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多重》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学会使用秤量物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学会使用秤量物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学会使用秤量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体会物品质量的大小和重量的差异。

2.学生能够掌握千克和克的基本使用方法。

3.通过实际体验秤量物品,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但在秤量物品的实践过程中还较为生疏,容易出现误差。

因此,本节课需要对其进行重点训练。

三、教学过程1.复习通过抛球游戏来预热,让学生轮流把球抛向桌子,然后估计球的质量,并对其加以比较,以此来练习估算物品质量大小。

2.前置知识点讲解先介绍什么是千克和克,为学生普及基本概念。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试验体验一下,可以用秤量到物品的重量,更形象更直观。

3.实验体验将教室中的物品一一放在秤上进行秤量,并记录每样物品的重量,同时引导学生来研究物品的质量大小、重量的巨大差异。

此外,老师还要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三支支架,以确保秤量数据的准确性。

4.试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可以发现物品重量的差别非常大,有些物品仅重几克,而有些物品就非常的重,甚至到了几十公斤。

通过分析图表数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千克和克的大小关系,并学会如何秤量物品、如何估计物品的重量以及如何确认是否达到预期重量等。

5.巩固练习通过上述实验体验的方法,带领学生来进行小组探究,研究真空保鲜袋与普通塑料袋各自所能装的豆子的数量的差别,让学生加深对重量的概念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谱来整理所学知识,并巩固所学。

四、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千克和克的基本使用方法。

2.实际体验秤量物品,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谱来整理所学知识,并巩固所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围绕实验体验展开,通过实际体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千克和克的大小关系,并学会如何秤量物品、如何估计物品的重量以及如何确认是否达到预期重量等。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谱来整理所学知识,并结合小组探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掌握所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对实际物体感性操作,才能建立物体质量概念,体验1千克和1克有多重。

处理教学环节比较清楚,过度自然。

如教学1千克结束之后,这时用1枚1角硬币放到台秤上称重,指示针针没有动,老师问:是不是,它没有质量了呢?学生马上说1枚1角硬币它也有质量,只是很轻。

教学自然引导学生学习“克”的概念教学。

了解千克、克这一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1千克”概念时选择标准材料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是否必要。

课前我准备了2瓶各500克重的自灌的矿泉水,5只重1千克的苹果。

我调查市场上的食盐是每袋350克,没有多方调查,我就让学生带3袋食盐,可是学生带的食盐每袋质量多少不一,有的每袋300克,也有的350克、400克、450 克。

学生通过掂一掂,如再称重时3袋350克食盐重台秤上显示数是1050克,老师也没有及时调整多余的50克。

学生对1千克概念形不成标准模式。

教学不足之处:如何留下作业时间和空间。

练习是应该用什么方式如何指导学生?例如:掂一掂,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再称一称。

教学时,教师没有对学生估计不足。

学生有说500克,600克,1千克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掂一掂1瓶500克矿泉水与一本字典。

思考两个谁轻谁重?然后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这样有的放矢。

学生就可以估计出一本字典约300克等数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
(1)基本练习——给()中填出合适的单位
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质量,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
(2)装物比赛。
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比赛要求:(1)装1千克的物品;(2)可以借助已有的东西,但不能用天平;(3)所取物品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与取到最接近1千克物品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从本小组的篮子中取1千克的物品;第三,派小组代表到讲台上称出所取物品的质量,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一小组取出的物品质量;最后评选优胜小组,进行经验交流:请所拿物品质量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介绍本组取物品的经验。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约20分左右)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5个层次来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突出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克有多重
教师演示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为一克。
(2)掂一掂活动——掂2分硬币,体会1克的轻重
首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从自己带来的东西中找出质量为1克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吨有多重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吨有多重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吨有多重教案教学内容:21~22页内容。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

2.把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千克”,了解1吨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

教学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预备:1.卡片、台秤。

2.学生调查哪些物体的重量是一吨或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明白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有多重?出示挂图或课件:鲸鱼和它的重量。

鲸鱼到底有几吨重呢?这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教师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1. 1吨有多重教师:假如我们班×××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4位如此的同学重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教师:在生活中为了简便计量,人们把1000千克的重量也叫做1吨,也确实是说1吨等于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学生观看挂图或课件,回答问题: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鲸,大致有几吨重。

学生合作运算:25×4=100千克学生:25×40=1000千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吨用字母“T”表示,因此也能够写作:1T=1000㎏.2.你还明白哪些物品的重量是1吨或哪些物品的重量用吨作为单位?3.练习:1吨是1000千克,那么2吨是多少千克?3吨呢?5000千克=()吨15000千克=()吨把千克变为吨应该如何样想?三.巩固应用1.填合适的单位一头牛重256()小量小汽车重()煤场里有煤100()一支牙膏重80()一条鱼500()2.在○里填上>、<或=.5000千克○8吨4500千克○4吨300克○3千克四.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学生:1头小象的重量大约是1吨,三头水牛的重量大约是1吨。

买煤、汽车运货一样都要用“吨”作单位。

把千克变为吨确实是看千克里面有多少个“千”。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感受量的大小差别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感受量的大小差别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和感受量的大小差别,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了解千克和克这两种重量单位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和度量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
一、导入
1、猜重量游戏
老师将几个不同重量的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猜每个物品的重量,并从小到大排序。

2、绘制活动
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和重量,并在图表上绘制出来,比较各自身高和重量的大小关系。

二、讲解
1、千克和克的定义和区别
老师用物品进行实例讲解,比如说一个书包的重量是几千克,而一个铅笔的重量是几克。

2、比较重量大小
老师展示几个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来体会不同重量之间的差别。

三、实践操作
1、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
老师分发称重器和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们进行重量的测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2、绘制柱状图
将学生记录的数据制成柱状图,比较不同物品之间的重量差异。

四、总结
1、重点回顾
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千克和克的定义和区别,以及如何测量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2、小结体会
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今天的体会和认识,引导他们形成量感和度量能力。

五、作业
1、练习册上的习题
将练习册上和本节课相关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巩固今天学习的内容。

2、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找一些常见的物品,测量它们的重量,并将结果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效果展示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千克和克的定义和区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比较不同物品之间的重量差异,提升了量感和度量能力。

同时,通过绘制图表、测量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克两种重量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

2.了解不同物品的重量体积计量方法,并能进行比较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千克、克两种重量单位,学生易混淆。

2.培养学生对不同物品的重量进行感性认识,准确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教学准备:1.课件、教案、PPT等教学工具。

2.多种器具,比如秤和不同重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学习教师用引人入胜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提问,让学生获得主题,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重量的知识。

你们知道怎样去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吗?我们来看看……”Step2. 引入学习材料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品,比如:书包、饼干、苹果等等,并了解其重量体积信息。

Step3. 认识重量计量单位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克两种重量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和计算。

Step4. 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教师将不同物品放在秤上,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可以尝试将不同的物品两两进行比较,理解其重量大小。

Step5. 讨论总结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包括千克、克两种重量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以及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体积方法。

Step6. 课外作业将课内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不同物品,了解其重量体积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可要求学生画出自己书包里的物品并标注它们的重量信息。

教学反思: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对相对大小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

此外,通过秤等量具辅助,理论学习和实际体验相结合,真实的物品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那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有多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多少组”与“多少次”的区别;2.培养学生分类思维的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多少组”与“多少次”的概念;2.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思维;3.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分类思维;2.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加深对“有多重”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学习任务 11.引入:数学课已经学了很多,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有多重。

2.问题呈现:“小明有许多苹果,请问这些苹果有多重?”3.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不要立即解答。

学习任务 2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

2.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他们。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有多重”问题,需要从“多少组”与“多少次”的角度来解决。

学习任务 31.向学生介绍分类思维,便于学生理解问题;2.呈现“有一千个水杯,请分类并估算重量”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分类思维为其解决;3.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分类,再估算。

学习任务 41.回到“小明有许多苹果,请问这些苹果有多重?”这个问题,以“有多重”为中心,带学生进行思考。

2.引导学生将苹果分成每个苹果的重量相同的一堆,这时,苹果的数量(“多少组”)和苹果的重量(“每个苹果的重量”)就清晰可观。

3.让学生计算每组苹果的重量,然后相加得到总重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问,并及时反馈。

学习任务 51.进行同桌分享,让学生口头表达和展示出自己的思路;2.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思路进行评价和分享;3.总结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得到巩固和提高。

总结与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对“有多重”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懂得了利用分类思维来解决科学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和同桌分享,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3.教学中,应充分发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多重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多重教学课件
详细描述
教学课件将介绍天平、台秤、电子秤 等常见的重量测量工具,以及如何正 确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重量比较与排序
总结词
通过比较和排序不同物体的重量,可以加深对重量概念的理解,并培养逻辑思 维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教学课件中的实例和练习题,学生将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并根 据重量进行排序,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CHAPTER 02
数学有多重基础知识
重量单位换算
总结词
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 系,是学习数学中的重要基础。
详细描述
通过教学课件,学生将学习到克 、千克、吨等重量单位之间的换 算关系,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
重量测量工具
总结词
了解和掌握常见的重量测量工具及其 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测量准确性和 效率。
如1吨=1000千克,2吨 =2000千克等。
04
克与吨的换算
如1克=0.001千克,1吨 =1000千克等。
重量测量工具的练习题
总结词
天平的使用
台秤的使用
磅秤的使用
熟悉常见的重量测量工 具及使用方法
如何放置砝码和测量物 品,如何读数。
如何调整刻度,如何放 置物品进行测量。
如何调整测量范围,如 何读数。
解决问题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的重量单位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教学内容概述
重量单位的认识
介绍克、千克、吨等重量 单位,以及它们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
实践操作
通过称重和测量活动,让 学生亲手感受不同重量单 位之间的差异。
解决问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 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找零 等。
重量测量工具的使用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多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使用质量单位(克、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和换算。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质量的定义、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质量单位及换算关系理解不深。

此外,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及其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难点:质量单位换算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质量概念,运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及换算关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质量单位卡片、实物(如水果、文具等)、天平、砝码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质量单位卡片、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质量概念,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大熊猫有多重吗?它大约有180千克。

”引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质量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克、千克两种质量单位,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1克、1千克的重量。

同时,讲解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定一个实物,使用天平测量其重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总结质量单位换算的应用。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质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质量概念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重》这一单元主要围绕质量单位的学习展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大小,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并能够将生活实际中的质量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在理解质量单位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质量单位的学习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质量单位的理解,以及质量计算的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克、克、吨的质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大小,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的大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质量单位,让学生初步认识千克、克、吨。

3.课堂实践:让学生进行质量的测量和计算,巩固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游戏环节:设计一个质量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具准备:天平秤、两个球、绿豆、铅笔、鸡蛋、苹果、盐、2分硬币学具准备:盐(每组2袋)、2分硬币(每组1枚):一、导入:1、“看”:师:谁愿意和老师做个游戏吗?老师和,比一比,用一句话说一说。

学生回答。

再次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看。

2、掂一掂:出示两个球。

一个大却轻,一个小却重。

师:这儿有红球,篮球。

你认为这两个球,谁比谁重?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师:当我们“看”不出物体的谁重谁轻时,还可以用“掂一掂”的办法。

找身边的2样物品,用手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谁重?3、称一称:想知道数学书、课堂作业本到底有多重呢?你有什么办法?板书:称。

提问:生活中,你见过那些秤?出示各种秤。

拿出一个天平秤。

介绍天枰的使用方法。

4、揭题。

师:秤是我们生活中测量物体轻重的重要工具。

在数学中,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二、认识质量单位“克”。

1、1克的认识。

师:老师这儿准备了1枚2分的硬币和一粒绿豆,你认为谁的质量更接近1克?学生猜测。

天枰称一称。

指明:1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板书)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1克有什么感受?2、1克绿豆有几粒?师:是的,1克很轻。

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1克绿豆有几粒吗?仔细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是:原来12粒绿豆约重1克!板书。

3、估计一支铅笔的质量。

估计一下,一支铅笔约重多少呢?称一称。

5克多一点。

一支铅笔约重5克。

4、说一说哪些物体约重1克或几克?5、称一称数学书和课堂作业本到底有多重。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有多重》数学教案设计一千五百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有多重》数学教案设计一千五百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有多重》數學教案設計一千五百字对不起,由于篇幅限制,我无法为您生成一篇1500字的文档。

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大概的教案设计框架,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自行填充和扩展。

标题:《有多重》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理解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等重量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并理解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的含义,学会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

2.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重量呢?”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多重”。

(二)新课讲授1. 讲解重量单位: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重量单位的概念,并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含义。

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差别。

2. 学习使用秤:然后,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学生模仿操作,教师指导纠正。

3. 实践操作: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各种物品的重量,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重量单位和测量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以检查他们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在家里测量一些物品的重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教案设计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多重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教学重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用具
课件、天平秤、台秤、各种实物
四、教学过程
㈠游戏引入,感知轻重
1、我们来做个“背一背”游戏,请三位同学上台,其中一位背另外两位,让背
的同学体验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2、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3、提问:谁知道自己有多重?板书课题——有多重
生甲:我有72斤。

“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质量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㈡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
大家知道家里一些物品的质量吗?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甲: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乙:火腿肠一根40克。

生丙:我的体重是34千克。

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表示各种东西重量的单位,有的用“克”做单位,有的用“千克”做单位。

告诉学生同学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一只鸟的体重只有50克。

2、认识秤,建立千克的概念。

同学们刚刚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

那如果老师想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课件。

(各种秤)
今天要用到的是天平秤和台秤,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猜一猜两袋盐有多重,师称两袋盐,让学生看看台秤发生什么变化?
(指针指到“1”了)
指针指到1,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它重1千克)感知1千克,板书——1千克
让学生先掂一掂两袋盐,感受1千克
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要用到“千克”作单位?
3、建立克的概念。

我们知道买米买面等要用“千克”作单位,(出示一枚2分硬币)你知道一枚2分硬币是多重吗?还能用台秤称出它的质量吗?
出示天平,教师演示用天平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并让学生观察游码。

请同学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一下,1克大约有多重。

所以一般称很小的、很轻的东西才用天平。

请同学们想想还有什么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

从身边找物品称一称、掂一掂。

(铅笔、文具盒、新华字典等)
4、教学1千克=1000克
老师这里有两袋盐,刚刚我们已经称过它重1千克,我们再来看看盐上面写着500克,也就是说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是多少克呢?
生答:1000克板书——1000克
所以说1千克=1000克板书—— =
千克可以记作“kg”,克可以记作“g”。

五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你知道自己体重有多重吗?
(30千克)
想一想1千克棉花和1千克盐谁更重?
(一样重)
㈢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课件上面的练习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大家了解了什么,收获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