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诊断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资料讲解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资料讲解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第四章常见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等;体征是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

有的体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医生也能检查到,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水肿等。

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症状上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

第一节发热[ 概念]正常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发热(狭义):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体温中枢受损、散热障碍或产热异常导致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相应的调定点,为被动性体温升高。

生理性发热: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导致体温升高,是暂时性的。

发热(广义):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病因] 感染性、非感染性及不明原因(一)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常可引起发热。

常见于: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痫,一般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

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诊断学》重点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躯体验和感受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3.咨询诊的内容:普通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忆、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4.主诉:患者感觉最要紧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要紧的缘故及持续时刻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事情与发病时刻②要紧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进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通过⑦病后普通事情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明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别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 内体温波动别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落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10.发热的缘故: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经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汲取(汲取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汲取,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缘故别明发热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XXX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别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群改变的表现。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诊断学重点第一章问诊一、问诊的内容1.一般项目2.主诉: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最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的时间。

如“反复上腹隐痛5年,大便色黑一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年。

”3.现病史: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需详细询问及记录。

(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2)主要症状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或加重的因素等。

(3)伴随症状。

(4)病情发展与演变。

(5)诊治经过。

(6)一般情况。

4.既往史:患者既往的健康情况及患过的疾病、外伤手术、预防接种、对药物及食物的过敏史等。

询问有无传染病及地方病史。

5.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神经精神系统、肌肉骨骼系统。

6.个人史: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及性病史。

第二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病因:(1)感染性发热: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及斑疹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但均高于正常体温。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如此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3.伴随症状:伴口唇单纯疱疹: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间日疟等。

第二节咳嗽与咳痰1.咳嗽特点:金属声调咳嗽可因纵隔肿瘤或支气管癌等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2021年整理)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2021年整理)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的全部内容。

《诊断学》重点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2。

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6。

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

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7。

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8。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9。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简答题重点整理

诊断学简答题重点整理

诊断学简答题重点整理
本文对诊断学的一些简答题重点进行了整理,便于同学们复。

主要内容包括:
1. 什么是诊断学?
诊断学是指通过收集、整合、分析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信息,确定患者的疾病名称、病因、发病机制、疾病进程和预后等方面的学科。

2. 诊断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是诊断学的主要方法。

其中,临床表现是最基础的方法,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则是辅助方法。

3. 什么是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是指医生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的判断,确定患者的疾病名称、病因、发病机制、疾病进程和预后等方面的过程。

4. 什么是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指通过医学设备对人体进行扫描,获取影像学资料,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如X线、CT、MRI等。

5. 什么是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指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切片、染色、镜检等方法,从而确定疾病病理形态、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方法。

希望本文能够对同学们复习诊断学有所帮助。

(完整版)诊断学考试重点最新版

(完整版)诊断学考试重点最新版

诊断学重点内容绪论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主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体征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

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2)检体检查,包括视。

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一问诊作用向病人询问病史,是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医生接触病人的第一步询问出典型病史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任何时候问诊都是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二、问诊的技巧1从礼节的交谈开始②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③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④避免重复提问⑤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⑥注意及时核对疑问. 问诊的重要三、问诊方法应直接询问对自己病情最清楚体会最深刻的病人采集病史时,一般不应打断病人的陈述若陈述病情过于简单,需启发帮助切忌暗示性提问或有意识地诱导随时加以补充四、问诊注意事项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态度必须和蔼庄重体贴耐心避免用医学术语恶性疾病的诊断,对病人应保密对某些问题可婉转探询,如精神病或性病史对危重病人,简单地询问主要症状后给予急救处理其它医疗单位诊断证明或病情介绍可供参考病人的隐私应为其保守秘密问诊的内容:五、问诊内容8.一般项目1.姓名2.性别甲状腺疾病。

癔病。

女性好发3.年龄肺结核多见于青年动脉硬化、癌肿多见于中年以上4。

结婚与否妊娠、流产、宫外孕5.籍贯、民族长江流域的血吸病东北、陕西的克山病牧区的布氏杆菌病6。

职业如坑道作业和矿井工作与矽肺等可能有关7。

部别(或单位)、现住址应详细准确,以便随访8。

入院日期、病史记录日期(二)主诉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包括一个或数个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通过主诉可初步判断是哪一种性质(急或慢性)或哪一系统的疾病应按其发生前后排列(三)现病史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包括从所患疾病的开始至本次就诊时整个发生发展演变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起病情况起病时间2、症状的特征3、病情发展与演变4、伴随症状5、诊治经过6、一般情况发病时的环境、急缓、诱因或原因例如:×年×月×日上午淋雨后,次日下午突然有寒战,约半小时后发热,咳嗽……×年×月×日无任何诱因渐感上腹部隐痛……1)症状的部位、性质、时间和程度以疼痛为例,应询问疼痛是否放散,性质是钝痛、胀痛、刺痛或绞痛疼痛的程度是否可以忍受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痛发作与间歇的时间等胆囊炎,胆石症的疼痛常为右上腹发作性绞痛,右上肩可有牵扯痛,油腻食物后常诱发心绞痛多为胸骨后压迫;紧缩感及闷痛,向左肩及左臂放散,常在体力劳动时发作(2)症状出现、减轻或加重与时间的关系例如肺结核多年在每日午后发热(3)症状与所发生部位的生理功能关系胃溃疡常在饭后半小时到2小时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常在饭前2小时疼痛胸膜炎常在呼吸或咳嗽时胸痛加剧心力衰竭常在活动时心悸,气短加重起病后主要症状的变化持续性还是发作性是进行性加重还是逐渐好转并注意描述缓解或加重的因素应详细询问伴随症状出现的时间、特征及演变并了解伴随症状与主要症状之间的关系咳嗽与咳痰发热与寒战腹痛与腹泻常伴随出现5、诊治经过应问清楚此次发病后曾在何时、何处诊治过曾作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曾用过什么药、其剂量、疗效如何例如心力衰竭的病人有无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服用的剂量、时间及疗效如何6、一般情况病后的饮食、大小便、睡眠精神体力状态及体重增减等情况四)过去史即病人此次就诊前的健康与疾病情况重点应放在现在疾病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询问过去疾病时应按一定次序记明患病时间(年、月、日)诊断名称(加引号)内容包括:1.以往健康情况健康或体弱2.预防接种及药物过敏史3.系统回顾 systems review4.手术及外伤史内容有:(1)传染病史麻疹、痢疾、病毒性肝炎(2)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咯血、胸痛(3)循环系统心慌、水肿、心前区痛(4)消化系统反酸、恶心呕吐、腹痛(5)泌尿生殖系统尿急、尿频、尿痛(6)造血系统乏力、面色苍白、鼻衄(7)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怕热、出汗、食欲异常、消瘦、烦渴、多尿、性格、智力、体重、骨骼发育等方面改变(8)神经系统有无头痛、部位、性质、时间、失眠、嗜睡、意识障碍、昏厥、痉挛、瘫痪、感觉迟钝或过敏及精神错乱,幻听、幻视等(9)关节肌肉骨骼系统有无关节红肿、疼痛、运动障碍、肌肉萎缩及震颤、瘫痪、运动受限等如曾手术或外伤,应记明手术或外伤的名称、日期及有无后遗症。

诊断学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

诊断学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

诊断学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一、名词解释1.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杂音: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是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噪杂声。

3.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当中出现的红色细杆状物质1个或数个,长约1-6微米,故称为棒状小体。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4.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5.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6.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

7.奔马律:是舒张期额外心音的一种,是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附加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奔马律。

8.病理性Q波:①Q波宽度≥0.04s;②Q波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1/4;③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上出现了Q波。

9.Kussmaul呼吸:主要由于代谢性酸中毒所致,临床常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表现为慢而深长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声,称为Kussmaul呼吸10.Murphy征阳性:左手大拇指压在胆囊点,其余四指与肋骨垂直,令病人深吸气,胆囊下降,碰到拇指,产生疼痛,并中止吸气动作。

意义:急性胆囊炎11.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12.Courvoisier征:梗阻性黄疸、胆囊显著肿大、胆囊无压痛,胰头癌压迫总胆管所致。

13.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

正常人脉搏强弱不受呼吸周期影响。

14.板状腹: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为板状腹。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放射痛(radiating pain):又叫牵涉痛,内脏疼痛引起身体体表的疼痛,内脏痛觉信号传入相应的脊髓节段,该节段支配的身体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特点是疼痛明显,有压痛、感觉过敏。

2、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在心搏停止5~10s后出现晕厥,停搏15s以后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见于最严重的心源性晕厥。

3、Horner征: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4、奔马律: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5、Austin-Flint杂音: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

6、肠源性青紫症:由于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缺血红蛋白血症而出现紫绀。

7、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以两手置于膝盖上或扶持床边,这种体委可使胸廓辅助呼吸肌易于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8、移动性浊音:腹部查体时,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是发现有无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腹水1000ML以上。

9、脉搏短绌:心率大于脉率的现象,血液不足以充盈血管,见于房颤等心律失常。

10、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11、黄疸(Jaundice):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在17。

1~34.2μmol/L,而临床上尚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12、潮式呼吸(cheyne—stokes):陈-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脑损伤(脑皮质水平).25、间停呼吸(Biots呼吸):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见于颅内压增高,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大脑损害(延髓水平)。

诊断学考试重点完整总结

诊断学考试重点完整总结

诊断学考试重点完整总结引言:诊断学作为医学教育的核心科目之一,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诊断学考试中,对关键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熟练应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诊断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完整总结,以帮助考生全面复习和准备。

一、诊断学的基本原则1. 病史采集- 听取主诉:患者所述症状的描述,包括起病时间、程度、频率等。

-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相关因素以及既往病史等。

- 家族病史的探讨:了解是否有遗传性疾病的家族史。

- 药物史和暴露史的了解: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接触有害物质史等。

2. 体格检查- 观察:全面观察患者的外貌、姿势、表情等。

- 器械检查:运用医学器械进行各系统的检查,如听诊、触诊、视诊等。

- 特殊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殊检查,如心电图、X线检查等。

3.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 特殊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如血糖测定、病理检查等。

4.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等,帮助医生观察身体内部器官的情况。

- 生物学检查:如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帮助医生确定病因。

二、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心血管系统疾病- 冠心病: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确诊,并采取药物治疗或介入手术治疗等措施。

- 高血压:测量血压,评估心脑等靶器官损害程度,采取药物治疗、控制生活方式等进行治疗。

2.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通过肺功能检查、过敏试验等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药物治疗和干预措施。

- 肺炎:通过胸部X线检查、痰液培养等确定病因,并采取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3. 消化系统疾病- 肝炎:通过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肝功能检查等评估病情,并根据病毒类型进行抗病毒治疗。

- 胃溃疡:通过胃镜检查和Helicobacter pylori检测,进行抗生素治疗和酸抑制治疗。

4. 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通过尿常规检查、尿培养等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第四章常见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等;体征是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

有的体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医生也能检查到,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水肿等。

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症状上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

第一节发热[ 概念]正常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发热(狭义):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体温中枢受损、散热障碍或产热异常导致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相应的调定点,为被动性体温升高。

生理性发热: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导致体温升高,是暂时性的。

发热(广义):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病因] 感染性、非感染性及不明原因(一)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常可引起发热。

常见于: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痫,一般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

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医学诊断学基础考试重点内容、知识点总结

医学诊断学基础考试重点内容、知识点总结

医学诊断学基础考试重点内容、知识点总结绪论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主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5)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胸痛原因: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4)其他原因,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5,胸痛常见病因的鉴别:(肺梗死为突然剧烈胸痛伴呼吸困难和紫绀,)6, 急腹症:外科范围的急性腹痛,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处理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如延误诊断或诊治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7、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①腹部疾病,如腹膜炎;腹腔脏器炎症;空腔脏器扭转或扩张;脏器扭转或破裂;腹腔或脏器包膜牵张;化学刺激;肿瘤压迫和浸润;②腹腔疾病的牵涉痛,如肺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③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时毒素刺激腹腔浆膜引起的腹痛或铅中毒引起的肠绞痛;④其他原因,如过敏性紫癜时的肠管浆膜下出血.9,咳嗽或咳痰伴咯血,忤状指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咳嗽伴声音沙哑3个月,右锁骨上窝处1个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诊断为肺癌. 干性咳嗽见于急性咽炎支气;痰液放置分层.管扩张时,可见:咳嗽或于夜间变动体位时加剧;咳嗽伴咯血10,咯血定义: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12,咯血与呕血区别(紫癜是指皮下出血直径约3~5mm)13,、呼吸困难定义: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14、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15、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呼吸困难活动出现或加重,体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表现为: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②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时,因急性肺淤血常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入睡后感到气闷而被憋醒,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6、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①中心性发绀:心肺疾病致SaO2降低引起.全身性的,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诊断学 考试复习 重点总结

诊断学 考试复习 重点总结

对呼吸的影响
代酸
深大而规则——(Kussmaul)呼吸
药物及毒物
慢——潮式呼吸
中枢性呼吸困难
慢、深
癔病性
浅、快
四、伴随症状 伴大量咯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细目七:恶心与呕吐
一、病因
1.反射性呕吐
①胃肠病变——其中胃源性呕吐的特点是常与进食有关,常伴有恶心先兆,呕吐后感觉
轻松。
②肝、胆、胰与腹膜病变——有恶心先兆,呕吐后不觉轻松。
1.伴寒战、高热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腹腔脏器脓肿
2.伴黄疸
肝、胆、胰腺疾病,急性溶血等
3.伴血尿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结石)
4.伴休克
急性腹腔内出血、急性胃肠穿孔、急性心肌梗死、中毒性菌痢
5.伴呕吐、腹胀、停止 胃肠梗阻 排便排气
6.伴腹泻
肠道炎症、吸收不良,亦见于慢性胰腺及肝脏疾病。
7.伴反酸、嗳气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
6.不 规则 无一定规律 热
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 炎
细目二:胸痛
1.胸痛的部位
部位
带状疱疹
不超过体表正中线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第 1、2 肋软骨
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胸骨后或心前区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1.临床表现 黄疸深而色泽暗,甚至呈黄绿色或褐绿色。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可伴有寒战、发热、 右上腹痛等胆道梗阻症状。 2.实验室检查 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多。尿胆原减少或阴性,尿胆红素阳性。大便颜色变浅。
关于胆红素的规律—— · 总胆红素都增高; 1. 结合为主——阻塞性; 2. 非结合为主——溶血性; 3. 结合/非结合都增高——肝细胞性。

诊断学 考试复习 重点总结

诊断学 考试复习 重点总结

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急性者:急性菌痢、肠套叠、绞窄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
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
8.伴血便
●慢性者:慢性菌痢、肠结核、结肠癌;
●柏油样便——上消化道病变;
●鲜血便——下消化道病变。
细目四:咳嗽与咯痰 一、病因——注意非呼吸系统也可能导致。 1.呼吸道疾病。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体温曲线
常见疾病
1.稽 持续于 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 小时波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
留热 动范围不超过 1℃。
疹伤寒的发热极期。
2.弛 体温在 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 小时内体温差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张热 达 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
化脓性炎症
3.间 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歇热 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 1 日至数日,反复发作
骤然升至 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4.回 归热 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 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交替一次
5.波 逐渐升高达 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 布鲁菌病
状热 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肌紧张或板状腹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4.诱发、加重或缓解腹痛的因素
(1)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进食油腻食物史。
(2)急性胰腺炎发作前——暴饮暴食、酗酒史。
(3)服碱性药缓解者——十二指肠溃疡。
(4)肠炎引起的腹痛——排便后减轻,肠梗阻腹痛——呕吐或排气后缓解。
5.腹痛的伴随症状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第四章常见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等;体征是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

有的体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医生也能检查到,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水肿等。

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症状上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

第一节发热[ 概念]正常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发热(狭义):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体温中枢受损、散热障碍或产热异常导致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相应的调定点,为被动性体温升高。

生理性发热: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导致体温升高,是暂时性的。

发热(广义):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病因] 感染性、非感染性及不明原因(一)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常可引起发热。

常见于: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痫,一般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

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遵义医学院诊断学实验课 小考内容

遵义医学院诊断学实验课 小考内容

诊断学实验课前小考内容1、临床诊断的种类:(1)依据诊断的依据不同分为:病因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学诊断;(2)依据诊断方式和步骤的不同分为:直接诊断、鉴别诊断、确定诊断。

2、诊断学内容:病史采集、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3、症状:患者主观感觉不适或病后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4、体征: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5、主诉:为患者感觉最重要的疼痛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的时间。

6、现病史: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和诊治经过,其内容:(1)起病情况及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及诱因;(4)病情的发展及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7、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庭史。

8、问诊的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地址、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诉者及可靠程度等。

9、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

10、引起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等;(2)非感染性: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反应、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1、稽留热及其意义: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班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12、弛张热及其意义: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咳血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浓性炎症等。

13、咳血与呕血的区别:咳血呕血病因出血前症状出血方式血色血中混有物反应黑便出血后痰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等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咳出鲜红痰、泡沫碱性除非咽下、否则没有常有血痰数日消化性溃疡、肝硬变、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呕出,可为喷射状棕色、暗红、有时鲜红食物残渣、胃液酸性有,可有柏油样便,停止后仍持续数日无痰性状14、全身性水肿有哪些方面: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其他原因的全身水肿。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问答1、发热的病因答: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2、非感染性发热a、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额型组织细胞病)。

b、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C、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药物热、溶血反应、血清病)。

d、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痛风、重度脱水)。

E、血栓及栓塞疾病。

F、颅内疾病。

G、皮肤病变。

h、恶性肿瘤。

I、物理及化学损害(中暑、大手术后、内出血、骨折、大面积烧伤及重度安眠药中毒)。

J、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感染治愈后低热、夏季低热)。

2、中心性发绀答:此类发绀的特点表现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黏膜,但受累部位是温暖的。

可分为A、肺性发绀:即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

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B、心性混合性发绀:由于异常通道分流,使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进行氧合作用而进入体循环动脉,如分流量超过心排血量的1/3,即可出现发绀。

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3、慢性腹痛答:A、腹腔脏器慢性炎症。

B、消化道运动障碍。

C、胃、十二指肠溃疡。

D、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

E、脏器包膜的牵张。

F、中毒与代谢障碍。

G、肿瘤压迫及浸润。

4、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分为:A、强迫仰卧位。

B、强迫俯卧位。

C、强迫侧卧位。

D、强迫坐位。

E、强迫蹲位。

F、强迫停立位。

G、辗转体位。

H、角弓反张位。

5、扁桃体增大分为三度:A、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B、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C、达到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6、甲状腺肿大分为三度:A、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B、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C、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常见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旁腺腺癌。

7、乳房触诊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行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凹征:当上呼吸道有部分阻塞时,气流进入体内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压极度升高,使胸骨上窝,锐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

2、奇脉: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机制:左室排血量减少,见于心胞积液。

3、Murphy征: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左胸下部,以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

4、棒状小体:在细胞出现红色的细小棒状简称棒状小体。

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可以鉴别急性淋巴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白血病。

5、阵挛:在锥体束以上病变,深反射亢进进,用力使相关肌肉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该组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常见的有以下两种:踝阵挛、髌阵挛。

6、等渗尿:禁饮尿渗量在300mOsm/kgH2O左右时,即与正常血浆渗量相等,称为等渗尿。

7、核右移:周围血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起过3%。

1、脑膜刺激征:脑膜受激动的体征,阳性出现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质压增高等。

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2、二尖瓣P波:有肺心病病史者出现,P波增宽的心电图改变,(P波增宽时限>=0.12s,P 波成双峰型,双峰间距>=0.04s。

3、蜘蛛痣:皮肤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4、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觉或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率失常,发生机制认为与心动过速每次心搏出量和心率失常有关。

5、胃肠型:胃肠到梗阻塞,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

6、内生肌肝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7、窦性心率:P波规则出现二联直立,AVR联倒置。

1、集合反射:嘱病人注视1m以外的目标,然后将目标逐淅称近眼球,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为集合反射。

2、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

见于粘连性心包炎。

3、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C的百分率增高时称核左移。

4、Rivaita试验: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分泌黏蛋白量增加,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因此可在稀醋酸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漏出液黏蛋白含量很少,多为阴性反应,渗出液中因含有大量黏蛋白,多呈阳性反应。

5、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是指原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为过早搏动。

6、舟状腹: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腹。

7、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1、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如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2、杜氏双重杂音:将听诊器置于股动脉上,稍加压力,即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期皆可出现,不连续的双重杂音。

3、液波震颤: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指叩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感。

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4、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

5、D2聚体:6、肾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隆低所致,即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7、异常q波:坏死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0.04s,振幅>= 1/4R)。

1、Kussmaul呼吸:出现深长而规则的呼吸。

2、脉膊短绌:脉率少于心率,称脉搏短绌。

3、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4、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

5、交叉配血: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配为一管称为主侧: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次侧,两者合称为交叉配血。

6、肾小球源性血尿:7、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1、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2、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卡通片轻压患者口唇粘膜起红白交替的节律性,微毛细血管的搏动现象,是由于脉压增加所至。

3、移动性浊音:患者向左侧卧时,左侧腹部呈更大范围的浊音,百在上面的右侧腹部转为鼓音,再向右侧卧时,左侧腹转为鼓音,而浊音移至在下面的右侧腹部,这种因体位不同百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

4、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由于胞质内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而得名。

5、奥本海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帖向下滑压,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6、乳糜尿: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7、异常q波:坏死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0.04s,振幅>= 1/4R)。

1气胸在视触扣听上检查有何发现?视诊:胸廓患侧饱满,呼吸动度患侧减弱或消失。

触诊:气管位置移向健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

叩诊:鼓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无罗音。

语音共震:减弱或消失。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霉染色临床意义?NAP活性可因年龄、性别、应激状态、月经周期、妊娠及分娩等因素有一定的生理性变化。

在病理情况下,NAP活性的变化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感染性疾病急性化脓菌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减低。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值常为0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NAP积分值多增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一般正常或减低。

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活性减低,因此也可作为两者鉴别的参考。

5、其他血液病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雌激素等NAP积分值可增高。

3.腹水和巨大卵巢囊肿鉴别?鉴别点如下:①卵巢囊肿所致浊音,鼓音区则在腹部两侧②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③尺压试验也可鉴别,则卵巢囊肿,使尺发生节奏性跳动。

如腹水,则搏动不能被传导,硬尺无此种跳动。

4交界性早博心电特征心电图特征?心电图表现:1、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窦性P波,QRS-T形成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2、出现逆行P波,可发生于QRS波群之前;或QRS波群之后或者与QRS相重叠,3、大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5现病史的内容?1、起病情况与患者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病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6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区别?第一心音第二心音机理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关闭关闭,半月瓣开放二尖瓣开放声音特点低、钝响度强高、脆、响度弱间隔时间 S1距S2短 S2距S1长最响部位心尖心底部年青人A2<P2老年人A2>P2与心尖搏动和同时出现搏动之后颈动脉搏动关系临床意义表明心室收缩开始标时心室舒张开始7急性腹膜炎体征?8 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1、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的成熟,胞体逐渐由大变小。

但巨核系细胞体积通常由小变大,早幼粒细胞较朱粒细胞稍大。

胞体大小变化的同时常发生形态变化如巨核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胸,从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2、细胞质:1、量;由少逐淅增多,但淋巴细胞变化不大,但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2、染色:由深蓝变浅染,甚至淡红,红细胞系最终变为橘红色。

3、颗粒: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但红细胞质内一般无颗粒。

3、细胞核:1、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为不规则,甚至分叶,但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红细胞系核变小,核形规则而最终消失。

2、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致密或凝集成块,着色由浅变深。

3、核仁:由有到无,经清晰、模糊不清至消失。

4、核膜由不明显变为明显。

9 窦性心律及特征?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特征:P波Ⅱ导联直立,avR倒置2、P波规则出现3、同一导联中PR间期差值<0.12s 4、频率:60-100次/min。

10 气管移位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医师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销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销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根据气管的偏移方向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如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而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11 房颤听诊特点及见于哪些病?房颤的听诊特点,心律绝对不规则,SL强弱不等,脉搏短绌,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和甲亢。

12 腹部听诊内容及临床意义?肠鸣时、血管杂音、摩擦音和搔弹音等。

妊娠5个月以上的妇女还可在脐下方听到胎儿心音。

肠鸣音减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及胃肠动力低下等。

如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达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

13 引起血沉病理性增快的原因?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2、组织损伤及坏死3、14 肺实质检查有何发现?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 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

15 胸骨角标志及意义?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由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起,标志气管分叉处,主动脉弓上缘,第五胸椎的水平,计数肋骨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16 二尖瓣关闭不全体征?1、视诊: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时,心尖搏动强,发生心力衰竭后减弱。

2、触诊:心尖搏动有力,可呈抬举样,在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可触及收缩期震颤3、叩诊:心浊音向左下扩大,晚期可向两侧扩大,提示左右心室均增大。

4、听诊: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粗糙、音调较高的3/6级以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腑下和户胛下区传异。

后叶损害为主时,杂音可传向胸骨左经受和心底部。

S1常减弱,P2可亢进和分裂。

严重反流时心尖区可闻及S3,以及紧随S3后的短促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17 脾测量及分度?第1第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脏轻度肿大时只作第1线测量。

第2线测量和第3线测量:脾脏明显肿大时,应加测第2线和第3线,2、前者系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3、后者指脾左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