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效教学_从读懂教材开始

合集下载

读懂教材,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读懂教材,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读懂教材,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读懂教材,是灵活运用教材的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读懂教材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读懂教材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教材往往利用一个情境图呈现多个数学信息,这些数学信息有时明显,有时隐蔽较深,需要教师洞察秋毫。

例如一年级上册学习“8的加法”时,教材创设了“跳绳”游戏的情境图。

情境图下面给了一个□+□=□空白算式,让学生填空。

教学时,教师一般能够读出“2个小朋友摇绳,6个小朋友跳绳,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的信息。

但空白算式说明答案不唯一,还隐蔽着其他数学信息,如:8个跳绳的小朋友中,有1个小朋友戴帽子,7个小朋友不戴;有3个小朋友穿裙子,5和小朋友穿裤子;有4个小朋友是男生,4个小朋友是女生。

在这个教材情境图中,学生不仅体验了“8”的构成,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同时又可以通过这个情境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二、读懂教材情境中的“主人公”对话。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主人公”有淘气、笑笑、智慧老人、老师、机灵狗。

有时只有淘气、笑笑出现,又时淘气、笑笑、和智慧老人同时出现,有时只有“智慧老人”或“老师出现”。

出现的“主人公”不同,教学方式方法要有区别。

例如:四年级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量一量、算一算”中“小组合作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的整理记录结果之后。

笑笑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她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有了数学层面的思考与发现。

解读“读懂学生 读懂教材 读懂课堂”三个读懂

解读“读懂学生 读懂教材 读懂课堂”三个读懂

解读“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三个读懂不久前,在衢州举办的“全国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北师大教材副主编张丹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对三个读懂进行的解读,整理如下:一、读懂教材:1.北师大版教材副主编张丹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4)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2.如何具体地读懂一节教材?(1)读懂问题情境;(例如:课例中的主题图、试一试等等)(2)读懂每一道习题;(怎么解决?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还有更好的方法吗?)(3)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4)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5)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

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

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

但万变不离其中。

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

3.关于教材要四读:(1)读前有思考。

读课标的要求,看结构。

比如:分数这一知识体系是,先出现除法、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再认识、比。

在这里初步认识时产生新数必要性,通过直观学习;再认识时,对产生背景的扩充对整体“1”的学习。

(2)读中想:想教材为什么这么编?(3)课后思考:估算与精确结果对比(4)读后体会改造教材读了未必懂,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参,却陷入了误区和苦恼的困惑。

读与懂之间必须有“想”这座桥。

多问问自己什么?即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原来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目的?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地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

总之,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是否能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演变历程等等。

读懂教材,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读懂教材,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受。

教师“ 读懂教材” 的含义
读 瞳教 材 是 指 教 师 突 破 传 统 , 再 是 枯 燥 地 、 械 不 机 地 、 木地“ ” 材 , 麻 用 教 而是 根 据 对 学 生 的 研 究 、 生 活 对 实 际 的 研 究 、 教 材 文 本 的 研 究 , 生懂 的 知 识 可 “ 对 学 快 速 推 进 ” 不 懂 的 地 方 可 以 “ 慢 脚 步 ”教 材 前 后 可 以 , 放 , 颠倒 次 序 。 一句 话 , 匿教 材就 是 创 造 J 使 用 教 材 。 读 眭地 二 、 师 “ 懂 教 材 ” 好处 教 读 的 我 地 区 正 在 大 力 推 进 “ 动 导 学 ” 学 模 式 , 教 活 教 即 者通 过 对 课 标 、 本和 学 生 的研 究 , 计 出 更 贴 近 本 班 课 设 学生 实 际 水 平 的活 动 方 案 , 者 只 有 在 “ 懂 教 材 ” 教 读 的 基 础 上 , 能 设 计 出科 学 的 活 动 方 案 , 能 实 现 提 高 课 才 才 堂 效 率 的 目的 。设 计 “ 法 交换 律 和 结 合 律 ” 动 方 案 加 活 时 , 者认 真 研 读 教 材 和 教 师 用 书 后 发 现 , 使 学 生 能 笔 要 够灵 活地运用加法 交换律和结 合律进行简便 运算 , 必 须 先 让 学 生 弄 清 加 法 交 换 律 和 结 合 律 的 区 别 。 笔 者 设 计 了 两 个 活 动 : 动 一 , 比 “8 1 = 5 1+ 8 4 ” 活 对 2 + 7 4 7 2 = 5 这 两个 式 子 , 生 可 以 推 导 出 “ 8 1 = 7 2 ”观 察 后 能 学 2 + 7 1+ 8 , 发 现 加法 交 换 律 是指 两个 加数 的位 置变 了 。活 动二 , 对 比 “2 + 7 + 3 6 和 2 + 1+ 3 = 8 , 重 引 导 学 生 ( 8 1 )2 = 8 8 (7 2 )6 ”着 明 白两个 式 子 的 不 同在 于 运 算顺 序 变 了 。这 样 一来 , 教 师 能 够 引 导学 生把 学 习 的重 点 聚焦 到 “ 法 交 换 律 , 加 换 的 是 加 数 的位 置 ; 法 结 合 律 , 的 是 运 算 顺 序 ” 两 加 换 这 句 话 上 , 简单 单 的 两 句话 便 概 括 了 一节 课 的 内容 。教 简 师读 『 董了教 材 , 排 活 动 环 节 时 才 能 做 到 重 点 突 出 , 安 有 的 放 矢 。 因此 , 师 只 有 做 到 “ 懂 教 材 ” 能用 好 教 教 读 才 材, 才能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 、 发现 、 质疑 , 才能开 阔学 生 的 视野 ,丰 富学 生 的学 习经 验 ,更 好 地 服 务 教 学 实 践 。 只有 这 样 , 师 才 能 真 正 成 为 课 程 的 开 发 者 、 设 教 建 者和 实施 者 。 三、 教师怎样做 才能读懂教材 “ 懂 教 材 ” 能 肤 浅 地 理 解 为 部 分 内容 的 颠 倒 和 读 不 更换 、 别 活 动 的 变 化 、 些 情 节 的 调 整 等 等 , 要 深 个 一 而 入研 究教 材 的 设 计 意 图 ,尽 最 大 可 能 提 高 单 位 时 间 里 的学 习效 率 。这 样 , 师 需 要 做好 以下 几 点 : 教 第一 ,当教材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 差 较 远 时 , 师 可 以将 其 换 成 学 生 熟 悉 的情 境 。例 如 , 教 在 指 导 学 生 运 用 已 经 获 得 “ 隔物 体 个 数 之 间 的关 系 ” 间 这 个 知 识 点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时 , 材呈 现 的情 境 是 “ 子 教 兔 排 队 ” 与 “ 子 排 队 ” 比 , 用 学 生 排 队 做 操 时 的 前 。 兔 相 运 后 或 左 右 队 形 特 点 来 学 习这 部 分 知 识 ,更 能 让 学 生 获 得 深 刻 的体 验 。做操 时 , 用 尺量 出 两名 学 生之 间的 距 我 离。 这样 一来 , 生 的 体验 更 深 刻 、 真 实 , 部 分 知 识 学 更 这 也 就 掌握 得 更 牢 固 了 。

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从读懂教材开始

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从读懂教材开始

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从读懂教材开始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们常常听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抱怨:教材内容偏难、编排不合理、知识面涉及广、跳跃性太强、系统性太差、学困生越来越多等等。

总之一句话:对新教材不适应。

面对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责难,我们认为:新课程作为一个新事物,它总有一个成长完善的过程,它的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当务之急不是抱怨而是如何有效解读新教材,感悟新教材,领会新教材,才能把握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关键词】有效教学,读懂一、从学情出发,以学生的角度读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材,最终只有被学生所理解,才能真正体现其蕴含的数学价值。

教师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把握教材以后,并不代表着解读教材的结束。

毕竟,教师的主观理解是无法替代学生的理解的。

因此,教师还应当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次阅读文本,解读文本,体验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的困惑与感受。

在这一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安排学习材料、设计学习活动,才是适合学生的教学。

如《分桃子》一课,不但自己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而且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前测分析了学生在面对教材例题48÷2、48÷3会如何计算?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该如何去突破?通过前测,候老师发现孩子在计算48÷2时,是运用原来已有的口算经验来计算,并且以竖式这样一种形式来记录口算的过程,因此出现了如下的写法(右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要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20个,再分8个桃子,每只猴子4个,合起来是20+4=24(个)。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的正确写法。

二、从知识出发,以整体的思想读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

知识的螺旋上升,是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原则。

教材在呈现每个知识点时,作为教师,不能只盯住这个知识点。

教师更应围绕着这个知识前思后想:学习这个内容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有了什么可利用的经验和要避免的问题;学了这内容后,又为后面的什么知识点打下基础,需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延伸什么?只有以这样一种整体解读的思想来梳理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关注学生、促进学生课堂生成之上。

“三读”教材-文档资料

“三读”教材-文档资料

“三读”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和数学教师的集体智慧。

教师对教材(尤其是新版教材)解读得是否全面、到位、深刻就意味其备课和上课的有效性。

三读(读通、读懂、读透)教材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怎样进行“三读”教材呢?一、读通――通读教材,整体把握通读教材就是全面把握教材的标准和教材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前联”与“后孕”,对全套数学教材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进行通读。

理清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整体把握各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了解各学段教材编排意图,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进行衔接。

二、读懂――细读教材,理清脉络通读教材,把握了整套教材的逻辑关系后,就要细读教材,理清脉络,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

只有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才能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读懂教材可以从读懂主题图、对话、旁注、留白、例题、习题等方面切入。

1.读懂主题图新教材变化最大的就是以主题图的形式来呈现知识背景。

主题图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把握,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主题图呈现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场景。

它呈现给我们的显性信息是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过山车、摩天轮、小火车等场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隐蔽信息暗示了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让学生观察每种游乐活动的人数,并说一说他们是几个几个坐在一起的。

从而开始了“几个几”的学习,让学生数小朋友几个几个在一起,就突出了现实情境中加数相同这个特点,为乘法意义的教学做了扎实准备。

2.读懂例题例题是数学教材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基本的范例。

准确把握教材,实施有效教学

准确把握教材,实施有效教学

准确把握教材,实施有效教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

准确把握教材、合理运用教材、灵活建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拓展思维、发展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最大限度发挥教材功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此,结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读懂教材,准确定位目标课前读懂教材,准确定位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鸡兔同笼》是一个传统而经典的趣味数学问题。

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是:以图文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以表格加“旁白”提示,呈现三种列表方法—“练一练”呈现三个表格解答问题。

其目的是让学生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备课之前,我向同年级的几位老师了解了这一内容的教学情况,他们普遍反映:尝试让学生用列表法解决这一问题很麻烦,后来就干脆让学生直接用老办法——假设法列算式或列方程解答,用假设法解决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接受很快,但有少部分同学还是难于接受。

针对这一现状,我再次研读了教材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无论是新课教学还是“练一练”,教材都只呈现了“列表”一种解法。

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清楚写到:“教学时,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列表方法这一常用数学方法的掌握,更不应要求学生直接套用公式解题。

”全面解读教材让我明白:教材将这一经典、传统的题目“鸡兔同笼”选编在“尝试与猜测”一节,其目的不是为了解答这一类题,而是以“鸡兔同笼”这个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学生通过对鸡兔同笼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数学有效教学,从读懂教材开始

数学有效教学,从读懂教材开始

1 . 通读教材 ,观 察 小 立 方 体 搭 成 的立 体 图 可 师 了解 《 学 课 程 标 准 》 中 “ 与代 数 ” “ 间与 图 数 数 、空 形 的形 状 , 学 生 无 所 适 从 。而 苏 教 版 很 重 视 这 一 学 让 形 ”“ 、统计与概率 ” “ 践与综 合运用” 、实 三个学段要求 习 内 容 , 仅 用 三 个 时 段 安 排 这 一 学 习 内容 。 二 年 不 即 的联系 、 区别 及 层 层 递 进 的 特点 。 尤其 是 作 为 小 学 数 级 ( 册 ) 排 两个 方 向 观 察 单 一 物 体 的 形 状 . 年 级 上 安 三
计 算 教 学 的课 时 大 大缩 减 了 , 算 的 算 理 也 不 单 单 以 计 信 息 技 术 发 展迅 猛 的 今 天 相 比 ,显 然 不 能 适 应 要 求 。
的 时 间 要 大 幅度 增 加 .课 堂 上 要 出现 积 极 的 师 生 互 是 主 客 体 之 间 的 全 息 对 应 和 双 向建 构 :根 据 克 隆 现
计算能力下降 、 解决 问题 缺乏灵活的解决机制等 。这 应 该 具 有 “ 来 主 义 ” 拿 。一 切 能 为 教学 目标 服 务 的信 其 实 与 教 材 的改 革 有 一 定 关 系 , 课 程 的计 算 教 学 不 息 、 新 内容 , 可 以成 为 课 堂 教 学 内 容 的一 部 分 。 实 际 都 在 是 单 纯 为 了计 算 而计 算 , 要 把 它 和 新 课 标 中所 倡 导 教 学 中 , 不 可 死搬 教 材 , 为 在 现 行 教 材 中 , 不 少 而 切 因 有 的 生 活 实 际 、 感 态度 结合 起 来 。 浙教 版教 材 相 比 . 题 目老 化 、 据 过 时 ,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较 为 遥 远 . 情 与 数 离 与

如何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初中数学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初中数学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准确阅读初中数学教材初中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大量的作业挤尽了这个点点机动时间。

初中生在数学课内、课外很少有时间充分阅读数学教科书。

但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准确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

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讨指导学生准确阅读初中数学教材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水平。

一、阅读是学生获得书本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定义和定理等,掌握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解题格式、解题步骤、解题技巧,为独立完成练习题的解答创造了先决条件。

抓好了阅读这个重要环节,就使学生掌握了利用读书获得知识的自主学习方法,增强了自学水平,培养了初中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水平。

在教师的准确指导下,学生就会逐步养成独立阅读数学教材的好习惯,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好习惯。

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提升,数学自学水平就会持续提升。

二、读懂初中数学教材的方法需要教师的指引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增强对学生实行阅读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指导,这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套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有一套特殊的符号、特殊的表达方式、特殊的思维演练和特殊的表达过程。

学生在读初中数学教材时,不但要读懂教材上的表达,知道它是怎样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实行准确的表达和交流的,而且还要学会能从模糊的实际生活事例中提取出相对应的数学问题,会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使用数学符号实行推理论证或定量计算,会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数学知识去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信息等等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都离不开教师的准确引导。

三、如何引导学生准确阅读初中数学教材1、从初中数学知识结构来看,要指导好“四读”(1)读懂新概念任何数学新概念都是在旧概念不能表达新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概念时,不但要重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新概念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还应注意新旧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才能使学生读得懂、想得通。

读懂教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之根本所在

读懂教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之根本所在

3 0 3 0 3 0 3x 04 3÷ O2
8 4 60 180 0O 18×0 O O l
个 因数 另 一 个 因 数 积
不 变 xO l xO l 不 变
xl O xO l
位 看 上 去 挺 有 经 验 的 中 年 教
师 在 教 学 这 一 内容 时 . 书 中 的表 格 将 作 了如 下 改 动 :

数 , 是 以线 为标 准来 数 都 是正 确 的 。 还 实 际操 作 时 .可选 择 自己看 得 最清 楚 的一 个元 素来 数 . 不会 出差错 了。 就
出 现 类 似 = 这 样 的 题 目时 , — 学
I J
生 都 束 手 无 策 前 的复 习 、 备 或 过 渡 内 准 容 . 是 通 过 情 境 、 话 、 格 、 片 都 对 表 图 等方 式 呈 现 教 学 内容 没 有 呈 现 结 论 . 有 学 生 自主 活 动 的 建 议 和 过 程 只
中 的 问题 提示 . 教 和 学 留下 了极 大 为 表一 ( 书中的) 原
的范 围 内时 .学 生凭 着 熟 练 的 口诀 ,
都省 略了找 “ 同乘 ( 以 ) 的那 个 数 除 ”
的过 程 .在 老 师 的 统一 模 式 强化 下 . 学 生 缺 失 了“ ” 思 路 、 法 。可 见 找 的 方 教 学 设 计 时 .应 抓 住 一 些 关 键 点 . 追 问学 生 “ 是 怎 么 想 到 的 ” 展 示 思 你 以
该教 师 在新 授后 的巩 固练 习设 计 为: 1x= 0 q 根据 457 , 用计 算 直接填 空 :  ̄ 10 5 ( ) 1x 0 = ) 4 x= 4 50 ( 1+x= ) 1+ x x = ) 4 25 ( 4 2 5 2 (

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

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学习资料“第七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 的主题为: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针对这一主题,到会的专家进行了解读,现整理如下:一、读懂课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孔企平教授在《读懂数学课堂,促进有效教学》的报告中,提出从五个角度看老师是否读懂课堂。

分别是目标是否合理落实、学生主体作用是否突出、教师引导是否有效、过程是否合理富有思考和基本功是否扎实具有个性。

(一)目标的角度1)本课的目标是什么2)本课的目标是否全面3)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清晰4)思维与情感的目标是否突出重点5)上课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目标6)上课过程中对目标有没有具体的调整精辟的观点:如果一堂课没有界外球,那么这样的课顶多算一节中等的课。

观点之二:传统课堂把“生成”看作是一种收获,今天的课堂则把生成当作是一种追求。

当学生的认识和教师的教学目标相违背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教育机智的问题。

位惠女老师说得好:这个时候你可以不用理他,强扭的瓜不甜。

的确,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探讨数学问题时,一般来说其方法与标准教科书上典型例题的方法很少有相似之外。

正是儿童需要从错误中学习一样,学生学习数学也需要有不断摸索的过程,我们应当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学习环境,允许他们有反复的余地。

从长远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记住一些数学技巧——技巧不经常用,很快就会忘记,而是树立一种信心,当他需要某一数学工具时,知道如何去发现并掌握这一工具。

树立这种自信心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贯穿创造、构造、发现数学的那种精神。

(二)学生的角度1)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2)是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浙江省衢州市王文森老师执教的《估计费用》就是一个好的典范,他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了一个度的问题:就是把学生估算方法是否正确与学生能否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逐步体验到“我们为什么要用估算?怎样估算?怎么用估算才合理?”3)是否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课堂上其实也要给学生“留白”。

读懂教材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基础

读懂教材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基础

第六,从直线→曲线,即,直线型 (长、正方形,长正、方体)→曲线 型(圆、球)。有了如上的整体分 析教师才能体会到数学知识间 的联系,理解到知识闸的作用, 才能做到前有铺垫,后有照应, 教学时才能做到重点得以突出, 难点得以突破,才能做到详略得 当。
二、读懂戴帽知识点的内在 联累
读懂了知识点的编排体系、
方体的体积。
认识。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图形几 何领域包括了图形的认识、测 量、运动及图形与位置。它从六 个维度进行建构。第一,从主 体→平面→立体,即,从直观的 立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体、球体)到抽象的平面图形(长 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 到抽象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第 二,从整体→局部→整体,即,整 体直观感知(辨别、认识)→探究 图形特征(构成要素的特征)→ 理解整体属性(图形与图形的从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图形与儿何"的内核及联系便 是计量单位。这领域知识通过 计量单位来体现数学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以及联系间所蕴含 的数学思考价值,才达到数学 教育的目的。有了这样的认识, 老师们再去设计每一课时学案 时与"点对点"的设计有了本质 的区别。
计量单位的计数 长度单位的皮囊 面积单位的皮囊 体积单位的度量
(工具测,步测,同测)。 征。
圆的周长和面积。
射战、直角、锐角、钝角、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扇形的认识。
平角和周角。
的面积. 组合圆形。
轴对称圆形的初步认识。
垂线、平行线及其画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回拉筒认识,求面积和体和。
三角形的特征、分类与 表面积。
回 4在的认识和体积。
内角和。
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 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

读懂教材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读懂教材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新课改以来,教师不约而同地转变了原来的教育模式,从原来的只注重于老师的教转向了现在更注重于学生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参与者。

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运用好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要有效果和效率,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学的实效性。

今天笔者主要围绕“读懂教材”来探讨如何促进教学实效。

教材是教学之本,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成功与否。

因此,我们必须要读懂、读透教材。

一、了解课时教材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所以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设计一节教学课时不能随意降低或拔高教学目标。

二、知道课时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位置这一点对年轻教师,尤其是没教过一轮的更重要。

例如:在整个小学阶段,对于小数的学习是从三年下册开始的。

三年级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会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就可以了;而四年上册就需要学生再次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所以,在小数教学时就需要教师对整个小学部分教材有个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确立教学目标。

三、读懂教材内容在单元体系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例如:《文具店》一课所在的单元教材主要安排了三方面内容:1.小数乘法的意义。

2.关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3.利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整个单元的解读,再回头来看第一课时《文具店》,它的地位和作用就凸显出来了,那就是重在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小数乘整数的乘法与相同小数连加运算的联系,借助直观模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计算。

四、清楚课时教材的教学内容及编写意图(一)读懂“主题图”“主题图”是以主题场景为背景来呈现教学内容的画面,它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情境图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

在教学时如果有比教材的情境图更好的素材,教师也可以进行替换。

(二)读懂“例题”不管是传统的旧教材还是课改教材,都要以一个主要题目进行新知探索,我们暂且还叫例题吧。

如何把数学课上得有后劲(一) 教师要读懂教材

如何把数学课上得有后劲(一) 教师要读懂教材
习兴 趣 ,而 且有 利 于 学 生思 维 能 力 的发 展 。
体情 况作 更 细致 的安 排 。
1合理 地确 定教 学 内容 的广度 和 .
深 度
例如, 在教 学 “ 规律 ” 找 一课 时 , 我根 据教 材进行 了大 胆的加 工处 理 ,
设计 了一 系 列活 动: 是 “ 一 猜一 猜 ” , 根 据 已有排 列发 现 规律 ,猜 出 接下 来的 图形或 物 体 应 是什 么样 的 ;二 是 “ 一说” 说 ,针对 同一 个排 列 能从 不 同的 角度 说 出不 同的 规 律 ( 形 如
师们 欢 迎 ,被教 师们 亲 切地 称 为 “ 水平 没 架子 的特 级 教 师 ” 出版个 有 。
人 专著 《 受数 学课 堂 的魅 力》( 建教 育 出版 社 出版 ) 感 福 ,山西教 育 音像 出版 社 为其 录制 了个人 教 学专辑 。
如何 把 数 学课 上得 有后 劲 ( ) 一
材 内 容 ,我 觉 得 教 师应 该 在以 下 几 个 方面 做到 心 中有数 。
般 在 教材 中 已经 有所 安 排 。但 是 教 材 中设 计 的 教 学 顺 序 是 最 基 本 的 ,
不 可能 太 细 。 教学 的 过程 中往 往还
要 根据 教 材 的 内在 联 系和 学 生 的具
学教 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研究和 分析 、理解 、掌握新教材的编 写意
图。 一是要 研读 手 头教 材 , 解编 者 理
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 的教材 ,
2 / 网络科技 时代 / 2 0 .7 4 0 8 1
维普资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鬟\ 名 在线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马奇学区范屯小学王爱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读懂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

只有读懂教材,才可能正确理解、把握、使用教材,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与预设,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要读懂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读懂教材,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1、课程标准是教材的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

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教学如何设计,无论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围绕着这一基本素质要求服务,都不能脱离这个核心。

2、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数学知识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作为其载体的数学教材也必然有着自身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和尊重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及思维路径渐进的特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只关注一册教材的内容,一个例题的教学目标,于是,教学中经常出现顾眼前不顾两头或找不准起点和落脚点的现象,不是把教学目标定的太高就是定得太低。

为提高整体把握教材结构的能力教师要通读小学数学教材,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知识结构以及每个阶段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进行全面了解,理清教材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使自己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衔接性上整体把握教材结构。

二、善于学习总结,掌握读懂教材的方式方法1、读懂教材主题图是走进教材的重要窗口纵览1-6年级各册教材,在各单元开始部分、例题引入部分几乎都有编者精心设计的主题图。

如何读懂数学教材

如何读懂数学教材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去读懂教材呢?要读懂教材,首先要认识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第一,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第二,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的理想境界。

如何实现“用教材教”呢?潜心阅读、认真钻研教材是唯一出路。

“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就没法。

”1、读懂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准则、依据。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却有一个“笨”方法,“把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做为“教学指南,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

2、专心读教参。

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教师读教参,实际上是“站在编者的肩膀上”与作者对话,再加上读教材时独立地与作者对话,二者结合如鹰之两翼,搏击长空。

3、读懂教材的编写思路。

教师要通过通读根据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清晰了解全套教材的脉络,这有助于理解课标精神,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从微观审视每册、每单元(课时)的目标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制订出准确而适当的三维教学目标(教什么)比具体的教学过程的执行(怎么教)更为重要4、读懂教学重点和难点读懂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它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读懂教材的关键是读懂教学重点和难点。

静态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来确定,很多老师基本都能准确把握;动态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必须根据学生的现实基础和学习能力来确定,很多老师往往不能准确把握。

为了更好地读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认真解读与新知有关的知能基础、后续知识、知能盲区和学习障碍,做到“到位”但不“偏位”和“越位”,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围绕教学重点,还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教学更有效。

有效教学从读懂教材开始

有效教学从读懂教材开始

有效教学从读懂教材开始作者:朱清婷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21年第10期[摘要]读懂教材是教师思考的起点,也是一切教学的根本所在。

教师要做一位智慧的阅读者,从读懂教材开始,重视教辅用书、文献资料等的阅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为精准的教学谋划铺路,为有灵气的教学预设助力,使数学教学更符合学生的现实,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活动经验积累和思维发展。

[关键词]教材;有效教学;小学数学[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0-0042-02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用教材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同时,王敏勤教授在《和谐高效教学》一书中指出:“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基于此,教师要深入理解与把握“用教材教”这一理念,让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经验形成、思维发展,成为学生不断发展的基石。

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应该从读懂教材开始,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读懂教材,为谋划铺路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且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领。

因此,要想让数学教学有效,读懂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预设的前提,也是教师实施教学引领的重要保障。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精准地把脉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体系的构建情况,使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明晰长方形、正方形的来龙去脉,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图,明确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是低年级的《认识图形》。

也就是说,教学低年级的《认识图形》时,教师在课堂上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拓画等方式,形成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感知和一些不够完善的图形表象。

因此,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仍从具体的实物入手,通过画、折、量、比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明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初步形成的数学感知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完善。

有效数学课堂从读懂学生开始——顾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引发的思考

有效数学课堂从读懂学生开始——顾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引发的思考

有效数学课堂从读懂学生开始——顾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引发的思考摘要: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是有效课堂教学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读懂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贴近学生的思维和困惑点,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有效读懂学生学习起点刘加霞教授指出:把握数学本质+研究学生=有效教学。

实现有效教学仅仅解读好教材、读懂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学情、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找准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连接点,才能教给他们需要的知识;读懂学生,找准学生的真实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才能真正成为有生命、有效的课堂。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如何直面学生的学情,顾志能老师做了很好的诠释,他超越教材直指数学本质,独具匠心的设计让我们充分领略到如何真正读懂学生,实现有效教学。

一、找准学生学习起点,精准切入展开教学。

奥苏泊尔提出:“影响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只有结合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程度,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并精准切入,课堂教学才能更有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

教学片断一:师:你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了解?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肯定是180°。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

生:我测量过。

生:我在书本上看到过。

师:刚才很多同学说“三角形内角和180°”,这个事情你们相信吗?确定吗?师:请看,这个三角形内角和几度?(学生齐答180°)师:老师在这个三角形中加一条线,再把它这样移开,现在出现了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几度?怎样确定它们的内角和度数?(见图1)生:量一量。

……教师经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上课前学生已经知道相关的内容和结论,这样的课,该怎么上?“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对于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内角和180°”这个结论在课前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得知,并且对这个结论孩子们已经深信不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0期(总第88期)数学有效教学,从读懂教材开始一、教师要提高阅读教材的能力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容易忽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结构。

如教师往往关注所教的新知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而忽视了在所教的新知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了什么,在后续学习中还要学习什么。

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提高阅读、分析教材的能力,认真阅读和分析教材,捕获教学细节,把握知识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上好课。

1.通读教材,审视课标。

通过阅读教材,可以使教师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三个学段要求的联系、区别及层层递进的特点。

尤其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知识的更好衔接,也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时还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学的教材与各部分的内容目标,才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当前教学内容所应达到的目标。

2.比较教材,取众教材之长。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教师也发现了人教版新教材的不足之处,如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解决问题缺乏灵活的解决机制等。

这其实与教材的改革有一定关系,新课程的计算教学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

与浙教版教材相比,计算教学的课时大大缩减了,计算的算理也不单单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导致学生的计算技能减弱。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可以参考浙教版的教材,不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增加一些课时量,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在教材的空白处给学生用文字的方式梳理一下算理,这样或许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在了解所教内容时,不妨与其他版本的教材作一些比较,这样才能互相借鉴,补己之短。

如人教版的观察物体,在二年级上册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而且课时量较少,但在一些练习资源或试卷中却出现了要观察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让学生无所适从。

而苏教版很重视这一学习内容,不仅用三个时段安排这一学习内容,即二年级(上册)安排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三年级(上、下册)连续安排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用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如果在教学时我们能借鉴苏教版教材,适量为人教版教材补充一些教学内容,相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

二、教师要提高重组教材的能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具有“拿来主义”。

一切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信息、内容,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切不可死搬教材,因为在现行教材中,有不少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显然不能适应要求。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费华朱学芬的时间要大幅度增加,课堂上要出现积极的师生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给人的感觉,不是高居于学生之上的发号施令者,而是身处学生之中的共同参与者,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趋于多元化。

课堂上,教师应以点拨为主,在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而无序状态时,要在一两个重要的关节点作一点拨,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

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迁移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了以知识为载体的某一结构后,能运用这一结构,学习和拓展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

这样,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涨;教师能捕捉住学生提供的重要信息,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造和问题。

整个课堂张弛有度,活而不乱,实而不死,能带给师生共同的震撼。

可见,语文阅读教学是能够尝试建模的,它可以使教学设计显得更为简略。

虽然例举案例有限,但如果能加以推广应用,则可证明阅读效率的工具性。

通过语文课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培养学生所有的能力。

根据全息学的理论,人的学习过程是主客体之间的全息对应和双向建构;根据克隆现象,一个体细胞包含着所有的遗传物质,它可以克隆出一个整体。

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必然是截取一点或几点最有用的内容,让学生得法于课内,以求更有效、更广泛地影响到学生课外的语文实践。

这既能做到“一课一得”,由点而面;又能做到节省学生的智力时间,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

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他们成长之后就一定能“克隆”出教师所期望的语文素养。

讲究效率的语文阅读课堂,并不是只顾“速度”而不顾其余,不是“大跃进”。

它的本意是通过单位时间的高效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所以说,不管你是一篇课文教半课时,还是一个词语教一节课,都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不管怎么说,课堂效率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效率的语文阅读教学是种技术,它在探求着教学的外壳,那就是关键策略的有效运用。

!!!!!!!!!!!!!!!!!!!!!!!!!!!!!!!!!!!!!!!!!!!!2009年第10期(总第88期)有效英语课堂的情境创设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提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创设真实而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就是情境教学法。

一、进行情境教学的意义1.情境教学体现了英语新课标的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很明显,新课标中的“教学”已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践和探究。

教师的教学责任也是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实践和探究,进而形成能力。

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英语课堂创设成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社会活动舞台,模拟真实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在一个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这就是英语情境教学。

正如丹麦语言学家杰斯帕森所说:“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给学生尽量多的事去做,而且用英语做。

学生必须沉浸在英语里面,而不是不时地喷一点儿水,他必须全身投入到水中,感到自然,作为一位游泳能手而左右逢源。

”英语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王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或地方性的数学信息来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1.重组教材内容,使教材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教材作适当地重组、调整,使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二年级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课中,教材主题图呈现的是北京申奥成功的素材,这一素材对现在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个过去式,不如将2008年中国与其他各国的奖牌数作为话题,这样既使教材具有时代气息,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2.重组教材结构,使教材科学化。

教材的结构不仅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结构,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而现有教材有时并不满足这些要求。

这时,教师就应该在进行教学安排时,根据自身的经验与学生实际对教材的结构作适当调整。

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内容,占据了教材的很多内容和篇幅。

其实,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前已经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加、减法运算,所以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重新整合一下,以缩短教学时间。

三、教师要提高拓展教材的能力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然而,毕竟教材带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校和学生。

特别是农村小学,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因环境所限也无法展开。

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和补充,使教材发挥最大效用。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第98页“做一做”第3题:9+5=9+2=9+9=9+4=9+8=9+6=9+7=9+3=安排的本意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整理有关9的加、减法,体会这类计算的一些特点。

教师没有仅限于让学生算出每组题的得数,而是让学生观察板书,引导其发现每组算式的规律:你能不能帮老师把这些算式排-排、想一想,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藏在里面?引导学生发现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通过进一步提问:这个1到哪去了?被9借去凑成10,变成了10加几。

由于放手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了编者的意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不能完全弃教材于不顾,因为毕竟教材是许多有经验的专家、教师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推敲才确定的。

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我们要立足于教材,仔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这是用好教材的重要前提。

教材作为数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

所以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在尊重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前提下,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教学中,只有读懂了教材,才能“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完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