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生国学教育
了解传统文化小学生的国学课堂
了解传统文化小学生的国学课堂了解传统文化小学生的国学课堂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传统文化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国学课堂作为一种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
一、国学课堂的概述国学课堂是一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国学课堂通常包括文言文、经典、古代诗词等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
通过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经典,国学课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国学课堂的重要性1. 了解历史和传统:国学课堂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如《论语》、《大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于人生、为人处世的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国学课堂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感。
学生将会了解到自己所属的民族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并对自己的文化有所认同。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国学课堂通常会涉及到文言文的学习。
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修辞能力。
三、国学课堂的教学方法1. 知识的传授:教师可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国学知识。
通过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讲解,教师能够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国学内容。
2. 经典阅读:国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典阅读。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来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古代诗词的学习:古代诗词是国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国学课堂的效果评估1. 听课报告:学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向教师提交对于国学课堂的听课报告。
他们可以写下自己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深入理解和掌握国学课堂的内容。
3.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对于国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小学生如何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
小学生如何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小学生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的机会相对较少。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本文将从学习方法、教材选择与学校营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阅读经典著作是小学生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如《大学》、《论语》等。
这些经典著作以简洁明晰的语言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可以适度引导孩子阅读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瑰丽。
二、参观文化遗址与博物馆增强学习体验参观文化遗址与博物馆是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家长、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前往中国各地的文化遗址,如故宫、长城等,亲身领略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同时,博物馆也是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通过观看文物、展览,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开设国学与传统文化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国学与传统文化课程,将其纳入学生的正式学习计划中。
通过系统学习古代经典、古代文化艺术、传统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小学生对国学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研讨活动,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国学与传统文化知识。
四、培养传统文化爱好者培养小学生对国学与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如中国画、书法、剪纸等,帮助他们体验并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可以给孩子提供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机会,比如参加传统节日庆典、宗教仪式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营造浸润式学习环境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中摆放传统文化艺术品或摆设传统文化书籍,以此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生国学教育
小学生国学教育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而小学生则是教育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因此小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国学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在此,本文将从国学教育的意义、实施方式及其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学教育的意义国学教育即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国学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古人的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促进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身体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提高。
3. 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质。
国学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思辨精神、规范性、博大精深等优秀品质,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培养。
二、国学教育的实施方式国学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诵读经典。
小学生可以通过诵读经典的方式来接触传统文化,其中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通过朗读来记忆和理解其中的知识。
2. 关注讲座论坛。
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关注一些国学方面的讲座论坛,比如儒家、墨家、道家等经典思想的介绍等。
3. 体验传统文化。
小学生可以从钟表敲打、经书抄写等方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三、国学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国学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业提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国学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历史感、独特性、规范性等优秀品质,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2. 对小学生学业提高的影响。
国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小学生学业成绩。
四、结论在当今社会,国学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小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的国学传统传承
小学生的国学传统传承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通过传承国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国学传统传承方法和活动。
1. 经典阅读:引导小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例如《论语》、《孟子》、《诗经》等。
可以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理解能力的版本,并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教导他们理解经典中的价值观念和智慧,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书法练习:鼓励小学生学习中国书法,体验汉字的美丽和艺术性。
可以从基本笔画开始,逐渐学习书写常用的汉字和词语。
通过书法练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和细致性,并提高他们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
3. 古诗词赏析:教导小学生欣赏和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优美的古诗词,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通过赏析和背诵,可以帮助孩子们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观念。
4. 传统节日庆祝:组织小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例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教导他们了解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并参与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灯笼制作、赏月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古代礼仪学习:教导小学生学习古代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例如,教导他们如何行礼、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
通过模拟演练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理解古代礼仪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6. 国学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专业国学老师或学者来校园举办国学讲座和工作坊。
讲座可以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念,工作坊可以提供书法、诗词创作等方面的指导。
这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国学知识,拓宽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小学生的国学传统传承,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重要的是,传承应该贯穿于日常教育中,结合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国学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需要积极参与,并给予孩子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国学传统传承。
小学生的爱国教育从我做起
小学生的爱国教育从我做起爱国是每个国家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尤其需要培养和加强爱国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爱国教育,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应该从学习上做起,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
在中国是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里,我们应该了解、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诗词歌赋,并通过学习来弘扬我国的文化自信。
此外,我还要积极参与到爱国主题的研学活动中,亲身感受祖国的伟大。
例如,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国家博物馆等,了解我国的百年风雨兼程,激发爱国情感。
其次,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应该关心身边的社区和环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我可以参加社区义务劳动,为社区的整洁和美化做出贡献。
我可以组织同学们的环保行动,通过垃圾分类、绿化植树等方式,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我也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法治观念。
再次,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认真学习国家的历史,了解祖国的珍贵资源和丰富的文化。
我要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世界遗产等重要的国家知识,增强我对祖国的认同感。
同时,要培养良好的中国形象,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国家活动,展现自己的才艺和特长。
例如,参与国庆、春节等节日联欢晚会,唱国歌、念经典诗歌等,传递爱国情怀。
最后,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从身边的学习、家庭和社会中发现问题,勇于批评和改正。
我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珍惜水资源、节约用电、垃圾分类,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我要发现身边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爱国教育。
通过学习,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保护环境和社区,通过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改变。
只有每个小学生都能从我做起,才能真正实现爱国教育的目标,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国学教育实施细则
小学国学教育实施细则一、总则1.小学国学教育的实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使其具备应有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小学国学教育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规律,开展系统、规范、科学的教育活动。
3.小学国学教育应贯穿学生的全日制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国学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课程设置1.小学国学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国学经典、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与礼仪、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内容。
2.国学经典课程主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著作进行教学,如《论语》、《孟子》、《大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念。
3.中国历史课程依据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逐年推进,从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到现代历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4.传统文化与礼仪课程主要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礼仪习俗、音乐舞蹈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5.书法绘画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通过书法和绘画作品,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6.诗词歌赋课程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和歌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小学国学教育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
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注重将国学知识与学生的学科知识相结合,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国学习惯,如读书、读经典、写字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方法。
四、评价方式1.小学国学教育的评价应兼顾学科知识的考查和道德品质的评估,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既重视成绩评价,又注重素质评价。
2.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项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品质的评估。
3.学校可以设立国学竞赛、国学知识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小学生国学文化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国学文化知识点总结一、诗词1.《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以三个字一句,共一千字,为孩子们传授基本知识和道德教育。
它包括了天地人物、政事文武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生学习国学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2.《弟子规》《弟子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写的,它包括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家庭、言谈举止、学习等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学习《弟子规》来了解古人的处世之道,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3.诗词鉴赏在小学教育中,也会学习一些古代的诗词,比如《静夜思》、《咏鹅》等。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经典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其中包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说。
学习《论语》,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精髓,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人格。
2.《大学》《大学》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其中包括了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学习《大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历史故事1.三国故事三国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故事中包括了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的生平和战争。
通过学习三国故事,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英雄人物,激发他们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2.孝子故事中国有许多关于孝道的故事,比如《孟母三则》、《汉武帝选妃》等。
通过学习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孝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礼仪1.尊师重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小学生在学习国学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尊敬老师,尊重长辈,懂得礼貌和谦虚。
2.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有着许多的习俗和礼仪,通过学习这些,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统。
以上就是小学生国学文化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明素养。
现当代小学生学习国学之我见
现当代小学生学习国学之我见引言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小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在追求先进科技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忽视了传统国学的重要性呢?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现当代小学生学习国学的重要性以及我的个人见解。
国学的定义国学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学问的总称,包括了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礼仪、诗词、经典等等诸多领域。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小学生学习国学的重要性传承中华文化国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精神财富,通过学习国学,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国学中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更是对人们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培养优秀的品格国学强调道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品格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小学生们可以学会尊重长辈、友善待人、诚实守信等优秀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这些品质在今天的物质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提升学习能力国学中的文学作品和诗词经典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良好载体。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小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学习国学的我见培养兴趣让小学生们对国学产生兴趣是学习国学的首要任务。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将国学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以及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活动引起小学生们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例如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国学知识。
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互动的教学工具,使学习过程更加趣味和活泼。
共建学习氛围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和社会也应当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学习国学的氛围。
二年级小学生国学经典启蒙
二年级小学生国学经典启蒙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国学经典的启蒙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国学经典,并提供一些启蒙教育的方法。
一、《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国学经典中最知名的一部,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逐字逐句地理解《三字经》中的含义。
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二年级的小学生深入理解《三字经》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二、《弟子规》《弟子规》是朱熹所著的一本启蒙书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它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良好的人,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有明确的要求。
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在成长的阶段,通过学习《弟子规》中的“有礼貌”、“守分寸”、“行大事”等内容,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三、《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儒家思想和人际关系的原则。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可以从《论语》中领悟到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等重要的道德准则。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论语》中的经典故事和对话,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际关系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启蒙教育的方法1. 讲解与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学经典的背景知识和内容,向学生介绍其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所传达的思想和道德准则。
2. 合理安排课程。
学校可以将国学经典作为一门专题课程,将其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通过歌曲、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3. 配套练习与讨论。
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学经典,设计相应的练习和讨论题目。
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写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生国学启蒙教育
小学生国学启蒙教育
首先,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启蒙性。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思维、情感等各个方
面的成长期,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要以启蒙性为主要特点,要注重启蒙性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们对国学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画、唱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国学知识,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其次,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
国学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要通
过国学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可以通过讲述古代人物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因素,激发他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再次,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实践性。
国学知识并非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融入
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要通过国学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孩子们到博物馆参观,到古迹游学,让他们亲身体验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国学文化的向往和热爱。
最后,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系统性。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要通过系统的国学启
蒙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国学文化的系统认知。
可以通过编写国学启蒙读物,设计国学启蒙课程等方式,系统地向孩子们传授国学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国学文化的整体认知,形成对国学文化的系统性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生国学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启蒙性、情感教育、实
践性和系统性,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重视国学启蒙教育,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指导,让他们在国学启蒙教育中茁壮成长。
儿童国学声律启蒙教育
儿童国学声律启蒙教育儿童国学声律启蒙教育是指通过国学经典中的声律文学,启发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国学声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包括平水韵、词牌、律诗等,它们以鲜明的音韵特色和优美的韵律节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儿童国学声律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在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首先,儿童国学声律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
国学声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独特的音韵特色和优美的韵律节奏,能够激发儿童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其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国学声律,儿童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优美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审美情趣。
其次,儿童国学声律启蒙教育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国学声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国学声律,儿童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和表达的艺术,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
在学习国学声律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朗诵、模仿和创作,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出流畅、优美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最后,儿童国学声律启蒙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声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国学声律,儿童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从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儿童国学声律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更能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儿童国学声律启蒙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习国学声律,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儿童国学声律启蒙教育,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努力。
小学生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国学教育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更能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国学教育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途径。
一、将国学融入课堂教学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将国学融入课堂教学是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加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讲解。
例如,引导学生诵读《论语》《孟子》等经典篇章,让他们感受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和教诲。
同时,通过对诗词歌赋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汉语言的优美和韵味。
数学课堂也可以融入国学元素。
比如,讲述古代数学典籍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九章算术》中的算理算法,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可以结合国学中的道德观念,如“仁爱”“诚信”“友善”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开展国学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举办国学诵读比赛,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的韵律之美。
比赛可以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设置奖项,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开展国学知识竞赛,通过问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国学经典、历史典故、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国学知识的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组织国学故事演讲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国学故事,并分享从中得到的启示。
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营造国学文化氛围学校和家庭要共同营造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在校园内,可以设置国学文化长廊,展示国学经典名句、古代名人画像和事迹等。
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经典诗词和古文朗诵,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接触到国学。
班级里可以设立国学图书角,摆放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国学书籍,方便学生随时借阅。
定期组织班级国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国学相关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
浅析小学国学教育的意义
浅析小学国学教育的意义作者:刘海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掀起“国学热”,本文通过简介小学国学教育的教学现状,从国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出发,浅析了小学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结合教学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我提出了几点改善小学国学教育的措施,希望对促进国学教育的良好发展,推动经典文化在新时代的繁华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意义素质【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5-02一、国学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兴起国学热,国学教育在各地小学蓬勃发展。
但在小学国学教育中,国学教育一般以学生背诵和学习经典文化为主,对于国学的深层含义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和宣传。
小学生们在国学学习中出现知其文不解其意的情况。
而且国学教育开展的方式有局限性,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也影响到教学效果。
小学生们以背诵为主,对国学的学习沿用原文,相关教材没有配套,经典文化与新的时代不接轨等情况使得在小学生们在缺乏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国学教育不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浅析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学之所以重视国学教育,主要因为它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国学教育在各地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发挥了它本身的优势,对改善校园风貌、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教养起到有利影响。
小学国学教育是指在小学校园中,增加国学教育课,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对小学生实施国学教育,教授他们学习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国学教育能够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文明的象征。
国学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值得后代中国子孙研究和学习。
国学教育中有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国学又会让小学生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感到骄傲。
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
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在当今社会,国学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小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学教育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可以培养孩子的品格修养和思维能力。
因此,如何在小孩子的启蒙阶段进行国学教育,成为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应该注重经典诵读。
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到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悟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诵《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让他们在诵读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潜移默化地接受国学教育。
其次,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
除了经典诵读,家长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书、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可以给孩子讲述孔子的故事,带他们去参观孔庙,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孔子的伟大思想和影响力。
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国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此外,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注重情感的引导。
国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品格的熏陶。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孝道精神,让他们在国学教育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温暖。
只有在情感的引导下,国学教育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最后,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
国学教育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可以培养孩子的品格修养和思维能力。
通过国学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同时,国学教育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思考,形成独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应该重视起来。
通过经典诵读、多样化的方式、情感的引导和培养综合素养,可以让孩子们在国学教育中受益匪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栋梁之材。
让小学生爱上国学之我见
让小学生爱上国学之我见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培养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国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看来,要让小学生爱上国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激发小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愿意去了解和学习国学。
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动画、游戏等方式,向小学生介绍国学的魅力。
可以用古代神话故事来讲述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勇敢,可以通过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歌赋来欣赏和感受优美的语言艺术,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国学知识竞赛和活动,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国学的乐趣。
要培养小学生对国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国学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体系,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要让小学生爱上国学,就需要他们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文献、解读古代诗词,感受其中的深意和韵味。
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古迹等地,亲身感受国学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的渊源。
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小学生对环境和氛围有着敏感的感知,只有在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中,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我们可以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关注传统文化的氛围。
可以组织国学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
学校和家庭也可以设置一些国学角落,展示相关的文物和书籍,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国学的机会。
要注重国学教育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培养小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理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教育。
我们应该在小学的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国学教育的内容,将国学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在语文课上可以学习古代诗词,了解古人的思想和哲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可以学习古代经典中的优秀品德,如孝顺、忠诚等。
还可以通过国学社团等形式,为感兴趣的小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国学的机会。
国学经典小学生应注重学习国学知识
国学经典小学生应注重学习国学知识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上。
然而,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将国学知识融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和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因此,小学生应重视学习国学经典知识。
首先,国学经典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国学经典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人文精神,如《论语》中的仁爱之道、《孟子》中的君子风范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小学生可以了解到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培养起诸如尊重师长、友爱同学、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品德。
这些优秀品格将伴随小学生一生,不仅在学校中表现出色,也能够成为他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其次,国学经典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国学经典中蕴含了深邃的思想和哲理,通过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提醒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引发他们对学习的思考和思维。
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小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的快乐学习者。
此外,学习国学经典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了解、学习国学经典,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根和归属感。
这种自豪感和归属感将激发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促使他们传承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要让小学生注重学习国学经典知识,并非只是简单地增加一个课程或者增加课时,而是要将国学知识自然融入到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比如,可以通过课文选自、课外阅读和国学讲座等方式,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语文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其重要性和魅力。
同时,可以通过国学社团、国学夏令营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学文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国学教育实施细则
小学国学教育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小学国学教育是指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国学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细则。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师资培训和家校合作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小学国学教育的实施细则。
一、教材选择1.1 经典文化教材的编选:选择经典文化教材时,应注重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确保教材内容符合国学知识的基本要求。
1.2 教材的编排方式:教材的编排方式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国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教材的更新与完善:定期更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教材内容,保持教材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方法2.1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3 实践教学:通过参观考古遗址、文化古迹等实地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学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三、评价体系3.1 综合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国学教育水平。
3.2 开放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采用开放性评价方法,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
3.3 定期评估:定期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为教学调整和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
四、师资培训4.1 国学知识培训:对小学国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国学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师能够胜任国学教育的教学任务。
4.2 教学方法培训:培训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3 专业交流与研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交流与研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国学经典润泽的小学生 “八礼四仪”礼仪教育
国学经典润泽的小学生“八礼四仪”礼仪教育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礼仪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八礼四仪便是国学经典中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礼仪教育,对小学生的润泽尤为明显。
八礼指的是“立、坐、询、视、听、对、进、退”,而四仪则是“天、地、人、和”,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礼仪规范的总结和归纳。
八礼具体指的是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礼貌、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规范。
而四仪则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人们对待天地以及自己与他人的行为规范。
八礼的教育可以引导小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和遵守八礼的规范,小学生能够从小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习惯。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他们懂得要有礼貌、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从而建立起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八礼的教育也能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修养和文明素养。
通过学习如何娴熟地行礼、坐姿得体、询问他人的情况、注视他人时的目光等等,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气质和修养。
这不仅能够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得体、自信,更能够让他们了解到一个人的形象和言行举止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礼貌待人的态度。
四仪的教育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与大自然互动。
天仪、地仪、人仪和和仪分别指的是对待大自然、对待地面、对待他人和和谐相处等方面的规范。
通过学习和遵守这些规范,小学生能够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了解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他们也会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国学经典中八礼四仪的润泽,还可以推动小学生的心智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教育的内容,小学生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智慧发展上得到补充。
学习八礼四仪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领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国学经典中的八礼四仪对于小学生的润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八礼的教育,小学生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通过四仪的教育,他们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八礼四仪的学习也可以推动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培养他们的修养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小学生国学教育[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受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国学教育在我国一度受到冷落。
近几年来,我国的小学国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财力支持,缺乏精通国学的教师资源,缺乏适合孩子的专业国学教材等等。
如何让孩子从内心接受国学、喜爱国学,让国学真正走进小学课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教育现状对策“当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国学时,即要灭亡了”,[1]这并非危言耸听。
中华文明能绵延几千年而不衰,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它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
国学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
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国学教育因此备受关注。
一、国学及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意义说到国学教育,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国学的概念,即什么是国学。
《礼记·学记》上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術有序,国有学。
”所谓“国有学”,大概是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将“国”与“学”相连并称之语。
当时所称的“国学”,实际上是朝廷及诸侯国中的最高学府,和后代的“太学”略为相似,与今天所谈的“国学”名同而实异。
近代意义上“国学”的概念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1920年开始兴盛,1982年后复兴至今。
但是对于国学的概念始终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是邓实写的“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2]这是广义上的国学。
狭义上的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因此,狭义的国学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调查组对某重点大学的八十六名学生进行的随机采访,只有四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一般人没有读过,也就是只有5%的学生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他们的国学素养如此令人担忧,可以想象我国公众的国学水平整体上是什么程度。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同时是国学教育最能普及的阶段加强小学生的国学教育对我国国学教育的开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加强小学生的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小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了解文学艺术、历史名人、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知识,增长了见识,体会到国学的博大精深。
同时,兴趣是人类的第一老师,学生能够在众多学科类中找到自己的喜好,对国学慢慢产生兴趣,才能在未来生活中继续学习国学。
加强小学生的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又如《三字经》中:“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加强小学生的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又如《弟子规》中虽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封建糟粕,但是全文中心讲为人处世之道,书中那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是对我国几千年人们的处世经验、智慧的总结对于优化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浓缩,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加强小学生的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
在计划生育倡导的现代社会,正处于小学阶段的0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个人意识强烈,缺少为他人、为社会考虑的责任心。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国学教育通过历史人物的介绍,生动事例的教育,让孩子们对民族英雄感到崇拜,偶像效应让孩子效仿民族英雄。
从小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这样国家的未来才有人守护,才更有希望。
[3]二、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近年来,小学生的国学普及教育蓬勃发展,关注国学的人越来越多,国学教育活动铺天盖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基本都增设了国学课,搞的轰轰烈烈。
但同时我们发现,美丽泡沫背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跟风和作秀现象严重。
武汉首家童学馆开课,45名四五岁的小朋友头戴冠帽、身穿汉服,让人们见识了“现代私塾”的模样。
”小朋友穿对襟束带长袍,拜孔子,背“千字文”,练“吐纳术”……这样的教学形式和超女选秀节目有何区别。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
废其一,非学也。
”国学是一门需要潜心研究的学问,普及国学,就应该将重点放在教学上,没有必要拘泥于形式,哗众取宠。
学校要弘扬国学,就应该将学生引向深层的思考和高尚的境界,让国学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药膳”。
地区发展不均衡。
针对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国学在小学的普及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
其中部分学校特别是城市重点实验小学,能够充分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将国学教育当作日常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邀请专门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来校做讲座;而另一些学校,如乡镇和农村里的小学,学生连正常的教育资源都有限,所以国学教育在这些地区开展得不够理想,有的学校就没有任何关于国学教育的安排。
学习方式枯燥乏味,一古到底。
国学教育的形式包括经典诵读、传统戏剧观赏、民族器乐的欣赏、中华武术表演的观赏、传统节日或民俗等知识的传授、讲述有关历史文化、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的传统文化道德教育。
但是目前现在我国大部分小学进行国学教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中华经典诵读。
由于古今汉语的差异和小学生知识储备的有限,学生对古诗语言表现形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
填鸭式的背诵让学生负担沉重,丧失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导致国学课流于形式。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学习国学经典也要跟上时代节奏,要让孩子们真心理解和喜欢上国学,而不必用浮躁的形式让国学和孩子们越来越远。
”缺乏精通国学的教师资源。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小学国学教育蓬勃开展,很多小学都设立了专门的国学课,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国学。
当今社会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人数不多,而且为数不多的人又都在高校,所以大部分小学的国学老师只能由历史老师和语文老师兼职担任。
国学启蒙中存在很多封建糟粕遗留下来思想观念,教师必须一分为二,科学的的讲授,可是从事小学国学教育的教师并非专业人士,对国学知识了解的并不深,无法将国学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这给小学生日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埋下了一颗炸弹。
同时据调查,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国学教育能力最主要方式就是自学,缺乏专业训练的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速度可想而知。
所以现如今小学教师国学素养总体上偏低,成为制约国学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
[4]缺乏适合孩子的专业国学教材。
据调查报告显示,开设国学课程的学校所用来进行国学教育的教材,没有学校有专门为孩子编制的国学教材,几乎全部都找某个临时教材充当。
一些校长和教师说道,学校的国学教材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购。
有的学校只能使用打印讲义。
仅凭打印的讲义理解国学经典对刚步入学校的小朋友还是有困难的,要想加强小学的国学教育,增进小学的国学教育课程意识,满足小学国学教师的教学需求,开发针对小学生自身特点国学教育的教材,是一件很重要、也很急迫的事情。
家庭教育在国学普及中的缺位。
因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同时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据调查,众多家长对“国学”一词的涵义一知半解,对国学教育的内容不清不楚,对于国学教育的形式也不完全知晓。
更多的家长只是跟风凑热闹的心理,将自己的孩子推向国学教育,而自己却日以继日的坐在麻将桌前。
学生在学校接受国学知识,殊不知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5]小学生国学教育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首先是功利思想严重。
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中小学校追求名利的思想非常严重。
对学校而言,为了升学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分数服务。
在考试中分值比重较大的学科就受到重视,反之,那些分值很低的知识就受到冷落。
对于学生而言,在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下,为了考进好的学校而一味追求高分。
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就努力学习,无关的就只能放到一边。
由于国学知识在考试中并不占主要地位,所以自然受到社会的轻视。
其次是历史的原因。
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文化批判,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流失。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家纲常伦理发动了猛烈的冲击和批判,对中国民主的科学的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各方面的进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但在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的问题上,出现了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形式主义缺点。
在否定“国学”糟粕时,将其精华也一并否定,特别一直有一股全盘否定自己祖宗、否定中华文化的风气深入全民。
1966—1976 年的“文革”十年的所谓“破四旧”、“批孔”,则是极左思潮全盘否定和摧毁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严重罪行。
三、小学国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国学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学在考试中占的分值很低,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学教育要想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之下,学生只能一切向分数看齐。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还是要从教育体制入手,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对国学教育的内容进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国学教育的内容处理首先是一个继承与扬弃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国学启蒙中有很多反科学和封建糟粕的东西,必须进行科学地分析,如:“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宗法等级制度的产物,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扭曲下产生过很大的负面作用,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人人平等”的理念相悖;《弟子规》中的“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所宣扬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自利的庸俗论调;《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所渗透的歧视妇女的言论,在我们的国学教育中都必须进行批判。
如果对这些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毒素不进行正确的处理,我们的国学教育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一个极端,就会误入歧途。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政策扶持和财力投入。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抱着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国学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编写专门教材,对国学教育的师资进行专门的培训,为国学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为国学教育的主要场所,各级学校应制定持久稳定的相关政策,将国学教育活动优先纳入到日常的校本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