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诵品味 入诗入画
引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实践与探索
引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实践与探索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
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
教学古诗,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一、当前诗文诵读现状剖析其实,古诗诵读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入学前的孩子能背诵一些古诗文是很寻常的事。
只是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古诗诵读的准确性遭到质疑,诵读质量令人担忧。
在“大量阅读经典”的倡导下,教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味地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必修课。
小小年纪就去接纳一些连成人都难以理解的东西,导致一些孩子对背诵诗词失去了兴趣,为背而背,苦不堪言。
为此,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诵读。
传统的古诗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着模式化的道路。
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这不能不让人深深叹息。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
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困惑所在。
二、诗文诵读所追求的境界让孩子去读一首古诗,就要求他对古诗中的意思、意境有充分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等到有一天学生心中有“万水千壑”,厚积薄发,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多方位地去感悟文本,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可是因人而异了。
即使是一知半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
”是我多年来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
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白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
打开古诗词审美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诵读
打开古诗词审美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诵读发布时间:2021-05-07T11:05:10.35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上作者:吴娟[导读]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
古诗词语言凝练,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内涵丰富,本身就具有无限的美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审美土壤。
如何让审美教育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慢慢渗透进学生的心里,让孩子们学会感知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诵读是打开古诗词审美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河南省焦作市学生路小学吴娟 454000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
古诗词语言凝练,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内涵丰富,本身就具有无限的美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审美土壤。
如何让审美教育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慢慢渗透进学生的心里,让孩子们学会感知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诵读是打开古诗词审美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诵读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诵读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最为重要。
古人诵读讲究的是把书面的语言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这是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不仅增加自己的实际感受,还能在诵读的时候加深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体会古诗词的美。
其实,诵读是不同于一般朗读的,诵读时声音要有强烈的变化,音调要有起伏,声音比一般的读音抬得更高,拉得更长,正所谓要做到藕断丝连,声断气不断,韵律和谐,一边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一边带着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情感,进入古诗词的中,体会它的意境之美,从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古诗词。
因此在古诗词的审美教学中,作为教师怎样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学习呢?一、重视范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他们在此阶段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这一阶段更充分的利用他们模仿力强这一优点,更加重视范读给予他们的积极作用。
诵、品、悟——浅谈诗歌的审美教育
约。 而且借助音乐 , 也提高了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和积极性 , 让 他们更 亲近诗歌 、 喜欢诗歌。
二 、 解 诗 意 。 意 境 中感 受 美 理 在 主 要 引导 学生 从 两个 方 面去 理 解诗 意 。 一 方 面是 了解 作 第
的理解和品味中, 感受和欣赏诗的意境美 ; 在丰富的联想 和想 象中深人体验领悟美。 引导学生从诗歌阅读鉴赏中受到美的熏
达的作者渴望受朝廷重用的含蓄情感 另一方面是注意结合书 上 注释及如词语手册等一些工具 书来理解诗句字面上的大概
曲折 , 这就是诗歌 的音乐美 , 古人“ 情动于 中而形于言 ; 言之不
足, 故嗟叹之 ; 嗟叹之不足, 故歌咏之” 最早的诗歌就是老百姓 。
在劳动中喊 出来的。 后来的宋词元曲更是可以广为传唱的。因
联 想 和 想 象 中深 入 体 验 领 悟 美 。 引导 学 生从 诗 歌 阅读 鉴 赏 中受 到 美 的 熏 陶 , 养 学 生感 受 美 和 欣 赏美 的能 力 。 培 【 键 词 】配 乐 诵 读 ; 解 感 受 ; 摩 品 味 ; 想 想 象 ; 受 美 ; 赏 美 关 理 揣 联 感 欣 诗歌 , 是最 精 妙 的 语 言 艺术 , 用最 精 练 优 美 的 语 言 表 达 诗 人 的思 想 情 感 , 无 言之 美 , 有 无尽 之 意 , 因此 被 誉 为 “ 术 中的 艺 艺术 , 学 中 的文 学 ” 文 。新 教材 中的诗 歌教 学 较 之 以往 , 位 有 地 曲子来 配 乐 , 才能 与 诗歌 一起 渲 染 幸福 欢乐 、 积极 向上 的 意 境 。 让 学 生 在音 乐 的熏 陶 下 反 复诵 读 ,逐渐 把 握 诗 句 中的 意 义 重 音 , 恰 当的语 速 , 步读 出诗 句所 表达 的语 气 和 情 感 , 准 运用 初 为
品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品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古诗《暮江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暮江吟》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此诗语言流畅,格调清新。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二、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本课设计中,力图摒弃过去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云云之做法,而是通过创设情境,着力构建对话的课堂、诗意的课堂,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诵读品味中升情。
三、教学目标:1、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轻松愉悦的心情。
2.在读中知诗意,在想象中体会古诗的意境。
3、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四、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古诗对接,解题入课1、诗词接龙游戏。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白居易)2、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暮江吟》(板书并指导“暮”、“吟”字的书写)(生读课题)3、师:公元822年,白居易要到杭州上任。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体验式阅读的有效策略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体验式阅读的有效策略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
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式阅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体验式阅读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各有不同,他们对文本的感受也就有很大的差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现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体验式阅读略谈以下看法。
一、深情吟诵,朗读体验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深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对文本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多是一些朗朗上口的小诗和散文,为孩子的情感体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独特的阅读感受。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地的话》一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将它默默奉献的精神化为诗的语言,抒写了大地母亲般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
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这样的诗歌,就应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范读,然后放手自由读,把自己当成大地,深情地叙说……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他们默读静思,大地为什么说这些话?从大地的话中听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很快就感受到了大地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对自然万物充满了关爱。
抓住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激发的情感,结合课后练习一顺势引导“大地母亲还会跟谁说呢?”仿写水到渠成。
这类文章,除了引导学生深情诵读,我们还能做什么呢?二、创设情境,入境体验小学生的情感经验欠缺,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几乎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所以,阅读文本时很难入情入境。
在美术课堂渗透经典诵读可以让美术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在美术课堂渗透经典诵读可以让美术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其实在我看来美术与语文是邻近学科。
一幅美妙的画必定是一首美妙的诗。
赵爱华老师教欣赏课《四季的色彩》,在引导孩子们欣赏林风眼的《金秋》时,就自然而然地配上了杜牧的诗《山行》让孩子们咏诵,孩子们读诗后品画就不同的感受。
由此可见,赏画品诗是十分美妙的,既可加深对画的理解,又可以升华诗歌流露的情感,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把美术课堂演绎成艺术呈现的舞台,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无比愉悦的境界。
描写读诗词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读诗词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第一篇)1. 诗与词,如同风与花,绽放出一片唯美的世界。
2. 静夜思,月落星稀,心灵深处被一首古诗触动。
3.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诗一画勾勒出浓郁的唯美意境。
4. 诗如春风,轻轻拂过心灵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5. 溫文爾雅的詩詞,是思緒輕柔的琴弦,撥動心弦。
6. 缕缕诗意,萦绕在空气中,点亮了心灵的星辰。
7. 深爱读诗的人,怀揣一颗温煦的心,赋予世界更多的美丽。
8. 诗词之美,如丝缕魂牵,细细品味才能体会那份唯美。
9. 诗意如温柔的绸缎,轻轻包裹着内心,让人感受到无限的幸福与宁静。
10. 诗歌的安慰,如流水般缓缓流淌,温暖着每个受伤的灵魂。
11. 青山绿水间,诗意在风中飘荡,微微颤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12. 一首古诗,如同一场航行,将我们带入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风景。
13. 读诗,是一种收获,蕴藏着别样的玄机和无穷的想象力。
14. 悠然读诗,在时光的流转中,品味那段段美丽的文字故事。
15. 逐字逐行,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份被岁月封存的唯美。
16. 诗意织成一幅幅画卷,点染了人们心灵的风景。
17. 深情诗行,倾诉着内心的激荡与孤寂。
18. 读一句诗,如读一幅风景画,瞬间跃然眼前,令人陶醉。
19. 世事浮华,唯诗词可给人心灵一片清净的驿站。
20. 诗如河流,在纸面上流淌,在心灵深处却可漫溢成海。
21. 一首诗,点燃一颗内心的火花,带来不尽的美好与感动。
22. 用诗心感知这个世界,如同从灰色中盛开一朵鲜花。
23. 读一首词,如同品味一杯芳香的茶,馥郁芬芳舌尖留。
24. 乐于读诗的心灵,仿佛拥有一双透明的翅膀,在文字中自由翱翔。
25. 翻开诗集,如探索一座藏满宝藏的神秘之城,引领我们进入无尽的美丽与奇妙。
26. 当琴音与诗意交融,心灵仿佛聆听到一阵美妙的天籁之音。
27. 无妄诗情,满怀向往,仿佛与古人在时光长河中相遇。
28. 诗行轻盈,宛如蝴蝶翩跹,飞舞在质朴与美的边缘。
《所见》教学反思
《所见》教学反思所见教学设计1212为大家细心整理了《所见》教学反思【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忙到大家。
所见教学反思篇一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宝,学习古诗让同学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古诗《夜书所见》,我重视了让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同学采纳多种方式读,如:老师范读,小组、男女赛读,以游戏形式激发朗读、诵读等等,让同学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在同学充分诵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使同学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同学对古诗美妙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在教学中,重视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
因此,同学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引导其打开想象,让同学投身其中,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
在教学第一、二行诗时,我让同学想想: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舒畅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独孤独的心情就会很简单想起了什么呢?我请班上的外地孩子谈谈: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威海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这时,同学那根思乡的弦被触动了,通过自身的感受,从中理解了“动客情”,体会了诗人的真实情感。
我还注重了背诵积累,这对孩子一生的进展起侧重要的作用。
朗读古诗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积累。
《所见》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教学目标:1、认得“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牧童机智可爱、天真可爱的形象。
体会牧童的愉悦心情,想象捕蝉时的反应机敏,感受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爱好之情。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设计:一、由画入诗,理解诗题:1、师:在一个酷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
(板书:画播放牧童骑牛图)2、师:谁说一说,怎样的画面?3、(好一幅牧童骑牛图、蝉儿鸣叫图、歌声响林图、乡野风光图)4、师:正是这一幅一般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从而演绎成一首诗(板书:诗),题目是——所见(生齐读)5、师: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二、由诗入画,体会内蕴:(一)、赏牧童骑牛图:1、师:诗人到底如何表现所见的?请大家自由读2—3遍,字音正确,停顿得当。
走进诗词王国品味诗情画意
走进诗词王国品味诗情画意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从古至今,诗词一直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思想,无论是表达爱情、赞美自然,还是抒发对家国的深情,都可以在诗词中找到生动的表现。
而诗词王国,则是一个可以带领我们品味诗情画意的绝佳去处。
走进诗词王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幅幅传世名画。
这些画作无不是诗词的点缀,让人在品读诗词的也能领略到那些顶尖艺术家们的心路历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醉酒的姿态,可以看到苏东坡挥墨的激情,可以看到辛弃疾的豪情壮志。
这些画作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和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启迪。
除了画作,诗词王国还有着丰富的文物展览。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看到一代代文人的墨宝。
这些宝贵的文物不仅是古代文人的书信和手迹,更是他们的灵魂所在。
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他们的风采和情怀。
而诗词王国更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表演。
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古琴的悠扬,可以领略到古代戏曲的风采,可以欣赏到现代诗人的新作。
这些活动和表演都是为了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情画意的魅力,也为了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词王国还有着丰富的学术研讨和教育培训。
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学者交流,可以参与各种讲座和研讨会。
这些学术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到诗词的内涵和魅力,也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诗词世界的大门。
走进诗词王国,我们不仅可以品味到诗情画意的魅力,更可以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文物、画作、表演和学术研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诗词的内涵和外延,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词王国不仅是一个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一个让人们放飞梦想的翅膀。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墨宝,也可以领略到现代诗人的新意。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风采,也可以感受到现代诗人的新作。
古诗词吟唱感受文字之美的奇妙体验
古诗词吟唱感受文字之美的奇妙体验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智慧与才情。
它们以朴实、深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令人陶醉其中。
每一首古诗词都像是一幅绘画,以其优美的韵律和精妙的意境,让人体验到文字的美丽。
古人称诗为“吟”,寓意吟咏。
让我们一同踏入古诗词的世界,聆听文字吟唱的奇妙体验。
一、古诗词启迪心灵古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将最真挚、最纯粹的情感传递给读者。
当我们阅读一首古诗词时,总能感受到一种超越言语的力量,仿佛文字中蕴含着生命的魔力,唤醒内心深处的共鸣。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和凉爽,表达了人们在静谧之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
这样的诗句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使我们从喧嚣的尘世中抽离,回归内心深处的宁静。
二、古诗词展示自然之美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方式赞美自然界的美丽与壮丽,将自然景物形象化地表达出来。
通过文字的描绘,古人创造出了一幅幅壮丽的山川河流,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以巧妙的比喻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的人生哲理相结合,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和自然之美的博大。
古诗词的形象描绘不仅让我们心怀敬畏之情,也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爱与思考。
正是这种文字展示出的自然之美,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
三、古诗词喻示人生哲理古诗词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警示人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文字的融会贯通,追寻古人智慧的足迹,我们可以在古诗词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以卓越的语言表达出人生无常和不易的道理,使我们看到了凡人的渺小与人生的无奈。
这些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智慧,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古诗词唤醒情感共鸣古诗词通过文字的抒发,能够直击人心,触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当我们阅读一首感人的古诗词时,我们往往会被其中包含的情感所感动,产生奇妙的共鸣。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首,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作者内心的思念,触动了我们的情感,使得我们在文字的共鸣中体验到了作者的痛苦和无奈。
入诗入画的理解
入诗入画的理解
诗歌和绘画都是中国古代艺术根源深厚的艺术形式,源于古代儒家文化,传承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中,入诗入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
入诗入画的理解也是大家一直想要理解的话题。
首先,入诗入画的理解要从诗歌本身的特点入手。
诗歌的本质是一种意境及情感的表达,它把历史、社会、文化等精神元素融入诗句,以超现实的方式表达文学作品中所隐含的人文精神,从而造就了深邃而玄妙的意境。
其中,入诗入画具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它借用诗歌语言雕琢出一幅表情丰富、意象丰沃的充满深意的画面;另一方面,它融合绘画表现形式,赋予诗句更加质朴淳厚的内涵和艺术性,甚至一种修辞的活力。
其次,入诗入画的理解要从绘画本身的特点入手。
中国古代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而且有着丰厚的内涵。
绘画可以以真实、抽象、形象等不同方式来表达文化元素,它们可以把诗歌中的精神内涵以趣味性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抒情,也更加具有深层的含义。
最后,要正确理解入诗入画的意义,需要结合诗歌和绘画的特点,使二者功能更好地结合,从而实现诗歌与绘画的真正完美结合,达到畅谈艺术的目的。
在实践中,要尊重诗歌和绘画的各自特色,并努力使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激发出新的艺术价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入诗入画是一种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艺术
表现形式,它不仅体现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蕴含着丰富而深远的人文价值,可以说入诗入画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融合。
只有深刻理解了入诗入画的实质和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其艺术风格和内涵,从而使其在当今的社会艺术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诗中有境——走进经典诵读的意境美
加深对诗歌的意境欣赏了。如学生朗读 骆宾王的 ( 咏鹅 >一诗时,就可以利用 这 个方式 , 让 学 生对 着 自己的同 学,把
自己对鹅这种 家禽 的认知融 进到 朗读 中, 让听 的对方都 能知道 鹅这种动物 。 4 、听录 音读。几乎 每一首古诗 ,都 有富于感 情 的朗读 范例 。学生 在进 行 了 自读等 的基础 上 ,再 进一 步 听名 家的 朗 读 ,听名 家是 如何 停顿 、如何 有感 情地 朗读、如何 在 朗读 中进入 到意 境 的欣赏 过程 中。这朗读 为学 生浅知 意境 ,是 非 常重 要 的。如 在 小 学 二 年 级 的教 学 中,
学生该 如何 欣赏诗歌 的意境 美呢?
于 初 中、高 中的学 生 ,没 有 他们 那 么丰 富 的想象能 力 ,不太 能根据 意 思就 能构 想 图画 : 因此 ,针 对 这种 情况 ,课 文配 有插 图显 得如 此重 要0 除此 之外 。教师 还 可 以运 用多 媒体课 件 的制 作 ,插 入与 诗歌 相 关的插 图 ,冲击 学生 的视 觉 ,提 高 学生 的朗读 兴趣 。在 这基 础上 ,让学
积 累 ,提高 了学 生 的文学艺 术素 养 ,更 重 要 的是 能让学 生 受到美学 的熏 陶和感 染 ,进 而提 高其 审美塑 美能 力 ,不断 塑
造其人 格魅力 。
学生如何欣赏李 白的 < 赠汪伦 >这首诗 歌 的意境呢? 学生 就得 听读 录 音 。在录
音 的朗读 中, 了解 到作 者对 汪伦 的深深 感情 , 对于 离别 的的惋 惜之情 , 那种 “ 桃 花潭水 深干尺 ,不 及汪 伦送 我情 ” 的感 悟就进一步加深 了。 读 诗 ,是 学 生 掌 握 诗歌 的第 一 步 , 也是 非常重 要 的一步 ,这位 后来 的诗 歌 鉴 赏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有 了这 个基 础 , 学生才能往下一步来 走进诗歌 的意境美。 二、了解 背景 。走进 意境美
入情入境、入诗入画
入情入境、入诗入画作者:杨俊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4期一、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入情入境,激趣释题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用谈话法引出课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激趣释题,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
同时适时地引出并板书重点关键词语“潮”“天下奇观”。
(二)精读课文,理清文路,概况段意1.学习第一段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这是主要的)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2.学习第二段通过播放教学录像,采用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让学生边看边读边议,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指名学生读第二段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2)启发质疑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3)引导学生观看录像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4)导入学生自学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5)组织学生讨论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b.“横贯”是什么意思?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6)理解后朗读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
古诗配画教学模式初探
古诗配画教学模式初探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学科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中挖掘其艺术创作素材,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以绘画造型的形式再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即对诗词内容实施构图、造型、色彩的训练——古诗配画。
老师带领孩子在如画的诗词间漫游,在醉人的诗韵里畅谈,在绝美的意境中挥毫,让学生在“美”中作画,提升审美情趣,终将做到——“画”甚美。
关键词新课改古诗配画“美”中作画古诗词是古代文学阆苑中最馥郁芬芳的一块园圃,它对孩子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健全、修养的提高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古诗配画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音乐、诵读、欣赏等带入课堂,动静结合,视听交融,创设出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
一、寓美于乐——悠扬绵延中引领学生亲身感悟和体会在美术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作品,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创编出版的一套《新学堂歌——古诗词歌曲20首》的少儿合唱曲目是我古诗配画教学中的“宝贝”。
1.以唱激情,敞开心扉。
课堂上,我让学生首先仔细倾听体会,再大声动情的歌唱,以抒发情感。
如《春晓》一歌,欢快跳跃流畅动听的旋律足以让学生感受到鸟语花香的春天带给人们的那种欢乐和惊喜。
演唱中,这如水般流淌的音乐,将古诗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以跳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得以诠释,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听觉感官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能穿越时空,把学生迅速带进特有的情境中,领悟那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韵味。
2.以唱助思,身临其境。
孩子在愉悦的演唱中,那一串串的音符似乎又化作了一张张动人的画卷。
如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一串歌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脑海里看到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在昏暗的灯光下,小心翼翼的为临行前的孩子缝补衣服的情景;一幅美丽的画卷就此诞生。
在身临其境般的课堂里,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得到激发。
引诗入画 以画解诗 由诗为文——《山行》教学设计
发言的同学来当“小记者”采访同学们,为他们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
同时,用采访这一形式来营造动态的口语交际情境。
每个小记者可提三个问题:①你喜欢哪幅画?②为什么喜欢这幅画?③自己增加一个想问的问题。
目的是鼓励学生开拓思路,有创造性地参与交际活动。
对回答“小记者”提问的同学,教师要引导他们讲出心中真实的感受。
五、走一走,看一看———课后拓展为拓宽学生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渠道,让学生回家后利用休息日去参观画展,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参观感受。
【编后】口语交际课是一种新课型。
新课型有新特点,应当有新教法。
特别是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课都配有浅显的图,如果我们没有新的教学理念,一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把它上成了看图说话课。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必须双(多)方交流,光是看图说话是不行的。
同样是面对一幅图,本文作者通过让学生演画中人,然后互相进行对话;又通过让学生办画展进行解说,引发“观众”与“讲解员”交流、评画。
作者这种既联系了图,又不完全死抠图的灵活教学设计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流的能力。
可取。
引诗入画 以画解诗 由诗为文———《山行》教学设计○山东淄博市公园新村小学 王翠玲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了诗与画的关系十分密切,且小学生对于画的感知能力要远比文字强得多。
因此,在教古诗时,我便采用了“引诗入画,以画解诗,由诗为文”的教学方法。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引诗入画。
即让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查阅字典和其它资料,初步弄清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山行》的图画。
第二步:照图解诗。
正式讲课之前,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作业,如对诗文内容难点、重点、疑点理解错误,把它们张贴在黑板上(要事先与该生商量),让学生们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通过提问,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画得准确,哪些地方画得不对,并说出理由。
如既然是“寒山”,就不该有满山的青草;是“枫林晚”,天上挂的就该是夕阳,而不是明月;“坐”是“因为”的意思,就不该画成坐在车子上看山等等。
入诗入画流程详解
入诗入画流程详解一、原文:《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衍生注释:1. “暝”:这里指傍晚,日落时分,点明了时间是秋天的傍晚。
2.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古代劳动人民要到溪边捶打清洗衣物。
3.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在这里是王维自比,他觉得自己像隐居者一样可以留在这美好的山中。
三、赏析:主题: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
情感上,王维传达出一种对这种静谧、清新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表现手法是非常巧妙的,通过描写山中的多种景象来呈现主题。
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只是简单地描写了明月、松林、清泉、山石这些山中景物,但动静结合,明月和松林是静态景象,清泉在石上流动则是动态的,一下子就把山居环境的清幽雅致刻画了出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通过听到竹林中的喧闹声联想到是洗衣女子归来,看到荷叶摇动知道是渔舟划行。
这种从视觉和听觉来描写的方法,让诗充满了生活气息。
并且最后“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虽然春天的美景已经消逝,但这秋天山居的美好足够让诗人停留扎根于此了。
四、作者介绍: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他的一生可说是坎坷万千,早年间怀揣着政治抱负踏入官场,却因为朝廷的动荡不安而几经波折。
他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极高,其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而且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
他的山水诗大多营造出空灵的意境,就像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源于他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能够敏锐地捕捉自然之美并将其生动地呈现于诗篇之中。
五、运用片段:1. 旅游笔记:假设你去了一个深山里的小村落旅游,这个村子被青山绿水环绕,傍晚时分,你漫步在村中的小径上,看到月光洒在松林间,旁边还有清泉在山石间流淌,你就可以在旅游笔记中这样写:“来到这个小山村,我仿若置身王维笔下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文人画以诗入画特点的认识
文人画以诗入画特点的认识文人画以诗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特有形式,是文人士大夫们在艺术创作中将自身的才情与学养融入画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文人画以诗词为灵感,以画为表现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创作特点。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画的起源,画诗结合的方式和效果,以及文人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对文人画以诗入画的特点进行探讨。
古代文人画起源于北宋,该时期文人士大夫常以会友之间的雅事为乐,他们相互邀约聚会,以赏识他们的才情和艺术作品,这也为后来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
文人士大夫不仅是诗人,也是画家,他们擅长吟诵诗词,喜欢画画,将自己的才情与学养融入绘画中。
绘画被他们视为一种雅集的娱乐方式,不仅有艺术审美的追求,更有审美趣味的交流。
文人画以诗入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诗画并茂、互为表里的融合方式;也有以画作为诗词的配图、对应的方式;还有将诗词的意境转化为画面的创作方式。
诗画并茂的方式要求画家在作品中同时表现出诗中的意境和画的技艺,形成诗画互补的效果。
画作成为诗意的延伸和诗词的注解,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以画作为诗词的配图和对应,画家通过图像的方式将诗中的描述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词的意境。
因为画的表现力比诗词更具体,图像更易于点明情景,画作为诗词的注释,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感受诗的内容。
将诗词的意境转化为画面的方式,画家通过艺术形式将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转化为画面中的姿态和色彩,使读者通过视觉感受诗词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文人画以诗入画的效果是通过画作表现诗词的主题和意境,寓诗于画,以诗引画。
画家通过艺术手法和画面的组织,使画作呈现出诗词中的主题和意象。
文人画以其自给自足,以情感和意境为核心的审美特点,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画中表现出的文人思想和情感。
文人画注重表现独特的思想情感,而非形式和技巧,这也体现出文人画以情意为主导的创作特点。
文人画以诗入画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文人士大夫常常选择生活中的自然景色、人物场景或家乡事物作为创作的主题。
“读写绘唱”,点亮古诗课堂
“读写绘唱”,点亮古诗课堂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国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古诗课堂往往呈现出“死气沉沉”的局面。
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记忆力差,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为了点亮古诗课堂,我们可以尝试用“读写绘唱”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通过“读”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我们可以邀请学生们进行诗歌朗诵,通过声音的抒发来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欣赏古诗的语言之美。
“读古诗”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美的感知。
接下来,通过“写”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们写作古诗,通过创作来体验古人的艺术情感。
还可以进行古诗填空、改编等活动,让学生们在自主创作中提高对古诗的理解。
通过手笔相传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然后,通过“绘”来激发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知。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绘画来描绘古诗的景象,展现古人的意境和情感。
让学生们用绘画表现出《静夜思》中的月亮和床前明月光,让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出《登鹳雀楼》中的远处江山和高楼鹳鸟。
通过绘画,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对古诗中景物描写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通过“唱”来让古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可以将古诗词融入现代音乐中,在学生们熟悉的曲调中唱出,使古诗的韵味更加深入人心。
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创造自己的曲调,将古诗词编成歌曲,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才能和创造力。
通过“唱”,古诗词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鲜活而有温度的艺术。
通过“读写绘唱”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古诗词这门古老的文化传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古诗词的美妙之处,不再是对它们的枯燥记忆,而是真正地理解和喜欢它们。
通过创作和表达,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创意思维都得到提升。
幼儿园小诗词朗诵活动美篇
幼儿园小诗词朗诵活动美篇曾经的自己,小小的身躯里充满了与众不同的热情和渴望。
在幼儿园里,我每天都会参加一些小小的活动,其中最让我兴奋的是小诗词朗诵活动。
每次活动,身穿校服的我会径直走向舞台,眼中闪烁着自信和兴奋。
我会轻轻捧着诗集,细细品味每一句诗句,像是在探寻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
当朗诵开始之时,我会紧紧地抓住麦克风,大声地诵朗着,时而悠扬、时而低吟,仿佛每一句都要奏响心中的弦乐。
说到小诗词,我脑海里便飘起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那湛蓝的天空,那翠绿的春草,还有鼻子里充满了芬芳的鲜花。
我会尽可能地模拟诗中的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演绎出一幅幅瑰丽的图景,让身边的小伙伴们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听着。
记得有一次,我在台上的诗句结束后,台下的老师竟意犹未尽地要求我再来一遍。
我眉头一皱,但还是决定接受老师们的挑战,说不定还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呢!于是我又一次站在舞台上,披着自己的长发,挺拔起身子,在舞台中间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在演讲的过程中,我真的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诗中的那个主人公,心情也在不停地跃动。
而赞美的掌声也使我心情一片明媚。
渐渐地,小诗词朗诵活动成了我的一把钥匙,开启了我面对新鲜事物时的自信和勇气。
我可以因为一首小小的诗而懂得了人生的深意,享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感受自己不同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就像那一份感知美好的情感一样,永远留在心中。
当我回忆起自己在幼儿园中所度过的那段美好时光,这些小诗词朗诵活动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就像一朵盛放的花儿,永远地留存在我心中。
每当我走在人生的路途中遇到困难时,鲜花的香气和小诗的画面总能够帮我在心中奏起一曲深情的乐章,启迪我前行的勇气。
在幼儿园的小诗词朗诵活动中,我并非因表演而获得了名气,而是体会到了诗歌的细致讲究和无穷的生命力。
诗歌中的鲜花,在这些欢笑、感动、激动的日子里将会绽放得更加灿烂。
让我们怀着追求真爱和美好的心情走向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诵品味入诗入画
作者:刘琴榕
来源:《新教师》2015年第01期
古诗词语言凝练跳跃,意蕴深远,而低年级学生阅历浅,积累少,要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入诗境、明诗意,确实不易。
小学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怎样实现语言的积累、情操的陶冶与文学修养的积淀,达成“欣赏意境,训练语言”的目标?
一、巧设游戏,竞赛识字,读通诗歌
识字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古诗教学也不例外。
由于古诗中单音词居多,“掌握汉字基本字义”往往就是掌握基本词义,因此古诗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在很多时候是与疏通词句融为一体的。
师:寻找诗人杜甫眼里的春天,我们要先穿过一个花园,花园里有含苞待放的鲜花,只要你喊对花中生字宝宝的名字,鲜花就会为你开放。
(游戏“花儿绽放”,认读生字新词。
)
师:这些生字宝宝不但有趣,还很调皮呢,看,他们脱下帽子(拼音)回到古诗中去了,你们会读这首诗吗?每人读一行,请大家认真听,争当诵读大王。
(出示诗歌投影,指名试读古诗。
)
二、显现意象,指导诵读,领悟诗情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
”这种细细咀嚼、辨识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积累运用的过程。
师:大家一边读一边想,看看你能从诗中看到哪些景物?
(生:黄鹂、柳、白鹭、青天、雪、船、门、窗。
)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能从简单的文字看到美丽的景物。
你们看到了怎样的黄鹂?
出示:( ;)的黄鹂 ;( ;)的柳树
(生:美丽、?摇可爱、?摇活泼、?摇金色、自由、欢快……)
师:黄鹂在干什么?你从哪个字知道黄鹂在叫?你们听(播放音频)——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答略)
师:看来杜甫的诗还是一幅有声音的画!平时,你看到的柳树是怎样的?是呀,绿有浓有淡,有深有浅,“翠绿”是一种怎样的绿呢?(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师:对!这种刚长出来的、嫩绿的叶子,翠生生、油亮亮的,就叫——(翠绿)。
(指导生读诗句)
师:听着小朋友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站在翠绿的柳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学生边读,师边板画。
)
师:近处,诗人看到了黄鹂、柳树;远处,诗人又看到天边怎样的白鹭?怎样的天空?
出示:( ;)的白鹭 ;( ;)的天空
(生:自由自在、美丽、可爱、蓝蓝、无边无际、蔚蓝、高远、宽广……)
师:诗中说什么样的天?在这首古诗中,青就是——(蓝色的意思)。
师:多美的画面呀,诗人看到了?摇?摇?摇 ; ; ?摇?摇。
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了?摇?摇?摇 ; ; ;?摇?摇。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画。
)
结合有“色”的语言和简笔画再现的意象,将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感悟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美丽画面,进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为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读好诗歌、积累词语、运用说句的练习,增强对诗句的理解拉开序幕。
三、深入情境,画中找诗,感悟精髓
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通俗易懂的诗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诗句想画面”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理解的字和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中找诗”来理解。
师:在远空之下,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怎样的雪?诗中是怎样说的?(生答略)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著名的西岭雪山……这就是——(千秋雪)。
师: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双手,来圈一个小“窗户”,一个小小的取景框。
用你的取景框对着西岭雪山(图片)。
看,这雄伟、壮观的雪景就镶嵌在我们的取景框中了。
这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师:来,把我们的镜头从远处拉到近处。
你的镜头里又出现了什么景物?
生:门泊东吴万里船。
(老师简笔画船)
师:谁能用“泊”组词?(板:漂泊、停泊、湖泊)
师(指着“湖泊”一词):这是个多音字,湖泊,应读pō。
课文中的“泊”字应读bó;漂泊一般是指人在外流浪。
诗句中“泊”的意思是三个词中的哪一个呢?
师:你们知道这船是从哪来的?——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杜甫诗中的这幅画,不但有声有色……春天到了,细长的柳枝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停着从东吴而来的船只,真是一幅祥和、动人的春景图!
(男女生分句诵读全诗)
师: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看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春天画卷。
杜甫的诗中还不止刚才看到的画面,展开你们的联想,说说你仿佛还看到哪些景色?
出示课件: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 ;),桃花( ;),杜鹃花( ;)……这真是( ; ;)的春天!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图片与简笔画,让学生以双手手指合成“取景框”……从而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练说训练中,教师采用先集中思维,描绘诗意给学生提供说话“样本”,后发散思维,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自由练说更多的“春景”,不仅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立体式地把握诗词的内涵,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师:杜甫的诗不仅是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画,还是一首对子歌。
诗里面藏着许多对子,想和老师就这首诗来玩对对子的游戏吗?
……
师:好诗需要好音乐来配,现在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一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样怀着愉快的心情,一道欣赏这美丽的景象,读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播音乐,示画面,生诵读。
)
师:小朋友,学了杜甫的这首七言《绝句》,你们想说点儿什么吗?
(生自由说)
师:杜甫还写了一首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五言“绝句”。
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学生自由诵读,齐读。
)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认真书写生字。
最后别忘了告诉学生,在经历成长和生活沉淀之后,再听黄鹂鸣叫,再看白鹭翻飞,再轻诵品味,你们便会惊觉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样,古诗教学也会入诗入画:千秋雪孕浩然水,万里船竞方尺台。
(作者单位: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