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算得对吗教案4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教案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
加与减教学目标:《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分析:第一课时买电器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回收废品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第三课时十年的变化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进位”方法。
第四课时小小图书馆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列式计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五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算得对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算得对吗》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准确性,学会在计算过程中进行检查和验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计算过程中的常见错误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但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更加仔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同时,学生需要学会检查和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2.学会在计算过程中进行检查和验证,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准确性。
2.难点:学会在计算过程中进行检查和验证,以及发现和改正错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计算法则的讲解、实例演示、练习题等。
2.练习题:包括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题、错误题等。
3.教学道具:如计算器、小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算得对吗。
让学生思考在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和改正计算过程中的常见错误。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检查计算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 第二节【第六课时】算得对吗(验算1)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第二节【第六课时】算得对吗(验算1)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验算的概念,知道验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验算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验算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验算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计算中正确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验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验算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并使用验算方法检查答案。
4.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验算解决这些问题。
5. 总结:总结验算的概念和方法,并强调其在实际计算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验算的概念。
2. 验算的方法。
3. 验算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选择一道题目,进行计算并使用验算方法检查答案。
课后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际计算中正确运用验算。
3. 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改进建议。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步骤和策略,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验算的方法。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引入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解验算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如“7 5 = 12”,然后询问学生:“我们如何确定这个答案是正确的?”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验算的初步概念,即通过另一种方法或步骤来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 讲解在讲解阶段,教师需要详细讲解验算的方法。
这里可以介绍两种主要的验算方法:逆运算和同行验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集成与知识发现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语义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数据源之间孤立、异构及语义不匹配等问题,成为了语义信息集成和知识发现的难点,阻碍了智能系统的发展。
如何在不同数据源之间建立语义链接,实现知识的无缝集成和发现,成为了当前语义Web领域中的关键挑战之一。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论文将基于本体技术,研究语义信息集成与知识发现的相关问题,包括以下方面:1. 分析不同数据源之间的语义差异,构建本体库,并将本体库与数据源进行映射。
2. 研究本体描述语言OWL的特性,将其应用于语义信息集成中,实现数据的统一表示。
3. 研究本体推理技术,利用本体推理对本体库进行扩充,并结合语义匹配技术,实现知识的发现和推理。
4. 建立本体库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连接,实现自然语言与语义信息的交互,并提高智能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和使用效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集成与知识发现模型,解决不同数据源之间的语义匹配问题,实现跨领域知识的自动化抽取和推理,为智能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计划本文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现有语义信息集成技术的不足,设计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集成与知识发现模型。
2. 构建本体库,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数据源,并将数据源进行本体化处理。
3. 基于本体描述语言OWL,对本体库进行表示,实现数据的统一表示。
4. 利用本体推理技术和语义匹配技术,对本体库进行扩充和知识的推理和发现。
5. 实现自然语言与语义信息的交互系统,提高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和使用效率。
实施计划如下:第一年:选题研究,相关理论研究和数据采集。
第二年:构建本体库,并进行本体化处理与本体推理技术的研究。
第三年:基于语义匹配技术进行知识发现和推理,并实现自然语言与语义信息的交互。
第四年: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
5.6《算得对吗》(教学课件)二年级 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买一套科普丛书和 一套中外童话。
256元?对吗?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 么数学信息?
探索新知
要想知道256元对不对,我们先来算算 应付多少元吧!应该怎么列式?
把一套科普丛书的价格和一 套中外童话的价格加起来。
138 + 118
售货员阿姨算的对不对呢? 大家帮忙检验一下吧!
探索新知
138+118= 256(元)
探索新知
300-256= 44(元)
.. 300 -2 5 6
44
怎样验算?
探索新知
300-256= 44(元)
.. 300
-2 5 6 44
验算:
.. 300
- 44 256
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 果是否还等可以于怎减样数验;算?
探索新知
300-256= 44(元)
.. 300
-2 5 6 44
达标练习
1.利用验算的方法,判断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456+234=680
错误
600-34=556
错误
680-456=224
556+34=590
达标练习
2.一辆车上午行驶了245千米,下午行驶了355千米,一共行驶了多少千
米?(计算并验算)
245+355=600(千米)
245 + 31 51 5
600
中填上合适的数,并验算。
●● 9 04
-4 4
28 76
4 69
+ 31 3 1 4 803
476+428=904,对的。
803-469=334,对的。
达标练习
5. 一瓶饮料,喝了一半后连瓶共重 295 克,瓶重 40 克,这瓶 饮料连瓶共重多少克?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5.3《十年的变化》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5.3《十年的变化》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57页为主,主要讲述了十年时间对事物变化的影响。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十年时间的变化,认识时间单位“十年”。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十年时间对事物变化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十年变化,如身高、体重、家庭、城市等。
2. 讲解十年时间的变化:通过课件展示十年变化的事物图片,如树木、房屋、交通工具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十年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举例说明:以我国改革开放为例,让学生了解十年国家发展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十年变化,并写在纸上,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十年变化原因家庭身高、体重城市科技发展交通工具社会进步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十年变化,并写一篇短文。
2. 画一幅十年变化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新旧事物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对十年变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变化。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采访家长或长辈,了解他们年代的十年变化,从而加深对时间变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十年变化。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表格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本P43~P61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对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能进行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一些可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減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1、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解释多位数计算的道理,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和计算经验的积累。
2、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退位减法的难度并体会转化的思想。
3、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态度并逐步形成验算习惯。
教学难点:11.理解三位数计算的道理,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验算。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时数:11课时教学课时安排2345678个位有9个珠子,所以答案是199。
师:回答得非常好。
这是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比较麻烦,怎么直接笔算出来呢,让我们学习如何进行三位数的竖式计算。
老师说明竖式计算的要点:①相同数位对齐;②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让我们进一步看第二个问题。
师:(1)班和(3)班一共回收了多少废电池呢?这个怎么列式呢?生:122+149。
师:再用刚才逐步计算和计数器的方法试试吧。
学生思考并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生1:122先加100,得到222,再加上40,得到262,最后加上9,得到271。
生2:先在计数器上摆出122,再在百位放1个珠子,十位放4个珠子,个位放9个珠子,所以最后答案是271。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同样地,我们也来学习如何进行竖式计算。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教案+课时练+学案
第5单元加与减例1 学校体育室买来足球和篮球共150个,已知足球比篮球多50个。
买来篮球多少个?【详解】可以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
从线段图可以发现:如果足球减少50个就和篮球同样多,足球和篮球的总数也就减少50个,剩下150-50=100(个)了,这时足球和篮球个数相等,再把100平均分成2份,一份的个数就是篮球的个数。
【答案】150-50=100(个)100=50+50答:买来篮球50个。
例2 两个数的和是430,如果把较大一个数的最后一位数字去掉,它就与另一个数相同,则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是多少?【详解】假设较大数是abc,那么较小数就是ab,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竖式:观察发现:因为b和c是两个不同的数,所以它们都不是0,和就是10,即:c+b=10,这样b+a=13-1=12,a+1=4,所以a=3,那么b=9,c=1。
这两个数就是391和39。
【答案】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是391。
例3 小虎在计算一道减法算式,把减数十位上的数字5看成了8,结果得到的差是432,正确的差是多少?十位上是5表示5个【答案】432+(80-50)=432+30=462答:正确的差是462。
例4 三年级组织了书法小组和美术小组,规定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小组。
全班45人中,参加书法小组的有29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5人。
全班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详解】根据题意,可以运用图示法来分析。
图中重叠部分表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如果把两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相加,就是29+27=56(人),比全班人数多56-45=11(人),多出的11人就是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人数。
【答案】29+27-45十位上是8表示8个把5看成了8,表示减数增加了30 差就减少了30。
432加上30就是正确的差。
=56-45=11(人)答:全班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11人。
第五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加与减三位数加法的笔算和验算589+146=735589+11416735验算:146+5181973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山西省晋城市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一除法第2节搭一搭(一)教案北师大版4
第2节搭一搭(一)教材4~5页的内容。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能顺利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
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件(教材主题图)、小棒。
同学们喜欢做数学游戏吗?(喜欢)淘气和笑笑也和大家一样喜欢做数学游戏,看!他们正在用小棒做游戏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做吧!(出示课件:教材主题图)(板书课题:搭一搭(一))(一)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师:同学们观察大屏幕,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淘气和笑笑一共有13根小棒。
生2: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谁能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预设:生: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师:(课件展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生1:我想借助学具盒里面的小棒,4个4个地摆。
生2:我想借助乘法口诀来计算。
生3: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列除法竖式,我想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学以致用,想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现在就请动动你们的小手,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吧!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都算好了吗?(算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你们的劳动果实吧!谁愿意先和大家分享?预设:生1:我用了摆小棒的方法,4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摆出3个正方形,还剩余1根小棒。
生2:我用了乘法口诀,三四十二,13-1=12(根),12÷4=3(个),所以13根小棒能摆出3个正方形,还剩1根。
生3:34 1 31 21我用列除法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发现13除以4之后除不尽,还剩下1。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算得对吗-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算得对吗-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
2. 利用验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验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验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运算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整数加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验算步骤。
3. 演示:教师利用黑板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验算练习。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道实际问题,运用验算方法进行计算。
6.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计算结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验算方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算得对吗?2. 整数加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
3. 验算步骤:检查计算过程、交换加数的位置、利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等。
4. 实例演示:展示一道题目,按照验算步骤进行计算。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整数加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
2. 家长签字,确保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分别安排的是方向和位置、测量、认识图形”。
除此之外,还有“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 第二节【第六课时】算得对吗(验算1)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第二节【第六课时】算得对吗(验算1)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现有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并发现其中的错误。
2.能够对于较为复杂的算式进行验算。
3.能够在得到矛盾的时候进行正确的询问和解决。
教学内容1.通过老师提供的计算结果找出其中的错误。
2.完成给出的一些算式的验算工作。
3.视情况对于不同的错误进行不同的解决方式介绍。
教学重点1.验算方法的正确应用。
2.对于疑难点注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做好错误纠正。
教学难点1.对于错误的发现需要加以解决,并且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验算习惯。
2.多角度思考异常现象,发现实质性问题,不仅标明出错的地方,更要了解为什么错,解决方法是什么。
教学准备1.课堂内授课所需的教案和相关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草稿纸。
教学过程1.教师简单地讲解验算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明白验算对于预防错误和提高计算效率的重要性。
2.进行验算的实际应用:老师给出一些计算结果,让学生通过验算发现其中的错误,并做出解决方案。
3.讨论解决错误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提高验算水平。
4.教师让学生对于课本进一步探究其中的规律,比如在简单的计算上出现的共性,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解决更为复杂的验算题目。
5.加强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教师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范例,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异常现象,发现实质性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活动1.让学生互相配对,分成小组,进行简单的验算练习。
2.按照教学要求,让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验算工作,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3.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验算练习,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较来提高自身验算的水平。
课堂练习1.计算:25 × 64 ÷ 8 = 896•验算:896 ÷ 25 × 8 = 286.42.计算:39 ÷ 13 + 15 × 3 = 84•验算:(39 ÷ 13) + (15 × 3) = 843.计算:(17 × 4 + 15) × 2 - 3 × 22 = 16•验算:(17 × 4 + 15) × 2 - 3 × 22 = 34总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验算的作用与意义,掌握了进行验算的方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板书:2+2+2=6(只)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板书:3+3+3+3+=12(只)(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
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教学过程自我加减(1)出示试一试图。
(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竖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4)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得数相同。
3、教学例2(1)出示例2图(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板书:2+2+2+2=8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24和2乘4。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二班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熟悉除法竖式,把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纳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育同学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爱好。
3、提高同学分析观看、推理、推断力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教具:课件。
同学学具:小圆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调皮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依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同学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1、想一想、算一算。
从同学的已有学问入手,思索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2、算一算、议一议。
小组合作。
在小组内商量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
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现摆小圆片的过程。
〔直观展现给同学。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5、结合同学板书,老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挨次: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终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
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娴熟把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强调书写竖式的挨次,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182= 639=三、学中做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许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
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同学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3、〔〕里最大能填几?3〔〕<258〔〕<367〔〕<29〔〕7<36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四、质疑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五、课堂检测84= 648= 819=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分苹果(竖式除法)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苹果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四、教学准备:(一)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二)教具准备:苹果图、实物投影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妈妈去亲戚家做客,最喜欢带什么水果,能告诉老师吗?生:桔子、、苹果……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两种水果的意义吗?(生猜)师:对了,苹果代表平安,桔子代表吉祥。
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苹果,希望大家平平安安。
你们看。
(投影出示一大盘苹果)小朋友,快来数一数,看老师一共带来了多少个苹果?(20个)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师板书:分苹果)(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出示主题图、文字)老师想把这20个苹果放到一些小盘子里,如果每盘放5个苹果,那么20个可以放几盘?师:小朋友,你们能帮老师分一分吗?2、动手操作,讨论算法师:请听清老师的两个要求:(1)用你手中的学具代替苹果,边说边摆,要说清你分的过程。
(2)摆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几种算法,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算法最多,好吗?(学生动手分,小组讨论算法)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解决问题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找到了几种算法?(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1)用乘法口诀来算,四五二十,可以放4盘;(2)用连加来算:5+5+5+5=20,4盘;(3)用连减来算:20-5-5-5-5=0,4盘;(4)用除法来算:20÷5=4,4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算得对吗》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算得对吗(验算)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2.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编写说明在加减法验算的学习中,教科书不仅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还希望能帮助学生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在验算方法方面,教科书给出了多样化的方法。
在体验验算的必要性方面,教科书一方面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让学生结合实际背景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从单纯计算的角度,让学生结合常见的错误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教科书创设了儿童熟悉的买书情境,主要是考虑到在购物活动中,由“算账、找钱”容易引出验算需要,帮助学生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应付多少元?售货员阿姨算得对不对?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加法验算方法,体会验算的价值。
主情境中由买两套书要付多少元的问题,引出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的讨论。
验算的方法有多种,教科书主要介绍了两种:一种是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另一种是用减法(逆运算)再算一遍。
通过讨论,智慧老人对“验算”进行了明晰,并告诉学生验算具有可以减少计算错误的好处。
教科书只呈现两种验算的方法,其实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验算方法不止这两种,只要算法合理都可以作为验算的途径。
·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减法验算方法,体会验算的价值。
减法的验算方法也有多种,教科书主要介绍了两种:一种是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种是用加法(逆运算)再算一遍。
·计算并验算。
进一步巩固验算的方法。
试一试教科书安排了整理错题的情境,旨在帮助学生找到计算的关键点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错在哪里?算一算,说一说。
通过讨论它们错在哪里以及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整理计算中的常见错误。
如计算时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或减掉借走的数、抄错数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学生做题时,从书上抄到本上或从横式抄到竖式中的数是错的,在验算过程中一般是发现不了错误的,所以验算前要先检查抄的数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课题
算得对吗
课型
新授
第20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 点
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法
讲授
难 点
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具
ppt、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补改
1、课件导入。
小朋友什么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时,怎么判断售货阿姨找的钱是对的呢?
出示p56页挂图。提问学生在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二、探索新知
1.共同解决“应付多少元?售货阿姨算得对不对?”
指名列式:118+138=256(元)
138
+118
256
答:应付256元
这位同学算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3.完成p56页计算并验算。
学生独立解决,让同学上黑板板书。
三、新知运用
完成p57页试一试习题
四、巩固提高
完成p57、58页“练一练”1~6题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课堂。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11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8=256(元)
138
+118
256
答:应付256元。
教学回顾:
学生反馈,用256减去118正好是138,所以是对的。
教师小结:这种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就是验算,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
2.解决“付给售货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得对吗》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算得对吗》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教材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因此,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算理。
二、整合思路
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18+138=256(元)
1 1 8
+1 3 8
2 5 6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妈妈给售货员300元,应找回多少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减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之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合作交流作好思想准备,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减法计算的结果。
学情预设:
对于加法学生的讨论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用总共要付的钱数减去运动服的钱数就是运动鞋的钱数,如果不是运动鞋的钱数,说明前面的加法计算错了;②用总共要付的钱数减去运动鞋的钱数就是运动服的钱数,如果不是运动服的钱数,说明前面的加法计算错了;③运动服的钱数加运动鞋的钱数一定等于运动鞋的钱数加上运动服的钱数,如果这两种计算答案不同,说明至少有个计算是错的。
对于减法学情预设:可能有的学生用被减数减去差进行验算,也可能有的学生用差加减数进行验算,教师对这两种验算方法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还要对验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与点评,让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可以优势互补,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验算方法,能够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
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有(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上减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情境预设:学生可能无法很完整地表达验算的两种情况,因此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637+268=307—84=512—394=
设计意图:这是几道基础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巩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自由选择验算方法。
让学生用验算的方法判断计算是否正确,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设计意图:最后的课堂总结,是本堂课的点睛之笔,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和愿望的表达,同时可以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调查爸爸、妈妈购买东西时是怎样付钱,你能帮他们验算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