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古今中外各种经济学学说的总结和批判。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认识和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和把握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必备思想武器。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 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剖析和批判,其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波动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
2. 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把经济问题放在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的总体框架下来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价值论
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问答题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里指的实现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
2)价格机制调节生产投资的方向及规模,即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又趋于一致,并且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时间、方向、程度应当是灵活而适当的。这是价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3)供求机制以调节商品的价格,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方向和规模;供求结构的变化能调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供求机制起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动。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2)经济规律能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认识经济规律是指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利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商品和货币
选择题
1.商品价值→通过与其它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用于交换的东西是交换价值→交换的东西用货币表现叫价格→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关键是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的增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所以,从货币到资本家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重点知识点归纳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2、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5、货币流通规律;6、纸币和信用货币;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9、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0、市场机制;11、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12、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13、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1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1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依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及其意义;17、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18、剩余价值率;1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2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1、超额剩余价值;22、资本积累;23、资本有机构成;24、资本的积聚和集中;2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8、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29、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职能资本家;30、借贷资本和利息;31、股份资本和股息;32、土地所有权和地租;33、土地价格;34、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35、垄断和竞争;36、垄断利润;37、垄断价格;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4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4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4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依据、目的、形式都不同);44、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45、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46、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47、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48、社会总资本运行;49、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50、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意义;5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着重把握以下重点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
2、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使用价值的和价值及其统一性和矛盾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创造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即活劳动形成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转化形式。
4、货币理论。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二、剩余价值理论1、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在流通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剩余价值源于剩余劳动的凝结;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意义。
5、工资理论。
工资本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变动趋势。
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资本积累理论1、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与内含型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唯一源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1、社会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1)生产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构成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构成的社会关系或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五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二、商品与货币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
价值是其本质属性。
使用价值是其自然属性。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4、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6、货币的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黄金、白银)。
7、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剩余价值的最终源泉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2、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3、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4、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四、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物质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3、把生产资本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其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产生剩余价值的是:可变资本。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三、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一、商品和货币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2、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资本的生产过程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其生产公式为:资本(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品(增殖了的价值)。
2、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再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扩大剥削规模的方式积累资本之过程。
其公式为: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用于生产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通常用C:V表示。
其中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这是因为,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绝对剩余价值;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预付资本的价值构成发生变化,即把更多的不变资本转化为可变资本。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指在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商品销售困难,出现生产萎缩、市场萎缩、信用破坏等现象;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工人失业生活状况恶化。
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爆发。
3、凯恩斯革命的影响:(1)否定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萨伊定律”,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第一章: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三个决定: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1、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分工、私有3、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市场)4、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价值5、劳动的两重性——具体、抽象(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6、衡量商品价值量的两个尺度——个别、必要7、劳动生产率对价值量影响的两个方面——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8、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个别(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9、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货币的职能、技术规定10、货币流通与经济危机——既打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又导致商品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11、货币流通规律的两个关系——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12、纸币发行后的两个后果——通货膨胀、通货紧缩13、价值的决定和供求关系14、市场机制的三要素——价格、竞争、供求15、价值规律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作用:调解、促进、优胜劣汰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和价值增值2、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特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价值增值(形成)过程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否增值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资本构成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形态——物质形态(技术构成)、价值形态(价值构成)7、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积聚,个别资本和总资本都会扩大。
集中,个别资本扩大,总资本不变。
8、利润转化平均利润——剩余价值在各部门重新分配,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与价值的两点区别——生产价格直接与资本相联系;生产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10、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资本11、决定股票价格的两因素——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率12、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1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生产价格由劣等土地决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解决之道。
本文将重点回顾一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要点。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交换价值是在市场交换中表现出来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商品的制度属性和经济交换提供了基础。
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剥削现象的深刻剖析。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的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价值被称为剩余价值。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矛盾,以及这种剥削关系如何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通过购买和控制劳动力来实现剥削。
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和经济危机的问题。
四、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马克思将资本积累分为绝对积累和相对积累两个方面。
绝对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资本积累,而相对积累则是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削减劳动力成本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积累方式。
资本循环是指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
五、资本主义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危机、衰退和复苏等阶段。
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6-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6-7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6-8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
6-9商业利润率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6-10资本主义利息率是: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
2-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5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2-6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7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7-2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在政治上的统治上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7-3垄断价格是: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7-4商品的垄断价格高于价值意味着:商品价格总额仍然与价值总额相等。
3-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3-1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随着资本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2-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三章
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2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v+m。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②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价值的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导论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体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同时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一章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由自然属性决定,可以兼有多种自然属性,从而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约定俗成。
价值:交换价值,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可以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
体现劳动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对立统一的:时间上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差别、矛盾:具体劳动,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抽象劳动,人类体力和脑力支出。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生产资料归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生产商品的劳动完全是私人行为,产品也归生产者占有和支配。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表现为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商品生产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大学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政经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学科,涉及生产、分配和消费等领域。
在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经济学知识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对经济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
经济现象包括资源配置、生产、消费、分配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人们满足其需求。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需求、供给、市场、价格等。
1. 稀缺性稀缺性是指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人们的无限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资源配置。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所产生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某种经济活动会导致其他活动的放弃,这种放弃就是机会成本。
3.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当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时,其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越来越小。
4. 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市场中消费者希望购买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总和。
供给是指市场中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总和。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出清的数量。
5. 市场和价格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价格是市场上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价值。
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体中个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规律。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结构、企业成本、边际效用、弹性、垄断、竞争、市场失灵等。
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市场形式,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等。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2. 企业成本企业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生产规模下不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固定资产折旧等;可变成本是企业在一定生产规模下随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雇工工资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基础。
本讲义将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展开阐述,从生产方式、剩余价值、商品交换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二、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生产方式是指人们通过劳动活动来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生产方式会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不同的生产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经济形态。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以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家为中心,通过市场商品交换实现资本的增殖。
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以全体劳动者为中心,通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手段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剩余价值和利润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剥削工人所得到的利润。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但工人只能获得劳动力的等价物,即工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
这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商品交换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交换是基本的经济行为。
商品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有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的量度,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价值规律作为核心原理,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的潜在矛盾和深层次的利益冲突。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危机和不平衡现象。
五、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周期性出现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不断积累过程的必然结果。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和经济的持续稳定。
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需要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满足人们多样化、立体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在考研政治的考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核心考点,考生应深入理解和掌握。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它强调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价值形式则是货币。
考生应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因为它们对于理解商品交换、市场价格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
它说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事实。
考生应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这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作的关键。
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考生应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历史使命,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对于阶级斗争的解决方式。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它也提出了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
考生应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包括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概念。
五、世界市场和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分析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考生应理解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对于各国经济的影响。
六、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考生应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这包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对于经济现象的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
以上就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核心考点。
考生应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4个核心考点梳理一、导言在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领域。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本文将梳理74个核心考点,以提供全面的复习指导。
二、考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背景。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要点: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货币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交换更加便捷,但也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经济问题。
二、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采用新技术等手段,不断地榨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
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胜,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一方面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另一方面造成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陈小莉简答题:一、请简要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1、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解释生产力是什么)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解释生产关系是什么)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程度。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4、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超前或者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总结)二、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什么?1、商品是社会主义最普遍的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时历史方法的需要。
3、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之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三、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具有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只能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它的劳动的社会性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生产的商品能否卖的出去,若其商品不为社会所需,卖不出去,它的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价值也无法实现,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其他各对矛盾的根源所在。
2、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容易产需脱节,那些适销对路,而且个别劳动量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生产者,其私人劳动就实现为社会劳动,就会在竞争中发财致富,反之,私人劳动就会与社会劳动产生尖锐的对立,就会在竞争中受损变穷,甚至破产,所以这对矛盾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公基知识点一、经济(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5.商品交换过程中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商品的价值量决定6.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9.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劳动形态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10.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1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17.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价格会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会下跌18.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19.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实现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用于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20.根据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即厂房、机器、燃料、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的那部分资本,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增殖,只是把资本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
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只有可变资本才能产生剩余价值21.只有可变资本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即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2.剩余价值率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公式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100%24.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25.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26.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基础就是劳动价值论)(一)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就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得关系。
③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人类最基本得实践活动,就是社会生存与发展得基础,就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与经济过程内在得、本质得、必然得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得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得性质与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得要求;根本任务就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得二因素与生产商品得劳动得二重性(马克思政经得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得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②使用价值:就是通过交换满足她人需要,体现商品得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得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得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④商品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统一体。
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物质承担者,价值就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得基础。
生产资料得价值就是借助生产者得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⑤商品得二因素就是由生产商品得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得.⑥生产商品得劳动,一方面就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就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得价值与价值量(二)①商品得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得抽象劳动,商品得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得抽象劳动量。
②价值得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得无差别得一般人类劳动.③价值得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得数量.简单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商品得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就是在同类商品得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得。
⑤复杂劳动创造得价值量等于倍加得或自乘得简单劳动创造得价值量4,商品得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得关系(二)★①商品得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得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就是单位时间生产得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得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得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得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得③商品得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5,货币得本质与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因为金银得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①货币就是商品交换过程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得产物,就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得必然结果。
②货币得本质: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得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得社会经济关系③货币得职能: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就是货币本质得具体体现。
④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1、2就是基本职能。
6,货币流通规律(二)★★①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得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
②货币流通规律,就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得规律。
③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得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所需得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平均周转次数)④在货币得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得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得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了解)7,纸币与信用货币(二)①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得价值符号,它就是金属货币得代表,自身没有价值,只就是代替金属货币主要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得职能。
可按汇率兑换,还可充当储蓄手段,但就是不能充当储藏手段。
纸币从货币得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
②随着银行业得不断发展,在纸币广泛而大量流通得同时,出现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有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形式。
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得信用关系.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①纸币得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得金属货币量为限. ②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得现象③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得金属货币量,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现象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得正常发展.9,价值规律得基本内容与要求(二)★★①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经济运行得客观规律。
②它得基本内容与要求就是:商品得价值量由生产商品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得交换依据商品得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10,价值规律得表现形式(二)①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得价值通过商品得价格表现出来。
②现实得交换活动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就是对价值规律得否定,相反正就是价值规律作用得表现形式。
11,市场机制(二)①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得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得运行机制。
市场机制核心就是价格机制。
②市场机制就是价值规律得外在表现,就是实现资源配置得有效机制.12,价值规律得主要作用(二)★★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②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引起商品生产者得两极分化。
1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得时代性(二)①科学得理论本质上就是不断发展得理论。
②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得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得劳动价值论,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诸多现象得本质。
③列宁继承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
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结合新情况运用劳动价值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得新解释。
14,深化对创造价值得劳动得认识(二)①分工得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得提高,使生产过程中,价值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
②“总体工人”包括直接生产工人,科技劳动者,与管理劳动者。
③创造精神财富,特别就是科技财富得劳动,也就是创造价值得劳动。
15,劳动力商品得使用价值与价值(三)(1)劳动力就是特殊商品,它得价值与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得特点。
(2)劳动力商品得价值,就是由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力商品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得(3)劳动力成为商品得重要条件:①人身自由②一无所有(4)劳动力商品得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得生活资料得价值,用以再生产她得劳动力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得生活资料得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得供给③劳动者接受教育与训练所支出得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得劳动力。
(5)劳动力得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包含历史得与道德得因素。
(6)劳动力商品得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源泉,并且就是大于自身价值得价值源泉。
(7)劳动力得使用能为她得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三)(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①生产使用价值得劳动;②生产剩余价值得价值增殖。
(2)资本主义得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就是一种经济强制性得劳动。
17,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得区分及其意义(三)★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得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价值,不发生价值量得变化②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得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③揭露了剩余价值得源泉与资本主义剥削得实质,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分配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1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得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得关系①土地、设备、原材料等要素就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得物质条件,与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 ②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就是工人得活劳动得吸收器,就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得必要条件。
③本身不创造价值,借助于工人得具体劳动,转移到新得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得活劳动才就是创造价值得源泉。
19,剩余价值率(三) m’=m/v★★★剥削程度还可以=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得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得剥削程度。
资本家要获得更多得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①提高对工人得剥削程度②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20,资本主义工资得本质(三)★★①劳动力就是潜藏在人身体内得劳动能力。
货币转化为资本得前提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②劳动就是劳动力得使用,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得结合为条件。
劳动力价值为v;而劳动创造v+m ③劳动不就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
劳动力与劳动不能混为一谈。
④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得就是工人得劳动力,支付得就是工资.⑤工资表现为“劳动得价值或价格",掩盖了剥削.本质上就是劳动力得价值或价格。
2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三)★★★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而生产得剩余价值。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得剩余价值。
③相对剩余价值就是以整个社会得劳动生产率得提高为条件得.就是全社会生产率提高得结果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得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得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得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得生产。
22,超额剩余价值(三)①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得差额。
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得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得到更多得剩余价值。
②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
③追求剩余价值得动力与竞争得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企业水平时,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
⑤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就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得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得结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23,资本积累(三)——资本家得内在欲望与外在压力①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得必然性就是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动力。
②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得客观得必然趋势.③资本积累不仅就是剥削工人得结果,而且又就是扩大对工人剥削得手段。
④资本积累得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得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得剩余价值.24,资本有机构成(三)★★①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得资本得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②等于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得比例。
物质形态:资本技术构成;价值形态:资本价值构成.③随着资本主义得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得趋势。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断改进技术、更新设备,使不变资本增大,可变资本相对缩小,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25,资本得积聚与集中(三)★★★(1)资本得积聚与集中就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得两条途径与形式。
①资本积聚,就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得资本化来增大自己得资本总额。
②资本集中就是指把原来分散得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可以采取吞并得形式(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组织股份公司得形式,借助于竞争与信用两个杠杆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