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营与国内营销以爱华公司为例
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 10页
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DOC 页)10.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以爱华公司为例一研究对象和课题爱华公司是以经营音响产品为中心的家电(AV)专业企业。
爱华1,制造和销售麦克风。
50年年代末,进入收音机和录音成立于1951机领域。
特别在64年2月开发出日本国内最早的盒式磁带录音机,成为该领域的先导企业。
78年开始进入立体声音响领域,向市场推出小型组合音响“TP-S30”。
在80年代以后,经营范围开始多角化。
81年进入家用VTR领域,85年进入计算机通信用MODEM领域,94年进入生活关联产品领域。
但是,音响产品仍然是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占有绝大部分的营业收入。
如表1所示,爱华从80年代后期以来,成为全球性经营企业,实现了企业的高度成长。
爱华的销售额在87年为718亿日元,此后持续每年增加,到97年达到3164亿日元,增加了4.4倍。
在97年,爱华的出口比率为83.6%,海外生产比率为89.5%,是日本家电企业中积极推进当地化和全球化的企业,实现了全球性经营。
爱华的高度成长在日本家电行业倍受注目。
表1:爱华的基本数据1年成为索尼的子公司,但维持独立经营。
1959爱华在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
在日本国内音响市场,爱华实施以低价格为中心的营销战略,主力产品小型音响的市场份额从87~91年间大约6~7%一举增加到92年的20.3%,首次居于领先地位。
现在仍然保持市场份额第1的地位。
在98年,爱华的小型组合音响的市场份额为30%,CD型收录机的份额为32%,小型随身听音响份额为34%,在这3个领域都处于2。
可以说通过低价格战略扩大市场份额和维持市场份额是领先地位爱华销售额和利润增加的最大要因。
但是,带来利润的低价格战略成2《周刊钻石》3。
“成本优势的战略价值功的前提条件是成本优势的形成和持续维持就在于必须具有持续性。
如果带来成本优势的源泉是竞争对手很难模4。
那么,在竞争异仿的源泉的话,则这种成本优势是可以持续的”常激烈的日本音响市场,爱华的成本竞争优势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在这么长的时间维持成本优势的;同时,爱华是如何实施以低价格为中心的营销战略的,这种营销战略成立的基础条件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本论文的目的。
市场营销在跨国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在跨国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市场营销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跨国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案例为例,探讨市场营销在跨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1.惠普:从全球品牌到本土化营销策略惠普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身品牌。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惠普意识到全球化品牌形象无法完全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他们采取了本土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惠普在中国市场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
基于这些信息,惠普为中国市场开发了专门的产品线,满足中国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和功能性需求的特点。
其次,惠普与中国本土公司合作,在市场推广和广告活动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元素,增强品牌的亲和力。
最后,惠普加强了与中国的分销渠道合作,通过与中国企业共同开展市场拓展,提高销售网络的覆盖率。
这一本土化的市场营销策略使得惠普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惠普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不断增长,并且品牌在中国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也显著提高。
2.可口可乐:个性化营销的成功实践可口可乐作为全球知名饮料品牌,一直致力于在各个市场中进行个性化的市场营销。
以可口可乐在日本市场的成功实践为例,探讨其个性化营销策略的运用。
在日本市场,可口可乐意识到年轻人群对于新奇和个性化的追求,因此他们推出了许多与日本本土文化和时尚元素相结合的定制化产品和广告活动。
例如,他们与日本的卡通形象合作推出限定版可乐罐,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力。
此外,可口可乐还通过与日本当地艺人和音乐人的合作,在广告中融入了流行元素,与年轻人的审美口味更好地契合。
通过这些个性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可口可乐在日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销售额显著增长,品牌形象在年轻一代中更加深入人心。
3.苹果:创新营销打造全球品牌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苹果一直以其创新的产品和独特的营销策略而闻名。
苹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在跨国市场中的市场营销实践。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华为案例分析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一、华为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一)华为公司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 年成立于中国深圳。
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40 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 强中的 45 家及全球1/3 的人口。
(二)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从华为的产品性质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济与贸易行为,国际营销脱离不了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
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局势,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条约,公约及协定等,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营销时,面临不同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是缩影考虑的因素差异较大。
鉴于此,华为在从事国际营销时,在全面了解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后,采取了以下措施:(1)寻求当地的合作者,利用当地合作者在东道国的关系和影响,增进企业对东道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减少政治风险。
(2)政府搭台—跟着外交路线走(3)借助融资伙伴的力量2、文化环境分析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已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因素。
华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管理:(1)实施本土化策略(2)文化规避策略(3)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三)华为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华为国际化采取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
华为的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
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创建起来的。
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场,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稿件.doc
华为案例分析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一、华为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一)华为公司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
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二)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从华为的产品性质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济与贸易行为,国际营销脱离不了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
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局势,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条约,公约及协定等,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营销时,面临不同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是缩影考虑的因素差异较大。
鉴于此,华为在从事国际营销时,在全面了解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后,采取了以下措施:(1)寻求当地的合作者,利用当地合作者在东道国的关系和影响,增进企业对东道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减少政治风险。
(2)政府搭台—跟着外交路线走(3)借助融资伙伴的力量2、文化环境分析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已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因素。
华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管理:(1)实施本土化策略(2)文化规避策略(3)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三)华为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华为国际化采取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
华为的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
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创建起来的。
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场,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案例
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案例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拓展到全球范围。
全球经营和国内市场营销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探讨全球经营和国内市场营销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策略和挑战。
案例一:苹果公司苹果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全球经营战略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苹果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零售店和在线销售渠道,成功进入全球市场。
然而,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中,苹果公司采用了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
在美国市场,苹果公司注重品牌形象和创新,通过全球知名的广告宣传和独特的产品设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同时,苹果公司还与运营商合作,提供专属优惠和服务,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力。
在中国市场,苹果公司采用了更多的本土化策略。
例如,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苹果公司推出了红色款式的iPhone,并与中国娱乐明星合作进行推广。
此外,苹果公司还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支付宝等本地支付方式,以方便消费者购买产品。
这些全球经营和国内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使得苹果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案例二: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生产商之一,其全球经营和国内市场营销策略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全球范围内,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建立强大的分销网络和广告宣传,将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中,根据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进行产品包装和口味的调整。
例如,在亚洲市场,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各种口味独特的饮料,如绿茶口味和芒果口味,以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
然而,在国内市场,可口可乐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与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市场占有率相比,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相对较低。
为了提升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可口可乐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公司与中国篮球协会合作,赞助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并签下了多位中国球星作为品牌代言人。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推出了不同的产品包装和口味,以吸引中国消费者。
案例三:亚马逊公司亚马逊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其全球经营和国内市场营销策略也有其独特之处。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资料.doc
华为案例分析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一、华为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一)华为公司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
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二)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从华为的产品性质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济与贸易行为,国际营销脱离不了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
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局势,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条约,公约及协定等,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营销时,面临不同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是缩影考虑的因素差异较大。
鉴于此,华为在从事国际营销时,在全面了解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后,采取了以下措施:(1)寻求当地的合作者,利用当地合作者在东道国的关系和影响,增进企业对东道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减少政治风险。
(2)政府搭台—跟着外交路线走(3)借助融资伙伴的力量2、文化环境分析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已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因素。
华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管理:(1)实施本土化策略(2)文化规避策略(3)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三)华为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华为国际化采取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
华为的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
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创建起来的。
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场,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国际市场营销推广策略案例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推广策略案例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推广策略来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推广案例,探讨其背后的策略,以期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提供借鉴。
案例分析的对象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运动品牌公司,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
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是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推广策略。
该公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首先,该公司深入研究中国市场的文化背景和消费者需求。
他们了解到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注重品牌形象和价值观的契合。
因此,该公司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产品设计和营销活动中,以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和文化需求。
其次,该公司在推广过程中注重与中国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
他们与中国知名体育明星签约代言,并与当地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
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该公司有效地提高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该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
他们在中国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与品牌相关的内容和活动,与消费者进行互动。
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该公司有效地提升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曝光度。
最后,该公司注重产品创新和质量控制。
他们不断推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这使得他们在中国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进一步推动了品牌的发展。
综上所述,该公司通过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以及注重产品创新和质量控制等策略,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
这个案例向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国际市场上,了解当地文化和消费者需求,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注重产品创新和质量控制,都是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只有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营销推广策略,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
华为国际化经营案例分析
华为国际化经营案例分析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和差不多1个月时间的沉淀和补充,我们理解的华为营销攻伐之道渐渐浮出水面。
虽然华为总裁任正非“国际化营销拒绝机会主义”声犹在耳,但对华为磕磕绊绊走过的国际化道路,如果不能“做”而论道昭示后来者,就必然会有更多的“机会主义分子”型号的中国企业倒毙在“想当然”国际化的道路上,而这些中国企业,在倒毙之前,确是吸吮过本土市场很多“机会主义”甘露,又做惯了“山大王”的。
10多年以来,无论对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客户和政要,华为几乎都在沿用“请进来”的老招数尝试建立品牌美誉度。
在“技术牌”背后,华为营销的能力,也正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但这种被忽视和被掩盖,华为人不但不在意,相反似乎乐享其成。
“以我对任总观念的理解,华为重视技术研发无非是把营销环节前移到产品走下生产线之前。
华为常常抽调10%的研发人员到客户中去,营销的工作早就做在前边了!至于科特勒的学问,我们的营销人员也规定要学习,还要考试的。
”负责华为海外营销的李杰说。
多年来,华为的本土营销术,所谓“土狼战术”,虽然盛名在外,但多是未闻其详。
原因是什么呢?任正非虽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每有所悟,都能风靡一时,但对“营销”却几乎从未置喙。
——正因为如此,传说中任正非给某业务报告批示“搞,搞掂,一定搞掂”,几乎代表了外界所能了解到的关于华为营销的全部。
华为业务员对业务订单的情有独锺和死缠烂打,对客户方面实权人物关怀的无微不至,及对与中国电信各级运营商建立利益同盟关系的深刻领悟,在“搞,搞掂,一定搞掂”的“七字”方针指导下,不仅业绩突出,最关键的是建立了一支善于打硬仗的业务队伍。
但是,在1996年任正非居安思危,决定掉转枪口对准国际化市场之后,这支屡屡攻城拔寨的业务队伍也曾多次遭遇极度难堪的局面。
在1999年之前,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几近颗粒无收。
在国内市场倚为奇技,屡屡攻城拔寨的“土狼战术”,到了异国他乡,沦落到连续几个月“客户是谁,客户在哪里,标书如何投”都没整明白的地步。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华为案例分析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一、华为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一)华为公司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
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二)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从华为的产品性质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济与贸易行为,国际营销脱离不了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局势,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条约,公约及协定等,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营销时,面临不同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是缩影考虑的因素差异较大.鉴于此,华为在从事国际营销时,在全面了解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后,采取了以下措施:(1)寻求当地的合作者,利用当地合作者在东道国的关系和影响,增进企业对东道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减少政治风险。
(2)政府搭台—跟着外交路线走(3)借助融资伙伴的力量2、文化环境分析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已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因素。
华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管理:(1)实施本土化策略(2)文化规避策略(3)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三)华为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华为国际化采取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华为的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创建起来的。
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场,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案例
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案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进军国际市场来扩大业务规模和提高竞争力。
然而,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存在差异,全球经营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在国内市场实施的市场营销策略可能不适用于国际市场。
下面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之间的差异。
以电子消费品巨头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享有高度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然而,苹果公司在国际市场的销售策略与其在国内市场略有不同。
在国内市场,苹果公司主要通过线下实体店和电商平台来销售产品,同时注重品牌宣传和广告投放。
消费者可以通过实体店试用产品,并咨询售货员的建议,从而提高购买决策的信心。
而在国际市场,苹果公司采用了不同的营销策略。
首先,由于苹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较高,公司通过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合作,以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
其次,苹果公司重视在线销售渠道,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最后,苹果公司注重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
例如,在中国市场,苹果公司推出了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特别版产品和服务,以迎合当地市场的偏好和需求。
此外,全球经营还面临着跨文化沟通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喜好有所不同。
因此,苹果公司在推广和营销产品时需要考虑到当地文化和习俗的差异。
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了红色版iPhone以迎合中国消费者对红色的喜好和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际市场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与国内市场存在不同,因此营销策略需要进行调整。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球经营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差异,以确保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的差异不仅体现在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策略上,还涉及到产品定价、品牌定位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国际营销法律环境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化妆品行业作为快消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化妆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尤为亮眼。
然而,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法律环境的挑战。
本文将以中国某知名化妆品企业在欧盟市场的案例为例,分析其面临的国际营销法律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案例背景某知名中国化妆品企业(以下简称“中国企业”)成立于2000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化妆品市场的领军企业。
近年来,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市场,尤其是欧盟地区。
然而,在进入欧盟市场初期,企业就遭遇了一系列法律环境方面的挑战。
二、面临的国际营销法律环境问题1. 产品安全法规差异欧盟对化妆品的安全标准要求极高,其法规体系以《化妆品法规》(Cosmetics Regulation)为核心。
与我国化妆品法规相比,欧盟法规对原料、产品配方、产品标签、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
例如,欧盟法规要求化妆品中不得添加禁用物质,且对部分物质的使用量有严格的限制。
2. 环保法规限制欧盟对化妆品包装的环保要求也非常严格。
例如,欧盟法规要求化妆品包装必须可回收,且对包装材料的使用量有明确的限制。
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其产品包装材料在环保方面的要求远低于欧盟标准。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欧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非常完善,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欧盟法规要求企业在广告宣传中不得夸大产品功效,不得误导消费者。
此外,欧盟还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
4. 进口关税与配额限制欧盟对化妆品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度,对部分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此外,欧盟还对部分产品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这对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三、应对策略1. 加强法规研究,确保合规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后,首先应加强对欧盟化妆品法规的研究,确保产品符合法规要求。
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法规进行解读,并根据法规要求对产品进行整改。
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以爱华公司为例
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以爱华公司为例
胡左浩
【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
【年(卷),期】2002(016)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爱华公司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经营活动和国内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认为通过低价格进行竞争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一条道路,但低价格市场渗透战略必须以形成和维持成本竞争优势为基础,而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与特定的优势源泉相联系.成本优势并不能直接带来优良的经营效果,在成本优势与良好经营效果之间需要市场营销起桥梁作用.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胡左浩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7
【相关文献】
1.国有上市公司利润分配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建构——以钢铁行业为例 [J], 陈少晖;朱珍
2.利润分配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完善——以辽宁省国有上市公司为例 [J], 姜硕;李呈
3.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的市场营销r——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 [J], 苏妮
4.公司内本地生产与公司内垂直专业化——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生产组织形式选
择研究 [J], 蔡小勇
5.深圳市爱华尚珠宝有限公司——爱华尚HWSA:匠心经典,做琥珀文化的传承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的环境。
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真正的全球市场开始出现。
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他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
他们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战略调整之一,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
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首先把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
随后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
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
全球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战略调整之二,打造全球产业链。
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
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及90年代东欧和俄国经济体制转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这些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组装基地。
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
随着制造业务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开始把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
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
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
因此,跨国公司建立全球产业链对于其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外包吸纳整合全球人力资源。
由于全球市场迅速形成和急剧扩大,跨国公司为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必然要从外部获得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把产业链各个环节转移到这些环节最适宜的国家和地区。
国际市场营销学 中国手机品牌海外宣传方式案例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学中国手机品牌海外宣传方式案例分析对于中国手机品牌要想在海外市场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且获得发展,没有品牌支持是不可能的,比如华为公司“放长线,钓大鱼”,采取“高质低价”的销售策略,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进入外卖市场初期,华为采取新产品低价策略,推出的华为荣耀系列手机跟Ascend G系列的手机,定价在1000元-2500元之间,利用消费者的求廉动机迅速打开并占领市场,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同时它的高性价比也迅速的赢得了中低端消费群体的认可,品牌关注度也因此得到快速提升。
而在海外市场上,中高端用户占总消费人群的75%左右,这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是很庞大的一个比例。
根据2015年Comscore 的市场调查显示,在海外主要五个国家(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手机用户中,69%的是年龄在18-45岁的消费群体,而其中57%的人更注重手机的商务用途,所以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上的定位其实是中高端商务型智能手机,目标消费受众人群是注重手机信息处理功能的商务型人士。
因此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华为的实力逐渐雄厚,同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市场份额,这个时候华为就改变策略,采取竞争价格定价法,通过与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价格、品质等多方面的比较,再结合自己产品的特色、市场定位等各个因素,开始打破过去的固有模式,推出了定位中高端的Ascend P和Mate系列手机,定位在2900-5000元之间,面向重视性价比的高知识人群和中高收入人群。
虽然这时候与苹果、三星品牌产生了直接的竞争,但是由于华为在很多方面都拥有自己的研发技术,成本因此降低,所以在价格方面,华为手机比同样主攻中高端市场的苹果、三星等同档次的手机价格要低,占了很大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华为又根据竞争产品的价格变化,即时分析自身的原因,相应调整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
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案例
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案例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了国际市场的重要性。
国际市场营销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还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进军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个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成功营销案例,旨在通过分析该案例探讨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中取得成功,并给予其他企业一些启示和建议。
案例分析公司简介该案例中的企业是一家生产高端家电产品的公司,总部位于中国。
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起初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产品,但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该公司决定进军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国际市场选择在进军国际市场之前,该公司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最终选择了欧洲市场作为切入点。
通过对欧洲市场的调研,该公司发现欧洲消费者对高品质、创新设计和可持续性的产品有着很高的需求。
因此,该公司决定将其高端家电产品引入欧洲市场,并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提升市场份额。
产品定位与差异化竞争策略为了成功进入欧洲市场,该公司对其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和定位调整。
首先,该公司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了本地化改进,考虑到欧洲消费者对产品外观、功能和质量的不同需求。
其次,该公司加大了对环保和可持续性的投入,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这使得该公司的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具备了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和可持续性的需求。
渠道选择与市场推广为了打开欧洲市场,该公司采取了多种渠道和推广策略。
首先,该公司通过与当地连锁品牌合作,将产品引入到当地的大型零售商和电子商务平台。
其次,该公司通过参加行业展览和国际贸易展览会等活动,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该公司还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广告等数字化渠道进行市场推广,吸引潜在消费者,并增加线上销售渠道。
国际市场扩张在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后,该公司开始考虑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该公司逐步进军其他国际市场,例如北美和亚洲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经营与国内市场营销--以爱华公司为例胡左浩一研究对象和课题爱华公司是以经营音响产品为中心的家电(AV)专业企业。
爱华成立于1951年1,制造和销售麦克风。
50年代末,进入收音机和录音机领域。
特别在64年2月开发出日本国内最早的盒式磁带录音机,成为该领域的先导企业。
78年开始进入立体声音响领域,向市场推出小型组合音响“TP-S30”。
在80年代以后,经营范围开始多角化。
81年进入家用VTR领域,85年进入计算机通信用MODEM领域,94年进入生活关联产品领域。
但是,音响产品仍然是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占有绝大部分的营业收入。
如表1所示,爱华从80年代后期以来,成为全球性经营企业,实现了企业的高度成长。
爱华的销售额在87年为718亿日元,此后持续每年增加,到97年达到3164亿日元,增加了4.4倍。
在97年,爱华的出口比率为83.6%,海外生产比率为89.5%,是日本家电企业中积极推进当地化和全球化的企业,实现了全球性经营。
爱华的高度成长在日本家电行业倍受注目。
表1:爱华的基本数据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
在日本国内音响市场,爱华实施以低价格为中心的营销战略,主力产品小型音响的市场份额从87~91年间大约6~7%一举增加到92年的20.3%,首次居于领先地位。
现在仍然保持市场份额第1的地位。
在98年,爱华的小型组合音响的市场份额为30%,CD型收录机的份额为32%,小型随身听音响份额为34%,在这3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2。
可以说通过低价格战略扩大市场份额和维持市场份额是爱华销售额和利润增加的最大要因。
但是,带来利润的低价格战略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成本优势的形成和持续维持3。
“成本优势的战略价值就在于必须具有持续性。
如果带来成本优势的源泉是竞争对手很难模仿的源泉的话,则这种成本优势是可以持续的”4。
那么,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日本音响市场,爱华的成本竞争优势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在这么长的时间维持成本优势的;同时,爱华是如何实施以低价格为中心的营销战略的,这种营销战略成立的基础条件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本论文的目的。
本论文以爱华公司80年代以后的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解明爱华成本优势形成和维持的要因,同时解明爱华营销活动的展开过程和成立条件。
二成本优势形成的过程在86年的时候,由于音响产品家庭普及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以及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大幅提高,音响市场的规模达到了高点,进一步扩大成为困难。
同时,音响产品的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
例如,不仅处于成熟期的产品盒式收录机的价格大幅下降,而且,当时作为新产品的CD1爱华在1959年成为索尼的子公司,但维持独立经营。
2《周刊钻石》,1999年1月23日,101页。
3指出“如果企业实施价值活动所需的总成本少于竞争对手的总成本,则该企业就实现了成本优势”。
Porter,播放机的价格也只有3年前的3分之15。
进一步,在出口市场,85年以后的日元大幅上升,给高出口比率的音响行业重大的打击。
例如,86年音响产品出口额为9637亿日元,只有上一年的81.52%。
音响市场的萧条,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日元对美元升值等因素给音响制造企业以及大企业的音响制造部门深刻的影响。
对于爱华来说,除了前面提到的共同影响因素以外,还有它特有的因素。
即VHS制式与BETA 制式竞争余波的影响。
爱华从81年以来,以OEM生产形式向母公司索尼提供BETA制式的VTR 产品。
曾经达到月产超过2万台的记录,一度成为爱华的主要业务领域。
但是,随着VTR的制式逐渐统一到VHS制式,爱华的BETA制式VTR的生产急剧减少,到了86年基本上停止生产VTR 产品。
这样,日元升值,音响产品的低价格竞争,国内音响市场萧条,以及向索尼的OEM形式的VTR产品的生产基本停止,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造成爱华在86年度的业绩大幅下滑,造成51.6亿日元的大幅赤字6。
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华是如何对应的呢?当时的爱华总经理是这样述说的:“我是在86年从索尼来到爱华的。
由于音响市场的低价格竞争和市场萧条,这年出现了大幅赤字。
要知道音响产品占到爱华销售额的90%。
当时日元升值,给出口产业打击很大。
日本政府努力扩大国内需求,那些有实力的公司把在出口市场失去的部分通过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形式弥补回来。
但是,对于爱华这样当时在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来说,真是处于危险的境地。
只有扩大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但是1美元贬值为只相当于150日元,在国内生产产品再出口的经营方式就难以为续了。
这样,我决定扩大新加坡工厂的生产规模。
实际上,在当时,新加坡工厂的生产规模在不断的减少。
原因由于销售下降国内工厂的生产规模也下降,为了维持国内工厂的开工率,不得不把新加坡工厂的生产任务转给国内的工厂来完成。
但是,只要看看国内工厂的厂房,就清楚它不是一个能针对全球市场进行大量生产的厂房。
因此,我把日本国内的工厂和事务所卖掉,把资金拿到海外去建立新的工厂”7。
这样,爱华为了提高业绩,采取向海外转移生产的经营再建战略,彻底追求成本的削减。
实际上,爱华在1974年12月,出于追求低成本劳动力的考虑,在新加坡建立作为出口基地的携带式音响产品的生产基地,这时爱华最早在海外设立的生产工厂。
在80年9月,针对欧洲当地市场,在英国设立了生产音响产品的工厂。
到85年为止,爱华的海外生产比率和出口比率分别只有24%和39.1%。
以86年的经营再建战略为开端,企业生产加速向海外转移。
86年5月,爱华把委托国内协作工厂生产的收录机产品转移到新加坡工厂生产。
向新加坡工厂转移的产品是价格为2~3万日元左右的出口用低价格收录机。
在新加坡工厂生产出来后直接从当地向欧美市场出口。
但是,在把国内工厂的生产部分向海外工厂转移的同时,海外工厂的现有生产能力出现跟不上的情况,需要扩大海外工厂的生产规模或建设新的工厂。
因此,在1987年2月,在新加坡新建以生产小型组合音响的第2家工厂,爱华把主力产品小型组合音响的生产转移到新加坡进行8。
这个工厂的占地面积2万7千平方米,建筑面积6853平方米。
进一步,爱华把公司的基板制造工程集中在新加坡加工,于88年9月在新加坡建立了第3家工厂,专门生产基板,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
这样,新加坡成为爱华在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
在新加坡生产的产品向包括日本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出口。
爱华把日本国内的生产向新加坡转移不单单是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也是为了减少其他的成本。
关于这个方面,爱华的现任董事长指出:“87年开始大规模在新加坡生产。
把生产向新加坡转移不仅仅是从劳动力成本方面考虑。
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确实便宜。
但是,在AV产品的制造中,80%~85%的成本是零部件的成本,组装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只占全体的7%左右。
所以劳动力成本不是在决定组装工厂向海外转移时的决定性因素。
重要的成本是出了工厂门以后的成本。
例如,国家之间在基础设施利用费方面差别很大。
5《日本电子工业年鉴87年》,617页。
6爱华公司财务报告书。
例如。
通信费用,当时日本和新加坡相差在3倍到5倍之间。
港湾设施的使用费,新加坡要便宜许多。
从新加坡至洛杉矶的船运费比从横滨至洛杉矶的船运费便宜许多。
这些看不见的成本其实象山一样高”9。
爱华把海外生产向新加坡大量转移的理由除了上面谈到的劳动力成本和基础设施成本较低之外,还有以下3点:(1)外汇汇率稳定所带来的竞争力。
当时,由于新加坡采取的是与美元联系的汇率政策,因此汇率稳定,汇率风险小。
(2)由于音响等产品的成本85%来自于向外采购的零部件,零部件的质量和价格特别重要。
而新加坡及其周边有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的零部件生产技术。
(3)新加坡的政治安定。
爱华在把生产向新加坡转移的同时,对国内工厂进行整理和人员削减。
86年7月,有700多职工(占总员工人数的22%)响应公司的号召办理了退职手续。
86年7月17日的《日经产业新闻》是这样报道的“以经营恶化为背景,爱华从本月8号开始在公司内部计划招集700名退职者,预定该工作在25日完成。
但是,只在一周之内报名员工就达到700人”。
人员整理圆满解决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整体经济环境好,社会上提供的雇佣机会多。
爱华不光对生产人员进行削减,也对营业人员进行削减。
把国内销售和服务据点从80家减少到40家(87年),取消各地营业所的流通库存,所有商品的配送委托索尼的流通部门来完成,把各地的售后服务工作也委托给索尼的售后服务部门来完成10。
以生产的海外转移和国内业务的重新组合为主的经营重建战略实施的结果,到88年度的海外生产比率达到53%,经常利润达到13.4亿日元。
在89年,新加坡工厂的生产额占到爱华公司总生产额的43%,在新加坡生产的产品的出口比率达到94.5%,其中,20%是返销到日本市场,其他的向欧美和中东等地区出口11。
从而,在新加坡的生产基地成为爱华的战略性生产和出口基地。
爱华在把生产向海外转移的同时,把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放在日本国内大量生产,中级和普及型产品放在国外大量生产。
形成国际分业体制和量产体制。
例如,在小型随身听产品方面,爱华的生产规模从87年的年产80万台,激增至90年的650万台。
生产的工厂为日本的岩手工厂和新加坡工厂。
其中,高级随身听由岩手工厂生产,90年年产量大100万台;普及型随身听在新加坡工厂,月产达40~50万台,90年年产达550万台12。
从产品市场分布来看,大约300万台向欧洲出口,其他向日本,美国,东南亚,中东等地出口。
爱华向海外转移生产的方式除了上面谈到的设立自己的工厂之外,还向当地的企业进行OEM 委托生产(外包生产)。
爱华在80年代后期开始,向东南亚和中国的当地工厂委托组装产品。
这也是使得爱华产品比竞争对手的产品要便宜的原因之一。
例如,爱华在91年向中国的协作工厂委托生产两种型号的立体声收录机,并以1万500日元的低价格投放日本市场。
由于采用低价格的机种大量投入市场,使得爱华当年该产品市场份额达到20%,处于第1位13。
当时,行业有一种看法,认为“仅仅为了低价格,而委托当地厂家进行生产加工,容易造成质量下降的现象。
存在由于某个产品质量的下降而破坏企业品牌形象的可能性。
长期来看,最好不要这么做”14。
对此,爱华基于“如果便宜而质量差,即使现在有销路。
也是不会长久的”的认识,不仅从设计到制造的生产阶段严格进行质量管理,而且从零部件的模具制作开始对组装厂家和零部件厂家进行细致的作业指导和质量控制和检验,努力保证海外生产的产品的质量。
爱华拥有长年积蓄的海外生产和零部件采购的诀窍和机能。
爱华的主管人员在强调本企业的成本优势时说“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来说,爱华只要调整机种和零部件采购的方式就有增加利润的余地。
生产成本还可以降低”15。
先锋公司新加坡分公司的主管证实“同样是当地生产,爱9《日本经济新闻》,1997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