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物理最佳试题评析
2012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
2012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方永根一、还原“双向细目表”二、基于双向细目表的分析2.重复考查的考点近三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题对中学物理各部分的核心知识都进行了考查。
且每年对有些考点重复考查,但考查的角度有所不同。
如,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动能定理;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滑动摩擦定律;滑动摩擦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
3.近三年各部分分值分布对比分析高中课程改革后高考,由于热学和原子物理部分不再是考试内容,这两部分的分值与物理学科总分减少的分值相当,所以,剩余各部分分值分布应该基本稳定。
三、分析和评价1. 特点鲜明,是一套与2011年试题一样得到普遍认同的试题。
2011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题得到了四川省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各界普遍认同,2012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题,坚持和发扬了已经得到认同命题思想和思路,也得到了各方普遍认同。
具有以下特点:(物理学科试题简评,成都第七中学罗清红)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注重能力考查,引领素质教育”,“力求稳中有进,既有利于中学教学导向、又有利于高校选才”,注重了全卷试题的“科学、公平、准确、规范”。
(1)紧扣考试大纲,突出考查中学物理主干知识。
试卷全面考查了“考试大纲”要求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五种能力要求。
试卷考查知识点和单元覆盖率高。
(统计思路不同,具体数据有差异,但结论相同)(2)贴近生活实际,常规中见新意,基础中考能力。
物理试卷在“强调能力考查、引导回归教材”方面做出了努力。
试题中大约有48分的题目(第14、15、16、22、23题),其素材均来自于教材,是教材内容或习题的引伸、拓展(约占物理总分的40%),力求“依靠课本但不依赖课本,超越课本但不脱离课本”。
同时,试题所涉及的情景均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常见情景,并且与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最新科技发展联系起来。
2012江苏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2012 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评析一、试卷的整体剖析2012 年江苏物理试卷从整体上看:稳中有变,变中有创新,难度适中。
试题依照《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并联合目前江苏高中物理教课的实质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试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试题文本内容整体顺畅。
考察内容一方面立足于教科书,突出骨干知识的考察,着重考察学生的所学知识与能力。
另一方面更为表现“三切近”:切近现实、切近社会、切近考生生活实质,重视对学生的物理方法和能力考察,着重理论联系实质。
在总分120 分的试题中,力学43 分,约占 36%,电磁学 53 分约 44%,选修部分约占20%,这类大格局没有变化。
考察的知识点与前四年试题对比有所打破,表此刻:( 1)实验考察不再像从前中规中矩,即让学生一看到试题就知道考察教材和复习过实验,此刻年两道实验题“变脸”较大,好多考生感觉很不适应;(2)选考模块的考察不追求考察知识点的覆盖面,早年考察的一些知识点今年就没有涉及到。
二、各题情形及考察知识点、难易度描绘:1.情形:点电荷产生的场强。
考察点电荷场强公式E kQr2 (简单题);2.情形:平行板电容器。
考察C Q , C S以及电容器的动向变化(简单);U4k d3.情形:小球在竖直面内以恒定速率做部分圆周运动。
考察拉力的刹时功率怎样变化(中等);4.情形:皮球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加快度a— t 的变化状况。
考察竖直上抛、受力剖析和牛顿第二定律(中等);5.情形:力学中连结体问题。
考察受力剖析、牛顿第二定律和摩擦力及其临界问题(难)6.情形:两个小球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考察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规律和追及与相遇问题(简单);7.情形:家庭电路保护装置。
考察电磁感觉现象、变压器、双线绕法(中等);8.情形:嫦娥二号卫星围绕“日地拉格朗日点”运转。
考察万有引力定律(中等);9.情形:带电子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考察洛伦兹力、圆周运动规律(难);10.情形:黑箱原件探测、多用表使用问题。
2012高考理综物理新课标试卷分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新课标卷)物理试卷分析西安交大附中李棠玺《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总分110分,其中力学约43分,占39%,电磁学约52分,占47%,模块题15分,占14%。
试题从整体上看,立足基础,考察能力,联系生活,稳中求新,考察全面,难度适中,在加强考察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察。
力学和电磁学仍是高考的“宠儿”,二者的卷面分值占了物理单科总分的大约85%左右。
另外一个新的变化是电磁学、电磁感应知识的考察比往年有所增加,功能关系方面的知识相应减少。
一、选择题总体难度不大,计算要求也不高,但基础性很强,突出体现了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考察第14题考查了物理学史及基本概念,是近几年比较固定的题型,比较简单,只是A选项对惯性的语言描述与习惯的讲法有所不同,使好多学生出现漏选丢分。
但这种描述源自教材的“思考与讨论”,这是在复习时不重视教材的结果,再次提醒我们要回归教材。
第15题考查了平抛运动知识,比较几种情况下时间、速度的关系,是比较常规的题,难度不大。
第16题考查了物体动态平衡的处理方法,也是平时练习中着重强调的问题。
第17题考查了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原理,计算量适中,但自耦变压器也是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点,有许多学生对此比较陌生,造成失分。
第18题考查了电荷在复合场(电场和重力场)中的运动,难度较前几题有所提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的有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电容器、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等知识。
第19题考查了导体旋转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的计算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量一般,但转动电动势的计算较难。
第20题主要考查了楞次定律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图像问题,学生平时练习较多,考点为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和左手定则。
第21题从知识点上看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等效的思想以及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学生可能感到束手无策,与平常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运动的试题不一样,有较大的难度,属于选择题中翘尾巴的题,区分度较大。
2012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2012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评析2012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评析,试卷以2012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为依据,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注重对中学物理教学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
物理——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1、试卷的总体情况试卷以2012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为依据,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注重对中学物理教学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
以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在考查学生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物理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试卷结构与2010年相同。
总题数为33题,约4900字,阅读量、计算量与去年相当。
试卷注重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点占《考试说明》中所列知识点的72%,试卷估计总体难度为0.69(103.04分),且有一定的梯度。
难度适中的题目(在0.6―0.8之间)共90分(占60%),难度系数大于0.8的题目共34分(占22%),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概念与方法的基础性考题共114分(占76%)。
2、试卷的主要特色试卷重点关注试题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主题的结合,关注新教材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特点,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试卷中。
试卷的单选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较广,有力学、静电学、直流电、热学、光学、原子物理。
在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要求上也略高于去年。
而填空题的难度略低于去年。
今年的实验题仍然注意了对规定实验的考察,并且重点考察了学生是否亲手做过相应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实验的重视,而非为应付考试而纸上谈兵。
为了对今后中学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进一步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今年物理试题继续保持了前两年对课本的重视程度。
如第1、2、3、6、8、17、21、26、27、28等题均来源于高中物理试用本教材的内容,其目的是希望高中物理教学或复习不要抛开课本而沉湎于题海之中。
2012高考物理全国新课标试卷分析
2012年高考物理全国新课标试题试卷分析(部分摘自网络)为非选择题。
分值110分,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二、题型分析(一)选择题分析第15题,考查运动学知识,考查平抛运动,难度也不大.第16题,也是力学,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难度一般.第17题,是电学,考查变压器原理,考查了同学们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第18题,也是电学,考查平行板电容器,体现了新课标中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要求,同时很好的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19题,电磁场混合应用,侧重了学生对电场和磁场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但难度不大。
第20题,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考查了同学们对电学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包括图像的理解和电流对闭合线圈的作用关系,本题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图像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第21题,也是考查力学的,天体运动,万有引力,难度较大。
(二)非选择题判定方向,设计新颖,电磁感应现象与力学的综合应用考察了同学们的设计分析能力,中等难度。
第24题,考查力学内容,设计物理情景,很好的考查了力学知识,情景容易理解但是物理关系相对繁琐,不细心容易出错丢分,也极易影响同学们的应试情绪,对同学们数学能力要求较高。
难度较大。
第25题,电磁感应现象的综合应用,侧重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手里和运动情况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三、学科分析四、选考部分第33题,3-3中选择题考查热力学定律基本特性,6分(33题1问);计算题考查热力学气态方程的计算,9分(33题2问)第34题,3-4中选择题为机械振动,机械波的计算,6分(34题1问);几何光学的应用计算,9分(34题2问).第35题,3-5中选择题为热核反应的计算,6分(35题1问);计算题为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考查,9分(35题2问)整体考查内容基本侧重了选考部分Ⅱ类要求,选修3-3、3-4、3-5三部分试题难度适中,得分相对容易,各部分相比较,难度均衡。
2012年高考重庆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精析word版)-教师版
【试卷总评】试题依据高考大纲,覆盖高中物理全部内容,重点考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难度适宜,效度好,信度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14.装有砂粒的试管竖直静浮于水面,如图所示。
将试管竖直提起少许,然后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在一定时间内试管在竖直方向近似做简谐运动。
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以下描述试管振动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t=0时试管处于正最大位移处,描述试管振动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D。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简谐振动及其图象。
16.题图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
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A.温度降低,压强增大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温度升高,压强减小D.温度不变,压强减小【答案】:A【解析】: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温度降低,压强增大,选项A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气体的状态变化及其相关知识。
17.质量为m的人站在质量为2m的平板小车上,以共同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前行,车所受地面阻力的大小与车对地面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当车速为v0时,人从车上以相对于地面大小为v0的速度水平向后跳下。
跳离瞬间地面阻力的冲量忽略不计,则能正确表示车运动的v—t图象为19.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x+73Li→2y,y+147N→x+178O,y+94Be→z+126C。
x、y和z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A.α粒子B.质子C.中子D.电子【答案】:C【解析】:x是质子,y是α粒子,z是中子,选项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核反应方程及其相关知识。
20.空间中P、Q两点处各固定一个点电荷,其中P点处为正电荷,P、Q两点附近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如题图20图所示,a、b、c、d为电场中的4个点,则A.P、Q两点处的电荷等量同种B.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c点的电势低于d点的电势D.负电荷从a到c,电势能减少20【答案】:D【解析】:P、Q两点处的电荷等量异种,选项A错误;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选项B错误;c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选项C错误;负电荷从a到c,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减少,选项D正确。
2012年高考重庆理综物理试题评析
2012年高考重庆理综物理试题评析整体感知:2012年重庆物理试题从试题结构、考查内容上基本延续近近几年重庆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整体感觉是:强调基础知识、注重能力考查、回归教材、联系实际;呈现出一些以现实生活、社会热点、学习实际以及科技前沿的情景为背景的试题,是该试卷的亮点,反应了新课改的效果。
试题难度设置层次分明、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即单一的知识点的考查又有综合知识的应用。
整卷试题的分值分布合理,突出考查了高中重点主干知识,即动力学和电磁学相关知识。
一句话概括为,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强调双基、考查能力、注重探究、活而不怪、巧而不偏,注重“基础+能力+方法”的考查。
第一部分(选择题)14.装有沙粒的试管竖直静浮于水面,如题14图所示。
将试管竖直提少许,然后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在一定时间内试管在竖直方向近似做简谐运动。
若取竖直方向为正方向,则以下描述试管振动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命题意图:本题结合实际模型考查机械振动图像问题答案:D解析:试管竖直提起少许后释放,说明试管从正向最大位移处开始做简谐运动运动,从以上选项可得D正确解题策略: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提取物理信息,建立物理模型。
点评:以生活现象为背景,是基本的物理问题焕发生机,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
15.如题15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入的交变电压,副线圈通过r=6Ω的导线对“220V/880W”的电器R L供电,该电器工作正常,由此可知()A.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0:1B.交变电压的频率为100HZC.副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4A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880W命题意图:变压器、交流电及电路分析问题答案:C解析:R L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即副线圈的电流为4A,电阻r两端电压,副线圈两端电压,副线圈的总功率,原线圈输入功率与其等值,原副线圈匝数比;由输入电压表达式可知交变电压的频率;故选项C正确。
知识总结:处理变压器问题,明确这么几个问题:①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原副线圈电压之比,或电流之比的倒数。
2012河北高考物理考题点评:和往年相比偏易
2012河北高考物理考题点评:和往年相比偏
易
理综之物理:与往年相比偏易
石家庄一中王怀宾
2012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科学素养。
选择题14题考查惯性基本概念,15题考查分析平抛过程的基本方法,17题考查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与功率和输出电压与功率的基本关系。
这些题要求学生必须概念清晰,对物理规律所描述过程的本质充分理解,对实验器具真正做到能够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这些题的设置,能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
选择题18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及功能关系,19题涉及感生和动生电动势计算,试题对考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区分度。
选择题21题要求学生根据题干所给信息“质量分布均匀球壳对壳内物体引力为零”计算矿井及地面重力加速
度之比。
试题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需要学生充分利用题干所给信息,把问题模型化,并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选修部分,本卷为平衡三部分难点和计算量,相对往年,热学和光学部分难度加大,动量部分难度降低,整张试卷与往年相比偏易,这也应该是未来几年高考的趋势。
点击下载Word文档【VIP】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加入VIP。
2012年高考物理部分分析
2012年高考物理部分分析瑞昌一中余会来一选择题的分析14题:有关物理学史的知识,考这个知识点,我认为可能是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注重物理知识发现的过程。
15题:考查平抛运动的知识,很基础,就是考平抛运动的规律。
属于送分题16题:考查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利用图解法,也很基础。
17题:考查理想变压器的问题,原副线圈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基础题18题:考查电场问题,考这个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力与运动分析能力,注重抓住关键字眼“直线”挖掘出隐含条件,合力与初速度应在一个直线上,从而得出电场力的方向,这题的题干虽然比较陈旧,但让带点粒子做直线运动设计比较巧妙。
象这种有设计巧妙的题干的题目在高考复习当中应当要加以重视。
19题:考查电磁感应问题,主要考查感应电动势产生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切割的方式,一种是磁通量的变化率。
20题:电磁感应的楞次定律问题,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这个题目考的是前因,这种题目比较活,可以考前因也可以考后果,复习这个知识点时一定要把电磁感应的过程复习清楚。
21题:考查万有引力,但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新“定义和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对学生能力的有一定的要求。
从以上选择题来看,今年的高考题以基础题为主,八道题有六道题是考查基础主干知识,只有14题有点偏但也合理,21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二.实验题的分析22题: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有一点新意的地方是还要进行校零。
23题:这次一反常态不考电学实验题,而是考力学、电学、磁场综合实验题,这个题不难但很基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题,考查的知识点多,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点都很熟悉,并能够进行任用,从中可以看出高考的实验试题力求变化,不在单纯的就是考查电学。
三.计算题的分析24题:考查摩擦力的问题,内容与实际有点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在题中给出了一点“定义”要求任用这个“定义”求解,这个与21题有点相似,25题: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电场和磁场交替作用,注重考查带电粒子在不同场中的处理方法,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2012年高考物理最佳试题评析
2012年高考物理最佳试题评析一、试题的设计,全面体现“题”在“卷”中的定位●新课标理综试卷第24题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
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
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
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
点评:不同试题在试卷中的地位犹如一场戏中的各个角色,每道题应该有它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评价一道试题,不仅应该从“题”的视角来剖析试题自身的特点,还需要站在“卷”的立场上,审视试题属性是否和试卷所赋予的使命相吻合,本题就是一道能全面体现它在“卷”中角色定位的好试题。
首先,本题体现了它作为主观题的特点,本题关于两小题的设计、以及每个小题的情境和设问,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形成一个多档次、有梯度的得分结构,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同时,本题排序为第24题,属于“次难题”。
本题的设计跟该题的角色十分吻合,本题所考查的是关于共点力平衡的基础知识,起点不高,其受力和运动模型为斜推物体做匀速运动的常见情况,难度不大,但试题创设了一个“滑动头拖把”的情境,既灵活、又合理,不仅有效控制了试题的难度,而且体现了有价值的难度因素。
如果说,一份试卷中的最难题,其情境和内容的设计可能由于综合和抽象的命题需要很难兼顾到联系生活实际的话,那么,试卷中的次难题就必需挑起“从生活走向物理”的重担,本题没有辜负试卷赋予的这一重任,把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跟物理试题的抽象模型完美地结合起来。
凡是用过拖把的学生,对拖杆与地面夹角太大时不管用多大的力都不可能推动拖把的事实是有体验的,他们很容易根据自己的体验获得重要的解题信息,这对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把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作为重要课程目标,起了积极作用。
江苏省2012年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江苏省2012年高考物理试卷评析一、试卷的总体分析与前几年试题相比,2012年江苏理综物理部分保持相对稳定,稳重有变,变中求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试题难度与2011年相当,没有偏题、怪题等试题的出现。
试题基于课本,推陈出新,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主要集中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高中五大知识板块,选修模块右单一知识载体向多元化知识载体过渡,试题考查涉及到模块间的综合,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的运用与综合。
试题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和核心方法,联系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社会,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考查。
试卷物理部分总分为120分,力学约占30%,电磁学约50%,选修部分约占20%,与往年相比,知识点的覆盖范围和考查的能力要求基本保持不变。
试题的选择题、实验题和选修模块相对简单,但计算题相对复杂,试题的综合性强,考查能力要求高,计算量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时间安排要求较强。
二、各试题考查分值及考查知识点分析单项选择,一共五小题,共计15分,第1题考查了库仑定律基本应用,第2题考查了电容器电介质的变化,第3题考查了瞬时功率的计算,第4题考查了变力作用下的物体加速度-时间变化关系,第5题考查了连接体的受力分析。
多项选择题共四小题,共计16分,第6题考查了平抛运动的过程分析,第7题考查了变压器中电流变化对磁通量的影响问题,第8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实质和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第9题考查了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简答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计42分,第10题考查了电表的使用、电阻串并联的计算,第11题考查了动摩擦因数的测定的实验方法和过程分析,第12题选做题,A考查了表面张力、气体理论的基本概念应用,B考查了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算,C 考查了原子跃迁和能级的相关计算,以及动量和质能方程。
计算题一共三道,共计47分,第13题考查了电磁感应和交流电,及有效值,第14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以及变力做功和能量守恒,第15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及受力情况。
2012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
2012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突出能力科学选拔摘要:201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符合我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噬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际。
试题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
试题对中学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总体来说,2012年物理试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201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符合我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噬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际。
试题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
试题对中学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总体来说,2012年物理试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平稳创新引领课改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同时适度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
试卷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
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主题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
1.试题注重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物理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引导高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上,更要关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成长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例如,第14题涉及物理史实、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选项中的“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考查了普遍规律与特定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重要规律的探究发现过程等,这些生动鲜活的史实展现到课堂上,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引导中学关注科学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学。
2.试题设计充分考虑到我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际,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试题设计中,对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高考物理试题分析.doc
以能力立意,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稳中求新,难度适中——2012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卷分析一、总体评价今年湖南高考物理卷(全国新课标卷)延续了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卷的稳定性。
命题特色仍是“稳中有新,稳中有进”,贴近学生实际,真正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想,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平均难度与2011年相比略为简单,入口设计容易,设问逐渐加深,有利于学生从容解题,并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展示能力。
这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研究今年全国新课标卷试卷,主要有以下特点。
(l)重视考查主干知识试卷紧扣考试说明,着重考查力电主干知识内容(平衡、平抛运动、能量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与磁场中的运动、交流电变压器、电磁感应定律等)。
有两题涉及竞赛课堂上讲的知识点,如选择题21题,和计算题24题(摩擦力自锁),但这两题不是很难,第24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平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做过同样的题。
考查知识点不是很全面,当然在理综中全面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有点力不从心。
(2)模型常规、注重考查综合能力试题涉及模型都很常规,难度适中,试卷未出现偏题、怪题,大部分都是学生做过的类型题,选择题第21题要求综合能力强点,其它同学们都很熟悉,有同学说今年的物理题特简单。
但也没忘考核学生数学分析和推理论证、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计算题第24题要求得出结果后要对表达式的分析才能得出结果。
计算题第25题同时考了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的偏转,运用数学知识能力要求较高,成为本卷压轴题,体现出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
(3)注重探究,理论联系实际试卷命题力求以实际生活为背景材料,融进物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加强生活常识与实验探究能力考查。
第24题是以生活中的拖把为例考查学生把物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第22、23题是两道实验题,第22题以生活中测金属板的厚度,却不落俗套。
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2 f (m M ) (m M )g m
第9页,共75页。
解析:整体法:力F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最大有
Fm (M m)g mam 隔离法——对木块有
解得 答案A。
2 f Mg Mam
Fm
2
f
(m M
M)
考点 :1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Ⅱ 情景:力学中连接体问题。
考查:受力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牛顿第二定律和摩擦力及 其临界问题(较难)
两表笔接的接点 多用电表的示数
a,b
Ω
a,c
10.0Ω
b,c
15.0Ω
第21页,共75页。
解析: (1)A (2)短暂
(3)5.0(见右图)
第22页,共75页。
点评:本题是黑箱探测和多用表的使用,本题略高 于学生实验,关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解决过程,考查 了学生能否灵活地运用学过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实 验方法来探究新情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7页,共75页。
解析:皮球向上运动所受重力与空气阻力方向都向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a ,g随 k着v
m
的减小v, 减小,a
但最后不等于0。加速度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答案C。
考点:1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
情景:皮球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加速度a—t的变化情况。 考查:竖直上抛、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图像问题 (较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第5页,共75页。
解析: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运动则在圆轨迹切
线方向(速度方向)合力为0,将重力和拉力正交分解
有
mg sin F cos
2012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2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郑红心2012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物理组的老师们齐聚办公室,畅谈2012年高考,并对今年的理综物理部分试题内容、难度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各年级在讨论中都收获颇丰,以下是本次讨论的核心内容。
今年的高考题从整体上看:稳中有变,难度适中。
考查的知识点比着往年功和能、机械能较少,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哪一年高考都有一些知识点没有牵涉到。
但力学和电磁学仍是主要内容,并且电磁学、电磁感应比往年有增加,二者占了总分的大约85%以上。
选择题难度不是很大,计算量也不是很大,14题考查了物理学史及基本概念,比较简单,这与10年的14题类似,说明平常在复习时要面面俱到,不能遗漏。
15题、16题、分别考查了平抛运动、物体的平衡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也比较简单。
17题考查了交流电和变压器的基本原理,没有多大的变化。
计算量适中。
18题考查了电荷在复合场(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难度较前几个题稍微增加,考查知识点较多:力和运动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动能定理、电势能及能量守恒定律。
19题和20题包括实验题23题都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
说明今年加大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考查。
其中19题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量一般。
20题主要考查了楞次定律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图像问题,这也是平常练习中常见题,似曾相识。
21题从知识点上看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还考查了等效的思想及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学生可能感到束手无策、与平常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的运动的试题不一样,有点难度,也可以用极限法排除2个选项。
实验题22题是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属于常规题。
实验题23题出乎意料,大家都没有想到是个复合实验题:包括力学、电学,并且还考查了电磁感应。
但是难度也不是很大。
计算题24题考查了物体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或正交分解,第2问考查了摩擦角及数学的临界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失分。
计算题25题为压轴题,历年如此,厚重而又普通,重点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及电场中的类平抛,这两个知识点在平常的练习中见的很多:包括圆的、三角形的几何知识、类平抛的两个方向的运动等知识。
2012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2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分析一、试卷综述1、总体评价(1)难度相比上一年有所上升(裸分平均分为:94分),区分度大,学生整体反应偏难,试题较前两年来的有些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计算题的设计。
(2)数学能力和读题能力考查充分体现,此外,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在紧张的考试中的心理调节能力。
(3)动力学和磁学知识比重加大,试题充分的考查了平常解题思路及细节,这在实验题中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实验要尽可能的都让学生动手做一遍,做演示实验时,老师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并能做一些必要的引伸和拓展。
(4)总体来说,2012年的物理试卷题目设计和位置排布还是比较合理的。
在选择和填空里都有那么一两道中等偏难题,计算量适中,充分考査了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结构试题结构一览表3、知识点分布(个部分知识点所占的比例)二、试题详解如下: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测试目标】基本概念掌握 【考查内容】光电效应 【难度】易 【预计得分】2分【评析】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在关,与其它无关。
而光照强度,照射时间及光子数目与逸出的光电子数量的关。
2.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测试目标】图片观察和分析能力【考查内容】考查物理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和波谱 【难度系数】易CE h hνλ==212h W mv ν-=(A )(B )(C ) (D )【预计得分】2分【评析】当单色光通过双缝时形成的干涉图样为等间距的,而通过单缝时的图案是中间宽两边窄的衍射图样,因此甲、乙为干涉图案;而丙、丁为衍射图案。
2012年高考物理分析(李敬贤)
2012年高考(云南卷)物理试题分析李敬贤 2012年6月18日2012年是云南省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试题备受关注。
现高考已正式落下帷幕,面对物理考题,再细细对照往年试题有以下几点感触:一、总体情况:物理试题稳中有变,难度适中,区分度合理,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与2011年和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相近,整份考题与考纲契合度较高,重基础,依考纲,主干知识重点考。
但对细节的考查有所加强,更注重了对教材的考查,更注了对过程的考查,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具体情况:1、选择题部分,从题目上看,分为四道力学问题、四道电磁学问题。
其中第14题侧重了物理学史的考查,考查对惯性的理解,体现了新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第15题考查了平抛中的运动时间和射程,很基础。
16题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利用矢量三角形较容易求解。
17题是理想变压器知识的考查,教为基础。
18题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作直线运动,结合电学知识考查,综合性强,有些难度。
19题则是感应电动势的计算,题目有些灵活,难度较为适中。
20题是通电直导线电流变化引起闭合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由感应电流的方向和二者的相互作用来判断直导线线的电流变化,难度适中偏难。
21题则是地球表面井下不同深度的重力加速度计算,比较贴近生活,难度适中。
2、实验题部分,第22题是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较容易;第23题是一个很好地创新实验,通过测安培力来测磁场大小和方向,情景十分新颖,很有创造性,是本卷最大的亮点。
两个实验题都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教材中重视过程、重视综合素质的精神。
3、计算题部分,第24题和往年考法截然不同,从2009年到2011年都考查运动学知识;而今年转变来考查平衡的知识,这是今年考题最大的变化。
今年的题目是关于拖地的拖把平衡问题,情景取材于生活,让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得到原型,使之觉得题目倍感亲切,很放松,有利于缓解考场紧张情绪。
评析2012年高考物理浙江卷
评析2012年高考物理浙江卷作者:祝加伟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04期1立足基础,有所创新2012浙江高考物理卷给人的感觉是,试题不难,考查的内容都集中在核心模块、重要知识点上,力学、电磁学占绝对比重.没有陌生的模型结构,考试内容与平常教学的重点内容比较合拍,没有明显的超纲题,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同学解题应该还比较顺畅的.2注重实践,考查新颖两道实验题将实验环境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增加了实验考查的真实感.21题考查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不仅考查了常规的光路图的画法、玻璃砖折射率的计算,还考查了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在实验室认真的按照规范实地操作,完成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还要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对实验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能力.22题实际是课本上“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组合而成的,考查了描点法作图、弹簧秤的读数以及作图法求合力.考查了基本的实验思想和操作技能.二个实验要求学生画四个图,这使得实验的考查更加接近实际的操作,更加真实的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试题考的都是些常见的模型,但试题的呈现并不单调,每个模型都是在实际的情景中展现,例如16题:用手握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简谐横波;23题: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24题:将喷墨打印机的喷口靠近上板下表面,从喷口连续不断喷出质量均为m、水平速度均为v0、带相等电荷量的墨滴;25题:为了提高自行车夜间行驶的安全性,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种“闪烁”装置.19题: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这些表述方式让学生感到考试题目与实际紧密联系,生活气息较浓,不是空洞无源的.4关注民生,注重评价17题是一道与节能相关的估算题,只要学生注意到我国家庭户数的数量级,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了.在有限的题目中,放一道不需要物理过程的分析、几乎没有物理解题方法的考查的试题会让好多人不理解.但这也体现了出题者的良苦用心.国家大力畅导“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作为教育教学的指挥者,高考命题也彰现出它的社会责任感,即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引领广大教师、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培养节约能源的习惯,树立投身新能源开发的理想.从这一角度上来讲,17题是一道立意深远的好题.25题是一个导体棒在磁场中旋转的模型,学生都很熟悉,但是习题的考查并不简单:前三个小题考查了感应电动势与导体棒长度的关系、画等效电路图、路端电压的时间图象.这些问题都是针对学生的常规能力进行考查的,学生比较熟悉.最后一个小题是“装置能否正常工作?并对设计方案提出评价”.题目的答案是开放的,回答得越多越好,但需要对方案进行评价,这种答题形式让很多学生不适应,因为平常的习题训练使得学生习惯了一个问题一个确定答案,突然遇到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了.如果我们平常教学能够跳出题海战术,多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解题时不是到答案就终止,而是能在结论的基础上展开适当的拓展和讨论,这对提高我们学生的评价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试题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笔者例举出来,大家共同商榷.第19题用金属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使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1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使笔套带电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都感应出异号电荷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正确答案A、B、C其中B选项的表述有些歧意,“圆环上、下都感应出异号电荷”在这里会产生两种理解:(1)圆环上、下都感应出电荷了,且这二个面上的电荷性质相异,一正一负;(2)圆环上、下都感应出电荷了,它们性质相同,都与笔套上的电荷性质相异.出题者的意思是第一种,但是不少学生理解成第二种,结果造成了B答案的漏选.这种失误主要是对出题者的意思理解不清楚造成的,也不全是学生的责任.如果在表述的时候写成“圆环上、下分别感应出异号电荷”可能会避免学生的误解.所以作为高考题对题目的表述一定要慎之又慎,坚决杜绝表述的歧意对学生的干扰.第20题为了测量储罐中不导电液体的高度,将与储罐外壳绝缘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C置于储罐中,电容器可通过开关S与线圈L或电源相连,如图2所示.当开关从a拨到b时,由L与C构成的回路中产生的周期的振荡电流.当罐中液面上升时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B.电容器的电容增大C.LC回路的振荡频率减小D.LC回路的振荡频率增大试题解答处于两块平行金属板间的不导电的液体相当于电介质,液面上升,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变大,则电容C变大,周期变大,振荡频率减小.所以答案为:B、C.此题的表述、答案的设计以及图示没有任何问题.我们以本校高三某一物理班学生(市平均中等偏上水平、一轮复习电场部分刚结束)来做解题测试,发现正确率高达80%,作为选择题的最后一道,如此高的正确率确实有些不太正常.再让学生写出分析判断过程,在回答正确的学生中居然有82%的解释是:液面上升,正对面积S增大,所以电容C也变大.由此可见,高达65%的学生用错误的思维得到了正确的答案.究其原因,主要原因是旧知识引起的干扰.苏科版TP4GW84.TIF,Y#]选修3-1册33页课外阅览里有如下内容:图3是测定液面高度h的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图.在金属芯线外面涂上一层电介质、放入导电液体中,金属芯线和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个极.液面高度发生变化时,引起正对面积S发生变化,从而使电容C发生变化.测定C的变化,就可以知道液面高度h的变化.此题也常见于各种试题与资料中:如图3是一种测定液面高度的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金属芯线与导电液体形成一个电容器,从电容C的大小变化就能反映液面的升降情况,两者的关系是A.C增大表示h增大B.C增大表示h减小C.C减小表示h减小D.C减小表示h增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液面上升,正对面积增大,所以电容增大”.高考命题者目的就是打破这个思维定势,将导电液体改成了不导电液体,本意是考查学生对“液面上升,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增大,电容增大”的理解.由于在公式C=SX(]εS]4πkdSX)]中ε、S均处于公式的分子项中,很多学生题目都没有看得清楚,只看到液面就根据印象选择出B、C两项,由此可见,此题的考查并未达到命题者想要达到的效果.总评稳中有变,变中有创新,难度适中.2012高考物理浙江卷试题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考查,试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试题文本内容整体顺畅.考查内容一方面立足于教科书,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所学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更加体现“三贴近”: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重视对学生的物理方法和能力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虽然有些争议的问题,但瑕不掩瑜,2012高考物理浙江卷一份值得大家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好试卷.。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精析word版)-教师版
【试卷总评】试题依据新课标高考大纲,覆盖高中物理全部内容,重点考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难度适宜,效度好,信度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 ..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 ..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 ..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15.如图,x 轴在水平地面内,y 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 ..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长 B ..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同C ..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小D ..b 的初速度比c 的大 【答案】:BD【解析】:根据平抛运动规律,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短, 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大,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同,b 的初速度比c 的大,选项AC 错误BD 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
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 的交流电源上。
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I 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 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 2和I 1分别约为.3A【答案】:B【解析】: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副线圈电压U 2=1911×220V=380V.。
负载RI 1【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变压器及其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物理最佳试题评析一、试题的设计,全面体现“题”在“卷”中的定位●新课标理综试卷第24题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
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
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
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
点评:不同试题在试卷中的地位犹如一场戏中的各个角色,每道题应该有它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评价一道试题,不仅应该从“题”的视角来剖析试题自身的特点,还需要站在“卷”的立场上,审视试题属性是否和试卷所赋予的使命相吻合,本题就是一道能全面体现它在“卷”中角色定位的好试题。
首先,本题体现了它作为主观题的特点,本题关于两小题的设计、以及每个小题的情境和设问,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形成一个多档次、有梯度的得分结构,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同时,本题排序为第24题,属于“次难题”。
本题的设计跟该题的角色十分吻合,本题所考查的是关于共点力平衡的基础知识,起点不高,其受力和运动模型为斜推物体做匀速运动的常见情况,难度不大,但试题创设了一个“滑动头拖把”的情境,既灵活、又合理,不仅有效控制了试题的难度,而且体现了有价值的难度因素。
如果说,一份试卷中的最难题,其情境和内容的设计可能由于综合和抽象的命题需要很难兼顾到联系生活实际的话,那么,试卷中的次难题就必需挑起“从生活走向物理”的重担,本题没有辜负试卷赋予的这一重任,把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跟物理试题的抽象模型完美地结合起来。
凡是用过拖把的学生,对拖杆与地面夹角太大时不管用多大的力都不可能推动拖把的事实是有体验的,他们很容易根据自己的体验获得重要的解题信息,这对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把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作为重要课程目标,起了积极作用。
唯一遗憾的是,本题所体现的“摩擦角”概念是有些高等学校物理课程的内容,对学过这一知识的考生来说,很容易完成此题,有失高考的公平性。
二、反对死记,倡导分析,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思维习惯●新课标理综试卷第21题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B. C. D.点评:在解决一个新情境问题时,是死套某些结论还是进行具体分析,这是重要的思维习惯,它关系到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
然而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急功近利地要学生记住一些结论在解题时套用,不少教辅资料也对死记套路的做法推波助澜,对教学造成了很大危害。
例如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星体质量,如果已知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可以根据物体的重力就是它所受的万有引力的原理,列出方程,得到结论,就可以通过g、R求解M。
当前某些流行的做法并不是让学生理解和应用上述基本原理,而是让学生记住这一解题结论,某些教辅资料为了渲染这一解题结论的重要性,称该结论为“黄金代换”公式,并用这一“黄金”公式直接套出某些死板题目的答案。
这些“经验”在教辅中抄来抄去,泛滥成灾。
本题让不求甚解、死套“黄金代换”公式的学生尝到了苦果,这些学生刻板地看到“黄金代换”公式中g是和R2成反比的,选择了选项D,导致了解答的错误。
本题让大家看到:死套一些结论,不注重具体分析,并不能赢得高考分数,这对高中教师正确制订自己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它同时给我们一个启示:把教辅中泛滥成灾的某些错误做法体现在高考试题中,让死记硬背的教学付出代价,这是否也是一种正确引导教学的命题思路?三、从结构和层次的视角,有效考查学生应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北京理综试卷第23题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
电梯的简化模型如1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
已知电梯在t = 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 图像如图2所示。
电梯总质量m=2.0×103 kg。
忽略一切阻力。
重力加速度g取I0 m/s2。
(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1和最小拉力F2 ;(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
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的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2所示a-t图像,求电梯在第1s内的速度改变量△v1和第2s末的速率v2 ;(3)求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p ;再求在0~11s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w。
点评:运用函数图象表达和分析物理问题,是高考《考试大纲》明确提出需要考查的能力,怎样有效地考查学生运用图象的能力?本题作了精心设计。
首先,本题选择了摩天大楼的高速直达电梯作为试题运动模型的现实背景,不仅贴切、便于想像,而且也合理反映了生活中真实的物理过程;另外,命题者选择了学生陌生的a-t图象(而不是学过的v-t图象)作为本题的知识载体,避免了学生凭机械记忆答题所造成的能力测量误差。
运用物理图象的能力,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解图象中点的含义,二是理解曲线斜率和曲线下包络面积的含义,三是实现图象与情境的转化。
本题中三个小题的设问,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的。
第(1)小题考查了a-t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中点的含义,通过理解a=1m/s2和a=-1m/s2的含义求解电梯受到的最大拉力和最小拉力;第(2)小题考查了a-t图线下方包络面积的含义,看学生是否能根据这块面积等于a、t的乘积而联想到它就等于速度的变化量Δv;第(3)小题侧重考查了物理图象和现实情境的转化,看学生是否能根据图线的形状想像出电梯整个过程的运动情况,判断出第11s末达到了最大速度,并求出该速度的大小。
本题不仅从能力结构的视角全面覆盖了应用物理图象的各个方面,而且层次十分清晰:三个小题的能力要求步步提升,每小题两个设问的水平也层次分明。
全题以全面的能力结构和多层次的能力水平,实现了关于应用图象能力的有效考查。
四、给常规、传统的实验器材赋予新颖、合理的实验方案,实现高考的双重功能●江苏物理试卷第11题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
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静止释放,A 最终滑到Q点。
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
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1)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
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
(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关系的图象。
(3)实验测得A、B的质量分别为m = 0.40 kg、M =0.50 kg。
根据s-h图象可计算出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μ的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点评:新课程物理高考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高考试题应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促进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的实验题如何实现该双重功能?本题的设计,展示了一条可操作的具体途径,这就是“常规的实验器材+新颖、合理的实验方案”设计思路。
本题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是新颖的,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也是题海中没有练过的,学生需要根据对题中实验方案的理解,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凭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完成本题的解答,因而对学生物理学习的真实水平具有很好的鉴别力。
同时,本题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方案又是如此之合情合理:原理科学,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确,不是一个虚构的、而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方案。
它能把所学的理论模型跟具体的实践装置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可贵的是本实验所用的器材都是传统的、常规的。
水平桌面、定滑轮、细线、木块等器材都是学生熟悉的,悬吊重物的细线通过定滑轮拖动物体水平运动的实验过程,也是学生体验过的,第(1)小题中实验物体撞击滑轮的现象,也许就是学生实验时曾经发生过的事实。
学生以往的实验经历,为本题的审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在相同装置的实验操作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本题的解答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它将引发“做实验不如讲实验”的教师进行反思和作出懊悔,促进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健康发展。
本题略显不足的是第(3)小题的解答有些繁杂,要获得第(3)小题的填空答案,需综合应用物理和数学知识,要花费不少时间,相对于不多的赋分来说,并非“劳有所值”。
倘若能把已知条件略作调整,例如设M=m(或M=2m),就能使运算大为简化,而且对各要点的考查依然有效。
五、试题渗透科技成就和社会热点,引导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浙江理综试卷第17题功率为10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W的白炽灯相当。
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
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W的白炽灯,均用10W的LED灯替代。
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A.8×108 KW·h B.8×1010 KW·hC.8×1011 KW·h D.8×1013 KW·h点评:这是一道以全球热点问题“节能”为背景的估算题,反映了当今LED灯的科技成就,渗透了我国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将被淘汰的信息和今后照明光源的发展趋势,试题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倡导节能减排,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课程目标,对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本题的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的过程需要对某些社会、生活中的数据进行合理估计,进一步引导物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试题选项的设计合理,按照全国4亿户家庭、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一年节省电能约为6×1010KW·h,接近于选项B,倘若家庭户数和每天照明时间的估计数增加或减少50%,其结果仍然是最接近选项C,允许学生的估计具有一定的合理范围,保证了考查结果的有效性。
也许有人认为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少,而且对知识的要求也不高,把它列为最佳题有失水准。
然而,从全面的视角来看:第一,试卷设计的着眼点不应该局限在知识目标上,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各项课程目标,凡是纸笔测验能考查的,都属于考查范围,对此,本题已有很好的表现;第二,一份试卷中,各个试题需要有不同的分工,有的试题重视对知识的考查,这种试题容易设计,另外有的试题重视对其它课程目标的考查,设计这种试题需要有全面课程目标的视野,本题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三,试题不仅需要具有有选拔的功能,还要有利于引导高中教学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全面的学科素养,本题义不容辞地担当了这一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