥洪灾◇问答题①农田水利学的性质和研究任务是什么?②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有何特点?③今后世界灌溉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名词解释①凋萎系数②田间持水率③吸湿水④薄膜水⑤吸湿系数◇选择题①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②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最大分子持水率D、凋萎系数③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凋萎系数④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最大分子持水率B、毛管持水量C、田间持水率D、饱和含水率⑤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A、洪灾B、涝灾C、渍灾D、洪涝灾害◇问答题①什么是旱作地区的适宜农田水分状况?②什么是水稻地区的适宜农田水分状况?③为什么要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名词解释①植株蒸腾②株间蒸发③深层渗漏④作物需水量⑤田间耗水量⑥作物需水临界期⑦灌水定额⑧灌溉定额⑨灌溉用水量⑩灌溉设计保证率○11灌水率○12灌水率图◇问答题①什么是农作物灌溉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有何意义?②什么是灌溉设计保证率?常用的灌溉设计标准有哪些?③什么是设计典型年?如何确定设计典型年?◇计算题①用“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耗水量。
已知:(1)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4月至8月80cm口径蒸发皿的观测资料见表1;(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α值及日渗漏量见表2。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推求该地水稻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耗水量。
②用列表法推求南方某灌区晚稻灌溉制度。
已知:(1)晚稻各生育阶段水面蒸发量和需水系数见表1(稻田渗漏量为3.01mm/d);表1 1963年晚稻逐日耗水量计算表(2)晚稻生育期降雨量见表2;表2 1963年7月~10月逐日降雨量表(mm)(3)晚稻各生育阶段设计水层见表3。
农田水利学必考复习资料.doc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土壤水、地ifij 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K 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 地区水情:主要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介情况及其动态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莕水保水措施和调水、排水措施淤灌工程(概念):引洪淤灌的优点:改良盐碱地,提髙土壤肥力第一章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以重量百分数表示(重量/%):❖以容积百分数表示(容积/% ): 土壤含水量=^0^X100% =赦觀/赦,XI00%烘干土 f 土壤容重 =土壤重量含水量x 土壤容重田间持水率(概念):(理论上)灌水两天P 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 (实际上)指土壤 不受地下水影响所能保持水分的敁大数fi 指标,使土壤对作物冇效水的上限。
土壤水分入渗规律:1) 当入渗前土壤的初始含水率很小时,地面维持有薄水层的初始入渗速度很大,地面 处的土壤含水率在很短的吋间内就接近于土壤的饱和含水率。
2) 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由于入渗路径加长,从地而到入渗锋而的水势梯度逐渐减小, 所以入渗速度也不断地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值,它接近于土壤的渗透系数K 。
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蒌时的土壤含水率,其数量钮括伞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 它是作物可利川水簠的卜‘限,可川吸'湿系数的1.5〜2.0倍代替凋蒌系数,也可通过实测求得.第二章作物需水量:生长在人而积上的无痫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官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 屮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景。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作物需水量的表示方法):梢株蒸腾棵间蒸发 深层滲漏或田间渗漏 地表径流 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 作物耗水量,简称耗水量:就某-•地区而言,指異体条件卜'作物获得一定产景吋实际所消耗 的水量。
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区别与联系:需水fi 是一个理论值,乂称为潜在蒸散fi (或潜在腾发fi ), 而耗水量是一个实呩值,又称实际蒸散量。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终极版)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终极版〕一、题型 (1)二、名词解释 (1)三、各章节重点 (2)四、习题汇总 (10)一、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计算二、名词解释〔按拼音排序〕SPAC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
这一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
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
承泄区:指位于排水区域外,承纳排水系统排出水量的河流、湖泊或海洋等。
大田蓄水能力:指田块内部拦蓄雨水能力的限度。
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其大小与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气象条件、灌溉排水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关。
凋萎系数:使植物发生永久凋萎现象时土壤的含水率。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方案湿润层:通常以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作为灌水时的土壤方案湿润层。
加大流量: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所得到的平安流量。
抗旱天数:是指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
临界不冲流速:在稳定渠道中,允许的最大平均流速成为临界不冲流速,简称不冲流速,最小平均流速称为临界不淤流速,简称不淤流速排涝模数:单位排水区域面积上的排涝流量排涝水位:排水沟宣泄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
农田水利学重点整理
农田水利学重点整理农田水利学整理绪论1、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通过灌溉和排水设施,包括改变农田小气候);(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2. (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的水利措施:a.灌溉措施(即按照作物的需要,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b.排水措施(即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河流或湖泊等),使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
)(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地区水情主要是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的措施:a.蓄水保水措施(通过修建水库、河网和控制利用湖泊、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分布状况);b.调水、排水措施(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3、洪:因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涝:因当地降雨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田间积水,使作物受淹减产;旱: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作物需要使作物暂时凋萎或干枯死亡;渍:作物根系活动层中的土壤含水量过大,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关系失调导致作物生长受抑或者死亡;盐碱化: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盐分含量高,导致作物“生理干旱”,土壤底层或地下水中的易溶性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1、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土壤水按形态不同分类:汽态水、吸着水(吸湿水(无效水)&薄膜水(难有效水或无效水))、毛管水(有效水)、重力水(过剩水)(注:低于土壤吸着水即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为无效水,有效水通常是指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之间的水量。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SPAC:是土壤-作物—大气组成的物质和能量连续的系统。
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其数量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
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此时土壤毛管力在0.1~0.3atm 之间田间工程: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非充分灌溉:允许作物受一定程度的缺水和减产,但仍可使单位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非充分灌溉制度:是在有限灌溉水量条件下,为获取最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目标,对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进行最优分配的优化灌溉制度。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山丘区及风沙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水土流失包括土壤侵蚀和水的损失,也称水土损失。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对山丘区、风沙区水土资料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
灌溉对水源的要求:水位、水质、水温渠道水利用系数(对旱作农田,指蓄存在计划湿润层中的灌溉水)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题土壤水的分类: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渠道的水量损失包括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和渠道退水等常见的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等。
常见的衔接建筑物有跌水或陡坡。
渠道系统: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
渠道系统的组成:渠首工程(取水枢纽)、输配水工程(渠道)、田间工程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SPAC:是土壤-作物—大气组成的物质和能量连续的系统。
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其数量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
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此时土壤毛管力在0.1~0.3atm 之间田间工程: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非充分灌溉:允许作物受一定程度的缺水和减产,但仍可使单位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非充分灌溉制度:是在有限灌溉水量条件下,为获取最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目标,对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进行最优分配的优化灌溉制度。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山丘区及风沙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水土流失包括土壤侵蚀和水的损失,也称水土损失。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对山丘区、风沙区水土资料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
灌溉对水源的要求:水位、水质、水温渠道水利用系数(对旱作农田,指蓄存在计划湿润层中的灌溉水)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题土壤水的分类: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渠道的水量损失包括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和渠道退水等常见的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等。
常见的衔接建筑物有跌水或陡坡。
渠道系统: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
渠道系统的组成:渠首工程(取水枢纽)、输配水工程(渠道)、田间工程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
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又可把灌溉渠道分为若干等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农渠以下的小渠道一般为季节性的临时渠道。
渠道的工作制度就是渠道的输水工作方式,分为续灌和轮灌两种地下水的取水方式:垂直取水建筑物管井、筒井;水平取水建筑物坎儿井、卧管井、双向取水建筑物田间排水的任务:除涝、防渍、防止土壤盐渍化、改良盐碱土以及为适时耕作创造条件等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以及为达到这些要求而修建的田间排水系统的规格、布置和结构.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水沟系、需水设施、排水枢纽、承泄区渠系建筑物:各级渠道上的建筑物1.引水建筑物2.配水建筑物1)分水闸2)节制闸3.交叉建筑物4.衔接建筑物5.泄水建筑物6.量水建筑物三、问答题1、简述农田水利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的基本内容农田水利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及其有关的地区水利条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基本内容:⑴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及其调节措施。
研究农田水分、盐分运动规律,以及与作物生长的关系;研究不同地区灌溉工程形式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管理方法。
⑵研究地区水情及其调节措施①调水、排水措施: 1、地区域间 2、流域间②蓄水、保水措施: 1、工程蓄水 2、田间蓄水2、什么是农田水分状况,过多过少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存在的形式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①大气降水补给农田水分过多;②洪水泛滥、湖泊漫溢、海潮侵袭或坡地地面径流汇集等使低洼地积水成灾;③地下水位过高,上升毛管水不断向上补给;或因地下水从坡地溢出,大量补给农田水分;④地势低洼,出流条件不好。
调节措施:分析农田水分过多成灾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以治理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降雨量不足;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较多;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调节措施:灌溉是补充土壤水分的主要方法。
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降雨利用量,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区别涝灾和滞害:涝:降水过多形成田面积水并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3、入渗过程的一般规律:在形成水层以前,土壤入渗速度的大小决定于降雨和喷灌强度。
随着入渗时间增大,入渗能力逐渐减弱,当降雨和灌水强度超过入渗能力时,田面将形成水层。
此时,土壤的入渗能能力决定于土壤的入渗能力。
4、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作物需水量与田间耗水量间有何区别?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农田水分消耗的3条途径:1.植物蒸腾2.株间蒸发3.深层渗漏直接法:(1)“α”值法基本公式:ET=αE0 或ET=aE0 +b(2)“K ”值法基本公式:ET=KY 或ET=KYn+c5、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及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为:随着作物的生长和叶面积的增加,需水量值也不断增大,在作物苗期,需水量值较小,当作物进入生长盛期,需水量增加很快,叶面积最大时,作物需水量出现高峰;到作物成熟期,需水量值又迅速下降。
(1)作物因素。
不同品种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差异,如耐旱品种需水量小;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不同;不同长势的作物需水量不同(2)气象因素。
不仅影响蒸腾速率,也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当气温高、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小时,需水量会增加。
(3)土壤因素。
主要有质地、含水量、颜色、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
6、简述灌溉用水量概念、计算方法与其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
灌溉用水量:指灌区灌溉面积上要求水源供给的总灌溉水量。
灌溉设计保证率:某灌溉工程在长期使用工程中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
灌溉用水量推算有直接推算法和间接推算法两种。
一)根据灌溉用水流量计算(“灌水率法”)二)根据灌溉制度计算(“直接法”)(三)根据综合灌水定额计算(“间接法”)任一时段的灌溉用水量为:7、灌水率的含义是什么?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如何对灌水率图进行修正,修正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灌水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 净,又称灌水模数。
计算:在修正灌水率图时,以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原则,一般常用以下方法:尽量保持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不 动或稍有移动(前后移动不应超过3天)。
在允许范围内适当调整各次灌水时间,延长或缩 短,要使修正后的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
为了减少输水损失,应使渠道工作制度比较平稳,在调整时不应使q 相差过大,一般qmin >40%qmax 。
应避免短期停水现象8、灌水方法的评价指标。
合理的灌水方法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灌水均匀;2)灌溉水的利用率高;3)少破坏或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灌水后能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表土不形成结壳,以减少地表蒸发。
4) 便于和其他农业措施相结合。
5) 应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一个灌水员管理的面积最大。
6)对地形的适应性强。
7)基本建设投资ii i T m q 64.8α=单位换算系数—次灌水的延续时间,某作物第—亩次灌水的净灌水定额,某作物第—某作物的种植比—)万亩(,次灌水的灌水率第—64.8/ / 33di T m i m s m i q i i i α⋅与管理费用低,要求能量消耗最少,便于大面积推广。
8)田间占地少。
9、三个特征流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作用:1)设计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
设计净流量=设计灌水率×控制灌溉面积设计流量=设计毛流量=设计净流量+输水损失+田间损失设计流量是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
2)最小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最小流量=灌水率图上最小灌水率对应的流量最小流量用于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要求;确定是否需要修建节制闸,及修建位置。
3)加大流量:考虑到在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得到的安全流量。
它是设计渠堤堤顶高程的依据。
10、喷灌的组成及喷灌的主要技术指标组成:水源:井、渠、河等;动力:电、机械;水泵:扬水设备;管道系统:干、支管喷头:灌水设备;附件:压力表、肥料灌等喷灌的主要技术指标: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等几项,他们是衡量喷灌质量的重要标准和设计喷灌系统的重要依据11、灌溉水源的水质及其要求灌溉水质主要是指水的化学、物理性状、水中含有物的成分及其含量。
灌溉水源的水质应符合作物生长和发育的要求。
12、灌溉取水方式,随水源类型、水位和水量的状况而定。
利用地面径流灌溉,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取水方式,如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等侧面进水与正面进水的特点:侧面进水:进水闸过闸水流方向与河流方向正交。
一般用于含沙量较小的河道。
正面进水:进水闸过闸水流方向与河流方向一致或斜交。
这种取水方式,能在引水口前激起横向环流,促使水流分层,表层清水进入进水闸,而底层含沙水流则涌向冲沙闸而被排掉13、简述地下水临界深度的影响因素。
答:地下水临界深度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土壤农业措施条件下,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碱害的最小地下水理深。
影响因素(1)降水条件;(2)蒸发程度(3)灌溉排水(4)作物类型(5)地下水水质14、简述绘制渠道纵断面图的步骤。
答:集雨系统的组成部分(1)集雨池或集雨区(2)引渠(3)集水井(4)抽水泵站(5)灌溉渠道(6)田间工程。
15、简述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答: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1)根据当地灌水经验确定灌溉制度.(2)根据灌水资料,以典型年灌水资料确定灌溉制度.(3)水量平衡计算确定灌溉制度。
16、水土流失?形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山丘区及风沙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原因:1)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a多山地丘陵的地貌 b特殊的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c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的气候特征d植被覆盖度低。
2)社会经济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 b城市发展和工程建设危害:1)蚕食和破坏耕地 2)泥沙淤积水塘、水库、河道等水域和水利设施3)增加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4)生态失调和限制社会经济发展措施:1)加强水土保持规划与水土保持执法力度2)加强植被保护与恢复,搞好生物措施建设3)因地制宜建设水土保持工程4)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7、土壤盐碱化如何形成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临近地表使土地表层盐分积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