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介绍李叔同的好的作品
介绍李叔同的好的作品
李叔同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学者,他的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音乐、绘画、诗歌等。
以下是一些他的代表作:
1.《送别》:这是李叔同的经典之作,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情的珍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2.《长亭外古道边》:这是另一首离别主题的诗,以景喻情,描绘了离别的凄凉和伤感。
3.《自剖》:这首诗反映了李叔同的自剖和反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4.《西湖夜游记》: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描述了作者在西湖夜晚的所见所感,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5.《篆刻述略》:这是李叔同的篆刻理论著作,系统地介绍了篆刻艺术的历史、技巧和审美标准。
6.《三十自述》:这篇自述文章回顾了李叔同的成长经历和思想转变,是他个人历史和思想的珍贵记录。
以上只是李叔同作品中的一部分,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读者深入品味。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简介李叔同(1880~1942) 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
名文涛,别号广候、漱同。
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法师。
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
父李筱楼(字小楼),道光甲辰(1884)进士,官吏部尚书,曾经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
母亲姓王,为李筱楼侧室,能诗文。
李叔同 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
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
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墨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
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1912年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
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
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云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
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
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
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以前;其后多作书法。
由于战乱,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大多散失。
从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可窥见一斑。
《自画像》估计是出国前所绘,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别号息霜,法号弘一,祖籍平湖,生于天津,出身进士门第,盐商家庭。
工诗词,对石鼓文有研究,擅长书画、篆刻。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随母徙居上海,更名成蹊,就读于南洋公学,与新学界人士袁希濂、许幻园等创立"城南公社"。
二十七年三月,与僧人黄仰宗、画家任伯年、书法家高邕之等组织"上海书画公会",出版《李庐印谱》、《李庐诗钟》。
二十八年秋,补行庚子、辛丑并科乡试,他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格,赴杭应试,未中举。
回南洋公学继续就读,三十年毕业,与穆怒斋等人组织"沪学会"。
三十一年秋,东渡日本留学,学习绘画和音乐,三十二年加入同盟会,在日本戏剧家藤泽浅二郎指导下,与曾孝谷等人发起组织"春柳社"。
翌年春,在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饰《茶花女》女主角玛格丽特。
宣统二年(1910)回国,在天津直隶模范工业专门学堂任图画教员,不久,离津到上海,在城东女学堂当音乐教员。
翌年三月,加入"南社"。
民国元年(1912)春,先后受聘为《太平洋报》、《文美杂志》编辑。
由于他擅长国画和音乐,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执教7年。
在此期间,所编《春游》、《早秋》等歌曲,引用外国歌曲配新词作教材,对中国早期艺术教育有开创之功,还培养了一批美术、音乐人才,其中有著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
民国7年8月,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大慈寺削发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芦沟桥事变后,他寄迹于苏、浙、闽寺宇之间,宏扬佛学与爱国相结合,淳朴笃实,不交权贵。
在所居地题"殉教堂"三字,表示"以护法故,不怕炮弹"。
42年10月13日在福建泉州不二祠圆寂。
遗著有《戒本羯磨随讲别录》、《互戒相经笺要》等。
后被佛门弟子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驰誉中外。
关于李叔同的个人简介
关于李叔同的个人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李叔同的个人简介李叔同多才艺,编歌演剧、作画治印无所不擅,又通数国文字。
人物专题——弘一法师 李叔同
• 他一生做人确是凡事认真而严肃的。他要学 一样就要像一样,要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古 人有话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 能为”。马一浮曾有诗挽他说:“苦行头陀 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 师”,读此可谓如见其人。 • 先生走了,他的人格魅力还在,如风常 拂,如月明澈
• 故事:
•
1.弘一法师深恐堕入名闻利养的陷阱,他律己极严, 生怕接受了许多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变成个“应酬的 和尚”,因此每到一处,他必定先立三约:一、不为人 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 • 他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素菜之中,他不吃菜心、 冬笋、香菇,理由是它们的价格比其它素菜要贵几倍。 除却三衣破衲,一肩梵典外,他身无长物,一向不受人 施舍,挚友和弟子供养净资,也全都用来印佛经。 • 夏丏尊先生曾赠给他一架美国出品的真白金水晶眼 镜,他也送给泉州开元寺,以拍卖所得的五百元购买斋 粮。 • 弘一法师对重病视若无事,工作如故,他曾对前 往探病的广洽法师说:“你不要问我病好没有,你要问 我有没有念佛。”他这样虔敬的宗教情怀岂是常人可及? •
• 弘一法师留给明天的是善心与禅意,弘一法师留给 后人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善的境界。 • [片断四] • 平常心,敏感心(潍坊) • 平常者,平静也;敏感者,机敏也。 • 人生难得有一颗平常心,弘一法师作为方外之人, 自然更有一颗平常心。平日的他看庭前花开花落, 观天外云卷云舒,生活上保持着”淡有淡的滋味, 咸有咸的味道“,可谓宠辱不惊,恬淡闲适,但他 的心又是敏感的。每次到学生丰子恺家做客,他总 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 座。法师平常心外更有一颗敏感的心,敏感来自何 处?来自对天地万物的尊重,来自对万物生灵的怜 悯。 • 法师的心可谓平常也,但法师的敏感之心足以光照 青史,惠泽万世。
弘一大师-李叔同介绍
人格风范1
• 他的弟子丰子恺更以「温而厉」来形容他 认真的教学态度:「李先生从不骂人,从 不责备人,态度谦恭。」学生却个个「真 心怕他,真心学习他,真心崇拜他。」因 为他是「一位注重人格感化的教育家」。
人格风范2
• 西湖毓秀的山水,给了他很大的艺术灵感,这一 时期,可以说是他学堂乐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创 作了许多淡雅脱俗、意境深邃的歌曲,不仅启迪 了当代人们美的情操,也感染了后人。然而艺术 家的灵心,使他善感生命的朱华易消,众生的病 苦倩谁扶持?杭州佛寺的晚钟和生命庄严的钟声 同时响起,他,渴望另一层次的追寻。一九一五 年的创作歌曲「月」:「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 清」,最能体现这种仰望清凉的内心变化!
美的足迹7
• 《旅愁》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
西风起 秋渐深 秋容动客心 独自惆怅叹飘零 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 思故人 高堂念双亲 乡路迢迢何处寻 觉来归梦新
• 而李叔同的《送别歌》歌词是:
•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聆听人籁
弘ㄧ大师-李叔同
其人生平1
• 祖籍:浙江省平湖县 • 出生:清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出
生在天津 • 家世:父亲李世珍是名进士,与直隶总督李鸿章
同年会试,是挚友。李世珍官任吏部主事,又是 天津最大盐商,还兼营银号,家财万贯。李叔同 为其三姨太所生 • 字号:名文涛,号广侯、叔同,出家法名演音, 号弘一法师。 • 在李叔同5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他是在长兄文 熙和母亲教导、关怀下成长的。
•
美的足迹3
• 早年入南洋公学,受教于蔡元培,后东渡日本, 在东京美术学校攻读油画,学习音乐,并创办 「春柳剧社」,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返 国后,历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城 东女学音乐、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授等 职。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儿。民国七年, 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僧。李氏多才多艺,能诗文、 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其书风秀丽, 严谨而明净、安祥。着有《李庐印谱》、《晚清 空印聚》等。
弘一法师--李叔同
评价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 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 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 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 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 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 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相关书籍
《悲欣交集》
陈慧剑著,丰子恺插图, 记述了李叔同从风流才子 到一代大师的传奇一生
—
弘 一 李 法 叔 师 同
李叔同简介
。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 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 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 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 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 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 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 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 晚晴老人。
李叔同生平
一、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 二、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 三、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 同时学习音乐 四、1910年李叔同回国 ,1912年同柳亚子发起组 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 五、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 ,“非 佛经不书,非佛事不做,非佛语不说”。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贡献 Nhomakorabea
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 ,且以擅书法、 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一、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 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 二、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 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 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 入中国的第一人。 三 、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作为艺术教育家,他 在浙江一师授课采用现代教育法,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 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四、书法
李叔同爱情短句语录
李叔同爱情短句语录李叔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同性恋者,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痛苦,但他对爱情的坚守和追求却令人敬佩。
以下是关于李叔同爱情短句语录的详细内容。
1. "爱情没有性别之分,只要是真爱,就应该被尊重和珍惜。
"这句话表达了李叔同对于爱情的理解,他认为爱情不应该被限制在性别之内,只要是真心相爱,就应该得到尊重和珍惜。
2. "爱情是一种美丽的感觉,它能够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幸福和快乐。
"李叔同深知爱情的美丽和力量,他相信爱情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幸福和快乐。
3. "爱情是一种勇敢的选择,它需要我们勇于面对和追求。
"在一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中,李叔同选择了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爱情,他坚信爱情是需要勇气和决心去追求的。
4. "爱情是一种纯粹的感情,它不应该被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所束缚。
"李叔同深受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但他坚信爱情是一种纯粹的感情,不应该被外界的观念所束缚。
5. "爱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呵护。
"李叔同对于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爱情是一种需要用心去经营和呵护的感情,只有付出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6. "爱情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让我们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 李叔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相信爱情的力量能够让人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7. "爱情是一种信仰,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李叔同坚信爱情是一种信仰,他相信爱情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力量和勇气,让人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总之,李叔同的爱情短句语录展现了他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坚定追求。
他认为爱情没有性别之分,是一种美丽的感觉,需要勇敢地面对和追求。
他坚信爱情是一种纯粹的感情,不应该被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所束缚。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需要用心去经营和呵护。
他相信爱情是一种力量和信仰,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送别》李叔同译文
李叔同《送别》译文李叔同《送别》译文是:1、译文在城郊十里长亭的古道边,长满了赏心悦目的翠绿花草,向外延伸到天边。
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重重远山外,缓缓地坠落。
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
就借着一壶粗酿的酒,趁著今夜这短暂的相聚,饮尽所剩的欢乐,今夜告别的梦中一定非常寒冷。
在城郊十里长亭的古道边,长满了赏心悦目的翠绿花草,向外延伸到天边。
请问你此去后,何时才会回来?若要回来请别犹豫徘徊啊!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
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能够欢聚在一起,但却是离别的时候多!2、原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3、作品介绍:李叔同在出家前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在他创作的歌曲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送别》,同时他也是一名著名书法家,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他是个滑简岩很传统的人,虽然留过洋,对西方文艺深有研究,虽然前半生风流倜傥,但他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传统的,所以他会成为佛教律宗的一代宗师。
《送别》问世,风靡海内,近百年传唱不绝。
民国期间曾作为小学生的必唱歌曲。
电影《城南旧事》就以此曲作主题音乐,并贯穿于全剧之中。
小时候看《城南旧事》,那种说不出的离别的伤感在幼小的心里是完全不懂的,因为不曾和谁离别过。
而现在,一想起,很多时候心中就咐握黯然的伤感,总想着能留住前行的脚步。
李叔同为何在西湖出家成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为何在西湖出家成为弘一法师李叔同,生于清朝末年的文化名人,他是一位文化、政治的才俊,曾担任过很多重要职务,但他最终选择在西湖出家,成为了著名的佛教僧人——弘一法师。
这让人不禁想要探究一下李叔同为何会做出这个决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李叔同的经历。
李叔同早年就读于资政大学堂,接受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熏陶,思想开放、敢于挑战传统。
因此,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政治家。
他曾任清朝外交部的翻译和执政院的秘书,后来担任了湖南省省长等要职。
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
李叔同辞去了一切职务,随后开始了他的漫长的人生之旅,期间经历了若干人生巨变。
李叔同自幼就有点禅性,曾在书法和诗歌中体验人生的无常和莫测,时常思考人生和宇宙的意义。
他曾多次读经诵佛,对于佛学思想和人生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他在长期奔波劳碌、历经巨大磨难之后,感悟到了人生无常和世间无常,开始反思起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
之后他开始频繁往来于佛家寺院,为了更深入地探究佛教思想,他决定在弘一法师门下学习佛法。
弘一法师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现代佛教大师,他的法名也叫“定海”,寓意“有大智慧的人在航行沧海”。
这个名字也很好地阐释了李叔同的改变。
在学习了几年佛法之后,李叔同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他写下了“吾生有涯,而学无涯”这句名言,这句话表达出了他对佛法思想的坚定追求。
他也意识到,只有修行者才能真正地懂得和领悟佛法真谛,所以他开始精进修行,最终在弘一法师的带领下,在西湖震泽楼出家成为僧人,并受戒为弘一法师的徒弟。
而李叔同的这次出家,也体现出了他对佛教精神的认同。
佛教强调的是自我超越、修身立德、慈悲为怀的内在精神,这与李叔同最终选择出家的决定不谋而合。
他对佛教的理解和信仰,让他更关注这种精神境界上的获得和寻求,而非世俗的荣辱、权势以及物质的缘起和消逝。
此外,李叔同在选择出家之后,还不断地努力学习,深入研究佛教文化,逐渐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佛教大师和文化人。
关于李叔同送别的诗句古诗
关于李叔同送别的诗句古诗1、《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赏析第一节,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
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俨然送别的背景。
在中国古代,道路边每隔一段里程,会设一亭驿,供路人避雨、休憩。
久而久之,长亭成了友人、亲人间的送别之地。
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
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
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
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到了第三节,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
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
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情愫推向了极致。
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
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
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纵观整首《送别》,延续了婉约一派之风,柔美婉转,清新淡雅,情意真切。
句子的长短参差、押韵上口,使得《送别》诗意缭绕,促人回味。
细细感知、回味之余,我们会发觉,《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延续了古典送别诗的一贯形式与格调。
而《送别》的出现,以及风靡至今,也多少得益于此种悠远的古典情怀吧。
李叔同爱情短句语录
李叔同,即弘一法师,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艺术才华的佛教高僧。
他的爱情观念和人生哲学,深受人们敬仰和传颂。
以下是一些李叔同的爱情短句语录,字数超过500字:
“爱不是占有,而是付出。
真正的爱是无私的,它不计较得失,只在乎对方的幸福。
”
“爱情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当两个人心灵相通,才能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
”
“在爱情中,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对方的优点,包容对方的缺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
“爱情需要耐心和恒心,它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长久的承诺。
”
“爱情是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加有勇气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
“爱情需要信任和理解,只有当两个人心灵相通,才能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默契。
”
“在爱情中,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每一个瞬间,因为这些瞬间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
“爱情是一种责任,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维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爱情长久地绽放。
”
“爱情是一种信仰,它需要我们用心去追求和维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爱情永远充满希望。
”
“在爱情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自我,去关心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爱情更加美好。
”
这些语录表达了李叔同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无私的付出,需要尊重、理解、耐心、信任、珍惜、责任和信仰等元素的支持。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爱情的丰富内涵。
李叔同戒色名句
李叔同戒色名句【原创实用版】目录1.李叔同简介2.李叔同的戒色名句3.戒色的重要性4.如何戒色5.总结正文【李叔同简介】李叔同,原名李凌寰,字叔同,号庐山,湖南岳阳人,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他博学多才,擅长书法、诗词、散文,且在教育、文学等领域均有建树。
他的书法自成一家,被称为“庐山体”。
李叔同提倡戒色,留下了许多关于戒色的名言名句。
【李叔同的戒色名句】李叔同的戒色名句中,最著名的一句是:“色是少年第一关,此关不过,任他高才绝艳,都无济于事。
”这句话强调了戒色对于年轻人的重要性。
色欲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成为影响人生发展的巨大障碍。
只有克服了这个障碍,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戒色的重要性】戒色对于个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戒色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过度的色欲会导致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甚至可能导致一些疾病。
其次,戒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个人如果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有更强的自制力,这对于做人做事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戒色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意志力和毅力。
一个人如果能够成功戒色,就说明他有很强的意志力和毅力,这种品质对于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如何戒色】要成功戒色,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要明确戒色的意义,知道戒色对于自己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戒色。
其次,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戒色。
比如,可以多读一些关于戒色的书籍和文章,了解戒色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运动、读书、旅行等,以分散注意力;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如家人、朋友、心理咨询师等,让他们监督和鼓励自己。
【总结】李叔同的戒色名句提醒我们,戒色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戒色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意志力和毅力。
要成功戒色,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简介
从风流才⼦到⼀代⾼僧:弘⼀法师李叔同简介 弘⼀法师,在俗时的名字叫李叔同,青年时是⼀个进出名场、潇洒⽆羁的风流才⼦,后半⽣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僧。
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也因为其剧变的⼈⽣轨迹,⽽被世⼈视作是⼀个传奇。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最有才华的⼏位天才之⼀,也是最奇特的⼀个⼈,最遗世⽽独⽴的⼀个⼈。
”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傲的⼈,我从来不是的,⾄少在弘⼀法师寺院围墙的外⾯,我是如此地谦卑。
” 在中国近百年⽂化发展史中,弘⼀⼤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国内,且以擅书法、⼯诗词、通丹青、达⾳律、精⾦⽯、善演艺⽽驰名于世。
1918年的春天,⼀个⽇本⼥⼈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座叫虎跑的寺庙⾥找到了⾃⼰出家的丈夫。
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第⼀师范学校的教员,不久前辞去教职离开学校,在这⾥落发为僧。
⼗年前他在⽇本留学时与妻⼦结识,此后经历了多次的聚散离合,但这⼀次已经是最后的送别,丈夫决定离开这繁华世界,皈依佛门。
⼏个⼈⼀同在岳庙前临湖素⾷店,吃了⼀顿相对⽆⾔的素饭,丈夫把⼿表交给妻⼦作为离别纪念,安慰她说,你有技术,回⽇本去不会失业。
岸边的⼈望着渐渐远去的⼩船失声痛哭,船上的⼈连头也没有再回过⼀次。
这是1957年3⽉7⽇,登载在《⽂汇报》上的⽂章,《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章出⾃叔同⽼友,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之⼿,写的是他亲眼所见,朋友与妻⼦诀别的⼀幕。
五年前,李叔同创作了歌曲《送别》,歌词意境之⾼,让⼈叹服。
但没想到,这些⽂字竟在五年后⼀曲成谶,成为如今已是弘⼀法师的李叔同,与妻友别离⼀幕最合适的注脚。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阳⼭外⼭。
天之涯,地之⾓,知交半零落。
⼀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诗词全集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诗词全集李叔同(1880—1942),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祖籍浙江平湖。
清光绪六年(1880)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
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
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与曾孝谷、欧阳予倩创办春柳剧社。
1910年回国。
1918年8月19日,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
1942年圆寂于泉州。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他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争以得大师一字为无上荣耀。
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皆出其教。
他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
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间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出家前五六年间,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这些作品曾经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今天共收录45首,一起与大家共享。
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全套6册弘一法师书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37 京东购买一、《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边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如欢,今宵别梦寒。
二《金缕曲》披发佯狂走。
莾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更惹得离人消瘦。
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愁暗暗,浓干酒,漾情不断淞波溜。
悢来年絮漂荡萍泊,遮难回首。
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
李叔同名词解释
李叔同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李叔同不?他可真不是一般人呐!李叔同,那就是艺术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啊!
他就好比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独一无二,光彩照人。
想想看,在那个时代,他的才华那是无人能及呀!他是音乐家,他创作的那些曲子,就像一把钥匙,能直接打开人们心灵的大门。
比如那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歌词多美啊,听到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离别的场景之中,心里不由得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这就像你吃了一口特别美味的蛋糕,那滋味在你嘴里久久不散。
他还是个画家呢!他的画作就如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能把你带入到画中的世界。
他用画笔勾勒出的线条和色彩,充满了生命力,简直妙不可言。
就好像他给每一幅画都注入了灵魂,让它们能和你对话一样。
而且啊,李叔同还是个戏剧家呢!他在戏剧舞台上的表演,那叫一个精彩绝伦。
他能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让观众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和我们看一场超级精彩的电影有啥区别呀?
李叔同的一生,那真是丰富多彩啊!他从富家公子到出家为僧,这中间的转变,让人惊叹不已。
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这是多少人都想弄明白的问题呀!他就像一本永远也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有着让人着迷的故事。
李叔同,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传奇,他的名字就代表着才华、艺术和独特。
难道你不想更深入地了解他吗?我觉得呀,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去感受他的魅力和智慧。
他就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探索。
总之,李叔同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人物,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都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李叔同死在敬老院是什么原因
李叔同死在敬老院是什么原因[导读]李叔同法号李叔同,出生于1880年天津官宦中的富商家里,是一个富家公子,年轻的时候风流不羁但是文才出众,后来在他37岁的时候因为一些经历皈依佛门,在1942年的9月圆寂于泉州。
李叔李叔同法号李叔同,出生于1880年天津官宦中的富商家里,是一个富家公子,年轻的时候风流不羁但是文才出众,后来在他37岁的时候因为一些经历皈依佛门,在1942年的9月圆寂于泉州。
李叔同又有名字叫李息霜、李岸或是李良等等,也曾经谱名叫文涛,小时候的名字叫成蹊,他读书的时候叫广侯,字息霜,又有别的称号叫漱筒。
那么。
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后,李叔同法号是什么呢?李叔同画像李叔同当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曾经北上又南下过,担任过教师、编辑的职位。
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最后,李叔同看破红尘,皈依佛门,剃度成为了和尚,还起了个法名叫演音,也被我们称作为弘一。
晚年的李叔同又被成为晚晴老人,后代人都称呼他为弘一法师。
但是,李叔同法号为什么要叫弘一法师呢?这个问题在历史的记载上没有明确的解答,不知道更深层次的含义。
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法名是指在皈依佛教或者信奉道教的人所被赋予的特殊的名字,有着特别的含义。
同时也代表了结束了红尘的以往,改恶向善,就好像一个全新的生命,开始新的旅程,朝着正确的放心前进。
而李叔同在皈依佛门之后,作为弘一法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佛教文化下最为优秀的代表,也是我国近现代佛教中最为卓越的一位高僧,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弘一法师李叔同,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为了佛教和文学献身,值得后人敬佩。
李叔同妻子李叔同妻子总共有四个,第一个是他的原配。
在李叔同十八岁的时候,听从母亲的安排结婚的当时额津门贩卖茶叶商人的女儿俞氏,俞氏比李叔同大两岁,李叔同的孩子都出自于这位夫人。
雪子画像李叔同第二个妻子是杨翠喜。
对于李叔同而言,杨翠喜是他的初恋。
两个人风花雪月,但是由于身份和家世的极端差异,李叔同是世家公子,但是杨翠喜只是一个妓女,这样的情况注定了这段爱情的无疾而终,最终李叔同听从了母亲的话,放弃了他和杨翠喜的爱情。
李叔同独立创办我国第一个音乐刊物
李叔同独立创办我国第一个音乐刊物李叔同(1880—1942)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息霜,又字叔同,名号有晚晴老人、二一老人等200余个。
出家后法名演音,字弘一。
出生于天津。
母亲祖籍为浙江平湖。
祖辈在沽经营盐业和银行业。
李叔同出生时,父亲六十八岁,母亲王氏仅二十余岁。
他自幼聪慧好学,五岁亡父,母子相依为命,从母亲习诵名诗格言;六七岁时,在仲兄文熙督教下攻读《文选》,琅琅成诵;十岁读《孟子》和《古文观止》;十一岁读“四书”;十四岁临摹篆帖,习小楷;十六七岁时,喜读唐五代诗词,尤爱王维诗作。
家境优裕,却无纨绔子弟习气,从天津艺林名士游,饱读经史子集,对诗词、文章、书法、篆刻均有造诣。
1906年正月,李叔同独立创办《音乐小杂志》,开创了我国近代音乐刊物出版的先河。
正月三日作序,十五日在日本印刷,二十日在上海发行。
《音乐小杂志》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
木炭画《乐圣比独芬像》为作者亲绘,也是中国最早发表的贝多芬像。
“序”文洋洋洒洒,光彩四溢,高度赞美了音乐的社会作用:“迄于今兹,发达益烈。
云滃水涌,一泻千里,欧美风靡,亚东景从。
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欤?”表达了创办刊物的宗旨。
这是我国20世纪初期在“西学东渐”时代潮流中一篇用文言文写作的音乐文献佳作。
《昨非录》则是反思性的短文。
另有木版画两帧,词章五阕。
乐歌有《我的国》《隋堤柳》《春郊赛跑》三首,均为五线谱刊印。
该刊原拟“期年二册,春秋刊印”,未料一期而终。
《音乐小杂志》反映了20世纪初叶我国创始音乐期刊的浅易简约、琳琅满目风貌。
李叔同及其对联
李叔同及其对联秦斯《名家对联集》李叔同及其对联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幼名文涛,后易名成蹊,又名广平,号漱筒,又作瘦桐,丧母后改后哀,字哀公,又字息霜、婴等。
李叔同少年时极聪敏,过目不忘,喜爱文艺,勤奋好学,从赵幼梅学过诗词,从唐敬严学习篆刻和金石之学,弱冠之年已取得相当的成就,被人们称为才子。
李叔同曾就读于南洋大学,毕业后赴日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系统地学习琴、画和戏剧,归国后组织戏剧运动,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
1918年,李叔同39岁时突然出家,剃度于杭州虎跑定慧寺,法名演音,号弘一,世称弘一法师。
李叔同多才多艺,善演话剧、喜弹钢琴、清于油画、擅长书法、长于文章诗词,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楹联著述有《华严集联三百》、《弘一大师书华严集联》等。
其对联代表作有:一、自勉类自题联二副:游衍书溃;唾弃名利。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
题未厌居联:寒岩枯木原无想;野馆梅花别有春。
二、名胜类题永春普济寺联:闭门思过;依教观心。
题泉州承天寺联: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
题晋江南天寺联二副:心到虔时佛有眼;运至亨通石能言。
注:南天寺,俗名石佛寺。
石江澄静浮清气;佛海妙湛总法流。
题晋江五里桥澄亭院联: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
题石狮福林寺联二副:福德因缘一一殊胜;林园花木欣欣向荣。
注:福林寺位于石狮南十里檀林村。
胜福无边,岂唯人天福;檀林安林,是谓功德林。
题惠安净峰寺客堂联: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
注:客堂位于惠安净峰(又名钱山)上。
题晋江龙泉书院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题福建晋江万山峰苏村草庵嵌字联:草蘵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
题惠安净峰寺李仙祠联:是真仙灵,为佛门作大护法;殊胜境界,集众僧建新道场。
注:李仙祠传为李铁拐羽化登仙之地。
三、题赠类赠李鸿梁联:拔剑砍地;投石冲天。
集华严句赠夏丐尊联: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李叔同最精辟的10句话原文
李叔同(弘一法师)最精辟的 10 句话原文
1、以舍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2、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3、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5、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6、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
7、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
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
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8、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9、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10、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悲看涵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介肉身,被浮尘的光芒环绕,始终无法 昧却坚毅出世的本性,他将上天赐予的, 令世人艳羡的才华一同带给沙门,是佛门 未有之幸,律宗获得了无价奇珍。秋虫凋 哝,肤体衰竭,而大德与智慧 ,却已如莲 花般,愈弥愈香,今昔友人,师生,半生 知己,未逢之人,又有谁人不叹服敬 之。 多少年以后,我们看到数十年前的那 屡青衫和直裰在夜空中迎风而立。也许他 留下的舍利只是佛子和所有虔诚相佛的人 们,心中的圣物,而我等大众,得到的是 那无数首脍炙人口的词曲,惊艳的绘画, 和那道在人生长路中的明朗月光。一轮明 月,映耀天心,悲欣交集,大爱何言?
《一轮明月》剧照
图片欣赏
一轮明月
他,至孝孩儿,乡关何处? 他,红尘才子,情缘何依? 他,热血男儿,路在何方? 他,敬业夫子,出家何为? 他,弘法高僧,因缘何求? 他,文章惊海内,诸艺撼古今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享年62.俗 姓李,名息,幼名成蹊,取“桃李不 言,下自成蹊”之意。学名文涛,字 叔同。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祖 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年) 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一官 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 泉州。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 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 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弘一法师:为人至此,本已无多言,一生行止,无论是哪 个阶段是人生的巅峰。少年大志,中年大才,晚年大德, 所遇遭际,为多数俗子所钦羡。而其智勇,除夏君,丰 仁,质平等生平知己,又得几人了解。世人无其才华, 亦无法理解其胸襟。当雪子的长发和脸庞最后一次在眼 前浮现的时候,万般不忍,也止不住踏入寺门的步伐。 尘世间的爱恋柔情无限,却湮没不住对众生的大爱,对 智慧的渴求。人本非无情,又何况弘一。空门一道,并 非一切寂寞,割断人间烟火,而是为了让世间芸芸众生 祈福。默守戒律,不是求一身的解脱,而是为了灵魂在 脱度众生的苦难中得到升华。最终一个历尽了人世繁华 的凤凰随着虎跑寺的钟声里涅磐 ,一个崭新,对宇宙 无限渴望热爱的生命,在大势至圣诞的梵音中降生,直 到永远。对人生,对亲情,对祖国的爱融入到心中的佛 法深处,从此一生为世人,为众生奔波。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 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 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 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他的浪 漫才情使他即便出世,也选择在了杭州这个 风花雪月、侠骨柔情的地方,使那些看惯 “湖山此地,风月斯人”的杭州人生平添了 一分新的骄傲。 -----林语堂
点评:尘世间的爱恋无限,却湮没 不住对众生的大爱,对智慧的渴 求。人本非无情,又何况弘一。 空门一遁,并非一切寂寞,割断 人间烟火,而是为世间芸芸众生 祈福。一轮明月,映耀天心,悲 欣交集,大爱何言?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耳闻晨钟暮鼓,心修禅宗律理
成了大德高僧(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 他想把佛教的理想普及到大众之中,宣扬佛教的 理想来改变人生,这是超越世欲价值观的悲壮。
尘网中少了个名士李叔同,佛门里却添了个弘一 法师。
我们记住他,不仅仅因为他是文学的名人,还 是佛教的发扬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一杯余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他在“告别”什么?告别朋友?告别爱 人?也许都不是吧,他是在告别他自己。 圆寂时,留下绝笔:悲欣交集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给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目标……大爱无边……)
丰子恺: 人生三层楼: 一层,妻子儿女,柴米油盐 二层,诗书文化 三层,宗教信仰 我们没有脚力,但先生却一气登上三 楼。
பைடு நூலகம்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 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 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 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他的浪 漫才情使他即便出世,也选择在了杭州这个 风花雪月、侠骨柔情的地方,使那些看惯 “湖山此地,风月斯人”的杭州人生平添了 一分新的骄傲。 ——林语堂
李叔同
赵朴初评价李叔同:“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明 月耀天心。”
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一个曾经浪迹于滚滚红尘、驰名于沪的浊世佳 公子 一个学贯古今、艺汇中西、至情至性的旷世才 子 他善文、会戏、能写歌、能赋诗,第一位出国 专修音乐、绘画的文人,开创了中国正统音乐 教育
当他事业达到了巅峰时,他挥挥手与才子的自己 告别。 遁于青灯孤影的空门,渡过了十二年的苦修孤旅
作为高僧的他: 作为高僧,他的法号“弘一”,与历史 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 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 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 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 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 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 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 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 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 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 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 家。
电影推荐
•
《一轮明月》
《一轮明月》简介
:
影片讲述了李叔同传奇的一生。他出生于天津 豪门富户,在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 画、表演诸方面造诣颇深,才华横溢。李叔同考 取上海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邃觅群科,钻 研法学。与黄炎培组织互学会,宣讲进步思想。 母亲去世,他运灵回津,反陈规陋习,采西式丧 礼,自弹钢琴,唱悼歌,感人至深,轰动津门。 李叔同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从事音乐、戏剧创 作。创刊《音乐杂志》,发起组织春柳社,演出 话剧《茶花女》。其间与日本姑娘雪子相恋结婚。 他回到阔别六年的祖国,主编《太平洋报》副刊, 后报社停刊,李叔同移席杭州浙江一师.
李 叔 同 的 书 法
关于《送别》的小故事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 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 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 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 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 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 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 徊的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