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速率: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带宽:单位时间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bandwidth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比特数量= 总数据/总时间throughput时延: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delay往返时延: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时延带宽积:数据链路容量,等于时延与贷款的乘积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网络利用率:网络使用的比率。
=吞吐量/带宽信道复用:多个用户可以利用一条信道传输数据传输媒体:信号传输的媒介,有有线传输媒体和无线传输媒体数字传输系统:在其中传输的信号代表的是一个或多个数字数据模拟信号: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幅度随时间变化的值是离散且有限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网络层次划分,各层中的协议与层间关系的规定的信息传输。
内部网关协议:在自治系统中,计算机进行通信采用的网络层协议外部网关协议:在不同自治系统间进行通信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单工/单向: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通信半双工: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是不能同时发送全双工: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比值基带信号:没有经过任何编码调制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过的信号码元bps:是指信号的一种固定心态(在一定的时间内幅度变化固定的信号),可代表一个多个信号正交振幅调制QAM:振幅相位混合调制法。
调幅调频调相屏蔽双绞线STP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相同时间在不同频率占有不同的带宽资源时分复用TDM:不同时间占用相同的贷款资源波分复用WDM:不同的波长占有不同的贷款资源码分复用CDM:同样时间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CDMA虚电路:通信的双方需要通过多个节点通信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
先建立连接,建立连接时指定了通信的应经过的节点和线路,然后双方沿此线路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1.服务原语:在定义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是所使用的形式化规范语句2.传播时延:一比特数据从链路起点传播到终点所需要的时间3.网络层的SAP:服务访问点:简称SAP,是一个层次系统的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N层的SAP就是N+1层可以访问N层服务的地方4.信道的误码率:接收方收到的错误码元数与发送方发出的总的码元数之比5.分组交换: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分成若干较小的块,添加首部形成分组(包packet),分别发送到目的端,再组装恢复原数据6.虚电路: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使所有分组序到达目的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7.UTP:非屏蔽双绞线8.VLAN:虚拟局域网9.发送窗口:用来控制发送放数据发送率的缓存大小10.流量控制:迫使发送方降低速率,从而确保任何一方不会过快的发送过量的数据而波及另一方11.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12.全双工: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要有两条数据通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独立的接收和发送能力13.广播风暴:广播数据充斥网络无法处理,并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导致正常业务不能运行,甚至彻底瘫痪14.AUI:附加单元接口,是连接在计算机网卡和网线之间的一个十五针的接口15.4B/5B编码:4B/5B编码是百兆以太网(即快速以太网)中线路层编码类型之一,就是用5bit的二进制数来表示4bit二进制数16.对等实体:执行对等协议的实体17.重装死锁:路由缓冲溢出;假设发给一个端系统的报文很长,被源节点拆成若干个分组发送,目的节点要将所有具有相同编号的分组重新装配成报文递交给目的端系统,若目的节点用于重装报文的缓冲区空间有限,而且它无法知道正在接收的报文究竟被拆成多少个分组,此时,就可能发生严重的问题:为了接收更多的分组,该目的节点用完了它的缓冲空间,但它又不能将尚未拼装完整的报文递送给目的端系统,而邻节点仍在不断地向它传送分组,但它却无法接收。
这样,经过多次尝试后,邻节点就会绕道从其它途径再向该目的节点传送分组,但该目的节点已被死锁,其周边区域也由此发生了拥塞18.帧中继:是一种新型快速分组交换方式,它在继承了X.25的特点之后,简化了其网络层协议功能而发展起来的19.网络负载:网络的承受能力20.冲突碎片:21.可靠数据传输:一个应用程序能够无差错按顺序传递数据22.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是网络中的路由货链路不过载23.网络核心即通信子网:由结点交换机、通信线路及设备组成24.存储转发:在转发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之前,已经预先收到了整个分组25.自治系统:AS按区域划分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考试名词解释
NAT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网络地址转换)一种用于把内部ip地址转换成临时的、外部的、注册的ip地址的标准。
它允许具有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访问因特网。
这样用户就不用为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申请ip地址。
域名系统: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缩写DNS,Domain Name被译为域名)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
MAC:对连接到一个公共传输介质(以太网)上的不同站点进行区别的地址。
mac就是写在网络设备上的固定死的一个标识号码,这个号码是号码段分给各个厂商,厂商再分小号码给自己生产的设备,所以每个网络设备都有自己全球唯一的mac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的缩写,意思是无线局域网。
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是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
默认网关:一个用于TCP/IP 协议的配置项,是一个可直接到达的IP 路由器的IP 地址。
配置默认网关可以在IP 路由表中创建一个默认路径。
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网关。
默认网关的意思是一台主机如果找不到可用的网关,就把数据包发给默认指定的网关,由这个网关来处理数据包。
生成树:生成树即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TreepProtocol)能够提供路径冗余,使用STP可以使两个终端中只有一条有效路径。
STP在大的网络中定义了一个树,并且迫使一定的备份路径处于备用状态。
如果生成树中的网络一部分不可达,或者STP值变化了,生成树算法会重新计算生成树拓扑,并且通过启动备份路径来重新建立连接。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以字母次序排列的网络术语和缩写字名词解释10 Base T:双绞线以太网技术名2-3 Swap:指对一端用来发送,与之连接的另一端用来接收或相反的电线。
数字2和3指的是DB-25接线器的发送和接收插脚。
2B+ D Service: ISDN服务,因其包含二个标准电话连接加上一个数据连接。
3-Way handshake Tcp三次握手: TCP和其它传输协议中使用的一种技术,用来可靠地开始或完美地结束通信。
3-Wire Circuit 三线电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的接线方案。
第一根接线用来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数据,第二根接线用来反方向传输数据,第三根线是公共接地线。
4-Wire Circuit 四线电路: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的接线方案。
一对接线用来在一个方向传输数据,另一对接线用来相反方向传输数据。
四线电路通常用于比三线电路更长的距离。
7-Layer reference model 七层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早期概念模型,给出了与提供的通信服务协同工作的一系列协议。
七层协议不包含互联网协议层。
802.2: IEEE逻辑链接控制标准。
见LLC和SNAp。
802.3: IEEE以太网标准。
802.5: IEEE令牌环标准。
access delay 访问延迟:网络接口在它能访问共享网络前的等待时间。
acknowledgement 应答:一个简短的返回消息,它通知发送者:数据已经到达它所希望的目的地。
active document 活动文档: WWW文档是一段计算机程序,下载一个活动文档后,测览器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该程序。
活动文档能连续地改变显示。
参阅动态文档,静态文档和URL。
adaptive retransmision 适应性重复:适应性重发传输协议的一种能力,为适应各种不同的互联网延迟不断地改变重发计时器。
TCP是众所周知的使用适应性重发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1. OSI:开放系统互连2. TDM:时分多路复用3. FDM:频分多路复用4. WDM:波分多路复用5. HUB:集线器6. DTE:数据终端设备7. DCE:数据电路端接设备8. LAN:局域网9. MAN:城域网10. WAN:广域网11. MAC:介质访问控制12. LLC:逻辑链路控制13. 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13+.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即带碰撞避免的载波监听多点接入14.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15.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16. ADSL:非对称数据接入17.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18. ATM:异步传输模式19. VLAN:虚拟局域网20. IP:网际协议21. 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22. ARP:地址解析协议23.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24. TCP:传输控制协议25.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26. C/S:客户/服务器27. QoS:服务质量28. Internet:因特网29. WWW:万维网30.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31.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32. FTP:文件传输协议33.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34.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35.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36. DNS:域名系统37.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38. ODBC:开放数据库互连39. BBS:电子公告版40. IRC:中继聊天网络41.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42. CDM:码分多路复用43.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44. CRC:循环冗余校验45. DDN:数字数据网46. SDH:同步数据传输系统47. DQDB:分布式队列双总线48. B/S:浏览器/服务器49. 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50. VOD:视频点播HTTP:超级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用于管理超级文本与其他超级文本文档之间的连接。
计算机网络-基本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ARPANet:对Internet的形成与开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3.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起来的网络。
4.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5.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栋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6.通信子网:有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国的通信处理任务。
7.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他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8.公用数据网:由邮政部门或通信部门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效劳的网络。
9.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指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10.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11.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制定的规那么、约定与标准。
12.应用层: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13.运输层〔传输层〕:负责为两个进程之间的通讯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效劳〔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尽最最大努力交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4.网络层〔网际层〕:为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效劳,选择和适宜的路由。
15.数据链路层〔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传送数据,可靠传输〕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过失控制方法,使有过失的物理线路变成无过失。
16.物理层:〔机械特性、功能特性、电气特性和过程特性〕17.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18.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号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9.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一般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IEEE802.3标准规定了CSMA/CD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该规范有三大特点:
(1)坚持CSMA/CD协议;(2)规定MAC帧的长度范围为64~1518B,即要求按CSMA/CD方法接受数据时,每个节点必须检测通过该节点的所有数据帧;(3)采用截断二进制后退算法。
4、IP编址方案:进行网际层数据传输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统一的地址系统,这个地址系统称为IP编址方案。
5、PPP协议:是串行通信线路上一个有效的点对点通信协议,可以为点对点链路上直接的两个设备之间提供一种数据报传送方式。
6、信道容量:信道上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这是信道的一个极限参数,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速率不能超过其最大数据传输率。
B、基于设备的调度算法
C、基于轮转的调度算法
D、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
9、202.113.240.13是一个 类IP地址 ( C )
A、A B、B C、C D、D
10、Internet的地址解析方法不包括 (D)
A、查表方法 B、相似形式计算 C、报文交换 D、设备查号
9、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10、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通信、资源共享、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11、按对电磁波的抗干扰程度,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
三、选择题
1、RJ-45的连接线不包括下列 ( C )
A、直通 B、打纽 C、平行 D、反转
四、判断题
1、链路是网络中连接两个节点的直接信息通路。(对)
2、路由器的主要工作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分组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分组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对)
3、A类网是小型网络,网内主机最多可达254台。(错)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1.计算机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哪些功能答: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分布处理功能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数据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
如一个源站有一个长的报文要发送,该报文就会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组。
每个分组包含用户数据的一部分加上一些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①高效。
②灵活。
③迅速。
④可靠。
缺点: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5.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执行何种响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
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7.衡量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指标?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8.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联系?答:联系: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9.简要说明因特网的面向连接服务如何提供可靠的传输。
答:在面向连接方法中,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了一条数据通信信道(电路)。
这条信道提供了一条在网络上顺序发送报文分组的预定义路径,这个连接类似于语音电话。
发送方与接收方保持联系以协调会话和报文分组接收或失败的信号。
12.Interent网际协议有几层?答:TCP/IP参考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简答题解析汇总
1、网络协议: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或约定的集合。
2、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3、语法: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5、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6、OSI:开放系统互连,是ISO中的术语,指资源子网中的主机。
7、端开放系统:是ISO中的术语,是指资源子网中的主机。
9、DTE:数据终端设备,是对用户拥有的连网设备和工作站的统称。
10、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30、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采用比特填充的首位标识法。
31、虚电路服务: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使所有分组序到达目的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32、阻塞: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至引起这部分及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
33、死锁:网络阻塞严重,导致网络通信业务停顿的现象。
34、间接存储转发死锁:在一组节点之间,某节点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下一节点的分组,这种情况依次传递构成循环,造成多节点间的死锁。
35、直接存储转发死锁:两个节点彼此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对方的分组,造成两节点既不能接收也不能发送分组的现象。
36、网络服务质量:是指在运输连接点之间看到了某些运输连接的特性,是运输层性能的度量,反映了运输质量及服务的可用性。
37、抽象语法:是对数据一般结构的描述,是应用层实体对数据结构的描述。
38、上下文关系:抽象语法和传输语法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上下文关系。
39、重新同步:会话层在已经应答发送方正确接收后,在后期处理中发现错误而请求发送方重发。
40、FTP服务:是一个用于访问远程机器的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使用户可以在本地机与远程机之间进行有关文件的传输操作。
41、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是一个应用层协议,是简单的基于文本的,可靠的,有效的数据传输协议。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简答题目汇总
第一章名词解释这是书本上的课后习题上的: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
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计算机网络_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_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系统。
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以下是对计算机网络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1. 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众多互连的网络组成。
它是一种开放的、无中心控制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
2.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较小的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局部网络。
它通常覆盖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办公区域,用于内部资源共享和通信。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覆盖更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连接不同地点的局域网和计算机。
通过广域网,远距离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4. 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连接不同子网和网络的设备。
它根据网络地址信息进行数据包转发,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路由功能。
5. 协议(Protocol):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数据传输和通信规则的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等,它们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错误处理等。
6. IP地址(IP Address):IP地址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符,用于进行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格式,其中IPv4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IPv6由128位二进制数组成。
7. 域名(Domain Name):域名是用于代替IP地址进行网站访问的易记标识。
域名通过DNS系统解析成对应的IP地址,方便用户进行网站访问。
8. 防火墙(Firewall):防火墙是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设备或软件。
它可以监控网络流量,并根据预设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限制,防止非法访问和网络攻击。
9.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建立私密连接的技术。
它可以加密数据传输,使用户在公共网络上获得更高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简答题目汇总
第一章名词解说这是书籍上的课后习题上的:1-26试解说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平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接见点、客户、效力器、客户-效力器方式。
答: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度。
协议是控制两个平等实体进行通讯的规那么的会合。
客户(client)和效力器(server)都是指通讯中所波及的两个应用进度。
客户是效力的恳求方,效力器是效力的供给方。
客户效力器方式所描绘的是进度之间效力和被效力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系统构造采纳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平等层协议的运转来实现,因此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构造平等层:在网络系统构造中,通讯两方实现相同功能的层.协议数据单元:平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互换的数据单位.效力接见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互换信息〕的地方.效力接见点SAP是一个抽象的观点,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2-04试解说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讯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讯,半双工通讯,全双工通讯,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那么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失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一样失散数值的根本波形。
单工通讯: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讯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讯:即通讯和两方都能够发送信息,但不可以两方同时发送〔自然也不可以同时接收〕。
这类通讯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讯:即通讯的两方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根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样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讯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次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次范围内能够经过信道〕。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大全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旳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合同及网络管理软件旳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旳系统。
2.通信链路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播信息和数据旳线路。
3.资源子网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解决数据旳能力,有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构成。
4.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旳部分,重要完毕数据旳传播、互换以及通信控制。
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构成。
5.网络通信合同网络通信合同就是实现网络合同规则和功能旳软件,它运营在网络计算机和设备中,计算机通过使用通信合同访问网络。
6.数据通信旳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两个实体间旳数据传播和互换,是通过多种不同旳工作方式和传播介质,把处在不同地理位置旳终端和计算机,或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完毕数据传播、信息互换和通信解决等任务。
7.信息信息是对客观事物旳反映,可以对物质形态、大小、构造、性能等所有或部分特性旳描,也可以表达物质与外界旳联系。
8.数据信息可以用数字旳形式表达,数字化旳信息称为数据。
数据是信息旳载体,信息则是数据旳内在含义和解释。
取持续值得数据称为模拟数据,取离散值得数据称为数字数据。
9.信道信道是传送信号旳一条通道,可以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10.物理信道物理信道是指用来传送信号或数据旳物理通路,有传播介质及其附属设备构成。
11.逻辑信道逻辑信道也是指传播信息旳一条通路,但在信号旳收、发节点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与之相相应旳物理传播介质,而是在物理信道基础上,由节点设备内部旳链接来实现。
12.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播信息旳最大能力,一般用信息速率来表达。
单位时间内传送旳比特数越多,则信息旳传播能力就越大,表达信道容量越大。
13.比特率比特率是一种数字信号旳传播速率,它表达单位时间内所传送旳二进制代码旳有效位数,单位用比特每秒(bps)或千比特每秒(kbps)表达。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1.服务原语:在定义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是所使用的形式化规范语句2.传播时延:一比特数据从链路起点传播到终点所需要的时间3.网络层的SAP:服务访问点:简称SAP,是一个层次系统的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N层的SAP就是N+1层可以访问N层服务的地方4.信道的误码率:接收方收到的错误码元数与发送方发出的总的码元数之比5.分组交换: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分成若干较小的块,添加首部形成分组(包packet),分别发送到目的端,再组装恢复原数据6.虚电路: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使所有分组序到达目的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7.UTP:非屏蔽双绞线8.VLAN:虚拟局域网9.发送窗口:用来控制发送放数据发送率的缓存大小10.流量控制:迫使发送方降低速率,从而确保任何一方不会过快的发送过量的数据而波及另一方11.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12.全双工: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要有两条数据通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独立的接收和发送能力13.广播风暴:广播数据充斥网络无法处理,并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导致正常业务不能运行,甚至彻底瘫痪14.AUI:附加单元接口,是连接在计算机网卡和网线之间的一个十五针的接口15.4B/5B编码:4B/5B编码是百兆以太网(即快速以太网)中线路层编码类型之一,就是用5bit的二进制数来表示4bit二进制数16.对等实体:执行对等协议的实体17.重装死锁:路由缓冲溢出;假设发给一个端系统的报文很长,被源节点拆成若干个分组发送,目的节点要将所有具有相同编号的分组重新装配成报文递交给目的端系统,若目的节点用于重装报文的缓冲区空间有限,而且它无法知道正在接收的报文究竟被拆成多少个分组,此时,就可能发生严重的问题:为了接收更多的分组,该目的节点用完了它的缓冲空间,但它又不能将尚未拼装完整的报文递送给目的端系统,而邻节点仍在不断地向它传送分组,但它却无法接收。
这样,经过多次尝试后,邻节点就会绕道从其它途径再向该目的节点传送分组,但该目的节点已被死锁,其周边区域也由此发生了拥塞18.帧中继:是一种新型快速分组交换方式,它在继承了X.25的特点之后,简化了其网络层协议功能而发展起来的19.网络负载:网络的承受能力20.冲突碎片:21.可靠数据传输:一个应用程序能够无差错按顺序传递数据22.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是网络中的路由货链路不过载23.网络核心即通信子网:由结点交换机、通信线路及设备组成24.存储转发:在转发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之前,已经预先收到了整个分组25.自治系统:AS按区域划分的系统。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第一章1.网络协议:指通信双方通信、进行数据交换时遵守的一系列约定或规范。
协议实质上是实体间通信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它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抽象概念(对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功能进行定义)3.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4.协议数据单元:PDU,已建立起连接的同层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5.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6.带宽:带宽的本意是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兹。
而常用的含义是指在信道上能够创送的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数据率或比特率,其单位是比特每秒第二章7.频分复用:FDM,每个用户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通信时一直占据着自己的频带,即就是每个用户占用的是不同的带宽资源(这里的带宽资源指的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8.时分复用:TDM ,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再将每个帧划分等分给用户使用,每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每个用户所占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时分复用帧的长度,相比较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带宽度。
9.波分复用: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10.码分复用:用一组包含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号,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11.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数字业务。
12.FTTx:宽带光纤接入方式第三章13.透明传输:所谓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计算机网络考前重要名词解释
资源子网:由负责处理数据的计算机与终端构成,功能是信息处理与资源共享。
通信子网:由负责数据通信处理的通信控制处理机与通信线路组成,功能是实现数据通信任务。
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讲多台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实现远程操作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上计算机或设备与传输媒介形成的结点与线的物理构成模式。
综合业务数字网:一种既能综合提供各种服务,又能扩展服务能力的网络。
多路复用:为了充分利用传输介质,两个或多个用户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建立多条通信信道的机制。
帧中继: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
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约定与标准,是一组规则的集合。
网络体系结构: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将这些同层间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局域网:在较小的地域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其覆盖的地域处约10M-10KM或更大些。
①两种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比较(见讲义)②ISO/OSI模型及各层功能(与TCP/IP区别)(P54、P77)③拓扑结构优缺点(P82)④CSMA/CD工作原理:某站点想要发送数据,必须首先侦听信道。
如果信道空闲,立即发送数据并进行冲突检测;如果信道忙,继续侦听信道,直到信道变为空闲,才继续发送数据并进行冲突检测。
如果站点在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冲突,它将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个随机长的时间,重复上述过程。
⑤IP计算(见讲义最后及书P145)。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互联起来。
2.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如一栋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4.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线路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5.资源子网: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6.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7.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8.公用数据网: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9.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10.宽带骨干网:是指传输速率达到2Gbps的骨干网。
11.全光网:以光结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结点,并用光纤将光结点互联成网络。
12.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13.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好的方法。
14.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5.线路交换: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资源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的方法。
16.数据报: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17.虚电路: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可以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方法。
18.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的方法。
19.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20.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21.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送表示字母、数字、符号的二进制代码0、1比特序列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网络协议:指通信双方通信、进行数据交换时遵守的一系列约定或规范。
协议实质上是实体间通信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它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抽象概念(对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功能进行定义)
3.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4.协议数据单元:PDU,已建立起连接的同层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5.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6.带宽:带宽的本意是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兹。
而常用的含义是指在信道上能够创送的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数据率或比特率,其单位是比特每秒
第二章
7.频分复用:FDM,每个用户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通信时一直占据着自己的频带,即就是每个用户占用的是不同的带宽资源(这里的带宽资源指的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8.时分复用:TDM ,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再将每个帧划分等分给用户使用,每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每个用户所占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时分复用帧的长度,相比较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带宽度。
9.波分复用: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10.码分复用:用一组包含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号,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
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
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
11.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
它能够承载宽带数字业务。
12.FTTx:宽带光纤接入方式
第三章
13.透明传输:所谓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能够在链路上
传送。
14.差错控制:接收方可通过校验帧的差错编码,判断接收到的帧是否有差错。
15.碰撞检测:也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
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
16.争用期(碰撞窗口):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延2t
每一个站在自己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如果在争用
期内没有发生碰撞,那么以后也不会发生碰撞。
若发生了碰撞,就需要进行重发,需要
用退避算法解决这个问题。
17.MAC: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
用的地址
18:LAN:局域网,覆盖范围较小的一类网络,通常指一个大楼或一个工厂的范围。
局域网
有自己的明显一些特征
第四章:
19.无连接服务: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
20.面向连接服务:面向连接服务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
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止这个连接。
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
21.地址解析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用来实现 ip 地址与本地网络认知的物理地址
(以太网 mac 地址)之间的映射
22.硬件地址:MAC,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23.首部检验和:占16位的字段,该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但不包括数据部分。
24.隧道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在网络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
25.NAT:网络地址转换,在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将其本地地址转
换成全球IP地址,使其和互联网连接。
26.VPN:虚拟专用网,利用公用互联网作为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
27.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主要用于网络设备和结点之间的控制和差错报告报文的传输。
icmp可以反映数据报的投递情况,提高ip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
28.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是让连接在本地局域网上的多播路由器知道本局域网上是否
有主机参加或退出了某个多播组。
第五章
29.滑动窗口机制:滑动窗口是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协议,主要是通过发送窗口和接收
窗口来限制发送方和接收方所能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数量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
30.流量控制: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31.保活计时器:保活计时器使用在某些实现中,用来防止在两个TCP之间的连接出现长
时期的空闲
32.持续计时器:当发送TCP收到一个窗口大小为零的确认时,就启动坚持计时器?。
?当
坚持计时器期限到时,发送TCP就发送一个特殊的报文段
33.超时重传计时器:当TCP发送报文段时,就创建该特定报文段的重传计时器。
可
能发生两种情况:
(1)、若在计时器截止时间到(通常是60秒)之前收到了对此特定报文
段的确认,则撤销此计时器。
(2)、若在收到了对此特定报文段的确认之前计时器截止期到,则重传此报文段,并将计时器复位。
34.糊涂窗口综合症:再接收端和发送端速率不匹配的状况下,TCP协议栈滑动窗口动态
调整机制产生的一种问题
35.拥塞控制: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要变坏的现像
36.随机早期检测:RED为避免发生网络中的全局同步现象(网络拥塞),在路由器采用
的一种措施,它是端到端TCP拥塞控制的额补充
第六章
37.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是一种网络实体,又被称为万维网高速缓存。
38.搜索引擎:在万维网中进行搜索的工具叫做搜索引擎
39.DNS: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成
IP地址。
40.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即插即连网的机制,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
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
41.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它定义了浏览器(万维网客户进程)怎么样向万维网服务器
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么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HTTP是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
42.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用来表示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位置和访问这些资源的额
方法。
43.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规定在两个SMRP进程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规则。
44.MIME:通过互联网扩充,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类型。
是设定某种扩展名的文
件用一种应用程序来打开的方式类型,当该扩展名文件被访问的时候,浏览器会自动使
用指定应用程序来打开。
多用于指定一些客户端自定义的文件名,以及一些媒体文件打
开方式。
第七章
45.访问控制:对访问网络的权限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访问权限
46.拒绝服务:攻击者向互联网上的某个服务器不停的发送大量分组,使该服务器无法
提供正常服务,甚至完全瘫痪
47.防火墙:作为一种访问控制技术,通过严格控制进出网络边界的分组,禁止任何不
必要的通信,从而减少潜在入侵的发生,尽可能降低这列安全威胁带来的安全风险
48.入侵检测系统:在入侵已经开始,但还没有造成危害或在造成更大危害之前,及时
检测到入侵,以便尽快阻止入侵,把危害降低到最小。