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教案2

合集下载

最新年高中化学 专题4 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6(考试必备)

最新年高中化学 专题4 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6(考试必备)

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浙江选考·加试要求]—————————————————————————————————————1.不同的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果。

2.变量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1.通过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的差异,从中认识到催化剂的种类、用量等的选择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2.认识实验方法的选择及反应条件的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对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3.尝试用比较法来寻找实验的最佳方案,通过实验提高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要素先知道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组成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在化工生产中,常常加入催化剂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例如,硫酸工业中,由二氧化硫制三氧化硫的反应常用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氮气与氢气合成氨的反应,使用的是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也与催化剂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具有催化活性,是生物催化剂。

(3)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不能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得以进行。

在可逆反应中,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4)催化剂一般有选择性,不同的化学反应要选用不同的催化剂。

同样的反应物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可以发生不同的反应,从而得到不同的产物。

2.催化剂与反应活化能(1)催化剂虽然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但有些催化剂却参与了化学变化过程,在参与反应的过程中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均发生改变,即反应过程中必定既包括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又包括使催化剂再生成的反应。

(2)分子或离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先决条件,但不是每次碰撞都会引发反应。

能够引起反应的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碰撞叫做有效碰撞,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因此活化分子所占分数的大小决定了反应速率的快慢。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2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2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目标与素养:1.知道NH3的物理性质特点以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4.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氨的合成原理和性质1.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液化难易无色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气易液化3.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①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5.氨的主要用途(1)液氨可作制冷剂。

(2)氨可制铵态氮肥等。

微点拨(1)NH 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NH 3的存在。

(2)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3)NH +4和OH -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两者反应生成NH 3·H 2O ,注意不要把NH 3·H 2O 写成NH 4OH 。

二、铵盐和氮肥 1.铵盐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分解:NH 4Cl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Cl=====△NH 3↑+HCl↑。

NH 4H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HCO 3=====△NH 3↑+CO 2↑+H 2O 。

②与碱反应:NH 4Cl 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为: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3)铵盐的保存与施用: ①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②避免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微点拨铵盐遇碱均易放出氨气,铵盐受热易分解,但分解产物中不一定有氨气,如NH 4NO 3受热分解的产物就比较复杂。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2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教案 苏教版选修3-苏教版高二选修3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2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教案 苏教版选修3-苏教版高二选修3化学教案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目标与素养:1.知道简单配合物的基本组成和形成条件。

(微观探析)2.理解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宏观辨识)3.认识配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

(社会责任)一、配合物的形成1.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三支试管中先生成蓝色沉淀之后随浓氨水的滴入,沉淀逐渐溶解,最后变为深蓝色溶液结论生成Cu(OH)2蓝色沉淀且沉淀溶于浓氨水(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2)[Cu(NH3)4]2+(配离子)的形成: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Cu2+的空轨道,Cu2+与NH3分子中的氮原子通过共用氮原子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配离子[Cu(NH3)4]2+可表示为(如下图)。

2.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配合物是配位化合物的简称。

如[Cu(NH3)4]SO4、[Ag(NH3)2]OH、NH4Cl等均为配合物。

3.配合物[Cu(NH3)4]SO4的组成如以下图所示:(1)中心原子是提供空轨道的金属离子(或原子)。

(2)配位体是提供孤电子对的阴离子或分子。

(3)配位数是直接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位键的数目。

(4)内界和外界:配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

4.形成条件(1)配位体有孤电子对;如中性分子H2O、NH3、CO等;离子有F-、Cl-、CN-等。

(2)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3+、Cu2+、Ag+、Zn2+等。

5.配合物异构现象(1)产生异构现象的原因①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位体。

②配位体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2)(3)异构体的性质顺、反异构体在颜色、极性、溶解性、活性等方面都有差异。

二、配合物的应用1.在实验研究方面的应用(1)检验金属离子:如可用KSCN溶液检验Fe3+的存在,Fe3++n SCN-[Fe(SCN)n](3-n)+(血红色溶液);可用[Ag(NH3)2]OH溶液检验醛基的存在。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含解析)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近代交通工具的演变(1)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①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②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①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②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③电车:1906年,天津建成了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④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⑤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民航事业开始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2.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1)具体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以至有“自行车王国”之称。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捷灵巧的摩托车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又一重要交通工具。

③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家庭汽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⑤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2003年,投入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2)主要特点: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四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4-2-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四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4-2-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主备人:田加才教学课题【必修Ⅰ】§4-2-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学会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⑵在复习化合价的基础上,使学生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⑶掌握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⑷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力目标⑴掌握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⑵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⑶情感目标⑴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⑵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修改、备注【复习】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写出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其得失电子的情况,推出钠、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思考】标出2KBr+Cl2=Br2+2KCl此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哪种元素失电子给了哪种元素,得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练习】【学生归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学生归纳】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3.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中的本质变化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就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2Fe+3Cl2=2FeCl3(2)CaO+H2O=Ca(OH)2(3)Cl2+H2O=HCl+HclO (4)Fe+CuSO4=FeSO4+Cu(5)CaCO3高温CaO+CO2↑(6)2H2O通电2H2↑+O2↑(7)NaOH+HCl=NaCl+H2O【归纳】上述反应各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何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过渡】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我们可用双线桥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师生互动)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强调】a、“e-”表示电子b、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c、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小结】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1、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引入新课】那么如何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呢?【阅读】教材p101【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巩固练习]2、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MnO2+4HCl△MnCl2+2H2O+Cl24NH3+5O24NO+6H2ONH4NO3△N2O+2H2O。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三圣雄甘地(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4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三圣雄甘地(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4
- 影响:印度独立、启发全球民族解放运动
八、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实践和影响。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甘地和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在讲解甘地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理论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其内在逻辑和理论体系。
2.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课堂效果。
3.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过于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进措施
1. 在讲解甘地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理论时,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在逻辑和理论体系。
3. 甘地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对印度社会和政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甘地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对印度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促进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和解,缓解了宗教冲突。其次,它提高了妇女的权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最后,它为印度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印度民主政治的发展。
4. 甘地和非暴力抵抗运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2. 认真审阅学生的研究报告,评价其研究方法和论点,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学生提高学术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对学生的角色扮演实践作业进行评价,指出其表现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的提升。
十.课后作业
1. 阅读《圣雄甘地自传》或相关历史书籍,总结甘地的生平和思想,并探讨其对印度独立和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影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非暴力抵抗运动和甘地的角色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专题4.1.2 元素周期表(备课堂教案)

专题4.1.2 元素周期表(备课堂教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1)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间的关系。

(2)知道质量数和的含义,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关于元素周期表,学生在初中已了解概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编写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周期表的结构。

本节采用“思考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归纳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这里重点讨论的是周期表的族序数(“位”)与原子核外电子(“构”)的关系,为后面讨论元素性质打下基础。

之后呈现的核素的知识,是对元素概念的扩大,教材是从周期表的同“位”与原子核(“构”)的关系这一视角来讨论的。

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的知识,中学物理中已有较多的介绍,此处只是简单介绍应用。

元素周期表与核素这两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初步建立“构”“位”“性”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观念和科学精神,教材在本节特别重视化学史情境的创设。

通过节引言、元素周期表的引人段落、科学史话、研究与实践等形式,呈现周期表的发现过程和意义。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引人段落,以门捷列夫编制第一张周期表引入,并特别强调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在科学史话“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中,简述了门捷列夫周期表之前的基础和之后的发展;在研究与实践“认识元素周期表”中,还以学生体验的形式,通过关注周期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周期表。

这条化学史情境线索的呈现,能使学生发现和体会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态度。

此外,本节内容还可以开展“我为元素X代言”的项目式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流程】【学习任务一】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已知铯和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联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对这22种元素进行分类。

你的分类依据是?1.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类2.按状态分类(固态、气态)3.按电子层不同分类4.按最外层电子数分类【思考】分类以后,又该如何进一步认识这些元素呢?回顾历史,在没有知道原子的结构之前,科学家们是如何系统认识元素的呢?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其写就的《化学概要》里,列出了第一张化学元素表,元素被分为简单金属物质、非金属物质等四大类。

2019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四 数列 第2讲 数列求和及简单应用教案 文

2019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四 数列 第2讲 数列求和及简单应用教案 文

裂项的基本思想是 an=f(n)-f(n+1),
=-
等.
考向 3 错位相减法求和
【例 4】 (2018·吉林百校联盟九月联考)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Sm—1=— 4,Sm=0,Sm+2=14(m≥2,且 m∈N*)。 (1)求数列{an}的通项; (2)求数列{m(an+6)×2n—3}的前 n 项和. 解:(1)由已知得 am=Sm—Sm—1=4,
②解:由①,得 cn=
=


所以 Sn= 1- + - +…+ —
= 1—
=
.
③解:因为 dn=(3n+1)Sn=(3n+1)·
=n,
则问题转化为对任意正整数 n 使不等式 + +…+ > 恒成立.
设 f(n)= + + +…+ ,
则 f(n+1)—f(n)=
+
+…+
- + +…+
=
+

=

〉0.
据此可得数列{an}是首项为 2,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其前 8 项和为 S8=
=29—2=512—2=510。
故选 C.
(3)令 bn=nan,则 2bn=bn—1+bn+1,所以{bn}为等差数列, 因为 b1=1,b2=4, 所以公差 d=3,则 bn=3n-2,
所以 b18=52,即 18a18=52,
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 1】 (1)(2018·安徽黄山一模)数列{an}中,已知对任意正整数 n,有 a1+a2+…+an=2n— 1,则 + +…+ 等于( )

《基础素养读本》电子教案 模块二 道德法律篇 专题四 预防犯罪行为,从我做起

《基础素养读本》电子教案 模块二  道德法律篇 专题四   预防犯罪行为,从我做起
,从我做起
• 一、懂得犯罪后果
• (一) 了解罪与罚 • 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给我国的未来国民素质投
下了一道阴影。一旦犯罪, 就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留下终生难 以洗刷的污点。 因此,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 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 •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专题四 预防犯罪行为,从我做起
• 3.教育、鼓励人们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 4.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 二、善同犯罪斗争
• (一) 青春拒绝犯罪 • 你觉察到了吗? 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身上发生了不少变化: • ◆ 我们长高了, 体重也增加了; • ◆ 我们出现了第二性征, 一种特殊的情感开始萌动; • ◆ 我们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强, 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 ◆ 我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 ◆ 我们越来越叛逆; • ◆ 我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
下一页 返回
专题四 预防犯罪行为,从我做起
• 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 只能独立适用, 不能附加
适用。 主刑分为以下几种: • 1.管制 • 管制是一种最轻的主刑, 是由人民法院判决, 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
, 但限制其一定自由, 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刑罚。 管制的期限为 3 个月以上2 年以下, 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超过3 年。 • 2.拘役 • 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 并就近执行的一种刑罚。 拘 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 个月以下, 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超过1 年。 拘役由公安机关设立的拘役所执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专题四 预防犯罪行为,从我做起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2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2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课标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毛泽东思想诞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了解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新三民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性。

了解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总结,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认真搜集史料和整理史料,选取有效、典型的历史信息,学会正确运用说明和理解历史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充分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民族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断探索、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和勇气,充分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革命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才能为中国人民找到通往胜利的道路。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确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教学建议:(1)本节内容围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来讲述,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把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时期的重要内容进行归纳,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整体认识。

(2)“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一目,可以先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影视和文字资料。

然后依据教材归纳出毛泽东思想确立的经过,尤其指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一目,教师可把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和成熟这两部分内容,设计成表格,制成投影,向学生展示。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表格中要求填写的内容。

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建议选取一些有关的党史资料片或影视作品的片断,向学生展示毛泽东的思想对中国革命的伟大作用,加深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性认识。

钠教案2

钠教案2

江苏省口岸中学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四第三单元钠及其化合物(共2课时)第2课时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3.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1)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易吸水而发生潮解,在空气中还易变质,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

俗名:苛性钠、烧碱、火碱,氢氧化钠有很强腐蚀性,它是一种重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

工业制法:2NaCl+2H2O2NaOH+H2↑+Cl2↑,Na2CO3+Ca(OH)2=CaCO3↓+2NaOH保存:密封保存。

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

因为烧碱能与玻璃成分中的SiO2发生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Na2SiO3使玻璃塞与瓶口粘结。

(2)硫酸钠Na 2SO 4·10H 2O ,俗名:芒硝,为无色晶体。

硫酸钠用途:制玻璃、造纸、染色、纺织、制水玻璃,在医药上用作缓泻剂等。

硫酸钠分布:盐湖、海水及矿物中。

三.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几个问题 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银白色金属钠2.Na 2CO 3与盐酸的互滴反应(1)向盐酸里逐渐滴加入Na 2CO 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开始就有气体放出; (2)向Na 2CO 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 HCl+Na 2CO 3=NaCl+NaHCO 3(无气泡)HCl+NaHCO 3=NaCl+CO 2↑+H 2O可见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Na 2CO 3溶液和盐酸。

3.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法(1)制取NaHCO 3的方法①减压低温蒸干NaHCO 3溶液。

NaHCO 3遇热易分解,其水溶液加热更易分解,所以不可能采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得NaHCO 3晶体。

②往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CO 2,过滤得到晶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沂市高流初中八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纸任课教师班级上课时间
复习内容专题四: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中考要求内容知识点要求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理解
复习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
循环过程中血液性质的变化
复习难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判定血液循环的意义
方法指导阅读、分析、归纳、探究、训练
复习提纲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O2→组织细(图)1)过程胞,CO2→血液)→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O2→血液,CO2→肺泡)→
肺静脉→左心房
2)血液循环示意图
全身毛细组织
O
上下腔
肺部的毛CO
左心室
右心房
主动脉
血管网细胞
2

养物

静脉
肺动脉
细血管网
肺静脉
CO
2
O
2
肺泡2
废物
左心房
右心室
血液循环示意图
体循环:动脉血静脉血
3)血液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变化
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
4)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
概念存在的血管存在于心脏(左动右静)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
色鲜红
体循环的动脉;肺
循环的静脉中
心脏左侧:左心房、左心室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
暗红
体循环的静脉;肺
循环的动脉中
心脏右侧:右心房、右心室
血型: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和O型
输血与血型 AB型:万能的受血者;O型:万能献血者
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血液凝集为红细胞凝集)
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200~300ml
注意:
1)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
2)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3)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kPa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
复习提纲血液分层、凝固、凝集
出现原因结果
血液分层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
(如:柠檬酸钠)血液
不再凝固,血细胞下沉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
三层(上清液为血浆,占体积的多
半;
中层是白色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下
层为红细胞)
血液凝固血液流出血管,血小板
聚集成团,并释放促进
血液凝固的物质
出现两部分,即:血清和血块。

血块是由白色的纤维蛋白网住血细
胞而形成
血液凝集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
型不合
红细胞凝集成团
中考例题解析(07)对下列有关血管描述正确的是
A.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流动脉血
B.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流静脉血
C.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流动脉血
D.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流静脉血
解析: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要求对心脏的结构以及与之各部分相连的血管名称有正确的认识,还要理解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时其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心脏四腔以及与之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的血液是在肺部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其中含氧丰富,颜色鲜红,为动脉血。

左心室与左心房相通,因此左心室与主动脉内的血液也是动脉血液。

根据以上内容,B、C、D三项均不正确。

课堂即时训练1、当血液从心脏流向肺时,肺动脉内血液的颜色与气体含量是
A. 暗红色含氧多
B.鲜红色含二氧化碳多
C.暗红色含二氧化碳多
D.鲜红色含氧多
2、图2是人体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 ]”内填序号,在“”填名称)
(1)当血液从⑤流向⑥时,肺泡内的进入血液,该气体经血液循环最终到达人体的处。

(2)图中③是;与④直接相通的血管是[ ] ,里面流动的是
血。

(3)若向某人体内静脉或皮下注射一种可被跟踪的药物,则该药物最先在心脏的[ ] 中被发现。

教后反思
主管检查
记录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