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
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
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
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非常广泛的话题,包含了诸多方面。
从传统价值观、饮食习惯,到社交礼仪、教育方式,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就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浅谈。
中西方的传统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传统观念上有着不同的重视点。
在中国,家庭观念非常重要,传统中强调“三纲五常”,即男女有别,父慈子孝,夫妻和顺,兄弟友爱,君臣忠义。
而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被更为崇尚,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
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注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在饮食习惯上,中西方文化也存在着差异。
中餐讲究五味调和、色香味美,重视食物的营养与烹饪技巧。
中国人通常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并喜欢吃大鱼大肉,坚持把饭菜当成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西方文化中,主食以面包和肉类为主,注重荤素搭配,更为注重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在社交礼仪上,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
在中国,人们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重视交际礼仪,比如礼貌用语、尊称、礼物等。
而在西方社会,尽管礼仪也是重要的,但更强调个体间的平等和自由表达。
西方人常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注重个人空间,并且普遍不太重视礼物的赠送。
在教育方式上,中西方文化差异也非常明显。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应试教育和纪律性,强调学生服从教师的权威。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个人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西方教育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中西方文化差异涵盖了传统价值观念、饮食习惯、社交礼仪和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相信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更好的融合和发展。
中西方文化差异简谈
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力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精神的超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同时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更倾向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受基督教影响深远,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他们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人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属性。
以“爱”为社会核心,属于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
二、中西方思想观差异①人生观、利益观相对于个人权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但却容易忽视个体利益,经常委曲求全,将回报寄托在来生和后代,牺牲自我。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
②科学观在科学方面,中国在历史上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科学技术、经验,而在探索过程中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所谓的“古人云”和“有关专家”的思维,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且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在对科学经验的传递上注重于家族传承和行业保密,凡事留一手,缺乏与众分享、交流的勇气。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发展。
③民主、法制观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在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基本都是封建集中制的不断加强,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在对行为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欲望,讲究克己复礼,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原因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有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主要源自于历史、独特的价值观和哲学观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路径。
下面将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主要原因。
首先,历史因素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方分别源于东方古代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历史传承和演变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特点。
中东古代文明注重理性、多元和和谐,强调道德伦理和家族关系,并形成了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仁爱”文化。
而希腊罗马文明则注重自由、个人主义和客观知识,强调个体之间的平等和自治,形成了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为代表的“理性”文化。
这些历史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西方文化差异。
其次,价值观和哲学观的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之一、中西方在关于个人与集体、自由与权威、信仰与理性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所不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表达自我,倡导个人主义,而东方文化更强调个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此外,中西方文化对于自由和权威的认识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东方文化注重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强调个体应服从集体和权威。
此外,中西方对于宗教和信仰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东方注重信仰和宗教的含义,而西方文化在其中一种程度上注重理性和科学的观点,相对较少关注宗教。
最后,社会发展路径的不同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社会的演进路径和过程不尽相同,导致不同的文化产生和发展。
西方社会在中世纪后逐渐走向现代化,重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个人主义、民主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文化。
而东方社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模式,强调家族、社群和等级的重要性。
虽然现代化进程正在改变东方社会的一些传统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但东方文化仍然反映出传统社会的其中一种特点和特色。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
1.宗教信仰: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宗教信仰。
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而中国的主要宗教是儒家道教和佛教,这些宗教强调的是集体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2.价值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是价值观的核心。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家庭和传统价值观更重要。
3.教育: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而中国教育重视纪律和记忆,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
4.礼仪:中国和西方的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而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尊重。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5.家庭观念:中国和西方文化对家庭的看法也有差异。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的核心,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和父母的地位。
而在西方,个人独立和自主性较为重要,家庭更多是一个相互支持的单位。
6.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西方人通常会尽量按时完成任务,而中国人对时间可能会更加灵活,他们注重与人的交流和关系。
7.食物和饮食习惯: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荤素搭配,重视米饭和粥类食品。
而西方人更强调肉类和面食,蔬菜和主食的比例可能较低。
8.婚姻观念:中西方文化对婚姻的看法也有差异。
中国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家庭的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在西方,个人选择和幸福感更重要,婚姻更多是两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教育、礼仪、家庭观念、时间观念、食物和饮食习惯以及婚姻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也是两种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的产物。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一、xx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xx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免费)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资料一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
“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
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
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
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
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
Aggressive 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探讨。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社会结构、价值观、教育、沟通和礼仪等方面。
首先,中西方在社会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而中国社会则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家庭和社会的利益被视为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的因素。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决策、组织和合作方面的不同方式。
其次,中西方在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倾向于重视个人权利、个人创造力和世俗成功。
中国文化则注重传统、家庭和社会责任,尊重长辈和权威。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个人目标、成功标准和道德观念上的差异。
再次,中西方在教育方面有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性。
中国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的表现。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学习方法和教育价值观上的差异。
此外,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而坦率的表达,鼓励个体在沟通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个性。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偏向于间接而含蓄的表达,注重面子和避免冲突。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沟通风格、表达方式和非语言交流上的差异。
最后,中西方的礼仪和礼节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时间,倾向于直接、简洁而轻松的交流方式。
中国文化则注重尊重和尊严,倾向于客套和繁复的交流方式。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交往方式、礼节规范和社交习惯上的差异。
总体而言,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多维度的,包括社会结构、价值观、教育、沟通和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历史、宗教、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敛性与开放性1.中西方内敛性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体现我们中国人要向对方表达意见时往往比较含蓄、内敛,而西方人则会直接地说出来。
举个比较生动的例子吧,一邻居夜晚唱歌的声音很大打扰大家睡觉,他的中国邻居就会去敲门然后委婉地说:我也不睡觉,来听你唱歌。
而他的外国邻居则会开门见山地说:对不起,你的歌声太大打扰我们睡觉了,请你小声一点。
这样对比看来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直接和开放显而易见。
2.中西方内敛型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园林建筑风格上的体现中国在园林建筑风格上贵曲折,讲究步换景移,忌一览无余,如苏州园林就以盘环曲折闻名世界,中国人普遍喜欢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美。
而西方建筑则多是拔地而起,直率张扬,注重表现自我,如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建筑,典型代表是德国科隆大教堂。
3.中西方内敛型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文学上的体现中国文学在表达上也是重含蓄,忌直露,以淡为美。
而西方则比较奔放,会很直接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感情激越为胜。
这方面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待爱情题材的诗歌上。
中国诗人描写爱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始终不把那种爱表达出来,而西方诗人会高喊你是我的太阳,爱情之火烧得我浑身焦灼。
这种直言不讳是中国人很难接受的,产生差异的实质在于彼此的审美取向不同。
也正因为如此本文由收集整理,当我们把某些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翻译成英语时往往会狼狈不堪。
因为要把那些含蓄深藏的情感一一挖出来,数明白,不免显得有些奇怪和唐突。
二.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象概括性与实证严谨性1.中西方形象概括性与实证严谨性的文化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我们中国人说话一般都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比如我们见面打招呼时常说:吃了吗?还有如你来了,我走看看吧等简练的语言都反映出中国文化重视思想意念的心领神会,不强求语言形式,注重直观感受和形象概括。
相对来说,西方的语言就较为严谨,例如这个英文句子If you're stuck with someone and feeling tongue-tied,console yourself by remembering that the other person may be feeling as agonized as you.,乍一看语言表达比较繁琐,要一层层分析才能明白意思,反映了西方文化在语言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严谨性。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习俗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
中西方在历史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明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重视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成就,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明历史悠久,重视家族和社会的稳定,强调家族集体利益,个人的成就相对较少被重视。
这种历史观念的差异使得中西方人在对待历史和传统价值时有着不同的态度。
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西方主要信奉基督教,重视个人与上帝的关系,注重信仰的个人体验和个体的灵魂救赎,更注重个人的永生和来世的无尽。
而中国的传统宗教主要是儒教、道教和佛教,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和人伦道德,注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强调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宗教信仰的差异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
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个人利益和快乐,重视个人的成就和荣誉。
而中国传统文化则重视集体主义和社会秩序,注重家庭和社会团体的利益,重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强调和谐与稳定。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在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中西方在节庆习俗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西方的节庆习俗丰富多彩,如圣诞节、复活节等,强调家庭团聚、个人快乐和消费文化。
而中国的传统节庆习俗则更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团结,重视祭祀祖先、传统礼仪和文化传承,强调对家庭和传统的尊重和重视。
这种节庆习俗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在家庭观念、社交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深层次的,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习俗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文化交流和对话的重要基础。
我们应该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和尊重,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跨文化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相互理解的方法
跨文化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相互理解的方法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中,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和重要。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的一些主要差异,并提供一些方法来促进中西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1. 社会价值观念•中西方对个人与集体的态度不同:西方更注重个人自由、独立与权利,而中国更强调集体利益和家庭观念。
•中西方对时间观念的看法不同:西方更注重效率和准时性,而中国更强调以人为本和灵活性。
2. 沟通方式•表达方式不同:中国人倾向于使用间接方式传达信息,而西方人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意思。
•面子观念与尊卑等级制度:中国重视面子观念并遵循尊卑等级制度,而西方则更注重平等和个人尊严。
3. 社交习惯•礼仪和礼节:中西方在社交场合的礼仪和行为规范上存在差异,例如礼物的选取和赠送方式等。
•对待个人空间的观念:中国人对私人空间有较高的要求,而西方则对公共空间的使用较为宽松。
三、相互理解的方法1. 尊重和包容尊重对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是建立跨文化理解的基础。
我们需要意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在交流中要保持开放心态,接纳并尊重不同观点。
2. 学习文化知识深入了解对方文化是加深中西方之间相互理解的关键。
通过学习对方语言、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3. 建立良好沟通渠道有效沟通是跨文化交流成功的关键。
具体来说,要充分利用适当的沟通工具,如语言翻译程序、身体语言等,并确保信息传达准确。
4. 注重非语言交流除了语言,非语言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接触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5. 尝试文化融合在跨文化交流中,宽容和包容是关键。
尝试融合两种文化的元素,并创造新的共同体验,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四、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潜在地会导致沟通障碍和误解,但通过尊重、学习、良好沟通渠道、非语言交流以及文化融合等方法可以促进中西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2)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正是其体现。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
以“爱”为社会核心。
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西方文化的发展态势不同中国文化中整体上来看,属于一种静态文化、一种家国文化。
由于中国所处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给予了人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生产的环境,所以,这种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条件便使家族发展的很快,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流动,就容易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
家族繁衍、代代相传,家族纽带越来越复杂,尊老和祭祖现象就必然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产生,家族观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了。
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叫家国,因为,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仅仅是规模上的差别。
于此,这种静态文化和家国文化直接促成了中国仁、孝、礼、信为核心的贵和尚中的中庸思想。
而西方文化则属于一种动态文化、一种斗争文化。
西方文化三大起源(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均源自地中海沿岸,西方的地理环境、气候促成了流动性较强的文化。
并直接促使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薄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得以发展传承,由此产生的竞争意识、斗争文化更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二、中西方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儒家给中国人提供的价值观念,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支持下,逐步转变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人生信念。
中西方文化差异(通用25篇)
中西方文化差异(通用25篇)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概念介绍文化差异即是指因地区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
霍夫斯坦特认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不同的群体、区域或国家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可分为五个维度: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避免(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男性度与女性度(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T erm Orientation versus short-term orientation)。
中西方文化差异(通用25篇)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通用2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中西方文化差异1对于中西文化,在具体事例上,我们不免会发现许多差异之处,例如:别人赞扬时,中国人谦虚西方人感激;做饭做事,西方人总是弄清几斤几两几时几刻,中国人多用少许、片刻之类的词;餐桌上,中国人劝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则尊重客人个人权益,不督促不强求;烹饪上,中国人注重色香味等菜肴的形式美感,西方人更多注重食物的营养;中国人吃饭时围成一桌共同吃,西方人则将食物分成每人一份;美术上,西方人求真,中国人求神;等等。
中国人实践含蕴理性西方人理性指导实践。
所谓理性,指人用正常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思考后做选择,能够说理性就是逻辑在具体事物上的应用。
而逻辑的总结在于我们先验的思维本事和经验的总结。
实践是广义的行为和做事。
大致的,理性指导实践要求西方人凡事以事实为重,以逻辑为准则,以概念为单位,一个体为本;实践含蕴理性要求中国人凡事以和气为重,以实际具体情景为准,以感性认识为美。
中西方差异
由于美国的现代文化没有成熟的标准,常常会走向偏激。一面是基督徒祈祷上帝赐予人们善良的美德,一面是大大小小的骗局层出不穷;一面是西装革履上下班的人流,一面是裸体的游行队伍;一面是热爱家庭的夫妻在忙忙碌碌,一面是同性恋者在举办婚礼……前者是一个美国,后者是又一个美国。前者是传统的美国,后者是现代的美国。
美国的根系不在美洲,而在西欧。美国文化主要是从英国移植的现代文化,由于历史短暂,没有丰富的历史宝藏可挖,但这个缺点同时也是优点,美国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可以轻装前进。美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没有文化积淀,也没有国家基础,所以美国政权缺少稳固性。美国人是直接进入现代社会的,可以完全按照现代的生产方式发展经济,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照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所谓直销模式就是建立在商业化之上的赤裸裸的利益关系。美国发达的市场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但是,由于历史悠久,中国文化的积淀中难免会有一些糟粕,就像参天大树难免会有一些枯枝败叶一样。例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等等,就是消极的、保守的思想观念,而且至今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基础,对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演进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关系盘根错节,一个家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且又散布在全国各地。如果不能对传统文化加以剖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会成为历史的包袱。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发掘其中符合现实需要,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内容,剔除其中落后的、腐朽的因素,是我们继续前进必须做好的一门功课。
中美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性。
中国文化有着50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的岁月蕴藏着无尽的财富,中华民族文化是一座开掘不尽的富矿。文化同名胜古迹一样,时间愈久远愈有价值,就像一棵千年古树根深叶茂,一切现代文明都可以在这棵大树上嫁接生成。望着这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你会为她的苍劲美丽而折服。
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问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问题一、社交习惯差异在社交习惯上,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人更注重礼仪和情感交流,而西方人则更注重直率和实际。
这种差异在交往过程中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例如,中国人可能会对西方人的直率感到不舒服,而西方人可能会误解中国人的客气和谦虚。
二、价值观与道德观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人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观念。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处理问题时产生分歧,例如在家庭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
三、教育理念和方法差异中西方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强调规范和纪律,而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强调启发和引导。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四、语言与沟通方式差异中西方语言与沟通方式的差异也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中文表达方式较为婉转和含蓄,而英文表达方式则较为直率和明确。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信息传递和理解上出现误差,影响交流的顺利进行。
五、法律观念与制度差异中西方法律观念和制度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法律体系更加注重人情和传统习俗,而西方法律体系则更加注重理性和规则。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处理法律问题时产生分歧和矛盾。
六、餐桌礼仪与饮食文化差异中西方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餐桌礼仪注重谦逊和礼让,而西方餐桌礼仪则更加注重自由和个性化。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餐饮过程中出现误解和不适应。
七、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差异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强调“仁义礼智信”,而西方文化则受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影响较大,强调个性和自由。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信仰、道德等方面产生分歧和冲突。
八、艺术审美与表现形式差异中西方艺术审美和表现形式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艺术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强调形象与神似相结合,而西方艺术则更加注重形式和结构,强调形象与实体的表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首先,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中西方的价值观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分别是“人情关系”和“个人价值”。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注重人际关系和群体利益,重视和谐、共同体、安定和顺从的价值观;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自由、独立、个性和竞争的价值观。
这种差异影响了人们对待权威、个人自由、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态度和做法。
其次,社会习俗的差异。
中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仪、饮食、婚姻和丧葬等方面。
中西方的礼仪观念和习俗差异巨大。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注重礼仪,尊重长辈,强调面子和名誉,礼节较为繁琐;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平等和直接沟通,礼节相对简单。
在饮食方面,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中西方人对于吃的方式、食物的属性、餐桌文化等都有不同的认知和看法。
婚姻与家庭观念也存在较大差异,中西方强调的是家族与个体的不同,个人选择和家庭结构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婚姻观念。
丧葬习俗方面,中西方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东方文化中善后事宜秉承着厚葬重礼的观念,注重祭拜传统,而西方文化则强调节俭与简单。
再次,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的生活方式差异体现在休闲方式、时间观念和居住方式等方面。
西方人注重休闲和娱乐,相对较为开放和自由。
他们喜欢户外活动,注重个人的兴趣和娱乐活动,鼓励个人发展和创造。
而东方人则注重工作和养家糊口,强调孝顺和家庭责任,相对较为拘谨和安于现状。
在时间观念方面,西方人注重效率和准时,善于时间管理,而东方人则注重精力与事件关联,强调“时机的把握”。
在居住方式方面,西方人更多选择独立的住宅,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的隐私,而东方人多选择与家人同住或聚居在一起,注重家庭的凝聚力和人际关系。
最后,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决策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
西方文化发展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思维,强调因果关系,追求事实和证据,注重个人的观点和权利。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比较,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社交礼仪:中西方的社交礼仪差异较大,比如在西方,人们经常用握手来问候和告别,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用鞠躬或行礼来表示尊重和敬意。
2. 风俗习惯:中西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西方,人们吃饭时会用刀叉,而在中国,人们则使用筷子;西方国家的圣诞、复活节等节日在中国并不普及。
3. 教育观念:中西方的教育观念也不同,比如在西方国家,注重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中国,则更注重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
4. 宗教信仰: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也有差异,西方国家基督教是主流宗教,而在中国则有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
5. 思维方式: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比如西方强调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东方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细节把握。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差异存在于社交礼仪、风俗习惯、教育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需要更深入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等因素造成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主要方面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观念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差异是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看法。
西方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性,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华文化则强调集体的利益和团结,追求和谐和平衡。
这种差异在社会结构、政治体制、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方面都有体现。
其次,在思维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有差异。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体现在问题解决、逻辑思维、决策方式等方面。
西方文化普遍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
而中华文化则更加注重整体思维和综合性思维,更加关注情感和人情世故。
此外,在交往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交往方式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沟通方式、人际关系和礼仪。
西方文化普遍注重直接和开放的沟通方式,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表达和公平公正。
而中华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委婉的沟通方式,更加强调尊重和谦让。
此外,在人际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体的权利和独立性,而中华文化更加注重团体和家族的关系。
在礼仪方面,中华文化中注重的礼仪多是以尊长、敬长为核心,而西方文化中注重的礼仪则更多是以个体的尊重和社交礼节为核心。
最后,在艺术和文学方面中西方文化也有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艺术和文学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西方文化普遍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自由创作,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多元性。
而中华文化更加注重整体的和谐和辞章之美,强调意境和象征性。
这种差异在绘画、音乐、舞蹈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等因素所造成的。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艺术文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和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合作,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资料一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
“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
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
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
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
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
Aggressive 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
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在不相同。
如lo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
“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
“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
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
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姜还是老的辣”。
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
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
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
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
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
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
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的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
又如,英美人忌讳莫深的fat一词,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而且反感。
说到fatmeat(肥肉)多半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该扔掉的废物。
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胖嘟嘟”“胖乎乎”,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男子说fat有“发福”之义,对成年女子讲fat有“丰满”之义,都有赞美恭维之意。
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种东西是块“肥肉”或某差使是个“肥缺”的话语,言下之意是不可多得的东西或是求之不得的位置。
中国人不但不讨厌fat,而且对其赞美有加。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影,看法大相径庭。
中国人蔑视狗,因而有“走狗”“狗腿子”“狗东西”“赖皮狗”“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说法。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不鲜,并把人比作狗。
如aluckdog(幸运儿),love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as a dog.。
“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除了表现在价值观,习俗差异等外,还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的不同有关。
1、生存环境方面:语文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lv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2、宗教信仰方面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语言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狱吧)这样的诅咒。
3、历史典故方面英汉两种语文中有大量的由历史典故形成的。
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
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
英语中Achilles’heel(唯一致使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西方有诸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所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作为中学阶段的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能力的教学,特别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对待。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称呼语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 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
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Mrs.等。
2、感谢和答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
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 Your skirt looks nice. B: Thank you.4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 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Mrs Read?” “Ah,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