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诊治慢性腹泻的经验

合集下载

100例慢性腹泻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100例慢性腹泻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通 常涉及 过敏 性 结肠 炎、慢 性肠 炎、肠 吸收功 能性 障碍 等 。其临 赤石脂 、马齿 觅、延 胡索 、 黄 芩:对于 肝气乘脾 患者 以疏 肝理气 、
床特 征一 般为排 便次 数增 多 ,便质 如水 或顽 固不化 …。在过 去传 健脾止 泻为主 , 药 方为砂仁 、延胡索 、 柴 胡 、白术 、 郁金、 川楝 子、

采用 S P S S 1 3 . 0软件 对本文 数据 进行 统计 学分析 ,计量 资料
续 3个月 至 1 8年 ,平均病 程 ( 2 . 6 5 ±0 . 4 1 )年 。对 照组包 括男 性 采用 t 检验 ,计 数 资料 采用 x 。 检验 ,以 P< 0 . 0 5 为差 异 具有统
1临床 资料及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选 取 我院 2 0 1 2 年1 月至 2 0 1 4年 9月问诊 治 的慢性 腹泻 患 者 本 消失 , 有效是指 症状有所 改善 , 无效是 指患者症状 基本无 改变 , 1 0 0例 ,其 中包括 4 6例慢 性肠 炎 ,1 5 例慢 性菌 痢 ,9例霉菌 性 肠 甚 至加重 。总有效 率 :( 痊 愈例数 + 显效例 数 + 有 效例数 )/ 患者
1 . 2 方法 2结果
观 察组 5 O 例 患者在 进行 中 医治疗 后痊 愈 1 6 例 , 占所有 患者 的3 2 . 0 0 % ;显 效 2 2 例, 占4 4 . 0 0 % :有 效 1 1 例,占 2 2 . 0 0 % ; 无 效 l 例,占2 . 0 0 % ;总有效率 为 9 8 . 0 0 % 。对 照组 5 0 例 患者在进 行 占3 4 . 0 0 % ;有效 1 9 例,占3 8 . 0 0 % ;无效 6例 ,占 1 2 . 0 0 % ;总有 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见表 1 。 .

李培教授运用四逆四君合方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李培教授运用四逆四君合方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李培教授运用四逆四君合方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作者:张鹏飞马刚许嗣立李培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2-0001-02李培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对于治疗慢性胃炎从理论到临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辨证思维方法,疗效卓著。

余有幸跟随导师李培教授临床伺诊,聆听教诲,现将导师运用四逆四君合方治疗慢性胃炎的独特理论与临床经验介绍予下,以饷同道。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指不同的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者萎缩性病变。

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反酸”的范畴,一般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寒邪客胃、饮食不节(不洁)、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胃阴亏虚等[1]。

1理论介绍1.1治疗皆兼肝《素问•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2]。

脾升胃降全赖肝气调畅,生理上肝气调畅,气机升降出入有序,则脾升胃降,中焦安和,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中焦运化失司,或浊阴在上或清阳下陷。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2]。

”《沈氏尊生书•胃痛》亦曰:“胃痛,邪干胃脘病也。

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性暴,且正克也。

”可见,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可引起胃痛、腹胀、嗳气等临床表现。

导师依多年临床实践与经验提出慢性胃炎病位虽在胃(脾),但与肝密切相关,并指出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肝气对中焦气机有重要生理与病理影响,且中焦气虚及气滞多导致肝失条达,形成“土壅木郁”,因此,但见中焦气滞,无论是否有肝失疏泄表现,皆应疏肝气、畅中气;二是因为“六腑以通为顺”,以通为补,除消食化滞之意外,亦指脏腑气机通达,故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中皆应酌加疏肝解郁之品,肝胆之气得以疏泄条达,则脾胃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有序。

四逆四君合剂中的四逆散加味即为导师“治疗需兼肝”学术理论的临床表达,方中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芍药敛阴养血柔肝;枳实行气宽中除胀;甘草益气健脾,柴胡白芍合用,以敛阴和阳,条达肝气,恢复其疏泄之职;白芍与甘草合用抑木扶土,缓急止痛;柴胡与枳实配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并奏脾胃升清降浊之效。

李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李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导 师认 为初病多实 , 病在肝脾 胃, 久病多虚 , 病及肺脾 肾 , 亦
多见虚实寒热错杂之证 。治疗应 以“ 六腑以通为补 ” 为总则 , 以 予 健脾疏肝 , 通腑导滞之法 , 以调节 中焦气机升降功能。
21 脾 胃虚弱型 . 大便 稀溏 , 迁延反 复 , 稍食 生冷油腻则 腹痛肠 鸣, 泻下加重 , 乏力倦怠 , 舌淡 苔白 , 脉细弱。导师喜用“ 七味 白术 散” 味 。 加 方中“ 四君子汤 ” 益气健 脾 , 葛根升 阳止泻 , 木香行气畅 中, 香醒脾化湿 。腹痛甚者 加白芍 、 藿 枳壳 、 胡索 等行 气止痛 。 延 若脾气虚大便干 , 则善用 生白术 、 生黄芪 补气通便 。其 生白术用
【 关键词 】 易激综 合 ; 肠 中医治疗 ; 名医经验; 培 李
肠易激综 合征 ( S 是一 种常见 的肠道功 能紊乱性疾 病, I ) B 临 床表现为长期反复 的腹痛 、 腹胀等腹部不适 , 以及 伴排便习惯改 变与粪便 性状 的异 常 , 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 常改 变。临床 上可分为腹泻型 、 便秘型 、 泻便 秘交替型 3种 。导师李培教授 腹 是全 国第 三批名老 中医学术继 承导 师 , 事 中医临床 、 从 教学 、 科
李培治疗肠 易激综合征经 验
樊斗霜 பைடு நூலகம்马
【 摘
兰 z 唐军伟 3
( 成都 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 成都 , 10 2 60 7 )
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 道功能紊乱性 疾病 , 属中医学 “ 腹痛” “ 、泄泻” “ 、便秘 ” 等病范畴 。本文介 绍李 培教授对本病 中医病机 的认识 , 及 临床辩证要点 、 用药经验 、 验案举例 , 而探索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 征的思路 和方法 。 从

李培教授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经验

李培教授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经验
[ 1 ] 张 学 军 .皮 肤 性 病学 [ M] . 第 7版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
2 0 0 8: 1 7 8 .
的大便 不 成形 , 或松散或水样或完谷不化 , 且 不 伴 有 任 何腹 部 不 适 的 症 候 群 , 胃肠 镜 检 查 未 见 器 质 性 病 减轻 , 自觉 症状 明显 好 转 。随访 2月 未 复发 。 按: 患 者初 诊表 现 出鼻 面部 三 角 区 皮 肤 发 红 , 有
6 结 语
[ 3 ] 南京中医学 院 .诸 病 源候论 校 释 [ M]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
2 01 1: 5 7 7 .
[ 4] 吴谦 .医宗金鉴[ M] . 上海 : 上海古籍 出版社 , 1 9 9 1 : 7 8 2 . [ 5 ] 艾儒棣 .中医外 科学[ M] . 成都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2 0 0 7: 2 1 2 .
失 司, 升降失常, 清气不升 , 浊气不 降, 水 谷停为湿滞
发 为本 病 。并 认 为 功 能性 腹 泻 病 程 长 , 病情反复 , 符 合 久病 致 虚及 湿 性 缠 绵难 愈 之特 点 , 以虚 为本 , 以湿 为标 , 标本 兼治 则可治 愈该 病。正如 《 景 岳 全 书 泄
参考文献 :
泻, 却 不 可长 期服 药 , 且 有 停药后 复 发 的缺点 , 故 在 治 疗功 能性 腹 泻方 面存 在 很 大 不 足 。李 老 通 过 观 察 功
能性腹泻的临床特点 , 辨证使用 中药治疗该病 , 可彻
底 治 愈且 预 防复发 。
1 病 因病机 分 析
跟随导师李培教授学 习期 间, 收获 良多 , 现将导师运
红色丘疹 , 脓疱 , 粉刺 , 油多 , 鼻头肥 大 , 舌 苔黄腻质

李培教授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经验

李培教授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经验

李培教授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经验作者:郭荣春 王娟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年第01期关键词:李培教授;七味白术散;功能性腹泻;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 R256.3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1-0003-02李培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老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治疗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辨证思维方法及临床诊治思路。

吾跟随导师李培教授学习期间,收获良多,现将导师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独特理论与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功能性腹泻是指一组超过3个月反复或发作性的大便不成形,或松散或水样或完谷不化,且不伴有任何腹部不适的症候群,胃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

通过对该病反复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表明,该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菌群失调、精神心理因素、饮食结构等[1]。

因其病机不明确及影响因素过多,西医对其并无特异性治疗,多用保护黏膜,调节肠道菌群或抗胃肠蠕动药物等,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腹泻,却不可长期服药,且有停药后复发的缺点,故在治疗功能性腹泻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李老通过观察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特点,辨证使用中药治疗该病,可彻底治愈且预防复发。

1 病因病机分析李老治疗功能性腹泻多从脾胃入手,认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是其主要病机,认为脾胃运化失健,传导失司,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谷停为湿滞发为本病。

并认为功能性腹泻病程长,病情反复,符合久病致虚及湿性缠绵难愈之特点,以虚为本,以湿为标,标本兼治则可治愈该病。

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曰:[HJ3.2mm]“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也”。

通过常年的门诊观察,李师发现患功能性腹泻者多为农民,或因劳作太过,加之饮食不规律,长期作用于脾胃,致脾胃虚弱;或为上班族,因工作压力大,或情绪刺激,加之饮食不节,致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胃,形成“土壅木郁”,最终脾胃虚弱;或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偏弱者。

李鳌才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李鳌才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20090216编辑马虹全国中药质量及安全评价学术研究会征文通知为迸一步加强提高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中药质量的研究建立符合中药研究特点的现代化技术平台
中 医研 究 2 0 0 9年 4月 第 2 2卷 第 4期
T N R s A r 0 9 V 12 o 4 C e . pi 2 0 o. 2 N . l
1 对 慢 性 腹 泻 的 认 识
胀, 胃脘 怕冷喜 暖 , 口淡 不 渴 , 淡苔 白腻 , 舌 脉滑 。大 便 常规 : 未见 红 细 胞 、 白细胞 及 黏 液 。中 医诊 断 : 慢
性 泄泻 ( 虚 湿盛 型 ) 脾 。治 以健脾 化 湿 和 胃 , 用 参 方
慢性腹 泻是 指排便 次 数 增多 ( 每天 3次 以上 ) , 排便量 增加 , 粪质 稀溏 , 程在 4周 以上 者… 。腹 泻 病 又称泄 泻 , 丹 台玉案 》 载 : 泄 者 , 水 之 泄也 , 《 记 “ 如 势 犹沛缓 , 泻者 , 似 直 下 , 有 不 同 , 势 微 而其 病 则 一 , 故 总名之 日泄 泻 。 ”本病 多 由急性 腹泻 失治 、 治传 变 误 而来 , 有 直接发 病者 。此 病与 禀赋 、 也 情志 、 饮食 、 环
苓 白术散 加减 。处 方 : 参 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 党 0g 茯 5g 白术 1 0 g 苍 术 1 , 山药 3 , , 0g 怀 0g 肉豆蔻 1 , 0g 白扁 豆 1 , 2g
薏 苡仁 1 , 仁 1 , 2g 砂 0 g 莲子 肉 1 , 0g 陈皮 5 g 法 半 , 夏 1 , 0g 炙甘 草 6 g 。3剂 , 煎 服 , 晚 各 1次 , 水 早 嘱
19 1 9 7: 04.
医学 学 士 , 主要 从 事 中 医耳 鼻 喉 科 临 床 、 研 和 教 学研 究 工 科

李培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李培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粘膜损害诱发慢性 胃炎 或表现为慢性 胃炎相似的症状 , 如右心 功能 不全、 肾功能不 全 、 肝胆疾病等 , 要辅 以必要的超声 、 心电和实验室检 查进 行诊断和鉴别 诊断 。 胃镜检查可直 接观察 胃粘膜病 变情况 、 判 断病 变的性质和预后 , 并可排除外科治疗 的疾病 。现 代医学研究 已 经证明 ,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 胃炎的主要病 因。 因此 选择相应 的辅 助检查是非 常必要 的。
5 衷 中 参 西 . 偏 不 废 不
如见痞满 、 纳呆等气滞较重之 象 , 加入木香 、 砂仁 、 法半夏 、 陈皮 即香 砂六君子汤 , 以燥湿健脾 、 理气 和 胃; 见暖腐吞 酸等食滞 之症 , 如 常
加入山楂 、 神曲 、 陈皮 、 法半夏 即楂 曲六君子汤 , 以益 气健脾 、 食和 消
[】 明 , 7 俞计 来红 , 徐同珊. 复张性肺水肿 1 3例临床分析[ . J 中华急诊 医学杂 志, ]
2 0 ,2 1 )8 2 0 3 1 ( 2 :5 .
【 刘 月平 , 6 】 姚红 军. 复张 眭肺水肿 2 例 临床及 x线诊 断 . 3 J 中国煤 炭工业医
学 杂 志 ,0 8 1 ( :2 ~ 2 . 2 0 , l5)7 5 7 6
相反而相成 。
吴瑭云 :治中焦如衡 , ” 非平 不安 。” 治疗脾 胃之疾应 谨守脾 胃生
于情志不畅 , 或由于饮食不慎 , 在脾 胃虚弱 的基础上发病 。病性 但多 上多虚实夹杂 , 虚标 实。治疗慢性 胃炎应补虚泻实 , 本 标本兼顾 。临 床常见慢性 胃炎患者有食后 胃 饱胀 , 脘 口淡乏力 , 舌淡 , 脉弱 等脾气
肝 主疏 泄, 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 胃受 纳 、 脾 腐熟运 化水谷有 耐于 肝 的疏泄条达 。

针对慢性腹泻临床经验总结

针对慢性腹泻临床经验总结

针对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总结【关键词】慢性腹泻;临床我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自05年调到肠道门诊以来,所接触慢性腹泻病人很多。

近年来逐渐总结了这方面诊疗期间的一些经验。

首先,慢性腹泻有以下特点:病程长,至少在4周以上,常在6-8周,甚至更长。

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为主,轻则多见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重则大便稀溏,日达数十次,或夹有浓血、粘液、里急后重感,甚至伴有发热、贫血、消瘦,体检有肝脾肿大、肛周脓肿、瘘管等并发症。

慢性腹泻,中医诊断属“泄泻”、“久泻”范畴。

症型属脾虚湿盛、肝脾失调、脾肾阳虚三种,病位在脾,涉及肝、肾,病机为脾虚湿阻,运化无权;肝失条达、横逆克脾,脾失健运;脾肾俱虚、火不燠土。

脾虚湿盛型:最多见。

病机:脾虚清阳不升,运化无权,水湿不能运化,清浊不分,引起腹泻,多与湿邪兼而为病,治宜健脾化湿。

若寒湿之邪侵犯脾胃,致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水谷并走而泄泻者,治宜健脾温中化湿。

例1:男性,42岁,去年就诊,司机,常年在外,饮食不规律,腹泻已三年,劳累后症状加重,每天3-5次,伴脘痞胀满、纳呆、乏力、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湿盛),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佐以安神:方药:党参10克、苍术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生黄芪15克、补骨脂12克、乌梅12克、酸栆仁15克、远志10克、夜交藤10克。

分析:因长期劳累、饮食不规律诱发,脾胃受伤,脾气虚弱,脾失运化,清阳不升,水湿停聚,清浊不分而见腹泻,脘痞胀满、纳呆、乏力、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脾虚湿盛之象,治以健脾渗湿止泻为主,很快治愈。

调肝运脾法:病机;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

肝脾两脏的关系首先在于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

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的运化功能健旺,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影响脾的升清功能,在下则为飧泻,还影响到胃的降浊功能和脾的运化,引起“肝脾不调”的表现:精神抑郁、腹胀腹痛、泄泻便溏。

治中焦如衡—李培老师治疗脾胃病变的一点体会

治中焦如衡—李培老师治疗脾胃病变的一点体会
疗 习惯 性 便 秘 , 常取 得 满 意 疗 效 。
伤其阴液。对于肝脾不和之治, 李老师用药体现 了疏肝不过 用辛散, 养阴不过 用滋腻 、 健脾不 过用壅滞的治则 , 也应 这
属 于 “ 中焦 如 衡 ” 治 的范 畴 吧 。
李老师治 胃痛, 喜用辛 温通 降之四逆散合 补脾 益气之 四君子汤, 意在通 降胃气而不忘升其清气, 降中有 升。 在治疗
疗 。绵 阳市中医院李培院长在运用这一治则治疗脾 胃病变时 , 主要体现在“ 升脾气 与降 胃气 ”“ 胃阴与运脾气” “ 、养 、 疏肝气与 调脾胃” 这三方面 , 时时考虑到脾 胃二脏 的气机 、 功能 、 喜恶 、 与它脏 的关 系等, 斟酌用 药, 以纠正中焦失衡 、 恢复脾 胃自身功能
二 养 胃阴与运脾气 脾为 阴脏,胃为阳腑,脾喜燥恶
“ 平衡 ” 状态 。 这一治则, 限于外感湿热证, 已不 后扩展于涉及 到脾 胃二脏病机的许多病证,特别对脾 胃病辨治时 的方药 配伍运用方面, 医家们多遵此训, 用以指导临床组方, 并取得
很 好 的 疗效 。
湿, 胃喜润恶燥, 二者喜 恶相反 。据 此, 在临床上我们养 胃阴 多用厚润滋腻 之品, 化脾湿 多用 温燥 芳香之品, 滋腻太过 但 则又易碍脾运, 温燥芳香之品又易劫伤 胃阴, 李老师在治疗
胃脘痛时常取得满意疗效。
升 脾气与降 胃气 脾 胃同居 中焦, 升 胃降, 脾 升降运 动是人体机能活动的基本形式,若脾气不升则可见头 目眩

晕、 泻、 胀、 泄 腹 脱肛 、 胃气 不降则 嗳气 、 呃逆 、 呕吐, 且二者 互相影响, 正如《 内经. 阴阳应 象大论篇第 五》 “ 说:清气在 下, 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 , 则生瘼 胀”概括 了脾 胃二脏在 气机上 , 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气机失调在病机 上既有 以实为主之 胃

李培主任医师问诊经验解析

李培主任医师问诊经验解析

李培主任医师问诊经验解析李培主任医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很多患者带来希望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我对李培主任医师问诊经验的一些解析。

1. 全面收集病史信息李培主任医师在问诊时非常注重全面收集病史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

这对于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在询问病史时,李主任会耐心听取患者的描述,帮助患者回忆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例如饮食、运动、睡眠等。

2. 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在医学治疗中,体格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李培主任医师在体格检查中注重细节,例如对于某些肿块会进行不同方向的触诊,以此来确定肿块的性质。

对于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李主任会仔细听取患者的呼吸音码和声音强度,以便进一步诊断病情。

3. 结合实验室检查在病情诊断中,实验室检查能够为医生提供很多有效的帮助。

李培主任医师在结合实验室检查时,会注意到不同检查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在诊断肾炎时,他会结合肾功能指标、尿常规指标和实验室检查中的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

这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4. 精准诊断与治疗对于每个患者,李培主任医师都会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

他会严格按照治疗标准制定治疗计划,并且在诊疗过程中随时调整方案以适应患者的变化情况。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痛苦程度,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疼痛缓解。

总之,李培主任医师在医疗实践中凭借其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为众多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他的问诊经验可以为其他医生提供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促进临床实践中的精细化化进程。

李培教授运用开郁法治疗脾胃病治法探微

李培教授运用开郁法治疗脾胃病治法探微

2021年12月 第26期综合医学论坛李培教授运用开郁法治疗脾胃病治法探微李天赐1,刘宴伶2,李培31.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0;2.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0;3.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李培,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脾胃病专家,四川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擅长治疗脾胃系疾病及临床杂病,临床疗效显著。

临证中,李培教授常运用“开郁”法治疗脾胃疾病,笔者常年伺诊于侧,收集整理李培教授门诊病案,故从“开郁”法探索李培教授治疗脾胃疾病之思想,与同道共同分享。

【关键词】李培 开郁法 脾胃病[中图分类号]R249;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225-021 脾胃是气机升降之中心天地阴阳升降之枢机在于中气,而中气与脾胃相对应。

脾胃中气运转,脾升胃降,肝木、肾水随脾而升,肺金、心火随胃而降。

脾胃为中土,为气机升降之枢。

五脏气机运转正常,则生化不息,机体功能正常运转。

当饮食入于胃,其精微之气由脾运化转肺归心,敷布于全身血脉腠理而营养全身;其精气封藏在肝肾,浊阴则归于膀胱、大肠传化糟粕而出。

故可见,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核心[1],人体水谷精微之化生、脏腑气机之升降以脾胃升降为本,脾胃升降为气化之根。

2 开郁法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无论是痰湿、瘀血、饮食积滞等实邪阻滞,导致气机郁滞,或是脾胃气虚致升降不及引起气机不畅,均可引起脾胃病之胀、闷、痛、呃、哕等症状。

李培教授指出脾胃病治法之根本应遵叶氏“升降二字,尤为紧要”[2]之旨,从疏调气机入手,复脾胃升降,流通气机。

而肺主气,主宣降,人体气机之升降出入有赖于肺,故李培教授认为“开郁”之核心,在于“开宣肺气”,宣肺气之郁以调畅脾胃气机,是以气行则湿可行,瘀可散,滞可去。

开郁法,即开宣肺气,肺气宣通,则气机宣畅,受纳有权,而助脾胃气机升降。

患肠炎这么多年,你把病根儿搞清楚没?中医国术点破迷津

患肠炎这么多年,你把病根儿搞清楚没?中医国术点破迷津

患肠炎这么多年,你把病根儿搞清楚没?中医国术点破迷津(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本文理论依据:《本草经疏》、全国名老中医李培荫先生用药心法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乃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慢性结肠炎。

此病目前多见于青壮年,但是可以发作于任何年龄段。

此病病程长,慢性反复发作,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不断,患者的苦楚可谓难以言表。

今天在这里,“精诚名医汇”专门就此病,为看官说上一张中医经验良方,供大家借鉴,并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科学应用,以解除病痛。

闲言少叙,先把组方奉上——西党参15克,白术12克,黄连5克,炮姜5克,黄芩10克,白芍24克,甘草5克,木香5克,莪术10克。

水煎服用。

临床应用,常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减。

是名方必有出处。

这张方剂的来源,乃是我国老一辈中医学家,生于1923年的李培荫老先生。

李师为湖南省邵东县人,年幼师从当地名医刘希文先生,后调入湖南中医学院执教,历任伤寒、温病教研组组长,内科教研室主任、温病教研室主任等职务,对中医消化内科方面的治疗有着精深造诣,著作等身,令人敬仰。

上面这方,就是李老的一张经验方,对于慢性结肠炎效果颇佳。

在解读此方精义之前,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这就是慢性的结肠炎,其症结到底在哪里?在很多人眼中,既然是肠炎,那么症结一定在肠道了。

这样的想法,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上面这张方所体现出来的治疗精义,却在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脾胃虚弱,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真正病根儿。

此话怎讲?列位看官,肠道炎症,多责湿热内蕴。

湿热从哪里来?热邪者,由痰湿郁结日久而来。

湿邪者,则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来。

因此从根源上来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是导致慢性结肠炎的真正源头。

这是祖国传统医学整体观的典型体现。

正因如此,我们在上方里看到了四味典型的调理脾胃的药物,这就是西党参、白术、炮姜和甘草。

长期慢性腹泻1例诊治分析

长期慢性腹泻1例诊治分析
经验交流
疗提供了新的途径遥 taT M E 可通过肛门直接处理病变部位袁 无需做腹部切口袁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袁且手术从病灶的远端开始袁从下至上 的操作方式袁获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操作角度袁可大大降低对远 端直肠进行游离的难度袁同时手术还可确保肿瘤远端切缘的足 够性[4]遥 taT M E 采用了逆行路径的方式袁全面解决了以往手术中 对中下段直肠周围系膜暴露的风险袁 并可全面显示终末神经 丛袁对降低盆腔神经受损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具有重要 作用[5]遥 本研究结果显示袁观察组手术及术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渊 P< 0.05冤 袁且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渊 P< 0.05冤 袁2 组远端转移及 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渊 P> 0.05冤 遥 表明与 T M E 治疗相比袁 taT M E 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袁术中出血量少尧手术时间 短袁术后恢复较快袁于术后短时间便可下床活动曰另外袁taT M E 手术安全性高袁术后并发症少袁预后效果好遥 分析其原因 taT M E 手术要求术者熟悉盆腔解剖层次袁通过前期充分准备后才可到 达技术稳定期而发挥出手术的优点遥 taT M E 术中在游离直肠后 方间隙过程中袁以尾骨作为对比参照袁将吸引器通过肛门暂时 性放入袁可大大降低手术难度袁有助于更好地进入后方疏松间 隙内遥 前方游离过程中将阴道尧子宫颈尧前列腺等作为指引袁较 好地遵循了先后方的治疗原则袁利于促进患者预后[6]遥
作者简介:项俊袁男袁硕士袁主任医师遥 基层医学论坛 2 01 9 年 1 2 月第 2 3 卷第 34 期
充血袁轻度慢性结肠炎尧结肠单抗阴性冶袁之后数年多次肠镜正 常袁2 007 年肠镜野 降结肠以下黏膜散在小片状糜烂袁轻度左伴 结肠炎冶袁2 01 7 年 7 月 2 5 日肠镜野 距肛门 2 0 cm ~2 5 cm 黏膜可 见散在点尧片状充血袁糜烂袁病理诊断院乙状结肠糜烂袁黏膜慢性 1 9 年甲烷氢呼气 检查野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袁肠道菌群紊乱冶袁起病来患者血 常规尧生化尧甲功均正常袁腹部超声及核磁均未见异常遥 由于病 程较长袁反复就医袁先后用过多种中药西药治疗袁效果不佳袁患 者一度对治疗失去信心遥 2 01 8 年 7 月患者来门诊部就诊袁根据 病史及有关检查袁大便特征尧腹部不适等的特点袁诊断为肠易激 综合征渊 腹泻型冤 袁并向患者耐心解释本疾病的性质袁说明该病 没有器质性疾病存在的依据袁 从而打消其多年的担心和疑虑 渊 此类患者心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冤 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遥 治 疗上参考患者以往用药的情况袁采取了科学饮食尧解痉止痛尧对 症止泻尧黏膜保护尧抗抑郁尧微生态药物尧短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尧 中医中药等方法袁经半年治疗袁病情得到控制遥 具体治疗为院① 嘱其每餐摄入量不宜过大袁进食应慢且有节奏袁少食豆类尧卷心 菜和其他含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宜遥 减少牛奶或乳制品 的摄入袁采取低脂高蛋白饮食可减轻餐后腹泻的发生遥 ②选择 马来酸曲美布丁片尧得舒特解痉止痛遥 用法院马来酸曲美布丁片 0.2 g袁T id 袁三餐前服用袁得舒特 50 m g袁T id 袁三餐时服用遥 ③微生 态制剂院选用美常安尧5 00 m g袁T id 袁三餐后服用遥 ④抗焦虑药院黛 力新袁1 片袁1 d 1 次遥 ⑤因患者野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袁肠道菌

李培教授运用四逆四君合方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李培教授运用四逆四君合方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学“ 胃痛 、 痞满、 反酸” 的范畴 , 一般认为其病 因主要是
由于寒 邪客 胃、 食 不 节 ( 洁 ) 肝 气 犯 胃、 胃虚 饮 不 、 脾 弱、 胃阴亏虚 等[ 。
1 理 论介绍
中的重要器 官 ,素 问 ・ 兰秘 典 论 》 之 为 “ 廪 之 《 灵 称 仓 官” 。慢性 胃炎 的发生 是 由于各 种病 因导致 了 胃的生 理功 能失 常 , 且病 程较 长 , 大多数 患者 为本 虚标实 。 导师认 为调 护脾 胃乃本 病辨 治 的关 键 环 节 , 指 并
导师依多年临床实践与经验提出慢性 胃炎病位
虽在 胃( )但 与肝 密切相 关 , 指 出原 因有 二 : 脾 , 并 一是
中为君 ; 白术健脾燥湿 , 合人参则加强益气助运之力 ;
茯 苓甘淡 渗 湿健 脾 , 白术则 健 脾 祛 湿之 功 著 , 甘 合 炙 草 甘缓 和 中为使 。四 味 皆为 平 和之 品 , 温而 不 燥 , 补 而 不峻 , 共奏 健 脾 益气 之 功_ 。在 临 床用 药 , 师也 3 ] 导 指 出应该 随 症加 减 , 人 参 可 易为 党 参 ; 辨 寒 热 者 如 难
者, 茯苓 改为茯 神 , 加 酸 枣仁 、 交 藤 ; 兼 有 便 秘 酌 夜 若
性 胃炎多兼 有 胃脘满 闷 , 后饱胀 , 食 暖气吞 酸 之症 , 即
使未见明显宿食之象 , 但患者必有脾 胃运化之功减
退, 加入 消食 化滞 之 品增 进食 欲 , 强 消化 。神 曲 既 增
者可易炒 白术 为生 白术 , 兼加火麻仁; 阳虚者加高 良
因为肝气对 中焦气机有重要生理与病理影 响, 且中焦 气虚及气滞多导致肝失条达, 形成“ 土壅木郁” 因此 , ,

腹泻不止莫大意

腹泻不止莫大意

腹泻不止莫大意李佩文【期刊名称】《癌症康复》【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56-57)【作者】李佩文【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腹泻以大便稀薄次数增多为特点,常伴随腹胀腹痛、恶心、厌食、肠鸣矢气、疲乏无力等症状。

从中医的证候分析,脾胃气虚、脾肾阳虚、湿热蕴脾、食滞肠胃、寒湿困脾等均可引起腹泻。

脾肾阳虚证引起的腹泻多在天亮之前发生,故也称“五更泻”。

中医根据不同病机可有补脾健胃、温补脾肾、清利湿热、温中散寒等多种治法。

常用的中成药有胃苓散、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等。

常见的涩肠止泻中药有石榴皮、诃子、椿皮、肉豆蔻、金樱子等。

现代医学关注腹泻与感染和肿瘤病因。

通常把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

大肠肿瘤、肝癌、内分泌肿瘤可长期间断发生腹泻,故慢性腹泻应认真查找原因,血样便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常是大肠癌的表现。

大肠手术后常有腹泻表现,某些化疗药及放射性肠炎也可引起腹泻。

腹泻除注意病因治疗外,首先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饮食口味不可太淡,应及时补充盐分,多喝水,适当增加碱性食物,防止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具有止泻作用的食品有糯米、小米、山药、莲子、芡实、栗子、樱桃、大枣、黑枣、柿饼等。

用食疗止泻举例如下:1.白面约200 g,慢火微炒至发黄,取出少许,滚开水冲炒面,酌加糖盐调味。

2.粳米200 g煮粥,至八分熟时加入茯苓粉约50 g,调匀,再继续煮熟,加糖喝粥。

3.糯米100 g先泡后煮稀饭,快熟时加入山药100 g切块,栗子100 g,慢火煮熟后加糖调味。

4.莲子、芡实米(鸡头米)各50 g,先泡半日,与小米50 g煮粥,快熟时加大枣适量,调糖喝粥。

5.柿饼去蒂,山楂及黑枣去核各等分,切块捣烂如泥,加水煮开后放入适量糖,酸甜可口,随时食用。

6.鲜藕约300 g,洗净切片,慢火煮开蒸发至约200 ml的鲜藕汤,少量加糖调味,适合大便带血者。

腹泻者饮食不可过多,要保证营养,也要照顾胃肠休息。

李培荫老中医治疗慢性泄泻用药撷菁

李培荫老中医治疗慢性泄泻用药撷菁

李培荫老中医治疗慢性泄泻用药撷菁
韦艾凌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2(19)8
【摘要】李培荫教授,学识渊博,治验颇多,笔者有幸得其教诲,获益不浅。

现通过几
则验案,试以体现李师诊治慢性泄泻的用药经验精萃,以飨同道。

案1 刘某,男,22岁。

1992年2月16日初诊。

诉自1990年3月起,左下腹胀痛。

【总页数】3页(P10-12)
【关键词】李培荫;中医药疗法;泄泻;经验
【作者】韦艾凌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学院90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856.3
【相关文献】
1.汪荫华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撷菁 [J], 潘存生
2.李碧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经验撷菁 [J], 张林国
3.李平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撷菁 [J], 赵劼;张并璇;严美花;李平
4.全国名老中医凌湘力教授治疗泄泻撷菁 [J], 杨君;雷伟;陈孟豪;肖政华
5.李培主任医师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撷菁 [J], 孔文霞;贺启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营养不良合并腹泻伴低钾危象45例诊治体会

营养不良合并腹泻伴低钾危象45例诊治体会

营养不良合并腹泻伴低钾危象45例诊治体会李培远【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1999(012)006【摘要】营养不良合并腹泻是较严重的儿科疾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脱水和低钾血症,严重者出现低钾危象或导致死亡。

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9年7月收治Ⅱ、Ⅲ度营养不良伴腹泻患儿84例,出现低钾危象45例,经积极治疗,治愈41例(91.1%),死亡4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5例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3个月至2岁半,均来自农村。

临床表现:主要为厌食、体重不增或进行性消瘦1~8个月,就诊前2d至4个月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渣样或粘液样,4~16次/d,部分病例伴呕吐、发热、腹胀、抽搐等症状。

经当地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或者加重而入院。

住院后常规进行血、粪、尿、血浆电解质和肾功能检查。

结果示42例伴有不同程度营养性贫血;大便镜检白细胞(+~++)12例;血钠浓度<130mmol/L40例,血钾浓度均小于2.5mmol/L(低钾危象),其中2.1~2.5mmol/L31例,<2.0mmol/L14例,血钙浓度<2.2mmol/L28例,血氯浓度<98mmol/L20例,二氧化碳结合力<18mmol/L22例。

36例做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低钾改变,其中7例伴心动过速,3例存在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1.2诊断按营养不...【总页数】1页(P742)【作者】李培远【作者单位】梧州地区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广西,梧州市,5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中重度营养不良婴儿腹泻致严重低钾血症12例诊治体会 [J], 张延花2.小儿肠炎致低钾危象43例诊治体会 [J], 何定鑫3.营养不良患儿腹泻伴低钾危象12例临床分析 [J], 王强4.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腹泻伴低钾危象16例临床分析 [J], 尤忠5.营养不良性低钾危象的诊治 [J], 朱亚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泄泻临床辨治经验举隅

慢性泄泻临床辨治经验举隅

慢性泄泻临床辨治经验举隅摘要】总结多年治疗慢性泄泻中医辨证论治经验,从标本、虚实、治法、方药5个方面探讨了治疗该病的理法方药思路,以此为该病治疗作一抛砖引玉。

【关键词】慢性泄泻脾胃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304-02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多年,运用纯中药治疗慢性泄泻,积累了一些用药经验,疗效可靠,强调慢病慢治,守法、守方与临床变通相结合,现将平时习用的经验集腋成裘,阐述如下:1.重视补益脾胃,缓治其本泄泻的病机在于脾虚湿盛[1],治疗泄泻,要抓住这一根本,从脾胃出手,就好比打仗,擒贼先擒王,以动摇敌人的主心骨,树倒猢狲散。

故采用自拟方“白术散”,以补脾利湿,直中病机。

常用药为:党参、炒白术、炒扁豆、陈皮、炒薏仁、炒山药、砂仁,特别是方中的白术、扁豆、薏仁、山药均需炒用,以更加利于入脾胃经,从而发挥其直捣巢穴之功。

补益脾胃,健脾化湿,为治泻第一要旨[2],不仅体现在慢性泄泻的不同证型中,亦需贯穿治疗之始终,因澄其源,方能清其流;诸邪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病理基础,则难以为患。

如治一患者,魏某某,男,32岁,腹泻近4月,经静点抗生素多日,效果不显,大便仍呈稀胡状,同时伴有腹胀,纳差,体重由原来的180斤降至130斤。

观察舌脉,舌质淡、苔花剥、脉细弱。

考虑此病人腹泻时间较长,体重减轻明显,足见其脾胃虚弱较甚,再加上静点抗生素日久,则脾胃更伤。

故辨证属于脾虚泄泻。

方用白术散加减:党参30g,炒白术15g,茯苓15g,炒扁豆15g,陈皮12g,炒薏仁15g,炒山药15g,砂仁5g,黄连8g,柯子15g,焦三仙各15g。

7剂后患者大便基本成形,精神状况较前明显好转。

二诊,考虑患者病程较长,故治疗不能急于求成,遂将上诊方剂制成丸药,长期服用,以缓图治本。

2.提倡标本兼顾,虚实同调临床上本病常为虚实并见,不少患者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伴见湿热、寒湿食滞表现,其性质为虚实夹杂,标本同病。

慢性腹泻证治心得

慢性腹泻证治心得

慢性腹泻证治心得
李清花
【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

该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

笔者就临床中所治慢性腹泻的粗浅经验做个总结,与同道切磋。

【总页数】1页(P73)
【作者】李清花
【作者单位】福建永安火电厂医院,福建永安,366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太阳病变证治验心得 [J], 胡德斌
2.眩晕证治临床心得 [J], 贾淑培
3.水逆证治验心得 [J], 陈龙祥
4.慢性腹泻证治初探 [J], 刘显章
5.伤寒论评话第13章白虎汤类证未必大汗桂枝汤去桂缘于阴虚———失治误治
变证百出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J], 梁华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 92
光 明 中 医 20 年 1 08 2月第 2 3卷 第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期
C G C D cm e 08 V l 3 1 JM M ee br 0 .o 2 .2 2
【 火传 承 】 薪
李 培诊 治慢 性 腹 泻 的经 验
李 凯 王朝 富 成都 中 医药大 学(10 5 6 07 ) 摘要: 李培主任医师擅长脾胃病的治疗, 根据泄泻以湿为本的基本病机 自 拟肠炎方治疗慢性腹泻。认为慢性腹泻的脾虚湿盛、 肝脾不和、 脾肾阳虚三大证型均可加减使用本方, 并且十分注重对本病不同伴有症状的药物选择。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关键词: 慢性腹泻;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李培@
泻脾 虚为本 , 必及 阳 , 阳 日衰 , 及 肾 阳 ; 由于年 久 脾 损 或
便 脓 自止 。然本 病 以虚证 居 多 , 久泻 脾 胃 已虚 , 连 、 黄
黄柏均 为 大苦大 寒 之性 , 防止 寒 药 更 伤 脾 胃加入 一 为
味吴茱 萸 以制约 其 寒性 , 中 寒热 并 用 , 阳相 济 , 方 阴 最 得立方 之妙 , 以 有成 功 而 无 偏 盛 之 害也 。甘 草缓 急 所
刘河 间“ 调气则 后 重 自除 , 血 则 便 脓 自愈 ” 说 。选 行 之 用木 香 、 枳壳理 气 , 芍 、 赤 当归 活血 。气 血调 和则后 重 、
2 3 脾 肾 阳虚 《 岳全 书 ・ . 景 泄泻 》 : 肾为脾 关 , 云 “ 开 窍 于二 阴 , 以二便 之 开 闭 , 肾脏 所 主 , 肾 中 阳气 所 皆 今 不足 , 则命 门衰 , 阴气 极盛 之 时 , 则令 人洞 泄不 已” 。泄
止痛 , 和诸药 。本 方可适 用 于慢性 腹 泻 的各 种证 型 , 调 临证加 减 均可取 得较 好 的疗效 。
2 辨 证 分 型 论 治
老体 衰 , 阳不 足 , 得 温煦脾 阳 , 肾 不 火不 暖土 , 致脾 失 则
健运 , 可致使 泄泻 久治 不愈 。症 见泄泻 无度 , 均 完谷 不
2 2 肝 脾不 和 《 岳全 书 ・ 泻》 : 凡遇 怒气 便 作 . 景 泄 云 “
泄 泻者 , 先 以怒时挟 食 , 必 致伤脾 胃 , 故但 有所 犯 , 即随 触 而 发 , 肝脾 二脏 之病也 。盖 以肝 木克 土 , 气受 伤 此 脾
医学 中 的慢 性结 肠炎 、 易激综 合征 、 性非 特异 性溃 肠 慢 疡性结 肠 炎 等 多 种 疾 病 , 病 往 往 迁 延 反 复 , 其 日久 难 愈 。李 老师 以其 多年 的 临床经 验总 结在 慢性 腹泻 的中
医药治 疗上 取得 了非 常好 的疗 效 。 1 谨 守病机 自拟肠 炎方 基 本方 : 黄连 、 黄柏 、 白头 翁 、 香 、 壳 、 芍 、 木 枳 赤 当 归 、 茱萸 、 草 。 吴 甘
而然 。 主疏 泄 , 喜 条 达 而 恶 抑 郁 , 的疏 泄 功 能 ”肝 性 肝 正常 , 则脾 胃气 机升 降有 序 , 谷精 微得 以输 布 。若 因 水
李 培主任 医 师是全 国第 三批 名 老 中医学术 继承 导
响 , 胀 , 门下 坠 , 倦 乏 力 , 腹 肛 肢 纳呆 。舌 胖 大 舌质 淡 , 苔 薄 白或湿腻 , 细 弱 无 力 。方选 自拟 肠 炎 方 合 七 味 脉
白术 散 。七 味 白术 散 中人 参 、 白术 、 苓 、 草 健 脾 益 茯 甘
气, 以治其本 。葛根 升 阳 止泻 , 香 理 气 , 香 化 湿 和 木 藿
胃。
慢性 腹泻 是 以 大便 次 数 增 多 , 便 不 成形 为特 征 大
的一组 症状 。如 果病 程在 2个 月 以上 或 间歇 期 在 2 — 4周 内的 复发 性 腹 泻 , 则称 为 慢 性腹 泻 。可 包 括 现 代
师 , 事 中 医临床 、 从 教学 、 研 及 管 理工 作 3 科 0余 年 , 学 验俱 丰 , 中医学 之伤 寒 、 对 温补 学派 研 究颇 深 , 其 对 尤
消化系 统 的疾 病 有深 入 的研究 。我 有幸 师从李 培 主任
医师 , 现仅 择 其治疗 慢性 腹泻 的经 验介 绍 如下 。
“ 多成 五泻 ” 湿 之说 。方 中黄 连 、 黄柏 、 白头翁 均 为治痢
要药 , 清热 燥湿 厚肠 , 直切 病 机 。临床 上慢性 腹泻 患者
或柴 胡疏肝 散 。 四逆散 和柴 胡 疏 肝 散 均有 疏 肝 柔 肝 ,
理气 止痛 之功 。
大便 以粘 液便 多见 , 多伴 有 里 急 后 重 的症 状 。依 据 且
2 1 脾 虚湿 盛 .
化 , 便臭 味不 明显 , 用 苦寒 之 品后 , 状 加 重 。腰 大 稍 症 膝酸软 , 瘦 纳 差 , 色 萎 黄 , 日四肢 清 冷 , 寒 乏 消 面 平 畏 力 , 质淡边 齿 痕 , 薄 白 , 沉 迟 或 细无 力 。方 选 自 舌 苔 脉 拟肠 炎方合 四君子 汤 加 干 姜 、 肉桂 。 四君 子 汤健 脾 益
两胁 胀痛 , 嗳气 纳呆 , 咽喉 异 物 感 , 伴 有 或不 伴 有 腹 可 痛 , 有腹 痛 者 , 往 在 解 便 后 疼 痛 缓 解 。舌 质 淡 或 伴 往
红 , 黄腻 或薄 白 , 苔 脉弦 滑 。方 选 自拟肠 炎方 合 四逆 散
古 人认 为 “ 盛 则 濡 泄 ” 亦 有 “ 湿 不 成 泻 ” 湿 , 无 、
情 志影 响 , 思 恼 怒 , 欲 不 遂 , 肝 失 疏 泄 , 气 郁 忧 所 而 肝 结 , 气横逆 乘 脾 , 致肝 脾不 和 , 运失 健 , 谷不 化 肝 导 脾 水 精 微 而成湿 浊 , 清浊 混 杂 而 下 致成 本 病 。此 型发 作 常
与情 志 因素 有关 , 见 为 便 次增 多 , 便 不 成 形 , 伴 症 大 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