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人教版地理复习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又可以分为三类::水、金、地、火星(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巨行星:木、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高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高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年/周期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5.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类型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地轴自北西逆向南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等(15°/时)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日常作息时间公转太阳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备注:①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 知识点梳理总结

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 知识点梳理总结

1.1宇宙中的地球,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宇宙中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4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5、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6、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7、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8、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9、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10、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3地球的历史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2.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3.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4.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5.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6.寒武纪也代表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显生宙由此开始;之前漫长的时期,由于地球上生物稀少,被统称为前寒武纪,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7.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漫长时期(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8.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藻等原核生物,蓝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9.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10.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11.古生代(距今5.41亿年一2.52亿年)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12.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13.中生代(距今2.52亿年一6600万年)14.意为“中间的生物时代”,因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而得名,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15.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是“最近的生物时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16.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17.太古宙,大气层、海洋和陆地形成,大气成分中氧气增多;18.元古宙,原核生物出现,蓝细菌能制造氧气;缓慢进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的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现赤道膨胀、极圈扁压的形状•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千米•经度和纬度是地球上表示位置的重要参考坐标系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不同性质的层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岩石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地幔位于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外核是地幔与内核之间的一层液态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地球的中心,由固态金属铁和少量镍组成3. 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物质主要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地壳中主要含有氧、硅、铝等元素•地球内部主要含有铁、镍等金属元素4. 地球的层状结构与地理环境•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决定了地球的热力和物质环境•地球作为层状结构的系统,不同圈层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地理环境第二节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的特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东经73°33′~135°05′,北纬3°51′~53°33′之间的东亚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我国是世界上陆地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东亚的大国之一2. 我国的地势地貌•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由东北地势较低逐渐升高向西南•我国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平原、山地、高原和丘陵等•我国地势地貌的特点与我国地理位置、构造运动、气候和河流等因素有关3. 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多样,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差异•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社会发展等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第三节地理格局的产生与演变1. 地理格局和地理区域•地理格局是指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和分布关系的总体表现•地理区域是根据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划分的区域单位2. 地理格局的产生和演变•地理格局的产生和演变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变3. 地理格局的特征和作用•地理格局的特征包括规则性、不规则性、稳定性和变动性等•地理格局不仅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点,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的概要介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复习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复习知识梳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梳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本章思维导图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宇宙(1)何为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称。

(2)天体:宇宙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恒星、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比较各类自然天体天体概念其他特征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其主要成分是氢与恒星相比具有体积大願量大密度小的特点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和热的球状天体温度高,自已能发光,距地球非常遥远,所有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近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 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彗星在扁长轨道上饶太阳运行的一种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雪星一,其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貎公转周期为76年流星体是星际空间数量较多的颗粒状的碎片数量众多,大小不一天体判断标准:1)空间位置: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物质形态:是否是宇宙间的物质。

发生在地球大气之内的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流星雨。

3)运转轨道: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依附在其他天体上的物质不属于天体,如火星车。

(3)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临近的天体相互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层次:按规模可分为可观测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四个层次。

2.太阳系(1)分类: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接近圆形的椭圆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2)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卫星分别围绕着各自的中心天体——行星运行,彗星则在扁长的椭圆形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纲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纲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大地构造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水文圈与岩石圈- 地球环境与地理领域的发展第二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国土概况与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原因-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中国地理环境问题与其对策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城市的概念及其关系-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 人口迁移与人口分布的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经济与区域发展- 经济活动与经济地理学- 区域发展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发展差异与调查研究- 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及对策- 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农业与农村发展- 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内涵- 农业生产体系与农业区域规划-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问题与对策第六章:工业与城市发展- 工业活动与工业地理学- 中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 工业区位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交通与旅游- 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地理分布- 交通运输的地理条件与地理网络- 旅游业的地理条件与地理布局- 交通条件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第八章: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的概念及其关系- 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九章:全球问题与中国- 全球问题与区域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 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的区位-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环境保护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对策-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总结:这份文档总纲概述了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

它涵盖了地球与地图、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区域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工业与城市发展、交通与旅游、资源与环境、全球问题与中国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

一、地理的概念
1、地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2、地理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地理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及其相互作用。

3、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地理的分类
1、按地域空间划分:世界地理、国家地理、地区地理、城市地理等。

2、按地理要素划分:气候地理、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土壤地理、岩石地理等。

3、按时间空间划分:地球表面形态变化、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

三、地理的作用
1、地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指导人们选择居住地、规划城市建设、制定农业计划等。

2、地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资源分布情况、预测自然灾害、指导农业生产等。

3、地理对文化的影响:反映不同地区的、历史遗迹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总论-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地球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的生命-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生物地理分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类型- 植被的分布与特点- 动物的分布与特点- 生物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三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和分布特点-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措施- 水问题的产生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地震的发生与防治- 水灾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防治- 火灾的发生与防治- 自然灾害应对与救援措施第五章全球气候与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层次- 全球气候的分区与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分析- 气候预测与预报方法第六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要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第七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口问题的产生与影响- 人口发展战略- 城市化的内涵和特征-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第八章我国的产业格局和问题- 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中国的产业分布格局和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第九章农业的发展与问题- 世界农业发展格局与农业区划-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路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措施第十章第三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第三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问题- 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第十一章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 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劳动力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中国区域发展的格局和差异-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区域规划的实施和问题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天体系统: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包括银河系、太阳系等。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位于距太阳第三近的位置,介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

影响地球运动:太阳引力导致地球公转和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形成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导致昼夜交替、时差、四季变化等现象。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由多个圈层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

每个圈层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地球系统。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如经纬度、时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等,也是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重要内容。

总之,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等多个方面,是地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导语月考临近,为了方便广大同学复习,高考网为大家准备了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以下是第一单元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请下载附件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相关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及题型总结注:带※为拓展选看部分。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要点:1、 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2、 能够根据图示或资料,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难点 :1、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知识点一:天体系统的特点(层次性和系统性)P4典型例题:1、“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重温童谣,完成(1)—(2)题。

(1)童谣中出现的三种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A 星云、恒星、彗星B 行星、恒星、卫星C 星云、流星、彗星 D恒星、行星、卫星(2)童谣中出现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D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总星系A ② ④B ① ③C ③④D ① ②知识点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P5、P6。

普通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具有共面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特殊性——存在生命外部条件:太阳的状态稳定,所处宇宙环境相对安全;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液态水;典型例题:1、“It’s not just a planet (行星),it’s home(家园)。

”这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据此完成(1)——(3)题。

(1)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 D )A 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B 公转方向与其他七颗行星不同C 既有自转运动也有公转运动D 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具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2)地球表面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最主要的原因是( B )A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 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C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 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3)地球上具有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A )A 与太阳距离适中B 地球的质量适中C 地球体积适宜D 地球卫星数目适量2、假设在宇宙中发现一颗有与地球一样生命形态的行星,则该行星最可能没有( D )A 大气层B 液态水C 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照射D 像月球一样的卫星绕行知识拓展:典型例题:1、1969 — 1972年,美国人登月成功,他们在月球上可能看不到()A 太阳黑子B 流星现象C 夜晚的星星D 彗星的长尾点拨:考查的是流星的特点,其本身不会发光,靠与大气层摩擦而形成光迹,而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看不到流星现象。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等特点。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和质量适中、液态的水等都是外部条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为地球提供能量,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能源来源,以及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包括光球、色球和日冕。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和太阳风。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以及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的运动方式包括围绕地轴转动和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人教 地理 必修1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 地理 必修1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docx

地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节:1.宇宙中天体类型主要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2.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层次关系:4.太阳系八大行星从内到外: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地球是颗普通的行星:(1)运动特征:八大行星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结构特征:地球质量、体积、物质组成,以及距日远近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不特殊。

6.地球是颗特殊的行星:(1)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2)生命存在和繁衍的条件:①外部条件:a.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且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使得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安全;b.太阳正值壮年期,能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光照;②自身条件:c.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当,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条件;d.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存的大气条件;e.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维持地表温度,为大气、水及生命活动提供动力;(3)化石燃料的能量来源;(4)太阳能器具的能量来源。

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1)全球:①大气上界:从赤道向两极递减;②近地面:从30。

N和30° S分别向两侧递减;(2)我国:①高值中心:青藏高原;②低值中心:四川盆地。

3.太阳大气层结构和太阳活动: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电离层:①干扰甚至中断无线电短波通信;②两极高空出现极光;(2)影响地球磁场,严重时产生磁暴现象;(3)影响地球气候: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第三节:1.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1)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2)周期:1 恒星日(23h56m4s);(3)速度:①角速度:15° /h;②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注意: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①晨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②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

新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循环系统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重点解析:月亮对地球的影响1【同步练习题】(2021•秦皇岛期末)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借助越来越广泛。

据此回答1~2题。

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C.太阳能发电D.煤炭【解析】A、B、C三项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

【答案】D2.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A.低纬度、主星高度角大的海南岛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D.人多地少的东北平原【解析】青藏高原是欧美国家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原因就在于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平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

【答案】C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答案】A4.此图所反映的结构性问题是()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B.太阳活动高气压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扔出电浆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明显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东部树木的生长【解析】此图说明了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地球气候是木星影响树叶生长的主要因素。

【答案】A2021年2月15日和3月9日,水星轨道卫星两次检测到“X 级”太阳耀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重点知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重点知识

第一章 重点内容2. 恒/行/卫星:恒星:能自身发光行星:自身不发光,绕着恒星转卫星:绕着行星转3. 太阳系:①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星②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4. 地球为什么存在生命:①有液态水,②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影响温度③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影响大气条件外部条件: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2. 太阳的辐射形式:电磁波3. 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给地球提供光和热 ②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影响化石燃料的形成 ④提供太阳能 ⑤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育5.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6. 太阳活动的周期:11年7. 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的分层及对应的太阳活动:①光球层:肉眼可见。

有黑子②色球层:耀斑和日珥③日冕层:用特殊的的仪器观测,太阳风8.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黑子和耀斑影响短波通信, ②太阳风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③太阳风影响极光的形成, ④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 ⑤太阳活动影响地球自然灾害的形成。

三.地球自转1. 自转周期:①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 ②地球自转的真正的周期:23小时56分4秒2.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3. 自转角速度:15°/小时,南北两极为零4. 自转线速度:①赤道最大,②南北两极为零,③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5. 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既不透明也不发光,因此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为地球自转所以昼夜不断更替。

6. 晨昏线:①晨线:由夜入昼,晨线上地方时为早上6点②昏线:由昼入夜,昏线上地方时为下午18点③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零④晨昏线过极点,与经线重合,是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⑤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如果出现极昼,则是夏至(6月22日前后),如果出现极夜,则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7. 地转偏向力南偏左北偏右,赤道不偏。

新高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

新高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

新高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新高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前言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下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形成与发展、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等内容。

在新高考中,地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非常重要。

正文以下是新高考高一地理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理的概念与研究对象•地图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素•地球的形状与地球仪的使用•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特点•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区•地球的自转、公转与倾斜•地球的地理坐标与地球的地理环境第三章:地球的水分•地球的水资源与分布特点•地球的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循环与人类的用水问题•湿润气候区与干旱气候区第四章:地球的气候•大气圈与气候带•气温与气候类型•降水与气象要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第五章:地球上的生命与区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区系与生态系统•地球的自然植被与人类活动•不同地区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第六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中国的气候与气候资源结尾本文对新高考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相信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新的学习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 物质 世界。

2.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 和 星云 。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 天体系统 组成 特别说明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太阳系 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
3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数以亿计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宇宙物质 组成(举例) 特点
恒星 炽热气体 质量 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 星云 气体和尘埃
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行星 金星、地球等 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
卫星 月球
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
流星体 尘粒、固体块 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 彗星
冰物质
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 云雾 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
地月
银河
4.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
(1)结构特征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5.地球的特殊性
(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条件
安全的
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
干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
稳定的
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
显的变化
自身条件
适宜的
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
适当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适合生物
呼吸的
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原始大气
的演化
有液态
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 核聚变 反应。

(2)影响⎩⎪⎨⎪⎧直接为地表提供_______和热能
维持____________,为生物繁衍生长、_______和水体
运动等提供能量
人类生产、生活的_______
2. 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_________
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______
层、B 色球层和C_______层。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 层上为太阳黑子、B 层上为_____,其周期平均约为_____年。

(4)太阳活动现象:太阳黑子(C 光球层)、太阳耀斑(B 色球层)、日珥(B 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A 日冕层);
(5)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日冕物质抛射 ;
(6)影响⎩⎪⎨⎪⎧导致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_______
通信产生“_______
”现象,会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
确性,甚至使信鸽迷路两极地区产生“_______
”现象对天气、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1.地球的历史:约有 46亿 年。

2.认识途径:研究 地层 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
(1)含义:具有 时间顺序 的层状岩石。

(2)沉积地层特点⎩⎪⎨⎪⎧
①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 后沉积的层在上。

②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的生物遗
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分布规律: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 相同 或者 相似 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 低级 、越 简单 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光能 地表温度 大气 能量 极光 短波 磁暴 大气层 日冕 光球 耀斑 11
4.地质年代表
(1)含义: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 宙、代、纪 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 5.41 亿年,包含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 有氧环境 。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 真核 生物和 多细胞 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 成矿 时期。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 5.41 亿年— 2.52 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包括 寒武纪 、 奥陶纪 、 志留纪 )和晚古生代(包括 泥盆纪 、 石炭纪 、 二叠纪 )。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 运动剧烈 ,形成 联合古陆 。

②生物演化: 生物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动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植物
陆上低等植物
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晚古生代是重要的 成煤 期。

3.中生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 三叠纪 、 侏罗纪 和 白垩纪 。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 板块 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③地质矿产:是主要的 成煤 期。

4.新生代
②生物演化
动物:爬行动物盛行,中后期向鸟类发展,
出现小型哺乳动物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
(1)时间:距今6 600万年至今,分为 古近纪 、 新近纪 和 第四纪 。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形成现代 海陆分布格局 ; 地壳 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②生物演化⎩⎪⎨⎪⎧⎭
⎪⎬⎪
⎫ 被子 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生物界呈现 现代面貌
③气候演化: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处于 温暖 期。

[特别提醒]
(1) 古生代末期 、 中生代末期 均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这两个时代结束的标志。

(2)在海陆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主要内力作用不同,前寒武纪多 岩浆活动 ;古生代和新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 ,而在中生代则是 板块运动剧烈 。

地球环境的演化历史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法可知,地球形成约有46亿年的历史了。

从其形成到现在,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地层的研究认识其环境的演变过程: 1.海陆的演变
(1)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2)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 联合古陆 。

(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 联合古陆解体 ,各大陆漂移。

(4)新生代: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2.大气层的演变
(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 缺少氧气 。

(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 氮气和氧气 。

(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3.生物的演化
(自主完成生物演化过程)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含义:地震的能量以 波动 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类型和特点:
(3)应用:获得地球内部物质和结构状况的主要依据。

2.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一个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

(2)两个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4.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对应要素是大气、水体和生物。

5.大气圈
(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密度变化特点:
①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

②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减少。

③在2000—3000千米高空,与星际空间情况很接近,视为大气圈的上界。

6.水圈
(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2)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①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②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7.生物圈
(1)含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特点: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