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件:第2课时 人口的空间变化(26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 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
可能是(
)
B.豫、粤、黔、沪 D.豫、粤、沪、黔
A.粤、豫、黔、沪 C.粤、豫、沪、黔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解析: (1)A (2)D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 经济 发展、交通、通信等。 3.其他因素: 政策 、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术语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往往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考点突破
高考怎么考
【命题素材拓展】 2015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7 46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 116万人。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7亿人。 (1)人户分离的含义是什么? (2)人口流动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人户分离指的是居住地和户口登
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 意义 间分布;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 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等 【迁移应用】 “闯关东”“走西口”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下南洋” 和欧洲难民潮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题组例练◇ 1.(2015·北京卷,11)如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 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 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 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
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 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 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D 项错误。
2.(2014·山东卷,1~2)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 迁移日趋频繁。读图,回答(1)~(2)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解析: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
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出比 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我国直辖市的数量少,省级行政中心的数量多,
因此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低,故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
C.③→②→①
D.③→①→②
)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真题答案: (1)D (2)C 解题思路:第(1)题,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第(2)题,人口流动会缩 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 口也属于城市人口,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
破疑难·提素养
(2016·浙江卷,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 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据此回答(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 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A.①→②→③ )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B.①→③→②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2)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我们怎么学
考点1 ◇要点导学◇ 一、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影响 因素
人口迁移
古代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 频繁,自然灾害多
新中国成立到20世 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体制和严格的户籍 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 由东部迁往东北和 西北 开发工业基地、垦 荒、支援边疆建设
第2课时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主干梳理
考点突破 图表判读
主干梳理
一、人口的迁移 2.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
梳图文·理脉络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 居住地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特点:以 集团性 、大批的移民为主 典型表现:由 欧洲 移向美洲和大洋洲 119世纪以前 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 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 ;定居移 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名师点睛】 西亚、北非等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开发吸引了大批外
来劳工迁入,成为人口迁入地区。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有计划、 有组织、 地迁移 20世纪 80年代 中期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 移的流量 增大 , 流向 发生明显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流量大增,流向发生明 显变化 由西部和中部迁往东部 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大批迁往社会环境 特点和 和自然条件较好的 流向 地区 目的 意义
逐水草而居,逃避战 争和自然灾害,移民 支边
பைடு நூலகம்
务工、经商,追求更好 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 济收入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 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二、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世纪 以前 特点 流向 从欧洲、非洲迁 往美洲、大洋洲 原因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 为主;从旧大陆流向新 大陆,从已开发地区流 向未开发地区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 期流动人口增多
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的开 辟、殖民扩 张
第二次 世界大战 以后
各国经济发 从亚、非、拉美 展不平衡、 迁往西欧、北美、 劳动力供求 西亚、北非 关系的地区 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