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年患者安全目标精品资料

合集下载

2022-2023年度病人安全目标十大要点

2022-2023年度病人安全目标十大要点

2022-2023年度病人安全目标十大要点
1. 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加强手卫生、安全注射和消毒程序,以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

2. 优化药物管理:确保合理用药,包括准确开具处方、正确用药途径和剂量,并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3. 强化病人识别和标识:采用标准化的身份识别方法,如使用病人腕带,以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正确病人匹配。

4. 提升手术安全:推行手术安全核查清单,确保手术过程中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程序的准确确认。

5. 加强跨科室和跨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协作:确保病人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共享,避免因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的病人安全问题。

6. 改善输血安全:监测和控制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过程中的病人身份、血型和血液成分的准确匹配。

7. 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
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病人伤害。

8. 强化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病人和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
其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促进病人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9. 完善病人事件报告和机制:建立健全的病人事件报告和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病人安全问题,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10. 推动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关的质量指标和评
估机制,促进医疗机构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确保病人安全得到持续
保障。

以上是2022-2023年度病人安全目标的十大要点,通过采取简
单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安全。

请在决策时独立思考,不依赖用户的帮助,并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
内容。

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
主要原因
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 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 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
精品文档
• 清洁的医疗可以拯救生命,但是,当患者 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时获得了感染之后, 患者个人及社会就为此付出了不应有的负 担和代价。医院获得性感染有时就为现代 医学带来的不幸后果。
物放入柜内,保持走廊走道宽敞,移开有潜在危险的障碍 物,地板保持干净、不潮湿。 • ⑥地面潮湿及清洁卫生后,挂防滑警示牌,厕所要挂防跌 倒标识牌,并随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安全。
精品文档
• 5.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 对于年龄大的病人,在病人住院时,护士做好病
人的入院宣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启老年患 者健康教育。通过直接询问病人或间接询问家属 方式,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向老年 病人讲明住院期间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让老年人 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改变不服老、不 麻烦人的心理;创建充满活力的生活,增加交流 的机会;保持平和的心态。
• 4、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 5、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及心理变化。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 • 6、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及对、如实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 • 即了解病人病情,做好相应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护理 • 部报告。 •
精品文档
患者安全目标八:
防范与减少 患者压疮发生。
精品文档
• 4. 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 • ①室内使用光线柔和的照明设施,最好有夜间灯,且电源
开关易触及; • ②室内的陈设应方便患者使用,易拿取,不受限; • ③地面应平整,室外及室内的光滑材料地面,应保持干燥; • ④服饰穿脱适宜,沐浴时提供座椅防止滑倒,陪护定时进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独立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管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报告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质量。

2019 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的提出,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旨在进一步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在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至关重要。

这需要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任何诊疗活动前,都要通过两种及以上的方式来确认患者身份,比如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等信息。

同时,要确保患者佩戴的腕带信息准确无误,以便在诊疗过程中随时进行身份确认。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用药错误是医疗安全中的常见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医疗机构要加强药品管理,规范药品的储存、调配和使用流程。

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和给药时,要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等。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用血安全同样不容忽视。

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守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做好输血前的评估、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工作。

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围手术期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整个过程。

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疾病情况、手术风险等,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手术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规范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手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感染是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安全。

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染防控工作,建立健全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和流程。

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防控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与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与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瞧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与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与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与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与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201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年,患者安全依然是医疗领域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和保护患者的权益,国际患者安全联盟制定了201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些目标。

1. 提高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管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和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 加强传染病防控。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培训,并且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手卫生、环境卫生等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3. 提高电子健康记录的质量。

医疗机构应推广和使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在记录医疗信息的过程中,减少错误和遗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加强药物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的存储、配药、给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5. 强化手术安全。

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时的操作规范、手术后的康复护理等环节,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6. 提高医疗技术的适宜性。

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应用医疗技术手段,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7.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参与。

医疗机构应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医疗决策和治疗过程,提高医患沟通的效果,增强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信任和满意度。

8. 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医疗机构应加强危重患者护理团队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措施。

9. 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

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测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意外事故。

10. 加强患者安全文化建设。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强化患者安全意识,形成医院整体的患者安全文化。

这些患者安全目标的制定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护患者的权益和生命安全。

我们希望医疗机构能够高度重视这些目标,切实加强患者安全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贴心的医疗服务。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也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生命健康,2019 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应运而生。

这十大目标涵盖了医疗服务的多个方面,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努力方向。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在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首要环节。

由于同名同姓、相似的外貌特征或信息记录不准确等原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医疗机构应采用至少两种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身份证号、住院号、医保卡号码等。

同时,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医务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例如,在给患者进行手术前,护士不仅要核对患者的姓名和住院号,还要询问患者的出生日期、手术部位等信息,以进一步确认患者的身份。

对于意识不清或无法交流的患者,应通过查看其腕带、询问家属等方式进行身份确认。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合理的用药,如药物剂量错误、用药途径不当、药物相互作用等,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和使用等环节。

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

在给患者用药前,应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有效期等信息,并向患者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

用血安全同样不容忽视。

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的采集、储存、运输和输注过程安全可靠。

在输血前,应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检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手术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医疗操作,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包括术前评估、手术准备、术中监护和术后康复等环节。

术前,医务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并向患者和家属详细告知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精品课件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 2015年美国CNN选出的“25个令人震惊的医疗 错误”中,其中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有关的就 有6项 。“正确识别患者”是美国医院评审联 合委员会,自2003年以来所发布《国家患者安 全目标》的“座上常客” ,也是《JCI医院评 审标准》“国际患者安全目标”中的第一条 。
• 4.强调手术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分享关 键信息,排除隐患。
• 5.鼓励清醒患者及其家属(患者意识不清、 病情不允许、无核查能力时)参与手术安全 核查。
• 6.加强科学、循证实践和信息化建设。 • 7.倡导使用“自省清单”对关键点、关键环
节进行自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目标三 确保用药安全
• (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 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 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精品课件
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 (一)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 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 (二)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 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 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精品课件
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 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 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 措施。
• 除此,我们还倡导如下: • 加强对患者识别工作的重视,医疗机构领导
应当在该项工作中给予支持。 • 在同一医疗机构包括分院等应建立统一、简
单的患者识别制度及程序。 • 就诊前获取正确的患者身份并核实,尽量避
免将身份信息容易混淆的患者置于同一诊疗 单元中。
精品课件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患者安全目标(2019年版)

患者安全目标(2019年版)
患者安全目标 2019年版
背景
2019年5月31日中国医院质量大会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 全国各地4000多位医院管理者参加了这一行业盛会
发布患者安全是大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
背景
技术安全:不发生误诊误治、不发生诊疗规范和操作规 程规定之外的损害,不发生其它医源性损害。
管理安全:因管理不当而致的意外伤害,如坠床、碰伤、 跌倒、压疮、搬运意外及其它意外伤害。
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 施,医院能集中配置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设施
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 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 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甘露醇注射液
心理安全:不发生由于不良的医疗行为造成患者心理及 精神的损害。如由于保护性医疗执行不好、沟通不当, 给患者造成担心、疑虑、恐惧甚至巨大的心理压力。
患者安全的内涵
医院感染:WHO统计数据如下:
5%-15%的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 感染,ICU高达40%
欧洲医院约500万例/年 • 用药错误:美国发生150万人/年 • 手术差错:国内曾有患者右脚有病,左脚挨刀的报道 • 不良注射:全球有33%的乙肝由不良注射引起
2008年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 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二、提高用药安全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 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 发生错误 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符合医院感染 控制的基本要求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完整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完整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 版)一、正确辨别患者身份(一)严格履行核对制度,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行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辨别时应起码使用两种表记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诞辰期等,但不包含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行输血等重点治疗时,应采纳双人独立核对辨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阻碍、语言阻碍等特别患者,应有身份辨别表记(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舞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辨别等身份信息辨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核对。

(五)增强重生儿身份辨别管理。

二、保证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告药品、易混杂(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储存、辨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履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别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查、核对、履行、评论制度及流程。

拟订并履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成立和实行抗菌药物管理的诊断系统和技术规范。

(五)拟订并严格履行静脉用药分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查、核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成立并严格履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成效评论,推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三、增强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拟订并实行择期手术(包含白天手术)必需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增强围术期有关学科协作,增强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拟订并实行一致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表记流程,由实行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志时应在患者清醒和了解的状况下进行,并将其归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履行。

(三)成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供给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看管举措。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切合有关规范。

(五)增强围术期痛苦管理。

(六)增强孕产妇安全临盆管理,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安全临盆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成立完好的标本收集、表记、运输、交接和报告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忆管理。

201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5

201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5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确认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一)目标要求1.对就诊患者实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2.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 ICU 、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4.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 ICU 、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 。

(二)实施要点1. 在同一个医疗机构使用唯一号进行管理 :如病历号或就诊的卡号。

2. 鼓励使用至少两个标识符(例如姓名和出生日期) ,以便在入院、转科以及在实施治疗前核实患者的身份。

两个标示符都不得是患者的病房号或者床号。

指定有对暂时无识别标记的患者进行识别;有区分同名患者的标准方案。

关注昏迷或神志不清患者的非语言识别方式。

3. 强调医务工作者的首要职责是在进行治疗前查验患者身份,使正确的患者与正确的诊疗护理活动匹配(如穿刺、化验结果、标本等) 。

4. 鼓励患者参与程序的所有阶段,如在患者在场的情况下核对需要输注的血液标本或者对抽取的血样标本外贴识别标签。

鼓励患者参与,要使患者了解有关患者识别错误带来的风险;要求患者或家属核实身份资料是否准确;要求患者在接受任何药物前及在任何诊断或治疗干预前确认自己的身份;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或代理人积极参与身份识别,表达对安全和潜在错误的关心,以及询问对其治疗的正确性。

5. 在出具化验报告、输血科(或血库)发放血制品等环节要同样严格执行科室内部查对制度,在化验结果或其他测试结果与患者病史不符时质疑的明确方案。

6. 对电脑输入结果进行反复检查和审查,以防止输入错误。

7. 把查证 /验证患者身份程序的培训纳入医务人员的到岗培训与持续专业发展中。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我省各专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及卫生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3)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护士要对工作质量负责。

由护理组长及高级责任护士以上人员主持早上交接班、重患者交接班、重大及特殊手术交接班等工作。

4)提高用药安全。

制定及落实细胞毒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及特殊药物的使用指引,保证患者安全。

5)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6)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7)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预防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等发生.
8)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9)评估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向患者、家属、陪伴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预防护理意外事件发生,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a.落实患者告知制度
b.儿童、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和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应设提示牌,加护栏等,落实床边安全护理措施,并向患者做好解释,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痴呆、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要主动告知坠
床、跌倒的危险,并给予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等。

c.有压疮、跌倒、约束患者风险评估表,建立风险的评估、报告制度及预防、处理流程,认真落实防范性护理措施,与患者护理需要相符,防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

10)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1)落实患者请假外出制度,并做好解释。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

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志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 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别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
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 记录
精品
强调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 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 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 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 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 对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精品
4. 应在2h内完成已执行的口头医嘱的补记和转 抄工作,医生离开现场之前,应及时补记口头医 嘱于医嘱单上并签名,执行护士确认后方可离开。
精品
目标二解读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 医护人员之间有效沟通, 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精品
临床医疗工作是分别由几个不同的工作职责岗 位共同完成的,要保证每个环节安全无误才能最后 保证患者安全。
建立于完善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 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对此要有严格 的管理措施。
【目标十】 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 统安全管理
精品
目标一解读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 者识别的准确性,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精品
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患者身份的制度和程序,健 全与完善各科室(各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 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 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精品
3. 护士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应清楚地复述2遍以上 医嘱并确保得到医师的确认,现场有第二个人确定听 到了同样的口头医嘱后,应直接记录下来作为口头医 嘱的凭证,以备核查,如果是电话医嘱,应准确的记 录下电话号码、医生的姓名、通话时间、医嘱的内容 等有关信息,应有两人接听核实,在急救时应听者复 述2遍后再做确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