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考试重点【复习版】讲解学习
农田水利考试题集锦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农田水分状况:2、容水度:3、灌溉模数:4、参照作物需水量:5、灌溉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地下水临界深度的影响因素。
2、简述绘制渠道纵断面图的步骤。
3、简述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4、简述续灌渠道不同设计流量的作用和确定方法。
5、试述喷灌系统规划设计的步骤。
6、集雨灌溉系统集水工程常用的材料都有哪些?三、论述题1、从管理运行方面论述目前引黄灌区土壤环境恶化的原因。
2、论述节水灌溉在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内涵和意义。
四、计算题1.某灌区小麦种植面积比例占总面积的40%,灌水定额为52mm,,灌水周期为7天,其它作物种植比例为60%,灌水定额为68mm,灌水周期为10天,设计该灌区的灌水率(注:两种作物的灌水时间不重合)2、某地区不透水层在地面以下12米处,排水沟深1.8米,沟内水深0.2米,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6米处,某次降雨后,地下水位升到地面,雨停后开始回落,要求降雨停止4天后水位降到0.8米,土壤渗透水系数K=1.0m/d,给水度u=0.05 ,沟水面宽按0.4考虑。
求排水沟间距。
(注:参考下式进行计算)3、渠系仅由两级渠道组成。
上级渠道长3.6公里,自渠尾分出两条下级渠道长,皆长1.8公里。
下级渠道的净流量为0.25米/秒,渠道沿线土壤渗透水性较强(=3.4,m=0.5)地下水埋深为6米。
要求:计算上级渠道的毛流量及渠系水利用系数。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土壤地下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相关的通气、养分和热状况等。
2、容水度:地下水每下降一个单位深度时,从潜水含水层中释放出的流量。
3、灌溉模数:是指灌区单位灌溉面积上需要的净水量。
4、参照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蒸发量。
5、灌溉方法:灌溉水进入田间,温润灌区土壤的方式和方法。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地下水临界深度的影响因素。
农田水利学复习
灌溉用水量一、名词解释1.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3.田间持水率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4.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及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5.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6.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7.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8.灌水率(灌水模数)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q净。
9.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表示。
二、简答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按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其中土壤水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按形态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主要有四种:质量百分数,以水分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表示;体积百分数,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表示,或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表示;相对含水率,以土壤实际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表示;水层厚度,将某一土层所含的水量折算成水层厚度,以mm计。
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土壤水按是否能被作物利用而划分为无效水、过剩水和有效水。
其中无效水是指低于土壤吸着水(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过剩水是指重力水,有效水是指重力水和无效水之间的毛管水。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农田水分不足引起作物产量减少或绝收的灾害称为旱灾。
洪灾主要是指河、湖泛滥开形成的灾害。
涝灾是指旱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导致农业减产的现象。
渍害是指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或土壤上层滞水,因而土壤过湿,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头疼或失收的现象。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讲义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讲义《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2.无坝取水(intake without dam)无拦河坝的灌溉取水方式。
3.渡槽(aqueduct;flume)输送渠水跨越山冲、谷口、河流、渠道及交通道路等的桥式交叉输水建筑物。
4.水压力(hydraulic pressure)水在静止或流动时作用在建筑物与水接触的表面上的力。
5.灌浆(grouting)用压力将可凝结的浆液通过钻孔或管道注入建筑物或地基的缝隙中,以提高其强度、整体性和抗渗性能的工程措施。
6.坝体渗漏(dam leakage)水库蓄水后,水从坝上游坡渗入,并流向坝体下游的现象。
7.可靠度(reliability)建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8.重力坝(gravity dam)主要依靠自身重量抵抗水的作用力等荷载以维持稳定的坝。
9.校核洪水(check flood)符合校核标准要求的以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等表示的洪水。
10.无坝取水(intake without dam)无拦河坝的灌溉取水方式。
11.农田水利(irrigation and drainage)防治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12.灌溉(irrigation)按照作物生长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有计划地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施。
13.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14.灌溉水源(water sources for irrigation)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达到利用标准的非常规水的总称。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自我知识整理·绪论【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我国古代4大灌溉工程】夏商时期,黄河流域就出现了“沟洫”,即兼作灌溉排水的渠道。
---现在的“水渠”公元前六世纪,楚国人民兴建了芍陂,利用洼地建筑了长约100里的水库。
---楚国孙叔敖修建的大型陂塘蓄水工程公元前四世纪,魏国西门豹治邺时,创建了引漳十二渠。
-----河南安阳邺西12道拦河低溢流堰公元前三世纪,李冰在四川兴建了我国古代最大的灌溉工程——都江堰仍然发挥作用的是:都江堰、郑国渠(现在改为陕西泾惠渠是中国最古老的灌溉工程,由单一的渠道灌溉发展为渠井双灌、灌排结合、旱涝保收的大型灌区)【我国农田水利目前存在的问题】1、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
2、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3、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
【发展农田水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城市地下水超采与水资源污染严重;江河水资源高泥沙含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2)干旱:我国每年因干旱缺水少产粮食1000亿公斤。
(3)灌溉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200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工业和城市发展将进一步的挤占农业用水;灌溉水源的污染性使农业灌溉形式更严峻;农业内部的用水矛盾加剧:农业、造林、人工草场、水产都需要。
(4)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0.4左右(总饮水量5000多亿m3 ),先进国家0.8-0.9,如提高0.1-0.2,每年可节约水量400-800亿m3农田水利利用效率低【目前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途径】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围观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简述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㈠调节农田水分状况: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一般有:(1)灌溉措施:补充水分不足(2)排水措施:控水,排盐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需要研究的内容:(1)农田水盐运动规律(2)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3)灌排系统布置(4)灌排系统管理㈡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有:(1)蓄水保水措施:水库等(2)调水排水措施:渠道等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需要研究的内容:(1)制定水土资源规划(2)水资源合理配置(3)洪涝规律【为必备问题】(为自主选择问题)·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农田水分有地面水、土壤水(是一种稀薄的溶液,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和土粒间孔隙中的水分,土壤的重要组成;土壤肥力主要因素;作物需水的基本来源;)和地下水三种形式,土壤水又可分为汽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其中对农作物有效的主要是毛管水;液态水根据其受力和运动特征可分三种形态,分子引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毛管水是土壤对水分子的吸附力水分子之间的粘着力以及水的表面张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作物有效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率与凋萎系数之差(一) 土壤水存在的形式(按形态分)(1)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2)吸着水:吸湿水(被紧束于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下自由移动的吸着水)&薄膜水(吸附于吸湿水外部,只能沿土粒表面进行速度极小的移动的吸着水)(3)毛管水:悬着毛管水&上升毛管水)(4)重力水:超出毛管含水率的部分(二)土壤水存在的形式(按有效性分)---【简述土壤的有效性】(1)无效水:=吸着水(2)有效水:=田间持水量(注意:不等于毛管水0.01-0.03MPa)-凋萎系数(1.5MPa)(3)过剩水:=重力水不同的土壤质地,吸力特性不同【土壤水吸力】为土壤颗粒对水分的吸附力,是基质势与溶质势之和的负数。
农田水利学测试内容(重点)
农田水利学测试内容(重点)《农田水利学》测试内容要求将《农田水利学》至少通读一遍,常用的部分读多遍,重点部分应牢记。
下列红色部分为考试重点。
绪论问答题1、简述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其特点。
2、详述我国古代四大灌溉工程,其中哪两个灌溉工程至今在发挥作用?3、我国农田水利目前还存有哪些问题?4、详述农田水利研习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一)名词解释1、经久耐用水2、薄膜水3、经久耐用系数4、浸渍系数5、田间抱持水率(二)选择题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浸渍,当作物产生永久性浸渍时的土壤含水率表示()a.经久耐用系数b.田间抱持水率c.最小分子抱持水率d.浸渍系数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经久耐用系数b.田间抱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浸渍系数4、悬着毛管水达至最小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作()a.最大分子持水率b.毛管持水量c.田间持水率d.饱和含水率5、土壤吸力小于()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b.2mpac.2.5mpad.3mpa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表示()a.洪灾b.涝灾c.渍灾d.洪涝灾害(三)问答题1、详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有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6、何谓spac?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一)名词解释1、作物需水量2、须要不模系数3、灌溉制度4、灌水定额5、灌溉定额6、灌水率(灌水模数)(二)选择题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土壤b.气象c.作物d.农技措施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b.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c.叶面水气量+棵间蒸发量d.叶面水气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水量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通常适用于于()作物需水量的估计。
农田水利学要点
一、名词解释1、水分循环: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作用,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称为水分循环。
2、径流:径流主要是降水产生的,降水自流域内汇集到河网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成为径流3、流域:汇集地面来水和地下来水的区域叫流域4、重现期;所谓重现期就是指平均多少年重复出现一次,或多少年一遇的意思5、保证率;在进行水利计算时,将经验频率换算为保证率的概念。
如对降雨而言,就是某一降水量获得保证的年份数占计算总年数的百分比6、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m3/s7、入渗:指水分自地表垂直进入土壤的过程8、作物需水量:把作物生育期内的作物蒸发蒸腾量之和称之为作物需水量。
9、作物的需水规律:作物需水量在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的变化和分配规律称为作物的需水规律或需水模系数10、需水临界期:通常把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需水量最迫切以至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也称需水关键期。
11、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水分的数学关系。
12、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的制度。
13、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14、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15、灌水率:灌区单位面积(例如以万亩计)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净,又称灌水模数。
16、灌溉用水量:灌溉土地需从水源取用的水量。
17、全面灌溉:灌溉时湿润整个农田根系活动层内的土壤18、局部灌溉:灌溉时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仍保持干燥。
19、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或单位时间喷洒在地上的水深。
20、喷灌均匀度:指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喷灌质量的重要指标。
21、滴灌土壤湿润比:湿润土体占计划湿润层总土体的百分比22、渠道水利用系数: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水的利用系数。
农田水利学复习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包括作物播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非充分灌溉:允许作物受一定程度的缺水和减产,但仍可使单位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非充分灌溉制度:是在有限灌溉水量条件下,为获取最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目标,对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进行最优分配的优化灌溉制度。
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对旱作农田,指蓄存在计划湿润层中的灌溉水)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
有效降雨量:一般认为是设计降雨量减去地面径流量与深层渗漏量之后,保持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为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
地下水补给量:指地下水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作物根系活动层内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件范围。
一般称为灌水地段或地块。
地面灌溉:是水从地表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管作用浸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
可分为畦灌、沟灌和淹灌。
畦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狭长地块——畦田,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壤。
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
畦灌适用于小麦,谷子等窄行距密播作物以及牧草和某些蔬菜。
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使水在沟中边流动边渗透的一种灌水方法。
沟灌适用于宽行距中耕作物。
淹灌:先使水分饱和土壤,然后在土壤表面形成水层的一种灌水方法,仅适用于水田。
需水临界期:通常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需水最迫切以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的时期。
农田水利学复习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包括作物播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非充分灌溉:允许作物受一定程度的缺水和减产,但仍可使单位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非充分灌溉制度:是在有限灌溉水量条件下,为获取最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目标,对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进行最优分配的优化灌溉制度。
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对旱作农田,指蓄存在计划湿润层中的灌溉水)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
有效降雨量:一般认为是设计降雨量减去地面径流量与深层渗漏量之后,保持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为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
地下水补给量:指地下水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作物根系活动层内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件范围。
一般称为灌水地段或地块。
地面灌溉:是水从地表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管作用浸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
可分为畦灌、沟灌和淹灌。
畦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狭长地块——畦田,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壤。
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
畦灌适用于小麦,谷子等窄行距密播作物以及牧草和某些蔬菜。
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使水在沟中边流动边渗透的一种灌水方法。
沟灌适用于宽行距中耕作物。
淹灌:先使水分饱和土壤,然后在土壤表面形成水层的一种灌水方法,仅适用于水田。
需水临界期:通常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需水最迫切以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的时期。
山农大《农田水利学复习题》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田水利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降雨损失主要包括、、等几部分。
2、对于灌溉水质要求的指标主要有、、、等几项内容。
3、一个完整的灌溉渠道系统组成包括、、等几个部分。
4、按照渠道施工挖填方的形式,渠道横断面的形状可分为、、等三种形状。
5、喷灌的主要技术指标是、、。
6、目前应用的微灌方法主要有、、。
7、农田水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和;调节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和。
8、中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是;中国古代最大灌溉工程是。
9、一个完整的灌溉渠道系统组成包括、、、等几部分。
10、按照渠道施工挖填方的形式,渠道横断面的形状可分为、、等三种形状。
11、目前应用的微灌方法主要有、、等。
12、目前应用的排水方法主要有、、、等。
二、选择题1.农田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 ( )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为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
A.地面水B.土壤水C.地下水D.汽态水2.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形态水中,( )是土壤水存在的主要形态。
A.固态水B.汽态水C.液态水D.地面水3.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形态水中,( )是对农业生产意义最大。
A.膜状水B.汽态水C. 地面水D. 液态水4.当土壤含水率达到( )后,土粒分子的引力已不能在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子,但土粒表面仍有剩余的分子引力。
A. 吸湿系数B. 凋萎系数C. 有效水量D.膜状系数5.旱作物根系吸水层中允许的平均最大含水率,一般不超过根系吸水层中的( )。
A. 吸湿系数B. 凋萎系数C. 土壤含水率D.田间持水率6.在矩形渠道的水力最优断面中,矩形渠道的宽深比是( )。
A. 2B. 1.5C. 2.5D. 37.当水流的流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时的水流称为 ( )。
A. 恒定流B. 均匀流C.非均匀流D. 非恒定流8.在水利工程中,闸后、跌水、泄水、水轮机中的水流为( )。
A. 层流B. 非均匀流C. 紊流D. 急变流9.灌溉水的含盐量,一般要求是,含盐量小于( ),对作物生长基本无害。
农田水利复习大纲
农田水利复习大纲第一章1农田水分状况的概念。
农田水分状况系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
2凋萎系数。
当土壤含水率低至吸湿系数的1.5~2倍时,就会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这时的含水率为凋萎系数。
3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一般用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
4、SPAC系统。
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
近代文献中将这一连续体称为SPAC系统。
5、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及相应措施。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灌溉(补充水分不足),排水(排水、排盐,控制地下水位)】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蓄水保水(水库等),调水排水(渠道、隧洞、渡槽等)】6、农田水分组成的两种分类。
第二章1、作物需水量。
作物正常生长时,植株蒸腾+株间蒸发2、田间耗水量。
植株蒸腾+株间蒸发+稻田渗漏3、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灌水定额之和。
4、充分灌溉: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非充分灌溉:是允许作物受一定程度的缺水和减产,但仍可使单位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农田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
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6、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1、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
7、修正灌水率的原则。
以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原则第三章1、灌水方法的分类。
全面灌溉【地面灌溉(灌,沟灌,淹灌,漫灌),喷灌】局部【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膜上灌】2、各种灌水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对于水资源缺乏地区应优先采用滴管、渗灌、微喷灌和喷灌;在地形坡度较陡而且地形复杂的地区及土壤透水性大的地区,应考虑采用喷灌;对于宽行作物可用沟灌;密植作物以采用畦灌为宜;果蔬和瓜类等可用滴灌;水稻主要用淹灌;在地形平坦、土壤透水性不打的地方为了节约投资,可考虑用畦灌、沟灌和淹灌。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第一章1、、农田水分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
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运动:吸着,毛管,重力。
3、凋萎系数: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时的土壤含水率。
田间持水率:土壤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吸湿系数:空气饱和时的干土吸湿量。
最大分子持水率: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4、干旱:农田水分不足。
涝:地面水过多,使旱田地面积水,稻田淹水过深,造成农业欠收的现象。
渍: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失收的现象洪灾: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
第二章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叶片扩散到大气的现象)、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蒸发)和深层渗漏(旱田中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渗漏的现象)。
2、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消耗的水量,又叫腾发。
田间耗水量:腾发耗水量和稻田渗漏量之和。
3、作物需水量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气象条件、土壤含水状况、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
5、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
6、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7、稻田的水量平衡方程:h1+P+m-WC-d=h2旱田的水量平衡方程:Wt-W0=Wr+P0+K+M-ET;t=(W0-Wmin)/(e-k);这一时段末的灌水定额m为:m=Wmax-Wmin=667*n*H*(θmax-θmin)(H:m m:m3/亩r:t/m3)8、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在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10、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农田水利学一、名词解释1、地下水临界高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2、水滴打击强度:单位喷洒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
3、田间工程:通常是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和固定沟道之间的农田建设工程。
4、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5、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亦即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
喷灌均匀度: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喷灌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6、灌溉设计保证率: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7、涝灾;因当地降雨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田面积水,使作物受淹引起减产或失收渍灾:因地下水位过高,根据土壤中的含水量过大,长期超过农作物正常生长允许的限度,使作物生长受抑的灾害现象。
二者相同点:农田水分过多不同点:涝灾地面积水过多,而渍灾则是地下水位过高,不出现地面积水,只是土壤含水量大,不如涝灾来得明显和快速。
8、田间持水率: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凋萎系数:使作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的含水率(约为吸湿系数的1.5~2.0倍)9、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所消耗的水量之和。
0E ET α= 或 b +=O aE ETET ——某段时间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mm 计;O E ——与ET 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mm 计;a ,b ——经验常数;a ——需水系数,或蒸发系数。
10、抗旱天数: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
二、简答题1、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措施:(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①灌溉措施:按作物所需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补充水分不足;②排水措施: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使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
第一章1.我国35年来水利建设的主要效益是什么?(1)提高了江河防洪能力,初步控制了普通洪水灾害,保障了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提高了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为农业丰产创造了条件。
(3)提供了大量水资源,全国修建了很多高灌站、排灌站、蓄水池和其他水利工程,解决了边远山区和水源困难地区的几千万人饮水困难和千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4)农村小水电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工业和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田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
(5)初步治理了水土流失,发展了牧区的水利建设等。
2.农田水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一、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3.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有哪些?(一)灌溉措施即按作物的需要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二)排水措施即借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承泄区(河流或湖泊),使农田保持适宜的水分、养料、通气和热状况,以适应农作物的生长。
在平原低洼和易盐碱地区,排水系统还同时具有降低地下水位和排除盐分的作用。
4.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的措施什么?(一)蓄水措施主要通过水库、河网、湖泊洼淀、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季节或多年范围内)和地区上(河流上下游之间、高低地之间)的分布状况。
通过蓄水措施可以减少汛期洪水流量,避免暴雨径流向低地汇集,可以增加枯水时期河流流量以及干旱年份地区水量的贮备。
(二)引水、调水措施引水、调水措施主要是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第二章1.什么是水资源?一般将天然水中可供利用的部分称为水资源。
它主要包括可更新的淡水水体,即地表水(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土壤水、冰川水、大气水等。
2.什么是水体?水体是以一定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球表面的江河、湖泊、沼泽、冰川、海洋以及潜藏在地下的地下水等)的总称。
(完整版)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答案
第4章田间工程与灌水方法一、名词解释1.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二、简答1.何为地面灌溉及其分类?地面灌溉(surface irrigation )是指利用沟、畦等地面设施对作物进行灌水,水流沿地面流动,边流动边入渗的灌溉方法。
一般分为漫灌、淹灌、畦灌和沟灌。
2.简述沟灌与畦灌的区别?畦灌(border irrigation)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狭长地块——畦田(close-end border),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壤。
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
沟灌(furrow irrigation)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由输水沟或毛渠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毛细管作用从沟底和沟壁向周围渗透而湿润土壤。
3.简述常用节水灌溉措施?常用节水灌溉措施包括地膜覆盖、波涌灌溉、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
4.喷头的种类有哪些?其基本参数包括哪些?按压力分:低压喷头、中压喷头及高压喷头。
按喷头的结构形式与水流形状分:旋转式、固定式和孔管式三种。
按喷洒特征分:散水式、射流式。
喷头的几何参数有:进水口直径、喷嘴直径、喷射仰角。
喷头的工作参数有:压力、喷水量、射程。
5.喷灌技术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其概念定义为何?喷灌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一般用mm/h或mm/min表示。
又可细分为点喷灌强度、单喷头平均喷灌强度、系统组合平均喷灌强度、允许喷灌强度。
喷灌均匀度是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喷灌农作物的增产幅度。
水滴打击强度是指喷头喷洒范围内,单位受水面积上一定量的水滴对土壤或作物的打击动能,即单位时间内单位受水面积所获得的水滴撞击能量。
农田水利(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①总量大,人均少②时间分布不均衡③空间分布不均衡④水土资源不匹配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灌溉: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施。
农田排水:将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
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灌溉分区:①常年灌溉带②不稳定灌溉带③水稻灌溉带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
土壤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过渡环节;存储的水随大气降水或灌溉补给增加;通过蒸发蒸腾的消耗而减少;在土壤中存储之外的剩余水经向下渗漏或形成地表径流而排出。
土壤水按其形态分: 1、汽态水:2、吸着水:3、毛管水:形式间并无严格的分界线,其所占的比例与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温度有关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利于微生物活动,数量少,忽略。
①吸湿水:分子力、紧紧束缚在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下移动、分子状态水(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②薄膜水:分子力、束缚在土粒表面、可沿表面移动但不能脱离土粒表面、液态水膜(最大分子持水率: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在毛管作用下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或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排除的水分中超出吸着水的部分① 上升毛管水: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的水分② 悬着毛管水:不受地下水补给时,上层土壤由于毛细管作用所能保持的地面渗入的水(土壤储存水的主要形式)土壤中超过田间持水率的那部分水;重力水以深层渗漏的形式进入更下的土层或地下水;旱地应避4、重力水:免深层渗漏,防止水的浪费和肥料的流失;水田保持适宜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增加根部氧分,有利于根系发育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一、绪论:1、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2、农村水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
3、农田水利状况: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
第二章:1、土壤水的分类: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焉点。
田间持水量: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3、区别涝灾和滞害:涝:降水过多形成田面积水并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4、农田水分消耗的3条途径:1.植物蒸腾2.株间蒸发3.深层渗漏3个方程式:植物蒸腾量+株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5、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6、α及k值法的适用条件:(1)“α”值法基本公式:ET=αE0 或ET=aE0 +b式中:ET ——某时段内作物田间需水量,mmE0 ——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α——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
a,b——经验常数。
(2)“K ”值法基本公式:ET=KY 或ET=KYn+c式中:ET——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3/亩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K——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m3/kg;n、c ——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
7、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的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总称。
8、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量。
9、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10、水稻充分灌溉制度的基本方程式及原则:(一)泡田定额计算公式:M1=0.667(h0+S1+e1t1-P1)式中: M1——泡田定额,m3/亩;h0 ——插秧时田面所需水深,mm;S1 ——泡田期渗漏量,mm;t1 ——泡田期的天数,d,e1 —— t1时期内水田田面平均蒸发强度,mm/d;P1 —— t1时期内的降雨量,mm 。
农田水利学必考复习资料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地区水情:主要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蓄水保水措施和调水、排水措施淤灌工程(概念):引洪淤灌的优点: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第一章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以重量百分数表示(重量/%):100%100%=⨯=⨯原土壤重-烘干土重水重土壤含水量烘干土重烘干土重以容积百分数表示(容积/% ):100100100⨯⨯⨯⨯⨯水分容积水分重量/水分密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容积烘干土重/土壤容重水分重量 =%土壤容重烘干土重 =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田间持水率(概念):(理论上)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实际上)指土壤不受地下水影响所能保持水分的最大数量指标,使土壤对作物有效水的上限。
土壤水分入渗规律:1) 当入渗前土壤的初始含水率很小时,地面维持有薄水层的初始入渗速度很大,地面处的土壤含水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接近于土壤的饱和含水率。
2) 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由于入渗路径加长,从地面到入渗锋面的水势梯度逐渐减小,所以入渗速度也不断地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它接近于土壤的渗透系数K 。
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其数量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 它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可用吸湿系数的1.5~2.0倍代替凋萎系数,也可通过实测求得.第二章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作物需水量的表示方法):植株蒸腾 棵间蒸发 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地表径流 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 作物耗水量,简称耗水量:就某一地区而言,指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
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区别与联系: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实际蒸散量。
农田水利学考试重点
农田水利重点绪论《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1.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农田水分的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措施:1)灌溉措施灌溉措施即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并采用一定的灌溉技术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2)排水措施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江、河或湖泊等),使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
在易涝易碱地区,排水系统还有控制地下水位和排盐的作用。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需要研究的问题:1)把土壤—作物—大气作为一个连续体来研究农田水分的微循环过程和水、盐运动规律,探求以土壤水和作物关系为中心的农田水分调控机理及水分、盐分和水肥耦合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节水农业提供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依据,并指导灌排实践和中、低产田的改造。
2)研究节水灌溉的实用技术。
3)研究不同地区灌排系统的合理布置,做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既便于灌排和控制地下水位,又适应机耕。
4)研究灌排系统管理5)研究和重视灌排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及经济评价。
2.改变与调节地区水情(1)改变与调节地区水情措施:(1)蓄水保水措施(2)调水、排水措施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1)在深入调查水量供、需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地区长远的水资源规划及水土资源平衡措施。
2)研究当地地面水、地下水和外来水的统一开发及联合运用。
寻求水资源系统的最优规划、扩建和运行方案。
3)研究洪涝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洪涝威胁,并同水资源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做到洪涝旱碱综合治理。
4)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问题。
第一章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运动入渗过程的一般规律:干旱类型:大气干旱、土壤干旱、作物生理干旱 (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都会造成作物生理干旱)田间持水率: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做田间持水率。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终极版)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终极版〕一、题型 (1)二、名词解释 (1)三、各章节重点 (2)四、习题汇总 (10)一、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计算二、名词解释〔按拼音排序〕SPAC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
这一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
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
承泄区:指位于排水区域外,承纳排水系统排出水量的河流、湖泊或海洋等。
大田蓄水能力:指田块内部拦蓄雨水能力的限度。
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其大小与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气象条件、灌溉排水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关。
凋萎系数:使植物发生永久凋萎现象时土壤的含水率。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方案湿润层:通常以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作为灌水时的土壤方案湿润层。
加大流量: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所得到的平安流量。
抗旱天数:是指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
临界不冲流速:在稳定渠道中,允许的最大平均流速成为临界不冲流速,简称不冲流速,最小平均流速称为临界不淤流速,简称不淤流速排涝模数:单位排水区域面积上的排涝流量排涝水位:排水沟宣泄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水利学》考试重点【复习版】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一、绪论:1、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2、农村水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
3、农田水利状况: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
第二章:1、土壤水的分类: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焉点。
田间持水量: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3、区别涝灾和滞害:涝:降水过多形成田面积水并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4、农田水分消耗的3条途径:1.植物蒸腾2.株间蒸发3.深层渗漏3个方程式:植物蒸腾量+株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5、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6、α及k值法的适用条件:(1)“α”值法基本公式:ET=αE0 或ET=aE0 +b式中:ET ——某时段内作物田间需水量,mmE0 ——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α——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
a,b——经验常数。
(2)“K ”值法基本公式:ET=KY 或ET=KYn+c式中:ET——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3/亩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K——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m3/kg;n、c ——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
7、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的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总称。
8、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量。
9、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10、水稻充分灌溉制度的基本方程式及原则:(一)泡田定额计算公式:M1=0.667(h0+S1+e1t1-P1)式中: M1——泡田定额,m3/亩;h0 ——插秧时田面所需水深,mm;S1 ——泡田期渗漏量,mm;t1 ——泡田期的天数,d,e1 —— t1时期内水田田面平均蒸发强度,mm/d;P1 —— t1时期内的降雨量,mm。
二)生育期灌溉制度1、水量平衡方程h1+P+m-WC-d = h2式中:h1、h2——时段初、末田面水层深度,mm ;P——时段内降雨量,mm;d——时段排水量,mm;m——时段灌水量,mm;WC——时段内耗水量,mm。
原则:水稻适宜的水层深度范围:hmin~hmax;当水层深度降低到灌水下限时,开始灌溉;若雨后田内水深大于允许蓄水深度,则排水量为:d=ha-Hp式中:ha——雨后水深,mm ;Hp——雨后允许蓄水深度,mm11、灌水率的定义及计算:灌水率: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q净灌水率又称灌水模数,单位m3/(s·万亩)或m3/(s·100hm2)或m3/(s·hm2)。
灌水率的计算某作物第i 次灌水计算公式如下:注意:同一时期各种作物灌水率可以累加。
12、初步灌水率图的绘制步骤及修正原则:(一)灌水率图的绘制1、先合理确定灌水延续时间(T );2、然后计算出灌区内各种作物的各次灌水率;3、最后以灌水延续时间为横坐标,灌水率为纵坐标,并将同时期各种作物灌水率叠加,把一个灌水周期的灌水率绘制成图,即为全灌区年度初步灌水率。
二)灌水率图的修正1、尽量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灌水时间若必须调整,以前移为主,前后不超过三天。
2、调整后灌水率图均匀、连续,最小灌水率不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0%。
灌水率过小(大)时可以缩短(延长)灌水时间进行调整。
3、消除短期停水。
停水时间不少于5-7天iii T m q 64.8α=单位换算系数—次灌水的延续时间,某作物第—亩次灌水的净灌水定额,某作物第—某作物的种植比—)万亩(,次灌水的灌水率第—64.8/ / 33di T m i m s m i q i i i α⋅13、灌溉用水量:灌溉用水量:是指灌溉土地需从水源取用的水量,亦称毛灌溉用水量,包括了水源至田间各级输水渠道的渗漏损失。
14、灌溉用水量的计算:一)根据灌溉用水流量计算(“灌水率法”)灌溉用水流量与灌水延续时间的乘积即为灌溉用水量。
二)根据灌溉制度计算(“直接法”)(三)根据综合灌水定额计算(“间接法”)任一时段的灌溉用水量为:式中,A——全灌区的灌溉面积,hm2第三章:1、灌溉对水源的要求:水位、水质、水温2、四种地表取水方式的使用条件:(1)无坝引水适用条件河流枯水期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
(2)有坝引水适用条件河道的流量能满足灌溉要求,但水位略低于渠首的引水要求;或洪水季节流量、水位均能满足要求,但洪、枯季节变化较大。
(3)蓄水取水适用条件当河流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灌区的灌溉用水过程时,可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调节河流的水位和流量,以解决来用水之间的矛盾。
(4)抽水取水适用条件河道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且修建其它取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可在灌区附近的河流岸边修建抽水站。
3、无坝取水口位置的选择:最大水深位于凹岸顶点稍偏下游。
取水口选在这里,可加大进流量,有效地防止泥沙入渠。
4、侧面进水与正面进水的特点:侧面进水:进水闸过闸水流方向与河流方向正交。
一般用于含沙量较小的河道。
正面进水:进水闸过闸水流方向与河流方向一致或斜交。
这种取水方式,能在引水口前激起横向环流,促使水流分层,表层清水进入进水闸,而底层含沙水流则涌向冲沙闸而被排掉5、分片包干:分片包干是指灌区内的中、小型水库和引水、提水工程各自分片划定灌溉面积,自成小型灌溉系统,单独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不与骨干工程联合运用,不承担反调节任务。
6、设计代表年法确定保灌面积与设计引水流量计算设计代表年法:首先根据灌区历年河流流量或灌溉期降雨量资料进行频率分析,选择1个或2 ~ 3个接近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年份作为设计代表年;然后用代表年来水过程与用水过程相比较,确定设计代表年的灌溉最大引水流量,并据以求出灌溉面积。
例4-2 某灌区拟建无坝引水工程进行自流灌溉,拟定灌溉面积为3万亩,试采用设计代表年法推求灌溉设计保证率 p=80%的设计引水流量及保证灌溉面积。
第4章:1、灌溉渠道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溉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
2、灌排相间、灌排相邻的特点:灌排相间:地形平坦或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
灌排相邻: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灌下排,互相配合3、节制闸的应用情况及位置垂直于渠道中心线布置,其作用是控制渠道水位或流量。
下列情况需要设置节制闸:①在上级渠水位不能保证下级渠正常引水时,需在上级渠建节制闸抬高水位,保证下级渠引水。
②实行轮灌时,在轮灌组分界处需设节制闸。
③在重要建筑物或险工渠段前需联合修建节制闸和泄水闸,以防止漫溢,保证建筑物和渠道的安全。
4、区别击中交叉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常见的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等。
隧洞当渠道遇到山岗时,或因石质坚硬,或因开挖工程量过大,往往不能采用深挖方渠道,如沿等高线绕行,渠道线路又过长,工程量仍然较大,而且增加了水头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山岗单薄的地方凿洞而过渡槽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或渠底高路面的净空大于行驶车辆要求的安全高度时,可架设渡槽;渠道穿越洼地时,如采用高填方渠道工程量太大,也可采用渡槽倒虹吸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道水位高出河沟洪水位,但渠底高程却低于河沟洪水位时;或渠底高程虽高于路面,但净空不能满足交通要求时,就要用压力管道代替渠道,从河沟、道路下面通过,压力管道的轴线向下弯曲,形似倒虹。
涵洞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小时,常在路面下面埋设平直的管道,叫做涵洞。
桥梁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大,水面较宽时,要在渠道上修建桥梁,满足交通要求。
5、区别跌水和陡坡当渠道经过坡度较大的地段时,为防止渠道冲刷,保持渠道的设计比降,就把渠道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用衔接建筑物联结,常见的衔接建筑物有跌水或陡坡。
(1)跌水水位落差小于3m时,宜建跌水。
(2)陡坡水位落差大于3m时,宜建陡坡。
6、三个特征流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作用:设计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
设计净流量=设计灌水率×控制灌溉面积设计流量=设计毛流量=设计净流量+输水损失+田间损失设计流量是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
最小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最小流量=灌水率图上最小灌水率对应的流量最小流量用于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要求;确定是否需要修建节制闸,及修建位置。
加大流量考虑到在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得到的安全流量。
它是设计渠堤堤顶高程的依据。
7、大中型灌水各级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一)调查收集资料灌区控制的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比例;灌区的设计灌水率;灌区的土壤性质及透水性等。
(二)选择典型支渠典型区内作物种植比例、土壤性质、灌溉面积等影响渠道的主要因素具有代表性。
(三)轮灌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常用的方法:根据轮灌组划分情况自上而下逐级分配末级续灌渠道(一般为支渠)的田间净流量,再自下而上逐级计入输水损失水量,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
8、渠底比较、渠床糙率系数、渠道的边坡系数的选择对断面设计的影响1、渠底比降在坡度均一的渠段内,两端渠底高差和渠段长度的比值称为渠底比降。
选择要求:(1)为了减少工程量,应尽可能选用和地面坡度相近的渠底比降。
(2)一般随着设计流量的逐级减小,渠底比降应逐级增大。
(3)干渠及较大支渠的上、下游流量相差很大时,可采用不同的比降,上游平缓,下游较陡。
(4)清水渠道易产生冲刷,比降宜缓;浑水渠道容易淤积,比降应适当加大。
(5)抽水灌区的渠道应在满足泥沙不淤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平缓的比降,以减小提水扬程和灌溉成本。
2、渠床糙率系数渠床糙率系数 n 是反映渠床粗糙程度的技术参数。
如果n 值选得大,设计的渠道断面就偏大,不仅增加了工程量,而且会因实际水位低于设计水位而影响下级渠道的进水;如果n 值取得小,设计的渠道断面就偏小,输水能力不足,影响灌溉用水。
3、渠道的边坡系数渠道的边坡系数m 是渠道边坡倾斜程度的指标,其值等于边坡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和在垂直方向投影长度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