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卷(考试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
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
这表明西周初年 A .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 B .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C .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D .实行的政治制度强调血缘关系25.《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B .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 C .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D .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26.民间机户明初即已存在,明中叶以后数量大增,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乡村,并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形成。
这说明 A .丝织业最先出现雇佣关系 B .民营丝织业技术发生变革 C .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27.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所到之处,尽扫孔庙和孔子牌位,并将儒家经书斥为“妖书”。
孔子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儒学不可动摇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 .推进反清斗争 B .巩固新生的天国政权 C .打击儒家思想D .树立拜上帝教的权威28.某学者说:“华夏文明的实力已经消残殆尽……没有承担起继承并发扬光大历史文明的责任,甚至对悠悠历史文明予以了不可原谅的打击和破坏,是出现文明断层的根本原因。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文科综合历史第1页(共5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全解全析242526272829303132333435BDCACDBDBCDC24.B 【解析】材料反映了礼在社会教化、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旨在强调“礼”是人人都要遵守的,B 项正确。
A 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说明礼是如何形成的,C 项不正确;“政治强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D 项。
26.C 【解析】重农抑商始于商鞅变法,且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A 项不正确;由材料“家传其业不得仕”可知,唐朝禁止商人入仕,B 项不正确;材料“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家传其业不得仕”“鬻卤盐三斤者仍坐死”“私有茶一两笞四十,四十两徒二年”,均体现了对商人的限制,故C 项正确。
D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27.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湖广按察司佥事尚褫关于农民以其所有换其所无的赋役征银制度的论述,材料“顷来凡遇征输,动辄折收银两。
然乡里小民,何由得银”体现赋役征银制度加重了百姓负担,故A 项正确。
B 项材料未体现。
C 项是对材料的误读。
D 项与材料无关。
28.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地租收人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许多资金用于投资土地而没有投入到工业中,使近代工业发展缺乏资本,故C 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地租收入和土地投资,并未反映财政收入的来源和主要组成,排除A 项;B 项材料未体现;材料未体现农村生产发展中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除D 项。
学科&网29.D 【解析】由材料“进化有渐”“循序而行”可知,康有为反对革命“突变”,排除A 项;康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使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排除B 项;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排除C 项;材料中康有为认识到进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历史进化是有阶段性的,进化的过程有一定的原因,并遵循一定的秩序。
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含解析
河西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本试题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第Ι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蓝或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第Ι卷的表格中1—11题的位置。
2.本卷共11小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
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
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
这表明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三省长官权力受到了限制,这说明了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C正确。
此时,三省议事仍存在,到宋朝才名存实亡。
B错误,新设官职与其并存,并非融入。
D错误,不符合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C2.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商业现象,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应为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②“平遥生意通天下,票号风云卷聚财。
”③“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
”④“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①④【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①反映了市坊分离,它出现于宋朝以前。
③指的是夜市,它出现于宋朝。
②指的是商帮,它出现于明清。
④指的是列强经济侵略,它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
综上,本题选B。
【答案】B3.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
”路德的观点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路德反对教会传教的作用,D符合此信息,故选D。
最新-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年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2018.4.26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
据此推断当时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25.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
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26.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
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
该制度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2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8.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这些外钞以中国银本位作为计值单位,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受,在东南沿海省份广泛流通。
80年代,仅(英资)汇丰银行在厦门一地发行的钞票就有六七十万。
这一现象A.有助于近代中国通货市场的规范B.使英国垄断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C.体现经济发展对币制改革的需求D.一定程度减轻了清政府的外债压力29.1922年,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呼吁好人“不要清高”,要组织“好人政府”,在政治改革中坚持三条原则:“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有计划的政治”。
这一主张A.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B.体现各阶层联合斗争的要求C.要求彻底推翻封建军阀统治D.反映了精英分子的政治诉求30.《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
XXX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XXX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XXX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历史24.C【解析】XXX、XXX为民族团结使者。
XXX“凿空”,西域纳入汉版图。
25.C【解析】直接从材料得出,A、B、D材料无体现。
26.B【解析】少实、狭收、少好、勤耕多壅体现精耕细作。
A、C、D材料无体现。
27.A【解析】明长城有“边界”意义,岭北行者为元设,盟旗制度是清朝控制蒙古上层贵族的政治制度。
28.C【解析】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使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修改值百抽五、提高关税。
29.B【解析】政府计划直接体现,A、C、D不符史实。
30.C【解析】XXX是南宋抗金女英雄;XXX,是抗击柔然的民族女英雄;桃花扇,总结明亡经验。
31.A【解析】从材料直接得出结论。
32.D【解析】D项可以体现,A、B、C无法反映。
33.B【解析】法国大革命深受发蒙思想影响。
34.D【解析】通过语言知晓日本国民思想。
35.B【解析】两个组织均体现协作。
40.(25分)1)主张:墨家: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法家: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
(6分)为何成为主流: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爱无差等,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难以推行。
(2分)法家:偏重功利,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如回答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可给1分)。
(2分)儒家,既讲德治,也讲功利,又吸收法家思想,是偏于道德的中庸政治;经西汉XXX改造后更加符合君主专制需要,并经XXX认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
(6分)2)要素:理性、智慧、求善、守法、人生而平等。
(答出两点给4分)不同点:价值取向不同。
儒家:以个人为本位,追求道德完善,主张德治;西方:存眷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追求理性,主张法治。
(5分)41.(12分)示例一: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3分)阐述: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历史教训,二战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制度性协调机制。
最新-2018届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金国名校大联考2018~2018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历史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约占30%,必修②约占70%。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
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主要说明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 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 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3.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人官时,少人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 B.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 C.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 D.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4.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府矣”。
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 B.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C.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D.逐渐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5.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一一一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
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2017.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社会思潮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B.先秦王权专制的倾向在不断加强C.神权政治式微,世俗政治不断加强 D.先秦重礼轻法中央集权逐步形成2.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
由此可知,董仲舒A.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 B.告诫统治者必须实施仁政C.宣扬了“君权神授”观念 D.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3.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水旱》中记载,手工商业者“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
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
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
或时贳民,不弃作业”。
材料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单一B.城乡一体以农村经济为主导C.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经营D.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4.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
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
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
该历史现象A.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B.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D.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5.殿试在唐代已有先例,但没有成为定制。
宋太祖开宝六年于讲武殿对新及第进士进行复试,“自兹殿试遂为常式”。
宋初殿试成为定制A.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B.实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有效防止了科场的徇私舞弊6.元朝行省内部实行郡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
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考试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试题命制中心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从战国时期商鞅管制粮食贸易的“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的政策,反映了A .国家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B .官府放宽盐铁和粮食交易C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战国与汉期经济政策一致25.有学者指出,中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从而常常把不能胜任君主这一“至圣至明”角色的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
这段话揭示了 A .君主政体的缺陷 B .皇位世袭制的弊端 C .宗法制度的桎梏D .中央集权制的危害26.下表是唐朝官修六史(唐太宗时期共修订八部史书,另外两部为私人修撰)及主要作者简表。
据此可知A .官修史书利于私家史学发展B .唐太宗通过修史来借鉴历史C .官修史书真实客观反映历史D .官修史书修撰方式的多样化27.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往往围绕具体的“事”与“术”展开,徐光启等中国古代科学家也往往侧重于研究农业的基本操作方法,专注于农业发展之“用”与“术”的学说。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科技 A .重视逻辑推理 B .重视对经验的总结 C .注重实用性D .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探索28.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林则徐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完整版)2018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打印版)(2),推荐文档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俊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井、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同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都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8.19 世纪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9.1923 年底。
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据此可知A. 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两极格局瓦解B. 两极格局终结实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C. 两极格局存在制约全球经济发展D. 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答案】D【解析】冷战时期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全球化实质上属于半全球化,苏联解体之后,意识形态的限制被打破,才开始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所以说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故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前已经实现,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两极格局对于全球化的制约作用,故D 项错误。
2. 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
而周公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性的为伯舅、叔舅。
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 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 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 推动家天下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分封制一般分封的是周王的同性家族,同性和异性的称呼体现出血缘关系的远近,实质上是宗法观念的体现,故B项正确;分封制度下中央很难实现对地方控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出现,故C项错误;家天下局面形成是夏朝启的时代,故D项错误。
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2018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8 届高考适应性第二次联考历史能力测试题本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题卷共12页,如发现有缺页,考生须马上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综合题均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请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划定的区域要求规范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35 个小题,共35×4=140分,地理44分、政治48 分、历史48分。
)24.西周时期的城市建制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25.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
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 )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权力B.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C.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D.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26.“朝奉”本为官名,宋代朝官有朝奉大夫和翰林郎。
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不愿人们称其“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
久而久之,在徽州,朝奉便成了富有商绅的俗称。
到明清时期,世人通称徽商为“徽州朝奉”。
材料旨在说明( )A.徽商爱慕虚荣思想守旧 B.老板不如朝奉称谓体面C.古代中国压制和歧视商人 D.明清徽商的地位极高27.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28.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邦国”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3、发过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丁占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
”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C.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4、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为此,美国推行()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5、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文科综合历史 第1页(共5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历史·全解全析24.A 【解析】材料“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体现了国家控制粮食贸易,“盐铁官营”体现了国家对盐铁的专卖,均输平准政策是为解决贡物运输和物价管理而提出的,都体现了国家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
故A 项正确。
B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战国与汉朝在经济政策上有很多不同之处,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6.B 【解析】唐太宗以史为鉴,号召精英修史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故B 项正确。
A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C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官修史书修撰方式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D 项。
27.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往往围绕具体的‘事’与‘术’展开”“专注于农业发展之‘用’与‘术’的学说”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农业科技重视实用性,故选C 。
A 、D 两项是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B 项材料未体现,故均排除。
28.D 【解析】材料“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至岸上更无能为”,反映林则徐对“夷兵”的认知的浅薄,这与清朝统治者厉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人闭目塞听有关,故D 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对“夷兵”的认识不足,A 项说法错误;B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夷兵作战能力的缺陷”明显与史实不符,故C 项错误。
29.C 【解析】由材料信息“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专制活则自由亡”可知,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民主政治,故C 项正确。
“反对封建迷信”“否定儒家思想”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A 、D 两项;材料中未涉及“政治革命”,故B 项错误。
30.D 【解析】由材料“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可知,该战役是淞沪会战;由材料“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文科综合历史 第1页(共5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4.B 【解析】由“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可知,材料强调周朝自武王之后分封诸侯,以巩固西周统治,故B 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商朝的政治制度,A 项错误;C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材料中不能反映血缘关系,D 项错误。
25.A 【解析】材料强调宋代雅俗兼备、理想与现实并存的审美情趣。
宋代理学讲求以理统情、追求高尚的品德,以积极上进的思想修养和人生态度看待问题。
同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世俗文化大放异彩,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看法,利于造就大雅大俗的审美观,故A 项正确。
B 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而非原因;C 项材料无从体现;国家主要统治思想仍以儒家思想为主,D 项错误。
27.A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打击儒学,其目的是动摇儒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推进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故选A 。
C 是手段,排除。
B 、D 与题意不符。
28.D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历史的方法与态度。
分析材料“没有承担起继承并发扬光大历史文明的责任,甚至对悠悠历史文明予以了不可原谅的打击和破坏”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注重传承历史文明,D 项正确。
A 、B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C 项说法错误。
29.A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由“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中国也算及格了”可知,该学者强调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A 项正确。
B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 、D 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30.A 【解析】“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反映了文学革命与思想解放(思想革命)之间的关系,胡适强调的是若要文学革命首先要破除旧思想,故A 项正确。
材料虽反映了思想革命的重要性,但并未阐述思想变革的起点,B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新文化运动与时势的关系,C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要“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D 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最新 广东深圳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 精品
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答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巾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案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呆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3.《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7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一、单选题:共24题1.“……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宗法原则下的分封制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D.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王权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
这一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在政治制度上还带有原始社会的种种痕迹,国王的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如西周时期在分封制下,诸侯国只要服从周王调遣,定期朝贡,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大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周王的权力,故应选D;A项错误,分封制只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是内外服制度;B项错误,夏商周时期并未建立君主专制的制度,材料中明确涉及;C项错误,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只是材料信息的一个方面,不全面。
2.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
根据材料“以德教化民众”可知是儒家思想;根据材料“严刑酷法”可知是法家思想;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儒法并用,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故选D项。
3.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 (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
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
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目的是通过分散相权加强君主专制;唐初确立三省制以后,由于三省事权分立,往往产生弊端,唐太宗遂决定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三省制逐渐向三省合一制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钉教育小姜小范提供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1)原因:晚清新政的推动;民国政府的经济法制建设;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
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资产阶级自身的努力。
(4分)
(2)观点: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定义在一战期间,不符合经济常识。
(2分)论证:一战前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经济发展有其固有的惯性;1918—1922年,中国民营资本企业的投资仍然非常活跃,创立的企业的总资本超过此前半个多世纪的投资总额;一战结束后,欧洲国家有一个经济恢复时期,1922年后才得以卷土重来。
(4分)
32.
(1)特征:主权在民;选举;分权;议会立法;任期(1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意义:把启蒙思想付诸实践;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社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分)(2)文件名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分)
历史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或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宣言书)(1分)
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依法治国,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分)
33.
(1)内涵: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摸仿。
(2分)工作: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六经。
(2分)(2)理由: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
(2分)
观点及理由:
1.认同观点一。
(特定的时空条件导致新文化运动走向上出现“偏离”。
)
从特定时空条件看,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借助西方启蒙思想激发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以挽救民族危亡;(1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迫使资产阶级激进主义分子采取矫枉过正的手段,以求彻底变革思想;(1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推动资产阶级激进主义分子提出更为激进的利益要求。
(1分)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全面否定儒家思想。
(1分)
2.认同观点二。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新文化运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
从特定时空条件看,是在民族危机加深情况下,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继续探索;(1分)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等运动失败后,向西方学习的继续深化;(1分)从内容看,并非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部否定,而是对传统文化中维护封建制度等与现实不相适应部分的否定(如伦理纲常);(1分)是传统文人治国平天下理念(或社会责任感、实践精神)在新历史条件下的体现。
(1分)
34.
(1)理念:法老的专制统治;王权神权结合、灵魂永生等理念。
(2分)
积极:打击埃及落后势力,促进近代化。
消极:对埃及侵略性;与英国争霸性。
(3分)(2)胜因:兵力装备优势;反法西斯同盟援助;苏联战场对德国的牵制;英国的重视。
(3分,答出一点1分,任答3点即可。
)
影响:意大利暴露在盟军的攻击之下,有利于西西里岛登陆进入欧洲,加速了意大利投降。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