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合集下载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非常广泛的话题,包含了诸多方面。

从传统价值观、饮食习惯,到社交礼仪、教育方式,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就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浅谈。

中西方的传统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传统观念上有着不同的重视点。

在中国,家庭观念非常重要,传统中强调“三纲五常”,即男女有别,父慈子孝,夫妻和顺,兄弟友爱,君臣忠义。

而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被更为崇尚,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

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注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在饮食习惯上,中西方文化也存在着差异。

中餐讲究五味调和、色香味美,重视食物的营养与烹饪技巧。

中国人通常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并喜欢吃大鱼大肉,坚持把饭菜当成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西方文化中,主食以面包和肉类为主,注重荤素搭配,更为注重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在社交礼仪上,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

在中国,人们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重视交际礼仪,比如礼貌用语、尊称、礼物等。

而在西方社会,尽管礼仪也是重要的,但更强调个体间的平等和自由表达。

西方人常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注重个人空间,并且普遍不太重视礼物的赠送。

在教育方式上,中西方文化差异也非常明显。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应试教育和纪律性,强调学生服从教师的权威。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个人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西方教育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中西方文化差异涵盖了传统价值观念、饮食习惯、社交礼仪和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相信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更好的融合和发展。

中西方教育差异初探论文

中西方教育差异初探论文
一、中西方教育方面
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制约,认为孩子在早期就应该学好基础知识,为此学校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因为只有读好书才能上重点初中和高中。
西方学校在教育上主张“融合式”的教育方法,从小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曾有一个报道,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母亲把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孩子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O,这位母亲认为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此前,孩子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之类的东西,自从学习26个字母这种能力丧失了。结果法庭判幼儿园败诉,赔偿孩子精神损失费。这正是中西方教育差别:西方学校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而中国则重视孩子的基础知识的培养。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下面是
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初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西方教育差异初探论文篇一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原因及启示》
摘要:由于多种原因,中西方的教育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比较一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皆在能够把中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以期对当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启示。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西方教育差异初探论文
其次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的改革,落实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是政府处于主导地位,高等学校处于从属地位。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典型的就是2012年4月24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虽然正式批准的南方科技大学与当初设想的希望自主招生,打破目前我国的现有的招生体制有所不同,但是该校在录取学生时高考成绩只占60%,这种高校录取方式是对深化办学体制的新尝试。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外文化差异教学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外文化差异教学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外文化差异教学中外文化差异对小学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充分了解这些差异并灵活运用,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本文将从语言、教学方法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中外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表达上。

英语作为一门西方语言,与汉语在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比如,在英语中,时间观念更加强烈,动词的变化与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比之下,汉语对时间的表达相对模糊。

另外,英语多使用代词,倾向于简洁明了的表达,而汉语则喜欢重复使用名词,给人以丰富的感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差异,并培养学生适应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次,中外文化差异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有所影响。

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权威关系,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指导者的角色。

而在西方文化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的角色。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西方教育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最后,中外文化差异对于价值观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和谦虚,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价值观念,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拓宽眼界,增加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全球化的社会。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

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

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

”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

”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

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

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想的更高处。

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

"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

”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

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探讨。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社会结构、价值观、教育、沟通和礼仪等方面。

首先,中西方在社会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而中国社会则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家庭和社会的利益被视为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的因素。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决策、组织和合作方面的不同方式。

其次,中西方在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倾向于重视个人权利、个人创造力和世俗成功。

中国文化则注重传统、家庭和社会责任,尊重长辈和权威。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个人目标、成功标准和道德观念上的差异。

再次,中西方在教育方面有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性。

中国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的表现。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学习方法和教育价值观上的差异。

此外,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而坦率的表达,鼓励个体在沟通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个性。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偏向于间接而含蓄的表达,注重面子和避免冲突。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沟通风格、表达方式和非语言交流上的差异。

最后,中西方的礼仪和礼节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时间,倾向于直接、简洁而轻松的交流方式。

中国文化则注重尊重和尊严,倾向于客套和繁复的交流方式。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交往方式、礼节规范和社交习惯上的差异。

总体而言,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多维度的,包括社会结构、价值观、教育、沟通和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历史、宗教、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论文长期以来,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教育体制,往往导致中西方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的种种差异。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论文篇一《浅谈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素质和品行,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它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目前来看,家庭教育的发展态势良好,一大批家长、学校创造了成功的经验,更有许多学生家长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但是尽管如此,家庭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

因此,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而且,中西家庭教育各有千秋,在不同方面,教育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深刻了解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并且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西传统差异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

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如今,家庭教育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不过在比较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中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而大多数西方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制度。

并且,历史文化也是不同的,中国提倡儒家思想,西方国家提倡文艺复兴。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家庭教育地位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浅谈

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浅谈

西式教育与中国教育差异之渊源姓名:李雪静学号:17003110622摘要: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差异的存在是有着深刻的渊源的,包括价值观上的差异,传统观念和教育理念的不同,甚至是政策的差异等等。

本文着重从引起二者教育方式不同的原因入手,希望能对我国教育模式的摸索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西教育,区别,教育理论,方式“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自由”18世纪杰斐逊曾这样说。

可见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体的人,还直接关涉到了整个社会。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三乐”指的是人生第三大快乐)可见,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然而,怎样才是教育,怎样才是更理想的教育状态,如何使现有的教育状态更臻完满等等问题,中西始终未达成一致。

下面就双方教育方式的差异并着重其根源进行分析。

一、教育方式差异: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差异。

(一)“鼓励创新与发明,课堂气氛活跃”是西方课堂最为突出的特点,而我国的课堂往往以“严谨笃实,勤奋学习”为风向标。

西方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培养和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启迪其创新意识,而中国则在考试大方向的指引下,以老师为中心,以考试大纲为方向,目的仅仅是取得高分。

这样使得中国的学生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而西方学生则在主动获取。

(二)“因材施教”,不仅仅是要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更要使这不同的方式适应于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这应该是纵向横向都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而我们的教育却将“严谨、勤奋”这样的内容过早的带到了课堂,于是在本应该天真烂漫的时候,因高考的压力,孩子们被迫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只能为取得高分而一味遵从于课本,再被迫抹去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接着经过年深日久的服从与被动接受,他们进入大学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没有了之前的束缚与管制,压抑已久的天性便肆无忌惮的释放出来,每个人都仍怀揣着“被”授予的理想,却不知何去何从。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一、引言学校是培养人材、传播知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场所,不同国家的学校在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对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进行比较和对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

二、教育体制1. 别国的学校在别国,教育体制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各有不同。

例如,美国的学校教育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由政府资助,私立学校则主要依靠学费收入。

而在德国,学校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学校类型和教育目标。

2. 我们的学校在我国,学校教育主要由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

学校按照学段划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每一个学段都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此外,我国还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的政策,以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三、教学方法1. 别国的学校不同国家的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芬兰的学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引导和辅助学生的学习。

而在日本的学校,教师则更加注重纪律和规范,课堂上强调集体合作和团队精神。

2. 我们的学校在我国的学校,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主导角色,学生则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

但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逐渐推动教学方法的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

四、课程设置1. 别国的学校别国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美国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设置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等多个领域。

而在瑞典的学校,课程设置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2. 我们的学校在我国的学校,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学科。

此外,根据地区和学校的特点,还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五、教育目标1. 别国的学校别国的学校在教育目标上也存在差异。

浅谈中西方课堂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课堂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作业浅谈中西方课堂文化差异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生姓名:欧阳立溪完成时间:2019年11月21日浅谈中西方课堂文化差异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在中西方的频繁交流互动过程中,其课堂教学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突出。

而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课堂教学,发现中西方课堂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客观环境的把握,参与者以及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

关键字:中西方;课堂文化;差异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foreign exchanges have been becoming more extensive and deeply. In the process of the frequent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 differenc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are also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Differences of classroom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are mainly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the grasp of objective environment, participa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nts.Key words: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classroom culture; differences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中西方的频繁交流互动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是,彼此的生活习惯、文化、人种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我想浅谈一下我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看法:一、从中西方教育思想看中西文化差异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孔子、墨子、孟子开始,特别是孔孟思想影响中国二千多年。

在西方,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三哲”,对西方二千多年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思想的起源,折射出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

中国自洋务运动起开始向西方学习,在教育方面的学习更是全面而深刻的,从科举教育体系转变成学科教育体系。

至今,我国已成为一个教育大国,面临许多教育问题要深化改革,同样需要取它山之石。

在已经发生过的教育取经历程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也有许多学而不像的现象存在,引起人们的各种质疑,其原因是中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渊源是不同的。

只有认识到中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渊源不同,才有助于我们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古代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柏拉图(前427~前347)、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西方(主要是以欧美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世发展了的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古希腊三哲的思想中找到最初的痕迹。

从生至死,三位哲人共经历147年。

几乎与此同期,中国古代出现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孔孟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

以前,我们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几个学位,感到很纳闷。

现在才明白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

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各有特色,本文将对别国的学校与我们的学校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学校教育系统。

美国的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学习基础学科知识,还有许多选修课程供他们选择,如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类课程。

此外,美国的学校也非常注重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时常参预各种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以发展他们的领导才干和组织能力。

与此相比,中国的学校教育系统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和考试成绩。

中国的学生在学校里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备战各种考试,如中考、高考等。

中国的学校教育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术成就,因此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时间较长。

另一个例子是芬兰的学校教育系统。

芬兰的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

芬兰的学生在学校里没有考试,学校也没有排名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和学习内容。

芬兰的学校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以及足够的歇息时间。

与芬兰相比,日本的学校教育系统则更加注重纪律和规则。

日本的学生在学校里要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规定,如穿征服、整齐划一的站队等。

日本的学校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和道德修养,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习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价值观。

总的来说,不同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各有特色,注重的方面也不尽相同。

美国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中国的学校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和考试成绩,芬兰的学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日本的学校注重纪律和规则。

每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都有其优点和不足,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发展适合自己国家的教育模式。

浅谈中西方英语教学的差异及启发

浅谈中西方英语教学的差异及启发
3 选 择 的 教 学 内 容不 同 . 中 国 教 师 比较 注 重 教 材 的知 识 性 , 统 性 和 权 威 性 , 此 , 除 听 系 因 排
通过比较 中西方大学英语教学 中理念与方法的差异 ,从而认识到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 中所存在的不足 , 并希望在今后 的教学中 , 是在 尤其 传统的英语基础课程教学中 , 老师不仅能注重于学生 的英语 知识结构 , 语法 , 词汇等等 , 还能在实践教学中 , 中国的文化与教育 的实 际出发 , 从 融合中西方文化 的有利因素 , 针对如何提高学 生对英语学 习的兴趣 , 如 何让他们 能够英语进步更快 ,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 如何让学生 积极参 与课堂互动 , 从而达到学 习英语 的根本 目 , 标 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 质,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才。也 只有 如此 , 大学英语教学才能摆脱应 试教学 的模式 , 回归语言教学的本质。
依赖越来越, 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 与课堂讨论 。有些学校 备有语音室 , 里面有专 门的 自主学习英语的软件 , 可供 学生 自主学 习,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 资源。对 于语言薄弱 的学生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资 源, 英语水平的提高将会非常迅速 。而在 国内, 很少有配备 了可供学生 自发学 习可圈可点 的软件资源的语音室。 学生平时的学习 , 只能根据 自 身调节 , 而没有一套 系统 的软件可以去量化 , 评判 自主学习的效果 。并 且 由于高校规模和条件所限 , 中国外语课堂大多学生人数较多 , 桌椅也 大多不能根据教学活动而随意移动 ,也因此不太利于师生问和学生之 间的交流 , 互动 和 自主学 习。所 以在这种情况下 , 教师要能够克服对传 统拷贝式教育的惯性依赖 , 根据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的特点 , 关注每个学 生的需要。并且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 , 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 而圆满的实现教学 目标 。 从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启示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启示

浅谈中xx家庭教育及启示家庭是孩子受教的第一课堂和终生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无法取代的终生教师,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中美双方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在家庭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双方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家庭教育的含义一般说来,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或长辈对家庭里的儿童或者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系统里一个重要部分。

其实家庭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活动,它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家庭教育不仅是为了学习处理家庭关系和掌握生活技巧,也是对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理和心理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每个成员全面发展的学习;家庭教育不仅是父母或者长辈对家庭里的儿童和年轻一代的教育,同时也是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学前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总体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是占最大部分的。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学校,也是终身受教育的永恒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首先,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和基础。

当孩子还在妈妈身体里的时候,胎儿就已经开始受到家庭教育和家庭成员的影响了。

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婴幼儿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方面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那些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将会为学校教育建立稳固的基础。

其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学校教育的影响更大。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时间比接受其它两种教育的时间要长。

任何一个人的性格,做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都是和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

浅谈中西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差异


国 外职 业 教 育 和 培 训 发 展 的 经 验
英 闭 提 出 了 建 “ 业 大 学 ” “ 人 学 习 书本 理 论 知 识 只是 对 这 种 专 业人 才 的一 个 产 和 个
及 其 启 示
账户” 设想 , 的 以便 使 人 们 能够 更 加 方 便 地 毖 l要 求 。红 实 际 工作 巾 . 们 既 要 重 视 奉 我
如德 国非 常 注 重 员 培 训 , 人都 要 接 受 面 向 2 世 纪 的 终 身 职 业 能 力 玎 发 体 系 。 的知 识 更新 。这 说 的培 养 和知 识 更 新 的 人 1 成 人 继 续 教 育 , 建 立 起 以 动 手能 力 为 特 美 圈 实 施 终 身 化 的 职 、 并 l 育一 一 计 重 硬 途 径 就 是 职业 培 训 。 教 色 的职 业 培 训体 系 。英 周 最 早 提倡 终 身 教 教 育 。 ( ) 府 部 门在 职 业 培 训 中 要 站 准 位 2政
瑞 是 文 章编 号 : N4 — 12 / 2 1 ) l l 9 终 身 的 想 法 或 做 法 已 经 过 时 r。例 如 . 过 程 , 发 现 人 的 潜 能 的 重 要 途 径 。在 经 C 3 0 7 F(0 0 】 ~ j 士 的 终 身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 括 更 新 知 识 和 济建 设 中真 正 需 要 的 就 是 这 种理 沧 与实 践 包 O2
育 , 不断 完善 其 继续 教 育和 成人 教 育。 并 发挥 作 朋 。我 同加 入 wT( 后 , 场 经 ) 市 () 3 职业教 育和培 训 内容的综 合素质 置 。 加 拿 大 注 霞 能 力 培 养 , 最 突 ¨ 的 是 建 立 化 。 职 业教 育 强 调 职 业 技 能 的 培 养 , 能 济体制不断完 善。 府有关 部门除 了必须 其 ; 以 政

[教育体制,德国,中国]浅谈中国与德国的教育体制的差异

[教育体制,德国,中国]浅谈中国与德国的教育体制的差异

浅谈中国与德国的教育体制的差异一、中德两国教育体制的对比1、初级教育与我国国家的基本情况一样,德国的学生入学年龄也是6周岁,有寒暑假期,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德国的小学生只有在早晨的时候是上课时间,而每学年大概只有两次考试,除了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学校会给学生上烹饪课、园艺课以及手工课等等。

但是在中国,小学生上课一般是上午和下午,除了课间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之外,学校并不会给学生安排其他的娱乐活动,在小学期间老师和家长就会告诉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途。

中国式的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国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集体观念,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前边也有提到了中国小学生的课业较重,而德国小学生的课业较轻,这是两国初级教育的最大区别,但无论是哪种教育体制都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

2、中等教育德国的中学可以划分为三种,即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其中普通中学的学制为4年,一般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进入普通中学进行学习,这与我国的初中体制相差无几,在普通中学毕业之后学习可以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实验中学的学制为6年,在德国37%的就业人士来源于实验中学。

在实验中学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就读专科学校或者是专业学校,并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从而赢得就业的机会。

而最后的文理中学,是指在中学时期就开始进行文理分科学习,文理中学学制为9年,这也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毕业于文理科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

由于德国在初中时期就开始分科学习,所以目前德国一种介于三者之外的学校,那就是综合性中学,在综合性初中毕业同样也得到德国联邦各州教育部门的认可。

中国的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在初中时期属于综合性学习时期,学生需要学习文理方面的知识,初中升高中之后开始分文科和理科。

中国是一个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国家,也就是说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一步一步的学习之后,通过高考才可以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压力。

浅谈中西方教育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差异谈及中西方教育的差别,我眼中的中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一)学校的教育(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

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

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3)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异: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

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

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区别

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区别

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区别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应的是不同的文化内涵。

那么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欢迎阅读。

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1、为谁而学不同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

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2、育人目标不同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

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3、教育手段的不同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

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

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4、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的不同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中西教育文化差异论文(共2篇)

中西教育文化差异论文(共2篇)

中西教育文化差异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从教育方式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的内容、方式、目的和结果,中西方在教育体系上都存在着巨大的不同。

本文从中西方的教育方式的差异来浅谈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1.产生中西方教育方式差异的原因思维方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

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2.中西方教育方式差异的表现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历来重视传统的教育,古代就运用科举考试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考生需要阅读背诵大量的复习资料,掌握理解大量的知识,教师总是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是金榜题名。

今天的中国教育,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枷锁。

我们都是按照家长的要求来规定孩子的教育,没有注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家长们总会说:“为了你们的明天,今天的你们要付出一些代价。

浅谈中西方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导语: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大,孩子成长的环境也不一样,那中西方不同的方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是为你准备的浅谈中西方对孩子的影响,希望对你有帮助!1.家庭教育的内涵。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指家庭长辈对于后代行为上的约束和指导,促使后代身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完整的人格、并为其成长奠定良好的教育根底,是指一个人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整个教育历程较长,是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气氛的陶冶。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人的影响是深远长久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2.家庭教育的影响。

(1)积极影响。

这种积极影响表现在孩子人格的塑造上。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人格的工厂”,对于小孩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孩子的人格安康对于孩子身体的安康正常开展有很大影响,孩子的人格安康还决定着孩子今后的人生走向。

其次,这种影响还表达在孩子身心安康开展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体安康成长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孩子也同样重要。

孩子的完整开展包括人格和心理的开展。

作为家长要懂得了解孩子的开展,遵循孩子心理的开展规律,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开展。

(2)影响。

家庭用溺爱式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就会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分享,不会体谅别人包括不会体谅自己的父母。

现代社会中的小孩大都是独生子女,在长辈们的宠爱下成长起来,到校园内不会与学生相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气,不懂得忍耐、包容,很容易发生争执。

当今校园内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会因为一点儿小事去组织打架,去年微博上爆出许多初中生群殴弱小事件,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承受的第一个教育,所以有必要重视家庭教育。

1.教育目标不同。

教育目标往往决定教育方向,中西方教育目标的不同是因为中西方对于孩子的期望不同。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拥有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把教育目标更多的投入到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上。

浅谈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作者:田红霞来源:《商情》2013年第52期【摘要】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地域差异以及文化差异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

中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差异培养出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

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

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教育观念;哲学根源社会的竞争,知识和智能的较量已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中西方教育存在诸多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教育目的的差异。

而教育目的的差异又是源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

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的不同,因此中西方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着有很大的差异:(一)教育宗旨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也”是其最好的解释。

中国古代的教育即是通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官吏既而来为政治服务的。

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

西方的教育体制则是倾向于能力教育。

其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三)教育理念上的差异首先是知识观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

中国近代着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

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

”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

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

”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

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

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想的更高处。

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

”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

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

”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

着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

这种教学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一点好处是,比较有耐心,比较了解要学好一样东西,需要努力,有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学到手。

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

但是,对做研究工作来说则有妨碍。

由于过去的学习方法是由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做研究所需的方法则要自己去找。

这里有个习惯问题,忽然一下于要自己去找路.就有点觉得茫然。

曾任中国复旦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教授,也在其讲学、着作中多次提到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

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比较系统地给学生以知识。

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传授知识。

”然而,学生真正要掌握知识,并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必须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

而这些过程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间恰恰是比较欠缺的。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肯定没有创造性,因为创造性是建立在一种好奇心、一种兴趣之上的,而现在很多的学生都是受家长、教师的重重压力在那里被动地学习。

当代着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在对比东西方教育的不同后总结:西方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广阔的知识面、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在以培养学生适应性为基础,训练动手(实践)能力为手段,增长创造能力为根本,发展个性为目的。

东方的教育模式,则重视培养学生精深的知识、逻辑思维、理解能力、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精神。

这种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在以理解知识是基础,崇尚读书(理论)为手段,发展逻辑思维为根本。

追求统一规范为目的。

上述各位学者从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和教育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对中西方教育进行了比较.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西方教育存在的不同特点。

为什么中西方教育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大多数研究者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教育上这种差异的原因.大概解释如下:中国作为一个有两千多年儒家文化积淀的古国,其文化中的隐忍、含蓄作为一种特质深入在国民的素质中.又潜移默化在教育上,所以中国学生温文尔雅,不那么张扬、不那么气势逼人。

而西方文明崇尚积极开拓的精神,几百年问到处开疆拓土。

寻求对外贸易,满足个人不断积累财富的需要。

故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个性张扬,富有进取心。

但我们认为,仅仅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解释这种差异是不够的,需要我们从教育产生之时,即从人类教育的最初形态和理念去探讨这种差异,方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中西方教育差异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二、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认识及可能的教育走向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与人类的发展共始终。

远古时期的教育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景观?由于时间久远,我们知之甚少,只能从伏曦氏教人渔猎、神农氏教人耕种等传说中约略可以知道。

远古时期的教育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融合共生的,是人类为影响自身能力发展及其运用所进行的一种“社会性遗传”活动。

由于教育的全部内容都来自人类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决定了“社会性遗传”的动态性。

也决定了教育内容的不确定性。

所以,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先民们,由于所面临的客观环境的差异,在教育内容上便有了教人渔猎、教人耕种等差异。

教育内容上的这种差异又进一步决定了教育在方法上、教学策略上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使世界上不同文明国家在教育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另一方面,远古时期人类对教育的需求,是近乎本能的一种生存需要,人类自身的意识能动作用在教育的实践形态上还较少体现。

然而,学校教育的诞生、专职教育工作者的出现。

使教育这一人的实践活动领域明显带有人类意识的“痕迹”。

并且。

学校作为官方认可的正规教育机构,其对教育的具体操作模式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效应,在教育的实践领域也具有了较强的规约性。

尤其是记载人类文明成果的文字出现后。

一些古哲先贤开始对业已存在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理性考察,逐步形成了关于教育这一事实性存在的理性认知,关于教育的原初性认识便这样诞生了。

至此之后,教育的发展便纳入了人类理性的轨道。

并受人类自身关于教育的理性认识的指引。

所以,人类的教育既是一种事实性的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受人类认识制约和自身实践限制的“人为存在”。

“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问题或认识问题,而是一个对教育自身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具有操作性意义的根本问题。

从词源学的角度解读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能够从影响教育发展的认识论源头发现,二者一开始便有了重要的分歧。

在中国,“教”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

为左右结构的会意字。

它的左边是个孩子,左上方是被鞭打的象征符号(也有解释为经典作品的),右边是个拿鞭子的人,合起来的意思可以解释为用鞭打的手段迫使孩子学习文化知识。

育字篆书为“禽”,其上部如倒“子”,义为不顺不孝之子也。

于是,在我国关于古汉字释义最权威的工具书《说文解字》中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无论英文的“Education”、法文的“Educa·tion”.还是德文的“Erziehung”.教育一词均源于拉丁语“EduiSre”。

拉丁文的Edui6re.又是从动词E—ducere变成的.“E”在拉丁语中有“出”的意思,“duc爸re”有“引”的意思。

拉丁语Edui爸re作为一个合成词,便含有“引出”的意思,用指教育活动即引导儿童固有能力得到完美发展。

将《说文解字》和拉丁文中“教育”一词的释义作对比,特别是联系到中西方教育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差异反观教育的这一原初性定义.真有“差之毫厘,失之于里”的感慨。

中西方分别把教育定位在“上所施下所效”与“引出”,对中西方教育的走向可能产生了以下几方面不同的影响:(一)教育宗旨教育是以培养人为宗旨的人类实践活动。

教育活动明确的目的性,使教育活动在具体展开之前便有了预设的目标。

从总的趋势看,中国教育的宗旨主要是要让儿童、青少年一代接受社会的各种规范,以适应社会;西方教育的宗旨则是让儿童固有的各种能力获得良好发展。

东西方教育目标定位的差异,隐含着这样两个基本认识的差异:一是对于“人性”的不同认识。

即“中国的教育观在本质上是建立在‘恶’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

即在教育者心目中受教育者是不大值得信任和尊重的。

西方的教育观在本质上是建立在‘善’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即在教育者心目中受教育者是值得信任和尊重的。

”Eg]--是从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看,中国以“社会本位论”为出发点.强调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西方则从“个人本位论”出发。

强调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师生地位中国的教师和学生,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自然有了上下尊卑之分。

“师者如父”便是这种伦理等级的“写照”;在西方的教育概念中,无论“引出”或“引导”,都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信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为前提。

中国的师生关系之所以不平等,是由于中国社会特别注重伦常等级,要求每个人都应“各安其分”。

严格遵守伦理规范。

“师者如父”便是“五伦”在教育上的延伸和反映,目的是通过教师伦理身份的“附魅”,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权威,以保障教育的政治、教化职能按统治阶级的意愿顺利实现。

相对而言。

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民主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作为“人”的尊重和信任,使西方更为强调的是教师的服务意识。

教师赚取学生的学费,自然应当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教育内容学校教育的存在,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了有效地传递人类的知识经验。

所以.东西方教育在一开始的时候,都定位于传递人类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经验。

孔子教入以“六艺”,古希腊、古罗马的“三科”、“四学”,以及中世纪的“七艺”,都力求把各方面的知识教给学生。

但是,随着知识经验总量的增加和统治阶级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知识的取舍方面东西方教育便各有侧重。

由于中国偏重于从社会需要来运作教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教育的概念被窄化为“教化”,教育内容被局限在《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上。

圣贤书之外的技艺等被视为“雕虫小技”,不足为学。

相反,西方教育以个人为出发点。

凡能增加个人利益的知识、技能等,都被纳入教育内容之列。

夸美纽斯倡导的“泛智教育”、法国的“百科全书学派”,以及后来科学技术革命后。

实用技术教育在欧美教育体系中迅速被认同和接纳。

都说明了西方教育较为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努力为人们的现实生活谋福利的特点。

并且。

在教学内容的具体构成方面,西方教育不仅坚持“学术中心课程”,而且在具体操作上“较之知识的量,更重视知识的质;较之知识内容。

更重视生成知识的能力”。

(四)教育教学方法中国的教育方法,强调上行下效,要求教师以身示范,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学生则亦步亦趋,机械摹仿。

不能有丝毫的违背(哪怕是超越也不允许)。

西方的教育概念中的教育方法没有什么限制,这也是西方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相处比较随意的原因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