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苏教二册《咏华山》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咏华山教案
一年级咏华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华山》。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华、岁、齐、称、代、岁”等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体会寇准的聪明才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高大雄伟。
2、教学难点体会寇准作诗的语言特点,感受他的才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哪些山?(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座非常有名的山——华山。
2、出示华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华山的样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引出课题:在古代,有一个小孩登上华山后作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咏华山》。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
5、全班齐读古诗。
(三)识字教学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讲解生字的读音、结构和笔顺。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四)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天在上”“山与齐”的意思。
(2)让学生说说这一句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高大。
2、学习第二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通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2)结合图片,让学生体会“红日近”“白云低”的景象,感受华山的雄伟。
3、整体理解古诗(1)让学生把两句诗连起来说一说,理解古诗的大意。
(2)引导学生思考: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感受寇准的聪明才智和善于观察)(五)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出华山的高大雄伟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苏教版《咏华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苏教版《咏华山》教学设计(通用10篇)《咏华山》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
认识1个偏旁(门字框)。
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背诵古诗。
3、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咏华山是什么意思?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小朋友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些问题。
1、华山在哪里?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生交流)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交流)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
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交流)齐读第一自然段。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_1.docx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咏华山《咏华山》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执教人:张建刚单位:常熟市颜港中心小学学生:南京晓庄师范学院第一实验小学分校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读课题---生:咏华山!(齐读)师:昨天,我们借助拼音学会了生字。
这些生字,你还认识吗?(屏幕投影出示生字)谁来念一念?生:华、华、齐、齐、......(每个生字读两遍)师:第一个生字可以读“华”,想一想,在文中它念什么名字?生:“华”师:真聪明!还有谁也能够正确地朗读出来?只读一遍。
生:华、天、只、......师:读得非常正确。
(强调“非常”)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
生:“华、与、天、......”(齐读)。
师:把生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还能够读吗?(出示词语)谁来读?生:华山、称赞、......(生不会读)师:谁来帮帮他。
生:圣诞、七岁、生在、山高、更无山与齐。
师:很好!能够一口气读完,声音响亮,这就是勇气。
还有谁来读?生:华山、称赞、生在、七岁、山腰间、更无山与齐(一气读完,正确)师:也不错,也能正确地读出来。
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还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
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生:寇准!(齐答)师: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
(板书课题)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他们觉得华山怎么样啊?生:真高啊!(齐答)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华山高呢?想一想,听老师读课文。
打开书,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找句子,好吗?教师范读。
生:(听教师朗读,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找到写华山高的句子了吗?生:找到了!师:你来说一说。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啊!”(读句子)师:找准了!还有谁想说?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啊!”(读的是和前一名学生统一个句子)师:还有和他们不同的句子吗?(有生举手)你来说。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都在自己脚下。
咏华山教案doc
咏华山教案25、咏华山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华山的高。
2.学习18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
了解“咏”“齐”“情不自禁”“称赞”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规范地书写“华、岁、齐、称、代”。
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通课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谈话激趣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短片,点击欣赏知道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华山”2、学习生字“华”,师板书“华山”,生跟着书空“华”。
3、华山在我国陕西省华阴市,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说它“远望之若花”,所以把这座山取名为华山。
4、简笔画:高高的华山。
是啊,华山高约2200米,有700多层的楼房那么高呢。
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联系学过的《东方明珠》中的语句指导读。
5、有个小孩也曾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由衷地赞美华山。
“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那么“咏华山”是什么意思呢?那么赞美鹅就可以说赞美柳树可以说赞美雪花可以说是6、这个小孩是谁呢?他是怎么赞美华山的呢?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听老师范读,思考这个孩子是寇准。
2、出示词语:寇准、宋代、七岁自由读,想想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能用这几个词语连说一句话吗?⊙⊙3、寇准的《咏华山》写了什么呢?自由读课文,把这首诗用直线划下来。
4、出示《咏华山》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生字。
5、师讲述,这篇课文和以往学的古诗不一样,课文主要写了诗人写这首诗的经过,并且在课文中出现了一首古诗,所以这样的课文就叫做“文包诗”。
6、这首诗虽然也开头空了两格,但是,小朋友看它的前面是:,所以他不能独立成段。
请同学们标注一下自然段。
7、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8.出示词卡:dēnɡ yán jiānnán登华山沿着山路艰难yāojiān pádǐnɡ山腰间爬上山顶jīn yínsònɡ chēnɡzàn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带着词语登山,开火车读,齐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教案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华、山、高、危、更”五个生字。
2.能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诗歌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华山的古诗《咏华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读诗感受,分享自己认为难读或难懂的地方。
三、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学生跟随教师齐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四、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加深理解。
3.学生交流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华山的哪些特点?五、感悟诗人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的诗人情感。
六、课后作业1.抄写《咏华山》,注意书写规范。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七、教学反思1.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味。
3.适时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5.注重家校联系,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家校互动。
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未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反馈。
2.在讲解诗歌内容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互动性有待提高。
3.课后作业的布置较为单一,未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生字教学:教师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华、山、高、危、更”。
学生跟读,教师个别纠正发音。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华山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景象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咏华山》全文、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华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华山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华山的第一印象。
(3)教师简介华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华山》。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华山的高、险、奇等。
(2)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3)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4. 欣赏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表达手法。
(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华山之巅,感受其雄伟壮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强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复述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写一篇关于华山的小作文,可以是描绘华山的景色,也可以是表达对华山之美的感悟。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咏华山
咏华山(2)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3.复习巩固字词,完成练。
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学法: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二、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图1,指导看图,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出图意,课文中是怎样写的?2、学生朗读。
3、小结:这一自然段只用了一句话,向我们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用平缓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华山那么高,他们是怎么登上山顶的呢?自读课文,能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吗?(1)个别读。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让大家感到爬华山容易吗?2、爬上华山后,他们有一种什么感觉?课文中用了什么符号?从这两个“!”可以看出他们对华山的高是什么感觉?(惊讶、赞叹)3、读读下面的课文,你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华山真的很高呢?4、5、孩子到了山顶,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有了这样的感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就诵吟起诗来赞美华山。
出示词语:情不自禁吟诵(1)请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先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3)谁读懂了讲给大家听。
(4)释题:用吟诵诗歌来赞美华山就叫咏华山。
5、指导朗读,同座之间自由练读、指名读。
6、你读了这首诗,觉得怎么样?为什么你认为它好?7、指导朗读。
8、这个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读第四自然段。
简介寇准三、小结四、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一年级语文下册【篇一】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2、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语文。
3、识字、写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理解“情不自禁〞,把文和诗巧妙地连接起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小朋友们,平时看到你们能背诵那么多古诗,老师真是佩服极了。
今天我也给大家背一首: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知道吗?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七岁的孩子。
这首诗是怎样写成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学习了课文之后就明白了。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咏华山。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多媒体〕出示华山图片。
这就是华山。
在我国陕西省境内,是五岳之一,也称西岳。
看了图片之后,华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说说,师板书: 高 美〕过度:下面咱们就跟随这师徒俩到文中去领略华山的高,欣赏华山的美好吗?2、自由读读课文。
看谁能把书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畅。
3、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音了?〔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学生读读,字音不准的多读几遍。
4、一人一段读,正音。
5、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过度:课文读得这么通顺,看来可以仔细阅读课文了。
三、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1、小声读课文。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华山的高?边读边用笔划下这些句子,并读一读。
2把你刚刚划出的句子读给同位听听。
3、把刚刚的读书收获向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好吗?生交流。
然后师出示〔多媒体〕刚刚学生说过的这些句子。
咱们通过朗读表达出华山的高好吗?4、(多媒体)出示第一句〔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咏华山》教学设计篇一课时目标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过渡:看,这就是华山。
(课件出示华山图) 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自由读。
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啊!华山真高哇!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
(师行间巡视)(2)生找句子。
讨论:(出示课件)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
(1)收集其他关于华山的古诗词,了解华山的历史文化,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其他美丽的自然景观,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
3.家长参与:
(1)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家长与孩子共同欣赏华山的图片或视频,讨论华山的特色,增进亲子互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展示,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华山的雄伟壮观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2.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巩固。
3.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华山的古诗词,进一步了解华山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但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意境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停顿和语气,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如“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表达了华山的雄伟壮观。
3.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峰、插、云、险、峻”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练习
1.词语填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词语填空题,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2.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如“华”、“岳”、“险”等,理解生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2.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中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仿写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仿写一首以“咏某山”为主题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生字词、朗读技巧、诗歌意境等方面的知识点。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美好品质。
3.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如:熟读课文,背诵诗歌;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华山的画等。
2.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诗歌意境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攀登华山时的所见所感,感悟诗歌的意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诗歌中描绘了华山的哪些美景?(2)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华山的赞美之情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雄伟。
教学准备:华山景色的录象、文字投影片、词语投影片、实物投影仪、录音磁带、用于学生摆放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本课生词华山沿着山顶除了更与齐回首七岁艰难显得咏登山腰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寇准2复习诗句,说说诗的意思。
3教师小结:这首诗写的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他的名字叫华山。
4教师板书:华山(提醒学生注意“华”的写法)5学生描红:华6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诗人用一首诗来吟诵华山,赞美华山,这就叫咏华山。
教师板书:咏7欣赏华山录象,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过渡:这么美的华山,不但我们喜欢,而且古时候的人也喜欢。
(出示图片、文字)2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过渡:华山那么高,这一老一小,爬山容易吗?那么,他们爬上山顶了吗?在山顶又看到了什么?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提问:他们爬上山顶了吗?从哪句话看出?4指名读第一句。
思考:爬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来?5指导读词:艰难(读出艰难的感觉)6指导朗读第一句。
7出示第二、三句话,指导朗读。
教师:华山高吗?小孩没想到华山有那么高,非常惊讶,所以这儿连续有两个感叹号。
哪个小朋友用朗读来表现出那个小朋友的惊讶。
8教师:站在高高的山上,小孩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文字,自由朗读)9说说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教师圈示: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相机板画:(见课后板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板书:高10再读句子:啊!华山真高哇!11齐读2—5句话。
12看板书练习背诵2—5句话。
13过渡: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读懂了课文中的句子,还读出了华山的高。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_2.docx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咏华山《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师:今天,有几位生字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了,小朋友们想不想认一认。
生齐说:想。
师出示生字卡片:艰难吟诵称赞,最后一张为空白卡片,生笑。
师:这张卡片上的汉字小朋友去哪儿了呢?噢,原来跑到黑板上了。
(师板书“山”字。
)师: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生读。
)师:你见过哪些山?生:中学里面的假山。
师:那是假的山,真名叫“土堆”。
生:马陵山。
生:我还从电视中见过一些山。
师:你觉得这些山怎样?生:高!师:高!谁来读一下“山”字,告诉老师?生声音响亮地读。
师:听出来了,山的确很高。
师:其实,在我国陕西省境内就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高山,它就是华山。
师在“山”字前板书“华”字。
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朗读课文,对华山已有了一定了解。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课文中那位小朋友一起去登华山,看看你觉得华山怎样?师出示“他们沿着山路……飘着朵朵白云”一段话,生自读。
师在黑板上画一幅“高山”的简笔画。
师:刚才小朋友们一起读这段话,老师听说华山的山路很窄,如果大家一齐读,肯定登不上山顶。
请小朋友们各自读,再读一遍。
生自读。
师:你觉得华山怎样?生:很高!师:用心读书了。
生:很漂亮!师:能一边读书一边用心感受。
师:小朋友们,能通过读,把你心中感受到华山告诉老师吗?生再次自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师:老师觉得他们没费劲就登上去了。
我们和那位小朋友、先生一起去登。
(师指着简笔画山脚)现在开始:一步、两步、三步……累了吗?(师结合数画一级级石阶。
)生:没累!师:接着登!一步、两步、三步……累了吗?(师结合数接着画。
)生:没累!师:对,可能现在没累,可是,走了这么长时间,才刚刚离开山脚。
如果登到山顶,他们累不累?(师将石阶补画到山顶。
)生:累。
师:等上山顶容易不容易?生:不容易!师:这就叫“艰难”!再读读这句话。
生再读注意将“艰难”读得慢一些、重一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登山很艰难。
《咏华山》优秀教学设计
《咏华山》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板)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4课《咏华山》教材解读:《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
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
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
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
认识2个偏旁。
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课时安排: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苏教二册《咏华山》教学
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自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