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的由来及其制定标准
什么是标准工时制度
什么是标准⼯时制度
什么是标准⼯时制度?店铺⼩编在下⽂就为⼤家带来问题的解答,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标准⼯时制度
标准⼯时制度,也称为标准⼯作制度,是由⽴法确定⼀昼夜中⼯作时间长度,⼀周中⼯作⽇天数,并要求各⽤⼈单位和⼀般职⼯普遍实⾏的基本⼯时制度。
标准⼯时制是标准和基础,是其它特殊⼯时制度的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
因此标准⼯时制具有⾄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各国劳动⽴法中的重要内容。
标准⼯时制中的标准并不是⼀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提⾼。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作时间的规定》,我国⽬前实⾏的是每⽇⼯作8⼩时、每周⼯作40⼩时的标准⼯时制。
任何单位和个⼈都不得擅⾃延长职⼯的⼯作时间。
中华⼈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六条国家实⾏劳动者每⽇⼯作时间不超过⼋⼩时、平均每周⼯作时间不超过四⼗四⼩时的⼯时制度。
第三⼗七条对实⾏计件⼯作的劳动者,⽤⼈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六条规定的⼯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条⽤⼈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少休息⼀⽇。
第三⼗九条企业因⽣产特点不能实⾏本法第三⼗六条、第三⼗⼋条规定的,经劳动⾏政部门批准,可以实⾏其他⼯作和休息办法。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标准工时制定
说明 (8)精神紧张
相当复杂的操作 高复杂或需全神贯注的工作 很复杂的工作 (9)单调---精神方面 低度 中度 高度 (10)单调---生理方面 相当长而讨厌
十分长而讨厌
非常长而讨厌
间歇很大声
55
高音大声
55
男女
11 44 88
00 11 44
60 21 52
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6)
第六步: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人完成同一动作所需时 间值基本相同
使用身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用的时间 值互成比例,因此可根据其手指一次动作时间单位 的量值,直接计算其它不同身体部位动作的时间值
MOD法特点:将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于一体
MOD法制定标准工时---基本动作时间图
移
動 動
5cm 2.5cm
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
秒表法
PTS法
综合数据法
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秒表法概述
秒表法:以秒表作为观测工具,对作业按操作顺序进 行观察测定,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秒表法的工具 秒表 观测板 观测记录用表格 笔、笔记本、计算器等
秒表法步骤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第4步 第5步 第6步 第7步
标准工时制定
经营管理本部IE处 王健
2009年8月21日
主要内容
标准工时概述 标准工时定义 制定标准工时的意义 标准工时的构成
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 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PTS法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概述(1)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定义: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 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 要的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正常工作时间。
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数据。
制定标准工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工作数据,包括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时间、所用的工具和设备,以及可能出现的工作难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观察工作过程、记录工作时间等方式获取。
第二步,分析数据。
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工作时间、最小和最大工作时间等。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到工作任务的具体特点和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制定基准。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出一个基准工时,即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
这个基准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考虑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或是对比其他类似工作的完成时间。
第四步,制定考核因素。
在确定基准工时后,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来对工作进行评估,例如工作难度、工作条件、员工技能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加减分规则来体现,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估工作负荷。
第五步,修订和完善。
标准工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当工作过程中出现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工具和设备时,需要及时地对标准工时进行修订,以保证其与实际工作相符合。
最后,管理和监控。
制定标准工时后,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对使用标准工时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制度、进行工作记录和定期评估等方式来实现,以确保标准工时的有效执行和运用。
综上所述,制定标准工时需要经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制定基准、制定考核因素、修订和完善等多个步骤。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实际的数据,制定出合理和准确的标准工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六步,培训和沟通。
在制定标准工时之后,为了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标准工时,需要进行培训和沟通。
培训可以包括解释标准工时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如何根据标准工时安排工作。
同时,通过与员工进行沟通,可以了解他们对标准工时的理解和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
标准工时及制定方法
ASUS 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2.工作抽样法 此种方法是确定宽放时间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采用大量随机观测方
法,求得宽放率.公式同上.
确定宽放时间 的方法
决定观测次数的方法
观测次数的决定是以统计学理论为依据的,估计一项操作的正常时间需要 做多少次观测,将由管理工作所要求的精确性来决定.一般来说,要求时间值的 精确性愈高,观测次数愈多.但是过高的精度要求,过多的观测次数,显然是一种
时间研究的技术
时间研究
ASUS 直接法
合成法
密集抽样法
分散抽样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 标准数据法
ASUS 浪费. 因此,在时间研究前,对要测量的工作要素事先规定其置信度和精确范围, 以决定每个工作要素的观测次数,以各要素最大的观测次数作为该项工作的 观测次数.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95%的置信度,精确度+5%.
决定观测次数的方法有误差界限法和d2位法.国家标准GB/T 14002-92,规定 为误差界限法.
测时的方法:
(1) 连续测时法:秒表在整个测时过程中是连续不断地走动的,在 被测时的第一个观测周期第一要素的开始,秒表就开始工作, 其后不停,直到整个测时工作结束为止.
ASUS (2) 归零法:归零测时,是在每一个要素开始时,秒表指针由零位开 始走动,在本要素完成时,使指针归零,以此类推.
剔除异常值:
评比及评比系数的确定方法:
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其目的是将实际操作时间调整到 “正常速度”的基础上.所谓正常速度是指一位经培训合格的,能够胜
ASUS 任该项操作且又有充分经验的操作者,在标准的工作环境条件下,不快
标准工时的制定讲义
标准工时的制定讲义一、标准工时的概念和目的1. 概念: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定任务或产出一定产品所需的正常工作时间。
它是根据组织的生产经营需要和员工的工作强度、工作效率等因素,通过科学测定和确定,以期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和员工福利最大化的一种工作时间协调制度。
2. 目的: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生产流程,促进企业的高效运作,同时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维护员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标准工时的制定原则1. 合理科学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必须根据实际生产工艺和员工工作强度等因素进行科学测定和确定,确保工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全面公正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情况和权益,确保员工能够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并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3. 弹性适应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必须充分考虑生产经营的需求和员工的个人情况,以便在必要时可以调整工时,并灵活适应不同的生产情况和员工需求。
4. 监督执行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后,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1. 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制定标准工时的部门或工种范围,确立制定标准工时的具体目标和意义。
2. 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制定标准工时相关的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员工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等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3. 初步测定和确定: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岗位和任务为样本,进行初步测定和研究,确定标准工时的初步数值。
4. 试行和调整:在一定时间内试行标准工时,并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查,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工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5. 正式确定和推广:经过试行和调整后,最终确定标准工时的数据和要求,并进行内部推广和培训,确保标准工时得到全面执行。
四、标准工时的相关要素1.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可以采用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经验法、专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标准工时的定义、制定 PPT
目录
一 标准工时的定义 ب- 标准工时的制定 ج- 标准工时的算法
一、标准工时的定义
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劳动工人,在标准 作业条件和环境下,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和标 准的作业方法,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 需的总时间。
测量标准工时前提:
➢ 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 ➢ 按照规定的作业方法 ➢ 使用规定的设备﹑治工具 ➢ 由受过训练的作业人员 ➢ 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条件 ➢ 达成一定的质量
SN9141BL制定标准工时为24秒
四、时间研究的目的
1.确认
以时间为单位,建立 标准工时的活动
–机器及治工具之需求数量
–生产作业员工之需求数量
–制造成本及销售价格
–组装线平衡与部门及设备之布置
–个别工序操作问题之确认
2.估算 – 成本降低及较佳方法之选择 – 采购新设备及其费用之评断
3.生产排程 – 使机器,生产及操作人员能准时作业
4.员工薪资 – 对于以改善及优异之員工绩效
目前存在的现象—— • 生产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达95%-100%,甚至超过100%;
• 大家都在将标准工时和效率指标当作笑谈;
标准不仅要考虑合理性,合法性,更要考虑 它的导向性。
五、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秒表观测法俗称“马表法”或时间观测法(我司采用的方法) 2)标准时间预定法(PTS法)
第三步:将工作分成单元并加以完整记述
时间研究表格
直接连续量 测法
间接录像量 测法
标准时间预定法
预定时间法概要
预定时间系统(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
简称PTS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通用技术 手法。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 定各种作业的作业时间,而非通过现场观测的时间 分析方法。
标准工时制定讲义
第一部分标准工时概述一、标准工时的定义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 “适宜的操作条件”与“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是指通过方法研究后,所确定的操作条件和操作方法。
2. “普通熟练工人”与“正常速度”是指适合大多数作业者的时间,且作业是正常的。
二、标准时间的特性1.客观性2.可测性3.适用性二、标准时间的用途1.决定工作时间标准,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
2.制定标准时间作为资金制度的依据。
3.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
4.决定标准成本,并作为标准预算的依据。
5.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衡。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及计算方法1.工时消耗分类2.标准工时组成3.标准工时的阶次划分制定标准时间时,应首先决定研究工作的阶次,工作阶次通常分成下列四种:1)第一阶次:动作——人的基本动作测定的最小工作阶次.例如:伸手,握取等。
2)第二阶次:单元——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
例如:伸手抓取材料,放置零件等。
3)第三阶次:作业——通常由两、三个操作集合而成。
4)第四阶次:制程——指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作业串联。
4.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1)评比系数的确定:评比实际上是一种判断或评价技术,其目的在于把实际操作时间,调整到“合适适当”的操作者的“正常速度”上来,把观测时间转化为正常时间。
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创,后来为劳雷、曼纳特和斯太基门德完成整个体系。
此法应用最为广泛,它将熟练、努力、工作环境和一致性四者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比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分为超佳(或理想)、优、良、平均、可、欠佳六个高低程度的等级,采用西屋法评比系数为:评比系数 = 熟练系数 + 努力系数 + 工作环境系数 + 一致性系数各评比系数见下表:2)宽放时间的确定:宽放时间 = 私事宽放 + 疲劳宽放 + 程序宽放 + 特别宽放 + 政策宽放各宽放时间见下表:第二部分标准工时制定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制定标准工时方法、定义、符号、应用等,并通过一个CA410组立分析的实例让大家理解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计算工时
标准计算工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工时。
工时是指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实际工作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计算。
正确的工时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生产和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而标准计算工时则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的员工工作时间的标准。
在制定标准计算工时时,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强度、生产条件、劳动保护、法定节假日等因素,以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其次,标准计算工时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合法合规原则,即制定的标准计算工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科学合理原则,即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员工的工作强度确定合理的工时标准,避免过度加班和浪费人力资源。
再次是灵活适用原则,即标准计算工时应该能够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灵活调整工时标准,确保生产和服务的正常进行。
最后是公开透明原则,即制定标准计算工时应该公开透明,让员工和社会公众都能够了解到工时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增加其合理性和公信力。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标准计算工时。
首先要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确定基本工时,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时间。
然后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的工时标准。
在制定标准计算工时时,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的休息时间、加班补贴、工作安全等因素,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工作安全。
除了制定标准计算工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工时管理制度。
这包括加强对员工工时的监督和记录,确保员工按照标准工时工作,避免违规加班和工时纠纷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加班审批制度,对员工加班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避免过度加班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工时统计和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时进行统计和考核,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总之,标准计算工时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标准计算工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以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确定的,可以用来衡量工作效率和工作量,也是企业管理和生产组织的重要指标之一。
标准工时的确定对于企业的生产计划、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就标准工时的定义、确定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标准工时的定义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是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它反映了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
标准工时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工作的具体情况,不能简单地以人为单位时间来衡量,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和评估。
其次,确定标准工时的方法主要包括工时测定、工时分析和工时评定。
工时测定是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所需时间,从而确定标准工时。
工时分析是对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解和分析,找出工作中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以便确定合理的工时标准。
工时评定是通过对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合理的标准工时,使其能够真实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为生产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最后,标准工时的应用主要包括生产计划、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
在生产计划中,标准工时可以作为衡量生产进度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在成本控制中,标准工时可以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帮助企业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绩效评估中,标准工时可以作为评价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标准工时的定义、确定方法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标准工时的确定和应用,不断完善标准工时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学会标准工时制定方法
学会标准工时制定方法行知提示:本文总计2442个字,看完预计需要10分钟;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标准工时制定方法】一般情况,先利用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等方法确定最佳作业方法,后再制定标准时间;分享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标准工时定义、标准工时用途以及标准工时测定。
01标准工时定义标准工时是什么?标准工时是指一个普通熟练的工人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以合理的劳动强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质量标准,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某工序或产品所需的作业时间。
标准工时五大因素:1、正常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不易于引起疲劳;2、普通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者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3、规定的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合适劳动强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劳动强度;5、符合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是工厂规范管理最基本的工作,非常重要!那么标准工时到底有什么用途呢?02标准工时用途为什么做标准工时?标准工时基本有6个用途:1、产品估价报价:给客户或销售部门做产品估价与报价,通过标准工时可以计算出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作为产品成本构成重要组成部分提供;2、生产计划依据:对外业务接单及对内生产计划依据,通过标准工时可以知道工厂产能,为业务接单及生产排单提供参考;3、确定人机配置:根据产能及订单量,采用标准工时计算、确定人员及设备需求标准;4、员工作业评价:可以用标准工时对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及不同作业方法优劣进行科学评价;5、人力成本管控: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用于计件工资的基准;6、改善成果评估:作为革新及改善的绩效评估依据。
标准工时用途广泛且非常重要,可以说工厂无标准工时就无科学管理。
03标准工时测定怎么做标准工时?科学的标准工时必须由观测时间、评比系数和宽放时间三项构成;标准工时具体计算方法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即=观测时间×(1+评比系数)+宽放时间,也就是=[观测时间×(1+评比系数)]× (1+宽放率)常见标准工时的测定方法有经验评估法、秒表测量法、模特法;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测定方法是秒表测量法;秒表测量法也称为码表法,是对人工操作的动作单元或是机器的运行时间进行测量,将几次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剔除异常值,得出其平均值,即为该动作单元或运行时间的工时。
标准工时设定相关资料
标准工时设定相关资料标准工时设定是制定和实施一项企业工时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它主要用于确定员工每天工作的时间,包括实际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确保员工的劳动时间合理安排,同时保障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以下是关于标准工时设定的一些相关资料。
1. 目的和意义:标准工时设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时间的合理分配,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设定标准工时,可以保证员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在有效使用时间的同时,确保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2. 设定标准工时的原则:合理、公正、科学、有效是设定标准工时的基本原则。
合理性要求标准工时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员工的工作能力;公正性要求标准工时适用于所有员工,不偏袒特定群体;科学性要求标准工时可以量化和测量,以便于管理和评估;有效性要求标准工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设定标准工时的步骤:设定标准工时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了解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员工的工作能力,确定额定工时;然后,根据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调整标准工时;最后,制定并实施标准工时,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4. 标准工时的测量方法:标准工时的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常用的方法包括:时间观察法,通过观察员工的工作时间、动作和动作速度来确定标准工时;工作量计划法,根据工作任务的工作量和完成时间来确定标准工时;工作仿冒法,通过模拟员工在工作中的动作和动作速度来确定标准工时。
5. 标准工时的管理与评估:标准工时的管理和评估是保证标准工时设定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和实施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监督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通过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员工反馈,对标准工时进行修订和优化。
标准工时设定是一项与员工和企业都息息相关的内容,其合理设计和有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和实施适合自身的标准工时,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标准工时制
1、标准工时制标准工时制也称为标准工作制,是由立法确定每天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是我国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时制度,在标准工时制下,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工人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并且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一条规定,标准工时制还有以下几点要求:A用人单位每周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B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C特殊原因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D每月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
法邦网沈斌倜律师提醒:在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比较固定,用人单位不得私自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劳动者有权拒绝;如果用人单位强行安排的话,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金。
2、综合计算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是以标准工作时间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实行这种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计算工作时间的周期不再是以天为单位,而是可以是以周、月、季、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即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应当不能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
用人单位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轮调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第五条至第七条的规定,此类工时制度有以下特点:A 一般以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B 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当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C 其基础仍然是标准工时制,虽然允许具体的某日(或某周)工作时间可以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但是仍然要坚持一定周期内总的工作时间及平均工作时间都不能违反法定的标准。
标准工时的定义制定课件
统计计算法适用于需要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工时的情况。如果历史数据不准确或者数据 量不足,则不适合使用统计计算法。
03
标准工时的制定依据
生产流程图
总结词
生产流程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关系的图 形工具。
详细描述
生产流程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 包括原材料的输入、各个工序的处理以及成品的输出。它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产过程,从而为制定标准工时提供 依据。
详细描述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将生产流程图与工作因素分析 法、经验估计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综合评估生产过程 中的时间消耗、技能要求和历史数据等因素,制定更为 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例如,可以先使用生产流程图和 工作因素分析法对生产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再结合经验 估计法对标准工时进行估算和调整。
05
标准工时制定过程中的问题与 解决策略
制定标准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 标准工时,包括直接 工时和间接工时。
实施与监督
将标准工时应用于实 际工作中,并进行监 督和调整,确保标准 工时的实施效果。
02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正常工时计算法
01 02
正常工时定义
正常工时计算法是一种基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时计算方法。正常工作时 间通常是指在法定工作时间范围内,没有加班和额外工作的情况下完成 的工作时间。
标准工时可以保证员工在规定的时 间内完成工作任务,从而确保产品 质量。
标准工时的制定流程
工作分析
对岗位的工作内容、 工作要求、工作环境 等进行详细分析,确 定各项工作所需的工 时。
时间观测
对员工实际工作时间 进行观测和记录,了 解实际工时消耗情况 。
数据整理
制定标准工时
制定标准工时
制定标准工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标准工时是指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的时间,是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进度、评价工作效率的基础。
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工作性质、工作难易程度、工作环境、员工能力等。
对于企业而言,合理的标准工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
同时,标准工时也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制定标准工时,并不断优化和调整标准工时,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
- 1 -。
制定标准工时
制定标准工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企业在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制定标准工时成为了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制定标准工时是指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经过科学测算和分析,确定不同工作环节所需的标准工时数。
这样,企业就能够控制生产流程,合理规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工人技能水平、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加工难度和工艺流程等。
企业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测算,以确定每个生产环节的标准工时数。
制定标准工时的过程需要精细、科学,需要企业有专业的人员和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支持。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工时管理系统,对每个工种、每个生产环节的标准工时数进行记录和定期调整,确保标准工时不断优化和提高。
制定标准工时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让企业合理规划生产计划、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制定标准工时的工作,加强管理和优化生产流程,为企业的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標準工時的由來及其制定標準
IE 課
標準工時的
由來工作研究是運用系統的方法,遵循科學的步週,在特定的生產技術和組織條件下,尋求達到生產效率最高且成本最低的有關工作方法和工作測量的一種管理技術.
工作研究是方法研究和工作測量的總稱.
工作測量就是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確定出一個合格的,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對某一特定工作在標準狀況下,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時間.當以時間單位表示時,常稱為時間定額或作業標準時間.
標準時間的含義是:在適宜的操作條件下,用最合適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練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標準作業所需的勞動時間.
標準時間之制定標準
•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
=觀測時間×﹙1+評比﹚×﹙1+寬放率﹚
•觀測時間即為馬錶所測時間,其測時法有連續測時法與歸零法兩種
•時間觀測值內參雜有非機遇性原因異常值時,必須摒棄該異常值
•評斷異常值最適當之方法是借用品質管制的「x-σ管制圖」
•實際操作時操作者可能偏離正常速度,因此應根據實際操作過程考量操作人員的評比
•正常時間=觀測時間*評比係數
•在連續觀測過程中,操作者偶而會發生一些干擾性的中斷使操作時間增加•標準工時應將干擾或中斷所影響之時間,給予寬放加入正常時間
測時的方法:
(1) 連續測時法:秒表在整個測時過程中是連續不斷地走動的,在
被測時的第一個觀測週期第一要素的開始,秒表就開始工作,
其後不停,直到整個測時工作結束為止.
(2) 歸零法:歸零測時,是在每一個要素開始時,秒表指針由零位開
始走動,在本要素完成時,使指針歸零,以此類推.
剔除異常值:
時間觀測記錄後,計算觀測時間的平均值.為求得測時的準確性,消除
外來因素對時間值計算的影響,必須剔除異常值.
所謂異常值,是指某一要素的秒表讀數,由於某些外來因素的影響,
而使其讀數超出正常值,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判斷異常值的方法,通常是借用
質量管理控制圖法,如用「x-σ管制圖」判斷某一時間值是否屬于異常值,然後剔除,計算實測時間平均值.(判穩原則)
評比及評比係數的確定方法:
評比是一種判斷或評價的技術,其目的是將實際操作時間調整到“正常速度”的基礎上.所謂正常速度是指一位經培訓合格的,能夠勝任該項操作且又有充分經驗的操作者,在標準的工作環境條件下,不快不慢的進行操作.速度的評比通常是以評比係數來表示的.
確定評比係數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西屋評定法,客觀評定法和綜合評定法.
一.西屋評定法
(1) 此種方法是將熟練,努力,工作環境和一致性作為評比工作的主要因素,每個因素分為若干等級,並賦予固定係數值,評定時,將各因素的係數相加,即得到工作要素的評定係數值.再乘以秒表觀測的時間的平均值,則可求得該項工作要素正常時間值.即
正常時間=觀測時間*評比係數
二.客觀評比法
客觀評比法把速度的評定工作歸納為兩種判斷:
(1)被觀測的操作速度;
(2)作業的困難程度.
第一步,對照客觀的操作速度標準,評定被觀測的操作速度,確定第一次調整係數,操作速度標準的設定通常是用影片分析來設定的,通過觀看分析,確定某一速度作為標準.
第二步,衡量影響該項工作的有關因素,利用“工作難度調整係數”,對第一步調整結果逕行再調整.
因此,正常時間求得:
正常時間=速度標準評定係數*工作難度調整係數*要素實測平均值
三.綜合評定法
此種方法是美國工業工程大師莫羅提出的,這種方法是先求出工作中某些要素的時間觀測的時間值與預定動作時間標準的比值,
即:
工作要素評定係數=要素預定動作時間數據/要素的平均觀測時間然後求出要素平均評定係數,以該平均值作為該項工作所有要素的評定係數.
寬放及其影響因素
一.寬放的概念
寬放是用於補償操作者需要而不可避免的延遲,以及由於疲勞而引起的效率下降.寬放的必要性是由於任何作業都需要消耗人的體力與精力,從而必須有一定的寬放時間恢復操作者的體力,使其鬆弛一下.
因此,在計算標準時間時,在測定的正常時間之外,尚需酌情增加必要的寬放時間,使標準時間訂得符合工作實際,符合科學原則,具有實際應用的可行性.
影響寬放時間大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操作者個人因素,工作性質,工作環境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二. 寬放的內容:
1.個人需要時間(生理需要)
2.疲勞寬放
3.延遲寬放(操作寬放時間,偶發寬放時間和機器干擾)
就是應用秒表測時法,對操作逕行為期3--5天的連續觀測,觀測操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的特征,記錄每一個空閒的發生原因和時間.最後據測的資料,計算出寬放率.
寬放率=寬放時間/(正常時間+寬放時間)
2.工作抽樣法
此種方法是確定寬放時間的一種較好的方法,採用大量隨機觀測方法,求得寬放率.公式同上.
確定寬放時間
的方法
決定觀測次數的方法
觀測次數的決定是以統計學理論為依據的,估計一項操作的正常時間需要做多少次觀測,將由管理工作所要求的精確性來決定.一般來說,要求時間值的精確性愈高,觀測次數愈多.但是過高的精度要求,過多的觀測次數,顯然是一種浪費.
因此,在時間研究前,對要測量的工作要素事先規定其置信度和精確範圍,以決定每個工作要素的觀測次數,以各要素最大的觀測次數作為該項工作的觀測次數.在實際工作中,一般選用95%的置信度,精確度+5%.
決定觀測次數的方法有誤差界限法和d2位法.國家標準GB/T 14002-92,規定為誤差界限法.
誤差界限法是對工作要素先試行觀測10--15次,求其時間平均數與標準差,然後依據規定的置信度和允許的誤差界限,計算出各要素的觀測次數,各要素最大觀測次數作為該項工作應觀測的次數.
各作業要素觀測次數計算公式如下:N’= 40 n ΣX i 2-(ΣX i )2 ΣX i n n i=1i=1
i=1
n
2
注:
N ’---觀測次數;
n----樣本數,即與被觀測次數
x----實測觀測值
時間研究
密集抽樣法標準資料法
預定時間標準法
分散抽樣法
直接法合成法
計時器量工
作
抽
M
T
M
工
時
資
料時間研究的技術
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